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犢拉稀有四個因素,如何治療牛犢的拉稀?

畜牧業 腹瀉 飼料 藥品 養牛 農業養殖種植致富經 2018-12-03

在養牛的過程中,牛犢腹瀉是一種很長的疾病,導致牛犢腹瀉的原因可分為感染因素、寄生蟲因素、應激因素和管理因素四個方面。如果牛犢出現腹瀉情況,而不及時採取相應治療措施,隨著病情加重,會導致牛隻死亡,所以養殖戶們要引起重視,那麼在這裡就讓我們先一起來看看有關牛犢腹瀉的四個因素,如何防治牛犢腹瀉的措施!

牛犢拉稀有四個因素,如何治療牛犢的拉稀?

牛犢腹瀉的四個因素:

1、感染因素

圈養牛舍內細菌、病毒繼發感染。秋季氣候驟變,當牛機體抵抗力下降時,牛舍衛生條件相對較差,環境中存有致病菌或病毒,出現兩種或多種病菌混合感染引起發病,具體表現為食慾減退或廢絕、精神不振、拉水樣稀糞、反芻次數減少或停止。

治療建議:注意消炎、強心、補液以及護理等措施。

2、寄生蟲及應激因素

引起牛腹瀉的寄生蟲種類較多,誤食含有感染性幼蟲、蟲卵的飼料會引發牛腹瀉,臨床症狀上表現為消瘦,貧血,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有時還混有寄生蟲蟲體和蟲卵。而秋季氣溫變化大、環境變差、長途運輸等因素可能引起牛應激而發生腹瀉行為。主要表現為拉稀,糞便沒有血液和黏液、呈水樣。

3、管理因素

牛隻採食不良及飲水不潔也會引發牛隻腹瀉。採食黴變的乾草,或受汙染的草料,投喂乾草時,乾草過硬,易引起消化不良,讓牛自由飲用飲水時常常將頭甚至腿伸進水中,黏有大小便的牛蹄汙染了水源,這些情況都容易引起腹瀉。所以在生產養殖過程中,出現管理性腹瀉,要儘早展開針對性的治療。對於懷孕母牛尤其是懷孕後期的母牛,應保證足夠數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保持產圈乾燥、衛生,定期對牛欄進行消毒處理,並適當保持牛舍通風,防治各類病菌、病毒大量繁衍。

牛犢腹瀉表現症狀:

1、牛犢腹瀉發病初期表現為排黃白色、粥樣及帶臭味的糞便,隨後體溫可能會達到41℃左右。

2、病牛喜臥、肺部聽診可能會出現乾性鑼音、水樣或者是膠凍樣糞便惡臭且帶血塊和血絲等等。

3、隨著病情發展,到後期病牛的皮膚缺乏彈性、眼球下陷,最終可能會脫水死亡。

如何防治牛犢腹瀉的措施:

1、堅持預防為主,要切實把好防疫關,注意飲食和環境衛生是首要條件,養殖牛隻,無論何時都應該做好通風管理措施,並做好牛舍、器具消毒工作,發現病牛要及時隔離治療。

2、牛犢出生後喂以初乳,提高其抗病能力。對於母牛,要注意母牛乳房病,泌乳的乳房要清洗乾淨,從犢牛第一次哺乳開始添加抗生素至第3天,這樣可以降低犢牛腹瀉的發病率。

3、一旦牛發病,要及時隔離治療,做好圈舍內外環境消毒,及時清除糞便和汙染物並無害化處理,防止交叉感染。

治療牛犢腹瀉,藥先了解病史、病因,才能對症與對因治療相結合。腹瀉嚴重的病牛,要及時補液。如單純腹瀉,不急於用抗生素,可使用助消化的藥物和微生物製劑,以重建腸道有益菌群。

總結:因為牛犢腹瀉也叫作牛犢消化不良症,是一種消化機能障礙疾病,3周齡的牛犢發病率與死亡率都很高,因此養殖戶們要注意強化管理,加強防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