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是否適用“留根法”來沖泡

六堡茶 文化 六堡聚 2017-06-12

關於六堡茶的泡法,一直都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無數人說過,無數人寫過,但還是有無數人泡不好茶。尤其是對於剛入門的新手來說,時常會處在前輩們給的困惑之中。

六堡茶是否適用“留根法”來沖泡

一壺茶可以前後泡十幾泡不等,每次泡的時候,是留根還是倒盡是很多泡茶人在接觸茶一段時間後都會遇到的問題,其實,這是你泡茶水平有進步的表現。

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喝六堡茶的時候,都會看到茶藝師將蓋碗裡的最後的一兩滴也要全部瀝乾淨!但在泡尤其是老茶、老茶婆、中茶(六堡農家茶)等的時候往往採用的是留根泡法,這是為什麼呢?這兩種泡法有什麼區別?

【討論】茶友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或補充,請在文章底部留言參與討論,我們一起交流探討哦~~

六堡茶是否適用“留根法”來沖泡

我們泡茶的時候,把壺中或者是蓋碗中的茶倒盡。一方面是因為最後幾滴茶是最濃的,可以說是精華成分,如果沒倒乾淨,茶湯濃度就會不夠;另一方面是把茶倒盡之後可以避免茶葉一直泡在水裡,等到下一泡茶的時候因為泡得過久而苦澀。

而不把茶倒乾淨的方法俗稱“留根法”,也就是每一泡都留一層淺淺的茶湯在壺裡,留給下一泡。這樣子下一泡的時候,留下來的茶湯變濃,直接沖泡相當於稀釋調和了一下茶湯,這樣不會導致後面幾泡茶明顯變淡,可以保持幾泡茶下來濃度比較接近,也能讓茶更耐泡一點。

其實,我們泡茶的時候到底是要留根還是倒盡茶湯並不是絕對的。一般情況下,因為每款茶浸泡時候的內含物溶出量、溶出時間都不相同,我們需要根據泡茶的情形、茶類來判斷使用的方法,才能讓我們泡出來的茶更加的爽口動人。

在我們使用小茶壺、小蓋碗(約100-200ml)泡茶的時候,是屬於比較講究、比較注重茶的口味和香氣的功夫泡法,這時我們就需要把茶倒盡。如果茶湯沒有倒乾淨留在壺裡,剩餘茶湯裡面茶多酚和咖啡因的含量會比之前的茶湯高,這兩種呈味物質所提供的感官體驗都是負面的,不僅會導致茶底又濃又苦,還會致使茶的香氣受到影響。即使下一泡加水沖泡稀釋,茶仍然會帶有過久浸泡的悶味。而且也會影響茶葉的耐泡度和後面沖泡出來的口感。

通常來說,泡茶一定要耐心把最後的茶湯滴乾淨,倒盡之後,還要把蓋子打開,可以趁熱把茶葉裡的雜味放出來。這樣的泡法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真實地再現了每一泡茶的真實水平,每一泡細微的變化,都能夠感受出來,香氣持不持久、滋味耐不耐泡,都一目瞭然。把茶湯倒盡適用於較新、較細嫩的、未經冷水發酵的六堡農家茶,和發酵得比較重的廠茶等不宜久浸的茶。

而在我們快速、便捷沖泡比較大量茶的時候,建議採用“留根法”。比如:在辦公室泡六堡茶,一般都是用玻璃杯沖泡,茶水無法分離,也無法控制茶湯濃度,這時,我們就可以採用“留根泡法”來調節茶湯的湯感和濃度。

在六堡老茶的沖泡中,也會常用到“留根法”,且以紫砂或坭興陶壺沖泡較為常見。比如:當用紫砂壺或坭興陶沖泡梧州茶廠的85015時,以沸水洗茶兩次,前四泡,沸水注入,即入即出(才不會使得茶湯滋味前面幾泡濃烈後幾泡滋味淡薄)。

六堡茶是否適用“留根法”來沖泡

第五泡開始,注入沸水後,每泡悶10—15秒,倒出茶湯時,在壺中留下五分之二的茶湯,以這樣的方式沖泡到第七泡。(將每一泡茶湯的五分之二與下一泡茶湯相融,能夠改善茶湯滋味的濃淡、醇厚)第八泡開始,注入沸水後,每泡在前一泡的基礎上加悶20—25秒,如第七泡悶10秒,則第八泡悶30秒;再將一半茶湯留在壺中,與下一泡的茶湯中和,能較大改善茶湯滋味的濃淡和延續茶品耐泡度。

六堡茶是否適用“留根法”來沖泡

還有喝茶的人比較多,要用大茶壺泡茶,那麼,我們也建議採用“留根法”來調節前後幾壺茶湯之間的穩定性。不然,可能會出現第一壺茶過濃,第二壺茶淡如水的情況。

至於是否要採用“留根法”來沖泡六堡茶,需要考慮的不僅有茶品的發酵程度、年份,而且還需考慮品茶之人是喜歡品飲變化多端的滋味,還是喜歡品飲較平衡的滋味。六堡茶品類繁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將一片葉子的魅力完美詮釋,但也要根據具體的茶品來定,儘可能採取較適宜的沖泡方式,一品其真味。

六堡茶是否適用“留根法”來沖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