'鄭國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小霸”了,為何到後來會逐漸衰落?'

"

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稱霸的三位霸主,由於其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故被成為三小霸,他們分別是: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其中,就鄭莊公來說,繻葛之戰中鄭國擊敗周、虢、衛、蔡、陳聯軍,前719年又擊敗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使得鄭國空前強盛,就連當時的大國齊國也跟著鄭國東征西討,因此鄭莊公被稱為“鄭莊小霸”。不過,對於在春秋初期率先崛起和稱霸的鄭國,卻在之後逐漸衰落。公元前375年,也即戰國初期,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正式消滅了鄭國。那麼,問題來了,鄭國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小霸”了,為何到後來會逐漸衰落?

"

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稱霸的三位霸主,由於其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故被成為三小霸,他們分別是: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其中,就鄭莊公來說,繻葛之戰中鄭國擊敗周、虢、衛、蔡、陳聯軍,前719年又擊敗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使得鄭國空前強盛,就連當時的大國齊國也跟著鄭國東征西討,因此鄭莊公被稱為“鄭莊小霸”。不過,對於在春秋初期率先崛起和稱霸的鄭國,卻在之後逐漸衰落。公元前375年,也即戰國初期,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正式消滅了鄭國。那麼,問題來了,鄭國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小霸”了,為何到後來會逐漸衰落?

鄭國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小霸”了,為何到後來會逐漸衰落?

首先,鄭國在春秋初期的崛起和“小霸”,固然和鄭國的實力存在一定的關係。但是,這也和鄭國緊緊抓住了春秋初期的歷史機遇存在直接的關係。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也即西周滅亡後,鄭國君主率先全力支持周平王即位。在周平王東遷洛邑,建立東周後,鄭國自然獲得了非常大的封賞,並且藉著周王室的支持或者說是默認,陸續消滅了多個諸侯國,比如鄶國(今河南新密)、東虢國(今河南滎陽)、鄢國(今河南鄢陵)、胡國(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區西南)。在此基礎上,鄭國得以佔據了當時的中原核心區域。

"

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稱霸的三位霸主,由於其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故被成為三小霸,他們分別是: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其中,就鄭莊公來說,繻葛之戰中鄭國擊敗周、虢、衛、蔡、陳聯軍,前719年又擊敗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使得鄭國空前強盛,就連當時的大國齊國也跟著鄭國東征西討,因此鄭莊公被稱為“鄭莊小霸”。不過,對於在春秋初期率先崛起和稱霸的鄭國,卻在之後逐漸衰落。公元前375年,也即戰國初期,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正式消滅了鄭國。那麼,問題來了,鄭國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小霸”了,為何到後來會逐漸衰落?

鄭國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小霸”了,為何到後來會逐漸衰落?

首先,鄭國在春秋初期的崛起和“小霸”,固然和鄭國的實力存在一定的關係。但是,這也和鄭國緊緊抓住了春秋初期的歷史機遇存在直接的關係。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也即西周滅亡後,鄭國君主率先全力支持周平王即位。在周平王東遷洛邑,建立東周後,鄭國自然獲得了非常大的封賞,並且藉著周王室的支持或者說是默認,陸續消滅了多個諸侯國,比如鄶國(今河南新密)、東虢國(今河南滎陽)、鄢國(今河南鄢陵)、胡國(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區西南)。在此基礎上,鄭國得以佔據了當時的中原核心區域。

鄭國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小霸”了,為何到後來會逐漸衰落?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周滅亡和東周建立之際,牢牢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的,除了鄭國之外,還有秦國。根據《左傳》、《春秋》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就鄭國來說,經過鄭桓公、鄭武公、鄭莊公這三位君主的努力,最終在春秋初期一度稱霸中原。不過,在鄭莊公去世後,鄭國逐漸走向了衰落,並最終被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所消滅。對此,在筆者看來,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鄭莊公去世後,鄭國發生了長期的內亂。

"

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稱霸的三位霸主,由於其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故被成為三小霸,他們分別是: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其中,就鄭莊公來說,繻葛之戰中鄭國擊敗周、虢、衛、蔡、陳聯軍,前719年又擊敗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使得鄭國空前強盛,就連當時的大國齊國也跟著鄭國東征西討,因此鄭莊公被稱為“鄭莊小霸”。不過,對於在春秋初期率先崛起和稱霸的鄭國,卻在之後逐漸衰落。公元前375年,也即戰國初期,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正式消滅了鄭國。那麼,問題來了,鄭國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小霸”了,為何到後來會逐漸衰落?

鄭國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小霸”了,為何到後來會逐漸衰落?

首先,鄭國在春秋初期的崛起和“小霸”,固然和鄭國的實力存在一定的關係。但是,這也和鄭國緊緊抓住了春秋初期的歷史機遇存在直接的關係。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也即西周滅亡後,鄭國君主率先全力支持周平王即位。在周平王東遷洛邑,建立東周後,鄭國自然獲得了非常大的封賞,並且藉著周王室的支持或者說是默認,陸續消滅了多個諸侯國,比如鄶國(今河南新密)、東虢國(今河南滎陽)、鄢國(今河南鄢陵)、胡國(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區西南)。在此基礎上,鄭國得以佔據了當時的中原核心區域。

鄭國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小霸”了,為何到後來會逐漸衰落?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周滅亡和東周建立之際,牢牢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的,除了鄭國之外,還有秦國。根據《左傳》、《春秋》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就鄭國來說,經過鄭桓公、鄭武公、鄭莊公這三位君主的努力,最終在春秋初期一度稱霸中原。不過,在鄭莊公去世後,鄭國逐漸走向了衰落,並最終被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所消滅。對此,在筆者看來,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鄭莊公去世後,鄭國發生了長期的內亂。

鄭國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小霸”了,為何到後來會逐漸衰落?

彼時,鄭昭公、鄭厲公、公子亹、公子儀為了爭奪鄭國君主的位置,展開了長達20年左右的互相攻伐。等到鄭國恢復元氣的時候,已經是齊桓公稱霸諸侯的時間了。而在齊桓公之後,晉國和楚國展開了長達百年左右的“晉楚爭霸”。換而言之,在春秋初期,齊國、秦國、晉國、楚國等大國還沒有崛起,鄭國得以打著周王室的旗號,以此在各個諸侯之間縱橫斡旋。但是,因為鄭莊公去世後的內亂,鄭國存過了繼續壯大自身實力的機會,等到齊國、秦國、晉國、楚國等大國崛起後,鄭國只能選擇左右搖擺了。

"

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稱霸的三位霸主,由於其霸業不如春秋五霸,故被成為三小霸,他們分別是: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其中,就鄭莊公來說,繻葛之戰中鄭國擊敗周、虢、衛、蔡、陳聯軍,前719年又擊敗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使得鄭國空前強盛,就連當時的大國齊國也跟著鄭國東征西討,因此鄭莊公被稱為“鄭莊小霸”。不過,對於在春秋初期率先崛起和稱霸的鄭國,卻在之後逐漸衰落。公元前375年,也即戰國初期,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正式消滅了鄭國。那麼,問題來了,鄭國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小霸”了,為何到後來會逐漸衰落?

鄭國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小霸”了,為何到後來會逐漸衰落?

首先,鄭國在春秋初期的崛起和“小霸”,固然和鄭國的實力存在一定的關係。但是,這也和鄭國緊緊抓住了春秋初期的歷史機遇存在直接的關係。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也即西周滅亡後,鄭國君主率先全力支持周平王即位。在周平王東遷洛邑,建立東周後,鄭國自然獲得了非常大的封賞,並且藉著周王室的支持或者說是默認,陸續消滅了多個諸侯國,比如鄶國(今河南新密)、東虢國(今河南滎陽)、鄢國(今河南鄢陵)、胡國(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區西南)。在此基礎上,鄭國得以佔據了當時的中原核心區域。

鄭國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小霸”了,為何到後來會逐漸衰落?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周滅亡和東周建立之際,牢牢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的,除了鄭國之外,還有秦國。根據《左傳》、《春秋》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就鄭國來說,經過鄭桓公、鄭武公、鄭莊公這三位君主的努力,最終在春秋初期一度稱霸中原。不過,在鄭莊公去世後,鄭國逐漸走向了衰落,並最終被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所消滅。對此,在筆者看來,其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鄭莊公去世後,鄭國發生了長期的內亂。

鄭國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小霸”了,為何到後來會逐漸衰落?

彼時,鄭昭公、鄭厲公、公子亹、公子儀為了爭奪鄭國君主的位置,展開了長達20年左右的互相攻伐。等到鄭國恢復元氣的時候,已經是齊桓公稱霸諸侯的時間了。而在齊桓公之後,晉國和楚國展開了長達百年左右的“晉楚爭霸”。換而言之,在春秋初期,齊國、秦國、晉國、楚國等大國還沒有崛起,鄭國得以打著周王室的旗號,以此在各個諸侯之間縱橫斡旋。但是,因為鄭莊公去世後的內亂,鄭國存過了繼續壯大自身實力的機會,等到齊國、秦國、晉國、楚國等大國崛起後,鄭國只能選擇左右搖擺了。

鄭國在春秋初期就已經是“小霸”了,為何到後來會逐漸衰落?

最後,另一方面,除了內亂之外,鄭國的地理位置,也限制了其實力的進一步壯大。在春秋時期,鄭國處在晉國、齊國、楚國、宋國等大國的包圍之下,在消滅鄶國、東虢國、鄢國、胡國等小國之後,鄭國拿這些大國顯然是無能為力的。即便是實力相對較弱的宋國,也不是鄭國可以擊敗的。除此之外,鄭國在春秋初期的崛起,離不開周王室的支持。但是,在“周鄭交惡”之後,周王室自然疏遠了鄭國,轉而支持齊桓公、晉文公等君主稱霸。因此,失去周王室的扶持,也是鄭國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到了戰國初期,鄭國雖然還具有一戰之力,不過,又是因為內亂的原因,鄭國逐漸被韓國消滅,從而告別了春秋戰國的歷史大舞臺。

文/情懷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