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從1958年結束公派留學,回國之後,我就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人生若白駒過郤,忽然而已,在六十年的長笛教學裡,我時常會駐足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長笛手僅僅就該是長笛手嗎?

首先,你自然該成為一名長笛手。“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器”不僅僅是一支適合自己的長笛,更是你如何駕馭趨勢它的方法。作為長笛手,它是一柄打開藝術之門的鑰匙,一匹在藝術的草原上載你飛馳的駿馬。演奏方法就是學會如何使用它、駕馭它。

"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從1958年結束公派留學,回國之後,我就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人生若白駒過郤,忽然而已,在六十年的長笛教學裡,我時常會駐足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長笛手僅僅就該是長笛手嗎?

首先,你自然該成為一名長笛手。“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器”不僅僅是一支適合自己的長笛,更是你如何駕馭趨勢它的方法。作為長笛手,它是一柄打開藝術之門的鑰匙,一匹在藝術的草原上載你飛馳的駿馬。演奏方法就是學會如何使用它、駕馭它。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一個會學習的人,不是強迫自己的腦袋裝下所有知識,把自己變成百科全書;而是秉承活到老、學到老的勇氣,同時掌握一套永遠能掌握新知識的技巧。作為長笛手,你有放空自己重頭來過的勇氣嗎?哪怕已經取得的成績足夠讓自己驕傲。你有探究、琢磨最新技法的好奇心嗎?哪怕它在當下看來是多麼的叛逆不合傳統。你有見賢思齊的旁騖力嗎?哪怕這個“賢”看似跟長笛八竿子打不著…

掌握演奏技巧很重要,同時你也不能被技巧所累。你可以不是最好的,但你要知道如何把自己變的更好。勉強攻克一首超級難曲沒什麼值得驕傲;把基礎打牢,求學之路會走的更順暢。看似簡單的東西,實則很難,區分業餘和專業,不在乎他們誰演奏的曲目更難,而是看誰的基礎更紮實,更牢靠。南方的毛竹,四年內幾乎都長不過3釐米,但到了第五個年頭,它們就以每天平均30釐米的速度成長,因為之前的四年裡,它把自己的根在泥土裡延伸到近百平方米……所以,啃得下哈恰圖良、伊貝爾這樣高難度作品的人未必真優秀;而能把巴赫、莫扎特演奏到位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家。這不難理解,只有空的茶盞才能容下新的茶;若已滿了,如何容納新東西?

"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從1958年結束公派留學,回國之後,我就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人生若白駒過郤,忽然而已,在六十年的長笛教學裡,我時常會駐足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長笛手僅僅就該是長笛手嗎?

首先,你自然該成為一名長笛手。“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器”不僅僅是一支適合自己的長笛,更是你如何駕馭趨勢它的方法。作為長笛手,它是一柄打開藝術之門的鑰匙,一匹在藝術的草原上載你飛馳的駿馬。演奏方法就是學會如何使用它、駕馭它。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一個會學習的人,不是強迫自己的腦袋裝下所有知識,把自己變成百科全書;而是秉承活到老、學到老的勇氣,同時掌握一套永遠能掌握新知識的技巧。作為長笛手,你有放空自己重頭來過的勇氣嗎?哪怕已經取得的成績足夠讓自己驕傲。你有探究、琢磨最新技法的好奇心嗎?哪怕它在當下看來是多麼的叛逆不合傳統。你有見賢思齊的旁騖力嗎?哪怕這個“賢”看似跟長笛八竿子打不著…

掌握演奏技巧很重要,同時你也不能被技巧所累。你可以不是最好的,但你要知道如何把自己變的更好。勉強攻克一首超級難曲沒什麼值得驕傲;把基礎打牢,求學之路會走的更順暢。看似簡單的東西,實則很難,區分業餘和專業,不在乎他們誰演奏的曲目更難,而是看誰的基礎更紮實,更牢靠。南方的毛竹,四年內幾乎都長不過3釐米,但到了第五個年頭,它們就以每天平均30釐米的速度成長,因為之前的四年裡,它把自己的根在泥土裡延伸到近百平方米……所以,啃得下哈恰圖良、伊貝爾這樣高難度作品的人未必真優秀;而能把巴赫、莫扎特演奏到位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家。這不難理解,只有空的茶盞才能容下新的茶;若已滿了,如何容納新東西?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不為技術所累的另一層含義是別淪為“樂器的奴隸”。長笛演奏不能簡簡單單隻追求更高、更快、更響——我堅持這個觀點是想說:藝術是人與人心靈相通的紐帶,直通人心的事物不能用冷冰冰的數據或物理參數來判定好壞。如果把“高、快、響”當做技術標準,那把長笛演奏柔和、音色優美,節奏準確是不是也應該算是技術標杆呢?

在技術層面,你還應該懂得合作的意義與奉獻的價值。長笛在交響樂團裡是木管聲部重要的高音旋律樂器。在交響世界裡,它首要職責是與其他團員一道完美呈現整部交響作品。所以長笛手不能“鋒芒畢露”,你要鍛煉出一雙敏銳的耳朵。耳朵要裝得下整個樂隊,你要為整個樂隊承擔起百分百的責任,而不是各掃自己門前雪的“生意人”。你要做一顆有用的螺絲釘,先別問樂隊能為你做什麼,多問問自己能為整個樂隊做什麼。

"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從1958年結束公派留學,回國之後,我就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人生若白駒過郤,忽然而已,在六十年的長笛教學裡,我時常會駐足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長笛手僅僅就該是長笛手嗎?

首先,你自然該成為一名長笛手。“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器”不僅僅是一支適合自己的長笛,更是你如何駕馭趨勢它的方法。作為長笛手,它是一柄打開藝術之門的鑰匙,一匹在藝術的草原上載你飛馳的駿馬。演奏方法就是學會如何使用它、駕馭它。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一個會學習的人,不是強迫自己的腦袋裝下所有知識,把自己變成百科全書;而是秉承活到老、學到老的勇氣,同時掌握一套永遠能掌握新知識的技巧。作為長笛手,你有放空自己重頭來過的勇氣嗎?哪怕已經取得的成績足夠讓自己驕傲。你有探究、琢磨最新技法的好奇心嗎?哪怕它在當下看來是多麼的叛逆不合傳統。你有見賢思齊的旁騖力嗎?哪怕這個“賢”看似跟長笛八竿子打不著…

掌握演奏技巧很重要,同時你也不能被技巧所累。你可以不是最好的,但你要知道如何把自己變的更好。勉強攻克一首超級難曲沒什麼值得驕傲;把基礎打牢,求學之路會走的更順暢。看似簡單的東西,實則很難,區分業餘和專業,不在乎他們誰演奏的曲目更難,而是看誰的基礎更紮實,更牢靠。南方的毛竹,四年內幾乎都長不過3釐米,但到了第五個年頭,它們就以每天平均30釐米的速度成長,因為之前的四年裡,它把自己的根在泥土裡延伸到近百平方米……所以,啃得下哈恰圖良、伊貝爾這樣高難度作品的人未必真優秀;而能把巴赫、莫扎特演奏到位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家。這不難理解,只有空的茶盞才能容下新的茶;若已滿了,如何容納新東西?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不為技術所累的另一層含義是別淪為“樂器的奴隸”。長笛演奏不能簡簡單單隻追求更高、更快、更響——我堅持這個觀點是想說:藝術是人與人心靈相通的紐帶,直通人心的事物不能用冷冰冰的數據或物理參數來判定好壞。如果把“高、快、響”當做技術標準,那把長笛演奏柔和、音色優美,節奏準確是不是也應該算是技術標杆呢?

在技術層面,你還應該懂得合作的意義與奉獻的價值。長笛在交響樂團裡是木管聲部重要的高音旋律樂器。在交響世界裡,它首要職責是與其他團員一道完美呈現整部交響作品。所以長笛手不能“鋒芒畢露”,你要鍛煉出一雙敏銳的耳朵。耳朵要裝得下整個樂隊,你要為整個樂隊承擔起百分百的責任,而不是各掃自己門前雪的“生意人”。你要做一顆有用的螺絲釘,先別問樂隊能為你做什麼,多問問自己能為整個樂隊做什麼。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超越技術所限,你不應該僅僅成為一名長笛手。長笛是你打開自己藝術之門的鑰匙,是你暢遊藝術之海的船槳和羅盤。透過一滴水能看到一片海,對於長笛手來講,“那滴水”就是長笛。你要捍衛它在自己心中的純潔,不能把它物化成賺錢的工具,自得意滿的本錢。你需知道如何用它去體會、去發掘藝術之美,切忌做個深入寶山空手回的愚人。

你需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演奏對樂譜上的每一個音算是“知其然”,知曉作曲家為何這樣寫就是“知其所以然”。你要了解海頓的隱忍、莫扎特的叛逆、貝多芬的吶喊、勃拉姆斯的柔情還不夠,還應該知道是什麼造就了他們的藝術性格。

"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從1958年結束公派留學,回國之後,我就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人生若白駒過郤,忽然而已,在六十年的長笛教學裡,我時常會駐足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長笛手僅僅就該是長笛手嗎?

首先,你自然該成為一名長笛手。“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器”不僅僅是一支適合自己的長笛,更是你如何駕馭趨勢它的方法。作為長笛手,它是一柄打開藝術之門的鑰匙,一匹在藝術的草原上載你飛馳的駿馬。演奏方法就是學會如何使用它、駕馭它。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一個會學習的人,不是強迫自己的腦袋裝下所有知識,把自己變成百科全書;而是秉承活到老、學到老的勇氣,同時掌握一套永遠能掌握新知識的技巧。作為長笛手,你有放空自己重頭來過的勇氣嗎?哪怕已經取得的成績足夠讓自己驕傲。你有探究、琢磨最新技法的好奇心嗎?哪怕它在當下看來是多麼的叛逆不合傳統。你有見賢思齊的旁騖力嗎?哪怕這個“賢”看似跟長笛八竿子打不著…

掌握演奏技巧很重要,同時你也不能被技巧所累。你可以不是最好的,但你要知道如何把自己變的更好。勉強攻克一首超級難曲沒什麼值得驕傲;把基礎打牢,求學之路會走的更順暢。看似簡單的東西,實則很難,區分業餘和專業,不在乎他們誰演奏的曲目更難,而是看誰的基礎更紮實,更牢靠。南方的毛竹,四年內幾乎都長不過3釐米,但到了第五個年頭,它們就以每天平均30釐米的速度成長,因為之前的四年裡,它把自己的根在泥土裡延伸到近百平方米……所以,啃得下哈恰圖良、伊貝爾這樣高難度作品的人未必真優秀;而能把巴赫、莫扎特演奏到位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家。這不難理解,只有空的茶盞才能容下新的茶;若已滿了,如何容納新東西?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不為技術所累的另一層含義是別淪為“樂器的奴隸”。長笛演奏不能簡簡單單隻追求更高、更快、更響——我堅持這個觀點是想說:藝術是人與人心靈相通的紐帶,直通人心的事物不能用冷冰冰的數據或物理參數來判定好壞。如果把“高、快、響”當做技術標準,那把長笛演奏柔和、音色優美,節奏準確是不是也應該算是技術標杆呢?

在技術層面,你還應該懂得合作的意義與奉獻的價值。長笛在交響樂團裡是木管聲部重要的高音旋律樂器。在交響世界裡,它首要職責是與其他團員一道完美呈現整部交響作品。所以長笛手不能“鋒芒畢露”,你要鍛煉出一雙敏銳的耳朵。耳朵要裝得下整個樂隊,你要為整個樂隊承擔起百分百的責任,而不是各掃自己門前雪的“生意人”。你要做一顆有用的螺絲釘,先別問樂隊能為你做什麼,多問問自己能為整個樂隊做什麼。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超越技術所限,你不應該僅僅成為一名長笛手。長笛是你打開自己藝術之門的鑰匙,是你暢遊藝術之海的船槳和羅盤。透過一滴水能看到一片海,對於長笛手來講,“那滴水”就是長笛。你要捍衛它在自己心中的純潔,不能把它物化成賺錢的工具,自得意滿的本錢。你需知道如何用它去體會、去發掘藝術之美,切忌做個深入寶山空手回的愚人。

你需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演奏對樂譜上的每一個音算是“知其然”,知曉作曲家為何這樣寫就是“知其所以然”。你要了解海頓的隱忍、莫扎特的叛逆、貝多芬的吶喊、勃拉姆斯的柔情還不夠,還應該知道是什麼造就了他們的藝術性格。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你要讀讀歷史,去了解他們生活的年代究竟發生了什麼。當法國大革命的火焰燃遍歐洲時,莫扎特的生命之火卻悄然燒盡了;而貝多芬的一生卻是親眼鑑證了這場改寫歐洲歷史的革命。莫扎特那些高貴音樂背後是無奈的叛逆,貝多芬卻是在用音樂為心中那團永不熄滅的希望之火在吶喊……後輩藝術家所收穫的幸福與快樂就在於此,而你手持的長笛是助你收穫的“鐮刀”。

你需要先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藝術家。學藝先學德,做藝先做人!中國人講仁義禮智信,作為一箇中國的藝術家更應該恪盡職守。藝術在傳遞美、更在教化人,正所謂“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

"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從1958年結束公派留學,回國之後,我就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人生若白駒過郤,忽然而已,在六十年的長笛教學裡,我時常會駐足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長笛手僅僅就該是長笛手嗎?

首先,你自然該成為一名長笛手。“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器”不僅僅是一支適合自己的長笛,更是你如何駕馭趨勢它的方法。作為長笛手,它是一柄打開藝術之門的鑰匙,一匹在藝術的草原上載你飛馳的駿馬。演奏方法就是學會如何使用它、駕馭它。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一個會學習的人,不是強迫自己的腦袋裝下所有知識,把自己變成百科全書;而是秉承活到老、學到老的勇氣,同時掌握一套永遠能掌握新知識的技巧。作為長笛手,你有放空自己重頭來過的勇氣嗎?哪怕已經取得的成績足夠讓自己驕傲。你有探究、琢磨最新技法的好奇心嗎?哪怕它在當下看來是多麼的叛逆不合傳統。你有見賢思齊的旁騖力嗎?哪怕這個“賢”看似跟長笛八竿子打不著…

掌握演奏技巧很重要,同時你也不能被技巧所累。你可以不是最好的,但你要知道如何把自己變的更好。勉強攻克一首超級難曲沒什麼值得驕傲;把基礎打牢,求學之路會走的更順暢。看似簡單的東西,實則很難,區分業餘和專業,不在乎他們誰演奏的曲目更難,而是看誰的基礎更紮實,更牢靠。南方的毛竹,四年內幾乎都長不過3釐米,但到了第五個年頭,它們就以每天平均30釐米的速度成長,因為之前的四年裡,它把自己的根在泥土裡延伸到近百平方米……所以,啃得下哈恰圖良、伊貝爾這樣高難度作品的人未必真優秀;而能把巴赫、莫扎特演奏到位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家。這不難理解,只有空的茶盞才能容下新的茶;若已滿了,如何容納新東西?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不為技術所累的另一層含義是別淪為“樂器的奴隸”。長笛演奏不能簡簡單單隻追求更高、更快、更響——我堅持這個觀點是想說:藝術是人與人心靈相通的紐帶,直通人心的事物不能用冷冰冰的數據或物理參數來判定好壞。如果把“高、快、響”當做技術標準,那把長笛演奏柔和、音色優美,節奏準確是不是也應該算是技術標杆呢?

在技術層面,你還應該懂得合作的意義與奉獻的價值。長笛在交響樂團裡是木管聲部重要的高音旋律樂器。在交響世界裡,它首要職責是與其他團員一道完美呈現整部交響作品。所以長笛手不能“鋒芒畢露”,你要鍛煉出一雙敏銳的耳朵。耳朵要裝得下整個樂隊,你要為整個樂隊承擔起百分百的責任,而不是各掃自己門前雪的“生意人”。你要做一顆有用的螺絲釘,先別問樂隊能為你做什麼,多問問自己能為整個樂隊做什麼。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超越技術所限,你不應該僅僅成為一名長笛手。長笛是你打開自己藝術之門的鑰匙,是你暢遊藝術之海的船槳和羅盤。透過一滴水能看到一片海,對於長笛手來講,“那滴水”就是長笛。你要捍衛它在自己心中的純潔,不能把它物化成賺錢的工具,自得意滿的本錢。你需知道如何用它去體會、去發掘藝術之美,切忌做個深入寶山空手回的愚人。

你需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演奏對樂譜上的每一個音算是“知其然”,知曉作曲家為何這樣寫就是“知其所以然”。你要了解海頓的隱忍、莫扎特的叛逆、貝多芬的吶喊、勃拉姆斯的柔情還不夠,還應該知道是什麼造就了他們的藝術性格。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你要讀讀歷史,去了解他們生活的年代究竟發生了什麼。當法國大革命的火焰燃遍歐洲時,莫扎特的生命之火卻悄然燒盡了;而貝多芬的一生卻是親眼鑑證了這場改寫歐洲歷史的革命。莫扎特那些高貴音樂背後是無奈的叛逆,貝多芬卻是在用音樂為心中那團永不熄滅的希望之火在吶喊……後輩藝術家所收穫的幸福與快樂就在於此,而你手持的長笛是助你收穫的“鐮刀”。

你需要先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藝術家。學藝先學德,做藝先做人!中國人講仁義禮智信,作為一箇中國的藝術家更應該恪盡職守。藝術在傳遞美、更在教化人,正所謂“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最後,你應該做一個愛自己文化且自信的藝術家。中華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是我們的根,更是我們的自信源泉。我親眼新中國70年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來,我們真的富了起來,隨著而來的訴求是如何恰當展現我們的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我們應從自己的文化土壤裡找答案。對於“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我想略微改動成“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錢穆先生在《國事大綱·序》中說,“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對未來憧憬與希望。”當代的藝術家,更應記住這句話。藝術需要創新,創新的前提是帶有中國基因。如果五聲音階是我們的音樂標籤,新時代的創作者就不能完全拋棄這個傳統。中國人的新作品無論怎麼寫、如何演,至少能讓人覺得出來它來自中國、來自東方。

歸根到底,藝術是美育教育,美育先美德,藝術無國界,但藝術家有。詩人艾青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一個長笛手,該深深的愛著些什麼,或許你不應該僅僅是長笛。

(文/王永新 編/茶茶斑竹)

注:此文以發表於《人民日報》2019年9月6日第20版


"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從1958年結束公派留學,回國之後,我就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人生若白駒過郤,忽然而已,在六十年的長笛教學裡,我時常會駐足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長笛手僅僅就該是長笛手嗎?

首先,你自然該成為一名長笛手。“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器”不僅僅是一支適合自己的長笛,更是你如何駕馭趨勢它的方法。作為長笛手,它是一柄打開藝術之門的鑰匙,一匹在藝術的草原上載你飛馳的駿馬。演奏方法就是學會如何使用它、駕馭它。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一個會學習的人,不是強迫自己的腦袋裝下所有知識,把自己變成百科全書;而是秉承活到老、學到老的勇氣,同時掌握一套永遠能掌握新知識的技巧。作為長笛手,你有放空自己重頭來過的勇氣嗎?哪怕已經取得的成績足夠讓自己驕傲。你有探究、琢磨最新技法的好奇心嗎?哪怕它在當下看來是多麼的叛逆不合傳統。你有見賢思齊的旁騖力嗎?哪怕這個“賢”看似跟長笛八竿子打不著…

掌握演奏技巧很重要,同時你也不能被技巧所累。你可以不是最好的,但你要知道如何把自己變的更好。勉強攻克一首超級難曲沒什麼值得驕傲;把基礎打牢,求學之路會走的更順暢。看似簡單的東西,實則很難,區分業餘和專業,不在乎他們誰演奏的曲目更難,而是看誰的基礎更紮實,更牢靠。南方的毛竹,四年內幾乎都長不過3釐米,但到了第五個年頭,它們就以每天平均30釐米的速度成長,因為之前的四年裡,它把自己的根在泥土裡延伸到近百平方米……所以,啃得下哈恰圖良、伊貝爾這樣高難度作品的人未必真優秀;而能把巴赫、莫扎特演奏到位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家。這不難理解,只有空的茶盞才能容下新的茶;若已滿了,如何容納新東西?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不為技術所累的另一層含義是別淪為“樂器的奴隸”。長笛演奏不能簡簡單單隻追求更高、更快、更響——我堅持這個觀點是想說:藝術是人與人心靈相通的紐帶,直通人心的事物不能用冷冰冰的數據或物理參數來判定好壞。如果把“高、快、響”當做技術標準,那把長笛演奏柔和、音色優美,節奏準確是不是也應該算是技術標杆呢?

在技術層面,你還應該懂得合作的意義與奉獻的價值。長笛在交響樂團裡是木管聲部重要的高音旋律樂器。在交響世界裡,它首要職責是與其他團員一道完美呈現整部交響作品。所以長笛手不能“鋒芒畢露”,你要鍛煉出一雙敏銳的耳朵。耳朵要裝得下整個樂隊,你要為整個樂隊承擔起百分百的責任,而不是各掃自己門前雪的“生意人”。你要做一顆有用的螺絲釘,先別問樂隊能為你做什麼,多問問自己能為整個樂隊做什麼。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超越技術所限,你不應該僅僅成為一名長笛手。長笛是你打開自己藝術之門的鑰匙,是你暢遊藝術之海的船槳和羅盤。透過一滴水能看到一片海,對於長笛手來講,“那滴水”就是長笛。你要捍衛它在自己心中的純潔,不能把它物化成賺錢的工具,自得意滿的本錢。你需知道如何用它去體會、去發掘藝術之美,切忌做個深入寶山空手回的愚人。

你需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演奏對樂譜上的每一個音算是“知其然”,知曉作曲家為何這樣寫就是“知其所以然”。你要了解海頓的隱忍、莫扎特的叛逆、貝多芬的吶喊、勃拉姆斯的柔情還不夠,還應該知道是什麼造就了他們的藝術性格。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你要讀讀歷史,去了解他們生活的年代究竟發生了什麼。當法國大革命的火焰燃遍歐洲時,莫扎特的生命之火卻悄然燒盡了;而貝多芬的一生卻是親眼鑑證了這場改寫歐洲歷史的革命。莫扎特那些高貴音樂背後是無奈的叛逆,貝多芬卻是在用音樂為心中那團永不熄滅的希望之火在吶喊……後輩藝術家所收穫的幸福與快樂就在於此,而你手持的長笛是助你收穫的“鐮刀”。

你需要先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藝術家。學藝先學德,做藝先做人!中國人講仁義禮智信,作為一箇中國的藝術家更應該恪盡職守。藝術在傳遞美、更在教化人,正所謂“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最後,你應該做一個愛自己文化且自信的藝術家。中華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是我們的根,更是我們的自信源泉。我親眼新中國70年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來,我們真的富了起來,隨著而來的訴求是如何恰當展現我們的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我們應從自己的文化土壤裡找答案。對於“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我想略微改動成“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錢穆先生在《國事大綱·序》中說,“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對未來憧憬與希望。”當代的藝術家,更應記住這句話。藝術需要創新,創新的前提是帶有中國基因。如果五聲音階是我們的音樂標籤,新時代的創作者就不能完全拋棄這個傳統。中國人的新作品無論怎麼寫、如何演,至少能讓人覺得出來它來自中國、來自東方。

歸根到底,藝術是美育教育,美育先美德,藝術無國界,但藝術家有。詩人艾青說“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一個長笛手,該深深的愛著些什麼,或許你不應該僅僅是長笛。

(文/王永新 編/茶茶斑竹)

注:此文以發表於《人民日報》2019年9月6日第20版


你不應僅僅是個長笛手

王永新教授

生於1934年,中國第一代長笛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長笛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北京市音協會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自幼學習音樂,1954年國家公派赴捷克布拉格高等音樂學院(AMU)學習長笛,1958年畢業回國,執教於中央音樂學院至今。從事長笛專業教學六十餘載,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長笛專業人才:學生韓國良現任中央音樂學院管絃系長笛教授、中國交響樂團首席;學生馬勇現任上海音樂學院長笛教授;2017年,關門弟子於淵獲第九屆神戶國際長笛競賽第一名,實現歷史性突破…在教學中,編撰大量長笛教材,包括中外長笛曲集若干;創編木管五重奏曲《中國曲選》七首;編寫的長笛獨奏曲《僮錦幻想曲》由其學生、旅法長笛演奏家王偉在巴黎首演,引發轟動,此曲已在丹麥出版並在全歐發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