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值300萬元,產品賣價高40%,他做對了哪些

畜牧業 種植業 農民 農業 吾谷網 2017-05-21
年產值300萬元,產品賣價高40%,他做對了哪些

杜小春,一個四川綿陽普普通通青年人,在外地打工13年後返鄉創業。他結合當地的資源,採用種養+生態的模式,產品賣價高於同行40%,現在每年養殖園出欄5萬餘隻雞,加上枇杷的產量,產值高達300餘萬元。

接下來,我們對這位返鄉創業的市場切入點和經營思想進行剖析。看完這篇案例分析,你會發現能他的成功能複製。

年產值300萬元,產品賣價高40%,他做對了哪些

1、市場切入點:生態模式

當今時代,消費者對健康安全的農產品特別看好。不打農藥、化肥、無汙染的農產品就成為市場上走俏的產品。因此,生態模式成為眾多農村創業者選擇的方向。

杜小春也發現這一點。他認為生態養殖擁有巨大的前景,並且生態種養模式適合自己。於是,杜小春選定生態種養的模式開始創業。

年產值300萬元,產品賣價高40%,他做對了哪些

3、多元化發展:種養生態模式

的確,單一的經營方式盈利越來越難。多元化經營方式已經成為眾多農村創業者成功的案例。

杜小春發現自己的村子裡林地資源很多,而且這些林地的空氣乾淨、環境優美,決定開始種植枇杷。

同時。杜小春把枇杷產業化之外,還決定在枇杷園裡養生態雞。放養在枇杷園的土雞,運動量大,身體健康,抵抗力強,再加上在地裡刨食,土雞的肉質細膩,鮮嫩可口,屬於綠色安全農產品,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4、經營方式:差異化是關鍵

農業的同質化特別嚴重。因此,差異化經營就成為成功與否的突破點。

在差異化上,杜小春首選是產品的差異化。杜小春沒有選擇土雞,而是選擇生態雞苗。如此,本地土雞經營者錯開市場經營。

杜小春枇杷園養出的雞,根據品種和區域的不同,最高可賣到25元/斤,比市場上普通土雞要高出5-10元/斤。同時,雞在枇杷園裡啄食,不僅減少了枇杷樹的病蟲害,而且雞糞還成為枇杷樹的有機肥料。

同時,杜小春還做枇杷採摘,還新開了一家農家樂,通過再次轉變經營方式,擴大可賺錢的路子。

5、規模化一定要有:有規模才有效益

對於當前的農村創業者來說“規模化”是痛點也是難點。但想要獲得更多的收益,就必須要規模化發展。

這一點杜小春想得很清楚:做大才能賺錢。杜小春在村裡流轉了160餘畝枇杷園。同時,在雞苗數量選擇的也是1萬隻。如此,就形成了枇杷園+生態雞的產業化模式。

6、訂單農業:抱團發展

訂單農業並不是大企業的遊戲。對於農村創業者來說,只要把模式弄清楚了,確定本身業務能盈利,都可以採用訂單農業模式實現自己的規模化、產業化。

為把枇杷生態雞養殖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做出規模,杜小春採購回來的雞苗在育雛室出來後,就直接發放給當地散養戶,回收大雞時才扣除本錢。

據介紹,通過養殖生態雞這種模式,每年杜小春的養殖園出欄5萬餘隻雞,加上枇杷的產量,產值高達300餘萬元,在自身實現致富的同時,也為該村農民開闢了致富新途徑。

年產值300萬元,產品賣價高40%,他做對了哪些

有幾點思考:

在農村創業選擇產品和路子很重要,但對於農村創業者來說還有幾點需要重視:

1、避開傳統銷路

傳統的銷售渠道雖然還是主流。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商、微商、直播等方式都值得借鑑。

在農村創業的機會很寶貴,如果產品通路不對,也會出現產品難買的窘況。

2、林地養殖的汙染

國家的禁養真政策下,林地養殖的風險也比較大。一旦環境被破壞,林地養殖的汙染或生態鏈就會受到破壞。

有些當地政府、村民會對此模式提出種種質疑。因此,在生態上,更要生態。

3、防止規模化之死

其中,規模化也是那樣創業者的一個坑。有些農產品適合規模化、有些不適合規模化。

因此,農業的規模化必須要適度。這也是國家給出的規定:適度規模化經營。

4、資本的引進

只是小規模的家庭農場,創業者無需資本進入。如果想做成規模化、產業化就需要藉助資本。

但,作為農村創業者對於資本的態度應該是謹慎。我們一定要在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可複製等層面上成熟之後,再考慮藉助資本。

未來,很美好!國家不斷地給農村創業者發政策紅包,但返鄉創業者或許不僅僅為這一點。

如果,你有對農村創業的想法可以在留言交流。

年產值300萬元,產品賣價高40%,他做對了哪些

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吾谷網立場。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