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2018年10月31日新浪博客的一篇文章。

"

這是2018年10月31日新浪博客的一篇文章。

永恆的金庸,永遠的記憶

昨天從看守所會見出來,驚悉金庸先生病逝。早晨翻出一片討論金庸小說的舊文語意未盡,乾脆趁著上午去看守所會見的空檔寫篇悼念文章。永恆的金庸,永遠的記憶,陪伴我們走過青少年時代。

第一次知道金庸是小學時大街小巷放映“華山論劍”,那時香港影視劇對於備受八個樣板戲“飢餓營銷”的大陸觀眾而言,那是雨後甘霖。雖然小學主要“撿漏”閱讀梁羽生小說,直到初中才大規模看金庸小說,但迷戀上金庸小說後一發不可收拾,此後除了古龍小說,再無“通俗小說”可以入我法眼。當時寢室臥談會經常圍坐談論金庸小說,《雪山飛狐》主題曲幾乎人人會唱。家長與老師對我們愛看武俠小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語文成績不錯,看武俠小說完全可以作為課外閱讀。當然,用語文、數學封皮包上武俠小說上課時閱讀,也是許多同學的記憶。

"

這是2018年10月31日新浪博客的一篇文章。

永恆的金庸,永遠的記憶

昨天從看守所會見出來,驚悉金庸先生病逝。早晨翻出一片討論金庸小說的舊文語意未盡,乾脆趁著上午去看守所會見的空檔寫篇悼念文章。永恆的金庸,永遠的記憶,陪伴我們走過青少年時代。

第一次知道金庸是小學時大街小巷放映“華山論劍”,那時香港影視劇對於備受八個樣板戲“飢餓營銷”的大陸觀眾而言,那是雨後甘霖。雖然小學主要“撿漏”閱讀梁羽生小說,直到初中才大規模看金庸小說,但迷戀上金庸小說後一發不可收拾,此後除了古龍小說,再無“通俗小說”可以入我法眼。當時寢室臥談會經常圍坐談論金庸小說,《雪山飛狐》主題曲幾乎人人會唱。家長與老師對我們愛看武俠小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語文成績不錯,看武俠小說完全可以作為課外閱讀。當然,用語文、數學封皮包上武俠小說上課時閱讀,也是許多同學的記憶。

永恆的金庸,永遠的記憶

我們一直把金庸小說當成勵志小說,如同高中時代對《平凡世界》的熱愛。金庸創造了郭靖等出身孤寒的“笨小孩”,用勤奮改變自己,最終成為一代大俠。楊康聰明過人,卻只能投機取巧,郭靖體現的是“一勤天下無難事”,尤其是每天堅持練習最笨但也威力巨大的降龍十八掌。金庸幾乎給每位主人公安排了一位多情多義的女子陪伴或等待,這是多少中小學男生朦朧時代的渴望?郭靖不能去草原就不能遇上華箏公主,不去塞內就不能遇上黃蓉,這也堅定了我們一定要走出大山的念頭——一切奇遇都是交給努力的人。

也許是金庸出身書香門第,也許是金庸對追慕的夏夢念念不忘,金庸筆下的男主人公對喜歡的女生都是“水到渠成”情到濃時兩相悅,除了出身妓院的韋小寶。沒有婚前性行為,不靠性描寫製造噱頭,“青少年教育”還有誰比得上金庸的“純情”?這也是我對古龍小說看低一等之處——古龍也許是出身寒門,缺少別人尊重更缺少女人正常愛戀,他筆下的主人公多半是沒有家庭責任的“浪子”,“好酒及色”。

古龍筆下的女主人公也多半“生活不檢點”,不是“只談戀愛不結婚”就是“玩男人”,這讓接受傳統教育的我被難以接受。當然,梁羽生古文化功底深厚,華麗的辭藻造成了文筆上的拖沓,與金庸小說通俗易懂有些差距。我曾說金庸小說是“二李”的詞,清新可人;梁羽生小說是辛棄疾的詞,過於雕琢;古龍小說則是柳永那樣的豔詞高手,而且缺少柳永那種對女性的尊重。古龍小說很受推崇,恰恰滿足了那些現實世界中缺少尊重特別是缺少女人愛慕的“失敗分子”內心缺陷,幻想一夜之間有“奇遇”就可以酒與女人都不缺。

"

這是2018年10月31日新浪博客的一篇文章。

永恆的金庸,永遠的記憶

昨天從看守所會見出來,驚悉金庸先生病逝。早晨翻出一片討論金庸小說的舊文語意未盡,乾脆趁著上午去看守所會見的空檔寫篇悼念文章。永恆的金庸,永遠的記憶,陪伴我們走過青少年時代。

第一次知道金庸是小學時大街小巷放映“華山論劍”,那時香港影視劇對於備受八個樣板戲“飢餓營銷”的大陸觀眾而言,那是雨後甘霖。雖然小學主要“撿漏”閱讀梁羽生小說,直到初中才大規模看金庸小說,但迷戀上金庸小說後一發不可收拾,此後除了古龍小說,再無“通俗小說”可以入我法眼。當時寢室臥談會經常圍坐談論金庸小說,《雪山飛狐》主題曲幾乎人人會唱。家長與老師對我們愛看武俠小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語文成績不錯,看武俠小說完全可以作為課外閱讀。當然,用語文、數學封皮包上武俠小說上課時閱讀,也是許多同學的記憶。

永恆的金庸,永遠的記憶

我們一直把金庸小說當成勵志小說,如同高中時代對《平凡世界》的熱愛。金庸創造了郭靖等出身孤寒的“笨小孩”,用勤奮改變自己,最終成為一代大俠。楊康聰明過人,卻只能投機取巧,郭靖體現的是“一勤天下無難事”,尤其是每天堅持練習最笨但也威力巨大的降龍十八掌。金庸幾乎給每位主人公安排了一位多情多義的女子陪伴或等待,這是多少中小學男生朦朧時代的渴望?郭靖不能去草原就不能遇上華箏公主,不去塞內就不能遇上黃蓉,這也堅定了我們一定要走出大山的念頭——一切奇遇都是交給努力的人。

也許是金庸出身書香門第,也許是金庸對追慕的夏夢念念不忘,金庸筆下的男主人公對喜歡的女生都是“水到渠成”情到濃時兩相悅,除了出身妓院的韋小寶。沒有婚前性行為,不靠性描寫製造噱頭,“青少年教育”還有誰比得上金庸的“純情”?這也是我對古龍小說看低一等之處——古龍也許是出身寒門,缺少別人尊重更缺少女人正常愛戀,他筆下的主人公多半是沒有家庭責任的“浪子”,“好酒及色”。

古龍筆下的女主人公也多半“生活不檢點”,不是“只談戀愛不結婚”就是“玩男人”,這讓接受傳統教育的我被難以接受。當然,梁羽生古文化功底深厚,華麗的辭藻造成了文筆上的拖沓,與金庸小說通俗易懂有些差距。我曾說金庸小說是“二李”的詞,清新可人;梁羽生小說是辛棄疾的詞,過於雕琢;古龍小說則是柳永那樣的豔詞高手,而且缺少柳永那種對女性的尊重。古龍小說很受推崇,恰恰滿足了那些現實世界中缺少尊重特別是缺少女人愛慕的“失敗分子”內心缺陷,幻想一夜之間有“奇遇”就可以酒與女人都不缺。

永恆的金庸,永遠的記憶

金庸小說中我最推崇《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與《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金庸筆下的英雄更多是具有“家國情懷”的奮鬥者,他們不是拘泥於個人情仇愛恨,而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甚至“處江湖之遠”心懷天下。無論是救濟饑民還是反抗暴政,無論是調和家國矛盾還是消弭門派恩仇,都體現他們的責任感與社會擔當。即使是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也念念不忘政治責任——關心政治的人可以深交,關心政治的小說可以熟讀。我曾把《鹿鼎記》看成“官場現形記”,看看韋小寶如何從“龜公”變成“桂公公”再到“韋爵爺”。能夠周旋於江湖兄弟與廟堂侯王之間,這也是“社會生存之道”。

今年似乎是文化人“集體告別”之年,先有李敖、單田芳,後有臧天朔、李詠,然後又有金庸。這些陪伴我們多年的精神食糧貢獻者,“小舟從此逝”。金庸為人津津樂道的不僅有他的文學創作,還有暗戀夏夢的故事。正如徐志摩所言,“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徐志摩之後,再無現代詩可讀;金庸之後,溫瑞安等人有幾篇能讀?

"

這是2018年10月31日新浪博客的一篇文章。

永恆的金庸,永遠的記憶

昨天從看守所會見出來,驚悉金庸先生病逝。早晨翻出一片討論金庸小說的舊文語意未盡,乾脆趁著上午去看守所會見的空檔寫篇悼念文章。永恆的金庸,永遠的記憶,陪伴我們走過青少年時代。

第一次知道金庸是小學時大街小巷放映“華山論劍”,那時香港影視劇對於備受八個樣板戲“飢餓營銷”的大陸觀眾而言,那是雨後甘霖。雖然小學主要“撿漏”閱讀梁羽生小說,直到初中才大規模看金庸小說,但迷戀上金庸小說後一發不可收拾,此後除了古龍小說,再無“通俗小說”可以入我法眼。當時寢室臥談會經常圍坐談論金庸小說,《雪山飛狐》主題曲幾乎人人會唱。家長與老師對我們愛看武俠小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語文成績不錯,看武俠小說完全可以作為課外閱讀。當然,用語文、數學封皮包上武俠小說上課時閱讀,也是許多同學的記憶。

永恆的金庸,永遠的記憶

我們一直把金庸小說當成勵志小說,如同高中時代對《平凡世界》的熱愛。金庸創造了郭靖等出身孤寒的“笨小孩”,用勤奮改變自己,最終成為一代大俠。楊康聰明過人,卻只能投機取巧,郭靖體現的是“一勤天下無難事”,尤其是每天堅持練習最笨但也威力巨大的降龍十八掌。金庸幾乎給每位主人公安排了一位多情多義的女子陪伴或等待,這是多少中小學男生朦朧時代的渴望?郭靖不能去草原就不能遇上華箏公主,不去塞內就不能遇上黃蓉,這也堅定了我們一定要走出大山的念頭——一切奇遇都是交給努力的人。

也許是金庸出身書香門第,也許是金庸對追慕的夏夢念念不忘,金庸筆下的男主人公對喜歡的女生都是“水到渠成”情到濃時兩相悅,除了出身妓院的韋小寶。沒有婚前性行為,不靠性描寫製造噱頭,“青少年教育”還有誰比得上金庸的“純情”?這也是我對古龍小說看低一等之處——古龍也許是出身寒門,缺少別人尊重更缺少女人正常愛戀,他筆下的主人公多半是沒有家庭責任的“浪子”,“好酒及色”。

古龍筆下的女主人公也多半“生活不檢點”,不是“只談戀愛不結婚”就是“玩男人”,這讓接受傳統教育的我被難以接受。當然,梁羽生古文化功底深厚,華麗的辭藻造成了文筆上的拖沓,與金庸小說通俗易懂有些差距。我曾說金庸小說是“二李”的詞,清新可人;梁羽生小說是辛棄疾的詞,過於雕琢;古龍小說則是柳永那樣的豔詞高手,而且缺少柳永那種對女性的尊重。古龍小說很受推崇,恰恰滿足了那些現實世界中缺少尊重特別是缺少女人愛慕的“失敗分子”內心缺陷,幻想一夜之間有“奇遇”就可以酒與女人都不缺。

永恆的金庸,永遠的記憶

金庸小說中我最推崇《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與《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金庸筆下的英雄更多是具有“家國情懷”的奮鬥者,他們不是拘泥於個人情仇愛恨,而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甚至“處江湖之遠”心懷天下。無論是救濟饑民還是反抗暴政,無論是調和家國矛盾還是消弭門派恩仇,都體現他們的責任感與社會擔當。即使是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也念念不忘政治責任——關心政治的人可以深交,關心政治的小說可以熟讀。我曾把《鹿鼎記》看成“官場現形記”,看看韋小寶如何從“龜公”變成“桂公公”再到“韋爵爺”。能夠周旋於江湖兄弟與廟堂侯王之間,這也是“社會生存之道”。

今年似乎是文化人“集體告別”之年,先有李敖、單田芳,後有臧天朔、李詠,然後又有金庸。這些陪伴我們多年的精神食糧貢獻者,“小舟從此逝”。金庸為人津津樂道的不僅有他的文學創作,還有暗戀夏夢的故事。正如徐志摩所言,“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徐志摩之後,再無現代詩可讀;金庸之後,溫瑞安等人有幾篇能讀?

永恆的金庸,永遠的記憶

早晨遇到一位在微信群抨擊金庸不信仰上帝、宣傳暴力的“聰明人”。我覺得很可笑,這些掙扎在社會最底層的“失敗分子”,寫幾句順口溜就以為是詩,罵一下金庸就覺得自己有文化,自稱讀了幾句《聖經》就以為是“基督徒”甚至具有啥“優越感”,焉不知讀過《寬容》的都知道宗教精神是向善的而不是拉仇恨的?任何拉仇恨的宗教,甚至自己為加入某宗教就“尊貴無比”,讓我想起“日月神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