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羊區被命名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

成都 文化 歷史 四川 文物 交通 藝術 清華大學 經濟 中國經濟時報四川 2019-05-02
成都青羊區被命名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韓清華

4月29日,在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上,首批十個天府旅遊名縣名單正式公佈。成都市青羊區成功入選,成為成都中心城區唯一入選區縣。

成都青羊區被命名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

“青羊最成都”,作為成都最有文化底蘊的地區,青羊區坐擁成都70%以上的文博資源,並積極探索“旅遊+”融合發展新路徑,高水平做好文博資源轉化。未來,青羊區將聚焦“千年蜀都•文博青羊”總體定位,聚焦傳承保護和創新發揚,聚焦資源轉化和品牌打造。

據介紹,2018年,四川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全省開展天府旅遊名縣建設工作,到2022年,將命名50個天府旅遊名縣。對創建成功的縣(市、區),省財政將一次性給予3000萬元獎勵,用於完善地方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推動特色旅遊產品建設等,並優先保障旅遊公共服務建設用地需求,支持培育和打造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文化旅遊和紅色旅遊等新業態旅遊產品等。

成都文脈紮根處 文化旅遊產值持續走高

入選天府旅遊名縣,青羊實至名歸.

青羊區佔據了古代成都城池的近五分之三——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座城市的文脈正深深地紮根在這裡。從青羊宮到文殊院,從人民公園的茶到浣花溪的水,從寬窄巷子的摩肩接踵到少城的寂靜無聲……青羊,凝聚了成都3500年曆史文脈的精魂!

數據顯示,青羊區現有文化場館27家、特色街區7條、非遺名錄36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國有可移動文物41萬餘件,居成都市第一、四川省首位。採集登錄的不可移動文物127處,佔成都市三分之二。另外,還有A級景區4個,非遺名錄36項,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5處,劇場10家,電影院線13家。

近年來,青羊的文化旅遊產值持續走高,2018年,青羊實現旅遊總收入221億元,接待國內遊客1799.45萬人次,是成都的重要旅遊目的地。

兩千餘萬扶持投入 做強文博資源轉化

青羊一直懂得怎麼將“好牌”打得更好。

圍繞“千年蜀都·文博青羊”的定位,青羊區打造的“少城國際文創硅谷”,依託區內豐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和文博旅遊資源優勢,將打造成文創要素集聚、資源配置優化、機制運轉科學、產業生態優良的現代化、國際化文博創意產業發展集聚區。

助力成都“三城三都”建設,青羊區按照“多點聯動、全景覆蓋”的全域旅遊發展思路——打造以金沙遺址、杜甫草堂等為代表的“文化尋根之旅”;以文殊坊、寬窄巷子等為代表的“民俗休閒之旅”;以青羊宮、文殊院等為代表的“禪林體驗之旅”;以浣花溪公園、天府廣場為代表的“藝術博覽之旅”;打造以奎星樓街、琴臺路等為代表的“蜀都美食之旅”。

據悉,青羊成立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旅遊產業開發領導小組,出臺了文博旅遊業發展專項政策,近兩年安排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8.5億元,兌現文博旅遊產業扶持資金2220萬元,鼎力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六大政策加持 建設“旅遊產業生態圈”

入選“天府旅遊名縣”,青羊努力不停。

堅持規劃引領。堅持“多規合一”,高質量編制青羊區全域旅遊規劃、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通過“空間規劃”和“產業打造”兩條路徑,加速推動青羊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模式的轉變,形成空間佈局合理、融入市民生活、處處彰顯特色的“全域旅遊空間”,實現低附加值旅遊產品向高附加值旅遊形態的轉變,形成上下游齊全、競爭力強、系統完整、參與性高的“旅遊產業生態圈”。

保護和建設文化地標。一方面,強保護善利用,深入挖掘利用現有資源,充分尊重歷史文化和旅遊者需求,借勢“互聯網”和“網紅經濟”,實現文化地標保護傳承和利用發展相互促進,實現文商旅體融合發展。另一方面,傳承根脈新建地標。以文化根脈和歷史掌故為基礎,推動城市文化新地標塑造,重點突出天府錦城,高標準打造“三街兩坊五景”等(“三街”,尋香道、寬窄巷子、祠堂街;“兩坊”,皇城壩、文殊坊;“五景”,皇城遺址、青羊宮、杜甫草堂、文殊院、散花樓),努力打造一批凸顯天府文化特質、蘊含城市精神城市文化新地標。

豐富旅遊產業。緊緊繞“吃住行遊購娛”6要素,積極探索“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徑,全方位整合資源,疊加旅遊功能,創新旅遊業態和產品體系,整體提高旅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當前,青羊擬重點以寬窄巷子二期等新建項目為載體,堅持以人為本、人性化打造,突出發展“購”“娛”兩要素,著力打造“青羊禮物”品牌,讓“禮物”烙有青羊印記,讓遊客帶走青羊記憶;不斷豐富“娛”的形式、內涵和載體,以優質的旅遊體驗匯聚提升人氣,以人氣為保證促進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完善配套優化服務。一方面,做優硬件。在進一步完善旅遊集散中心、諮詢服務中心、旅遊公廁等公服配套的基礎上,高度重視傳統中心城區景區周邊的交通組織和停車場建設,持續打造以軌道交通為引領、以公交汽車為補充、以慢行系統為重點的公共交通體系,採取多種方式盤活地上地下空間實施停車場建設,真正讓遊客進得來、停得下、出得去。另一方面,做優服務。持續提升旅遊服務質量水平,通過進一步完善優化旅遊大數據平臺,推動智慧旅遊建設,實現便捷化、規範化、標準化、高質量、全覆蓋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持續做好旅遊市場監管,有效提高市場監管水平,持續開展全區旅遊市場專項整治,營造良好市場秩序。

加強政策促進。以保障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為根本目的,研究制訂、完善優化系列引導、扶持、促進文化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做強品牌宣傳。一方面,擦亮老品牌。立足現有的鮮明文化品牌形象,針對轄區內金沙遺址、杜甫草堂、寬窄巷子等知名旅遊景區,常態化舉辦好非遺節、金沙太陽節、詩聖文化節等系列品牌節會。另一方面,深挖新內涵。圍繞“構建全域旅遊格局,彰顯文博青羊魅力”,積極做好全區歷史掌故、人文特質的再梳理,深入挖掘金沙文化、詩歌文化、非遺文化、少城市井文化的新內涵新價值,大力實施天府文藝“攀原登峰”工程,開發文博旅遊新路線新產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