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畜牧業 農民 三農 水汙染 湛江猛料 2017-07-16

2017年7月6日上午,廣東海洋大學校青馬班社會實踐團隊“海燕隊”的成員們以夢為馬,踏著盛夏的熱浪,來到了湛江市東海島東南碼頭和東簡鎮附近,就目前東海島上的對蝦養殖狀況,走訪了附近一些對蝦種苗廠和養殖戶等,瞭解了當地對蝦養殖的一些現狀。

第一小分隊

上午九點三十分,海燕隊第一小分隊到達東南碼頭,懷揣著滿滿的熱情,而計劃卻趕不上變化,人生地不熟,小分隊在尋找對蝦養殖戶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困難,迷失了方向,在當地居民熱情的幫助下,海燕隊第一小分隊才順利找到前行的道路。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路人為團隊成員指路

上午十時左右,其中兩位隊員來到淯輝蝦苗廠,採訪了該蝦苗廠的湯老闆和前來洽談的養殖戶陳先生。來自福建的湯老闆從00年做飼料銷售到11年擴大產業以自產自銷的模式做起了蝦苗養殖,從事於蝦這個行業已有17年。由於市場的需求,湯老闆主要由徐聞等地購進二代南美白對蝦幼體進行培育。而繼承家族事業的陳先生從事對蝦養殖已有20年,多年的養殖經驗也讓陳先生在蝦病成災的現狀中依舊取得一定的收益,陳先生表示,對於蝦病的控制要以預防為主,發病後再投藥很難取得較好的效果。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採訪湯老闆和陳先生

隨後,湯老闆帶領陳先生和我們參觀了他的養殖蝦池,讓我們不再侷限於銀屏上的圖片,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對蝦蝦苗的養殖環境和狀況。同時,湯老闆也向我們介紹了許多關於對蝦養殖的知識,讓我們獲益匪淺。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對蝦養殖車間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蝦池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湯老闆取一燒杯的對蝦樣品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湯老闆和陳先生為團隊成員介紹對蝦養殖經驗

最後,湯老闆和陳先生均表示,當前的對蝦市場不景氣,競爭較為激烈,發展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面對當前對蝦銷售市場的對蝦價格偏低和利潤微薄的現象,湯老闆期望道,希望相關政府部門能保控好種蝦來源,把控好市場整體態勢,能給予對蝦養殖個體戶給予更多的幫助。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合照(圖左二 湯老闆,圖左三 陳先生)

與此同時,另外兩名隊員來到鋒源水產飼料商行,採訪了該公司的李老闆。在採訪中我們瞭解到,如今湛江蝦苗養殖市場已處於飽和狀態,不計其數的人投身此行業,對蝦飼料行業競爭激烈,但飼料市場經濟仍處於不景氣的態勢,究其原因,是因為一些對蝦養殖戶養殖成功率低,因此會拖欠賒賬購買蝦苗飼料的資金,導致飼料銷售方處於極為被動的地位。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合照(圖正中 李老闆)

中午,第一小分隊在東南碼頭稍作休息整頓後,又元氣滿滿地出發了。四處的走訪很累,但是看到東南碼頭很美很美的風景時,一切疲憊都消散了,而我們都希望,美的不僅僅是這裡的風景,還有我們每個人,東海島每一個養殖戶的心。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團隊成員利用中午時間稍作休息

倦了身,倦不了熱情

東海島的下午,酷熱難耐,我們分隊成員卻未顯現出疲態倦容,邁著堅定的步伐,尋找附近的對蝦養殖公司。

在路上,我們也見到了一些掛著牌子、大門敞開,但進門都卻了無人跡的對蝦種苗養殖戶,裡面的景象呈現出滿眼的荒蕪蕭條。出於種種原因,一些養殖戶已經營不下去。而通過了解當下湛江不同層面的對蝦產業的現狀,尋找產業轉型的方向,也正是我們調研的目的。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某一公司內破敗蕭條的景象

下午三點半左右,我們來到海港水產實業有限公司的一個蝦苗養殖基地,採訪了負責人林老闆。我們瞭解到,林老闆是1988年水產養殖專業出身,自行養殖對蝦將近30年,有著豐富的養殖經驗和相關的專業知識。目前是承包了總公司的廠房養殖對蝦,經營進口南美白對蝦種苗一代和斑節對蝦苗。近年來由於水質汙染,對蝦發病率升高,林老闆通過投料投藥的方式對海水進行淨化處理。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採訪林老闆

林老闆表示,從事對蝦產業這麼多年以來,也尚未得到政府方面的政策支持,一些企業公司會提供技術性的指導,但事實上都是營利性的,個體經營的養殖小戶的生存發展只能自力更生。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團隊成員參觀蝦塘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合照(正中 林老闆)

雖然今天路途遙遠,身體逐漸疲憊的我們步伐也越來越慢,但是海燕隊的每一位成員都收穫滿滿,寶貴難忘的實踐經驗令我們獲益匪淺,倦了身體,但倦不了我們的熱情。

第二小分隊

第二小分隊的行程並不太順利,一路輾轉終於到達了傳說中養殖戶超多的東簡鎮,然而映入眼簾的卻是一條條大街小巷,詢問路邊商販後得知養殖場在離下車點大約十五分鐘車程,於是第二小分隊道過謝後便搭上小三輪,前往龍海天採訪當地的養殖戶。想象中所到之處應是鄉里人家,卻不料被丟至荒山野嶺,除了無數飛疾而來的昆蟲,池子裡運轉的增氧機,和搖著尾巴跟我們走了一路的二哈,渺無人煙。終於不遠處發現了一位阿伯,從和阿伯的聊天中瞭解到,對蝦養殖已經進入尾季,附近很少人養殖了。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東簡鎮走訪路上

在繼續前行的途中遇到一位正在為蝦苗餵養食料的聲稱是為老闆打工的大哥,這位大約三十多歲的大哥接受了我們的採訪,他表示,目前的蝦產品市場需求依舊較大,養殖利潤較高,養殖收入問題主要看蝦產品的產量。然而近幾年來對蝦的養殖越來越難,特別是夏季養殖,受氣候環境等因素影響較大,容易得蝦病。政府對底層養殖戶也缺少相關政策扶持。蝦農們也只能從中慢慢摸搜,尋找到相應的治理方法。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採訪正在投料的工作人員

另一位受訪者為今年66歲的大爺,大爺從事對蝦養殖已經六年了。據瞭解,大爺原畢業於華南農業大學建築系,後考取生物專業副教授,之前在相關部門從事技術檢測工作,退休後自己開發養殖對蝦。當我們詢問為什麼退休後還想搞養殖時,大爺很樸素的告訴我們,聽別人說近幾年蝦很難養,我就想試一試,於是就搞起養殖。別人一年放兩次蝦苗,收成率不高。而大爺一年放六次蝦苗,每一次都能收八成以上,說到底還是技術問題。大爺本身是技術人員,擁有強硬可靠的專業知識,在養殖方面可謂是遊刃有餘。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採訪養殖戶

多年下來大爺總結了養殖三大難題,水質處理、空氣質量處理、種苗質量。每隔幾天就要對空氣、水質進行一次檢測,檢測水中氮磷是否超標,再對症下藥。大爺還有一個很偉大的願望,他要把養殖的方法編寫成書留給後人!

結語

對於社會實踐經驗不是很足的我們來說,每一次的採訪經歷都彌足珍貴,我們許多的知識都只是來源於書籍和網絡,通過這次社會實踐,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去了解湛江對蝦產業的發展,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映射著湛江的發展,所感所悟自在心中,增長的見識更是與課堂裡無法比較的。

本次的走訪一路上並不容易,但總體還算是順利的。返程中在海大路口等9路車時,偶然遇到了海大的校車,善良的司機停下叫我們上車,讓我們搭了個便車,所謂幸福大概就是這樣吧,在我們等車等到絕望的時候,海大司機說,來,我帶你回去……

實踐|海燕隊東海島之行

通訊員:陳龍通 馮佩沛 孫雨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