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至暗時刻:去年銷量下滑25%,遠高於全國4%跌幅

2018年銷量跌至六大國有汽車集團末席之後,長安汽車的業績未見反彈跡象。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長安汽車至暗時刻:去年銷量下滑25%,遠高於全國4%跌幅

在剛剛過去的4月,長安汽車創下了近年來最糟糕的單月銷量成績單。在乘聯會4月銷量前十五名的車企名單中,沒有一家長安系的品牌。

5月9日,長安汽車銷量快報數據顯示,今年4月,長安汽車集團總銷量為12.12萬輛,較去年同期減少三分之一。其中,長安福特銷量下滑60.85%,長安馬自達銷量近乎腰斬,長安自主下滑三成以上。前四月,長安汽車集團累計銷量57.01萬輛,同比下降32.54%。

旗下各品牌的“全線潰敗”,加上不斷擴大的下滑幅度,正給長安汽車帶來巨大的經營壓力。2018年,長安汽車淨利潤下滑九成至6.81億,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後的淨虧損高達31.65億。2018年,長安汽車獲得政府補助28.73億元,是其利潤的主要來源。

實際上,從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長安汽車已經連續三個季度淨利潤為負,分別虧損了4.46億、4.82億、20.96億,虧損不斷擴大。

“從長安汽車目前的銷量以及今年整體的車市行情來看,無論是長安自主還是長安福特,短期內銷量回暖的可能性不高。而且,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利潤也會被拉低,二季度扭虧的可能性很低。”5月18日,一位汽車行業證券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對於經營業績下滑的原因,長安汽車稱主要是因為來自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下降所致。但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將長安汽車出現虧損完全歸因到長安福特身上並不合適,過度依賴合資企業、自主產品缺乏競爭力、品牌溢價能力低、產品質量的短板等問題,才是長安汽車出現虧損的根本原因。

5月10日,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坦言,目前長安汽車面臨著很尷尬的局面。“因為品牌的溢價能力不夠,所以導致整體盈利水平並不高。”譚本宏說。

銷量全線下滑,業績大幅跳水

儘管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出現了2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但整體呈現出兩極分化、優勝劣汰的產業格局。不過,長安汽車的銷量下滑25.58%至213.78萬,下降幅度遠高於全國汽車總銷量下滑4%的幅度。

長安福特和長安乘用車的銷量不振,是長安汽車整體大幅下滑的主因。數據顯示,2018年長安福特累計銷量37.77萬輛,同比下滑54.38%。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