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礙企業成長的5大瓶頸

創業 反腐倡廉 清朝 財經 博商學院 2017-04-02

企業從創業階段進入成長階段後,通常會遭遇一些瓶頸。面對瓶頸時,如果一味逃避與無視,企業是不可能做強做大的。在這裡盤點阻礙企業成長的5大瓶頸。

阻礙企業成長的5大瓶頸

管理過早完善

管理早熟必然導致管理過度,過度的管理理性一定會抑制經營野性。野性是陽,理性是陰,一陽一陰要恰到好處,缺一不可。在一個過分強調管理、強調製度、強調流程的企業,我們往往會發現,這個企業的員工是一群聽話、壓抑、謹小慎微的小綿羊,很難找到幾隻有開拓性、野性的狼。大夥兒整天忙碌著填表,開會,檢查,開罰單,卻很少有人關心經營面臨什麼問題,如何激發大家的能動性,團結起來去爭奪市場,也很少有人理解這些活動對激活經營的價值。沒有一個神祕的先進的管理體系,一下子披在企業的身上,然後企業就先進了;管理體系是在解決自己實際的管理問題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而不應是一個完美體系的嫁接;要激發自己的管理團隊不斷自己解決問題,然後在解決問題的前進中,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體系,這樣不會產生排異現象,同時企業在真正的成長。

管理角色轉換

升任管理者後自身角色還沒有快速調整,還以技術思維或業務思維方式做事,沒有通過團隊去貢獻價值。企業從小發展到大之後,經常感嘆缺乏“管理者”。一個人能把事做好,但是讓他帶領一個團隊去做事,經常是自己忙得不亦樂乎,其餘的人閒得慌;或者儘管大家也很忙碌,但也不知道忙什麼;或者下屬很多事情常常處理不好,而管理者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說底下人能力太差,甚至認為這是人力資源部的責任,要麼是工資太低,大家沒有積極性,要麼是招聘進來的員工不合適等等,整個團隊成員沒有成就感,士氣低迷。

是創業精神而不是創業思考方式

企業創始人在企業成長階段仍用創業思維方式思考成長階段的問題,導致組織很難完善,而創業階段的經驗確實幫助企業度過了難關,但成長階段要慢慢抽出身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管是經營者還是管理者要有自我批判精神,在成就自我的同時又要批判自我,這與傳統文化“吾日三省吾身”是相通的。創業者的成功不斷強化創業者的自信,企業非常容易形成一個強人的世界。創業者往往發展成為企業的“唯一家長”,對與錯,需要“家長”發話,在一個組織的價值需要“家長”肯定。一個組織要麼相互批判,意圖在“家長”面前孔雀開屏,尋求價值肯定;要麼就相互捧場,內部公關,也是尋求在“家長”面前價值不受損害。相互批判與相互公關,只會導致渙散、內耗與裹足不前。

諸侯官僚主義

首先如果管理不為經營服務;如果管理建設不是在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基礎上,一步一步往前進;如果管理建設沒有充分的溝通,得到核心決策層的認同和決心;如果管理建設過程,只有生硬的原則,而缺乏充分溝通,獲得理解和基於實際的靈活實施;如果核心決策層沒有充分的認識、達成一致、形成決心等等,這都會給管理建設帶來問題,這些問題自然就給了“大員”們反對的理由。

其次是由於管理建設的特殊性。因為管理建設的過程確實是有一個混亂的過程,所以,有人就說了,沒有管理的時候很好,反倒是一管理更亂效率更低。另外,管理建設本身是建規則,規則有時候是沒事的時候覺得也沒什麼用,有事的時候,覺得還是應該有個規則,而且相當一部分規則是建立秩序,應對未來長期的內部穩定與協調,而不是解決當下的業務問題,所以,有時候給人的感覺是一群人在玩文字,花架子,而且不是緊要的事情。

最後是因為需要改變“大員”們過去做事的習慣思維,因此就帶來了組織慣性抗拒。因為這些“業務大員”在過去攻城略地時,就像遊牧民族一般,自己直接向創始人負責,經常掌握生殺大權,不受限制,又衝又殺,好不快意。現在突然有規則了,有這樣的流程,有那樣的標準,還要被一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們管著,內心實在不爽和失落,然後舉著“我只認老闆,我忠於老闆”的大旗,為自己不守規則或飄忽於組織外找個藉口。有的甚至以掌握著重要業務為拿捏,不受規則束縛,尋求自己在組織中不同於其他人的地位和威信,從這個層次來說格局小了點,企業要發展於是自我批判又來了,這種軍閥作風是對組織建設最大的破壞。

組織腐敗惰怠

高層一旦擁有資源,就容易“腐敗”。這種腐敗不是直接貪錢財,一個組織一定要做到兩點,這也是華為在組織建設上給我最大的啟發思考,一個叫“力出一孔”,一個叫“利出一孔”。“力出一孔”實際上是有凝聚能力,“利出一孔”是讓這個組織沒有漏洞。如果高層腐敗,每個人都拿把刀往企業這個肌體上捅一刀,去接點油,那再強大的組織都會失血過多、都會崩盤,從這一點來講,企業成功了,高層要有足夠的利益保證,但是絕對不能貪否則組織整個文化被破壞,企業最怕堡壘從內部攻破,腐敗就是堡壘從內部被攻破的致命武器,內部的腐敗就導致了外部的競爭力減弱。歷史上有兩個王朝,明和清王朝,沒有想到會從外部攻破和內部瓦解開始。有了錢以後,大家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當然不反對工作、生活平衡,但是確實有很多管理者達到一定位置以後,不思進取,不再願意承擔責任,這就是所謂的惰怠。

想學習更多系統實戰的經營管理方法?10年來,深耕於民企總裁教育的博商,已全面掌握民企成長的規律,併為學員提供管理整體解決方案,至今已助力387家企業成為行業隱形冠軍。

【更多企業管理文章_企業管理培訓課程—博商管理研究院-中國民營企業自己的商學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