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
"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約了幾位朋友過來喝茶小聚。

期間,A君起了開頭,聊到了網上很火的話題——“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看到新聞裡講,有人為了方便停車,一口氣買了小區的七八個車位,可以直接橫著停!”

常常停車是個老大難的A君,對此心羨不已。

一旁的C君聽到這話題,聊起了他在外面的喝茶奇遇。

前段時間,C君和他的老闆到外面喝茶。

"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約了幾位朋友過來喝茶小聚。

期間,A君起了開頭,聊到了網上很火的話題——“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看到新聞裡講,有人為了方便停車,一口氣買了小區的七八個車位,可以直接橫著停!”

常常停車是個老大難的A君,對此心羨不已。

一旁的C君聽到這話題,聊起了他在外面的喝茶奇遇。

前段時間,C君和他的老闆到外面喝茶。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那天,泡的據說是某泡天價茶,數字今年達到了五位數。

而,那位茶掌櫃卻特別的大方,泡茶時特意多投了不少。

往普通的蓋碗內,滿滿當當的投滿了茶,合蓋時用力往下壓了壓,才能蓋上杯蓋。

看那投茶量,估計一下子,往標準蓋碗裡投入了10g+的幹茶。

“投茶這麼多,那位老闆娘不怕一下子把你們齁死嗎?”A君不解的問到。

C君話鋒一轉,“這事怪就怪在這裡,哪怕投茶這麼多,那泡茶悶出來也不苦不澀。”

加大投茶量,悶泡後還能不苦不澀,這很不現實哇!

"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約了幾位朋友過來喝茶小聚。

期間,A君起了開頭,聊到了網上很火的話題——“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看到新聞裡講,有人為了方便停車,一口氣買了小區的七八個車位,可以直接橫著停!”

常常停車是個老大難的A君,對此心羨不已。

一旁的C君聽到這話題,聊起了他在外面的喝茶奇遇。

前段時間,C君和他的老闆到外面喝茶。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那天,泡的據說是某泡天價茶,數字今年達到了五位數。

而,那位茶掌櫃卻特別的大方,泡茶時特意多投了不少。

往普通的蓋碗內,滿滿當當的投滿了茶,合蓋時用力往下壓了壓,才能蓋上杯蓋。

看那投茶量,估計一下子,往標準蓋碗裡投入了10g+的幹茶。

“投茶這麼多,那位老闆娘不怕一下子把你們齁死嗎?”A君不解的問到。

C君話鋒一轉,“這事怪就怪在這裡,哪怕投茶這麼多,那泡茶悶出來也不苦不澀。”

加大投茶量,悶泡後還能不苦不澀,這很不現實哇!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2》

經過悶泡,還能還能不苦不澀的巖茶,會存在嗎?

以麻花這些年的喝茶經驗,這樣的情況很少出現。

要知道,不苦不澀不是茶。

茶葉裡面可溶於熱水的滋味物質,主要有三大類。

茶多酚,味澀。

咖啡鹼,味苦。

茶氨酸,滋味清甜鮮爽。

為茶湯帶來苦澀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在茶葉裡廣泛分佈。

但凡是茶味物質充足的茶,在增加了投茶量和泡茶時間的情況下,不可能出現不苦不澀的情況。

除非,這是款內質極其單薄的劣茶。

任憑再怎麼泡,都泡不出味道。

雖說不苦也不澀,但也沒有任何可圈可點的地方,茶香平平,滋味寡淡,韻味不顯。

對著這樣空洞無味的茶,實在無趣!

"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約了幾位朋友過來喝茶小聚。

期間,A君起了開頭,聊到了網上很火的話題——“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看到新聞裡講,有人為了方便停車,一口氣買了小區的七八個車位,可以直接橫著停!”

常常停車是個老大難的A君,對此心羨不已。

一旁的C君聽到這話題,聊起了他在外面的喝茶奇遇。

前段時間,C君和他的老闆到外面喝茶。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那天,泡的據說是某泡天價茶,數字今年達到了五位數。

而,那位茶掌櫃卻特別的大方,泡茶時特意多投了不少。

往普通的蓋碗內,滿滿當當的投滿了茶,合蓋時用力往下壓了壓,才能蓋上杯蓋。

看那投茶量,估計一下子,往標準蓋碗裡投入了10g+的幹茶。

“投茶這麼多,那位老闆娘不怕一下子把你們齁死嗎?”A君不解的問到。

C君話鋒一轉,“這事怪就怪在這裡,哪怕投茶這麼多,那泡茶悶出來也不苦不澀。”

加大投茶量,悶泡後還能不苦不澀,這很不現實哇!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2》

經過悶泡,還能還能不苦不澀的巖茶,會存在嗎?

以麻花這些年的喝茶經驗,這樣的情況很少出現。

要知道,不苦不澀不是茶。

茶葉裡面可溶於熱水的滋味物質,主要有三大類。

茶多酚,味澀。

咖啡鹼,味苦。

茶氨酸,滋味清甜鮮爽。

為茶湯帶來苦澀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在茶葉裡廣泛分佈。

但凡是茶味物質充足的茶,在增加了投茶量和泡茶時間的情況下,不可能出現不苦不澀的情況。

除非,這是款內質極其單薄的劣茶。

任憑再怎麼泡,都泡不出味道。

雖說不苦也不澀,但也沒有任何可圈可點的地方,茶香平平,滋味寡淡,韻味不顯。

對著這樣空洞無味的茶,實在無趣!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3》

話說回來,C君那天和老闆喝到的茶,竟然是泡根本上不了場面的劣質茶?

是的。

當今的巖茶圈,很多人存在一個錯誤的認知。

經過悶泡後,不苦不澀是好茶的標誌。

其實不是,這純粹就是誤解!

哪怕是山場再好,工藝再好的巖茶,悶泡後依舊會出來苦味和澀味。

並且,這樣的苦澀味,對於巖茶新手來說,根本吃不消。

牛欄坑肉桂,作為武夷巖茶頂尖茶的代表,麻花之前在武夷山時一下子奢侈的試了兩款。

那兩泡貨真價實的“牛肉”,山場正,發酵到位,焙火到位。

除了當時喝茶時,褪火還沒有完成外,一切都處於盡善盡美的狀態。

"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約了幾位朋友過來喝茶小聚。

期間,A君起了開頭,聊到了網上很火的話題——“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看到新聞裡講,有人為了方便停車,一口氣買了小區的七八個車位,可以直接橫著停!”

常常停車是個老大難的A君,對此心羨不已。

一旁的C君聽到這話題,聊起了他在外面的喝茶奇遇。

前段時間,C君和他的老闆到外面喝茶。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那天,泡的據說是某泡天價茶,數字今年達到了五位數。

而,那位茶掌櫃卻特別的大方,泡茶時特意多投了不少。

往普通的蓋碗內,滿滿當當的投滿了茶,合蓋時用力往下壓了壓,才能蓋上杯蓋。

看那投茶量,估計一下子,往標準蓋碗裡投入了10g+的幹茶。

“投茶這麼多,那位老闆娘不怕一下子把你們齁死嗎?”A君不解的問到。

C君話鋒一轉,“這事怪就怪在這裡,哪怕投茶這麼多,那泡茶悶出來也不苦不澀。”

加大投茶量,悶泡後還能不苦不澀,這很不現實哇!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2》

經過悶泡,還能還能不苦不澀的巖茶,會存在嗎?

以麻花這些年的喝茶經驗,這樣的情況很少出現。

要知道,不苦不澀不是茶。

茶葉裡面可溶於熱水的滋味物質,主要有三大類。

茶多酚,味澀。

咖啡鹼,味苦。

茶氨酸,滋味清甜鮮爽。

為茶湯帶來苦澀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在茶葉裡廣泛分佈。

但凡是茶味物質充足的茶,在增加了投茶量和泡茶時間的情況下,不可能出現不苦不澀的情況。

除非,這是款內質極其單薄的劣茶。

任憑再怎麼泡,都泡不出味道。

雖說不苦也不澀,但也沒有任何可圈可點的地方,茶香平平,滋味寡淡,韻味不顯。

對著這樣空洞無味的茶,實在無趣!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3》

話說回來,C君那天和老闆喝到的茶,竟然是泡根本上不了場面的劣質茶?

是的。

當今的巖茶圈,很多人存在一個錯誤的認知。

經過悶泡後,不苦不澀是好茶的標誌。

其實不是,這純粹就是誤解!

哪怕是山場再好,工藝再好的巖茶,悶泡後依舊會出來苦味和澀味。

並且,這樣的苦澀味,對於巖茶新手來說,根本吃不消。

牛欄坑肉桂,作為武夷巖茶頂尖茶的代表,麻花之前在武夷山時一下子奢侈的試了兩款。

那兩泡貨真價實的“牛肉”,山場正,發酵到位,焙火到位。

除了當時喝茶時,褪火還沒有完成外,一切都處於盡善盡美的狀態。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一款桂皮香純正,香氣持久;

另一款在馥郁的桂皮香外,還多了幾分花果香氣。

總的評論,那兩泡“牛肉”,不論是香氣和滋味,表現都十分突出。

然,喝到了四五衝後,面對這樣的難得的好茶,麻花卻有些招架不住了。

畢竟,在空腹的狀態下,一連喝了好幾杯被悶了兩三分鐘,濃釅苦澀不堪的茶,胃裡實在難受。

雖說,能從這濃重的茶湯裡,感受到是鋪天蓋地的桂皮香,以及柔中帶剛的湯感,但這湯水裡的苦澀味,實在讓人有些喝得發木。

喝到了後幾水時,除了聞香,已經是喝不動了。

可見,像“牛肉”這樣自帶流量的頂級巖茶,經過悶泡後,也會出現苦和澀。

C君那天喝到的某款“天價茶”,在投茶量大大增加後,還不會被悶苦悶澀,根本就是不可能!

"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約了幾位朋友過來喝茶小聚。

期間,A君起了開頭,聊到了網上很火的話題——“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看到新聞裡講,有人為了方便停車,一口氣買了小區的七八個車位,可以直接橫著停!”

常常停車是個老大難的A君,對此心羨不已。

一旁的C君聽到這話題,聊起了他在外面的喝茶奇遇。

前段時間,C君和他的老闆到外面喝茶。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那天,泡的據說是某泡天價茶,數字今年達到了五位數。

而,那位茶掌櫃卻特別的大方,泡茶時特意多投了不少。

往普通的蓋碗內,滿滿當當的投滿了茶,合蓋時用力往下壓了壓,才能蓋上杯蓋。

看那投茶量,估計一下子,往標準蓋碗裡投入了10g+的幹茶。

“投茶這麼多,那位老闆娘不怕一下子把你們齁死嗎?”A君不解的問到。

C君話鋒一轉,“這事怪就怪在這裡,哪怕投茶這麼多,那泡茶悶出來也不苦不澀。”

加大投茶量,悶泡後還能不苦不澀,這很不現實哇!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2》

經過悶泡,還能還能不苦不澀的巖茶,會存在嗎?

以麻花這些年的喝茶經驗,這樣的情況很少出現。

要知道,不苦不澀不是茶。

茶葉裡面可溶於熱水的滋味物質,主要有三大類。

茶多酚,味澀。

咖啡鹼,味苦。

茶氨酸,滋味清甜鮮爽。

為茶湯帶來苦澀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在茶葉裡廣泛分佈。

但凡是茶味物質充足的茶,在增加了投茶量和泡茶時間的情況下,不可能出現不苦不澀的情況。

除非,這是款內質極其單薄的劣茶。

任憑再怎麼泡,都泡不出味道。

雖說不苦也不澀,但也沒有任何可圈可點的地方,茶香平平,滋味寡淡,韻味不顯。

對著這樣空洞無味的茶,實在無趣!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3》

話說回來,C君那天和老闆喝到的茶,竟然是泡根本上不了場面的劣質茶?

是的。

當今的巖茶圈,很多人存在一個錯誤的認知。

經過悶泡後,不苦不澀是好茶的標誌。

其實不是,這純粹就是誤解!

哪怕是山場再好,工藝再好的巖茶,悶泡後依舊會出來苦味和澀味。

並且,這樣的苦澀味,對於巖茶新手來說,根本吃不消。

牛欄坑肉桂,作為武夷巖茶頂尖茶的代表,麻花之前在武夷山時一下子奢侈的試了兩款。

那兩泡貨真價實的“牛肉”,山場正,發酵到位,焙火到位。

除了當時喝茶時,褪火還沒有完成外,一切都處於盡善盡美的狀態。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一款桂皮香純正,香氣持久;

另一款在馥郁的桂皮香外,還多了幾分花果香氣。

總的評論,那兩泡“牛肉”,不論是香氣和滋味,表現都十分突出。

然,喝到了四五衝後,面對這樣的難得的好茶,麻花卻有些招架不住了。

畢竟,在空腹的狀態下,一連喝了好幾杯被悶了兩三分鐘,濃釅苦澀不堪的茶,胃裡實在難受。

雖說,能從這濃重的茶湯裡,感受到是鋪天蓋地的桂皮香,以及柔中帶剛的湯感,但這湯水裡的苦澀味,實在讓人有些喝得發木。

喝到了後幾水時,除了聞香,已經是喝不動了。

可見,像“牛肉”這樣自帶流量的頂級巖茶,經過悶泡後,也會出現苦和澀。

C君那天喝到的某款“天價茶”,在投茶量大大增加後,還不會被悶苦悶澀,根本就是不可能!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4》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

關於巖茶的沖泡,麻花推薦大夥採用8g的投茶量。

110ml的標準白瓷蓋碗內,投入8g幹茶,按照這樣的茶水比例,調整投茶量,能得出適宜大部分人喝茶口味的茶湯。

再往多了投茶,沒有必要。

對於武夷山的巖茶來說,大部分山場不錯的茶,投茶8克已經足夠有滋味,多投茶沒有益處。

畢竟,投茶過多,茶水比例失衡,茶容易泡濃,反而影響喝茶的愉悅體驗。

回到開篇,在故意加大投茶量的情況下,還特意採用長時間悶泡的方式,實在不能理解。

若真是好山場出來的茶,未免太浪費了吧!

"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約了幾位朋友過來喝茶小聚。

期間,A君起了開頭,聊到了網上很火的話題——“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看到新聞裡講,有人為了方便停車,一口氣買了小區的七八個車位,可以直接橫著停!”

常常停車是個老大難的A君,對此心羨不已。

一旁的C君聽到這話題,聊起了他在外面的喝茶奇遇。

前段時間,C君和他的老闆到外面喝茶。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那天,泡的據說是某泡天價茶,數字今年達到了五位數。

而,那位茶掌櫃卻特別的大方,泡茶時特意多投了不少。

往普通的蓋碗內,滿滿當當的投滿了茶,合蓋時用力往下壓了壓,才能蓋上杯蓋。

看那投茶量,估計一下子,往標準蓋碗裡投入了10g+的幹茶。

“投茶這麼多,那位老闆娘不怕一下子把你們齁死嗎?”A君不解的問到。

C君話鋒一轉,“這事怪就怪在這裡,哪怕投茶這麼多,那泡茶悶出來也不苦不澀。”

加大投茶量,悶泡後還能不苦不澀,這很不現實哇!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2》

經過悶泡,還能還能不苦不澀的巖茶,會存在嗎?

以麻花這些年的喝茶經驗,這樣的情況很少出現。

要知道,不苦不澀不是茶。

茶葉裡面可溶於熱水的滋味物質,主要有三大類。

茶多酚,味澀。

咖啡鹼,味苦。

茶氨酸,滋味清甜鮮爽。

為茶湯帶來苦澀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在茶葉裡廣泛分佈。

但凡是茶味物質充足的茶,在增加了投茶量和泡茶時間的情況下,不可能出現不苦不澀的情況。

除非,這是款內質極其單薄的劣茶。

任憑再怎麼泡,都泡不出味道。

雖說不苦也不澀,但也沒有任何可圈可點的地方,茶香平平,滋味寡淡,韻味不顯。

對著這樣空洞無味的茶,實在無趣!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3》

話說回來,C君那天和老闆喝到的茶,竟然是泡根本上不了場面的劣質茶?

是的。

當今的巖茶圈,很多人存在一個錯誤的認知。

經過悶泡後,不苦不澀是好茶的標誌。

其實不是,這純粹就是誤解!

哪怕是山場再好,工藝再好的巖茶,悶泡後依舊會出來苦味和澀味。

並且,這樣的苦澀味,對於巖茶新手來說,根本吃不消。

牛欄坑肉桂,作為武夷巖茶頂尖茶的代表,麻花之前在武夷山時一下子奢侈的試了兩款。

那兩泡貨真價實的“牛肉”,山場正,發酵到位,焙火到位。

除了當時喝茶時,褪火還沒有完成外,一切都處於盡善盡美的狀態。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一款桂皮香純正,香氣持久;

另一款在馥郁的桂皮香外,還多了幾分花果香氣。

總的評論,那兩泡“牛肉”,不論是香氣和滋味,表現都十分突出。

然,喝到了四五衝後,面對這樣的難得的好茶,麻花卻有些招架不住了。

畢竟,在空腹的狀態下,一連喝了好幾杯被悶了兩三分鐘,濃釅苦澀不堪的茶,胃裡實在難受。

雖說,能從這濃重的茶湯裡,感受到是鋪天蓋地的桂皮香,以及柔中帶剛的湯感,但這湯水裡的苦澀味,實在讓人有些喝得發木。

喝到了後幾水時,除了聞香,已經是喝不動了。

可見,像“牛肉”這樣自帶流量的頂級巖茶,經過悶泡後,也會出現苦和澀。

C君那天喝到的某款“天價茶”,在投茶量大大增加後,還不會被悶苦悶澀,根本就是不可能!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4》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

關於巖茶的沖泡,麻花推薦大夥採用8g的投茶量。

110ml的標準白瓷蓋碗內,投入8g幹茶,按照這樣的茶水比例,調整投茶量,能得出適宜大部分人喝茶口味的茶湯。

再往多了投茶,沒有必要。

對於武夷山的巖茶來說,大部分山場不錯的茶,投茶8克已經足夠有滋味,多投茶沒有益處。

畢竟,投茶過多,茶水比例失衡,茶容易泡濃,反而影響喝茶的愉悅體驗。

回到開篇,在故意加大投茶量的情況下,還特意採用長時間悶泡的方式,實在不能理解。

若真是好山場出來的茶,未免太浪費了吧!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說到底,悶泡屬於種極端的泡茶方式。

泡茶時,注水結束後,讓茶長時間待在密不透風的環境內,不停的悶泡著。

這樣的悶泡,好比是在跑馬拉松,茶葉內部的茶味物質,被快速的消耗。

隨著泡茶時間的延長,茶葉內部的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一股腦兒的釋放出來,導致茶湯容易變苦變澀。

喝這樣悶出來的茶,就是件純粹找虐的事。

原本,一泡內質豐富的好茶,在正常沖泡下,可以泡上十來衝,不再話下。

但,同樣的一泡茶,採用極端的悶泡方法泡出來,泡上五六沖極其濃釅的茶湯後,後面泡出來的茶味,就落得極其快。

這樣悶出來的茶湯,堪比熬中藥裡的三碗水煮成一碗,濃重不堪。

快出水,可以領略一泡好茶,細水流長的魅力。

而悶泡,則會讓好茶的茶湯滋味大起大落,徹底的模樣大變!

"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約了幾位朋友過來喝茶小聚。

期間,A君起了開頭,聊到了網上很火的話題——“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看到新聞裡講,有人為了方便停車,一口氣買了小區的七八個車位,可以直接橫著停!”

常常停車是個老大難的A君,對此心羨不已。

一旁的C君聽到這話題,聊起了他在外面的喝茶奇遇。

前段時間,C君和他的老闆到外面喝茶。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那天,泡的據說是某泡天價茶,數字今年達到了五位數。

而,那位茶掌櫃卻特別的大方,泡茶時特意多投了不少。

往普通的蓋碗內,滿滿當當的投滿了茶,合蓋時用力往下壓了壓,才能蓋上杯蓋。

看那投茶量,估計一下子,往標準蓋碗裡投入了10g+的幹茶。

“投茶這麼多,那位老闆娘不怕一下子把你們齁死嗎?”A君不解的問到。

C君話鋒一轉,“這事怪就怪在這裡,哪怕投茶這麼多,那泡茶悶出來也不苦不澀。”

加大投茶量,悶泡後還能不苦不澀,這很不現實哇!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2》

經過悶泡,還能還能不苦不澀的巖茶,會存在嗎?

以麻花這些年的喝茶經驗,這樣的情況很少出現。

要知道,不苦不澀不是茶。

茶葉裡面可溶於熱水的滋味物質,主要有三大類。

茶多酚,味澀。

咖啡鹼,味苦。

茶氨酸,滋味清甜鮮爽。

為茶湯帶來苦澀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在茶葉裡廣泛分佈。

但凡是茶味物質充足的茶,在增加了投茶量和泡茶時間的情況下,不可能出現不苦不澀的情況。

除非,這是款內質極其單薄的劣茶。

任憑再怎麼泡,都泡不出味道。

雖說不苦也不澀,但也沒有任何可圈可點的地方,茶香平平,滋味寡淡,韻味不顯。

對著這樣空洞無味的茶,實在無趣!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3》

話說回來,C君那天和老闆喝到的茶,竟然是泡根本上不了場面的劣質茶?

是的。

當今的巖茶圈,很多人存在一個錯誤的認知。

經過悶泡後,不苦不澀是好茶的標誌。

其實不是,這純粹就是誤解!

哪怕是山場再好,工藝再好的巖茶,悶泡後依舊會出來苦味和澀味。

並且,這樣的苦澀味,對於巖茶新手來說,根本吃不消。

牛欄坑肉桂,作為武夷巖茶頂尖茶的代表,麻花之前在武夷山時一下子奢侈的試了兩款。

那兩泡貨真價實的“牛肉”,山場正,發酵到位,焙火到位。

除了當時喝茶時,褪火還沒有完成外,一切都處於盡善盡美的狀態。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一款桂皮香純正,香氣持久;

另一款在馥郁的桂皮香外,還多了幾分花果香氣。

總的評論,那兩泡“牛肉”,不論是香氣和滋味,表現都十分突出。

然,喝到了四五衝後,面對這樣的難得的好茶,麻花卻有些招架不住了。

畢竟,在空腹的狀態下,一連喝了好幾杯被悶了兩三分鐘,濃釅苦澀不堪的茶,胃裡實在難受。

雖說,能從這濃重的茶湯裡,感受到是鋪天蓋地的桂皮香,以及柔中帶剛的湯感,但這湯水裡的苦澀味,實在讓人有些喝得發木。

喝到了後幾水時,除了聞香,已經是喝不動了。

可見,像“牛肉”這樣自帶流量的頂級巖茶,經過悶泡後,也會出現苦和澀。

C君那天喝到的某款“天價茶”,在投茶量大大增加後,還不會被悶苦悶澀,根本就是不可能!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4》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

關於巖茶的沖泡,麻花推薦大夥採用8g的投茶量。

110ml的標準白瓷蓋碗內,投入8g幹茶,按照這樣的茶水比例,調整投茶量,能得出適宜大部分人喝茶口味的茶湯。

再往多了投茶,沒有必要。

對於武夷山的巖茶來說,大部分山場不錯的茶,投茶8克已經足夠有滋味,多投茶沒有益處。

畢竟,投茶過多,茶水比例失衡,茶容易泡濃,反而影響喝茶的愉悅體驗。

回到開篇,在故意加大投茶量的情況下,還特意採用長時間悶泡的方式,實在不能理解。

若真是好山場出來的茶,未免太浪費了吧!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說到底,悶泡屬於種極端的泡茶方式。

泡茶時,注水結束後,讓茶長時間待在密不透風的環境內,不停的悶泡著。

這樣的悶泡,好比是在跑馬拉松,茶葉內部的茶味物質,被快速的消耗。

隨著泡茶時間的延長,茶葉內部的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一股腦兒的釋放出來,導致茶湯容易變苦變澀。

喝這樣悶出來的茶,就是件純粹找虐的事。

原本,一泡內質豐富的好茶,在正常沖泡下,可以泡上十來衝,不再話下。

但,同樣的一泡茶,採用極端的悶泡方法泡出來,泡上五六沖極其濃釅的茶湯後,後面泡出來的茶味,就落得極其快。

這樣悶出來的茶湯,堪比熬中藥裡的三碗水煮成一碗,濃重不堪。

快出水,可以領略一泡好茶,細水流長的魅力。

而悶泡,則會讓好茶的茶湯滋味大起大落,徹底的模樣大變!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5》

面對一泡好茶,懂得的人,會分外珍惜它的茶味。

在泡茶時,用盡所能,泡出最好的風采。

不論是茶具的選擇,還是投茶量,泡茶用水,泡茶時間的調整上,都盡力的做到位。

而隨意增加投茶量,根本就是不懂茶的表現。

真正的愛茶人,不會這麼糟蹋好茶。

畢竟,泡茶又不是煮茶葉蛋,投茶越多越好。

"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約了幾位朋友過來喝茶小聚。

期間,A君起了開頭,聊到了網上很火的話題——“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看到新聞裡講,有人為了方便停車,一口氣買了小區的七八個車位,可以直接橫著停!”

常常停車是個老大難的A君,對此心羨不已。

一旁的C君聽到這話題,聊起了他在外面的喝茶奇遇。

前段時間,C君和他的老闆到外面喝茶。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那天,泡的據說是某泡天價茶,數字今年達到了五位數。

而,那位茶掌櫃卻特別的大方,泡茶時特意多投了不少。

往普通的蓋碗內,滿滿當當的投滿了茶,合蓋時用力往下壓了壓,才能蓋上杯蓋。

看那投茶量,估計一下子,往標準蓋碗裡投入了10g+的幹茶。

“投茶這麼多,那位老闆娘不怕一下子把你們齁死嗎?”A君不解的問到。

C君話鋒一轉,“這事怪就怪在這裡,哪怕投茶這麼多,那泡茶悶出來也不苦不澀。”

加大投茶量,悶泡後還能不苦不澀,這很不現實哇!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2》

經過悶泡,還能還能不苦不澀的巖茶,會存在嗎?

以麻花這些年的喝茶經驗,這樣的情況很少出現。

要知道,不苦不澀不是茶。

茶葉裡面可溶於熱水的滋味物質,主要有三大類。

茶多酚,味澀。

咖啡鹼,味苦。

茶氨酸,滋味清甜鮮爽。

為茶湯帶來苦澀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在茶葉裡廣泛分佈。

但凡是茶味物質充足的茶,在增加了投茶量和泡茶時間的情況下,不可能出現不苦不澀的情況。

除非,這是款內質極其單薄的劣茶。

任憑再怎麼泡,都泡不出味道。

雖說不苦也不澀,但也沒有任何可圈可點的地方,茶香平平,滋味寡淡,韻味不顯。

對著這樣空洞無味的茶,實在無趣!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3》

話說回來,C君那天和老闆喝到的茶,竟然是泡根本上不了場面的劣質茶?

是的。

當今的巖茶圈,很多人存在一個錯誤的認知。

經過悶泡後,不苦不澀是好茶的標誌。

其實不是,這純粹就是誤解!

哪怕是山場再好,工藝再好的巖茶,悶泡後依舊會出來苦味和澀味。

並且,這樣的苦澀味,對於巖茶新手來說,根本吃不消。

牛欄坑肉桂,作為武夷巖茶頂尖茶的代表,麻花之前在武夷山時一下子奢侈的試了兩款。

那兩泡貨真價實的“牛肉”,山場正,發酵到位,焙火到位。

除了當時喝茶時,褪火還沒有完成外,一切都處於盡善盡美的狀態。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一款桂皮香純正,香氣持久;

另一款在馥郁的桂皮香外,還多了幾分花果香氣。

總的評論,那兩泡“牛肉”,不論是香氣和滋味,表現都十分突出。

然,喝到了四五衝後,面對這樣的難得的好茶,麻花卻有些招架不住了。

畢竟,在空腹的狀態下,一連喝了好幾杯被悶了兩三分鐘,濃釅苦澀不堪的茶,胃裡實在難受。

雖說,能從這濃重的茶湯裡,感受到是鋪天蓋地的桂皮香,以及柔中帶剛的湯感,但這湯水裡的苦澀味,實在讓人有些喝得發木。

喝到了後幾水時,除了聞香,已經是喝不動了。

可見,像“牛肉”這樣自帶流量的頂級巖茶,經過悶泡後,也會出現苦和澀。

C君那天喝到的某款“天價茶”,在投茶量大大增加後,還不會被悶苦悶澀,根本就是不可能!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4》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

關於巖茶的沖泡,麻花推薦大夥採用8g的投茶量。

110ml的標準白瓷蓋碗內,投入8g幹茶,按照這樣的茶水比例,調整投茶量,能得出適宜大部分人喝茶口味的茶湯。

再往多了投茶,沒有必要。

對於武夷山的巖茶來說,大部分山場不錯的茶,投茶8克已經足夠有滋味,多投茶沒有益處。

畢竟,投茶過多,茶水比例失衡,茶容易泡濃,反而影響喝茶的愉悅體驗。

回到開篇,在故意加大投茶量的情況下,還特意採用長時間悶泡的方式,實在不能理解。

若真是好山場出來的茶,未免太浪費了吧!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說到底,悶泡屬於種極端的泡茶方式。

泡茶時,注水結束後,讓茶長時間待在密不透風的環境內,不停的悶泡著。

這樣的悶泡,好比是在跑馬拉松,茶葉內部的茶味物質,被快速的消耗。

隨著泡茶時間的延長,茶葉內部的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一股腦兒的釋放出來,導致茶湯容易變苦變澀。

喝這樣悶出來的茶,就是件純粹找虐的事。

原本,一泡內質豐富的好茶,在正常沖泡下,可以泡上十來衝,不再話下。

但,同樣的一泡茶,採用極端的悶泡方法泡出來,泡上五六沖極其濃釅的茶湯後,後面泡出來的茶味,就落得極其快。

這樣悶出來的茶湯,堪比熬中藥裡的三碗水煮成一碗,濃重不堪。

快出水,可以領略一泡好茶,細水流長的魅力。

而悶泡,則會讓好茶的茶湯滋味大起大落,徹底的模樣大變!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5》

面對一泡好茶,懂得的人,會分外珍惜它的茶味。

在泡茶時,用盡所能,泡出最好的風采。

不論是茶具的選擇,還是投茶量,泡茶用水,泡茶時間的調整上,都盡力的做到位。

而隨意增加投茶量,根本就是不懂茶的表現。

真正的愛茶人,不會這麼糟蹋好茶。

畢竟,泡茶又不是煮茶葉蛋,投茶越多越好。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泡茶待客時,若是抓來一大把幹茶,放入蓋碗內,滿滿當當的,連杯蓋都快合不上。

這樣看似“豪氣”的大手筆投茶,其實根本就是亂來!

好好的茶,拿來這樣隨意沖泡,完全不合適。

哪怕是家裡再有茶,也經不起這樣的任性!

更何況,給客人喝一杯,悶了許久也沒有滋味的茶,未免太怠慢。

悶泡後不苦不澀的茶,根本就不值得吹噓。

這是徹頭徹尾的敗筆表現!

"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約了幾位朋友過來喝茶小聚。

期間,A君起了開頭,聊到了網上很火的話題——“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看到新聞裡講,有人為了方便停車,一口氣買了小區的七八個車位,可以直接橫著停!”

常常停車是個老大難的A君,對此心羨不已。

一旁的C君聽到這話題,聊起了他在外面的喝茶奇遇。

前段時間,C君和他的老闆到外面喝茶。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那天,泡的據說是某泡天價茶,數字今年達到了五位數。

而,那位茶掌櫃卻特別的大方,泡茶時特意多投了不少。

往普通的蓋碗內,滿滿當當的投滿了茶,合蓋時用力往下壓了壓,才能蓋上杯蓋。

看那投茶量,估計一下子,往標準蓋碗裡投入了10g+的幹茶。

“投茶這麼多,那位老闆娘不怕一下子把你們齁死嗎?”A君不解的問到。

C君話鋒一轉,“這事怪就怪在這裡,哪怕投茶這麼多,那泡茶悶出來也不苦不澀。”

加大投茶量,悶泡後還能不苦不澀,這很不現實哇!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2》

經過悶泡,還能還能不苦不澀的巖茶,會存在嗎?

以麻花這些年的喝茶經驗,這樣的情況很少出現。

要知道,不苦不澀不是茶。

茶葉裡面可溶於熱水的滋味物質,主要有三大類。

茶多酚,味澀。

咖啡鹼,味苦。

茶氨酸,滋味清甜鮮爽。

為茶湯帶來苦澀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在茶葉裡廣泛分佈。

但凡是茶味物質充足的茶,在增加了投茶量和泡茶時間的情況下,不可能出現不苦不澀的情況。

除非,這是款內質極其單薄的劣茶。

任憑再怎麼泡,都泡不出味道。

雖說不苦也不澀,但也沒有任何可圈可點的地方,茶香平平,滋味寡淡,韻味不顯。

對著這樣空洞無味的茶,實在無趣!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3》

話說回來,C君那天和老闆喝到的茶,竟然是泡根本上不了場面的劣質茶?

是的。

當今的巖茶圈,很多人存在一個錯誤的認知。

經過悶泡後,不苦不澀是好茶的標誌。

其實不是,這純粹就是誤解!

哪怕是山場再好,工藝再好的巖茶,悶泡後依舊會出來苦味和澀味。

並且,這樣的苦澀味,對於巖茶新手來說,根本吃不消。

牛欄坑肉桂,作為武夷巖茶頂尖茶的代表,麻花之前在武夷山時一下子奢侈的試了兩款。

那兩泡貨真價實的“牛肉”,山場正,發酵到位,焙火到位。

除了當時喝茶時,褪火還沒有完成外,一切都處於盡善盡美的狀態。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一款桂皮香純正,香氣持久;

另一款在馥郁的桂皮香外,還多了幾分花果香氣。

總的評論,那兩泡“牛肉”,不論是香氣和滋味,表現都十分突出。

然,喝到了四五衝後,面對這樣的難得的好茶,麻花卻有些招架不住了。

畢竟,在空腹的狀態下,一連喝了好幾杯被悶了兩三分鐘,濃釅苦澀不堪的茶,胃裡實在難受。

雖說,能從這濃重的茶湯裡,感受到是鋪天蓋地的桂皮香,以及柔中帶剛的湯感,但這湯水裡的苦澀味,實在讓人有些喝得發木。

喝到了後幾水時,除了聞香,已經是喝不動了。

可見,像“牛肉”這樣自帶流量的頂級巖茶,經過悶泡後,也會出現苦和澀。

C君那天喝到的某款“天價茶”,在投茶量大大增加後,還不會被悶苦悶澀,根本就是不可能!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4》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

關於巖茶的沖泡,麻花推薦大夥採用8g的投茶量。

110ml的標準白瓷蓋碗內,投入8g幹茶,按照這樣的茶水比例,調整投茶量,能得出適宜大部分人喝茶口味的茶湯。

再往多了投茶,沒有必要。

對於武夷山的巖茶來說,大部分山場不錯的茶,投茶8克已經足夠有滋味,多投茶沒有益處。

畢竟,投茶過多,茶水比例失衡,茶容易泡濃,反而影響喝茶的愉悅體驗。

回到開篇,在故意加大投茶量的情況下,還特意採用長時間悶泡的方式,實在不能理解。

若真是好山場出來的茶,未免太浪費了吧!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說到底,悶泡屬於種極端的泡茶方式。

泡茶時,注水結束後,讓茶長時間待在密不透風的環境內,不停的悶泡著。

這樣的悶泡,好比是在跑馬拉松,茶葉內部的茶味物質,被快速的消耗。

隨著泡茶時間的延長,茶葉內部的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一股腦兒的釋放出來,導致茶湯容易變苦變澀。

喝這樣悶出來的茶,就是件純粹找虐的事。

原本,一泡內質豐富的好茶,在正常沖泡下,可以泡上十來衝,不再話下。

但,同樣的一泡茶,採用極端的悶泡方法泡出來,泡上五六沖極其濃釅的茶湯後,後面泡出來的茶味,就落得極其快。

這樣悶出來的茶湯,堪比熬中藥裡的三碗水煮成一碗,濃重不堪。

快出水,可以領略一泡好茶,細水流長的魅力。

而悶泡,則會讓好茶的茶湯滋味大起大落,徹底的模樣大變!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5》

面對一泡好茶,懂得的人,會分外珍惜它的茶味。

在泡茶時,用盡所能,泡出最好的風采。

不論是茶具的選擇,還是投茶量,泡茶用水,泡茶時間的調整上,都盡力的做到位。

而隨意增加投茶量,根本就是不懂茶的表現。

真正的愛茶人,不會這麼糟蹋好茶。

畢竟,泡茶又不是煮茶葉蛋,投茶越多越好。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泡茶待客時,若是抓來一大把幹茶,放入蓋碗內,滿滿當當的,連杯蓋都快合不上。

這樣看似“豪氣”的大手筆投茶,其實根本就是亂來!

好好的茶,拿來這樣隨意沖泡,完全不合適。

哪怕是家裡再有茶,也經不起這樣的任性!

更何況,給客人喝一杯,悶了許久也沒有滋味的茶,未免太怠慢。

悶泡後不苦不澀的茶,根本就不值得吹噓。

這是徹頭徹尾的敗筆表現!

武夷巖茶的沖泡,到底該投多少茶合適?請由蓋碗的大小決定

《6》

現在市面上定價並不低的巖茶,為什麼有的茶商,在不斷的增加單泡克數?

從商業利益角度出發,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

在營銷學上,有個關於賣牙膏的經典案例。

把包裝開口的直徑再擴大幾釐米,次月的銷量能增加30%。

泡袋包裝的巖茶裡,由8克調整為10克,不經意間,就能做到銷量大增20%。

從商業角度而言,這妙計,實在堪絕!

但對於好茶來說,這樣的單泡加量裝,並非好事。

在蓋碗的大小沒有調整的情況下,投茶量增多,泡出來的茶湯容易變濃。

喝了多年茶,喝茶口味偏重的老茶客來說,這樣茶湯滋味濃釅的茶湯,勉強尚能入口。

但對於新手來說,這般濃重的滋味,可是不能承受之重。

試想,一杯又濃又苦的茶,能有多少人喝的慣?

這樣鼓吹加大投茶量的做法,根本就是在攪混水。

原本一派海晏河清的巖茶,正是被這樣別有用心的人,攪了局!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