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秦國勝利後,白起為何不乘勢一舉殲滅趙國,原因令人心寒

拋磚:長平之戰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一場殲滅戰,發生在戰國時期秦、趙兩國之間,耗時長達五個月(有一說法是三年),這個暫且不論,但是戰爭的代價是慘烈的,最終秦國戰神白起巧用誘敵之計大敗紙上談兵的趙括,死傷無數,共斬首坑殺趙軍達40餘萬,場面十分殘忍。長平一戰秦國大獲全勝,趙國則元氣大傷,短期之內再也無力與秦國單獨抗衡,那麼問題來了,白起為何不乘勝追擊,一舉殲滅勢單力薄的趙國呢?原因有兩點,令人心寒!

長平之戰秦國勝利後,白起為何不乘勢一舉殲滅趙國,原因令人心寒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秦國勝利後,白起為何不乘勢一舉殲滅趙國,原因令人心寒

長平之戰示意圖

1. 直接原因(王命難違,錯失良機)

為什麼說直接原因是王命難違。據史書記載,當年白起在長平之戰打敗趙國後,本來是想乘勝追擊,攻打邯鄲,把趙國一舉拿下。誰知道秦昭襄王一紙命令,不讓白起繼續進攻,即刻班師回朝,這下可好,正如一盆涼水澆滅了心中的熊熊火焰,將士們的士氣也 一下跌落谷底,王命難違,白起只能聽從命令,但是他心裡清楚肯定是范雎那個小人的主意,向秦王進獻讒言。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最好的機會已經失去,秦國一年後才準備再次攻打趙國邯鄲,然而此時的天下局勢已經改變,趙國不再勢單力薄,“脣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此時的趙國已經與多個國家結盟,一時難以對付,所以後來白起多次拒絕帶兵出征,最終惹怒秦王,丟了性命。

長平之戰秦國勝利後,白起為何不乘勢一舉殲滅趙國,原因令人心寒

白起劇照

長平之戰秦國勝利後,白起為何不乘勢一舉殲滅趙國,原因令人心寒

戰神白起

2. 間接原因(內部鬥爭,寧死不屈)

白起最終還是死在自己人手裡,一代武將終究鬥不過文臣范雎,白起和范雎的關係好比沒有和好的廉頗和藺相如,誰都不服誰,誰都不甘心屈居於對方之下,成天勾心鬥角,最終愈演愈烈,白起輸了,代價是付出了性命。長平之戰後,白起對范雎更是懷恨在心,如果不是范雎的小人之言(范雎當時收了韓趙兩國的重金賄賂和挑撥離間的言語),他覺得現在趙國已他一舉拿下,所以,日後的白起不是不願攻打邯鄲,試想一輩子沒打過敗仗的戰神怎麼可能因為一句“打不過”就違抗軍令,因為他知道這是小人范雎的奸計,加上形勢不利,現在出兵肯定大敗,與其被奸臣擺佈不如以死抵抗,正所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就是戰神白起的大將風度。

長平之戰秦國勝利後,白起為何不乘勢一舉殲滅趙國,原因令人心寒

范雎

長平之戰秦國勝利後,白起為何不乘勢一舉殲滅趙國,原因令人心寒

范雎“睚眥必報”

官場的爾虞我詐,誰也說不清楚,不管白起當初為何不一舉殲滅趙國,幾千年過去了,真正的原因可能早已石沉大海,但是他的死確實可惜,有些事情就是這樣說不清也道不明,各位看官看看就好,謝謝支持!

註明:【本文為頭條號作者“流逝的歷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