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憶(住隊幹部)'

"

在公社這所“大莊園”裡,可謂等級分明,最高的是公社黨委書記,之後是副書記、黨委委員、革委會副主任、助理員、一般幹部等。公社的“公有制”,實際上是公社各級幹部的“私有制”。公社的土地財產、人力物力都由公社黨委支配;社員的生產、生活都由公社安排,大小隊幹部都由公社任命。公社的管理不是靠法律,而是靠人治。

"

在公社這所“大莊園”裡,可謂等級分明,最高的是公社黨委書記,之後是副書記、黨委委員、革委會副主任、助理員、一般幹部等。公社的“公有制”,實際上是公社各級幹部的“私有制”。公社的土地財產、人力物力都由公社黨委支配;社員的生產、生活都由公社安排,大小隊幹部都由公社任命。公社的管理不是靠法律,而是靠人治。

往事回憶(住隊幹部)

為了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儘快在農村貫徹執行,保證國家的計劃完整地落實,實行公社幹部分包大隊的辦法,在當時起到了督促、檢查等作用。

當時,對駐隊幹部的要求是“分管一條線,管好一個片,包好一個隊,蹲好一個點,辦好一個場,種好一塊田,勞動一百天,工作同樣幹”。駐隊幹部的三件寶是“雨具黃包破棉襖,春夏秋冬農家住,三同一片口碑好”。

在水屯公社曾實行過“五、十制工作法”。即每個公社幹部每月有十天吃住在農村,幫助生產大隊抓好農村工作,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每月回公社機關五天,其中一天彙報工作,兩天處理本職業務,兩天休息。時間安排得緊緊的。每天夜晚,公社革委會辦公室用電話查崗,看哪個駐隊幹部回家了、離崗了;如果發現不在大隊部裡,就要批評或通報,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

到了春種、三夏、秋收、冬季農田水利建設高潮期間,一切規矩都被打亂,變成了“連軸轉”。“五”不存在了,都加入到了“十”的行列了。駐隊幹部整天在農村,無論遠近都不能回家,夫妻之間甚至好長時間不能見面。

駐隊幹部的工資一般不高,每月四、五十塊錢的佔多數,大部分是“一頭沉”(家屬在農村),雖然他們生活很清苦,但很少有在下邊白吃白喝的情況。大隊部設有小夥的就在小夥裡吃,沒有小夥的就輪流到社員家裡吃派飯。

駐隊幹部吃派飯時,隊長要挑會過日子的,主婦乾淨利落,會做飯的家庭,並且提前一天通知做派飯的人家,讓其打掃一下屋、院,做些簡單的準備。第二天留一個婦女在家,專門做飯。駐隊幹部派到誰家吃飯,誰家就高興,覺得很有面子。因為吃飯的人還要給錢和糧票,每天一市斤糧票四毛錢(分成三頓:即早晨二兩一毛錢,中午和晚上各四兩、一毛五分錢)。那時候,社員們都稀罕糧票,有了它,進城就不用啃幹饃、喝涼水了。

"

在公社這所“大莊園”裡,可謂等級分明,最高的是公社黨委書記,之後是副書記、黨委委員、革委會副主任、助理員、一般幹部等。公社的“公有制”,實際上是公社各級幹部的“私有制”。公社的土地財產、人力物力都由公社黨委支配;社員的生產、生活都由公社安排,大小隊幹部都由公社任命。公社的管理不是靠法律,而是靠人治。

往事回憶(住隊幹部)

為了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儘快在農村貫徹執行,保證國家的計劃完整地落實,實行公社幹部分包大隊的辦法,在當時起到了督促、檢查等作用。

當時,對駐隊幹部的要求是“分管一條線,管好一個片,包好一個隊,蹲好一個點,辦好一個場,種好一塊田,勞動一百天,工作同樣幹”。駐隊幹部的三件寶是“雨具黃包破棉襖,春夏秋冬農家住,三同一片口碑好”。

在水屯公社曾實行過“五、十制工作法”。即每個公社幹部每月有十天吃住在農村,幫助生產大隊抓好農村工作,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每月回公社機關五天,其中一天彙報工作,兩天處理本職業務,兩天休息。時間安排得緊緊的。每天夜晚,公社革委會辦公室用電話查崗,看哪個駐隊幹部回家了、離崗了;如果發現不在大隊部裡,就要批評或通報,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

到了春種、三夏、秋收、冬季農田水利建設高潮期間,一切規矩都被打亂,變成了“連軸轉”。“五”不存在了,都加入到了“十”的行列了。駐隊幹部整天在農村,無論遠近都不能回家,夫妻之間甚至好長時間不能見面。

駐隊幹部的工資一般不高,每月四、五十塊錢的佔多數,大部分是“一頭沉”(家屬在農村),雖然他們生活很清苦,但很少有在下邊白吃白喝的情況。大隊部設有小夥的就在小夥裡吃,沒有小夥的就輪流到社員家裡吃派飯。

駐隊幹部吃派飯時,隊長要挑會過日子的,主婦乾淨利落,會做飯的家庭,並且提前一天通知做派飯的人家,讓其打掃一下屋、院,做些簡單的準備。第二天留一個婦女在家,專門做飯。駐隊幹部派到誰家吃飯,誰家就高興,覺得很有面子。因為吃飯的人還要給錢和糧票,每天一市斤糧票四毛錢(分成三頓:即早晨二兩一毛錢,中午和晚上各四兩、一毛五分錢)。那時候,社員們都稀罕糧票,有了它,進城就不用啃幹饃、喝涼水了。

往事回憶(住隊幹部)

凡是管飯的人家為駐隊幹部做飯,至少要炒上一盤雞蛋、一盤素菜。第一頓飯做好後,主人就讓孩子到駐隊幹部駐地去請,其實是引路。吃的時候,男主人要陪駐隊幹部吃。

我曾聽到一個駐隊幹部講過一件尷尬事,有一次,駐隊幹部吃飯時,主人的小孩站在旁邊看,兩眼盯著那盤炒雞蛋,只盼多剩下點。沒想到駐隊幹部吃過饃後竟然把炒雞蛋全部倒進了自己的稀飯碗裡,小孩禁不住“哇”的一聲哭了,弄得駐隊幹部很不好意思。

"

在公社這所“大莊園”裡,可謂等級分明,最高的是公社黨委書記,之後是副書記、黨委委員、革委會副主任、助理員、一般幹部等。公社的“公有制”,實際上是公社各級幹部的“私有制”。公社的土地財產、人力物力都由公社黨委支配;社員的生產、生活都由公社安排,大小隊幹部都由公社任命。公社的管理不是靠法律,而是靠人治。

往事回憶(住隊幹部)

為了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儘快在農村貫徹執行,保證國家的計劃完整地落實,實行公社幹部分包大隊的辦法,在當時起到了督促、檢查等作用。

當時,對駐隊幹部的要求是“分管一條線,管好一個片,包好一個隊,蹲好一個點,辦好一個場,種好一塊田,勞動一百天,工作同樣幹”。駐隊幹部的三件寶是“雨具黃包破棉襖,春夏秋冬農家住,三同一片口碑好”。

在水屯公社曾實行過“五、十制工作法”。即每個公社幹部每月有十天吃住在農村,幫助生產大隊抓好農村工作,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每月回公社機關五天,其中一天彙報工作,兩天處理本職業務,兩天休息。時間安排得緊緊的。每天夜晚,公社革委會辦公室用電話查崗,看哪個駐隊幹部回家了、離崗了;如果發現不在大隊部裡,就要批評或通報,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

到了春種、三夏、秋收、冬季農田水利建設高潮期間,一切規矩都被打亂,變成了“連軸轉”。“五”不存在了,都加入到了“十”的行列了。駐隊幹部整天在農村,無論遠近都不能回家,夫妻之間甚至好長時間不能見面。

駐隊幹部的工資一般不高,每月四、五十塊錢的佔多數,大部分是“一頭沉”(家屬在農村),雖然他們生活很清苦,但很少有在下邊白吃白喝的情況。大隊部設有小夥的就在小夥裡吃,沒有小夥的就輪流到社員家裡吃派飯。

駐隊幹部吃派飯時,隊長要挑會過日子的,主婦乾淨利落,會做飯的家庭,並且提前一天通知做派飯的人家,讓其打掃一下屋、院,做些簡單的準備。第二天留一個婦女在家,專門做飯。駐隊幹部派到誰家吃飯,誰家就高興,覺得很有面子。因為吃飯的人還要給錢和糧票,每天一市斤糧票四毛錢(分成三頓:即早晨二兩一毛錢,中午和晚上各四兩、一毛五分錢)。那時候,社員們都稀罕糧票,有了它,進城就不用啃幹饃、喝涼水了。

往事回憶(住隊幹部)

凡是管飯的人家為駐隊幹部做飯,至少要炒上一盤雞蛋、一盤素菜。第一頓飯做好後,主人就讓孩子到駐隊幹部駐地去請,其實是引路。吃的時候,男主人要陪駐隊幹部吃。

我曾聽到一個駐隊幹部講過一件尷尬事,有一次,駐隊幹部吃飯時,主人的小孩站在旁邊看,兩眼盯著那盤炒雞蛋,只盼多剩下點。沒想到駐隊幹部吃過饃後竟然把炒雞蛋全部倒進了自己的稀飯碗裡,小孩禁不住“哇”的一聲哭了,弄得駐隊幹部很不好意思。

往事回憶(住隊幹部)

駐隊幹部也有被大、小隊幹部邀請到家裡吃飯的情況。一般飯食也就是煎餅、撈麵條、雞蛋臊子,個別時候也有幾個盤,或雞肉面片、肉絲麵的情況。那時很少喝酒,即使喝也是喝公社種子場吊的混濁不清的高粱酒,當然,也有喝“張寶林”(即張弓、寶丰、林河)的,抽菸抽的是“芒果”、“金菊”、“三門峽”牌子,這在當時也算是侈奢品了。

駐隊幹部除了承擔著自己與職務相對應的工作外,就是配合公社的中心工作。在生產方面,主要是催種催收。過罷春節就開始抓備耕,春天一到就抓春耕春種,夏天來了抓夏收夏種夏管、夏糧徵購、高溫堆肥,秋天來了抓秋收秋種秋管和秋糧徵購,秋天一過則要抓養豬積肥和打井、挖渠、修路等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

在公社這所“大莊園”裡,可謂等級分明,最高的是公社黨委書記,之後是副書記、黨委委員、革委會副主任、助理員、一般幹部等。公社的“公有制”,實際上是公社各級幹部的“私有制”。公社的土地財產、人力物力都由公社黨委支配;社員的生產、生活都由公社安排,大小隊幹部都由公社任命。公社的管理不是靠法律,而是靠人治。

往事回憶(住隊幹部)

為了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儘快在農村貫徹執行,保證國家的計劃完整地落實,實行公社幹部分包大隊的辦法,在當時起到了督促、檢查等作用。

當時,對駐隊幹部的要求是“分管一條線,管好一個片,包好一個隊,蹲好一個點,辦好一個場,種好一塊田,勞動一百天,工作同樣幹”。駐隊幹部的三件寶是“雨具黃包破棉襖,春夏秋冬農家住,三同一片口碑好”。

在水屯公社曾實行過“五、十制工作法”。即每個公社幹部每月有十天吃住在農村,幫助生產大隊抓好農村工作,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每月回公社機關五天,其中一天彙報工作,兩天處理本職業務,兩天休息。時間安排得緊緊的。每天夜晚,公社革委會辦公室用電話查崗,看哪個駐隊幹部回家了、離崗了;如果發現不在大隊部裡,就要批評或通報,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

到了春種、三夏、秋收、冬季農田水利建設高潮期間,一切規矩都被打亂,變成了“連軸轉”。“五”不存在了,都加入到了“十”的行列了。駐隊幹部整天在農村,無論遠近都不能回家,夫妻之間甚至好長時間不能見面。

駐隊幹部的工資一般不高,每月四、五十塊錢的佔多數,大部分是“一頭沉”(家屬在農村),雖然他們生活很清苦,但很少有在下邊白吃白喝的情況。大隊部設有小夥的就在小夥裡吃,沒有小夥的就輪流到社員家裡吃派飯。

駐隊幹部吃派飯時,隊長要挑會過日子的,主婦乾淨利落,會做飯的家庭,並且提前一天通知做派飯的人家,讓其打掃一下屋、院,做些簡單的準備。第二天留一個婦女在家,專門做飯。駐隊幹部派到誰家吃飯,誰家就高興,覺得很有面子。因為吃飯的人還要給錢和糧票,每天一市斤糧票四毛錢(分成三頓:即早晨二兩一毛錢,中午和晚上各四兩、一毛五分錢)。那時候,社員們都稀罕糧票,有了它,進城就不用啃幹饃、喝涼水了。

往事回憶(住隊幹部)

凡是管飯的人家為駐隊幹部做飯,至少要炒上一盤雞蛋、一盤素菜。第一頓飯做好後,主人就讓孩子到駐隊幹部駐地去請,其實是引路。吃的時候,男主人要陪駐隊幹部吃。

我曾聽到一個駐隊幹部講過一件尷尬事,有一次,駐隊幹部吃飯時,主人的小孩站在旁邊看,兩眼盯著那盤炒雞蛋,只盼多剩下點。沒想到駐隊幹部吃過饃後竟然把炒雞蛋全部倒進了自己的稀飯碗裡,小孩禁不住“哇”的一聲哭了,弄得駐隊幹部很不好意思。

往事回憶(住隊幹部)

駐隊幹部也有被大、小隊幹部邀請到家裡吃飯的情況。一般飯食也就是煎餅、撈麵條、雞蛋臊子,個別時候也有幾個盤,或雞肉面片、肉絲麵的情況。那時很少喝酒,即使喝也是喝公社種子場吊的混濁不清的高粱酒,當然,也有喝“張寶林”(即張弓、寶丰、林河)的,抽菸抽的是“芒果”、“金菊”、“三門峽”牌子,這在當時也算是侈奢品了。

駐隊幹部除了承擔著自己與職務相對應的工作外,就是配合公社的中心工作。在生產方面,主要是催種催收。過罷春節就開始抓備耕,春天一到就抓春耕春種,夏天來了抓夏收夏種夏管、夏糧徵購、高溫堆肥,秋天來了抓秋收秋種秋管和秋糧徵購,秋天一過則要抓養豬積肥和打井、挖渠、修路等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往事回憶(住隊幹部)

對這些中心工作,公社抓落實的方法,除了把大隊幹部們集中到公社開會部署檢查外,最主要的是要靠公社幹部駐在大隊裡督促檢查。那時每年都要搞一場政治運動。不僅把大小隊幹部們集中到公社裡集中開會學習,最主要的還要靠駐隊幹部帶領大家學習文件、組織討論、剖析思想、查找問題、進行背靠背或面對面的檢舉揭發、批評教育,整改落實等。

因而,人們形容駐隊幹部“春天是紅人,夏天是忙人,秋天是富人,冬天是罪人。”也有人形容駐隊幹部的工作是“春天搭班子,夏天挑擔子,秋天挨板子,冬天卸挑子”。

那時候上級佈置的工作有的脫離實際,違背群眾的意願,大隊幹部就千方百計地推脫敷衍,甚至另搞一套。在落實種植計劃上,上級堅持“以糧為綱”,確保糧食計劃種植面積全部落實,而群眾則希望適當多種點棉花、油料等經濟作物,以解決日常生活所需。

有一年,一位公社領導到田莊大隊檢查工作時,發現這個大隊“擅自”擴種了50畝棉花,這個領導很生氣,要求立即整改,毀棉種糧。這個大隊的黨支部書記彭功脾氣很犟,說“棉花已經出芽了,毀掉太可惜!”兩人爭論不休,互不相讓。

書記氣得沒辦法,臨走時給駐隊幹部王志法撂下一句狠話:“限兩天內改正,不然就撤職!”兩天後,公社領導讓王志法去實地一看,一棵棉花都沒動。這下,可難為了王志法。王志法給彭功一談,彭功卻要“撂挑子”(即辭職不幹)。王志法又騎著自行車跑到支書的家,像走親戚一樣,一邊喝茶、一邊談心、交心、溝通、協商,彭功終於同意改種一部分糧食,這一讓步,也算給公社領導一個臺階,駐隊幹部也好交差了。

駐隊幹部如果駐上個好的大隊,與大隊幹部配合得好,各項工作都先進,臉上就有光彩;如果大隊幹部之間經常鬧意見,或者遇上大隊支書“撂挑子”,大隊的事情就沒人管,自己的擔子就重了,就像兼大隊支書一樣,責任很大,工作很累,直至選配好大隊支書為止。

有一年,一位大隊支書早晨起來打開門一看,門口放一花圈,他氣憤不已,覺得自己出力不討好,得罪了人,遭人侮辱,還不如當個社員心靜,於是,躺倒不幹了。駐隊幹部雖然三番五次、苦口婆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就是說不通,氣得駐隊幹部的臉色都變了,把茶碗往桌子上一蹾,站起來就開口罵:“你小子當了這麼多年的幹部連這點委屈都受不了?當幹部的誰不受委屈,有一點委屈就撂挑子,還算什麼黨員,還算個漢子嗎?晚上我不走了,準備飯!”

嗨!這一招還真管用,這位支書立即招呼家人做了幾個小菜,倆人喝了個小暈。從此,這位支書再不提“撂挑子”的事了,第二天照常去大隊安排工作。

"

在公社這所“大莊園”裡,可謂等級分明,最高的是公社黨委書記,之後是副書記、黨委委員、革委會副主任、助理員、一般幹部等。公社的“公有制”,實際上是公社各級幹部的“私有制”。公社的土地財產、人力物力都由公社黨委支配;社員的生產、生活都由公社安排,大小隊幹部都由公社任命。公社的管理不是靠法律,而是靠人治。

往事回憶(住隊幹部)

為了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儘快在農村貫徹執行,保證國家的計劃完整地落實,實行公社幹部分包大隊的辦法,在當時起到了督促、檢查等作用。

當時,對駐隊幹部的要求是“分管一條線,管好一個片,包好一個隊,蹲好一個點,辦好一個場,種好一塊田,勞動一百天,工作同樣幹”。駐隊幹部的三件寶是“雨具黃包破棉襖,春夏秋冬農家住,三同一片口碑好”。

在水屯公社曾實行過“五、十制工作法”。即每個公社幹部每月有十天吃住在農村,幫助生產大隊抓好農村工作,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每月回公社機關五天,其中一天彙報工作,兩天處理本職業務,兩天休息。時間安排得緊緊的。每天夜晚,公社革委會辦公室用電話查崗,看哪個駐隊幹部回家了、離崗了;如果發現不在大隊部裡,就要批評或通報,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

到了春種、三夏、秋收、冬季農田水利建設高潮期間,一切規矩都被打亂,變成了“連軸轉”。“五”不存在了,都加入到了“十”的行列了。駐隊幹部整天在農村,無論遠近都不能回家,夫妻之間甚至好長時間不能見面。

駐隊幹部的工資一般不高,每月四、五十塊錢的佔多數,大部分是“一頭沉”(家屬在農村),雖然他們生活很清苦,但很少有在下邊白吃白喝的情況。大隊部設有小夥的就在小夥裡吃,沒有小夥的就輪流到社員家裡吃派飯。

駐隊幹部吃派飯時,隊長要挑會過日子的,主婦乾淨利落,會做飯的家庭,並且提前一天通知做派飯的人家,讓其打掃一下屋、院,做些簡單的準備。第二天留一個婦女在家,專門做飯。駐隊幹部派到誰家吃飯,誰家就高興,覺得很有面子。因為吃飯的人還要給錢和糧票,每天一市斤糧票四毛錢(分成三頓:即早晨二兩一毛錢,中午和晚上各四兩、一毛五分錢)。那時候,社員們都稀罕糧票,有了它,進城就不用啃幹饃、喝涼水了。

往事回憶(住隊幹部)

凡是管飯的人家為駐隊幹部做飯,至少要炒上一盤雞蛋、一盤素菜。第一頓飯做好後,主人就讓孩子到駐隊幹部駐地去請,其實是引路。吃的時候,男主人要陪駐隊幹部吃。

我曾聽到一個駐隊幹部講過一件尷尬事,有一次,駐隊幹部吃飯時,主人的小孩站在旁邊看,兩眼盯著那盤炒雞蛋,只盼多剩下點。沒想到駐隊幹部吃過饃後竟然把炒雞蛋全部倒進了自己的稀飯碗裡,小孩禁不住“哇”的一聲哭了,弄得駐隊幹部很不好意思。

往事回憶(住隊幹部)

駐隊幹部也有被大、小隊幹部邀請到家裡吃飯的情況。一般飯食也就是煎餅、撈麵條、雞蛋臊子,個別時候也有幾個盤,或雞肉面片、肉絲麵的情況。那時很少喝酒,即使喝也是喝公社種子場吊的混濁不清的高粱酒,當然,也有喝“張寶林”(即張弓、寶丰、林河)的,抽菸抽的是“芒果”、“金菊”、“三門峽”牌子,這在當時也算是侈奢品了。

駐隊幹部除了承擔著自己與職務相對應的工作外,就是配合公社的中心工作。在生產方面,主要是催種催收。過罷春節就開始抓備耕,春天一到就抓春耕春種,夏天來了抓夏收夏種夏管、夏糧徵購、高溫堆肥,秋天來了抓秋收秋種秋管和秋糧徵購,秋天一過則要抓養豬積肥和打井、挖渠、修路等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往事回憶(住隊幹部)

對這些中心工作,公社抓落實的方法,除了把大隊幹部們集中到公社開會部署檢查外,最主要的是要靠公社幹部駐在大隊裡督促檢查。那時每年都要搞一場政治運動。不僅把大小隊幹部們集中到公社裡集中開會學習,最主要的還要靠駐隊幹部帶領大家學習文件、組織討論、剖析思想、查找問題、進行背靠背或面對面的檢舉揭發、批評教育,整改落實等。

因而,人們形容駐隊幹部“春天是紅人,夏天是忙人,秋天是富人,冬天是罪人。”也有人形容駐隊幹部的工作是“春天搭班子,夏天挑擔子,秋天挨板子,冬天卸挑子”。

那時候上級佈置的工作有的脫離實際,違背群眾的意願,大隊幹部就千方百計地推脫敷衍,甚至另搞一套。在落實種植計劃上,上級堅持“以糧為綱”,確保糧食計劃種植面積全部落實,而群眾則希望適當多種點棉花、油料等經濟作物,以解決日常生活所需。

有一年,一位公社領導到田莊大隊檢查工作時,發現這個大隊“擅自”擴種了50畝棉花,這個領導很生氣,要求立即整改,毀棉種糧。這個大隊的黨支部書記彭功脾氣很犟,說“棉花已經出芽了,毀掉太可惜!”兩人爭論不休,互不相讓。

書記氣得沒辦法,臨走時給駐隊幹部王志法撂下一句狠話:“限兩天內改正,不然就撤職!”兩天後,公社領導讓王志法去實地一看,一棵棉花都沒動。這下,可難為了王志法。王志法給彭功一談,彭功卻要“撂挑子”(即辭職不幹)。王志法又騎著自行車跑到支書的家,像走親戚一樣,一邊喝茶、一邊談心、交心、溝通、協商,彭功終於同意改種一部分糧食,這一讓步,也算給公社領導一個臺階,駐隊幹部也好交差了。

駐隊幹部如果駐上個好的大隊,與大隊幹部配合得好,各項工作都先進,臉上就有光彩;如果大隊幹部之間經常鬧意見,或者遇上大隊支書“撂挑子”,大隊的事情就沒人管,自己的擔子就重了,就像兼大隊支書一樣,責任很大,工作很累,直至選配好大隊支書為止。

有一年,一位大隊支書早晨起來打開門一看,門口放一花圈,他氣憤不已,覺得自己出力不討好,得罪了人,遭人侮辱,還不如當個社員心靜,於是,躺倒不幹了。駐隊幹部雖然三番五次、苦口婆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就是說不通,氣得駐隊幹部的臉色都變了,把茶碗往桌子上一蹾,站起來就開口罵:“你小子當了這麼多年的幹部連這點委屈都受不了?當幹部的誰不受委屈,有一點委屈就撂挑子,還算什麼黨員,還算個漢子嗎?晚上我不走了,準備飯!”

嗨!這一招還真管用,這位支書立即招呼家人做了幾個小菜,倆人喝了個小暈。從此,這位支書再不提“撂挑子”的事了,第二天照常去大隊安排工作。

往事回憶(住隊幹部)

駐隊幹部也有苦衷,如果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幹部或工作能幹不太強的駐隊幹部,往往不受大隊幹部的歡迎,他們認為年輕幹部沒有工作經驗,沒有什麼能力,工作上幫不了什麼忙,處處被小瞧並受冷落。開會前不給駐隊幹部打招呼,不與之商量工作,開會時不讓其講話,既使講話中間不斷地被打岔或當即否定。到了吃派飯的時候,遲遲沒人去叫,或者被派到生活困難、居住、衛生條件極差的農戶。逢到好事想不到,遇到棘手的問題交給駐隊幹部,等於處處給駐隊幹部設難題,看笑話。這些駐隊幹部如果辦錯一件事、說錯一句話,會遭人譴責,迅速傳播,到處薰臭,使其很沒面子,讓駐隊幹部自己不得不向公社領導提出換隊的要求。

現在想來,公社幹部駐隊是人民公社體制的產物,它伴隨了計劃經濟的運行,也伴隨了階級鬥爭和政治運動,而真正的推動力完全是靠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最後的承擔者就是作為基礎的生產小隊,這種現象中國歷史上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再有。

不管怎麼說,駐隊幹部長期駐在大隊,深入小隊,生活在群眾之中,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瞭解社情民意、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這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也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方法之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