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病害的綜合防治技術,你知道嗎?

水產人都會關注的十大微信公眾號

幫邦水產開啟魚蝦養殖培訓課程,定期邀請行業大咖及實戰高手講解養殖問題,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微信好友,備註養殖品種即可拉您入群!

河蟹病害的綜合防治技術,你知道嗎?河蟹病害的綜合防治技術,你知道嗎?

(加微信好友,做您水產養殖之路的貼心助手)

過去養殖河蟹的技術中雖然都有防治病蟲害和改善生態環境等有關健康養蟹的內容,但多作為常規技術來對待的。現在環境汙染和病蟲害嚴重已成為養蟹持續發展的一個最大障礙,健康養蟹的問題也就很自然地突出出來,也就成了河蟹養殖業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產物和必然趨勢。

所謂健康養蟹,其作法,不單是用藥防治,而且要把保持造就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科學飼養管理的全過程,按照生態平衡的要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養出的蟹肥大健康,人食有益健康。本文從目前河蟹病蟲害的嚴重性及其原因和急需採取的綜合措施等方面來加以研究,以期對健康養蟹起到一點促進作用。

河蟹病害的綜合防治技術,你知道嗎?

一、目前河蟹病蟲害的嚴重性

隨著河蟹養殖區域和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河蟹病蟲害也日趨嚴重。蟹病由90年代初的10多種增加到目前的30多種、由局部受害發展到大面積受害。今年是河蟹病最嚴重的一年,作者在7、8、9三個月就接到來電、來訪和來信諮詢者100多人次。這些病蟲害給河蟹養殖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初步調查,全國有1/3以上的養蟹面積受害,經濟損失達數十億元。僅江蘇省每年因河蟹抖抖病(蟹瘟)危害就損失10億多元。1997年和1998年,蘇南地區部分養仔蟹的人,因受水龜蟲和水蜈蚣的危害,幾乎絕收。河蟹病蟲害嚴重,也使基食用價值和食用安全性大大降低。對這些病蟲害如不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和控制,正在興旺的河蟹養殖業將會受到嚴重挫折。

二、河蟹病蟲害為什麼越來越嚴重

河蟹病蟲害越來越嚴重的原因很多,很複雜,這時僅從養殖生態、種質和用藥等方面列出十條原因。

(一)水質汙染越來越嚴重

養好水產品主要靠水。水源不足不好,什麼水產品都養不好。作為對水質條件要求較高的河蟹更是如此。近些年工業“三廢”和農藥等汙染越來越嚴重。汙染物對河蟹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如氨氮,濃度達0.9mg/L時,0.06g/只的幼蟹在96小時之內死亡率為50%,汞、鎘超過mg/L,氰化物超過0.02mg/L,石油類超過0.05mg/L都會對河蟹產生毒性。因此受汙染嚴重的水域,河蟹死亡率大增。如1997年南京到儀徵的長江江段,因兩油船碰撞,起火洩油汙染江水,這段時間引用這裡江水的幾個蟹種場幼蟹死亡率達80%以上,造成幾百萬元損失。

(二)場地選建設有根據河蟹的特性來做

養殖河蟹要求蟹區水源充足,水深面闊、排灌方便,汙泥少、水質清新,餌源充沛,深淺水區面積之比為3:1以上,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搭配合理,總覆蓋率為1/3以上。

目前多數人都不能完全按這樣要求來做。有些利用淤泥多的標準魚詔為養蟹;有的繼續按照標準魚塘的規格結構開新塘養蟹;有的利用藕、菱、蒲密生的水域養蟹;有的把水區水草搞光養蟹;有的排、灌溝渠合一,排灌的都是汙水;有的水區消毒不夠或不消毒就養蟹,等等。這樣怎能養出健康肥大的蟹呢?顯然是不能的。

三)引進或自育有病原微生物的河蟹苗種養殖

河蟹苗種病原體傳染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父母體傳給後代的;另一種是苗種互相之間和環境傳染的。如果我們引起和使用有病或有病原體潛伏又未消毒的苗種,待發病的條件成熟時,就能造成某種蟹病的流行或大流行。

如今年金壇、溧陽、宜興等市,一些蟹農從近海老蟹區引進有病原體潛伏的蟹種,大都暴發抖抖病。水草少,淤泥多、密度大,殘餌多的池塘更嚴重,而一些蟹農從南京等地引進的健康蟹種就很少發病。

(四)種質退化劣變嚴重

近些年,有許多地方亂引種亂交配;有些育苗廠用同一池塘同一父母生的雌雄蟹作親本近親交配;有些利用一年的生理髮育不充分的早熟蟹作繁殖親本;有些用個體較小的成蟹充數;有的是環境汙染影響個體和群體生產發育,等等。這些作法,使相當一部分河蟹嚴重退化劣變,不僅個體一代比一代小,而且抗病力也一年比一年差。

(五)水體缺氧

一般要求水中溶氧5mg/L以上,如果低於2mg/L,河蟹就會窒息,並會引起其它疾病發生,造成大量死亡。這些年,許多地方養觸水域缺氧的問題愈來愈重。缺氧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水中大量爛草,殘餌和排洩物等分解發酵,消耗大量的溶氧造成的;

有的是水中浮游生物太多,消耗溶氧過多引起缺氧;有的是菱、藕、蒲等遮陽植物太多,使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大大減弱,產生的溶氧過少;也有的是蟹魚密度過大,增氧不夠引起缺氧,等等,因而致使一些蟹區溶氧,特別是高溫季節的溶氧多在4mg/L以下,有的僅為2-3mg/L,造成河蟹滯長和大量死亡。

(六)使用蟹藥不當

當河蟹疾病流行、死蟹增多時,許多蟹農手忙腳亂,胡亂用藥。據江蘇和浙江的部分學員反映,有1/3的蟹農每畝藥費超過100元,結果蟹病不但沒有防治好,反而增加了成本,產生了一些負作用,增強了病原微生物的抗藥性。有的還影響到子代,如連雲港某育苗場大量施用喹諾酮類藥物造成子代滯長、畸形,發病率高。據國內外許多專家研究,土黴素、紅黴素、青黴素、鏈黴素、氧喹酸、呋喃唑酮等抗菌藥物在水產養殖中應用多是失敗的。

施藥效果不好與上市藥品質量差也有大關係,目前上市的蟹藥絕大多數是同劑型的漁藥、農藥、獸藥的仿製品。品牌雖很多,但多數是低水平的重複。如國內以二氯、三氯為主要原料的消毒藥物品牌就達80多種。還有的用添加劑代替蟹藥在市上銷售。目前多數蟹藥僅通過體外抑菌、殺蟲試驗就進入市場,缺乏體內代謝的可靠性數據,缺乏對蟹病防治的針對性,也影響了使用效果。

(七)“套養”制的傳播,加劇了蟹病的發生

所謂“套養”制,就是用扣蟹養殖商品的過程中,在4、5月份以後,再投養一部分仔蟹,年底收穫時,捕成熟,留不成熟的,留下的蟹繼續再養,下一年5月份以後再補充仔蟹。

對這種制度,有些蟹農不但看不到它的危害性,反而認為是充分利用消耗同,經濟養蟹的“好辦法”,究竟是不是好辦法,我們作了一些調查研究:有的在水草多的池塘,第一、二年確實養得較好,但到第三年,不論水草多水草少的塘多出現了嚴重的病蟲害,特別是水草少的塘不僅病害嚴重,而且大蟹和敵害殘殺小蟹和軟殼蟹的現象也很嚴重。

原因是:這種“套養”制,每年在商品蟹捕完後,不便和不能徹底清塘消毒,因為這樣做要傷害幼蟹。只好酒少量的石灰水應付了之,因而潛伏在底泥和幼蟹身上的病原體,待條件和時機成熟就出現大流行。最近幾年,凡是實行“套養”制的地區,都是蟹病,特別是抖抖病最嚴重的地區。

(八)河蟹養殖密度、養殖方式和飼養管理措施不配套

一般地來說,養殖河蟹密度大,生病機率高。但也不是絕對的,主要看養蟹方式和飼養管理措施能否相配套。蕭山錢江農場一蟹農畝放1000只大扣蟹,畝收150克左右的蟹75公斤。

由於管理、防治病蟲害的措施得力,蟹病很少。作者幫助日本一位水產商搞工廠化養殖商品蟹試驗,每平方米產150克的健康蟹36只,死亡率僅1/10。有條件的地方和個人也可搞高密度精養。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不顧具體條件,盲目追求高密度,致使高密度帶來高發病率。

據反映,放1500只/畝以上的蟹塘,管理又較差的,河蟹病害多較重,相反的,放800只/畝以下,即使管理粗放一些,也很少生病,甚至有的比高密度養殖的效益還高。

(九)營養缺乏

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沒有按照河蟹的營養需求來飼養管理,使河蟹出現多種營養缺乏症。如有的投餌不足,使河蟹生長慢,軀體瘦弱;有的投餌雖較多,但由於投的餌料質量差,也不能滿足其營養需求;有的只投喂植物性餌料,不投動物性餌料,造成蛋白質缺乏;

有些養蟹水域不注意補充鈣鎂磷等無機鹽,使河蟹脫殼難,並出現軟殼等症狀;有些大量灑施石灰不施磷肥,使磷嚴重缺乏,鈣磷比例嚴重失調。磷是水產幼物正常生長髮育的一個重要的限制因子,沒有磷的投入或存在的量太少,河蟹就不能夠正常生長髮育。河蟹營養缺乏,抗逆力就弱,因而發生各種病害的機率也就會高起來。

(十)溫度驟高驟低

有的在高溫和嚴冬季節不加深塘水,有的進水與池水溫差太大,河蟹因忍受不了溫差變化大的刺激而發生各種病災害。

針對以上十條原因,今年除了國家加強宏觀管理外,廣大養蟹者還要進一步學習科學技術,大力提倡和搞好健康養蟹。(文章來源:南方漁網 )

河蟹病害的綜合防治技術,你知道嗎?

幫邦水產是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動保、調水和智能設備的電商平臺。幫邦砍掉了中間環節,將產品以更低的價格送到您手中,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最新調水產品已上線,點擊原文閱讀了解詳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