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257年11月,號稱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武安君白起離開咸陽,帶病上路,行至杜郵時,秦昭襄王使者攜帶寶劍趕到,白起無奈,只好自刎,一代名將就此謝幕。白起拿起寶劍時,對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何過錯,居然落得如此下場,可悲!”隨後,白起又言道:“我本該死,長平一戰,趙國降卒幾十萬,我用誘騙手段將他們全部坑殺,這就是報應啊!”說完,自刎而死。《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是記載:“吾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白起看來,自己之所以被賜死,是因為殺降,遭到報應。這是一種自我寬慰之話,並非問題之實質。那麼,究竟是誰誤了白起性命?在此,筆者就來說說造成武安君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歡迎點評。

"

公元257年11月,號稱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武安君白起離開咸陽,帶病上路,行至杜郵時,秦昭襄王使者攜帶寶劍趕到,白起無奈,只好自刎,一代名將就此謝幕。白起拿起寶劍時,對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何過錯,居然落得如此下場,可悲!”隨後,白起又言道:“我本該死,長平一戰,趙國降卒幾十萬,我用誘騙手段將他們全部坑殺,這就是報應啊!”說完,自刎而死。《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是記載:“吾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白起看來,自己之所以被賜死,是因為殺降,遭到報應。這是一種自我寬慰之話,並非問題之實質。那麼,究竟是誰誤了白起性命?在此,筆者就來說說造成武安君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歡迎點評。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01.白起:武廟十哲之首,名將中之名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白起,秦國名將,從戎數十年,大小戰鬥百餘場且從未遭敗績,攻克城池七十餘座,斬殺敵軍一百餘萬,堪稱是“戰神”。白起作戰,不以攻取城池為目標,而是將殲滅敵軍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要打就打殲滅戰,不打擊潰戰;要玩就玩野戰,防守戰只是必要之輔助;打仗前,預判各方態勢,對敵我以及第三方之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做精密計算,力求能未戰即可知勝敗。司馬遷對他軍事才能如是評價:“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相當敬佩。唐玄宗時,建立武廟,白起位居“十哲”之首,地位碾壓大唐雙子星李靖、李績。

"

公元257年11月,號稱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武安君白起離開咸陽,帶病上路,行至杜郵時,秦昭襄王使者攜帶寶劍趕到,白起無奈,只好自刎,一代名將就此謝幕。白起拿起寶劍時,對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何過錯,居然落得如此下場,可悲!”隨後,白起又言道:“我本該死,長平一戰,趙國降卒幾十萬,我用誘騙手段將他們全部坑殺,這就是報應啊!”說完,自刎而死。《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是記載:“吾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白起看來,自己之所以被賜死,是因為殺降,遭到報應。這是一種自我寬慰之話,並非問題之實質。那麼,究竟是誰誤了白起性命?在此,筆者就來說說造成武安君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歡迎點評。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01.白起:武廟十哲之首,名將中之名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白起,秦國名將,從戎數十年,大小戰鬥百餘場且從未遭敗績,攻克城池七十餘座,斬殺敵軍一百餘萬,堪稱是“戰神”。白起作戰,不以攻取城池為目標,而是將殲滅敵軍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要打就打殲滅戰,不打擊潰戰;要玩就玩野戰,防守戰只是必要之輔助;打仗前,預判各方態勢,對敵我以及第三方之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做精密計算,力求能未戰即可知勝敗。司馬遷對他軍事才能如是評價:“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相當敬佩。唐玄宗時,建立武廟,白起位居“十哲”之首,地位碾壓大唐雙子星李靖、李績。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簡述下白起一生之主要戰功:

公元前293年,伊闕之戰:白起率秦軍大破韓、魏聯軍,斬首24萬。

公元前281年—280年,兩次伐楚之戰:一戰擊敗楚軍,迫使楚國割上庸、漢水以北之地。二戰則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而後兵分三路,分進合擊,包圍楚國的都城郢都,斬首十餘萬。

公元前279年,鄢郢之戰:白起再次掛帥伐楚,攻破楚國都城郢、別都鄢,焚燬楚王宗廟和王陵,重創楚軍,淹殺楚國軍民數十萬。

公元前273年,華陽之戰:白起率秦王攻殺魏、趙聯軍,攻取城池十餘座,斬首魏趙聯軍15萬。

公元前264年,陘城之戰:白起率秦軍攻入韓國,連破城池9座,斬殺韓軍5萬餘人。

公元前262年—前260年,長平之戰:白起率秦軍主力採取誘敵深入,分割包圍,截斷敵軍後路之策,擊敗趙軍,趙括陣亡,趙軍被坑殺45萬。

如此赫赫戰功,後世對其軍事才華之評價相當高,簡要列舉下:

司馬遷《史記》:“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應侯。南拔鄢郢,北摧長平,遂圍邯鄲,武安為率。”

班固《漢書》:“若秦因四世之勝,據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奮其爪牙,禽獵六國,以並天下。窮武極詐,士民不附,卒隸之徒,還為敵仇,猋起雲合,果共軋之、急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

楊雄《法言》:“秦將白起不仁,奚用為也。長平之戰,四十萬人死,蚩尤之亂,不過於此矣。”

司馬貞《史記索引》:“白起、王翦,俱善用兵。遞為秦將,拔齊破荊。趙任馬服,長平遂坑。楚陷李信,霸上卒行。賁、離繼出,三代無名。”

從上述可知,白起確實堪稱不世出之名將,其對秦國之貢獻毋庸多言。

"

公元257年11月,號稱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武安君白起離開咸陽,帶病上路,行至杜郵時,秦昭襄王使者攜帶寶劍趕到,白起無奈,只好自刎,一代名將就此謝幕。白起拿起寶劍時,對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何過錯,居然落得如此下場,可悲!”隨後,白起又言道:“我本該死,長平一戰,趙國降卒幾十萬,我用誘騙手段將他們全部坑殺,這就是報應啊!”說完,自刎而死。《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是記載:“吾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白起看來,自己之所以被賜死,是因為殺降,遭到報應。這是一種自我寬慰之話,並非問題之實質。那麼,究竟是誰誤了白起性命?在此,筆者就來說說造成武安君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歡迎點評。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01.白起:武廟十哲之首,名將中之名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白起,秦國名將,從戎數十年,大小戰鬥百餘場且從未遭敗績,攻克城池七十餘座,斬殺敵軍一百餘萬,堪稱是“戰神”。白起作戰,不以攻取城池為目標,而是將殲滅敵軍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要打就打殲滅戰,不打擊潰戰;要玩就玩野戰,防守戰只是必要之輔助;打仗前,預判各方態勢,對敵我以及第三方之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做精密計算,力求能未戰即可知勝敗。司馬遷對他軍事才能如是評價:“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相當敬佩。唐玄宗時,建立武廟,白起位居“十哲”之首,地位碾壓大唐雙子星李靖、李績。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簡述下白起一生之主要戰功:

公元前293年,伊闕之戰:白起率秦軍大破韓、魏聯軍,斬首24萬。

公元前281年—280年,兩次伐楚之戰:一戰擊敗楚軍,迫使楚國割上庸、漢水以北之地。二戰則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而後兵分三路,分進合擊,包圍楚國的都城郢都,斬首十餘萬。

公元前279年,鄢郢之戰:白起再次掛帥伐楚,攻破楚國都城郢、別都鄢,焚燬楚王宗廟和王陵,重創楚軍,淹殺楚國軍民數十萬。

公元前273年,華陽之戰:白起率秦王攻殺魏、趙聯軍,攻取城池十餘座,斬首魏趙聯軍15萬。

公元前264年,陘城之戰:白起率秦軍攻入韓國,連破城池9座,斬殺韓軍5萬餘人。

公元前262年—前260年,長平之戰:白起率秦軍主力採取誘敵深入,分割包圍,截斷敵軍後路之策,擊敗趙軍,趙括陣亡,趙軍被坑殺45萬。

如此赫赫戰功,後世對其軍事才華之評價相當高,簡要列舉下:

司馬遷《史記》:“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應侯。南拔鄢郢,北摧長平,遂圍邯鄲,武安為率。”

班固《漢書》:“若秦因四世之勝,據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奮其爪牙,禽獵六國,以並天下。窮武極詐,士民不附,卒隸之徒,還為敵仇,猋起雲合,果共軋之、急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

楊雄《法言》:“秦將白起不仁,奚用為也。長平之戰,四十萬人死,蚩尤之亂,不過於此矣。”

司馬貞《史記索引》:“白起、王翦,俱善用兵。遞為秦將,拔齊破荊。趙任馬服,長平遂坑。楚陷李信,霸上卒行。賁、離繼出,三代無名。”

從上述可知,白起確實堪稱不世出之名將,其對秦國之貢獻毋庸多言。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02.白起:糟糕的同僚關係,偏偏和應侯範睢鬧矛盾,悲劇之開端

說起史上“將相之和”之典範,當屬趙國的大將廉頗與名相藺相如了。相,輔佐君王治理國家之重臣,政府之首腦;將,率兵保衛國家安全之勇士,軍人之楷模。相將一文一武,共同輔助君王,安定江山社稷。然而,“將相之和”並非適用於秦國名將白起與名相範睢,倆人不但不和,還是死對頭。白起惹上應侯範睢,這是他悲劇之開端,因為範睢實在不是一個顧全大局之人。

範睢,戰國時期著名的辯士,靠三寸不爛之舌打動秦王,順利擠掉老對手穰侯魏冉,一躍而成秦國朝官之領袖。範睢之才華自然沒得說,玩“離間計”之絕頂高手,趙國名將廉頗被趙王換下馬,就是範睢之計謀。不過,範睢人品兩極分化明顯,要麼當你是兄弟,要麼當成敵人;“一飯之德必償,睚呲之仇必報”是他人生之格言。《史記》對範睢與老仇人須賈之故事,如是記載:“須賈知見欺,乃膝行入謝罪。應侯坐,責讓之,且曰:“爾所以得不死者,以綈袍戀戀尚有故人之意耳”乃大供具,請諸侯賓客;坐須賈於堂下,置莝、豆其前而馬食之。”

"

公元257年11月,號稱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武安君白起離開咸陽,帶病上路,行至杜郵時,秦昭襄王使者攜帶寶劍趕到,白起無奈,只好自刎,一代名將就此謝幕。白起拿起寶劍時,對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何過錯,居然落得如此下場,可悲!”隨後,白起又言道:“我本該死,長平一戰,趙國降卒幾十萬,我用誘騙手段將他們全部坑殺,這就是報應啊!”說完,自刎而死。《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是記載:“吾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白起看來,自己之所以被賜死,是因為殺降,遭到報應。這是一種自我寬慰之話,並非問題之實質。那麼,究竟是誰誤了白起性命?在此,筆者就來說說造成武安君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歡迎點評。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01.白起:武廟十哲之首,名將中之名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白起,秦國名將,從戎數十年,大小戰鬥百餘場且從未遭敗績,攻克城池七十餘座,斬殺敵軍一百餘萬,堪稱是“戰神”。白起作戰,不以攻取城池為目標,而是將殲滅敵軍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要打就打殲滅戰,不打擊潰戰;要玩就玩野戰,防守戰只是必要之輔助;打仗前,預判各方態勢,對敵我以及第三方之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做精密計算,力求能未戰即可知勝敗。司馬遷對他軍事才能如是評價:“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相當敬佩。唐玄宗時,建立武廟,白起位居“十哲”之首,地位碾壓大唐雙子星李靖、李績。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簡述下白起一生之主要戰功:

公元前293年,伊闕之戰:白起率秦軍大破韓、魏聯軍,斬首24萬。

公元前281年—280年,兩次伐楚之戰:一戰擊敗楚軍,迫使楚國割上庸、漢水以北之地。二戰則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而後兵分三路,分進合擊,包圍楚國的都城郢都,斬首十餘萬。

公元前279年,鄢郢之戰:白起再次掛帥伐楚,攻破楚國都城郢、別都鄢,焚燬楚王宗廟和王陵,重創楚軍,淹殺楚國軍民數十萬。

公元前273年,華陽之戰:白起率秦王攻殺魏、趙聯軍,攻取城池十餘座,斬首魏趙聯軍15萬。

公元前264年,陘城之戰:白起率秦軍攻入韓國,連破城池9座,斬殺韓軍5萬餘人。

公元前262年—前260年,長平之戰:白起率秦軍主力採取誘敵深入,分割包圍,截斷敵軍後路之策,擊敗趙軍,趙括陣亡,趙軍被坑殺45萬。

如此赫赫戰功,後世對其軍事才華之評價相當高,簡要列舉下:

司馬遷《史記》:“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應侯。南拔鄢郢,北摧長平,遂圍邯鄲,武安為率。”

班固《漢書》:“若秦因四世之勝,據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奮其爪牙,禽獵六國,以並天下。窮武極詐,士民不附,卒隸之徒,還為敵仇,猋起雲合,果共軋之、急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

楊雄《法言》:“秦將白起不仁,奚用為也。長平之戰,四十萬人死,蚩尤之亂,不過於此矣。”

司馬貞《史記索引》:“白起、王翦,俱善用兵。遞為秦將,拔齊破荊。趙任馬服,長平遂坑。楚陷李信,霸上卒行。賁、離繼出,三代無名。”

從上述可知,白起確實堪稱不世出之名將,其對秦國之貢獻毋庸多言。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02.白起:糟糕的同僚關係,偏偏和應侯範睢鬧矛盾,悲劇之開端

說起史上“將相之和”之典範,當屬趙國的大將廉頗與名相藺相如了。相,輔佐君王治理國家之重臣,政府之首腦;將,率兵保衛國家安全之勇士,軍人之楷模。相將一文一武,共同輔助君王,安定江山社稷。然而,“將相之和”並非適用於秦國名將白起與名相範睢,倆人不但不和,還是死對頭。白起惹上應侯範睢,這是他悲劇之開端,因為範睢實在不是一個顧全大局之人。

範睢,戰國時期著名的辯士,靠三寸不爛之舌打動秦王,順利擠掉老對手穰侯魏冉,一躍而成秦國朝官之領袖。範睢之才華自然沒得說,玩“離間計”之絕頂高手,趙國名將廉頗被趙王換下馬,就是範睢之計謀。不過,範睢人品兩極分化明顯,要麼當你是兄弟,要麼當成敵人;“一飯之德必償,睚呲之仇必報”是他人生之格言。《史記》對範睢與老仇人須賈之故事,如是記載:“須賈知見欺,乃膝行入謝罪。應侯坐,責讓之,且曰:“爾所以得不死者,以綈袍戀戀尚有故人之意耳”乃大供具,請諸侯賓客;坐須賈於堂下,置莝、豆其前而馬食之。”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白起,一代名將,常年征戰沙場,平時也不談論政治,怎會和應侯範睢鬧出矛盾呢?歸根到底,還是白起太意氣用事,沒能“退一步海闊天空”,因未能攻克邯鄲一事而直接發洩對範睢之不滿,後又屢次給範睢難堪。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打算乘勝進攻邯鄲,一舉滅掉趙國。但是,範睢收了趙國好處,聽信趙國使者蘇代之“良策”,以士兵疲憊、趙地民心未歸附為由,建議秦王不要攻打邯鄲,跟白起唱起了反調。《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是記載:“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慾為之下,固不得已矣。應侯納之。”

沒能攻打邯鄲,白起十分惱火,與範睢之關係也越來越差,甚至到了老死不相往來之地步。王陵、王紇率軍攻打趙國首都邯鄲遭慘敗後,範睢兩次前往白起府上請求他出任大將軍,指揮前線戰事,可範睢連門都進不了。由此,應侯範睢顏面盡失,對白起也是相當痛恨。秦王貶黜白起時,範睢進言:“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由此,秦王賜予白起寶劍,命其自刎。《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對此如是記載:“范雎遠交近功之策,第以傾穰侯,及相秦之後,未嘗力攻魏,雖伐韓者三,而不從南直攻鄭,反與趙相持於長平,以致竭力而多殺,且害白起於杜郵。”可以說,惹上應侯範睢這位“一飯之德必償,睚呲之仇必”的秦相,是武安君白起悲劇人生之開端。沒有範睢鼓動,也許秦王不會下最後殺手。

"

公元257年11月,號稱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武安君白起離開咸陽,帶病上路,行至杜郵時,秦昭襄王使者攜帶寶劍趕到,白起無奈,只好自刎,一代名將就此謝幕。白起拿起寶劍時,對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何過錯,居然落得如此下場,可悲!”隨後,白起又言道:“我本該死,長平一戰,趙國降卒幾十萬,我用誘騙手段將他們全部坑殺,這就是報應啊!”說完,自刎而死。《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是記載:“吾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白起看來,自己之所以被賜死,是因為殺降,遭到報應。這是一種自我寬慰之話,並非問題之實質。那麼,究竟是誰誤了白起性命?在此,筆者就來說說造成武安君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歡迎點評。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01.白起:武廟十哲之首,名將中之名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白起,秦國名將,從戎數十年,大小戰鬥百餘場且從未遭敗績,攻克城池七十餘座,斬殺敵軍一百餘萬,堪稱是“戰神”。白起作戰,不以攻取城池為目標,而是將殲滅敵軍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要打就打殲滅戰,不打擊潰戰;要玩就玩野戰,防守戰只是必要之輔助;打仗前,預判各方態勢,對敵我以及第三方之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做精密計算,力求能未戰即可知勝敗。司馬遷對他軍事才能如是評價:“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相當敬佩。唐玄宗時,建立武廟,白起位居“十哲”之首,地位碾壓大唐雙子星李靖、李績。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簡述下白起一生之主要戰功:

公元前293年,伊闕之戰:白起率秦軍大破韓、魏聯軍,斬首24萬。

公元前281年—280年,兩次伐楚之戰:一戰擊敗楚軍,迫使楚國割上庸、漢水以北之地。二戰則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而後兵分三路,分進合擊,包圍楚國的都城郢都,斬首十餘萬。

公元前279年,鄢郢之戰:白起再次掛帥伐楚,攻破楚國都城郢、別都鄢,焚燬楚王宗廟和王陵,重創楚軍,淹殺楚國軍民數十萬。

公元前273年,華陽之戰:白起率秦王攻殺魏、趙聯軍,攻取城池十餘座,斬首魏趙聯軍15萬。

公元前264年,陘城之戰:白起率秦軍攻入韓國,連破城池9座,斬殺韓軍5萬餘人。

公元前262年—前260年,長平之戰:白起率秦軍主力採取誘敵深入,分割包圍,截斷敵軍後路之策,擊敗趙軍,趙括陣亡,趙軍被坑殺45萬。

如此赫赫戰功,後世對其軍事才華之評價相當高,簡要列舉下:

司馬遷《史記》:“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應侯。南拔鄢郢,北摧長平,遂圍邯鄲,武安為率。”

班固《漢書》:“若秦因四世之勝,據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奮其爪牙,禽獵六國,以並天下。窮武極詐,士民不附,卒隸之徒,還為敵仇,猋起雲合,果共軋之、急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

楊雄《法言》:“秦將白起不仁,奚用為也。長平之戰,四十萬人死,蚩尤之亂,不過於此矣。”

司馬貞《史記索引》:“白起、王翦,俱善用兵。遞為秦將,拔齊破荊。趙任馬服,長平遂坑。楚陷李信,霸上卒行。賁、離繼出,三代無名。”

從上述可知,白起確實堪稱不世出之名將,其對秦國之貢獻毋庸多言。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02.白起:糟糕的同僚關係,偏偏和應侯範睢鬧矛盾,悲劇之開端

說起史上“將相之和”之典範,當屬趙國的大將廉頗與名相藺相如了。相,輔佐君王治理國家之重臣,政府之首腦;將,率兵保衛國家安全之勇士,軍人之楷模。相將一文一武,共同輔助君王,安定江山社稷。然而,“將相之和”並非適用於秦國名將白起與名相範睢,倆人不但不和,還是死對頭。白起惹上應侯範睢,這是他悲劇之開端,因為範睢實在不是一個顧全大局之人。

範睢,戰國時期著名的辯士,靠三寸不爛之舌打動秦王,順利擠掉老對手穰侯魏冉,一躍而成秦國朝官之領袖。範睢之才華自然沒得說,玩“離間計”之絕頂高手,趙國名將廉頗被趙王換下馬,就是範睢之計謀。不過,範睢人品兩極分化明顯,要麼當你是兄弟,要麼當成敵人;“一飯之德必償,睚呲之仇必報”是他人生之格言。《史記》對範睢與老仇人須賈之故事,如是記載:“須賈知見欺,乃膝行入謝罪。應侯坐,責讓之,且曰:“爾所以得不死者,以綈袍戀戀尚有故人之意耳”乃大供具,請諸侯賓客;坐須賈於堂下,置莝、豆其前而馬食之。”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白起,一代名將,常年征戰沙場,平時也不談論政治,怎會和應侯範睢鬧出矛盾呢?歸根到底,還是白起太意氣用事,沒能“退一步海闊天空”,因未能攻克邯鄲一事而直接發洩對範睢之不滿,後又屢次給範睢難堪。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打算乘勝進攻邯鄲,一舉滅掉趙國。但是,範睢收了趙國好處,聽信趙國使者蘇代之“良策”,以士兵疲憊、趙地民心未歸附為由,建議秦王不要攻打邯鄲,跟白起唱起了反調。《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是記載:“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慾為之下,固不得已矣。應侯納之。”

沒能攻打邯鄲,白起十分惱火,與範睢之關係也越來越差,甚至到了老死不相往來之地步。王陵、王紇率軍攻打趙國首都邯鄲遭慘敗後,範睢兩次前往白起府上請求他出任大將軍,指揮前線戰事,可範睢連門都進不了。由此,應侯範睢顏面盡失,對白起也是相當痛恨。秦王貶黜白起時,範睢進言:“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由此,秦王賜予白起寶劍,命其自刎。《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對此如是記載:“范雎遠交近功之策,第以傾穰侯,及相秦之後,未嘗力攻魏,雖伐韓者三,而不從南直攻鄭,反與趙相持於長平,以致竭力而多殺,且害白起於杜郵。”可以說,惹上應侯範睢這位“一飯之德必償,睚呲之仇必”的秦相,是武安君白起悲劇人生之開端。沒有範睢鼓動,也許秦王不會下最後殺手。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03.白起:智商不在線之武將,不合時宜地忤逆君權,乃悲劇之根源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凡功高震主之名將都逃不了被君王處死之下場,事實果真如此嗎?非也,歷朝名將之死,大多不在功高震主,而在於自己“智商不在線”,政治水平太低,皇帝不得不殺。藍玉,朱元璋留給儲君朱標用來橫掃北方蒙古鐵騎之超級名將,是大明帝國軍事之柱石。可惜,藍玉居功自傲,擅自“毀關”不說,還公然叫囂自己官職太小,封“太師”才適合;朱標死後,藍玉不但沒收斂,還私自任命將官,蓄養家丁。如此之人,朱元璋怎會容忍得了。年羹堯,雍正朝第一名將,橫掃蒙古鐵騎,戰無不勝。強大的準噶爾蒙古依然存在,可雍正還是殺了年羹堯。為何呢?年羹堯居功自傲,目中無人,作威作福,必死無疑。

戰國末年,秦昭襄王勵精圖治,發揚先帝餘烈,採取“遠交近攻”之策略,為統一全國征戰一生。此時,對秦昭襄王而言,名將最重要,沒有名將,談何統一全國,談何建立帝國呢。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名將中之名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秦昭襄王著手統一大業之最佳軍事人選。正因為如此,當王陵、王紇攻打邯鄲失敗,魏、楚聯軍幾十萬人增援趙軍時,秦昭襄王屢次三番請求白起掛帥出征,而且還親自前往府上“求”兩次,以表誠意。可以說,秦昭襄王是需要白起的,也是離不開白起的,白起就是他戰勝對手之希望。然而,行伍出身的白起赳赳武夫一枚,智商時常不在線,沒給秦昭襄王面子也就罷,還不時冷嘲熱諷秦軍戰敗。如此之人,秦昭襄王怎能容忍得了。

"

公元257年11月,號稱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武安君白起離開咸陽,帶病上路,行至杜郵時,秦昭襄王使者攜帶寶劍趕到,白起無奈,只好自刎,一代名將就此謝幕。白起拿起寶劍時,對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何過錯,居然落得如此下場,可悲!”隨後,白起又言道:“我本該死,長平一戰,趙國降卒幾十萬,我用誘騙手段將他們全部坑殺,這就是報應啊!”說完,自刎而死。《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是記載:“吾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白起看來,自己之所以被賜死,是因為殺降,遭到報應。這是一種自我寬慰之話,並非問題之實質。那麼,究竟是誰誤了白起性命?在此,筆者就來說說造成武安君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歡迎點評。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01.白起:武廟十哲之首,名將中之名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白起,秦國名將,從戎數十年,大小戰鬥百餘場且從未遭敗績,攻克城池七十餘座,斬殺敵軍一百餘萬,堪稱是“戰神”。白起作戰,不以攻取城池為目標,而是將殲滅敵軍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要打就打殲滅戰,不打擊潰戰;要玩就玩野戰,防守戰只是必要之輔助;打仗前,預判各方態勢,對敵我以及第三方之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做精密計算,力求能未戰即可知勝敗。司馬遷對他軍事才能如是評價:“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相當敬佩。唐玄宗時,建立武廟,白起位居“十哲”之首,地位碾壓大唐雙子星李靖、李績。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簡述下白起一生之主要戰功:

公元前293年,伊闕之戰:白起率秦軍大破韓、魏聯軍,斬首24萬。

公元前281年—280年,兩次伐楚之戰:一戰擊敗楚軍,迫使楚國割上庸、漢水以北之地。二戰則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而後兵分三路,分進合擊,包圍楚國的都城郢都,斬首十餘萬。

公元前279年,鄢郢之戰:白起再次掛帥伐楚,攻破楚國都城郢、別都鄢,焚燬楚王宗廟和王陵,重創楚軍,淹殺楚國軍民數十萬。

公元前273年,華陽之戰:白起率秦王攻殺魏、趙聯軍,攻取城池十餘座,斬首魏趙聯軍15萬。

公元前264年,陘城之戰:白起率秦軍攻入韓國,連破城池9座,斬殺韓軍5萬餘人。

公元前262年—前260年,長平之戰:白起率秦軍主力採取誘敵深入,分割包圍,截斷敵軍後路之策,擊敗趙軍,趙括陣亡,趙軍被坑殺45萬。

如此赫赫戰功,後世對其軍事才華之評價相當高,簡要列舉下:

司馬遷《史記》:“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應侯。南拔鄢郢,北摧長平,遂圍邯鄲,武安為率。”

班固《漢書》:“若秦因四世之勝,據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奮其爪牙,禽獵六國,以並天下。窮武極詐,士民不附,卒隸之徒,還為敵仇,猋起雲合,果共軋之、急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

楊雄《法言》:“秦將白起不仁,奚用為也。長平之戰,四十萬人死,蚩尤之亂,不過於此矣。”

司馬貞《史記索引》:“白起、王翦,俱善用兵。遞為秦將,拔齊破荊。趙任馬服,長平遂坑。楚陷李信,霸上卒行。賁、離繼出,三代無名。”

從上述可知,白起確實堪稱不世出之名將,其對秦國之貢獻毋庸多言。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02.白起:糟糕的同僚關係,偏偏和應侯範睢鬧矛盾,悲劇之開端

說起史上“將相之和”之典範,當屬趙國的大將廉頗與名相藺相如了。相,輔佐君王治理國家之重臣,政府之首腦;將,率兵保衛國家安全之勇士,軍人之楷模。相將一文一武,共同輔助君王,安定江山社稷。然而,“將相之和”並非適用於秦國名將白起與名相範睢,倆人不但不和,還是死對頭。白起惹上應侯範睢,這是他悲劇之開端,因為範睢實在不是一個顧全大局之人。

範睢,戰國時期著名的辯士,靠三寸不爛之舌打動秦王,順利擠掉老對手穰侯魏冉,一躍而成秦國朝官之領袖。範睢之才華自然沒得說,玩“離間計”之絕頂高手,趙國名將廉頗被趙王換下馬,就是範睢之計謀。不過,範睢人品兩極分化明顯,要麼當你是兄弟,要麼當成敵人;“一飯之德必償,睚呲之仇必報”是他人生之格言。《史記》對範睢與老仇人須賈之故事,如是記載:“須賈知見欺,乃膝行入謝罪。應侯坐,責讓之,且曰:“爾所以得不死者,以綈袍戀戀尚有故人之意耳”乃大供具,請諸侯賓客;坐須賈於堂下,置莝、豆其前而馬食之。”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白起,一代名將,常年征戰沙場,平時也不談論政治,怎會和應侯範睢鬧出矛盾呢?歸根到底,還是白起太意氣用事,沒能“退一步海闊天空”,因未能攻克邯鄲一事而直接發洩對範睢之不滿,後又屢次給範睢難堪。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打算乘勝進攻邯鄲,一舉滅掉趙國。但是,範睢收了趙國好處,聽信趙國使者蘇代之“良策”,以士兵疲憊、趙地民心未歸附為由,建議秦王不要攻打邯鄲,跟白起唱起了反調。《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是記載:“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慾為之下,固不得已矣。應侯納之。”

沒能攻打邯鄲,白起十分惱火,與範睢之關係也越來越差,甚至到了老死不相往來之地步。王陵、王紇率軍攻打趙國首都邯鄲遭慘敗後,範睢兩次前往白起府上請求他出任大將軍,指揮前線戰事,可範睢連門都進不了。由此,應侯範睢顏面盡失,對白起也是相當痛恨。秦王貶黜白起時,範睢進言:“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由此,秦王賜予白起寶劍,命其自刎。《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對此如是記載:“范雎遠交近功之策,第以傾穰侯,及相秦之後,未嘗力攻魏,雖伐韓者三,而不從南直攻鄭,反與趙相持於長平,以致竭力而多殺,且害白起於杜郵。”可以說,惹上應侯範睢這位“一飯之德必償,睚呲之仇必”的秦相,是武安君白起悲劇人生之開端。沒有範睢鼓動,也許秦王不會下最後殺手。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03.白起:智商不在線之武將,不合時宜地忤逆君權,乃悲劇之根源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凡功高震主之名將都逃不了被君王處死之下場,事實果真如此嗎?非也,歷朝名將之死,大多不在功高震主,而在於自己“智商不在線”,政治水平太低,皇帝不得不殺。藍玉,朱元璋留給儲君朱標用來橫掃北方蒙古鐵騎之超級名將,是大明帝國軍事之柱石。可惜,藍玉居功自傲,擅自“毀關”不說,還公然叫囂自己官職太小,封“太師”才適合;朱標死後,藍玉不但沒收斂,還私自任命將官,蓄養家丁。如此之人,朱元璋怎會容忍得了。年羹堯,雍正朝第一名將,橫掃蒙古鐵騎,戰無不勝。強大的準噶爾蒙古依然存在,可雍正還是殺了年羹堯。為何呢?年羹堯居功自傲,目中無人,作威作福,必死無疑。

戰國末年,秦昭襄王勵精圖治,發揚先帝餘烈,採取“遠交近攻”之策略,為統一全國征戰一生。此時,對秦昭襄王而言,名將最重要,沒有名將,談何統一全國,談何建立帝國呢。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名將中之名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秦昭襄王著手統一大業之最佳軍事人選。正因為如此,當王陵、王紇攻打邯鄲失敗,魏、楚聯軍幾十萬人增援趙軍時,秦昭襄王屢次三番請求白起掛帥出征,而且還親自前往府上“求”兩次,以表誠意。可以說,秦昭襄王是需要白起的,也是離不開白起的,白起就是他戰勝對手之希望。然而,行伍出身的白起赳赳武夫一枚,智商時常不在線,沒給秦昭襄王面子也就罷,還不時冷嘲熱諷秦軍戰敗。如此之人,秦昭襄王怎能容忍得了。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王陵戰敗,4萬精銳被斬殺,隨後王紇戰敗,被聯軍圍困。此時,秦昭襄王到府上求白起,希望他掛帥出征,扭轉頹勢。白起認為,趙國已經從長平之戰中恢復過來,全國同仇敵愾,魏、楚聯軍30餘萬又增援邯鄲,滅趙之最佳戰機已經不復存在,秦軍強行攻打,只能遭受更大損失。為此,白起拒絕出征。《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是記載:“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之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白起預判正確,王紇慘敗,秦軍死傷眾多,卻未能靠近邯鄲半步。

聞知王紇戰敗,諸侯包圍秦軍,秦昭襄王十分著急。白起呢?貌似幸災樂禍,不但沒表示惋惜,給君王必要且及時之安慰,還冷嘲熱諷,說秦王活該如此,誰讓秦王不聽我的話呢?《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是記載道“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公然標榜自己謀略過人,貶損因戰敗而鬱郁不歡的秦王,實在是不知天高地厚。秦王聽說後,十分惱火,但軍情緊急,還是不得不去找白起,希望他掛帥出戰,扭轉局面。可誰知,白起又拒絕了,以生病為由,就是沒掛帥。從這裡可以看出,秦王有求於白起,可白起總是不給面子,還貶損自己。白起如此智商不在線,也難怪他會被賜死。

"

公元257年11月,號稱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武安君白起離開咸陽,帶病上路,行至杜郵時,秦昭襄王使者攜帶寶劍趕到,白起無奈,只好自刎,一代名將就此謝幕。白起拿起寶劍時,對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何過錯,居然落得如此下場,可悲!”隨後,白起又言道:“我本該死,長平一戰,趙國降卒幾十萬,我用誘騙手段將他們全部坑殺,這就是報應啊!”說完,自刎而死。《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是記載:“吾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白起看來,自己之所以被賜死,是因為殺降,遭到報應。這是一種自我寬慰之話,並非問題之實質。那麼,究竟是誰誤了白起性命?在此,筆者就來說說造成武安君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歡迎點評。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01.白起:武廟十哲之首,名將中之名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白起,秦國名將,從戎數十年,大小戰鬥百餘場且從未遭敗績,攻克城池七十餘座,斬殺敵軍一百餘萬,堪稱是“戰神”。白起作戰,不以攻取城池為目標,而是將殲滅敵軍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要打就打殲滅戰,不打擊潰戰;要玩就玩野戰,防守戰只是必要之輔助;打仗前,預判各方態勢,對敵我以及第三方之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做精密計算,力求能未戰即可知勝敗。司馬遷對他軍事才能如是評價:“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相當敬佩。唐玄宗時,建立武廟,白起位居“十哲”之首,地位碾壓大唐雙子星李靖、李績。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簡述下白起一生之主要戰功:

公元前293年,伊闕之戰:白起率秦軍大破韓、魏聯軍,斬首24萬。

公元前281年—280年,兩次伐楚之戰:一戰擊敗楚軍,迫使楚國割上庸、漢水以北之地。二戰則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而後兵分三路,分進合擊,包圍楚國的都城郢都,斬首十餘萬。

公元前279年,鄢郢之戰:白起再次掛帥伐楚,攻破楚國都城郢、別都鄢,焚燬楚王宗廟和王陵,重創楚軍,淹殺楚國軍民數十萬。

公元前273年,華陽之戰:白起率秦王攻殺魏、趙聯軍,攻取城池十餘座,斬首魏趙聯軍15萬。

公元前264年,陘城之戰:白起率秦軍攻入韓國,連破城池9座,斬殺韓軍5萬餘人。

公元前262年—前260年,長平之戰:白起率秦軍主力採取誘敵深入,分割包圍,截斷敵軍後路之策,擊敗趙軍,趙括陣亡,趙軍被坑殺45萬。

如此赫赫戰功,後世對其軍事才華之評價相當高,簡要列舉下:

司馬遷《史記》:“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應侯。南拔鄢郢,北摧長平,遂圍邯鄲,武安為率。”

班固《漢書》:“若秦因四世之勝,據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奮其爪牙,禽獵六國,以並天下。窮武極詐,士民不附,卒隸之徒,還為敵仇,猋起雲合,果共軋之、急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

楊雄《法言》:“秦將白起不仁,奚用為也。長平之戰,四十萬人死,蚩尤之亂,不過於此矣。”

司馬貞《史記索引》:“白起、王翦,俱善用兵。遞為秦將,拔齊破荊。趙任馬服,長平遂坑。楚陷李信,霸上卒行。賁、離繼出,三代無名。”

從上述可知,白起確實堪稱不世出之名將,其對秦國之貢獻毋庸多言。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02.白起:糟糕的同僚關係,偏偏和應侯範睢鬧矛盾,悲劇之開端

說起史上“將相之和”之典範,當屬趙國的大將廉頗與名相藺相如了。相,輔佐君王治理國家之重臣,政府之首腦;將,率兵保衛國家安全之勇士,軍人之楷模。相將一文一武,共同輔助君王,安定江山社稷。然而,“將相之和”並非適用於秦國名將白起與名相範睢,倆人不但不和,還是死對頭。白起惹上應侯範睢,這是他悲劇之開端,因為範睢實在不是一個顧全大局之人。

範睢,戰國時期著名的辯士,靠三寸不爛之舌打動秦王,順利擠掉老對手穰侯魏冉,一躍而成秦國朝官之領袖。範睢之才華自然沒得說,玩“離間計”之絕頂高手,趙國名將廉頗被趙王換下馬,就是範睢之計謀。不過,範睢人品兩極分化明顯,要麼當你是兄弟,要麼當成敵人;“一飯之德必償,睚呲之仇必報”是他人生之格言。《史記》對範睢與老仇人須賈之故事,如是記載:“須賈知見欺,乃膝行入謝罪。應侯坐,責讓之,且曰:“爾所以得不死者,以綈袍戀戀尚有故人之意耳”乃大供具,請諸侯賓客;坐須賈於堂下,置莝、豆其前而馬食之。”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白起,一代名將,常年征戰沙場,平時也不談論政治,怎會和應侯範睢鬧出矛盾呢?歸根到底,還是白起太意氣用事,沒能“退一步海闊天空”,因未能攻克邯鄲一事而直接發洩對範睢之不滿,後又屢次給範睢難堪。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打算乘勝進攻邯鄲,一舉滅掉趙國。但是,範睢收了趙國好處,聽信趙國使者蘇代之“良策”,以士兵疲憊、趙地民心未歸附為由,建議秦王不要攻打邯鄲,跟白起唱起了反調。《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是記載:“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慾為之下,固不得已矣。應侯納之。”

沒能攻打邯鄲,白起十分惱火,與範睢之關係也越來越差,甚至到了老死不相往來之地步。王陵、王紇率軍攻打趙國首都邯鄲遭慘敗後,範睢兩次前往白起府上請求他出任大將軍,指揮前線戰事,可範睢連門都進不了。由此,應侯範睢顏面盡失,對白起也是相當痛恨。秦王貶黜白起時,範睢進言:“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由此,秦王賜予白起寶劍,命其自刎。《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對此如是記載:“范雎遠交近功之策,第以傾穰侯,及相秦之後,未嘗力攻魏,雖伐韓者三,而不從南直攻鄭,反與趙相持於長平,以致竭力而多殺,且害白起於杜郵。”可以說,惹上應侯範睢這位“一飯之德必償,睚呲之仇必”的秦相,是武安君白起悲劇人生之開端。沒有範睢鼓動,也許秦王不會下最後殺手。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03.白起:智商不在線之武將,不合時宜地忤逆君權,乃悲劇之根源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凡功高震主之名將都逃不了被君王處死之下場,事實果真如此嗎?非也,歷朝名將之死,大多不在功高震主,而在於自己“智商不在線”,政治水平太低,皇帝不得不殺。藍玉,朱元璋留給儲君朱標用來橫掃北方蒙古鐵騎之超級名將,是大明帝國軍事之柱石。可惜,藍玉居功自傲,擅自“毀關”不說,還公然叫囂自己官職太小,封“太師”才適合;朱標死後,藍玉不但沒收斂,還私自任命將官,蓄養家丁。如此之人,朱元璋怎會容忍得了。年羹堯,雍正朝第一名將,橫掃蒙古鐵騎,戰無不勝。強大的準噶爾蒙古依然存在,可雍正還是殺了年羹堯。為何呢?年羹堯居功自傲,目中無人,作威作福,必死無疑。

戰國末年,秦昭襄王勵精圖治,發揚先帝餘烈,採取“遠交近攻”之策略,為統一全國征戰一生。此時,對秦昭襄王而言,名將最重要,沒有名將,談何統一全國,談何建立帝國呢。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名將中之名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秦昭襄王著手統一大業之最佳軍事人選。正因為如此,當王陵、王紇攻打邯鄲失敗,魏、楚聯軍幾十萬人增援趙軍時,秦昭襄王屢次三番請求白起掛帥出征,而且還親自前往府上“求”兩次,以表誠意。可以說,秦昭襄王是需要白起的,也是離不開白起的,白起就是他戰勝對手之希望。然而,行伍出身的白起赳赳武夫一枚,智商時常不在線,沒給秦昭襄王面子也就罷,還不時冷嘲熱諷秦軍戰敗。如此之人,秦昭襄王怎能容忍得了。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王陵戰敗,4萬精銳被斬殺,隨後王紇戰敗,被聯軍圍困。此時,秦昭襄王到府上求白起,希望他掛帥出征,扭轉頹勢。白起認為,趙國已經從長平之戰中恢復過來,全國同仇敵愾,魏、楚聯軍30餘萬又增援邯鄲,滅趙之最佳戰機已經不復存在,秦軍強行攻打,只能遭受更大損失。為此,白起拒絕出征。《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是記載:“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之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白起預判正確,王紇慘敗,秦軍死傷眾多,卻未能靠近邯鄲半步。

聞知王紇戰敗,諸侯包圍秦軍,秦昭襄王十分著急。白起呢?貌似幸災樂禍,不但沒表示惋惜,給君王必要且及時之安慰,還冷嘲熱諷,說秦王活該如此,誰讓秦王不聽我的話呢?《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如是記載道“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公然標榜自己謀略過人,貶損因戰敗而鬱郁不歡的秦王,實在是不知天高地厚。秦王聽說後,十分惱火,但軍情緊急,還是不得不去找白起,希望他掛帥出戰,扭轉局面。可誰知,白起又拒絕了,以生病為由,就是沒掛帥。從這裡可以看出,秦王有求於白起,可白起總是不給面子,還貶損自己。白起如此智商不在線,也難怪他會被賜死。

誰誤了白起性命?淺析秦國名將白起人生悲劇之原因

從上述可知,武安君白起乃不世出之名將,其赫赫戰功,有目共睹。可白起政治智商不在線,未能正確處理好君臣關係、同僚關係,最終被賜死,這是他人生之悲劇,是性格所造成之悲劇。借用明末英雄黃道周一句話:“秦將白起,戰功濟濟,拔城如山,殺人如水,至於長平,殘猶莫比,四十萬人,一夕坑盡,應侯受知,武安失意,及敗請之,堅臥不起,士卒先遷,杜郵受死,雖君寡恩,實天報理。”白起,悲劇命運之根源在性格。對此,各位又是如何看待?

參考書目:《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漢書》、《戰國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