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組織部長撰文談人才:補齊高端人才短板

創業 風投 珠江 自然科學 中山創新創業園 2017-04-28

●完善黨管人才格局,形成推動人才工作的強大合力。

●實施更具競爭力的人才集聚措施——“中山英才計劃”,補齊高端人才短板。

●實施更具活力的人才培養措施——“中山優才工程”,盤活存量人才。

●建設更具特色的平臺載體,支持人才創新創業。

●建立更精準的人才服務體系,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生態。

●人才“18條”的制定,凝聚了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心血。落實好人才“18條”,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努力打造人才生態福地、人才集聚高地,為建設充滿創新活力的和美宜居城市作出積極的貢獻。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山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黨管人才,不斷吸引和集聚人才到中山創新創業。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加快建設,廣東 “十三五”規劃綱要賦予中山“四個定位”,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充滿創新活力的和美宜居城市”,需要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改革創新,更加開放包容完善。乘中央《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和省委1 號文《關於我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的東風,在省委組織部強有力的指導幫助下,我市《關於進一步集聚創新創業人才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人才“18 條”)應運而生。

中山組織部長撰文談人才:補齊高端人才短板

我們完善黨管人才格局,形成推動人才工作的強大合力。人才“18條”彰顯黨管人才的根本原則,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人才制度優勢,明確要求“提高黨管人才水平”,從責任考核、機構人員、制度建設、投入保障等多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將人才工作納入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述職,列入相關職能部門 “三定”方案,列為經濟社會綜合評價指標,建立人才退出和失信懲戒機制;落實黨委政府聯繫專家制度,邀請高層次人才代表列席全市性重要會議;強化人才投入保障,研究制定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加大人才投入的政策措施。

我們實施更具競爭力的人才集聚措施——“中山英才計劃”,補齊高端人才短板。人才 “18條”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人才引領發展,一在創新創業團隊和緊缺拔尖人才政策上做加法:對引進的創新創業團隊, 資助標準從最高1000萬元提高到最高3000萬元;對入選“珠江人才計劃”團隊,配套省資助比例從1:0.5,提高到1:1。對緊缺拔尖人才,按年薪收入1:1比例,提供3年,每年最高100萬元生活補貼;對 “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珠江人才計劃”領軍人才,給予1:1 比例的配套資助。二在柔性引才方面大膽突破:對在國內外設立研發中心、分支機構、孵化載體的企業,給予50 萬至300 萬元資助;對來中山短期工作連續1個月以上的專家每年給予最高30萬生活補貼;對長期在我市全職工作的緊缺適用高層次人才、我市急需引進的特殊人才,不受國籍、戶籍、人事關係限制,依法享受相關待遇。突出企業引才主體作用,對成功引進高端團隊、院士或領軍人才的用人單位,給予20萬至200萬元補貼。

我們實施更具活力的人才培養措施——“中山優才工程”,盤活存量人才。堅持培養和引進並重,圍繞我市產業發展需求,提出實施領軍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等4項人才培養工程,根據不同領域人才的特點,提出差異化的培養支持措施:遴選一批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哲學社會科學、教育、醫療、宣傳思想文化等領域的優秀專家、拔尖人才,參照“廣東特支計劃”標準給予資助;選送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的主要負責人、重大人才工程創業人才,到國內外知名企業、高等學校、先進產業園區學習培訓;對 45 歲以下的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博士研究生,分別給予總額不少於30 萬元、20萬元政府特殊津貼及購房補助,給予在站博士後2 年共30 萬元科研經費和生活補貼;對市級工作室給予最高40 萬元的經費資助;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實施技術技能人才“雙元制”。

我們建設更具特色的平臺載體,支持人才創新創業。人才“18條”緊扣全市工作大局,從四個層面加強載體和平臺建設,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更多機會和空間。一是支持翠亨新區、火炬開發區聯合創建省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努力借勢自貿區建設,最大限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驅動。二是拓寬人才創新創業投融資渠道,設立人才創新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帶動社會資本支持人才創新創業。三是實施特色小鎮人才支持計劃,為特色小鎮的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培養引進人才。四是支持企業建設院士工作站、國家級創新平臺(分支機構)、重點實驗室等。

我們建立更精準的人才服務體系,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為人才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讓人才安居樂業,是我們的責任。一是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對院士等第一層次緊缺適用高層次人才,可選擇享受200 萬元購房補助或免租入住面積200 平方米以上住房,全職工作滿5年,可無償獲贈住房;其他緊缺適用高層次人才,分別享受10萬元至 50 萬元購房補助,3年內可免租入住面積最大15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二是推行“中山優才卡”,人才憑卡在住房保障、配偶就業、入戶入學、醫療保健、綠色政務、文體生活等方面享受優先便利服務。三是建設人才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人才創新創業生態園、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等人才綜合服務平臺,完善市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市高層次人才聯誼會、各級行政服務中心的功能設置。

每一次對規則的再審視,都是對實幹進取者的充分尊重,每一次對邊界的再定義,都是對追求卓越者的有力讚賞。

人才“18條”的制定,凝聚了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心血。

我們將落實好人才“18條”,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努力打造人才生態福地、人才集聚高地,為建設充滿創新活力的和美宜居城市作出積極的貢獻。

我們期待,你我共同參與,中山行穩致遠,更加美麗!



中山組織部長撰文談人才:補齊高端人才短板


(作者系中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來源:中山日報

作者:陳小娟

更多中山市創新創業動態

請瀏覽官網:www.ieepark.cn

微信&微博:中山市人才創新創業生態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