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路上的殖民記憶

位於新發廣場東南部的大興大廈舊址。(來源:房友良編著:《長春街路圖志》)

【新發路,近百年來長春最富政治意味的所在。1933年,在一個名叫新發屯的自然屯建起的這條道路,兩側分佈著日本帝國主義在長春最重要的殖民統治機關,偽滿洲國的最高權力中樞。如今,這裡是吉林省委、省政府及一些重要單位所在地,昔日的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等舊址,因其建築本身的價值,及其蘊含和見證的歷史,而被定為國家級、省市級文保單位。

那些見證東北淪陷的歷史建築

建於淪陷時期的新發路以位於新發屯而得名,它西起北安路與三角廣場交會處,東至朝日通(今上海路)、八島通(今北京大街)、大亞街(今貴陽街)交會處,長1266米,寬36米。這條路上分佈著日本殖民東北的最高統治機關,其中有中共吉林省委辦公樓(原日本關東軍司令部舊址)、吉林省政府辦公樓(原日本關東局舊址)、鬆苑賓館(原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官邸舊址)、外埠工商總會福建分會(原日本關東軍司令部、關東局警衛部隊舊址)等。

見證日本殖民東北的國保級單位

沿人民大街向南過勝利公園,就是如今的中共吉林省委機關大樓和省政府機關大樓,在新發路577號的中共吉林省委機關大樓是日本關東軍司令部舊址。偽滿時期,關東軍司令官是僅次於偽滿皇帝的高位,當時,皇帝是傀儡,關東軍司令官實際上是偽滿洲國的最高統治者,這自然在建築上有所體現。據記載,關東軍司令部大樓是仿名古屋城修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築,一層半地下室,地上3層,兩翼局部4層,中間塔樓5層,總建築面積13424平方米,採用日本名古屋式建築風格,1934年8月建成。建築頂部是天守閣,左右配有城樓,天守閣的牆上鑲著菊花徽章。1945年,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軍隊向蘇軍投降後,按蘇軍命令從這裡遷出,蘇軍駐東北地區總司令部隨後進駐此樓。蘇軍撤走後,先後由國民黨新一軍、新七軍佔據。1948年長春解放後,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九航校使用,1954年由中共吉林省委機關使用。目前,原關東軍司令部舊址已被定為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在新發路329號的吉林省人民政府機關大樓,是日本關東局和關東憲兵隊司令部舊址。這棟建築同樣巍峨氣派,有一層半地下室,地上3層,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1933年竣工。關東局管理關東州(今大連地區)和南滿鐵路沿線各附屬地的行政,監督滿鐵業務和南滿電信電話業務。關東憲兵隊司令部是為控制日本在偽滿洲的保安局、警察局、鐵路警護隊、警備統治委員會等軍人而設立的機關。關東憲兵隊司令部於20世紀30年代末遷出,該建築由日本關東局自用。1945年,偽滿洲國滅亡後,該建築由國民黨空軍佔用。1948年長春解放後,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使用。1954年,由吉林省政府機關使用。目前,這處建築也被定為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新發路上的市級文保單位

人民大街與新發路交會處東南角、人民大街1486號的吉林省政府3號辦公樓是偽滿大興公司和偽滿興業銀行舊址。該建築地上4層,地下一層,總建築面積10649平方米, 1936年10月建成。偽滿大興公司統領中國東北的官辦典當業,各地的大興當均為其屬下分支機構。偽滿興業銀行是為發展偽滿重工業進行籌資貸款的專業銀行。該建築曾作為國民黨吉林省政府辦公樓。1956年,該建築成為吉林省人民委員會(後改為省政府)辦公樓之一,稱“八大廳”,1988年接建2層,成為6層。該處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人民大街與新發路交會處西南角、人民大街1571號的共青團吉林省委和吉林省婦聯辦公樓是大德會社舊址。該建築地上4層,地下一層,1937年建成,初期由大德會社使用。1938年,偽滿政府收買大德會社不動產,由偽滿政府、興業銀行、東洋拓殖等會社注資,成立偽滿洲房產株式會社,合力建設“國有公租房”。新中國成立後,該樓接建一層,先後由省體委和省總工會、團省委和省婦聯使用,該處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發路與北京大街交會處西北角的樓房是寶山洋行舊址。該建築地下一層,地上4層,局部7層,整體呈船艦形,頂層設屋頂花園和旋轉樓梯, 1938年建成,店主是日本人前田伊織。寶山洋行經營600多種商品,主要服務對象是日本人和外國人,日偽統治者稱它為“滿洲(全中國東北)第一”。該樓在20世紀80年代前一直保持長春市最高建築的紀錄。長春解放後,寶山洋行先後由中國百貨公司長春營業部、長春百貨二商店、長白山百貨商場、中興大廈、歐亞新發商廈、歐亞奧特萊斯使用。該處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除這些建築外,新發路上還有一座著名的歷史建築,它就是位於鬆苑賓館,昔日的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官邸舊址。該建築佔地面積近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000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二層,採用城堡式建築風格,造型精美,工藝精湛,與關東軍司令部同時修建、同時竣工。官邸建成後,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南次郎、植田謙直、梅津美治郎、山田乙三先後居住過。1945年光復後,該建築成為前蘇聯進駐中國東北的紅軍司令司令部;從1948年長春解放到1953年上半年,由長春市中蘇友好協會使用;1953年下半年,改為長春市委招待所;1954年,改為吉林省委一號招待所;1985年強曉初任吉林省委書記時,經他建議改稱鬆苑賓館。

新發路上那些消失的歷史建築

與原日本關東軍司令部隔新發路正對面原有一座樓房,它是大同自治會館舊址,地下一層,地上3層,局部4層,建築面積5213平方米,1933年建成。大同自治會館是集住宿、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建築,主要是為單身公職人員設立的,原建築於20世紀80年代被拆除。

昔日在大同會館的西南有一棟紅磚樓房,具體位置在今吉林省測繪局大樓南,是關東憲兵隊司令部的最後駐地。新中國成立後,該樓由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使用,20世紀90年代拆除,原址建成吉林省政府機關7號辦公樓。關東憲兵隊司令部在長春的兩個辦公地點均有地道通往關東軍司令部。

新發路102號原有一座樓房,是帝都劇場,坐南朝北,為鋼筋水泥結構的二層樓房,與寶山洋行隔街相望,是偽滿時期最好的影院之一,建於1934年。1946年國民黨佔領長春期間,該樓由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接收,改名上海電影院,並在此成立東北電影服務社長吉區分社,負責接管市內電影院,並向各影院提供影片。新中國成立後,由長春市政府接管,1957年重新修繕後改名人民電影院。20世紀80年代改稱人民立體聲電影院,後建築被拆除,於1996年建成好旺角大廈,電影院在大廈的西部重新開業,名為人民影視娛樂城。

人民大街與新發路交會處是新發廣場,1933年開始修建。廣場有中心島,20世紀80年代拆除。新中國成立後,在行政區劃上,新發廣場以西路段是寬城區與朝陽區的分界線,以東路段是寬城區與關區的分界線,以南路段是南關區與朝陽區的分界線。

信息來源;長春晚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