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做成這件“小事”,需要改變整座城市

豬吃的是溼垃圾,豬不吃的是幹垃圾……近期,一段“豬分法”成為網友進行垃圾分類的“救命”口訣。為了搞明白垃圾分類,豬也被拖出來幫忙。

7月1日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的第一天,有位早餐店員工將餐巾紙丟進廚餘垃圾中並且拒絕改正,執法人員當即對其罰款50元,這極具歷史意義的第一張罰單就此產生。當日,上海執法人員共教育勸阻相對人881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623起。

在上海實施“史上最嚴”垃圾分類只是開端,住建部日前宣佈,全國46個重點城市都將逐步實施垃圾分類。中國城市的“垃圾革命”正在逐步推進。

想要做成這件“小事”,需要改變整座城市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 製圖

不分不行

上海政法學院教授、上海市社會建設研究會副會長湯嘯天表示,垃圾分類是城市建設長跑的起點,既對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在考驗著市民文明習慣的養成。

為什麼城市需要進行這場“累人”的長跑,市民需要經受習慣養成的考驗?原因在於城市生活垃圾已經不分不行。

從數量上看,大城市生活垃圾的總量確實多,“垃圾圍城”並不是危言聳聽。

去年年底,生態環境部發布了《2018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年報》。年報顯示2017年,202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0194.4萬噸,而垃圾產生量位居前十的城市所產生的生活垃圾量佔全部信息發佈城市總量的28.2%。

想要做成這件“小事”,需要改變整座城市

而從處置上來看,垃圾分類是解決垃圾汙染問題的一個必然選擇。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告訴中新社國是直通車,生活垃圾本身就是一種環境汙染,而減少的途徑不外乎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還有最後的無害化。而處於源頭的垃圾分類是減量化的關鍵,併為後續的再利用、資源化提供可行性。

溫宗國表示,“我們過去無害化的方式,就是焚燒或者填埋,但其實焚燒會產生爐渣、飛灰等二次汙染,填埋也會佔用土地和產生滲濾液。分類之後,需要進行填埋和焚燒的垃圾量就會顯著減少,垃圾的雜質含量也會降低。把不同品種的垃圾分質分類後,才能夠進一步資源化利用。”

考驗治理

垃圾分類這場“長跑”累人也得跑,但是想要跑好並不容易。從2000年起,垃圾分類就開始在全國試點,至今已有近20年,但難以真正落實。垃圾看似不起眼,但想要推行垃圾分類,需要改變整座城市,需要動員每一個人。

在城市硬件方面,專家認為垃圾分類設施必須納入城鎮總體規劃。

溫宗國表示,首先要按“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功能納入城鎮總規和居民社區建設。其次,分類後的垃圾處理處置設施存在協同效應。城市規劃應支持園區化的垃圾集中處置基地,把廚餘、餐廚垃圾、汙泥等處理處置後產生的廢水、廢渣還有餘熱再利用或再處理,才能真正實現“無廢城市”。要避免垃圾處置設施獨立建設,分散在城市各個地方,否則二次汙染的控制難度就很大,成本也會很高。

什麼是垃圾處理的協同效應?溫宗國舉了廚餘垃圾的例子:“比如說源頭分類出來的廚餘,可以集中起來和餐館的餐廚垃圾、園林廢棄物或市政汙泥等協同厭氧消化處置,可以規劃出一個集中處置的園區。厭氧消化處理後產生的沼渣,可以利用焚燒廠餘熱幹化後再由焚燒廠進行焚燒,沼液可以跟焚燒廠和填埋場的滲濾液一起處理。所以焚燒廠、填埋場、廚餘處理廠最好都能建在同一個園區。”

在城市軟件方面,中國各省各城,甚至各小區之間的經濟水平和居民生活習慣差異都不小。扔垃圾是個每個人每天做的事情,推行垃圾分類實際上是在改變整座城市的生活習慣。

住建部表示,目前已經確定的垃圾分類工作目標是,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這46個城市既包括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包括一些二三線城市。如何讓這些城市在2020年底攜手做成垃圾分類,考驗著各個城市的治理能力。

杭州市江乾區城市管理局局長金煒竑認為,當前施行垃圾分類最大的難題從居民角度來說是居民分類習慣未養成的問題,從政府角度來說是決心和頂層設計的問題,從體系來講是責任鏈未形成的問題。

打造無廢城市,不管是一人還是一城,都需要時間去進行摸索和適應。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7月1日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將來年輕人將會把垃圾分類變成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不需要強制也不需要回報。才真正進入了一個綠色發展的社會。

上海市政府副祕書長黃融此前表示,上海將把垃圾分類作為中小學“開學第一課”,垃圾分類知識也將被納入上海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長期靠培養,而短期也得靠管。《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就規定,個人將垃圾混合投放的,由城管執法部門責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面對單位,罰款更多,罰款額度在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

天貓數據顯示,6月份“分類垃圾桶”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3000%以上,而分類垃圾桶產品6月的銷售額同比增長500%以上,率先開始體驗垃圾分類的上海用戶貢獻了此類垃圾桶超過85%的銷售額。居民的生活習慣正在逐步養成。(陳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