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

作者:程建華

前些時日,姐姐電話中告訴我,老家的房子要拆了,有空回來看看吧。早就傳聞合肥市要在巢湖建旗山新區,家鄉的小村需整體拆遷,但一旦傳聞變成現實時,內心依然有一種莫名的失落。


"

作者:程建華

前些時日,姐姐電話中告訴我,老家的房子要拆了,有空回來看看吧。早就傳聞合肥市要在巢湖建旗山新區,家鄉的小村需整體拆遷,但一旦傳聞變成現實時,內心依然有一種莫名的失落。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坐落在因“成湯伐桀,放於南巢”而得名的放王崗下,面南背北,依山傍水,村後放王崗逶迤而去,村前一條小河蜿蜒流過,村中綠樹成陰,十來幢青磚、紅磚瓦房依山而築,錯落有致,不遠處旗山、鼓山如虎踞龍盤般守護在前。


"

作者:程建華

前些時日,姐姐電話中告訴我,老家的房子要拆了,有空回來看看吧。早就傳聞合肥市要在巢湖建旗山新區,家鄉的小村需整體拆遷,但一旦傳聞變成現實時,內心依然有一種莫名的失落。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坐落在因“成湯伐桀,放於南巢”而得名的放王崗下,面南背北,依山傍水,村後放王崗逶迤而去,村前一條小河蜿蜒流過,村中綠樹成陰,十來幢青磚、紅磚瓦房依山而築,錯落有致,不遠處旗山、鼓山如虎踞龍盤般守護在前。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是名符其實的小村,僅十幾戶人家,大都姓姚,取名小姚村,村裡只有三戶是外來姓,而我家便是其中之一,因為父親是名教師,工作在亞父轄區內的小學,母親是本村人,所以他們便就近將家安在小村裡,便於相互照應。


"

作者:程建華

前些時日,姐姐電話中告訴我,老家的房子要拆了,有空回來看看吧。早就傳聞合肥市要在巢湖建旗山新區,家鄉的小村需整體拆遷,但一旦傳聞變成現實時,內心依然有一種莫名的失落。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坐落在因“成湯伐桀,放於南巢”而得名的放王崗下,面南背北,依山傍水,村後放王崗逶迤而去,村前一條小河蜿蜒流過,村中綠樹成陰,十來幢青磚、紅磚瓦房依山而築,錯落有致,不遠處旗山、鼓山如虎踞龍盤般守護在前。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是名符其實的小村,僅十幾戶人家,大都姓姚,取名小姚村,村裡只有三戶是外來姓,而我家便是其中之一,因為父親是名教師,工作在亞父轄區內的小學,母親是本村人,所以他們便就近將家安在小村裡,便於相互照應。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記憶中的小村非常寧靜和安祥,村人們每天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生活著。清晨,當第一縷曙光從鼓山之巔顯現時,各家各戶的大門便漸次打開,雞鴨鵝們在小狗的驅趕下爭先恐後的跑出,嘶叫聲與狗吠聲此起彼伏,小村在裊裊炊煙中開啟了新的一天;傍晚,當最後一抹霞光在西邊的群山中隱去,小牛犢在老牛們的“哞哞”聲中撒著歡兒跑回圈中,各家各戶亮起了昏暗的燈光,孩童們在父母的呼喚聲中也各回各家,小村又漸漸歸於沉寂,只是偶爾幾聲犬吠驚醒夜的寧靜。

那時候天很藍、山很綠、水很清,孩子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和鳥雀昆蟲為伴,恣意暢遊在青山綠水之間。村後放王崗上一字排列的七座封土堆(我們稱之為“古墩”),氣勢宏大,傳說是夏桀死後葬身之處,也是我們兒時攻城拔寨的戰場,上學、放學的路上都不免要去古墩上演練幾回攻防大戰。村前蜿蜒而過“花兒溝”(確切說是條灌溉渠,名叫“花兒溝”, 喻意溝窄魚打個花兒就過去了),在流經村子時“打個旋渦”,形成了一口池塘,塘水不深,是夏天村裡水牛沖涼和孩子們洗澡(游泳)的絕佳去處。池塘邊幾棵老柳樹鬱鬱蔥蔥,枝條如少女長髮在水面隨風搖曳,時常有孩子被柳枝上的“洋辣子”蟄的哇哇大叫,而每到此時農村人的大智慧便顯現出來,有用肥皂水洗的、有嚼馬齒莧敷的,也有膽大的取“洋辣子”體內綠色汁液塗的,但最腦洞大開的算是找奶孩子的小媳婦要乳汁塗的,據說療效神奇!但“好了傷疤忘了痛”,孩子們也絕不會因一次被蟄就影響他們下次繼續來池塘撒歡。


"

作者:程建華

前些時日,姐姐電話中告訴我,老家的房子要拆了,有空回來看看吧。早就傳聞合肥市要在巢湖建旗山新區,家鄉的小村需整體拆遷,但一旦傳聞變成現實時,內心依然有一種莫名的失落。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坐落在因“成湯伐桀,放於南巢”而得名的放王崗下,面南背北,依山傍水,村後放王崗逶迤而去,村前一條小河蜿蜒流過,村中綠樹成陰,十來幢青磚、紅磚瓦房依山而築,錯落有致,不遠處旗山、鼓山如虎踞龍盤般守護在前。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是名符其實的小村,僅十幾戶人家,大都姓姚,取名小姚村,村裡只有三戶是外來姓,而我家便是其中之一,因為父親是名教師,工作在亞父轄區內的小學,母親是本村人,所以他們便就近將家安在小村裡,便於相互照應。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記憶中的小村非常寧靜和安祥,村人們每天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生活著。清晨,當第一縷曙光從鼓山之巔顯現時,各家各戶的大門便漸次打開,雞鴨鵝們在小狗的驅趕下爭先恐後的跑出,嘶叫聲與狗吠聲此起彼伏,小村在裊裊炊煙中開啟了新的一天;傍晚,當最後一抹霞光在西邊的群山中隱去,小牛犢在老牛們的“哞哞”聲中撒著歡兒跑回圈中,各家各戶亮起了昏暗的燈光,孩童們在父母的呼喚聲中也各回各家,小村又漸漸歸於沉寂,只是偶爾幾聲犬吠驚醒夜的寧靜。

那時候天很藍、山很綠、水很清,孩子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和鳥雀昆蟲為伴,恣意暢遊在青山綠水之間。村後放王崗上一字排列的七座封土堆(我們稱之為“古墩”),氣勢宏大,傳說是夏桀死後葬身之處,也是我們兒時攻城拔寨的戰場,上學、放學的路上都不免要去古墩上演練幾回攻防大戰。村前蜿蜒而過“花兒溝”(確切說是條灌溉渠,名叫“花兒溝”, 喻意溝窄魚打個花兒就過去了),在流經村子時“打個旋渦”,形成了一口池塘,塘水不深,是夏天村裡水牛沖涼和孩子們洗澡(游泳)的絕佳去處。池塘邊幾棵老柳樹鬱鬱蔥蔥,枝條如少女長髮在水面隨風搖曳,時常有孩子被柳枝上的“洋辣子”蟄的哇哇大叫,而每到此時農村人的大智慧便顯現出來,有用肥皂水洗的、有嚼馬齒莧敷的,也有膽大的取“洋辣子”體內綠色汁液塗的,但最腦洞大開的算是找奶孩子的小媳婦要乳汁塗的,據說療效神奇!但“好了傷疤忘了痛”,孩子們也絕不會因一次被蟄就影響他們下次繼續來池塘撒歡。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村人平時都到圩埂外的中溝裡用水,但每逢電灌站抽水時,池塘邊青石板鋪就的臺階上便充盈著一片歡歌笑語,捶衣聲中夾雜著女人們家長裡短的嬉笑聲,挑水的男人們斥責池塘邊嬉水打鬧孩子的佯罵聲,還有孩子們躲避被男人們潑水攻擊的尖叫聲……


"

作者:程建華

前些時日,姐姐電話中告訴我,老家的房子要拆了,有空回來看看吧。早就傳聞合肥市要在巢湖建旗山新區,家鄉的小村需整體拆遷,但一旦傳聞變成現實時,內心依然有一種莫名的失落。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坐落在因“成湯伐桀,放於南巢”而得名的放王崗下,面南背北,依山傍水,村後放王崗逶迤而去,村前一條小河蜿蜒流過,村中綠樹成陰,十來幢青磚、紅磚瓦房依山而築,錯落有致,不遠處旗山、鼓山如虎踞龍盤般守護在前。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是名符其實的小村,僅十幾戶人家,大都姓姚,取名小姚村,村裡只有三戶是外來姓,而我家便是其中之一,因為父親是名教師,工作在亞父轄區內的小學,母親是本村人,所以他們便就近將家安在小村裡,便於相互照應。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記憶中的小村非常寧靜和安祥,村人們每天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生活著。清晨,當第一縷曙光從鼓山之巔顯現時,各家各戶的大門便漸次打開,雞鴨鵝們在小狗的驅趕下爭先恐後的跑出,嘶叫聲與狗吠聲此起彼伏,小村在裊裊炊煙中開啟了新的一天;傍晚,當最後一抹霞光在西邊的群山中隱去,小牛犢在老牛們的“哞哞”聲中撒著歡兒跑回圈中,各家各戶亮起了昏暗的燈光,孩童們在父母的呼喚聲中也各回各家,小村又漸漸歸於沉寂,只是偶爾幾聲犬吠驚醒夜的寧靜。

那時候天很藍、山很綠、水很清,孩子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和鳥雀昆蟲為伴,恣意暢遊在青山綠水之間。村後放王崗上一字排列的七座封土堆(我們稱之為“古墩”),氣勢宏大,傳說是夏桀死後葬身之處,也是我們兒時攻城拔寨的戰場,上學、放學的路上都不免要去古墩上演練幾回攻防大戰。村前蜿蜒而過“花兒溝”(確切說是條灌溉渠,名叫“花兒溝”, 喻意溝窄魚打個花兒就過去了),在流經村子時“打個旋渦”,形成了一口池塘,塘水不深,是夏天村裡水牛沖涼和孩子們洗澡(游泳)的絕佳去處。池塘邊幾棵老柳樹鬱鬱蔥蔥,枝條如少女長髮在水面隨風搖曳,時常有孩子被柳枝上的“洋辣子”蟄的哇哇大叫,而每到此時農村人的大智慧便顯現出來,有用肥皂水洗的、有嚼馬齒莧敷的,也有膽大的取“洋辣子”體內綠色汁液塗的,但最腦洞大開的算是找奶孩子的小媳婦要乳汁塗的,據說療效神奇!但“好了傷疤忘了痛”,孩子們也絕不會因一次被蟄就影響他們下次繼續來池塘撒歡。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村人平時都到圩埂外的中溝裡用水,但每逢電灌站抽水時,池塘邊青石板鋪就的臺階上便充盈著一片歡歌笑語,捶衣聲中夾雜著女人們家長裡短的嬉笑聲,挑水的男人們斥責池塘邊嬉水打鬧孩子的佯罵聲,還有孩子們躲避被男人們潑水攻擊的尖叫聲……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每年村裡都在池塘中養魚,臨近春節時便將池塘裡的水抽乾,全村老少齊上陣,熱熱鬧鬧去逮魚,逮上來的魚被分成若干等份,每家每戶派人抓鬮,按抓到的順序拿魚。這絕對算是最原始又是最公平的分法,雖有不滿但絕對沒意見,如果怪只能怪自己家人的手氣差。

村前的義城圩是附近幾個自然村的糧食種植地,是一片優質的水稻、油菜栽種區。圩中溝渠遍佈,中間一條大溝橫貫東西,直通裕溪河,俗稱“中溝”。溝中水草茂盛,魚翔淺底,溝水常年不涸,默默地為周邊村子提供生活和農作物灌溉用水。


"

作者:程建華

前些時日,姐姐電話中告訴我,老家的房子要拆了,有空回來看看吧。早就傳聞合肥市要在巢湖建旗山新區,家鄉的小村需整體拆遷,但一旦傳聞變成現實時,內心依然有一種莫名的失落。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坐落在因“成湯伐桀,放於南巢”而得名的放王崗下,面南背北,依山傍水,村後放王崗逶迤而去,村前一條小河蜿蜒流過,村中綠樹成陰,十來幢青磚、紅磚瓦房依山而築,錯落有致,不遠處旗山、鼓山如虎踞龍盤般守護在前。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是名符其實的小村,僅十幾戶人家,大都姓姚,取名小姚村,村裡只有三戶是外來姓,而我家便是其中之一,因為父親是名教師,工作在亞父轄區內的小學,母親是本村人,所以他們便就近將家安在小村裡,便於相互照應。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記憶中的小村非常寧靜和安祥,村人們每天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生活著。清晨,當第一縷曙光從鼓山之巔顯現時,各家各戶的大門便漸次打開,雞鴨鵝們在小狗的驅趕下爭先恐後的跑出,嘶叫聲與狗吠聲此起彼伏,小村在裊裊炊煙中開啟了新的一天;傍晚,當最後一抹霞光在西邊的群山中隱去,小牛犢在老牛們的“哞哞”聲中撒著歡兒跑回圈中,各家各戶亮起了昏暗的燈光,孩童們在父母的呼喚聲中也各回各家,小村又漸漸歸於沉寂,只是偶爾幾聲犬吠驚醒夜的寧靜。

那時候天很藍、山很綠、水很清,孩子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和鳥雀昆蟲為伴,恣意暢遊在青山綠水之間。村後放王崗上一字排列的七座封土堆(我們稱之為“古墩”),氣勢宏大,傳說是夏桀死後葬身之處,也是我們兒時攻城拔寨的戰場,上學、放學的路上都不免要去古墩上演練幾回攻防大戰。村前蜿蜒而過“花兒溝”(確切說是條灌溉渠,名叫“花兒溝”, 喻意溝窄魚打個花兒就過去了),在流經村子時“打個旋渦”,形成了一口池塘,塘水不深,是夏天村裡水牛沖涼和孩子們洗澡(游泳)的絕佳去處。池塘邊幾棵老柳樹鬱鬱蔥蔥,枝條如少女長髮在水面隨風搖曳,時常有孩子被柳枝上的“洋辣子”蟄的哇哇大叫,而每到此時農村人的大智慧便顯現出來,有用肥皂水洗的、有嚼馬齒莧敷的,也有膽大的取“洋辣子”體內綠色汁液塗的,但最腦洞大開的算是找奶孩子的小媳婦要乳汁塗的,據說療效神奇!但“好了傷疤忘了痛”,孩子們也絕不會因一次被蟄就影響他們下次繼續來池塘撒歡。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村人平時都到圩埂外的中溝裡用水,但每逢電灌站抽水時,池塘邊青石板鋪就的臺階上便充盈著一片歡歌笑語,捶衣聲中夾雜著女人們家長裡短的嬉笑聲,挑水的男人們斥責池塘邊嬉水打鬧孩子的佯罵聲,還有孩子們躲避被男人們潑水攻擊的尖叫聲……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每年村裡都在池塘中養魚,臨近春節時便將池塘裡的水抽乾,全村老少齊上陣,熱熱鬧鬧去逮魚,逮上來的魚被分成若干等份,每家每戶派人抓鬮,按抓到的順序拿魚。這絕對算是最原始又是最公平的分法,雖有不滿但絕對沒意見,如果怪只能怪自己家人的手氣差。

村前的義城圩是附近幾個自然村的糧食種植地,是一片優質的水稻、油菜栽種區。圩中溝渠遍佈,中間一條大溝橫貫東西,直通裕溪河,俗稱“中溝”。溝中水草茂盛,魚翔淺底,溝水常年不涸,默默地為周邊村子提供生活和農作物灌溉用水。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中溝水很深,大人們是不允許小孩子在裡面游泳的,嚇唬小孩子說,溝裡有“水猴子”,經常把不聽話下水洗澡的小孩拖下去;也有大孩子不時在旁邊繪聲繪色地說,自己某天下水洗澡,被“水猴子”拉住了,掙扎了半天才上了岸。偶爾也能聽到或看到有小孩溺水而亡的事,也就是大人口中所謂的被“水猴子”拖走了。其實那不過是溝深水寒,熱天跳下去容易抽筋,感覺腿好像被人拉住,遊不動。但那時的中溝對於我們是很有恐懼感的,常常也只有站在溝邊看大孩子們恣意暢遊。


"

作者:程建華

前些時日,姐姐電話中告訴我,老家的房子要拆了,有空回來看看吧。早就傳聞合肥市要在巢湖建旗山新區,家鄉的小村需整體拆遷,但一旦傳聞變成現實時,內心依然有一種莫名的失落。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坐落在因“成湯伐桀,放於南巢”而得名的放王崗下,面南背北,依山傍水,村後放王崗逶迤而去,村前一條小河蜿蜒流過,村中綠樹成陰,十來幢青磚、紅磚瓦房依山而築,錯落有致,不遠處旗山、鼓山如虎踞龍盤般守護在前。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是名符其實的小村,僅十幾戶人家,大都姓姚,取名小姚村,村裡只有三戶是外來姓,而我家便是其中之一,因為父親是名教師,工作在亞父轄區內的小學,母親是本村人,所以他們便就近將家安在小村裡,便於相互照應。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記憶中的小村非常寧靜和安祥,村人們每天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生活著。清晨,當第一縷曙光從鼓山之巔顯現時,各家各戶的大門便漸次打開,雞鴨鵝們在小狗的驅趕下爭先恐後的跑出,嘶叫聲與狗吠聲此起彼伏,小村在裊裊炊煙中開啟了新的一天;傍晚,當最後一抹霞光在西邊的群山中隱去,小牛犢在老牛們的“哞哞”聲中撒著歡兒跑回圈中,各家各戶亮起了昏暗的燈光,孩童們在父母的呼喚聲中也各回各家,小村又漸漸歸於沉寂,只是偶爾幾聲犬吠驚醒夜的寧靜。

那時候天很藍、山很綠、水很清,孩子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和鳥雀昆蟲為伴,恣意暢遊在青山綠水之間。村後放王崗上一字排列的七座封土堆(我們稱之為“古墩”),氣勢宏大,傳說是夏桀死後葬身之處,也是我們兒時攻城拔寨的戰場,上學、放學的路上都不免要去古墩上演練幾回攻防大戰。村前蜿蜒而過“花兒溝”(確切說是條灌溉渠,名叫“花兒溝”, 喻意溝窄魚打個花兒就過去了),在流經村子時“打個旋渦”,形成了一口池塘,塘水不深,是夏天村裡水牛沖涼和孩子們洗澡(游泳)的絕佳去處。池塘邊幾棵老柳樹鬱鬱蔥蔥,枝條如少女長髮在水面隨風搖曳,時常有孩子被柳枝上的“洋辣子”蟄的哇哇大叫,而每到此時農村人的大智慧便顯現出來,有用肥皂水洗的、有嚼馬齒莧敷的,也有膽大的取“洋辣子”體內綠色汁液塗的,但最腦洞大開的算是找奶孩子的小媳婦要乳汁塗的,據說療效神奇!但“好了傷疤忘了痛”,孩子們也絕不會因一次被蟄就影響他們下次繼續來池塘撒歡。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村人平時都到圩埂外的中溝裡用水,但每逢電灌站抽水時,池塘邊青石板鋪就的臺階上便充盈著一片歡歌笑語,捶衣聲中夾雜著女人們家長裡短的嬉笑聲,挑水的男人們斥責池塘邊嬉水打鬧孩子的佯罵聲,還有孩子們躲避被男人們潑水攻擊的尖叫聲……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每年村裡都在池塘中養魚,臨近春節時便將池塘裡的水抽乾,全村老少齊上陣,熱熱鬧鬧去逮魚,逮上來的魚被分成若干等份,每家每戶派人抓鬮,按抓到的順序拿魚。這絕對算是最原始又是最公平的分法,雖有不滿但絕對沒意見,如果怪只能怪自己家人的手氣差。

村前的義城圩是附近幾個自然村的糧食種植地,是一片優質的水稻、油菜栽種區。圩中溝渠遍佈,中間一條大溝橫貫東西,直通裕溪河,俗稱“中溝”。溝中水草茂盛,魚翔淺底,溝水常年不涸,默默地為周邊村子提供生活和農作物灌溉用水。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中溝水很深,大人們是不允許小孩子在裡面游泳的,嚇唬小孩子說,溝裡有“水猴子”,經常把不聽話下水洗澡的小孩拖下去;也有大孩子不時在旁邊繪聲繪色地說,自己某天下水洗澡,被“水猴子”拉住了,掙扎了半天才上了岸。偶爾也能聽到或看到有小孩溺水而亡的事,也就是大人口中所謂的被“水猴子”拖走了。其實那不過是溝深水寒,熱天跳下去容易抽筋,感覺腿好像被人拉住,遊不動。但那時的中溝對於我們是很有恐懼感的,常常也只有站在溝邊看大孩子們恣意暢遊。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每年春夏之際,油菜花開時,圩裡金燦燦的一片,條條溝渠就如道道銀邊鑲嵌在金色的地毯之中,非常好看。而這時的我們,便如蟄伏了一個冬季的昆蟲一樣也開始萌動了。或張弓釣黑魚,或用竹筒逮黃鱔捉泥鰍,但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扎泥鰍”。

“扎泥鰍”裝備一般都是自己動手做的:先用一隻廢棄的牙刷,去掉牙刷毛,把20枝大號縫衣針用火燒紅分兩排插在牙刷側面,將做好的牙刷扎子綁在一根拇指粗的竹杆上;再找一個空罐頭瓶,將鐵質瓶蓋鑽個孔,把廢棄的鋁質牙膏皮捲成圓筒狀插進瓶蓋孔中,筒中塞棉繩,瓶中倒入煤油,把做好的煤油燈用鐵絲綁緊,吊在另外一根竹杆上(家中條件好的也有用乙炔燈或手電筒的),這樣針扎和油燈便大功告成了。


"

作者:程建華

前些時日,姐姐電話中告訴我,老家的房子要拆了,有空回來看看吧。早就傳聞合肥市要在巢湖建旗山新區,家鄉的小村需整體拆遷,但一旦傳聞變成現實時,內心依然有一種莫名的失落。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坐落在因“成湯伐桀,放於南巢”而得名的放王崗下,面南背北,依山傍水,村後放王崗逶迤而去,村前一條小河蜿蜒流過,村中綠樹成陰,十來幢青磚、紅磚瓦房依山而築,錯落有致,不遠處旗山、鼓山如虎踞龍盤般守護在前。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是名符其實的小村,僅十幾戶人家,大都姓姚,取名小姚村,村裡只有三戶是外來姓,而我家便是其中之一,因為父親是名教師,工作在亞父轄區內的小學,母親是本村人,所以他們便就近將家安在小村裡,便於相互照應。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記憶中的小村非常寧靜和安祥,村人們每天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生活著。清晨,當第一縷曙光從鼓山之巔顯現時,各家各戶的大門便漸次打開,雞鴨鵝們在小狗的驅趕下爭先恐後的跑出,嘶叫聲與狗吠聲此起彼伏,小村在裊裊炊煙中開啟了新的一天;傍晚,當最後一抹霞光在西邊的群山中隱去,小牛犢在老牛們的“哞哞”聲中撒著歡兒跑回圈中,各家各戶亮起了昏暗的燈光,孩童們在父母的呼喚聲中也各回各家,小村又漸漸歸於沉寂,只是偶爾幾聲犬吠驚醒夜的寧靜。

那時候天很藍、山很綠、水很清,孩子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和鳥雀昆蟲為伴,恣意暢遊在青山綠水之間。村後放王崗上一字排列的七座封土堆(我們稱之為“古墩”),氣勢宏大,傳說是夏桀死後葬身之處,也是我們兒時攻城拔寨的戰場,上學、放學的路上都不免要去古墩上演練幾回攻防大戰。村前蜿蜒而過“花兒溝”(確切說是條灌溉渠,名叫“花兒溝”, 喻意溝窄魚打個花兒就過去了),在流經村子時“打個旋渦”,形成了一口池塘,塘水不深,是夏天村裡水牛沖涼和孩子們洗澡(游泳)的絕佳去處。池塘邊幾棵老柳樹鬱鬱蔥蔥,枝條如少女長髮在水面隨風搖曳,時常有孩子被柳枝上的“洋辣子”蟄的哇哇大叫,而每到此時農村人的大智慧便顯現出來,有用肥皂水洗的、有嚼馬齒莧敷的,也有膽大的取“洋辣子”體內綠色汁液塗的,但最腦洞大開的算是找奶孩子的小媳婦要乳汁塗的,據說療效神奇!但“好了傷疤忘了痛”,孩子們也絕不會因一次被蟄就影響他們下次繼續來池塘撒歡。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村人平時都到圩埂外的中溝裡用水,但每逢電灌站抽水時,池塘邊青石板鋪就的臺階上便充盈著一片歡歌笑語,捶衣聲中夾雜著女人們家長裡短的嬉笑聲,挑水的男人們斥責池塘邊嬉水打鬧孩子的佯罵聲,還有孩子們躲避被男人們潑水攻擊的尖叫聲……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每年村裡都在池塘中養魚,臨近春節時便將池塘裡的水抽乾,全村老少齊上陣,熱熱鬧鬧去逮魚,逮上來的魚被分成若干等份,每家每戶派人抓鬮,按抓到的順序拿魚。這絕對算是最原始又是最公平的分法,雖有不滿但絕對沒意見,如果怪只能怪自己家人的手氣差。

村前的義城圩是附近幾個自然村的糧食種植地,是一片優質的水稻、油菜栽種區。圩中溝渠遍佈,中間一條大溝橫貫東西,直通裕溪河,俗稱“中溝”。溝中水草茂盛,魚翔淺底,溝水常年不涸,默默地為周邊村子提供生活和農作物灌溉用水。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中溝水很深,大人們是不允許小孩子在裡面游泳的,嚇唬小孩子說,溝裡有“水猴子”,經常把不聽話下水洗澡的小孩拖下去;也有大孩子不時在旁邊繪聲繪色地說,自己某天下水洗澡,被“水猴子”拉住了,掙扎了半天才上了岸。偶爾也能聽到或看到有小孩溺水而亡的事,也就是大人口中所謂的被“水猴子”拖走了。其實那不過是溝深水寒,熱天跳下去容易抽筋,感覺腿好像被人拉住,遊不動。但那時的中溝對於我們是很有恐懼感的,常常也只有站在溝邊看大孩子們恣意暢遊。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每年春夏之際,油菜花開時,圩裡金燦燦的一片,條條溝渠就如道道銀邊鑲嵌在金色的地毯之中,非常好看。而這時的我們,便如蟄伏了一個冬季的昆蟲一樣也開始萌動了。或張弓釣黑魚,或用竹筒逮黃鱔捉泥鰍,但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扎泥鰍”。

“扎泥鰍”裝備一般都是自己動手做的:先用一隻廢棄的牙刷,去掉牙刷毛,把20枝大號縫衣針用火燒紅分兩排插在牙刷側面,將做好的牙刷扎子綁在一根拇指粗的竹杆上;再找一個空罐頭瓶,將鐵質瓶蓋鑽個孔,把廢棄的鋁質牙膏皮捲成圓筒狀插進瓶蓋孔中,筒中塞棉繩,瓶中倒入煤油,把做好的煤油燈用鐵絲綁緊,吊在另外一根竹杆上(家中條件好的也有用乙炔燈或手電筒的),這樣針扎和油燈便大功告成了。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待天微微黑時,便向圩中出發。那些放了水、犁好地的田裡,天一黑,泥鰍黃鱔們都從洞裡鑽出來乘涼和覓食。輕輕地走在窄窄田埂上,瞪大了兩眼細細搜尋,在燈光下能見到泥鰍靜靜地躺在水中,這時你要迅速舉起針扎,斜對著泥鰍,猛地扎去,扎中的泥鰍會拼命扭動身體掙扎,這時候需快速地把扎著泥鰍的針紮在桶沿上一磕,泥鰍便落入桶中。此時所有動作要一氣呵成,稍有停頓,勁大的泥鰍便可能從針紮上溜掉,落入水中,留下的只是一聲嘆息。有時也能碰到黃鱔,或蛇之類的,在昏暗的燈光下,很難分清二者,只能紮起來時再對著燈光辨認,好在它們被針紮上後身體會纏繞在竹杆上,不必擔心它們會跑掉。


"

作者:程建華

前些時日,姐姐電話中告訴我,老家的房子要拆了,有空回來看看吧。早就傳聞合肥市要在巢湖建旗山新區,家鄉的小村需整體拆遷,但一旦傳聞變成現實時,內心依然有一種莫名的失落。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坐落在因“成湯伐桀,放於南巢”而得名的放王崗下,面南背北,依山傍水,村後放王崗逶迤而去,村前一條小河蜿蜒流過,村中綠樹成陰,十來幢青磚、紅磚瓦房依山而築,錯落有致,不遠處旗山、鼓山如虎踞龍盤般守護在前。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是名符其實的小村,僅十幾戶人家,大都姓姚,取名小姚村,村裡只有三戶是外來姓,而我家便是其中之一,因為父親是名教師,工作在亞父轄區內的小學,母親是本村人,所以他們便就近將家安在小村裡,便於相互照應。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記憶中的小村非常寧靜和安祥,村人們每天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生活著。清晨,當第一縷曙光從鼓山之巔顯現時,各家各戶的大門便漸次打開,雞鴨鵝們在小狗的驅趕下爭先恐後的跑出,嘶叫聲與狗吠聲此起彼伏,小村在裊裊炊煙中開啟了新的一天;傍晚,當最後一抹霞光在西邊的群山中隱去,小牛犢在老牛們的“哞哞”聲中撒著歡兒跑回圈中,各家各戶亮起了昏暗的燈光,孩童們在父母的呼喚聲中也各回各家,小村又漸漸歸於沉寂,只是偶爾幾聲犬吠驚醒夜的寧靜。

那時候天很藍、山很綠、水很清,孩子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和鳥雀昆蟲為伴,恣意暢遊在青山綠水之間。村後放王崗上一字排列的七座封土堆(我們稱之為“古墩”),氣勢宏大,傳說是夏桀死後葬身之處,也是我們兒時攻城拔寨的戰場,上學、放學的路上都不免要去古墩上演練幾回攻防大戰。村前蜿蜒而過“花兒溝”(確切說是條灌溉渠,名叫“花兒溝”, 喻意溝窄魚打個花兒就過去了),在流經村子時“打個旋渦”,形成了一口池塘,塘水不深,是夏天村裡水牛沖涼和孩子們洗澡(游泳)的絕佳去處。池塘邊幾棵老柳樹鬱鬱蔥蔥,枝條如少女長髮在水面隨風搖曳,時常有孩子被柳枝上的“洋辣子”蟄的哇哇大叫,而每到此時農村人的大智慧便顯現出來,有用肥皂水洗的、有嚼馬齒莧敷的,也有膽大的取“洋辣子”體內綠色汁液塗的,但最腦洞大開的算是找奶孩子的小媳婦要乳汁塗的,據說療效神奇!但“好了傷疤忘了痛”,孩子們也絕不會因一次被蟄就影響他們下次繼續來池塘撒歡。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村人平時都到圩埂外的中溝裡用水,但每逢電灌站抽水時,池塘邊青石板鋪就的臺階上便充盈著一片歡歌笑語,捶衣聲中夾雜著女人們家長裡短的嬉笑聲,挑水的男人們斥責池塘邊嬉水打鬧孩子的佯罵聲,還有孩子們躲避被男人們潑水攻擊的尖叫聲……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每年村裡都在池塘中養魚,臨近春節時便將池塘裡的水抽乾,全村老少齊上陣,熱熱鬧鬧去逮魚,逮上來的魚被分成若干等份,每家每戶派人抓鬮,按抓到的順序拿魚。這絕對算是最原始又是最公平的分法,雖有不滿但絕對沒意見,如果怪只能怪自己家人的手氣差。

村前的義城圩是附近幾個自然村的糧食種植地,是一片優質的水稻、油菜栽種區。圩中溝渠遍佈,中間一條大溝橫貫東西,直通裕溪河,俗稱“中溝”。溝中水草茂盛,魚翔淺底,溝水常年不涸,默默地為周邊村子提供生活和農作物灌溉用水。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中溝水很深,大人們是不允許小孩子在裡面游泳的,嚇唬小孩子說,溝裡有“水猴子”,經常把不聽話下水洗澡的小孩拖下去;也有大孩子不時在旁邊繪聲繪色地說,自己某天下水洗澡,被“水猴子”拉住了,掙扎了半天才上了岸。偶爾也能聽到或看到有小孩溺水而亡的事,也就是大人口中所謂的被“水猴子”拖走了。其實那不過是溝深水寒,熱天跳下去容易抽筋,感覺腿好像被人拉住,遊不動。但那時的中溝對於我們是很有恐懼感的,常常也只有站在溝邊看大孩子們恣意暢遊。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每年春夏之際,油菜花開時,圩裡金燦燦的一片,條條溝渠就如道道銀邊鑲嵌在金色的地毯之中,非常好看。而這時的我們,便如蟄伏了一個冬季的昆蟲一樣也開始萌動了。或張弓釣黑魚,或用竹筒逮黃鱔捉泥鰍,但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扎泥鰍”。

“扎泥鰍”裝備一般都是自己動手做的:先用一隻廢棄的牙刷,去掉牙刷毛,把20枝大號縫衣針用火燒紅分兩排插在牙刷側面,將做好的牙刷扎子綁在一根拇指粗的竹杆上;再找一個空罐頭瓶,將鐵質瓶蓋鑽個孔,把廢棄的鋁質牙膏皮捲成圓筒狀插進瓶蓋孔中,筒中塞棉繩,瓶中倒入煤油,把做好的煤油燈用鐵絲綁緊,吊在另外一根竹杆上(家中條件好的也有用乙炔燈或手電筒的),這樣針扎和油燈便大功告成了。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待天微微黑時,便向圩中出發。那些放了水、犁好地的田裡,天一黑,泥鰍黃鱔們都從洞裡鑽出來乘涼和覓食。輕輕地走在窄窄田埂上,瞪大了兩眼細細搜尋,在燈光下能見到泥鰍靜靜地躺在水中,這時你要迅速舉起針扎,斜對著泥鰍,猛地扎去,扎中的泥鰍會拼命扭動身體掙扎,這時候需快速地把扎著泥鰍的針紮在桶沿上一磕,泥鰍便落入桶中。此時所有動作要一氣呵成,稍有停頓,勁大的泥鰍便可能從針紮上溜掉,落入水中,留下的只是一聲嘆息。有時也能碰到黃鱔,或蛇之類的,在昏暗的燈光下,很難分清二者,只能紮起來時再對著燈光辨認,好在它們被針紮上後身體會纏繞在竹杆上,不必擔心它們會跑掉。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別人家去扎泥鰍,通常都是一個人或兩個人,好配合。而我們家一出動就是三個或四個,在大姐帶領下,一人提燈,一人提桶,一人拿著針扎,還有一個瞪著大眼找泥鰍,往往因為配合不好而起爭執,最後桶一扔、燈一放,自顧自生氣回家去了,留下大姐一人收拾爛攤子,所以我們家每次出動的人比別人家多,而收穫卻比人家少。

初夏之夜的義城圩,天上繁星閃爍,地上燈火凌亂,圩裡四周除了青蛙此起彼伏的呱呱聲和不知名水鳥零星的咕咚聲外,剩下的就只有針扎撞擊木桶和鐵桶聲,或沉悶,或清脆。


"

作者:程建華

前些時日,姐姐電話中告訴我,老家的房子要拆了,有空回來看看吧。早就傳聞合肥市要在巢湖建旗山新區,家鄉的小村需整體拆遷,但一旦傳聞變成現實時,內心依然有一種莫名的失落。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坐落在因“成湯伐桀,放於南巢”而得名的放王崗下,面南背北,依山傍水,村後放王崗逶迤而去,村前一條小河蜿蜒流過,村中綠樹成陰,十來幢青磚、紅磚瓦房依山而築,錯落有致,不遠處旗山、鼓山如虎踞龍盤般守護在前。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是名符其實的小村,僅十幾戶人家,大都姓姚,取名小姚村,村裡只有三戶是外來姓,而我家便是其中之一,因為父親是名教師,工作在亞父轄區內的小學,母親是本村人,所以他們便就近將家安在小村裡,便於相互照應。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記憶中的小村非常寧靜和安祥,村人們每天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生活著。清晨,當第一縷曙光從鼓山之巔顯現時,各家各戶的大門便漸次打開,雞鴨鵝們在小狗的驅趕下爭先恐後的跑出,嘶叫聲與狗吠聲此起彼伏,小村在裊裊炊煙中開啟了新的一天;傍晚,當最後一抹霞光在西邊的群山中隱去,小牛犢在老牛們的“哞哞”聲中撒著歡兒跑回圈中,各家各戶亮起了昏暗的燈光,孩童們在父母的呼喚聲中也各回各家,小村又漸漸歸於沉寂,只是偶爾幾聲犬吠驚醒夜的寧靜。

那時候天很藍、山很綠、水很清,孩子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和鳥雀昆蟲為伴,恣意暢遊在青山綠水之間。村後放王崗上一字排列的七座封土堆(我們稱之為“古墩”),氣勢宏大,傳說是夏桀死後葬身之處,也是我們兒時攻城拔寨的戰場,上學、放學的路上都不免要去古墩上演練幾回攻防大戰。村前蜿蜒而過“花兒溝”(確切說是條灌溉渠,名叫“花兒溝”, 喻意溝窄魚打個花兒就過去了),在流經村子時“打個旋渦”,形成了一口池塘,塘水不深,是夏天村裡水牛沖涼和孩子們洗澡(游泳)的絕佳去處。池塘邊幾棵老柳樹鬱鬱蔥蔥,枝條如少女長髮在水面隨風搖曳,時常有孩子被柳枝上的“洋辣子”蟄的哇哇大叫,而每到此時農村人的大智慧便顯現出來,有用肥皂水洗的、有嚼馬齒莧敷的,也有膽大的取“洋辣子”體內綠色汁液塗的,但最腦洞大開的算是找奶孩子的小媳婦要乳汁塗的,據說療效神奇!但“好了傷疤忘了痛”,孩子們也絕不會因一次被蟄就影響他們下次繼續來池塘撒歡。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村人平時都到圩埂外的中溝裡用水,但每逢電灌站抽水時,池塘邊青石板鋪就的臺階上便充盈著一片歡歌笑語,捶衣聲中夾雜著女人們家長裡短的嬉笑聲,挑水的男人們斥責池塘邊嬉水打鬧孩子的佯罵聲,還有孩子們躲避被男人們潑水攻擊的尖叫聲……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每年村裡都在池塘中養魚,臨近春節時便將池塘裡的水抽乾,全村老少齊上陣,熱熱鬧鬧去逮魚,逮上來的魚被分成若干等份,每家每戶派人抓鬮,按抓到的順序拿魚。這絕對算是最原始又是最公平的分法,雖有不滿但絕對沒意見,如果怪只能怪自己家人的手氣差。

村前的義城圩是附近幾個自然村的糧食種植地,是一片優質的水稻、油菜栽種區。圩中溝渠遍佈,中間一條大溝橫貫東西,直通裕溪河,俗稱“中溝”。溝中水草茂盛,魚翔淺底,溝水常年不涸,默默地為周邊村子提供生活和農作物灌溉用水。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中溝水很深,大人們是不允許小孩子在裡面游泳的,嚇唬小孩子說,溝裡有“水猴子”,經常把不聽話下水洗澡的小孩拖下去;也有大孩子不時在旁邊繪聲繪色地說,自己某天下水洗澡,被“水猴子”拉住了,掙扎了半天才上了岸。偶爾也能聽到或看到有小孩溺水而亡的事,也就是大人口中所謂的被“水猴子”拖走了。其實那不過是溝深水寒,熱天跳下去容易抽筋,感覺腿好像被人拉住,遊不動。但那時的中溝對於我們是很有恐懼感的,常常也只有站在溝邊看大孩子們恣意暢遊。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每年春夏之際,油菜花開時,圩裡金燦燦的一片,條條溝渠就如道道銀邊鑲嵌在金色的地毯之中,非常好看。而這時的我們,便如蟄伏了一個冬季的昆蟲一樣也開始萌動了。或張弓釣黑魚,或用竹筒逮黃鱔捉泥鰍,但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扎泥鰍”。

“扎泥鰍”裝備一般都是自己動手做的:先用一隻廢棄的牙刷,去掉牙刷毛,把20枝大號縫衣針用火燒紅分兩排插在牙刷側面,將做好的牙刷扎子綁在一根拇指粗的竹杆上;再找一個空罐頭瓶,將鐵質瓶蓋鑽個孔,把廢棄的鋁質牙膏皮捲成圓筒狀插進瓶蓋孔中,筒中塞棉繩,瓶中倒入煤油,把做好的煤油燈用鐵絲綁緊,吊在另外一根竹杆上(家中條件好的也有用乙炔燈或手電筒的),這樣針扎和油燈便大功告成了。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待天微微黑時,便向圩中出發。那些放了水、犁好地的田裡,天一黑,泥鰍黃鱔們都從洞裡鑽出來乘涼和覓食。輕輕地走在窄窄田埂上,瞪大了兩眼細細搜尋,在燈光下能見到泥鰍靜靜地躺在水中,這時你要迅速舉起針扎,斜對著泥鰍,猛地扎去,扎中的泥鰍會拼命扭動身體掙扎,這時候需快速地把扎著泥鰍的針紮在桶沿上一磕,泥鰍便落入桶中。此時所有動作要一氣呵成,稍有停頓,勁大的泥鰍便可能從針紮上溜掉,落入水中,留下的只是一聲嘆息。有時也能碰到黃鱔,或蛇之類的,在昏暗的燈光下,很難分清二者,只能紮起來時再對著燈光辨認,好在它們被針紮上後身體會纏繞在竹杆上,不必擔心它們會跑掉。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別人家去扎泥鰍,通常都是一個人或兩個人,好配合。而我們家一出動就是三個或四個,在大姐帶領下,一人提燈,一人提桶,一人拿著針扎,還有一個瞪著大眼找泥鰍,往往因為配合不好而起爭執,最後桶一扔、燈一放,自顧自生氣回家去了,留下大姐一人收拾爛攤子,所以我們家每次出動的人比別人家多,而收穫卻比人家少。

初夏之夜的義城圩,天上繁星閃爍,地上燈火凌亂,圩裡四周除了青蛙此起彼伏的呱呱聲和不知名水鳥零星的咕咚聲外,剩下的就只有針扎撞擊木桶和鐵桶聲,或沉悶,或清脆。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到了下半夜,周邊便響起呼喚聲,那是相互提醒該回家了。有不願早回去的,便想著到凌晨時,在靠近溝邊的油菜田裡捉逆水而上吃露水的鯽魚,往往也是小有收穫。前次回故鄉,幾個兒時朋友聚會,談起此事,有一朋友感慨說,“你們那時是為抓魚而抓魚,我卻是為生活而抓魚”。是呀,那時農村的生活都不容易,除了那一畝三分地的糧食和幾塊自留地的副業收入,剩下的只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後來,油泵廠搬到放王崗上,這場景便逐漸消失。工業廢水、生活汙水隨意排放,漸漸的水臭了,魚死了,池塘也因沒人打理而被淤泥填平。中溝裡的水不能喝了,田裡的泥鰍黃鱔也不見了蹤影,村裡打起了水井。


"

作者:程建華

前些時日,姐姐電話中告訴我,老家的房子要拆了,有空回來看看吧。早就傳聞合肥市要在巢湖建旗山新區,家鄉的小村需整體拆遷,但一旦傳聞變成現實時,內心依然有一種莫名的失落。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坐落在因“成湯伐桀,放於南巢”而得名的放王崗下,面南背北,依山傍水,村後放王崗逶迤而去,村前一條小河蜿蜒流過,村中綠樹成陰,十來幢青磚、紅磚瓦房依山而築,錯落有致,不遠處旗山、鼓山如虎踞龍盤般守護在前。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是名符其實的小村,僅十幾戶人家,大都姓姚,取名小姚村,村裡只有三戶是外來姓,而我家便是其中之一,因為父親是名教師,工作在亞父轄區內的小學,母親是本村人,所以他們便就近將家安在小村裡,便於相互照應。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記憶中的小村非常寧靜和安祥,村人們每天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生活著。清晨,當第一縷曙光從鼓山之巔顯現時,各家各戶的大門便漸次打開,雞鴨鵝們在小狗的驅趕下爭先恐後的跑出,嘶叫聲與狗吠聲此起彼伏,小村在裊裊炊煙中開啟了新的一天;傍晚,當最後一抹霞光在西邊的群山中隱去,小牛犢在老牛們的“哞哞”聲中撒著歡兒跑回圈中,各家各戶亮起了昏暗的燈光,孩童們在父母的呼喚聲中也各回各家,小村又漸漸歸於沉寂,只是偶爾幾聲犬吠驚醒夜的寧靜。

那時候天很藍、山很綠、水很清,孩子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和鳥雀昆蟲為伴,恣意暢遊在青山綠水之間。村後放王崗上一字排列的七座封土堆(我們稱之為“古墩”),氣勢宏大,傳說是夏桀死後葬身之處,也是我們兒時攻城拔寨的戰場,上學、放學的路上都不免要去古墩上演練幾回攻防大戰。村前蜿蜒而過“花兒溝”(確切說是條灌溉渠,名叫“花兒溝”, 喻意溝窄魚打個花兒就過去了),在流經村子時“打個旋渦”,形成了一口池塘,塘水不深,是夏天村裡水牛沖涼和孩子們洗澡(游泳)的絕佳去處。池塘邊幾棵老柳樹鬱鬱蔥蔥,枝條如少女長髮在水面隨風搖曳,時常有孩子被柳枝上的“洋辣子”蟄的哇哇大叫,而每到此時農村人的大智慧便顯現出來,有用肥皂水洗的、有嚼馬齒莧敷的,也有膽大的取“洋辣子”體內綠色汁液塗的,但最腦洞大開的算是找奶孩子的小媳婦要乳汁塗的,據說療效神奇!但“好了傷疤忘了痛”,孩子們也絕不會因一次被蟄就影響他們下次繼續來池塘撒歡。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村人平時都到圩埂外的中溝裡用水,但每逢電灌站抽水時,池塘邊青石板鋪就的臺階上便充盈著一片歡歌笑語,捶衣聲中夾雜著女人們家長裡短的嬉笑聲,挑水的男人們斥責池塘邊嬉水打鬧孩子的佯罵聲,還有孩子們躲避被男人們潑水攻擊的尖叫聲……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每年村裡都在池塘中養魚,臨近春節時便將池塘裡的水抽乾,全村老少齊上陣,熱熱鬧鬧去逮魚,逮上來的魚被分成若干等份,每家每戶派人抓鬮,按抓到的順序拿魚。這絕對算是最原始又是最公平的分法,雖有不滿但絕對沒意見,如果怪只能怪自己家人的手氣差。

村前的義城圩是附近幾個自然村的糧食種植地,是一片優質的水稻、油菜栽種區。圩中溝渠遍佈,中間一條大溝橫貫東西,直通裕溪河,俗稱“中溝”。溝中水草茂盛,魚翔淺底,溝水常年不涸,默默地為周邊村子提供生活和農作物灌溉用水。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中溝水很深,大人們是不允許小孩子在裡面游泳的,嚇唬小孩子說,溝裡有“水猴子”,經常把不聽話下水洗澡的小孩拖下去;也有大孩子不時在旁邊繪聲繪色地說,自己某天下水洗澡,被“水猴子”拉住了,掙扎了半天才上了岸。偶爾也能聽到或看到有小孩溺水而亡的事,也就是大人口中所謂的被“水猴子”拖走了。其實那不過是溝深水寒,熱天跳下去容易抽筋,感覺腿好像被人拉住,遊不動。但那時的中溝對於我們是很有恐懼感的,常常也只有站在溝邊看大孩子們恣意暢遊。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每年春夏之際,油菜花開時,圩裡金燦燦的一片,條條溝渠就如道道銀邊鑲嵌在金色的地毯之中,非常好看。而這時的我們,便如蟄伏了一個冬季的昆蟲一樣也開始萌動了。或張弓釣黑魚,或用竹筒逮黃鱔捉泥鰍,但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扎泥鰍”。

“扎泥鰍”裝備一般都是自己動手做的:先用一隻廢棄的牙刷,去掉牙刷毛,把20枝大號縫衣針用火燒紅分兩排插在牙刷側面,將做好的牙刷扎子綁在一根拇指粗的竹杆上;再找一個空罐頭瓶,將鐵質瓶蓋鑽個孔,把廢棄的鋁質牙膏皮捲成圓筒狀插進瓶蓋孔中,筒中塞棉繩,瓶中倒入煤油,把做好的煤油燈用鐵絲綁緊,吊在另外一根竹杆上(家中條件好的也有用乙炔燈或手電筒的),這樣針扎和油燈便大功告成了。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待天微微黑時,便向圩中出發。那些放了水、犁好地的田裡,天一黑,泥鰍黃鱔們都從洞裡鑽出來乘涼和覓食。輕輕地走在窄窄田埂上,瞪大了兩眼細細搜尋,在燈光下能見到泥鰍靜靜地躺在水中,這時你要迅速舉起針扎,斜對著泥鰍,猛地扎去,扎中的泥鰍會拼命扭動身體掙扎,這時候需快速地把扎著泥鰍的針紮在桶沿上一磕,泥鰍便落入桶中。此時所有動作要一氣呵成,稍有停頓,勁大的泥鰍便可能從針紮上溜掉,落入水中,留下的只是一聲嘆息。有時也能碰到黃鱔,或蛇之類的,在昏暗的燈光下,很難分清二者,只能紮起來時再對著燈光辨認,好在它們被針紮上後身體會纏繞在竹杆上,不必擔心它們會跑掉。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別人家去扎泥鰍,通常都是一個人或兩個人,好配合。而我們家一出動就是三個或四個,在大姐帶領下,一人提燈,一人提桶,一人拿著針扎,還有一個瞪著大眼找泥鰍,往往因為配合不好而起爭執,最後桶一扔、燈一放,自顧自生氣回家去了,留下大姐一人收拾爛攤子,所以我們家每次出動的人比別人家多,而收穫卻比人家少。

初夏之夜的義城圩,天上繁星閃爍,地上燈火凌亂,圩裡四周除了青蛙此起彼伏的呱呱聲和不知名水鳥零星的咕咚聲外,剩下的就只有針扎撞擊木桶和鐵桶聲,或沉悶,或清脆。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到了下半夜,周邊便響起呼喚聲,那是相互提醒該回家了。有不願早回去的,便想著到凌晨時,在靠近溝邊的油菜田裡捉逆水而上吃露水的鯽魚,往往也是小有收穫。前次回故鄉,幾個兒時朋友聚會,談起此事,有一朋友感慨說,“你們那時是為抓魚而抓魚,我卻是為生活而抓魚”。是呀,那時農村的生活都不容易,除了那一畝三分地的糧食和幾塊自留地的副業收入,剩下的只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後來,油泵廠搬到放王崗上,這場景便逐漸消失。工業廢水、生活汙水隨意排放,漸漸的水臭了,魚死了,池塘也因沒人打理而被淤泥填平。中溝裡的水不能喝了,田裡的泥鰍黃鱔也不見了蹤影,村裡打起了水井。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再後來,村後的自留地賣給了城裡,土被挖走了,崗上的幾片小樹林也都被砍掉,到處是坑坑窪窪,一到雨天,泥濘一片。近幾年,美麗鄉村建設提上了日程,村裡人的生活漸漸地好了起來,自來水取代井水安到了每家每戶。油泵廠倒閉了,廠房也被拆掉,替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商品樓!

終於,傳了好幾年的小村整體拆遷消息成為現實。為了合肥東向發展的需要,為了巢湖市加快建設生態綠色的山水名城和創新開放的產業新城需要,合肥市決定在巢湖市新增一個區——旗山新區(暫命名),地處新區核心地帶的小姚村將為新區的規劃建設讓路。小姚村作為一個自然村的模式即將消失,拆遷後的小姚村人將搬入新建的商品房中,迎接他們的將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

作者:程建華

前些時日,姐姐電話中告訴我,老家的房子要拆了,有空回來看看吧。早就傳聞合肥市要在巢湖建旗山新區,家鄉的小村需整體拆遷,但一旦傳聞變成現實時,內心依然有一種莫名的失落。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坐落在因“成湯伐桀,放於南巢”而得名的放王崗下,面南背北,依山傍水,村後放王崗逶迤而去,村前一條小河蜿蜒流過,村中綠樹成陰,十來幢青磚、紅磚瓦房依山而築,錯落有致,不遠處旗山、鼓山如虎踞龍盤般守護在前。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小村是名符其實的小村,僅十幾戶人家,大都姓姚,取名小姚村,村裡只有三戶是外來姓,而我家便是其中之一,因為父親是名教師,工作在亞父轄區內的小學,母親是本村人,所以他們便就近將家安在小村裡,便於相互照應。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記憶中的小村非常寧靜和安祥,村人們每天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生活著。清晨,當第一縷曙光從鼓山之巔顯現時,各家各戶的大門便漸次打開,雞鴨鵝們在小狗的驅趕下爭先恐後的跑出,嘶叫聲與狗吠聲此起彼伏,小村在裊裊炊煙中開啟了新的一天;傍晚,當最後一抹霞光在西邊的群山中隱去,小牛犢在老牛們的“哞哞”聲中撒著歡兒跑回圈中,各家各戶亮起了昏暗的燈光,孩童們在父母的呼喚聲中也各回各家,小村又漸漸歸於沉寂,只是偶爾幾聲犬吠驚醒夜的寧靜。

那時候天很藍、山很綠、水很清,孩子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和鳥雀昆蟲為伴,恣意暢遊在青山綠水之間。村後放王崗上一字排列的七座封土堆(我們稱之為“古墩”),氣勢宏大,傳說是夏桀死後葬身之處,也是我們兒時攻城拔寨的戰場,上學、放學的路上都不免要去古墩上演練幾回攻防大戰。村前蜿蜒而過“花兒溝”(確切說是條灌溉渠,名叫“花兒溝”, 喻意溝窄魚打個花兒就過去了),在流經村子時“打個旋渦”,形成了一口池塘,塘水不深,是夏天村裡水牛沖涼和孩子們洗澡(游泳)的絕佳去處。池塘邊幾棵老柳樹鬱鬱蔥蔥,枝條如少女長髮在水面隨風搖曳,時常有孩子被柳枝上的“洋辣子”蟄的哇哇大叫,而每到此時農村人的大智慧便顯現出來,有用肥皂水洗的、有嚼馬齒莧敷的,也有膽大的取“洋辣子”體內綠色汁液塗的,但最腦洞大開的算是找奶孩子的小媳婦要乳汁塗的,據說療效神奇!但“好了傷疤忘了痛”,孩子們也絕不會因一次被蟄就影響他們下次繼續來池塘撒歡。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村人平時都到圩埂外的中溝裡用水,但每逢電灌站抽水時,池塘邊青石板鋪就的臺階上便充盈著一片歡歌笑語,捶衣聲中夾雜著女人們家長裡短的嬉笑聲,挑水的男人們斥責池塘邊嬉水打鬧孩子的佯罵聲,還有孩子們躲避被男人們潑水攻擊的尖叫聲……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每年村裡都在池塘中養魚,臨近春節時便將池塘裡的水抽乾,全村老少齊上陣,熱熱鬧鬧去逮魚,逮上來的魚被分成若干等份,每家每戶派人抓鬮,按抓到的順序拿魚。這絕對算是最原始又是最公平的分法,雖有不滿但絕對沒意見,如果怪只能怪自己家人的手氣差。

村前的義城圩是附近幾個自然村的糧食種植地,是一片優質的水稻、油菜栽種區。圩中溝渠遍佈,中間一條大溝橫貫東西,直通裕溪河,俗稱“中溝”。溝中水草茂盛,魚翔淺底,溝水常年不涸,默默地為周邊村子提供生活和農作物灌溉用水。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中溝水很深,大人們是不允許小孩子在裡面游泳的,嚇唬小孩子說,溝裡有“水猴子”,經常把不聽話下水洗澡的小孩拖下去;也有大孩子不時在旁邊繪聲繪色地說,自己某天下水洗澡,被“水猴子”拉住了,掙扎了半天才上了岸。偶爾也能聽到或看到有小孩溺水而亡的事,也就是大人口中所謂的被“水猴子”拖走了。其實那不過是溝深水寒,熱天跳下去容易抽筋,感覺腿好像被人拉住,遊不動。但那時的中溝對於我們是很有恐懼感的,常常也只有站在溝邊看大孩子們恣意暢遊。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每年春夏之際,油菜花開時,圩裡金燦燦的一片,條條溝渠就如道道銀邊鑲嵌在金色的地毯之中,非常好看。而這時的我們,便如蟄伏了一個冬季的昆蟲一樣也開始萌動了。或張弓釣黑魚,或用竹筒逮黃鱔捉泥鰍,但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扎泥鰍”。

“扎泥鰍”裝備一般都是自己動手做的:先用一隻廢棄的牙刷,去掉牙刷毛,把20枝大號縫衣針用火燒紅分兩排插在牙刷側面,將做好的牙刷扎子綁在一根拇指粗的竹杆上;再找一個空罐頭瓶,將鐵質瓶蓋鑽個孔,把廢棄的鋁質牙膏皮捲成圓筒狀插進瓶蓋孔中,筒中塞棉繩,瓶中倒入煤油,把做好的煤油燈用鐵絲綁緊,吊在另外一根竹杆上(家中條件好的也有用乙炔燈或手電筒的),這樣針扎和油燈便大功告成了。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待天微微黑時,便向圩中出發。那些放了水、犁好地的田裡,天一黑,泥鰍黃鱔們都從洞裡鑽出來乘涼和覓食。輕輕地走在窄窄田埂上,瞪大了兩眼細細搜尋,在燈光下能見到泥鰍靜靜地躺在水中,這時你要迅速舉起針扎,斜對著泥鰍,猛地扎去,扎中的泥鰍會拼命扭動身體掙扎,這時候需快速地把扎著泥鰍的針紮在桶沿上一磕,泥鰍便落入桶中。此時所有動作要一氣呵成,稍有停頓,勁大的泥鰍便可能從針紮上溜掉,落入水中,留下的只是一聲嘆息。有時也能碰到黃鱔,或蛇之類的,在昏暗的燈光下,很難分清二者,只能紮起來時再對著燈光辨認,好在它們被針紮上後身體會纏繞在竹杆上,不必擔心它們會跑掉。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別人家去扎泥鰍,通常都是一個人或兩個人,好配合。而我們家一出動就是三個或四個,在大姐帶領下,一人提燈,一人提桶,一人拿著針扎,還有一個瞪著大眼找泥鰍,往往因為配合不好而起爭執,最後桶一扔、燈一放,自顧自生氣回家去了,留下大姐一人收拾爛攤子,所以我們家每次出動的人比別人家多,而收穫卻比人家少。

初夏之夜的義城圩,天上繁星閃爍,地上燈火凌亂,圩裡四周除了青蛙此起彼伏的呱呱聲和不知名水鳥零星的咕咚聲外,剩下的就只有針扎撞擊木桶和鐵桶聲,或沉悶,或清脆。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到了下半夜,周邊便響起呼喚聲,那是相互提醒該回家了。有不願早回去的,便想著到凌晨時,在靠近溝邊的油菜田裡捉逆水而上吃露水的鯽魚,往往也是小有收穫。前次回故鄉,幾個兒時朋友聚會,談起此事,有一朋友感慨說,“你們那時是為抓魚而抓魚,我卻是為生活而抓魚”。是呀,那時農村的生活都不容易,除了那一畝三分地的糧食和幾塊自留地的副業收入,剩下的只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後來,油泵廠搬到放王崗上,這場景便逐漸消失。工業廢水、生活汙水隨意排放,漸漸的水臭了,魚死了,池塘也因沒人打理而被淤泥填平。中溝裡的水不能喝了,田裡的泥鰍黃鱔也不見了蹤影,村裡打起了水井。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再後來,村後的自留地賣給了城裡,土被挖走了,崗上的幾片小樹林也都被砍掉,到處是坑坑窪窪,一到雨天,泥濘一片。近幾年,美麗鄉村建設提上了日程,村裡人的生活漸漸地好了起來,自來水取代井水安到了每家每戶。油泵廠倒閉了,廠房也被拆掉,替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商品樓!

終於,傳了好幾年的小村整體拆遷消息成為現實。為了合肥東向發展的需要,為了巢湖市加快建設生態綠色的山水名城和創新開放的產業新城需要,合肥市決定在巢湖市新增一個區——旗山新區(暫命名),地處新區核心地帶的小姚村將為新區的規劃建設讓路。小姚村作為一個自然村的模式即將消失,拆遷後的小姚村人將搬入新建的商品房中,迎接他們的將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故鄉巢湖的童年生活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離開小姚村已近三十年了,對於故鄉的小村莊,我一直覺得:年少時的離開,不過是時間概念上的分別,因為一段時日後我還會回來的,我們不會分開太久;等到在他鄉定居後,覺得那也不過是空間概念上的分別,因為交通發達,空間距離在變短,我可以隨時從他鄉歸來,故鄉不會離的很遠;而終有一天,小姚村沒了,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離開,因為回首來時的路,小村已無,熟悉的鄉親也在漸漸老去,但不管我們今後身處何方,那山、那水、那情、那景、那些父老鄉親終將是我們一世的回憶!(圖:楊鈞)

最憶是巢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