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來解釋一下,其實小編所說的“唐後無長安”不是指唐朝之後長安城就沒有了,而是說長安城失去了它的政治中心地位!那麼為什麼唐朝之後的朝代都沒有選擇將長安(今西安)定為都城呢?請聽小編慢慢道來!

"

首先來解釋一下,其實小編所說的“唐後無長安”不是指唐朝之後長安城就沒有了,而是說長安城失去了它的政治中心地位!那麼為什麼唐朝之後的朝代都沒有選擇將長安(今西安)定為都城呢?請聽小編慢慢道來!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唐代長安

唐朝之前的都城情況

商朝都城都城比較多,但是像朝歌、亳等地都在黃河中游、華北平原附近。到周朝也基本上在這個區域,洛邑還在河南,也就是今天的洛陽,但是已經有向長安方向去的徵兆了!比如灃鎬等地已經屬於陝西省了,鎬京幾乎等於長安。而東周遷都洛邑,那是迫不得已,不遷都犬戎就打過來了,還能怎麼辦!

兩週之後,大一統王朝定都就基本以長安、洛陽為主了!戰國往下排,秦朝定都咸陽;漢朝主要是在長安,後來遷都洛陽、許昌都是不得已;西晉先在洛陽,八王之亂後遷都長安;隋朝的大興城其實就是長安城;唐朝更不用說了,一直在長安!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以長安為都城,基本上是唐朝之前整個中華民族的共識,只要能佔領這塊區域,基本上就會建都長安,哪怕北宋在開封,趙匡胤還是一度想要遷都長安!

"

首先來解釋一下,其實小編所說的“唐後無長安”不是指唐朝之後長安城就沒有了,而是說長安城失去了它的政治中心地位!那麼為什麼唐朝之後的朝代都沒有選擇將長安(今西安)定為都城呢?請聽小編慢慢道來!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唐代長安

唐朝之前的都城情況

商朝都城都城比較多,但是像朝歌、亳等地都在黃河中游、華北平原附近。到周朝也基本上在這個區域,洛邑還在河南,也就是今天的洛陽,但是已經有向長安方向去的徵兆了!比如灃鎬等地已經屬於陝西省了,鎬京幾乎等於長安。而東周遷都洛邑,那是迫不得已,不遷都犬戎就打過來了,還能怎麼辦!

兩週之後,大一統王朝定都就基本以長安、洛陽為主了!戰國往下排,秦朝定都咸陽;漢朝主要是在長安,後來遷都洛陽、許昌都是不得已;西晉先在洛陽,八王之亂後遷都長安;隋朝的大興城其實就是長安城;唐朝更不用說了,一直在長安!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以長安為都城,基本上是唐朝之前整個中華民族的共識,只要能佔領這塊區域,基本上就會建都長安,哪怕北宋在開封,趙匡胤還是一度想要遷都長安!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為什麼會形成這種趨勢呢?

原因很簡單,華夏文明最開始起源於黃河流域。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還有就是這裡土地肥沃,農耕民族在這裡生活,簡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華北平原地勢較為平坦,沒有天險可守,敵人只要打進來,那就是一馬平川,只能等著被一鍋端,經典案例——靖康之變!所以在周朝以後,漸漸有了向關中進發的趨勢,華北平原即便是土地再肥沃、農業再發達,也不適合作為國都!

秦朝之後,華夏各朝都城長時間被關中佔據,原因也很簡單,這裡安全!要知道,關中可是四塞之地,天然屏障守護著這裡,易守難攻,崤函天險那可不是說著玩的,想打進來,不費一點力氣那是不可能的!而且關中地區土地肥沃,一點也不比華北平原差!

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就直截了當地點明瞭這一點:“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

劉邦當年為定都何處傷透了腦筋,最後也因為關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所以他才下決心定都於此!

那麼問題就來了?什麼叫“被山帶河,四塞之國”呢?讓我們來看看長安的地理情況吧!長安西邊有蕭關、大散關,東邊有潼關、函谷關,往北走有金鎖關,往南走有武關、黃河天險,這種地理優勢簡直可怕,外面再怎麼打,我自巋然不動,你能有什麼辦法?佔據關中自保,又以今天的河南、河北為鄰,黃河流域那些肥沃的土地和豐厚的財富,任我取用,只要把西邊的巴蜀之地控制好了,財富更是取之不盡,不定都長安定都哪裡!什麼叫江山一統萬年青,就是這個!

我們看凡是定都長安的王朝,幾乎都是自己內部出了大問題,被打進首都的例子非常少,例如安史之亂!

"

首先來解釋一下,其實小編所說的“唐後無長安”不是指唐朝之後長安城就沒有了,而是說長安城失去了它的政治中心地位!那麼為什麼唐朝之後的朝代都沒有選擇將長安(今西安)定為都城呢?請聽小編慢慢道來!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唐代長安

唐朝之前的都城情況

商朝都城都城比較多,但是像朝歌、亳等地都在黃河中游、華北平原附近。到周朝也基本上在這個區域,洛邑還在河南,也就是今天的洛陽,但是已經有向長安方向去的徵兆了!比如灃鎬等地已經屬於陝西省了,鎬京幾乎等於長安。而東周遷都洛邑,那是迫不得已,不遷都犬戎就打過來了,還能怎麼辦!

兩週之後,大一統王朝定都就基本以長安、洛陽為主了!戰國往下排,秦朝定都咸陽;漢朝主要是在長安,後來遷都洛陽、許昌都是不得已;西晉先在洛陽,八王之亂後遷都長安;隋朝的大興城其實就是長安城;唐朝更不用說了,一直在長安!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以長安為都城,基本上是唐朝之前整個中華民族的共識,只要能佔領這塊區域,基本上就會建都長安,哪怕北宋在開封,趙匡胤還是一度想要遷都長安!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為什麼會形成這種趨勢呢?

原因很簡單,華夏文明最開始起源於黃河流域。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還有就是這裡土地肥沃,農耕民族在這裡生活,簡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華北平原地勢較為平坦,沒有天險可守,敵人只要打進來,那就是一馬平川,只能等著被一鍋端,經典案例——靖康之變!所以在周朝以後,漸漸有了向關中進發的趨勢,華北平原即便是土地再肥沃、農業再發達,也不適合作為國都!

秦朝之後,華夏各朝都城長時間被關中佔據,原因也很簡單,這裡安全!要知道,關中可是四塞之地,天然屏障守護著這裡,易守難攻,崤函天險那可不是說著玩的,想打進來,不費一點力氣那是不可能的!而且關中地區土地肥沃,一點也不比華北平原差!

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就直截了當地點明瞭這一點:“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

劉邦當年為定都何處傷透了腦筋,最後也因為關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所以他才下決心定都於此!

那麼問題就來了?什麼叫“被山帶河,四塞之國”呢?讓我們來看看長安的地理情況吧!長安西邊有蕭關、大散關,東邊有潼關、函谷關,往北走有金鎖關,往南走有武關、黃河天險,這種地理優勢簡直可怕,外面再怎麼打,我自巋然不動,你能有什麼辦法?佔據關中自保,又以今天的河南、河北為鄰,黃河流域那些肥沃的土地和豐厚的財富,任我取用,只要把西邊的巴蜀之地控制好了,財富更是取之不盡,不定都長安定都哪裡!什麼叫江山一統萬年青,就是這個!

我們看凡是定都長安的王朝,幾乎都是自己內部出了大問題,被打進首都的例子非常少,例如安史之亂!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為什麼唐朝之後不再定都長安?

長安失寵,當然也不是偶然!實際上,在隋唐時期就已經有了這種趨勢。隋唐兩朝以洛陽為東都,隋煬帝長期呆在洛陽,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也是如此,武則天直到晚年七老八十了,才回長安!

隋煬帝在東都做了什麼呢?他不惜國力營造大運河,修築東都!雖然楊廣因此留下了暴君的罵名,但不可否認,這是兩件功在千秋的事情!隨著大運河的建成,國家的經濟也逐步向江東地區轉移!

說到這裡,就還得上溯到晉朝!在經歷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後,大批百姓和知識分子轉移到了南方,“永嘉南渡”就是說的這件事情!長江流域的開發非常迅速,江南突然就變成了魚米之鄉。從帝國邊緣化地區變成了最富庶的地區,這時候再要從江南運錢運糧到關中,顯然是不太現實的,因此,這也就是唐後位於運河交匯處的開封府崛起的原因!

隋煬帝的大運河,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這件事情。再往後,經歷了安史之亂、五代十國,中原百姓南下避亂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

"

首先來解釋一下,其實小編所說的“唐後無長安”不是指唐朝之後長安城就沒有了,而是說長安城失去了它的政治中心地位!那麼為什麼唐朝之後的朝代都沒有選擇將長安(今西安)定為都城呢?請聽小編慢慢道來!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唐代長安

唐朝之前的都城情況

商朝都城都城比較多,但是像朝歌、亳等地都在黃河中游、華北平原附近。到周朝也基本上在這個區域,洛邑還在河南,也就是今天的洛陽,但是已經有向長安方向去的徵兆了!比如灃鎬等地已經屬於陝西省了,鎬京幾乎等於長安。而東周遷都洛邑,那是迫不得已,不遷都犬戎就打過來了,還能怎麼辦!

兩週之後,大一統王朝定都就基本以長安、洛陽為主了!戰國往下排,秦朝定都咸陽;漢朝主要是在長安,後來遷都洛陽、許昌都是不得已;西晉先在洛陽,八王之亂後遷都長安;隋朝的大興城其實就是長安城;唐朝更不用說了,一直在長安!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以長安為都城,基本上是唐朝之前整個中華民族的共識,只要能佔領這塊區域,基本上就會建都長安,哪怕北宋在開封,趙匡胤還是一度想要遷都長安!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為什麼會形成這種趨勢呢?

原因很簡單,華夏文明最開始起源於黃河流域。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還有就是這裡土地肥沃,農耕民族在這裡生活,簡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華北平原地勢較為平坦,沒有天險可守,敵人只要打進來,那就是一馬平川,只能等著被一鍋端,經典案例——靖康之變!所以在周朝以後,漸漸有了向關中進發的趨勢,華北平原即便是土地再肥沃、農業再發達,也不適合作為國都!

秦朝之後,華夏各朝都城長時間被關中佔據,原因也很簡單,這裡安全!要知道,關中可是四塞之地,天然屏障守護著這裡,易守難攻,崤函天險那可不是說著玩的,想打進來,不費一點力氣那是不可能的!而且關中地區土地肥沃,一點也不比華北平原差!

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就直截了當地點明瞭這一點:“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

劉邦當年為定都何處傷透了腦筋,最後也因為關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所以他才下決心定都於此!

那麼問題就來了?什麼叫“被山帶河,四塞之國”呢?讓我們來看看長安的地理情況吧!長安西邊有蕭關、大散關,東邊有潼關、函谷關,往北走有金鎖關,往南走有武關、黃河天險,這種地理優勢簡直可怕,外面再怎麼打,我自巋然不動,你能有什麼辦法?佔據關中自保,又以今天的河南、河北為鄰,黃河流域那些肥沃的土地和豐厚的財富,任我取用,只要把西邊的巴蜀之地控制好了,財富更是取之不盡,不定都長安定都哪裡!什麼叫江山一統萬年青,就是這個!

我們看凡是定都長安的王朝,幾乎都是自己內部出了大問題,被打進首都的例子非常少,例如安史之亂!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為什麼唐朝之後不再定都長安?

長安失寵,當然也不是偶然!實際上,在隋唐時期就已經有了這種趨勢。隋唐兩朝以洛陽為東都,隋煬帝長期呆在洛陽,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也是如此,武則天直到晚年七老八十了,才回長安!

隋煬帝在東都做了什麼呢?他不惜國力營造大運河,修築東都!雖然楊廣因此留下了暴君的罵名,但不可否認,這是兩件功在千秋的事情!隨著大運河的建成,國家的經濟也逐步向江東地區轉移!

說到這裡,就還得上溯到晉朝!在經歷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後,大批百姓和知識分子轉移到了南方,“永嘉南渡”就是說的這件事情!長江流域的開發非常迅速,江南突然就變成了魚米之鄉。從帝國邊緣化地區變成了最富庶的地區,這時候再要從江南運錢運糧到關中,顯然是不太現實的,因此,這也就是唐後位於運河交匯處的開封府崛起的原因!

隋煬帝的大運河,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這件事情。再往後,經歷了安史之亂、五代十國,中原百姓南下避亂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北宋定都開封

趙匡胤定都開封之後,他心裡一直在打鼓,因為開封無險可守,一旦黃河失守,那麼京師就危險了!所以他一心想要遷都長安,趙光義跟他說,開封這麼富,而長安已經是夕陽餘暉,經濟文化都到南邊了,你還回去幹嘛呢?趙光義說得確實沒錯,但是趙匡胤的顧慮也不是沒有道理!

比起關中的四塞之地,開封府簡直太空曠了,根本無險可守,遊牧民族一旦打下來,那麼北宋就只能被按在地上摩擦,毫無還手之力!

定都開封只有一個好處,只考慮地理位置,不考慮地形等因素,開封可以兼顧江南的富饒和中原,為什麼要兼顧中原呢?因為這裡是華夏民族的起源,放棄了中原,正統性就會受到挑戰。但也僅僅只有這麼一個好處了!

後來南宋就到了臨安府(今杭州),這裡確實是適合建都的地方,又有錢、又有文化,還能遠遠地避開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擾,還有長江天險可守,相對開封而言,安全係數不知道上升了多少!

"

首先來解釋一下,其實小編所說的“唐後無長安”不是指唐朝之後長安城就沒有了,而是說長安城失去了它的政治中心地位!那麼為什麼唐朝之後的朝代都沒有選擇將長安(今西安)定為都城呢?請聽小編慢慢道來!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唐代長安

唐朝之前的都城情況

商朝都城都城比較多,但是像朝歌、亳等地都在黃河中游、華北平原附近。到周朝也基本上在這個區域,洛邑還在河南,也就是今天的洛陽,但是已經有向長安方向去的徵兆了!比如灃鎬等地已經屬於陝西省了,鎬京幾乎等於長安。而東周遷都洛邑,那是迫不得已,不遷都犬戎就打過來了,還能怎麼辦!

兩週之後,大一統王朝定都就基本以長安、洛陽為主了!戰國往下排,秦朝定都咸陽;漢朝主要是在長安,後來遷都洛陽、許昌都是不得已;西晉先在洛陽,八王之亂後遷都長安;隋朝的大興城其實就是長安城;唐朝更不用說了,一直在長安!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以長安為都城,基本上是唐朝之前整個中華民族的共識,只要能佔領這塊區域,基本上就會建都長安,哪怕北宋在開封,趙匡胤還是一度想要遷都長安!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為什麼會形成這種趨勢呢?

原因很簡單,華夏文明最開始起源於黃河流域。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還有就是這裡土地肥沃,農耕民族在這裡生活,簡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華北平原地勢較為平坦,沒有天險可守,敵人只要打進來,那就是一馬平川,只能等著被一鍋端,經典案例——靖康之變!所以在周朝以後,漸漸有了向關中進發的趨勢,華北平原即便是土地再肥沃、農業再發達,也不適合作為國都!

秦朝之後,華夏各朝都城長時間被關中佔據,原因也很簡單,這裡安全!要知道,關中可是四塞之地,天然屏障守護著這裡,易守難攻,崤函天險那可不是說著玩的,想打進來,不費一點力氣那是不可能的!而且關中地區土地肥沃,一點也不比華北平原差!

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就直截了當地點明瞭這一點:“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

劉邦當年為定都何處傷透了腦筋,最後也因為關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所以他才下決心定都於此!

那麼問題就來了?什麼叫“被山帶河,四塞之國”呢?讓我們來看看長安的地理情況吧!長安西邊有蕭關、大散關,東邊有潼關、函谷關,往北走有金鎖關,往南走有武關、黃河天險,這種地理優勢簡直可怕,外面再怎麼打,我自巋然不動,你能有什麼辦法?佔據關中自保,又以今天的河南、河北為鄰,黃河流域那些肥沃的土地和豐厚的財富,任我取用,只要把西邊的巴蜀之地控制好了,財富更是取之不盡,不定都長安定都哪裡!什麼叫江山一統萬年青,就是這個!

我們看凡是定都長安的王朝,幾乎都是自己內部出了大問題,被打進首都的例子非常少,例如安史之亂!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為什麼唐朝之後不再定都長安?

長安失寵,當然也不是偶然!實際上,在隋唐時期就已經有了這種趨勢。隋唐兩朝以洛陽為東都,隋煬帝長期呆在洛陽,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也是如此,武則天直到晚年七老八十了,才回長安!

隋煬帝在東都做了什麼呢?他不惜國力營造大運河,修築東都!雖然楊廣因此留下了暴君的罵名,但不可否認,這是兩件功在千秋的事情!隨著大運河的建成,國家的經濟也逐步向江東地區轉移!

說到這裡,就還得上溯到晉朝!在經歷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後,大批百姓和知識分子轉移到了南方,“永嘉南渡”就是說的這件事情!長江流域的開發非常迅速,江南突然就變成了魚米之鄉。從帝國邊緣化地區變成了最富庶的地區,這時候再要從江南運錢運糧到關中,顯然是不太現實的,因此,這也就是唐後位於運河交匯處的開封府崛起的原因!

隋煬帝的大運河,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這件事情。再往後,經歷了安史之亂、五代十國,中原百姓南下避亂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北宋定都開封

趙匡胤定都開封之後,他心裡一直在打鼓,因為開封無險可守,一旦黃河失守,那麼京師就危險了!所以他一心想要遷都長安,趙光義跟他說,開封這麼富,而長安已經是夕陽餘暉,經濟文化都到南邊了,你還回去幹嘛呢?趙光義說得確實沒錯,但是趙匡胤的顧慮也不是沒有道理!

比起關中的四塞之地,開封府簡直太空曠了,根本無險可守,遊牧民族一旦打下來,那麼北宋就只能被按在地上摩擦,毫無還手之力!

定都開封只有一個好處,只考慮地理位置,不考慮地形等因素,開封可以兼顧江南的富饒和中原,為什麼要兼顧中原呢?因為這裡是華夏民族的起源,放棄了中原,正統性就會受到挑戰。但也僅僅只有這麼一個好處了!

後來南宋就到了臨安府(今杭州),這裡確實是適合建都的地方,又有錢、又有文化,還能遠遠地避開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擾,還有長江天險可守,相對開封而言,安全係數不知道上升了多少!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兩宋之後

兩宋的一系列騷操作,把一手好牌打爛就不說了!這一時期,不論關中還是江南,都難以抵擋蒙古大軍的鐵蹄,優勢什麼的更談不上!明朝朱元璋起於南京,所以他建都南京,雖然也一度想要遷都長安,但歷史是不會讓他亂來的,順帶還搭上一個兒子(太子朱標去長安考察後病死)。後來朱棣遷都北京,因為他是燕王,又得位不正,住到北京去心裡比較安穩。經過明朝的經略,北京已經發展得非常好了!滿清入關後,直接從瀋陽打包進入北京,這些都是後話了!

"

首先來解釋一下,其實小編所說的“唐後無長安”不是指唐朝之後長安城就沒有了,而是說長安城失去了它的政治中心地位!那麼為什麼唐朝之後的朝代都沒有選擇將長安(今西安)定為都城呢?請聽小編慢慢道來!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唐代長安

唐朝之前的都城情況

商朝都城都城比較多,但是像朝歌、亳等地都在黃河中游、華北平原附近。到周朝也基本上在這個區域,洛邑還在河南,也就是今天的洛陽,但是已經有向長安方向去的徵兆了!比如灃鎬等地已經屬於陝西省了,鎬京幾乎等於長安。而東周遷都洛邑,那是迫不得已,不遷都犬戎就打過來了,還能怎麼辦!

兩週之後,大一統王朝定都就基本以長安、洛陽為主了!戰國往下排,秦朝定都咸陽;漢朝主要是在長安,後來遷都洛陽、許昌都是不得已;西晉先在洛陽,八王之亂後遷都長安;隋朝的大興城其實就是長安城;唐朝更不用說了,一直在長安!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以長安為都城,基本上是唐朝之前整個中華民族的共識,只要能佔領這塊區域,基本上就會建都長安,哪怕北宋在開封,趙匡胤還是一度想要遷都長安!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為什麼會形成這種趨勢呢?

原因很簡單,華夏文明最開始起源於黃河流域。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還有就是這裡土地肥沃,農耕民族在這裡生活,簡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華北平原地勢較為平坦,沒有天險可守,敵人只要打進來,那就是一馬平川,只能等著被一鍋端,經典案例——靖康之變!所以在周朝以後,漸漸有了向關中進發的趨勢,華北平原即便是土地再肥沃、農業再發達,也不適合作為國都!

秦朝之後,華夏各朝都城長時間被關中佔據,原因也很簡單,這裡安全!要知道,關中可是四塞之地,天然屏障守護著這裡,易守難攻,崤函天險那可不是說著玩的,想打進來,不費一點力氣那是不可能的!而且關中地區土地肥沃,一點也不比華北平原差!

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就直截了當地點明瞭這一點:“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

劉邦當年為定都何處傷透了腦筋,最後也因為關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所以他才下決心定都於此!

那麼問題就來了?什麼叫“被山帶河,四塞之國”呢?讓我們來看看長安的地理情況吧!長安西邊有蕭關、大散關,東邊有潼關、函谷關,往北走有金鎖關,往南走有武關、黃河天險,這種地理優勢簡直可怕,外面再怎麼打,我自巋然不動,你能有什麼辦法?佔據關中自保,又以今天的河南、河北為鄰,黃河流域那些肥沃的土地和豐厚的財富,任我取用,只要把西邊的巴蜀之地控制好了,財富更是取之不盡,不定都長安定都哪裡!什麼叫江山一統萬年青,就是這個!

我們看凡是定都長安的王朝,幾乎都是自己內部出了大問題,被打進首都的例子非常少,例如安史之亂!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為什麼唐朝之後不再定都長安?

長安失寵,當然也不是偶然!實際上,在隋唐時期就已經有了這種趨勢。隋唐兩朝以洛陽為東都,隋煬帝長期呆在洛陽,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也是如此,武則天直到晚年七老八十了,才回長安!

隋煬帝在東都做了什麼呢?他不惜國力營造大運河,修築東都!雖然楊廣因此留下了暴君的罵名,但不可否認,這是兩件功在千秋的事情!隨著大運河的建成,國家的經濟也逐步向江東地區轉移!

說到這裡,就還得上溯到晉朝!在經歷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後,大批百姓和知識分子轉移到了南方,“永嘉南渡”就是說的這件事情!長江流域的開發非常迅速,江南突然就變成了魚米之鄉。從帝國邊緣化地區變成了最富庶的地區,這時候再要從江南運錢運糧到關中,顯然是不太現實的,因此,這也就是唐後位於運河交匯處的開封府崛起的原因!

隋煬帝的大運河,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這件事情。再往後,經歷了安史之亂、五代十國,中原百姓南下避亂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北宋定都開封

趙匡胤定都開封之後,他心裡一直在打鼓,因為開封無險可守,一旦黃河失守,那麼京師就危險了!所以他一心想要遷都長安,趙光義跟他說,開封這麼富,而長安已經是夕陽餘暉,經濟文化都到南邊了,你還回去幹嘛呢?趙光義說得確實沒錯,但是趙匡胤的顧慮也不是沒有道理!

比起關中的四塞之地,開封府簡直太空曠了,根本無險可守,遊牧民族一旦打下來,那麼北宋就只能被按在地上摩擦,毫無還手之力!

定都開封只有一個好處,只考慮地理位置,不考慮地形等因素,開封可以兼顧江南的富饒和中原,為什麼要兼顧中原呢?因為這裡是華夏民族的起源,放棄了中原,正統性就會受到挑戰。但也僅僅只有這麼一個好處了!

後來南宋就到了臨安府(今杭州),這裡確實是適合建都的地方,又有錢、又有文化,還能遠遠地避開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擾,還有長江天險可守,相對開封而言,安全係數不知道上升了多少!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兩宋之後

兩宋的一系列騷操作,把一手好牌打爛就不說了!這一時期,不論關中還是江南,都難以抵擋蒙古大軍的鐵蹄,優勢什麼的更談不上!明朝朱元璋起於南京,所以他建都南京,雖然也一度想要遷都長安,但歷史是不會讓他亂來的,順帶還搭上一個兒子(太子朱標去長安考察後病死)。後來朱棣遷都北京,因為他是燕王,又得位不正,住到北京去心裡比較安穩。經過明朝的經略,北京已經發展得非常好了!滿清入關後,直接從瀋陽打包進入北京,這些都是後話了!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當代西安

綜上,長安在唐朝之後失寵,再也沒有成為國都,這是因為定都對於國家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考慮到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從隋唐起,有了大運河,使得水上交通更加便利,關中的封閉地形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唐朝以後,經濟文化重心南移東遷,長安漸漸被邊緣化,另外,唐末亂世之後,長安嚴重損毀,千年古都再也回不去了!

由於種種原因結合在一起,讓長安徹底失寵,再也不能成為國家首都,這也是可悲可嘆的!順便小編再說一句,我覺得長安這個名字真的是很好聽,長治久安多好啊!唉,現在叫西安真的是太差勁了!不知道你是怎麼看的呢?

"

首先來解釋一下,其實小編所說的“唐後無長安”不是指唐朝之後長安城就沒有了,而是說長安城失去了它的政治中心地位!那麼為什麼唐朝之後的朝代都沒有選擇將長安(今西安)定為都城呢?請聽小編慢慢道來!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唐代長安

唐朝之前的都城情況

商朝都城都城比較多,但是像朝歌、亳等地都在黃河中游、華北平原附近。到周朝也基本上在這個區域,洛邑還在河南,也就是今天的洛陽,但是已經有向長安方向去的徵兆了!比如灃鎬等地已經屬於陝西省了,鎬京幾乎等於長安。而東周遷都洛邑,那是迫不得已,不遷都犬戎就打過來了,還能怎麼辦!

兩週之後,大一統王朝定都就基本以長安、洛陽為主了!戰國往下排,秦朝定都咸陽;漢朝主要是在長安,後來遷都洛陽、許昌都是不得已;西晉先在洛陽,八王之亂後遷都長安;隋朝的大興城其實就是長安城;唐朝更不用說了,一直在長安!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以長安為都城,基本上是唐朝之前整個中華民族的共識,只要能佔領這塊區域,基本上就會建都長安,哪怕北宋在開封,趙匡胤還是一度想要遷都長安!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為什麼會形成這種趨勢呢?

原因很簡單,華夏文明最開始起源於黃河流域。因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還有就是這裡土地肥沃,農耕民族在這裡生活,簡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華北平原地勢較為平坦,沒有天險可守,敵人只要打進來,那就是一馬平川,只能等著被一鍋端,經典案例——靖康之變!所以在周朝以後,漸漸有了向關中進發的趨勢,華北平原即便是土地再肥沃、農業再發達,也不適合作為國都!

秦朝之後,華夏各朝都城長時間被關中佔據,原因也很簡單,這裡安全!要知道,關中可是四塞之地,天然屏障守護著這裡,易守難攻,崤函天險那可不是說著玩的,想打進來,不費一點力氣那是不可能的!而且關中地區土地肥沃,一點也不比華北平原差!

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就直截了當地點明瞭這一點:“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

劉邦當年為定都何處傷透了腦筋,最後也因為關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所以他才下決心定都於此!

那麼問題就來了?什麼叫“被山帶河,四塞之國”呢?讓我們來看看長安的地理情況吧!長安西邊有蕭關、大散關,東邊有潼關、函谷關,往北走有金鎖關,往南走有武關、黃河天險,這種地理優勢簡直可怕,外面再怎麼打,我自巋然不動,你能有什麼辦法?佔據關中自保,又以今天的河南、河北為鄰,黃河流域那些肥沃的土地和豐厚的財富,任我取用,只要把西邊的巴蜀之地控制好了,財富更是取之不盡,不定都長安定都哪裡!什麼叫江山一統萬年青,就是這個!

我們看凡是定都長安的王朝,幾乎都是自己內部出了大問題,被打進首都的例子非常少,例如安史之亂!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為什麼唐朝之後不再定都長安?

長安失寵,當然也不是偶然!實際上,在隋唐時期就已經有了這種趨勢。隋唐兩朝以洛陽為東都,隋煬帝長期呆在洛陽,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則天也是如此,武則天直到晚年七老八十了,才回長安!

隋煬帝在東都做了什麼呢?他不惜國力營造大運河,修築東都!雖然楊廣因此留下了暴君的罵名,但不可否認,這是兩件功在千秋的事情!隨著大運河的建成,國家的經濟也逐步向江東地區轉移!

說到這裡,就還得上溯到晉朝!在經歷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後,大批百姓和知識分子轉移到了南方,“永嘉南渡”就是說的這件事情!長江流域的開發非常迅速,江南突然就變成了魚米之鄉。從帝國邊緣化地區變成了最富庶的地區,這時候再要從江南運錢運糧到關中,顯然是不太現實的,因此,這也就是唐後位於運河交匯處的開封府崛起的原因!

隋煬帝的大運河,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這件事情。再往後,經歷了安史之亂、五代十國,中原百姓南下避亂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北宋定都開封

趙匡胤定都開封之後,他心裡一直在打鼓,因為開封無險可守,一旦黃河失守,那麼京師就危險了!所以他一心想要遷都長安,趙光義跟他說,開封這麼富,而長安已經是夕陽餘暉,經濟文化都到南邊了,你還回去幹嘛呢?趙光義說得確實沒錯,但是趙匡胤的顧慮也不是沒有道理!

比起關中的四塞之地,開封府簡直太空曠了,根本無險可守,遊牧民族一旦打下來,那麼北宋就只能被按在地上摩擦,毫無還手之力!

定都開封只有一個好處,只考慮地理位置,不考慮地形等因素,開封可以兼顧江南的富饒和中原,為什麼要兼顧中原呢?因為這裡是華夏民族的起源,放棄了中原,正統性就會受到挑戰。但也僅僅只有這麼一個好處了!

後來南宋就到了臨安府(今杭州),這裡確實是適合建都的地方,又有錢、又有文化,還能遠遠地避開北方少數民族的侵擾,還有長江天險可守,相對開封而言,安全係數不知道上升了多少!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兩宋之後

兩宋的一系列騷操作,把一手好牌打爛就不說了!這一時期,不論關中還是江南,都難以抵擋蒙古大軍的鐵蹄,優勢什麼的更談不上!明朝朱元璋起於南京,所以他建都南京,雖然也一度想要遷都長安,但歷史是不會讓他亂來的,順帶還搭上一個兒子(太子朱標去長安考察後病死)。後來朱棣遷都北京,因為他是燕王,又得位不正,住到北京去心裡比較安穩。經過明朝的經略,北京已經發展得非常好了!滿清入關後,直接從瀋陽打包進入北京,這些都是後話了!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當代西安

綜上,長安在唐朝之後失寵,再也沒有成為國都,這是因為定都對於國家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考慮到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從隋唐起,有了大運河,使得水上交通更加便利,關中的封閉地形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唐朝以後,經濟文化重心南移東遷,長安漸漸被邊緣化,另外,唐末亂世之後,長安嚴重損毀,千年古都再也回不去了!

由於種種原因結合在一起,讓長安徹底失寵,再也不能成為國家首都,這也是可悲可嘆的!順便小編再說一句,我覺得長安這個名字真的是很好聽,長治久安多好啊!唉,現在叫西安真的是太差勁了!不知道你是怎麼看的呢?

唐後無長安,它是如何一步步失寵的?

漢代長安

您的評論、點贊和關注是小編創作的動力喲!

參考資料:《長安千年變遷》、《中國通史》、《中國都城史》

原創文章,版權所有,侵權必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