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素有“活塞鋼筆鼻祖”之稱的著名鋼筆品牌Pelikan Souverän 的經典旗艦款Souverän(帝王)系列 M1000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素有“活塞鋼筆鼻祖”之稱的著名鋼筆品牌Pelikan Souverän 的經典旗艦款Souverän(帝王)系列 M1000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TWSBI VAC Mini Fountain Pen負壓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3、滴入上墨(Eyedropper)

“滴入上墨”, 顧名思義就是把墨水直接滴入筆桿裡,是早期鋼筆常用的上墨方式。其優點是整個筆桿都可以用來放墨水,儲墨量大。缺點是相較後來的上墨方式較為麻煩,並容易漏墨。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素有“活塞鋼筆鼻祖”之稱的著名鋼筆品牌Pelikan Souverän 的經典旗艦款Souverän(帝王)系列 M1000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TWSBI VAC Mini Fountain Pen負壓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3、滴入上墨(Eyedropper)

“滴入上墨”, 顧名思義就是把墨水直接滴入筆桿裡,是早期鋼筆常用的上墨方式。其優點是整個筆桿都可以用來放墨水,儲墨量大。缺點是相較後來的上墨方式較為麻煩,並容易漏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reppy牌 滴入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收藏與選購tips

鋼筆也許不能算作“古董”,但很多20世紀的鋼筆仍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而對於愛好者們同樣有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點。

1.明確自己的收藏需求和了解鋼筆的相關信息

作為20世紀最流行的書寫工具,市場上有很多知名的鋼筆品牌和系列,我們需要了解各個品牌的特色和經典系列,知道自己心儀的方向,以便能在眾多復古鋼筆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素有“活塞鋼筆鼻祖”之稱的著名鋼筆品牌Pelikan Souverän 的經典旗艦款Souverän(帝王)系列 M1000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TWSBI VAC Mini Fountain Pen負壓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3、滴入上墨(Eyedropper)

“滴入上墨”, 顧名思義就是把墨水直接滴入筆桿裡,是早期鋼筆常用的上墨方式。其優點是整個筆桿都可以用來放墨水,儲墨量大。缺點是相較後來的上墨方式較為麻煩,並容易漏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reppy牌 滴入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收藏與選購tips

鋼筆也許不能算作“古董”,但很多20世紀的鋼筆仍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而對於愛好者們同樣有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點。

1.明確自己的收藏需求和了解鋼筆的相關信息

作為20世紀最流行的書寫工具,市場上有很多知名的鋼筆品牌和系列,我們需要了解各個品牌的特色和經典系列,知道自己心儀的方向,以便能在眾多復古鋼筆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香港拍賣,Cartier 限量金筆,約2007年,成交價62,500港幣,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素有“活塞鋼筆鼻祖”之稱的著名鋼筆品牌Pelikan Souverän 的經典旗艦款Souverän(帝王)系列 M1000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TWSBI VAC Mini Fountain Pen負壓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3、滴入上墨(Eyedropper)

“滴入上墨”, 顧名思義就是把墨水直接滴入筆桿裡,是早期鋼筆常用的上墨方式。其優點是整個筆桿都可以用來放墨水,儲墨量大。缺點是相較後來的上墨方式較為麻煩,並容易漏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reppy牌 滴入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收藏與選購tips

鋼筆也許不能算作“古董”,但很多20世紀的鋼筆仍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而對於愛好者們同樣有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點。

1.明確自己的收藏需求和了解鋼筆的相關信息

作為20世紀最流行的書寫工具,市場上有很多知名的鋼筆品牌和系列,我們需要了解各個品牌的特色和經典系列,知道自己心儀的方向,以便能在眾多復古鋼筆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香港拍賣,Cartier 限量金筆,約2007年,成交價62,500港幣,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紐約佳士得拍賣,萬寶龍"SOLITAIRE WHITE DIAMOND"18K鑲鑽鋼筆,成交價為 3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網絡

2.找到“靠譜”的購買渠道

傳統購買渠道有鋼筆展會、古董店、跳蚤市場等,從實體店挑選相當考驗愛好者的經驗和眼力。互聯網是現今最便捷的購物渠道,足不出戶也能夠購買到各類老式鋼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平臺和商家,確保其提供詳細的鋼筆信息和照片,而風笛藝術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平臺。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素有“活塞鋼筆鼻祖”之稱的著名鋼筆品牌Pelikan Souverän 的經典旗艦款Souverän(帝王)系列 M1000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TWSBI VAC Mini Fountain Pen負壓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3、滴入上墨(Eyedropper)

“滴入上墨”, 顧名思義就是把墨水直接滴入筆桿裡,是早期鋼筆常用的上墨方式。其優點是整個筆桿都可以用來放墨水,儲墨量大。缺點是相較後來的上墨方式較為麻煩,並容易漏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reppy牌 滴入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收藏與選購tips

鋼筆也許不能算作“古董”,但很多20世紀的鋼筆仍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而對於愛好者們同樣有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點。

1.明確自己的收藏需求和了解鋼筆的相關信息

作為20世紀最流行的書寫工具,市場上有很多知名的鋼筆品牌和系列,我們需要了解各個品牌的特色和經典系列,知道自己心儀的方向,以便能在眾多復古鋼筆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香港拍賣,Cartier 限量金筆,約2007年,成交價62,500港幣,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紐約佳士得拍賣,萬寶龍"SOLITAIRE WHITE DIAMOND"18K鑲鑽鋼筆,成交價為 3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網絡

2.找到“靠譜”的購買渠道

傳統購買渠道有鋼筆展會、古董店、跳蚤市場等,從實體店挑選相當考驗愛好者的經驗和眼力。互聯網是現今最便捷的購物渠道,足不出戶也能夠購買到各類老式鋼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平臺和商家,確保其提供詳細的鋼筆信息和照片,而風笛藝術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平臺。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3年佳士得拍賣,1996年制的萬寶龍18K金限量版黑色樹脂及琺瑯鑲鑽石鋼筆,成交價3,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細節評估tips

評估一支鋼筆的質量和收藏價值除了關注品相是否完好、是否能夠正常書寫、假如損壞是否可以修復這類基本問題,小編梳理了挑選中常見的幾個問題便於大家去了解。

1.筆尖

作為直接影響到書寫感受的重要部分,判斷一支鋼筆的品質如何首先要關注其筆尖。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素有“活塞鋼筆鼻祖”之稱的著名鋼筆品牌Pelikan Souverän 的經典旗艦款Souverän(帝王)系列 M1000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TWSBI VAC Mini Fountain Pen負壓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3、滴入上墨(Eyedropper)

“滴入上墨”, 顧名思義就是把墨水直接滴入筆桿裡,是早期鋼筆常用的上墨方式。其優點是整個筆桿都可以用來放墨水,儲墨量大。缺點是相較後來的上墨方式較為麻煩,並容易漏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reppy牌 滴入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收藏與選購tips

鋼筆也許不能算作“古董”,但很多20世紀的鋼筆仍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而對於愛好者們同樣有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點。

1.明確自己的收藏需求和了解鋼筆的相關信息

作為20世紀最流行的書寫工具,市場上有很多知名的鋼筆品牌和系列,我們需要了解各個品牌的特色和經典系列,知道自己心儀的方向,以便能在眾多復古鋼筆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香港拍賣,Cartier 限量金筆,約2007年,成交價62,500港幣,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紐約佳士得拍賣,萬寶龍"SOLITAIRE WHITE DIAMOND"18K鑲鑽鋼筆,成交價為 3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網絡

2.找到“靠譜”的購買渠道

傳統購買渠道有鋼筆展會、古董店、跳蚤市場等,從實體店挑選相當考驗愛好者的經驗和眼力。互聯網是現今最便捷的購物渠道,足不出戶也能夠購買到各類老式鋼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平臺和商家,確保其提供詳細的鋼筆信息和照片,而風笛藝術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平臺。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3年佳士得拍賣,1996年制的萬寶龍18K金限量版黑色樹脂及琺瑯鑲鑽石鋼筆,成交價3,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細節評估tips

評估一支鋼筆的質量和收藏價值除了關注品相是否完好、是否能夠正常書寫、假如損壞是否可以修復這類基本問題,小編梳理了挑選中常見的幾個問題便於大家去了解。

1.筆尖

作為直接影響到書寫感受的重要部分,判斷一支鋼筆的品質如何首先要關注其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MONTBLANC限量版18k金梅林白色陶瓷鋼筆,產於2000年,成交價1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在筆尖的材質方面,大多高品質老鋼筆的筆尖都是用黃金製作,黃金的穩定高,耐腐蝕性強,因此筆尖使用的壽命極長。金筆尖一般會標明10K、12K、14K、18K、21K。不鏽鋼的筆尖質量也十分優秀,只是相對金筆尖,不鏽鋼更易被腐蝕和點蝕。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素有“活塞鋼筆鼻祖”之稱的著名鋼筆品牌Pelikan Souverän 的經典旗艦款Souverän(帝王)系列 M1000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TWSBI VAC Mini Fountain Pen負壓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3、滴入上墨(Eyedropper)

“滴入上墨”, 顧名思義就是把墨水直接滴入筆桿裡,是早期鋼筆常用的上墨方式。其優點是整個筆桿都可以用來放墨水,儲墨量大。缺點是相較後來的上墨方式較為麻煩,並容易漏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reppy牌 滴入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收藏與選購tips

鋼筆也許不能算作“古董”,但很多20世紀的鋼筆仍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而對於愛好者們同樣有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點。

1.明確自己的收藏需求和了解鋼筆的相關信息

作為20世紀最流行的書寫工具,市場上有很多知名的鋼筆品牌和系列,我們需要了解各個品牌的特色和經典系列,知道自己心儀的方向,以便能在眾多復古鋼筆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香港拍賣,Cartier 限量金筆,約2007年,成交價62,500港幣,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紐約佳士得拍賣,萬寶龍"SOLITAIRE WHITE DIAMOND"18K鑲鑽鋼筆,成交價為 3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網絡

2.找到“靠譜”的購買渠道

傳統購買渠道有鋼筆展會、古董店、跳蚤市場等,從實體店挑選相當考驗愛好者的經驗和眼力。互聯網是現今最便捷的購物渠道,足不出戶也能夠購買到各類老式鋼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平臺和商家,確保其提供詳細的鋼筆信息和照片,而風笛藝術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平臺。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3年佳士得拍賣,1996年制的萬寶龍18K金限量版黑色樹脂及琺瑯鑲鑽石鋼筆,成交價3,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細節評估tips

評估一支鋼筆的質量和收藏價值除了關注品相是否完好、是否能夠正常書寫、假如損壞是否可以修復這類基本問題,小編梳理了挑選中常見的幾個問題便於大家去了解。

1.筆尖

作為直接影響到書寫感受的重要部分,判斷一支鋼筆的品質如何首先要關注其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MONTBLANC限量版18k金梅林白色陶瓷鋼筆,產於2000年,成交價1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在筆尖的材質方面,大多高品質老鋼筆的筆尖都是用黃金製作,黃金的穩定高,耐腐蝕性強,因此筆尖使用的壽命極長。金筆尖一般會標明10K、12K、14K、18K、21K。不鏽鋼的筆尖質量也十分優秀,只是相對金筆尖,不鏽鋼更易被腐蝕和點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紐約拍賣,意大利OMAS限量版鋼筆,18k金,約1997年 ,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2.筆尖的彈性

一般筆尖是沒有彈性的,但大多數人認為金筆尖比較軟,對著力的反應比較明顯。有些鋼筆生產商會為鋼筆的彈性做等級劃分,如果商家沒有明確說明,大家可以輕輕按壓筆尖以觀察中縫的擴展範圍,中縫的縫隙擴展得越大則代表寫出來的線條越寬。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素有“活塞鋼筆鼻祖”之稱的著名鋼筆品牌Pelikan Souverän 的經典旗艦款Souverän(帝王)系列 M1000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TWSBI VAC Mini Fountain Pen負壓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3、滴入上墨(Eyedropper)

“滴入上墨”, 顧名思義就是把墨水直接滴入筆桿裡,是早期鋼筆常用的上墨方式。其優點是整個筆桿都可以用來放墨水,儲墨量大。缺點是相較後來的上墨方式較為麻煩,並容易漏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reppy牌 滴入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收藏與選購tips

鋼筆也許不能算作“古董”,但很多20世紀的鋼筆仍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而對於愛好者們同樣有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點。

1.明確自己的收藏需求和了解鋼筆的相關信息

作為20世紀最流行的書寫工具,市場上有很多知名的鋼筆品牌和系列,我們需要了解各個品牌的特色和經典系列,知道自己心儀的方向,以便能在眾多復古鋼筆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香港拍賣,Cartier 限量金筆,約2007年,成交價62,500港幣,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紐約佳士得拍賣,萬寶龍"SOLITAIRE WHITE DIAMOND"18K鑲鑽鋼筆,成交價為 3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網絡

2.找到“靠譜”的購買渠道

傳統購買渠道有鋼筆展會、古董店、跳蚤市場等,從實體店挑選相當考驗愛好者的經驗和眼力。互聯網是現今最便捷的購物渠道,足不出戶也能夠購買到各類老式鋼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平臺和商家,確保其提供詳細的鋼筆信息和照片,而風笛藝術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平臺。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3年佳士得拍賣,1996年制的萬寶龍18K金限量版黑色樹脂及琺瑯鑲鑽石鋼筆,成交價3,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細節評估tips

評估一支鋼筆的質量和收藏價值除了關注品相是否完好、是否能夠正常書寫、假如損壞是否可以修復這類基本問題,小編梳理了挑選中常見的幾個問題便於大家去了解。

1.筆尖

作為直接影響到書寫感受的重要部分,判斷一支鋼筆的品質如何首先要關注其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MONTBLANC限量版18k金梅林白色陶瓷鋼筆,產於2000年,成交價1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在筆尖的材質方面,大多高品質老鋼筆的筆尖都是用黃金製作,黃金的穩定高,耐腐蝕性強,因此筆尖使用的壽命極長。金筆尖一般會標明10K、12K、14K、18K、21K。不鏽鋼的筆尖質量也十分優秀,只是相對金筆尖,不鏽鋼更易被腐蝕和點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紐約拍賣,意大利OMAS限量版鋼筆,18k金,約1997年 ,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2.筆尖的彈性

一般筆尖是沒有彈性的,但大多數人認為金筆尖比較軟,對著力的反應比較明顯。有些鋼筆生產商會為鋼筆的彈性做等級劃分,如果商家沒有明確說明,大家可以輕輕按壓筆尖以觀察中縫的擴展範圍,中縫的縫隙擴展得越大則代表寫出來的線條越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年,佳士得紐約, “White House”鋼筆,18k白金,仿美國白宮建築造型風格設計,成交價為26,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3.筆尖是否出現彎曲、分叉、裂縫

從側面看筆尖應該是直的,不應該出現偏上或是偏下的情況。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素有“活塞鋼筆鼻祖”之稱的著名鋼筆品牌Pelikan Souverän 的經典旗艦款Souverän(帝王)系列 M1000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TWSBI VAC Mini Fountain Pen負壓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3、滴入上墨(Eyedropper)

“滴入上墨”, 顧名思義就是把墨水直接滴入筆桿裡,是早期鋼筆常用的上墨方式。其優點是整個筆桿都可以用來放墨水,儲墨量大。缺點是相較後來的上墨方式較為麻煩,並容易漏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reppy牌 滴入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收藏與選購tips

鋼筆也許不能算作“古董”,但很多20世紀的鋼筆仍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而對於愛好者們同樣有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點。

1.明確自己的收藏需求和了解鋼筆的相關信息

作為20世紀最流行的書寫工具,市場上有很多知名的鋼筆品牌和系列,我們需要了解各個品牌的特色和經典系列,知道自己心儀的方向,以便能在眾多復古鋼筆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香港拍賣,Cartier 限量金筆,約2007年,成交價62,500港幣,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紐約佳士得拍賣,萬寶龍"SOLITAIRE WHITE DIAMOND"18K鑲鑽鋼筆,成交價為 3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網絡

2.找到“靠譜”的購買渠道

傳統購買渠道有鋼筆展會、古董店、跳蚤市場等,從實體店挑選相當考驗愛好者的經驗和眼力。互聯網是現今最便捷的購物渠道,足不出戶也能夠購買到各類老式鋼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平臺和商家,確保其提供詳細的鋼筆信息和照片,而風笛藝術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平臺。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3年佳士得拍賣,1996年制的萬寶龍18K金限量版黑色樹脂及琺瑯鑲鑽石鋼筆,成交價3,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細節評估tips

評估一支鋼筆的質量和收藏價值除了關注品相是否完好、是否能夠正常書寫、假如損壞是否可以修復這類基本問題,小編梳理了挑選中常見的幾個問題便於大家去了解。

1.筆尖

作為直接影響到書寫感受的重要部分,判斷一支鋼筆的品質如何首先要關注其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MONTBLANC限量版18k金梅林白色陶瓷鋼筆,產於2000年,成交價1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在筆尖的材質方面,大多高品質老鋼筆的筆尖都是用黃金製作,黃金的穩定高,耐腐蝕性強,因此筆尖使用的壽命極長。金筆尖一般會標明10K、12K、14K、18K、21K。不鏽鋼的筆尖質量也十分優秀,只是相對金筆尖,不鏽鋼更易被腐蝕和點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紐約拍賣,意大利OMAS限量版鋼筆,18k金,約1997年 ,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2.筆尖的彈性

一般筆尖是沒有彈性的,但大多數人認為金筆尖比較軟,對著力的反應比較明顯。有些鋼筆生產商會為鋼筆的彈性做等級劃分,如果商家沒有明確說明,大家可以輕輕按壓筆尖以觀察中縫的擴展範圍,中縫的縫隙擴展得越大則代表寫出來的線條越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年,佳士得紐約, “White House”鋼筆,18k白金,仿美國白宮建築造型風格設計,成交價為26,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3.筆尖是否出現彎曲、分叉、裂縫

從側面看筆尖應該是直的,不應該出現偏上或是偏下的情況。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彎曲,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書寫時過於用力筆尖會分叉,從側面看就是中縫兩邊脫離,看起來一高一低。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素有“活塞鋼筆鼻祖”之稱的著名鋼筆品牌Pelikan Souverän 的經典旗艦款Souverän(帝王)系列 M1000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TWSBI VAC Mini Fountain Pen負壓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3、滴入上墨(Eyedropper)

“滴入上墨”, 顧名思義就是把墨水直接滴入筆桿裡,是早期鋼筆常用的上墨方式。其優點是整個筆桿都可以用來放墨水,儲墨量大。缺點是相較後來的上墨方式較為麻煩,並容易漏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reppy牌 滴入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收藏與選購tips

鋼筆也許不能算作“古董”,但很多20世紀的鋼筆仍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而對於愛好者們同樣有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點。

1.明確自己的收藏需求和了解鋼筆的相關信息

作為20世紀最流行的書寫工具,市場上有很多知名的鋼筆品牌和系列,我們需要了解各個品牌的特色和經典系列,知道自己心儀的方向,以便能在眾多復古鋼筆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香港拍賣,Cartier 限量金筆,約2007年,成交價62,500港幣,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紐約佳士得拍賣,萬寶龍"SOLITAIRE WHITE DIAMOND"18K鑲鑽鋼筆,成交價為 3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網絡

2.找到“靠譜”的購買渠道

傳統購買渠道有鋼筆展會、古董店、跳蚤市場等,從實體店挑選相當考驗愛好者的經驗和眼力。互聯網是現今最便捷的購物渠道,足不出戶也能夠購買到各類老式鋼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平臺和商家,確保其提供詳細的鋼筆信息和照片,而風笛藝術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平臺。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3年佳士得拍賣,1996年制的萬寶龍18K金限量版黑色樹脂及琺瑯鑲鑽石鋼筆,成交價3,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細節評估tips

評估一支鋼筆的質量和收藏價值除了關注品相是否完好、是否能夠正常書寫、假如損壞是否可以修復這類基本問題,小編梳理了挑選中常見的幾個問題便於大家去了解。

1.筆尖

作為直接影響到書寫感受的重要部分,判斷一支鋼筆的品質如何首先要關注其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MONTBLANC限量版18k金梅林白色陶瓷鋼筆,產於2000年,成交價1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在筆尖的材質方面,大多高品質老鋼筆的筆尖都是用黃金製作,黃金的穩定高,耐腐蝕性強,因此筆尖使用的壽命極長。金筆尖一般會標明10K、12K、14K、18K、21K。不鏽鋼的筆尖質量也十分優秀,只是相對金筆尖,不鏽鋼更易被腐蝕和點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紐約拍賣,意大利OMAS限量版鋼筆,18k金,約1997年 ,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2.筆尖的彈性

一般筆尖是沒有彈性的,但大多數人認為金筆尖比較軟,對著力的反應比較明顯。有些鋼筆生產商會為鋼筆的彈性做等級劃分,如果商家沒有明確說明,大家可以輕輕按壓筆尖以觀察中縫的擴展範圍,中縫的縫隙擴展得越大則代表寫出來的線條越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年,佳士得紐約, “White House”鋼筆,18k白金,仿美國白宮建築造型風格設計,成交價為26,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3.筆尖是否出現彎曲、分叉、裂縫

從側面看筆尖應該是直的,不應該出現偏上或是偏下的情況。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彎曲,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書寫時過於用力筆尖會分叉,從側面看就是中縫兩邊脫離,看起來一高一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分叉,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於筆尖承受著書寫時的力量,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氣孔周圍、靠近中縫的地方會產生裂縫。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素有“活塞鋼筆鼻祖”之稱的著名鋼筆品牌Pelikan Souverän 的經典旗艦款Souverän(帝王)系列 M1000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TWSBI VAC Mini Fountain Pen負壓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3、滴入上墨(Eyedropper)

“滴入上墨”, 顧名思義就是把墨水直接滴入筆桿裡,是早期鋼筆常用的上墨方式。其優點是整個筆桿都可以用來放墨水,儲墨量大。缺點是相較後來的上墨方式較為麻煩,並容易漏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reppy牌 滴入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收藏與選購tips

鋼筆也許不能算作“古董”,但很多20世紀的鋼筆仍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而對於愛好者們同樣有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點。

1.明確自己的收藏需求和了解鋼筆的相關信息

作為20世紀最流行的書寫工具,市場上有很多知名的鋼筆品牌和系列,我們需要了解各個品牌的特色和經典系列,知道自己心儀的方向,以便能在眾多復古鋼筆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香港拍賣,Cartier 限量金筆,約2007年,成交價62,500港幣,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紐約佳士得拍賣,萬寶龍"SOLITAIRE WHITE DIAMOND"18K鑲鑽鋼筆,成交價為 3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網絡

2.找到“靠譜”的購買渠道

傳統購買渠道有鋼筆展會、古董店、跳蚤市場等,從實體店挑選相當考驗愛好者的經驗和眼力。互聯網是現今最便捷的購物渠道,足不出戶也能夠購買到各類老式鋼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平臺和商家,確保其提供詳細的鋼筆信息和照片,而風笛藝術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平臺。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3年佳士得拍賣,1996年制的萬寶龍18K金限量版黑色樹脂及琺瑯鑲鑽石鋼筆,成交價3,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細節評估tips

評估一支鋼筆的質量和收藏價值除了關注品相是否完好、是否能夠正常書寫、假如損壞是否可以修復這類基本問題,小編梳理了挑選中常見的幾個問題便於大家去了解。

1.筆尖

作為直接影響到書寫感受的重要部分,判斷一支鋼筆的品質如何首先要關注其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MONTBLANC限量版18k金梅林白色陶瓷鋼筆,產於2000年,成交價1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在筆尖的材質方面,大多高品質老鋼筆的筆尖都是用黃金製作,黃金的穩定高,耐腐蝕性強,因此筆尖使用的壽命極長。金筆尖一般會標明10K、12K、14K、18K、21K。不鏽鋼的筆尖質量也十分優秀,只是相對金筆尖,不鏽鋼更易被腐蝕和點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紐約拍賣,意大利OMAS限量版鋼筆,18k金,約1997年 ,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2.筆尖的彈性

一般筆尖是沒有彈性的,但大多數人認為金筆尖比較軟,對著力的反應比較明顯。有些鋼筆生產商會為鋼筆的彈性做等級劃分,如果商家沒有明確說明,大家可以輕輕按壓筆尖以觀察中縫的擴展範圍,中縫的縫隙擴展得越大則代表寫出來的線條越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年,佳士得紐約, “White House”鋼筆,18k白金,仿美國白宮建築造型風格設計,成交價為26,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3.筆尖是否出現彎曲、分叉、裂縫

從側面看筆尖應該是直的,不應該出現偏上或是偏下的情況。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彎曲,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書寫時過於用力筆尖會分叉,從側面看就是中縫兩邊脫離,看起來一高一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分叉,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於筆尖承受著書寫時的力量,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氣孔周圍、靠近中縫的地方會產生裂縫。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出現裂縫,圖片來源於網絡

4.儲墨系統

筆尖是一支鋼筆最重要的部分,而墨囊和上墨器是可以更換的。儲墨系統會隨著使用時常而出現破裂,一支鋼筆可能會數次更換墨囊或上墨器。許多商家在出售老鋼筆時會更換上墨器,這被看作是一種修復行為。如果老鋼筆仍然保留著原來的上墨器,則要關注其是否能正常使用。

5.裝飾部分

如果一支老鋼筆上述部分都維護得很好,那我們就可以關注其外觀了(筆帽、筆桿、筆夾)。如果是橡膠或賽璐珞(celluloid,最早生產的合成塑料)材質的,要關注其有沒有褪色;如果是鍍金材質,需要注意其有沒有劃痕或磨損;如果是老件,需要注意商家是否對褪色後的外殼做過顏色修復;如果有磨損是不是可以修復。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素有“活塞鋼筆鼻祖”之稱的著名鋼筆品牌Pelikan Souverän 的經典旗艦款Souverän(帝王)系列 M1000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TWSBI VAC Mini Fountain Pen負壓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3、滴入上墨(Eyedropper)

“滴入上墨”, 顧名思義就是把墨水直接滴入筆桿裡,是早期鋼筆常用的上墨方式。其優點是整個筆桿都可以用來放墨水,儲墨量大。缺點是相較後來的上墨方式較為麻煩,並容易漏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reppy牌 滴入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收藏與選購tips

鋼筆也許不能算作“古董”,但很多20世紀的鋼筆仍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而對於愛好者們同樣有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點。

1.明確自己的收藏需求和了解鋼筆的相關信息

作為20世紀最流行的書寫工具,市場上有很多知名的鋼筆品牌和系列,我們需要了解各個品牌的特色和經典系列,知道自己心儀的方向,以便能在眾多復古鋼筆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香港拍賣,Cartier 限量金筆,約2007年,成交價62,500港幣,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紐約佳士得拍賣,萬寶龍"SOLITAIRE WHITE DIAMOND"18K鑲鑽鋼筆,成交價為 3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網絡

2.找到“靠譜”的購買渠道

傳統購買渠道有鋼筆展會、古董店、跳蚤市場等,從實體店挑選相當考驗愛好者的經驗和眼力。互聯網是現今最便捷的購物渠道,足不出戶也能夠購買到各類老式鋼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平臺和商家,確保其提供詳細的鋼筆信息和照片,而風笛藝術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平臺。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3年佳士得拍賣,1996年制的萬寶龍18K金限量版黑色樹脂及琺瑯鑲鑽石鋼筆,成交價3,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細節評估tips

評估一支鋼筆的質量和收藏價值除了關注品相是否完好、是否能夠正常書寫、假如損壞是否可以修復這類基本問題,小編梳理了挑選中常見的幾個問題便於大家去了解。

1.筆尖

作為直接影響到書寫感受的重要部分,判斷一支鋼筆的品質如何首先要關注其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MONTBLANC限量版18k金梅林白色陶瓷鋼筆,產於2000年,成交價1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在筆尖的材質方面,大多高品質老鋼筆的筆尖都是用黃金製作,黃金的穩定高,耐腐蝕性強,因此筆尖使用的壽命極長。金筆尖一般會標明10K、12K、14K、18K、21K。不鏽鋼的筆尖質量也十分優秀,只是相對金筆尖,不鏽鋼更易被腐蝕和點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紐約拍賣,意大利OMAS限量版鋼筆,18k金,約1997年 ,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2.筆尖的彈性

一般筆尖是沒有彈性的,但大多數人認為金筆尖比較軟,對著力的反應比較明顯。有些鋼筆生產商會為鋼筆的彈性做等級劃分,如果商家沒有明確說明,大家可以輕輕按壓筆尖以觀察中縫的擴展範圍,中縫的縫隙擴展得越大則代表寫出來的線條越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年,佳士得紐約, “White House”鋼筆,18k白金,仿美國白宮建築造型風格設計,成交價為26,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3.筆尖是否出現彎曲、分叉、裂縫

從側面看筆尖應該是直的,不應該出現偏上或是偏下的情況。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彎曲,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書寫時過於用力筆尖會分叉,從側面看就是中縫兩邊脫離,看起來一高一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分叉,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於筆尖承受著書寫時的力量,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氣孔周圍、靠近中縫的地方會產生裂縫。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出現裂縫,圖片來源於網絡

4.儲墨系統

筆尖是一支鋼筆最重要的部分,而墨囊和上墨器是可以更換的。儲墨系統會隨著使用時常而出現破裂,一支鋼筆可能會數次更換墨囊或上墨器。許多商家在出售老鋼筆時會更換上墨器,這被看作是一種修復行為。如果老鋼筆仍然保留著原來的上墨器,則要關注其是否能正常使用。

5.裝飾部分

如果一支老鋼筆上述部分都維護得很好,那我們就可以關注其外觀了(筆帽、筆桿、筆夾)。如果是橡膠或賽璐珞(celluloid,最早生產的合成塑料)材質的,要關注其有沒有褪色;如果是鍍金材質,需要注意其有沒有劃痕或磨損;如果是老件,需要注意商家是否對褪色後的外殼做過顏色修復;如果有磨損是不是可以修復。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威迪文生產的賽璐珞材質的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素有“活塞鋼筆鼻祖”之稱的著名鋼筆品牌Pelikan Souverän 的經典旗艦款Souverän(帝王)系列 M1000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TWSBI VAC Mini Fountain Pen負壓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3、滴入上墨(Eyedropper)

“滴入上墨”, 顧名思義就是把墨水直接滴入筆桿裡,是早期鋼筆常用的上墨方式。其優點是整個筆桿都可以用來放墨水,儲墨量大。缺點是相較後來的上墨方式較為麻煩,並容易漏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reppy牌 滴入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收藏與選購tips

鋼筆也許不能算作“古董”,但很多20世紀的鋼筆仍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而對於愛好者們同樣有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點。

1.明確自己的收藏需求和了解鋼筆的相關信息

作為20世紀最流行的書寫工具,市場上有很多知名的鋼筆品牌和系列,我們需要了解各個品牌的特色和經典系列,知道自己心儀的方向,以便能在眾多復古鋼筆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香港拍賣,Cartier 限量金筆,約2007年,成交價62,500港幣,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紐約佳士得拍賣,萬寶龍"SOLITAIRE WHITE DIAMOND"18K鑲鑽鋼筆,成交價為 3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網絡

2.找到“靠譜”的購買渠道

傳統購買渠道有鋼筆展會、古董店、跳蚤市場等,從實體店挑選相當考驗愛好者的經驗和眼力。互聯網是現今最便捷的購物渠道,足不出戶也能夠購買到各類老式鋼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平臺和商家,確保其提供詳細的鋼筆信息和照片,而風笛藝術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平臺。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3年佳士得拍賣,1996年制的萬寶龍18K金限量版黑色樹脂及琺瑯鑲鑽石鋼筆,成交價3,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細節評估tips

評估一支鋼筆的質量和收藏價值除了關注品相是否完好、是否能夠正常書寫、假如損壞是否可以修復這類基本問題,小編梳理了挑選中常見的幾個問題便於大家去了解。

1.筆尖

作為直接影響到書寫感受的重要部分,判斷一支鋼筆的品質如何首先要關注其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MONTBLANC限量版18k金梅林白色陶瓷鋼筆,產於2000年,成交價1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在筆尖的材質方面,大多高品質老鋼筆的筆尖都是用黃金製作,黃金的穩定高,耐腐蝕性強,因此筆尖使用的壽命極長。金筆尖一般會標明10K、12K、14K、18K、21K。不鏽鋼的筆尖質量也十分優秀,只是相對金筆尖,不鏽鋼更易被腐蝕和點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紐約拍賣,意大利OMAS限量版鋼筆,18k金,約1997年 ,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2.筆尖的彈性

一般筆尖是沒有彈性的,但大多數人認為金筆尖比較軟,對著力的反應比較明顯。有些鋼筆生產商會為鋼筆的彈性做等級劃分,如果商家沒有明確說明,大家可以輕輕按壓筆尖以觀察中縫的擴展範圍,中縫的縫隙擴展得越大則代表寫出來的線條越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年,佳士得紐約, “White House”鋼筆,18k白金,仿美國白宮建築造型風格設計,成交價為26,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3.筆尖是否出現彎曲、分叉、裂縫

從側面看筆尖應該是直的,不應該出現偏上或是偏下的情況。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彎曲,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書寫時過於用力筆尖會分叉,從側面看就是中縫兩邊脫離,看起來一高一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分叉,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於筆尖承受著書寫時的力量,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氣孔周圍、靠近中縫的地方會產生裂縫。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出現裂縫,圖片來源於網絡

4.儲墨系統

筆尖是一支鋼筆最重要的部分,而墨囊和上墨器是可以更換的。儲墨系統會隨著使用時常而出現破裂,一支鋼筆可能會數次更換墨囊或上墨器。許多商家在出售老鋼筆時會更換上墨器,這被看作是一種修復行為。如果老鋼筆仍然保留著原來的上墨器,則要關注其是否能正常使用。

5.裝飾部分

如果一支老鋼筆上述部分都維護得很好,那我們就可以關注其外觀了(筆帽、筆桿、筆夾)。如果是橡膠或賽璐珞(celluloid,最早生產的合成塑料)材質的,要關注其有沒有褪色;如果是鍍金材質,需要注意其有沒有劃痕或磨損;如果是老件,需要注意商家是否對褪色後的外殼做過顏色修復;如果有磨損是不是可以修復。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威迪文生產的賽璐珞材質的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4年,佳士得紐約拍賣,法國Jean Pierre Lepine 限量版鋼筆,18k金,現代品,成交價875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6.鋼筆的年代

大家通過一些具體的研究報道瞭解更多相關知識,從而能知道更多心儀鋼筆的歷史和故事。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素有“活塞鋼筆鼻祖”之稱的著名鋼筆品牌Pelikan Souverän 的經典旗艦款Souverän(帝王)系列 M1000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TWSBI VAC Mini Fountain Pen負壓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3、滴入上墨(Eyedropper)

“滴入上墨”, 顧名思義就是把墨水直接滴入筆桿裡,是早期鋼筆常用的上墨方式。其優點是整個筆桿都可以用來放墨水,儲墨量大。缺點是相較後來的上墨方式較為麻煩,並容易漏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reppy牌 滴入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收藏與選購tips

鋼筆也許不能算作“古董”,但很多20世紀的鋼筆仍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而對於愛好者們同樣有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點。

1.明確自己的收藏需求和了解鋼筆的相關信息

作為20世紀最流行的書寫工具,市場上有很多知名的鋼筆品牌和系列,我們需要了解各個品牌的特色和經典系列,知道自己心儀的方向,以便能在眾多復古鋼筆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香港拍賣,Cartier 限量金筆,約2007年,成交價62,500港幣,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紐約佳士得拍賣,萬寶龍"SOLITAIRE WHITE DIAMOND"18K鑲鑽鋼筆,成交價為 3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網絡

2.找到“靠譜”的購買渠道

傳統購買渠道有鋼筆展會、古董店、跳蚤市場等,從實體店挑選相當考驗愛好者的經驗和眼力。互聯網是現今最便捷的購物渠道,足不出戶也能夠購買到各類老式鋼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平臺和商家,確保其提供詳細的鋼筆信息和照片,而風笛藝術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平臺。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3年佳士得拍賣,1996年制的萬寶龍18K金限量版黑色樹脂及琺瑯鑲鑽石鋼筆,成交價3,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細節評估tips

評估一支鋼筆的質量和收藏價值除了關注品相是否完好、是否能夠正常書寫、假如損壞是否可以修復這類基本問題,小編梳理了挑選中常見的幾個問題便於大家去了解。

1.筆尖

作為直接影響到書寫感受的重要部分,判斷一支鋼筆的品質如何首先要關注其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MONTBLANC限量版18k金梅林白色陶瓷鋼筆,產於2000年,成交價1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在筆尖的材質方面,大多高品質老鋼筆的筆尖都是用黃金製作,黃金的穩定高,耐腐蝕性強,因此筆尖使用的壽命極長。金筆尖一般會標明10K、12K、14K、18K、21K。不鏽鋼的筆尖質量也十分優秀,只是相對金筆尖,不鏽鋼更易被腐蝕和點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紐約拍賣,意大利OMAS限量版鋼筆,18k金,約1997年 ,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2.筆尖的彈性

一般筆尖是沒有彈性的,但大多數人認為金筆尖比較軟,對著力的反應比較明顯。有些鋼筆生產商會為鋼筆的彈性做等級劃分,如果商家沒有明確說明,大家可以輕輕按壓筆尖以觀察中縫的擴展範圍,中縫的縫隙擴展得越大則代表寫出來的線條越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年,佳士得紐約, “White House”鋼筆,18k白金,仿美國白宮建築造型風格設計,成交價為26,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3.筆尖是否出現彎曲、分叉、裂縫

從側面看筆尖應該是直的,不應該出現偏上或是偏下的情況。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彎曲,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書寫時過於用力筆尖會分叉,從側面看就是中縫兩邊脫離,看起來一高一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分叉,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於筆尖承受著書寫時的力量,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氣孔周圍、靠近中縫的地方會產生裂縫。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出現裂縫,圖片來源於網絡

4.儲墨系統

筆尖是一支鋼筆最重要的部分,而墨囊和上墨器是可以更換的。儲墨系統會隨著使用時常而出現破裂,一支鋼筆可能會數次更換墨囊或上墨器。許多商家在出售老鋼筆時會更換上墨器,這被看作是一種修復行為。如果老鋼筆仍然保留著原來的上墨器,則要關注其是否能正常使用。

5.裝飾部分

如果一支老鋼筆上述部分都維護得很好,那我們就可以關注其外觀了(筆帽、筆桿、筆夾)。如果是橡膠或賽璐珞(celluloid,最早生產的合成塑料)材質的,要關注其有沒有褪色;如果是鍍金材質,需要注意其有沒有劃痕或磨損;如果是老件,需要注意商家是否對褪色後的外殼做過顏色修復;如果有磨損是不是可以修復。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威迪文生產的賽璐珞材質的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4年,佳士得紐約拍賣,法國Jean Pierre Lepine 限量版鋼筆,18k金,現代品,成交價875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6.鋼筆的年代

大家通過一些具體的研究報道瞭解更多相關知識,從而能知道更多心儀鋼筆的歷史和故事。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5年佳士得拍賣, 由日本Seiki Chida大師設計的造型精美的Dunhill Namiki鋼筆,制於2008年,成交價325,000人民幣,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鋼筆的保養tips

1.不使用時蓋好鋼筆蓋子

這是為了防止筆尖上的墨水乾涸並保護筆尖免受損壞。乾涸的墨水會堵塞內部墨水的流動,需要清除。乾涸時間不長的話,用水浸泡筆尖就可以搞定。如果這樣不起作用,則需要用冷水反覆填充、清空的做法全面清洗。

2.定期清洗鋼筆

定期清洗鋼筆。建議每月清洗一次,可以去除筆尖和筆舌中存留乾涸的墨水,確保墨水流動的順暢。可以將筆尖浸泡在涼水中一天,以去除很多頑固的油墨殘留。

3.儘量不要把自己的鋼筆借人長期使用

鋼筆經過個人長期使用後,筆尖會逐漸磨合成適應個人書寫風格的狀態。如果把自己的鋼筆借人長時間使用,那麼筆尖很可能會因為需要適應不同人的書寫風格而給使用者帶來一些小困擾。

"

人類文明和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字,而文字的傳遞則離不開兩樣工具:紙和筆。作為記錄和承載文字的重要工具,我國一直都講求“字如其人”,即從一個人的字裡行間看出他的品行和風骨,西方也有筆跡心理學方面的研究。

在上個世紀,“筆友”成為一種文化潮流,鋼筆字帖也曾風靡一時。男士們在外套胸前的口袋彆著一支鋼筆是一種時尚。雖然鋼筆出現和興盛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和文化意義就像時代的印記無法取代。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1963年,美國肯尼迪總統為英國首相丘吉爾頒發美國榮譽公民稱號,用的是一支Easterbrook鋼筆,上面印有“The President - White House”的字樣。

鋼筆進化史

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蘆葦筆(Reed Pen)

埃及人發明了一種在羊皮紙和莎草紙上書寫的“蘆葦筆”,這種早期的筆採用的是空心管狀的沼澤草製作而成,其一端被切成尖頭的形狀作為筆尖,將蘆葦的管莖裡填滿用於書寫的墨水,書寫時擠壓管莖墨水就會流到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藏於盧浮宮的古埃及蘆葦筆

公元600年:羽毛筆(Quill Pen)

在歐洲所有的書寫工具中,羽毛筆的使用時間最長(7世紀到19世紀)。所謂羽毛筆,自然就是用鳥類羽毛製作而成。當時最好的羽毛要從活的天鵝、火雞和鵝的身上拔取(小編鄭重提示:愛護動物,禁止模仿!),較常見的是鵝毛,所以也被稱為“鵝毛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鵝們”招誰惹誰了這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製作過程中通常將羽毛溫熱烘乾,以消除會干擾墨水書寫的因素,再將羽毛的末端削成筆頭的形狀並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不能儲存墨水,須蘸著墨水書寫。相較蘆葦筆,羽毛筆更耐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羽毛筆通常會搭配一把“筆刀”(pen knife或Quill knife),因為“筆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會有磨損,因此需要經常磨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Gerrit Dou《Scholar sharpening a quill pen》c.1633, 25.5x20.5cm,Leiden Collection, New York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一支荷蘭銀質的羽毛筆,成交價為EUR 12,500,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1822年:浸漬筆(Steel Dip Pen)

其實早在公元79年的龐貝古城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銅等金屬製作的筆尖,只是由於工藝和技術的原因,金屬筆尖直到19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伯明翰的John Mitchell發明了一種可以大規模製作鋼質筆尖的機器,此後羽毛筆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金屬鋼製作筆尖的“鋼筆”,這也是現代鋼筆的前身。其使用方法與羽毛筆一樣,需要蘸著墨水書寫。大規模生產的實現使得成本降低,而鋼製的筆尖較羽毛筆尖更加堅固,因此越來越受歡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

1827年:鋼筆 (Fountain Pen)

貯水筆/自來水筆(Fountain Pen)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鋼筆,其誕生融合了許多人的發明與設計。1827年,羅馬尼亞發明家彼得拉克·波耶納魯(Petrache Poenaru)發明了第一支鋼筆。這項設計因無法控制墨水的流動會造成墨漬或沒有墨,所以還不完善。1884年,路易斯·埃德森·沃特曼(Lewis Edson Waterman)獲得了第一個“槽形供墨”的專利,雖然他不是這項技術的發明者,但被後人稱作“自來水筆之父”。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沃特曼發明的鋼筆,於1884年2月12日獲得專利

1888年:圓珠筆(Ballpoint Pen)

圓珠筆的發明與美國人約翰·雅各布·勞德(John Jacob Loud)有關,他設計出一種利用滾珠作筆尖的筆,可惜這項技術無法支持墨水流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A retractable ballpoint pen assemblage (Schneider K15) by John Loud,1888

直到20世紀30年代,居住在阿根廷的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出了第一個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現代圓珠筆,其便捷性很快就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並全面替代了鋼筆。不過對於許多作家、文人們來說,講究情懷的他們依然喜愛使用鋼筆寫作。畢竟,鋼筆筆尖躍於紙上的觸感和沙沙聲是圓珠筆無法替代的。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羅·拉斯洛(Lazlo Biro)製作的圓珠筆

細說鋼筆

鋼筆主要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筆尖(nib),筆舌(feed)和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

筆尖(nib)

筆尖,就是指鋼筆接觸紙張的金屬尖端,是鋼筆最標誌性的部分。因黃金的柔韌性和耐腐蝕性,早期的鋼筆筆尖有少數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黃金筆尖上面會附著一種耐磨的金屬(如銥或鉑)球,叫做“銥粒”(Tip)。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黃金製作而成的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現代鋼筆的筆尖大多由不鏽鋼與合金這兩種材質製成。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不鏽鋼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合金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沿著筆尖的中心有一個小切口,便是筆尖的“中縫”(Slit),墨水通過毛細作用經過中縫沿著筆尖流下。筆尖的中間位置有一個“氣孔”(Breather Hole),將空氣帶回墨水管的以防止形成真空,同時這個氣孔還在結構上充當了壓力消除點,有助於防止筆尖在使用過程中的反覆彎曲而開裂。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鋼筆筆尖構造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尖按照尖端銥粒的形狀和大小有不同的種類和區分。兩種基本形狀分為:圓尖(round)和方尖,而常見的方尖有平尖(stub)和斜尖(italic)。圓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無論橫劃還是豎劃,線條粗細沒有差別,大多鋼筆最常見的筆尖就是配圓尖。平尖和斜尖的特點是在書寫時橫劃相對較細,豎劃相對較粗,因而通常用於硬筆書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方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圓頭筆尖,圖片來源於網絡

常見的筆尖大小可分為五個等級:極細(extra fine,EF或XF),細(fine,F),中(medium,M),寬(broad,B)和雙寬(double broad,BB)。實際上對於鋼筆筆尖的具體寬度的標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都是鋼筆生產商自己決定的,而日常書寫最常見的寬度就是超細和細兩種,寫出的線條寬度接近常見的圓珠筆。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派克鋼筆卓爾系列(Parker Sonnet)的各個筆尖寬度的比較

筆舌(Feed)

筆舌是緊緊連接在筆尖背面底部的一塊黑色塑料,而古董鋼筆上一般是橡膠。筆舌可以說是現代鋼筆技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輔助墨水從儲墨槽中流動到筆尖,空氣也通過同樣的路徑反向填充進儲墨槽中,能夠保持筆尖墨水供應的同時還能防止過多的墨水流出造成墨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舌與外殼,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安裝好的筆尖與筆舌,圖片來源於網絡

儲墨系統(filling system)/儲墨槽(Ink Reservoir)

儲墨槽自然就是儲存墨水的地方,這是現代鋼筆區分於之前蘸水筆的一大特點。在鋼筆的發展史上,人們發明了許多種儲墨槽,小編今天介紹幾種現代鋼筆中常見的儲墨槽。

1. 墨囊(cartridge)

“墨囊”是密封的一次性塑料墨水容器,現代鋼筆中十分常見。當墨水用完時,只需取出舊墨囊再裝入新的即可,十分簡單便捷。其缺點是需要準備和鋼筆配套的墨囊,通常各個廠家之間的鋼筆墨囊不通用,且墨囊的容量較小。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墨囊安裝示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SAP Vape Cartridge,圖片來源於網絡

2. 上墨器 (Converter)

“上墨器”也稱吸墨器,就像能夠重複使用的墨囊。其安裝方法與墨囊相同,相較於每次用完即換的墨囊,上墨器顯然更環保。

市面常見的上墨器有:

活塞式上墨(Piston)

“活塞式上墨”,其使用原理是通過一個旋轉裝置吸墨,再將上墨器的活塞旋鈕到底部,然後反方向旋轉收回活塞吸入墨水。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活塞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活塞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擠壓式上墨(squeeze)

“擠壓式上墨”則是通過用手按壓和鬆開上墨器上的金屬片形成內外氣壓差來上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擠壓式上墨演示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ilot CON-B Fountain 擠壓式上墨器,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鋼筆並不需要墨囊或者上墨器,而是自帶上墨系統,可以直接上墨。這種自動上墨的鋼筆基本有兩種上墨系統,分別是活塞上墨( piston)和負壓上墨(vacuum),其原理與上墨器相同,墨水儲量也更大;只是價格較貴,清理起來不太方便。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素有“活塞鋼筆鼻祖”之稱的著名鋼筆品牌Pelikan Souverän 的經典旗艦款Souverän(帝王)系列 M1000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TWSBI VAC Mini Fountain Pen負壓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3、滴入上墨(Eyedropper)

“滴入上墨”, 顧名思義就是把墨水直接滴入筆桿裡,是早期鋼筆常用的上墨方式。其優點是整個筆桿都可以用來放墨水,儲墨量大。缺點是相較後來的上墨方式較為麻煩,並容易漏墨。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Preppy牌 滴入上墨式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收藏與選購tips

鋼筆也許不能算作“古董”,但很多20世紀的鋼筆仍然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而對於愛好者們同樣有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點。

1.明確自己的收藏需求和了解鋼筆的相關信息

作為20世紀最流行的書寫工具,市場上有很多知名的鋼筆品牌和系列,我們需要了解各個品牌的特色和經典系列,知道自己心儀的方向,以便能在眾多復古鋼筆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香港拍賣,Cartier 限量金筆,約2007年,成交價62,500港幣,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紐約佳士得拍賣,萬寶龍"SOLITAIRE WHITE DIAMOND"18K鑲鑽鋼筆,成交價為 3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網絡

2.找到“靠譜”的購買渠道

傳統購買渠道有鋼筆展會、古董店、跳蚤市場等,從實體店挑選相當考驗愛好者的經驗和眼力。互聯網是現今最便捷的購物渠道,足不出戶也能夠購買到各類老式鋼筆,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平臺和商家,確保其提供詳細的鋼筆信息和照片,而風笛藝術就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平臺。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3年佳士得拍賣,1996年制的萬寶龍18K金限量版黑色樹脂及琺瑯鑲鑽石鋼筆,成交價3,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細節評估tips

評估一支鋼筆的質量和收藏價值除了關注品相是否完好、是否能夠正常書寫、假如損壞是否可以修復這類基本問題,小編梳理了挑選中常見的幾個問題便於大家去了解。

1.筆尖

作為直接影響到書寫感受的重要部分,判斷一支鋼筆的品質如何首先要關注其筆尖。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2年佳士得拍賣的MONTBLANC限量版18k金梅林白色陶瓷鋼筆,產於2000年,成交價12,50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在筆尖的材質方面,大多高品質老鋼筆的筆尖都是用黃金製作,黃金的穩定高,耐腐蝕性強,因此筆尖使用的壽命極長。金筆尖一般會標明10K、12K、14K、18K、21K。不鏽鋼的筆尖質量也十分優秀,只是相對金筆尖,不鏽鋼更易被腐蝕和點蝕。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3年,佳士得紐約拍賣,意大利OMAS限量版鋼筆,18k金,約1997年 ,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2.筆尖的彈性

一般筆尖是沒有彈性的,但大多數人認為金筆尖比較軟,對著力的反應比較明顯。有些鋼筆生產商會為鋼筆的彈性做等級劃分,如果商家沒有明確說明,大家可以輕輕按壓筆尖以觀察中縫的擴展範圍,中縫的縫隙擴展得越大則代表寫出來的線條越寬。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08年,佳士得紐約, “White House”鋼筆,18k白金,仿美國白宮建築造型風格設計,成交價為26,250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3.筆尖是否出現彎曲、分叉、裂縫

從側面看筆尖應該是直的,不應該出現偏上或是偏下的情況。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彎曲,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書寫時過於用力筆尖會分叉,從側面看就是中縫兩邊脫離,看起來一高一低。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分叉,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於筆尖承受著書寫時的力量,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氣孔周圍、靠近中縫的地方會產生裂縫。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筆尖出現裂縫,圖片來源於網絡

4.儲墨系統

筆尖是一支鋼筆最重要的部分,而墨囊和上墨器是可以更換的。儲墨系統會隨著使用時常而出現破裂,一支鋼筆可能會數次更換墨囊或上墨器。許多商家在出售老鋼筆時會更換上墨器,這被看作是一種修復行為。如果老鋼筆仍然保留著原來的上墨器,則要關注其是否能正常使用。

5.裝飾部分

如果一支老鋼筆上述部分都維護得很好,那我們就可以關注其外觀了(筆帽、筆桿、筆夾)。如果是橡膠或賽璐珞(celluloid,最早生產的合成塑料)材質的,要關注其有沒有褪色;如果是鍍金材質,需要注意其有沒有劃痕或磨損;如果是老件,需要注意商家是否對褪色後的外殼做過顏色修復;如果有磨損是不是可以修復。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威迪文生產的賽璐珞材質的鋼筆,圖片來源於網絡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2014年,佳士得紐約拍賣,法國Jean Pierre Lepine 限量版鋼筆,18k金,現代品,成交價875美元,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6.鋼筆的年代

大家通過一些具體的研究報道瞭解更多相關知識,從而能知道更多心儀鋼筆的歷史和故事。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2015年佳士得拍賣, 由日本Seiki Chida大師設計的造型精美的Dunhill Namiki鋼筆,制於2008年,成交價325,000人民幣,圖片來源於佳士得拍賣網

鋼筆的保養tips

1.不使用時蓋好鋼筆蓋子

這是為了防止筆尖上的墨水乾涸並保護筆尖免受損壞。乾涸的墨水會堵塞內部墨水的流動,需要清除。乾涸時間不長的話,用水浸泡筆尖就可以搞定。如果這樣不起作用,則需要用冷水反覆填充、清空的做法全面清洗。

2.定期清洗鋼筆

定期清洗鋼筆。建議每月清洗一次,可以去除筆尖和筆舌中存留乾涸的墨水,確保墨水流動的順暢。可以將筆尖浸泡在涼水中一天,以去除很多頑固的油墨殘留。

3.儘量不要把自己的鋼筆借人長期使用

鋼筆經過個人長期使用後,筆尖會逐漸磨合成適應個人書寫風格的狀態。如果把自己的鋼筆借人長時間使用,那麼筆尖很可能會因為需要適應不同人的書寫風格而給使用者帶來一些小困擾。

“筆”下有春秋——鋼筆簡史

: 小奚丨編輯 : 耘菲

責編:蜜絲姜

監製:大G小r迷你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