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網店”開起來 村裡的好東西不愁賣了

畜牧業 種植業 電子商務 農業 光明網 2017-06-18

河南商報記者 張鬱/攝

【編者按】

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是黨和政府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

距離這一日期越來越近,我省的脫貧攻堅工作進展如何?貧困人口有信心、有能力如期脫貧嗎?基層幹部在脫貧攻堅中又都做了哪些工作?

6月15日起,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派出25名記者分赴全省25個貧困村蹲點採訪,其中河南商報派出3名記者。

從今天起,河南商報推出“脫貧攻堅記者蹲點”系列報道,帶你到脫貧攻堅的一線,去看看當地幹部群眾怎麼朝著小康之路邁進。

河南商報記者 王琦

從6月中旬起的兩個月內,河南商報將有3名記者到我省的3個貧困村駐村蹲點採訪。作為“新村民”,他們將記錄村裡脫貧攻堅中的那些人和事兒。

6月15日,河南商報記者到達宜陽縣錦屏鎮喬巖村,用半個月的時間來探訪這個位置偏僻、資源有限的小山村如何摘掉“貧困”的帽子。

【駐村蹲點】

商報記者“兵”分三路 前往貧困村蹲點採訪

6月14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舉行“脫貧攻堅記者蹲點”採訪活動出發儀式。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25名記者將分赴全省的25個貧困村,與當地幹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用文字、圖片等來反映我省脫貧攻堅的做法和成效,創作出“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作品。

這25名記者中,包括河南商報的3名記者,他們將分別前往洛陽宜陽縣錦屏鎮喬巖村、鶴壁市浚縣王莊鎮劉井固村和焦作市修武縣五里源鄉南莊村蹲點採訪。

6月15日,河南商報第一路記者到達洛陽市宜陽縣錦屏鎮喬巖村。

【初識喬巖村】

農產品依託電商 村裡養殖業獲得新生

山路蜿蜒,上坡、下坡,加上路況不太好,幾公里的路程用了半個小時左右。喬巖村村委會委員劉虎彪說,由於入村的主幹道正在翻修,目前通行的這條路繞了些冤枉路。

劉虎彪介紹,喬巖村下轄6個自然村,895人,貧困戶31戶,由於地處山地,村民居住得較為分散。

說到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錦屏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任明遠介紹,喬巖村這幾年依靠電商平臺等途徑,讓村裡的養殖業獲得新生,“村裡的土雞、土雞蛋質量很好,但之前苦於沒有銷售渠道,農民的好東西賣不出去,現在依託電商平臺,這些農產品的銷售問題得到很大程度解決。”

劉虎彪說,這幾年,村裡不少年輕人下山發展,有創業的,有務工的。

“不過,不少年輕人還是願意留在村裡發展,搞養殖、種植,只要方法得當、路子選對,一點兒不比在外邊掙得少。”劉虎彪說,目前,基礎設施建設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村子的發展,“不過,隨著建設逐步推進,村子的情況會越來越好,我也相信會有更多年輕人願意留在村裡。”

【探訪農戶】

在山上搞點養殖、種點地 日子不用咋發愁

到農戶爨銀河家裡時,他正給養殖的土雞準備飼料。老人70歲了,身體看起來很硬朗。

“養了幾十只雞,我身體還中,還能再幹幾年。”在和河南商報記者聊天時,老人說,他的孩子都下山發展了。

“那你為啥不和他們生活在一塊兒?”河南商報記者問。

“我覺得自己年齡大了,跟著他們也不自在,自己在山上搞點養殖、種點地,日子不用咋發愁。”老人說。

但說起今年以來的蛋價,老人有點無奈,“今年市場不太好,往年一枚雞蛋能賣一塊多錢,今年只能賣五六毛。”

不過,對於未來,老人還是充滿了信心,“蛋價總會漲上去,到時候能掙得多點。”為了把蛋價波動的風險降低,老人還種了幾十畝地的艾草,“這個收成穩定一點兒,也多了一份兒收入。”

獲悉河南商報記者要在此採訪半個月時間,老人連聲說“那好,那好”,“以後咱倆就是鄰居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