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環巢湖:心中最美是故鄉'

"

作者:謝毓樑

"

作者:謝毓樑

魅力環巢湖:心中最美是故鄉



我的故鄉是肥東縣復興鄉大謝村。座落在雞籠山西麓,居高臨下,西望蜀山橫臥天邊,西南遙望巢湖白帆點點……

據族譜記載,是明朝年間從江西移民至此。從我記憶中的村落佈局丶結構,也能看出移民的端睨。全村六十戶左右人家,除邵、王、樑、趙四戶外,一門子姓謝。邵等四戶也是姓謝的俵親。村舍整齊劃一,象是一列火車。東西走向,南向十八戶大門,北向八戶大門。屋脊一般高,屋沿一般高,都在一條直線上。朝南、朝北的房屋背靠背,緊相連。每個大門佔地兩間,一般是兩進至三進,兄弟多的是四進(家鄉稱三路屋丶四路屋),一進比一進地勢高。一進大門往一進、二進……是步步高昇!每進屋之間都有天井小院。

鄰居之間共山、共牆,可見先賢規劃建村時,惜地如金!全村有完整、合理的排水系統,我們叫它陰溝(不露出地表的)。每個天井院都有陰溝潭,用以儲積水。陰溝潭與陰溝相通,水多了就從陰溝流出去。每隔三、四個大門,有一個明水溝,彙總陰溝的水,排向秧田(既灌溉,又肥田!)。大門前,從東到西也有一條明溝,接屋沿的滴水,與陰溝連成全村排水網。與大門平行的,從東到西有一條一米左右寬的石子路和一排大椿樹,每家門前至少兩棵椿樹。路外是約二十米寬的場基,用作穀場。場地邊緣植一排柳樹,間或也有椿樹丶榆樹的,各家的草垛就堆在樹下。場基外便是秧田(水稻育苗田)。朝南、朝北皆是這個格局。據解放初的老人說,剛建村時,朝南、朝北之間,東西兩頭封堵,小偷進了村,一旦被發現,是無法逃出去的!

村子東頭建一土地廟,不僅供奉著土地神,還有一尊財神菩薩。記得大年初一,家家都要燒一炷香,磕三個頭!正月十五,村子選出一些人,抬著財神菩薩,打著萬民傘,敲著鑼鼓,在全村轉悠,大概是為各家各戶招財進寶!

村子西頭是謝氏祠堂。祠堂是全村最好的房子,前後兩進,兩側是廂房,中間一個大院子。院子裡兩個花壇,東邊是一棵大桂花樹,西邊是一叢天竹。祠堂正中供奉著謝氏先賢的牌位!祠堂門前有一廣場,廣場南端有一水塘,水塘邊有數棵高大的椿樹!

解放初,村子裡辦起了小學,祠堂就成了校舍。我小學三年級之前就在這裡讀書。當時的老師有杜保民、張祥億、謝維宗。而今,這些恩師都已作古了。


"

作者:謝毓樑

魅力環巢湖:心中最美是故鄉



我的故鄉是肥東縣復興鄉大謝村。座落在雞籠山西麓,居高臨下,西望蜀山橫臥天邊,西南遙望巢湖白帆點點……

據族譜記載,是明朝年間從江西移民至此。從我記憶中的村落佈局丶結構,也能看出移民的端睨。全村六十戶左右人家,除邵、王、樑、趙四戶外,一門子姓謝。邵等四戶也是姓謝的俵親。村舍整齊劃一,象是一列火車。東西走向,南向十八戶大門,北向八戶大門。屋脊一般高,屋沿一般高,都在一條直線上。朝南、朝北的房屋背靠背,緊相連。每個大門佔地兩間,一般是兩進至三進,兄弟多的是四進(家鄉稱三路屋丶四路屋),一進比一進地勢高。一進大門往一進、二進……是步步高昇!每進屋之間都有天井小院。

鄰居之間共山、共牆,可見先賢規劃建村時,惜地如金!全村有完整、合理的排水系統,我們叫它陰溝(不露出地表的)。每個天井院都有陰溝潭,用以儲積水。陰溝潭與陰溝相通,水多了就從陰溝流出去。每隔三、四個大門,有一個明水溝,彙總陰溝的水,排向秧田(既灌溉,又肥田!)。大門前,從東到西也有一條明溝,接屋沿的滴水,與陰溝連成全村排水網。與大門平行的,從東到西有一條一米左右寬的石子路和一排大椿樹,每家門前至少兩棵椿樹。路外是約二十米寬的場基,用作穀場。場地邊緣植一排柳樹,間或也有椿樹丶榆樹的,各家的草垛就堆在樹下。場基外便是秧田(水稻育苗田)。朝南、朝北皆是這個格局。據解放初的老人說,剛建村時,朝南、朝北之間,東西兩頭封堵,小偷進了村,一旦被發現,是無法逃出去的!

村子東頭建一土地廟,不僅供奉著土地神,還有一尊財神菩薩。記得大年初一,家家都要燒一炷香,磕三個頭!正月十五,村子選出一些人,抬著財神菩薩,打著萬民傘,敲著鑼鼓,在全村轉悠,大概是為各家各戶招財進寶!

村子西頭是謝氏祠堂。祠堂是全村最好的房子,前後兩進,兩側是廂房,中間一個大院子。院子裡兩個花壇,東邊是一棵大桂花樹,西邊是一叢天竹。祠堂正中供奉著謝氏先賢的牌位!祠堂門前有一廣場,廣場南端有一水塘,水塘邊有數棵高大的椿樹!

解放初,村子裡辦起了小學,祠堂就成了校舍。我小學三年級之前就在這裡讀書。當時的老師有杜保民、張祥億、謝維宗。而今,這些恩師都已作古了。


魅力環巢湖:心中最美是故鄉



村子東北角有一片小樹林,棗樹較多。這也是我兒時的“樂園”!初夏,我們從黃牛尾巴上拔出長毛,打個活結,纏在長竹杆的頂端,去樹上套正在“自鳴得意”的知了!這可是有講究的,要摒住呼吸,手不抖動,精準地用活結套上知了,眼明手快,準準的一拽,才能套住知了。說句吹牛的話,這可是我當年的“絕活”!

暑假期間,去樹林子裡捏蜻蜓。中午,蜻蜓倒掛在樹葉下,輕輕的,輕輕的靠近,然後,迅速發力,穩、準、狠地捏住蜻蜓!有時,蜻蜓在棗樹葉下休息,往往捏住了蜻蜓,手也被棗樹刺出血來!秋天,我們來到樹林裡捉蛐蛐兒。捉到蛐蛐兒,拿回去飼養兩天,放入紅辣椒片,據說蛐蛐兒聞到辣氣,鬥志更強!兩天後,又約小夥伴去樹林裡鬥蛐蛐兒。雙方蛐蛐兒放進一個稍大一點的盒子裡,各自爬在地上,不斷地吆喝:“咬它!咬它!”如果自己的蛐蛐兒勝了,就高興的跳了起來,象拾到大元寶似的!

棗子紅的時候,我們常去偷棗子吃。棗樹是有主人的,不敢明目張膽的用竹竿打,只能偷偷的爬上樹去摘。那可是酸甜苦辣都有,有時不小心,被刺破手,劃破衣!有時遭遇螞蜂錐出一臉包,疼痛極了!更多的是被棗樹主人發現,就慌不擇路地四處逃散,待主人回家了,就又蝦子戲水式的聚攏來,再爬上樹……真是洋相百出!現在憶起,也覺臉紅、好笑!

離村南、村北三十米各有一條水渠。南水渠,村民叫“滾溝”,從和山腳下的唐家崗發源,東西流向,節節攔壩蓄水,導水入當家塘,從東至西,分別是竹塘(以塘梢一片野竹名之)、柳樹塘(塘埂四周植柳)、洪塘、堰塘,這四級塘都是三塘相連,塘埂下是農田。滾溝枯水季節基本無水,豐水季節,滿溝的水滾滾而下!

村北的小溪叫“大溝”,發源於雞籠山下的老鷹塘,也是東西走向,這條小溪流域落差較大,流經小韓村西北角,遇到一個臺地叫東劉城,落差近兩米,豐水季節形成瀑布,幾米外就能聽到瀑布的“嘩嘩”聲。小溪繞過劉城,灣曲下流,流速漸緩,形成常年積水的小河。大溝兩邊植有蠟柳,間或有棠梨,胡桑等雜樹。大溝,是我兒時捕魚的好去處!

離村不遠處有一攔水壩,叫“大溝壩”。“大溝壩”有三棵高大的棠梨樹,樹冠大,樹蔭濃,也是我們夏天午休好去處。樹下涼風習習,樹上知了鳴唱,樹蔭下兒童在嘻戲耍鬧……


"

作者:謝毓樑

魅力環巢湖:心中最美是故鄉



我的故鄉是肥東縣復興鄉大謝村。座落在雞籠山西麓,居高臨下,西望蜀山橫臥天邊,西南遙望巢湖白帆點點……

據族譜記載,是明朝年間從江西移民至此。從我記憶中的村落佈局丶結構,也能看出移民的端睨。全村六十戶左右人家,除邵、王、樑、趙四戶外,一門子姓謝。邵等四戶也是姓謝的俵親。村舍整齊劃一,象是一列火車。東西走向,南向十八戶大門,北向八戶大門。屋脊一般高,屋沿一般高,都在一條直線上。朝南、朝北的房屋背靠背,緊相連。每個大門佔地兩間,一般是兩進至三進,兄弟多的是四進(家鄉稱三路屋丶四路屋),一進比一進地勢高。一進大門往一進、二進……是步步高昇!每進屋之間都有天井小院。

鄰居之間共山、共牆,可見先賢規劃建村時,惜地如金!全村有完整、合理的排水系統,我們叫它陰溝(不露出地表的)。每個天井院都有陰溝潭,用以儲積水。陰溝潭與陰溝相通,水多了就從陰溝流出去。每隔三、四個大門,有一個明水溝,彙總陰溝的水,排向秧田(既灌溉,又肥田!)。大門前,從東到西也有一條明溝,接屋沿的滴水,與陰溝連成全村排水網。與大門平行的,從東到西有一條一米左右寬的石子路和一排大椿樹,每家門前至少兩棵椿樹。路外是約二十米寬的場基,用作穀場。場地邊緣植一排柳樹,間或也有椿樹丶榆樹的,各家的草垛就堆在樹下。場基外便是秧田(水稻育苗田)。朝南、朝北皆是這個格局。據解放初的老人說,剛建村時,朝南、朝北之間,東西兩頭封堵,小偷進了村,一旦被發現,是無法逃出去的!

村子東頭建一土地廟,不僅供奉著土地神,還有一尊財神菩薩。記得大年初一,家家都要燒一炷香,磕三個頭!正月十五,村子選出一些人,抬著財神菩薩,打著萬民傘,敲著鑼鼓,在全村轉悠,大概是為各家各戶招財進寶!

村子西頭是謝氏祠堂。祠堂是全村最好的房子,前後兩進,兩側是廂房,中間一個大院子。院子裡兩個花壇,東邊是一棵大桂花樹,西邊是一叢天竹。祠堂正中供奉著謝氏先賢的牌位!祠堂門前有一廣場,廣場南端有一水塘,水塘邊有數棵高大的椿樹!

解放初,村子裡辦起了小學,祠堂就成了校舍。我小學三年級之前就在這裡讀書。當時的老師有杜保民、張祥億、謝維宗。而今,這些恩師都已作古了。


魅力環巢湖:心中最美是故鄉



村子東北角有一片小樹林,棗樹較多。這也是我兒時的“樂園”!初夏,我們從黃牛尾巴上拔出長毛,打個活結,纏在長竹杆的頂端,去樹上套正在“自鳴得意”的知了!這可是有講究的,要摒住呼吸,手不抖動,精準地用活結套上知了,眼明手快,準準的一拽,才能套住知了。說句吹牛的話,這可是我當年的“絕活”!

暑假期間,去樹林子裡捏蜻蜓。中午,蜻蜓倒掛在樹葉下,輕輕的,輕輕的靠近,然後,迅速發力,穩、準、狠地捏住蜻蜓!有時,蜻蜓在棗樹葉下休息,往往捏住了蜻蜓,手也被棗樹刺出血來!秋天,我們來到樹林裡捉蛐蛐兒。捉到蛐蛐兒,拿回去飼養兩天,放入紅辣椒片,據說蛐蛐兒聞到辣氣,鬥志更強!兩天後,又約小夥伴去樹林裡鬥蛐蛐兒。雙方蛐蛐兒放進一個稍大一點的盒子裡,各自爬在地上,不斷地吆喝:“咬它!咬它!”如果自己的蛐蛐兒勝了,就高興的跳了起來,象拾到大元寶似的!

棗子紅的時候,我們常去偷棗子吃。棗樹是有主人的,不敢明目張膽的用竹竿打,只能偷偷的爬上樹去摘。那可是酸甜苦辣都有,有時不小心,被刺破手,劃破衣!有時遭遇螞蜂錐出一臉包,疼痛極了!更多的是被棗樹主人發現,就慌不擇路地四處逃散,待主人回家了,就又蝦子戲水式的聚攏來,再爬上樹……真是洋相百出!現在憶起,也覺臉紅、好笑!

離村南、村北三十米各有一條水渠。南水渠,村民叫“滾溝”,從和山腳下的唐家崗發源,東西流向,節節攔壩蓄水,導水入當家塘,從東至西,分別是竹塘(以塘梢一片野竹名之)、柳樹塘(塘埂四周植柳)、洪塘、堰塘,這四級塘都是三塘相連,塘埂下是農田。滾溝枯水季節基本無水,豐水季節,滿溝的水滾滾而下!

村北的小溪叫“大溝”,發源於雞籠山下的老鷹塘,也是東西走向,這條小溪流域落差較大,流經小韓村西北角,遇到一個臺地叫東劉城,落差近兩米,豐水季節形成瀑布,幾米外就能聽到瀑布的“嘩嘩”聲。小溪繞過劉城,灣曲下流,流速漸緩,形成常年積水的小河。大溝兩邊植有蠟柳,間或有棠梨,胡桑等雜樹。大溝,是我兒時捕魚的好去處!

離村不遠處有一攔水壩,叫“大溝壩”。“大溝壩”有三棵高大的棠梨樹,樹冠大,樹蔭濃,也是我們夏天午休好去處。樹下涼風習習,樹上知了鳴唱,樹蔭下兒童在嘻戲耍鬧……


魅力環巢湖:心中最美是故鄉


離村西頭約三百米左右有一口老井,是全村人的飲水源(圖中的井,是我借用《最憶是巢州》的,跟我們村的井十分相似)!井水離地表有幾十米,水質很好!據說,日取百桶不虛一尺,百日不取不盈一尺!小時候,經常跟著媽媽去挑井水,幫媽媽扛著井繩子,因為井很深,家家都備著幾十米長的“井繩”!用井繩拴住“小量子”,慢慢放至井底,然後,擺動繩子舀水,“小量子”裡灌滿水了,再憑借井欄,一節一節地提上來,那可真是不容易!

跟著次數多了,我就好奇的問媽媽:“為什麼跑這麼遠來打這麼深的井?”媽媽說:“聽老人們說,我們村是缺水村。過去的人經常為吃水犯愁,到處找水,打了許多井,就是不出水!後來仙人劉伯溫路過這裡聽說後,帶著族長來到這裡,挖了這口井。把這口井定為大謝村專用井!”——怪不得,周邊的地不是大謝村的,唯獨這口井是大謝村的。這麼遠,這麼深,世世代代都守著這口井!(家鄉關於劉伯溫的傳說很多,和山下的紅砂,也傳說是劉伯溫斬龍造成的——朱洪武稱帝后令劉伯溫到各地巡查,凡有龍脈的一律處斬,所以,許多地方都有斬龍崗的地名)。解放初,鎮壓反革命運動中,村裡就派出強壯之人日夜看守這口井,生怕反革命分子投毒!……這口井被世世代代的大謝村人視為生命線!


"

作者:謝毓樑

魅力環巢湖:心中最美是故鄉



我的故鄉是肥東縣復興鄉大謝村。座落在雞籠山西麓,居高臨下,西望蜀山橫臥天邊,西南遙望巢湖白帆點點……

據族譜記載,是明朝年間從江西移民至此。從我記憶中的村落佈局丶結構,也能看出移民的端睨。全村六十戶左右人家,除邵、王、樑、趙四戶外,一門子姓謝。邵等四戶也是姓謝的俵親。村舍整齊劃一,象是一列火車。東西走向,南向十八戶大門,北向八戶大門。屋脊一般高,屋沿一般高,都在一條直線上。朝南、朝北的房屋背靠背,緊相連。每個大門佔地兩間,一般是兩進至三進,兄弟多的是四進(家鄉稱三路屋丶四路屋),一進比一進地勢高。一進大門往一進、二進……是步步高昇!每進屋之間都有天井小院。

鄰居之間共山、共牆,可見先賢規劃建村時,惜地如金!全村有完整、合理的排水系統,我們叫它陰溝(不露出地表的)。每個天井院都有陰溝潭,用以儲積水。陰溝潭與陰溝相通,水多了就從陰溝流出去。每隔三、四個大門,有一個明水溝,彙總陰溝的水,排向秧田(既灌溉,又肥田!)。大門前,從東到西也有一條明溝,接屋沿的滴水,與陰溝連成全村排水網。與大門平行的,從東到西有一條一米左右寬的石子路和一排大椿樹,每家門前至少兩棵椿樹。路外是約二十米寬的場基,用作穀場。場地邊緣植一排柳樹,間或也有椿樹丶榆樹的,各家的草垛就堆在樹下。場基外便是秧田(水稻育苗田)。朝南、朝北皆是這個格局。據解放初的老人說,剛建村時,朝南、朝北之間,東西兩頭封堵,小偷進了村,一旦被發現,是無法逃出去的!

村子東頭建一土地廟,不僅供奉著土地神,還有一尊財神菩薩。記得大年初一,家家都要燒一炷香,磕三個頭!正月十五,村子選出一些人,抬著財神菩薩,打著萬民傘,敲著鑼鼓,在全村轉悠,大概是為各家各戶招財進寶!

村子西頭是謝氏祠堂。祠堂是全村最好的房子,前後兩進,兩側是廂房,中間一個大院子。院子裡兩個花壇,東邊是一棵大桂花樹,西邊是一叢天竹。祠堂正中供奉著謝氏先賢的牌位!祠堂門前有一廣場,廣場南端有一水塘,水塘邊有數棵高大的椿樹!

解放初,村子裡辦起了小學,祠堂就成了校舍。我小學三年級之前就在這裡讀書。當時的老師有杜保民、張祥億、謝維宗。而今,這些恩師都已作古了。


魅力環巢湖:心中最美是故鄉



村子東北角有一片小樹林,棗樹較多。這也是我兒時的“樂園”!初夏,我們從黃牛尾巴上拔出長毛,打個活結,纏在長竹杆的頂端,去樹上套正在“自鳴得意”的知了!這可是有講究的,要摒住呼吸,手不抖動,精準地用活結套上知了,眼明手快,準準的一拽,才能套住知了。說句吹牛的話,這可是我當年的“絕活”!

暑假期間,去樹林子裡捏蜻蜓。中午,蜻蜓倒掛在樹葉下,輕輕的,輕輕的靠近,然後,迅速發力,穩、準、狠地捏住蜻蜓!有時,蜻蜓在棗樹葉下休息,往往捏住了蜻蜓,手也被棗樹刺出血來!秋天,我們來到樹林裡捉蛐蛐兒。捉到蛐蛐兒,拿回去飼養兩天,放入紅辣椒片,據說蛐蛐兒聞到辣氣,鬥志更強!兩天後,又約小夥伴去樹林裡鬥蛐蛐兒。雙方蛐蛐兒放進一個稍大一點的盒子裡,各自爬在地上,不斷地吆喝:“咬它!咬它!”如果自己的蛐蛐兒勝了,就高興的跳了起來,象拾到大元寶似的!

棗子紅的時候,我們常去偷棗子吃。棗樹是有主人的,不敢明目張膽的用竹竿打,只能偷偷的爬上樹去摘。那可是酸甜苦辣都有,有時不小心,被刺破手,劃破衣!有時遭遇螞蜂錐出一臉包,疼痛極了!更多的是被棗樹主人發現,就慌不擇路地四處逃散,待主人回家了,就又蝦子戲水式的聚攏來,再爬上樹……真是洋相百出!現在憶起,也覺臉紅、好笑!

離村南、村北三十米各有一條水渠。南水渠,村民叫“滾溝”,從和山腳下的唐家崗發源,東西流向,節節攔壩蓄水,導水入當家塘,從東至西,分別是竹塘(以塘梢一片野竹名之)、柳樹塘(塘埂四周植柳)、洪塘、堰塘,這四級塘都是三塘相連,塘埂下是農田。滾溝枯水季節基本無水,豐水季節,滿溝的水滾滾而下!

村北的小溪叫“大溝”,發源於雞籠山下的老鷹塘,也是東西走向,這條小溪流域落差較大,流經小韓村西北角,遇到一個臺地叫東劉城,落差近兩米,豐水季節形成瀑布,幾米外就能聽到瀑布的“嘩嘩”聲。小溪繞過劉城,灣曲下流,流速漸緩,形成常年積水的小河。大溝兩邊植有蠟柳,間或有棠梨,胡桑等雜樹。大溝,是我兒時捕魚的好去處!

離村不遠處有一攔水壩,叫“大溝壩”。“大溝壩”有三棵高大的棠梨樹,樹冠大,樹蔭濃,也是我們夏天午休好去處。樹下涼風習習,樹上知了鳴唱,樹蔭下兒童在嘻戲耍鬧……


魅力環巢湖:心中最美是故鄉


離村西頭約三百米左右有一口老井,是全村人的飲水源(圖中的井,是我借用《最憶是巢州》的,跟我們村的井十分相似)!井水離地表有幾十米,水質很好!據說,日取百桶不虛一尺,百日不取不盈一尺!小時候,經常跟著媽媽去挑井水,幫媽媽扛著井繩子,因為井很深,家家都備著幾十米長的“井繩”!用井繩拴住“小量子”,慢慢放至井底,然後,擺動繩子舀水,“小量子”裡灌滿水了,再憑借井欄,一節一節地提上來,那可真是不容易!

跟著次數多了,我就好奇的問媽媽:“為什麼跑這麼遠來打這麼深的井?”媽媽說:“聽老人們說,我們村是缺水村。過去的人經常為吃水犯愁,到處找水,打了許多井,就是不出水!後來仙人劉伯溫路過這裡聽說後,帶著族長來到這裡,挖了這口井。把這口井定為大謝村專用井!”——怪不得,周邊的地不是大謝村的,唯獨這口井是大謝村的。這麼遠,這麼深,世世代代都守著這口井!(家鄉關於劉伯溫的傳說很多,和山下的紅砂,也傳說是劉伯溫斬龍造成的——朱洪武稱帝后令劉伯溫到各地巡查,凡有龍脈的一律處斬,所以,許多地方都有斬龍崗的地名)。解放初,鎮壓反革命運動中,村裡就派出強壯之人日夜看守這口井,生怕反革命分子投毒!……這口井被世世代代的大謝村人視為生命線!


魅力環巢湖:心中最美是故鄉



兒時的記憶裡不能忘懷的是村裡人的精神面貌!

解放初期,窮人分得了田地,分得了住房,歡欣鼓舞,喜笑顏開!尤其是年輕人,開展多種文體活動。年輕人建了籃球場、籃球隊。記得,年輕人集資購買了籃球架,把從我家至維應家的場基作為籃球場。勞動之餘就在這裡打籃球,組織籃球賽。有一次球賽,村子裡年齡最長的老奶奶也拄著柺杖來看,看著,看著,她走到村長謝毓朝面前說:“他們十個人搶一個球,買十個,一人一個,各玩各的,不就不搶了嗎?”說的在場的人捧腹大笑!

村裡還自己組建唱戲班子,村子大了,人才也多,生、旦、淨、醜,各種角色都有。大約是1956年吧,由樑慶章導演,排練了湯顯祖的名著《牡丹亭》,還要我扮演一個小丫嬛。這齣戲在村子裡和周邊村演出許多場,看的人很多,影響很大!還驚動了肥東廬劇團,要來我村招收兩名女演員。由於女演員的婆婆不同意,故爾未成。由此,也可見當年演出的效果!

村子裡還有高蹺隊、連廂隊、秧歌隊、鑼鼓隊,每支房都置一套鑼鼓……逢年過節,村子裡熱鬧非凡!這些兒時的往事,折射出當年農村的精神面貌!(插圖根據文意所配)


最憶是巢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