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本文由一路有茶原創

|首發於頭條號:袁偉鴻

|作者:袁偉鴻

大家好,我是袁偉鴻,這是我撰寫的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的最後一篇文章,沒看過之前文章的同學請點擊: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二)茶味篇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三)口感結構篇

這篇攻略是茶葉味覺體系裡的最後一環:香型特點,今天我們就以臺灣茶為例,揭開“香氣”的真相。(PS:我希望你們學會並理解透徹,之後能靈活應用在其他茶類上,而不僅僅侷限在某一茶類上。)那我們開始吧!

一般茶葉的香氣是由四個類型構成

"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本文由一路有茶原創

|首發於頭條號:袁偉鴻

|作者:袁偉鴻

大家好,我是袁偉鴻,這是我撰寫的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的最後一篇文章,沒看過之前文章的同學請點擊: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二)茶味篇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三)口感結構篇

這篇攻略是茶葉味覺體系裡的最後一環:香型特點,今天我們就以臺灣茶為例,揭開“香氣”的真相。(PS:我希望你們學會並理解透徹,之後能靈活應用在其他茶類上,而不僅僅侷限在某一茶類上。)那我們開始吧!

一般茶葉的香氣是由四個類型構成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注:因為六大茶類中,只有黑茶跟白茶是強調陳年作用,故不在此對“陳香”展開大幅討論,本篇著重分析品種香、工藝香、地域香三者的關係,這三種香氣的結合就成為了一個茶的香型特點。

臺灣茶的門面擔當凍頂烏龍茶就是品種,工藝,地域三香合一的代表。

下面我們來具體討論這三個層面:

"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本文由一路有茶原創

|首發於頭條號:袁偉鴻

|作者:袁偉鴻

大家好,我是袁偉鴻,這是我撰寫的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的最後一篇文章,沒看過之前文章的同學請點擊: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二)茶味篇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三)口感結構篇

這篇攻略是茶葉味覺體系裡的最後一環:香型特點,今天我們就以臺灣茶為例,揭開“香氣”的真相。(PS:我希望你們學會並理解透徹,之後能靈活應用在其他茶類上,而不僅僅侷限在某一茶類上。)那我們開始吧!

一般茶葉的香氣是由四個類型構成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注:因為六大茶類中,只有黑茶跟白茶是強調陳年作用,故不在此對“陳香”展開大幅討論,本篇著重分析品種香、工藝香、地域香三者的關係,這三種香氣的結合就成為了一個茶的香型特點。

臺灣茶的門面擔當凍頂烏龍茶就是品種,工藝,地域三香合一的代表。

下面我們來具體討論這三個層面: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茶葉是茶的核心,如果茶葉本身的特點不夠正和豐富,再好的製茶技術也無法改變茶的質量,更不用說能不能體現出風土留下的地域香,打個比喻,茶葉本身就像一塊璞玉,經過產區風土塑造和工藝的淬鍊,才可以成為一塊翡翠。

我們把品種特有的香氣稱為品種香,一般市面上流行的臺灣茶品種都可以比較明確傳達它是由什麼茶樹品種做出來,特別是具有濃香特性的茶樹品種,如四季春,金萱等。這類茶一般不會使用重焙火,因為重焙火會蓋過本身的芳香。

品種香一般可以分為花香型,果香型,甜辛型

花香型類的品種往往可以鮮明地向人們傳達它是哪一種香型,譬如臺灣四季 春茶的梔子花香、翠玉茶的檳榔花、鐵觀音的蘭花香、鳳凰單叢裡的桂花香。花香型的茶葉往往能一下抓住消費者的心,但是花香型的茶葉,茶味往往沒有厚度。如果一款茶葉花香高揚,還能保證茶味醇厚,就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茶。

果香型的品種,在茶葉中散發出的類似水果的香氣,比如蜜桃香,雪梨香,梅子香等。這種香氣多出現在臺灣高海拔地區做成的茶葉上,例如全臺第一高海拔的大禹嶺,好的果香型的茶葉,茶湯的質感厚度多數都會很好,讓人感覺像在喝果汁或者肉湯。

甜辛型的品種,此款香氣是紅茶的典型香氣,比如,薯香,糯米香,還有奶香,也會有類似堅果的香氣,比如板栗香,杏仁香,桂圓香,棗香,最後還有類似桂皮,嫩姜,薄荷等香氣,臺灣紅玉紅茶就是典型的甜辛類代表,它的香氣層次感既複雜又鮮明,有桂皮,蜜香,薄荷混合一起的香氣,但這些香氣也不僅僅出現在紅茶上,有些烏龍茶品種也會帶有,譬如臺灣茶裡“奶香十足”的金萱烏龍茶。

"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本文由一路有茶原創

|首發於頭條號:袁偉鴻

|作者:袁偉鴻

大家好,我是袁偉鴻,這是我撰寫的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的最後一篇文章,沒看過之前文章的同學請點擊: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二)茶味篇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三)口感結構篇

這篇攻略是茶葉味覺體系裡的最後一環:香型特點,今天我們就以臺灣茶為例,揭開“香氣”的真相。(PS:我希望你們學會並理解透徹,之後能靈活應用在其他茶類上,而不僅僅侷限在某一茶類上。)那我們開始吧!

一般茶葉的香氣是由四個類型構成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注:因為六大茶類中,只有黑茶跟白茶是強調陳年作用,故不在此對“陳香”展開大幅討論,本篇著重分析品種香、工藝香、地域香三者的關係,這三種香氣的結合就成為了一個茶的香型特點。

臺灣茶的門面擔當凍頂烏龍茶就是品種,工藝,地域三香合一的代表。

下面我們來具體討論這三個層面: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茶葉是茶的核心,如果茶葉本身的特點不夠正和豐富,再好的製茶技術也無法改變茶的質量,更不用說能不能體現出風土留下的地域香,打個比喻,茶葉本身就像一塊璞玉,經過產區風土塑造和工藝的淬鍊,才可以成為一塊翡翠。

我們把品種特有的香氣稱為品種香,一般市面上流行的臺灣茶品種都可以比較明確傳達它是由什麼茶樹品種做出來,特別是具有濃香特性的茶樹品種,如四季春,金萱等。這類茶一般不會使用重焙火,因為重焙火會蓋過本身的芳香。

品種香一般可以分為花香型,果香型,甜辛型

花香型類的品種往往可以鮮明地向人們傳達它是哪一種香型,譬如臺灣四季 春茶的梔子花香、翠玉茶的檳榔花、鐵觀音的蘭花香、鳳凰單叢裡的桂花香。花香型的茶葉往往能一下抓住消費者的心,但是花香型的茶葉,茶味往往沒有厚度。如果一款茶葉花香高揚,還能保證茶味醇厚,就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茶。

果香型的品種,在茶葉中散發出的類似水果的香氣,比如蜜桃香,雪梨香,梅子香等。這種香氣多出現在臺灣高海拔地區做成的茶葉上,例如全臺第一高海拔的大禹嶺,好的果香型的茶葉,茶湯的質感厚度多數都會很好,讓人感覺像在喝果汁或者肉湯。

甜辛型的品種,此款香氣是紅茶的典型香氣,比如,薯香,糯米香,還有奶香,也會有類似堅果的香氣,比如板栗香,杏仁香,桂圓香,棗香,最後還有類似桂皮,嫩姜,薄荷等香氣,臺灣紅玉紅茶就是典型的甜辛類代表,它的香氣層次感既複雜又鮮明,有桂皮,蜜香,薄荷混合一起的香氣,但這些香氣也不僅僅出現在紅茶上,有些烏龍茶品種也會帶有,譬如臺灣茶裡“奶香十足”的金萱烏龍茶。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臺灣烏龍茶的工藝香,主要來源於製茶過程中的發酵和乾燥這兩個環節。

發酵的程度是區分六大茶類的基本要素,發酵的工序的功能你可以理解為“放大”,它把茶葉本身的香氣提出來,然後通過人為的影響,把香氣放大。臺灣烏龍茶的發酵工藝的環節一般叫“做青”。

發酵程度一方面決定了香氣的層次感和豐富度,另一方面也決定了茶味的質感,簡單來說不發酵的茶類,如綠茶類,香氣類型單一,茶味的收斂性更強,全發酵的茶類,如紅茶,香氣偏濃郁,茶味純和,刺激性低,臺灣烏龍茶的發酵程度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所以同一個茶,因發酵不同,會使同一個品種展現不同的香氣和滋味。

簡單來說,臺灣烏龍茶發酵(做青)是工藝最關鍵的一環,做青不到位,花香不顯,做青過了頭,也會讓香氣喪失。

乾燥是工藝的最後一環,它的功能就是“鎖”,把香氣和茶味鎖住。乾燥賦予茶葉香氣的來源一般分為兩種,它們分別是“使用的原料”和“焙火”。

原料:木材、電爐、炭火

焙火:時間、溫度、次數。(一般分為輕火、中焙火、重焙火)

乾燥原料不同也會使茶葉增添不同風味,如武夷山的正山小種和安化黑茶,傳統的乾燥都會用松枝燻烤,會在茶葉上留下特有的“松煙香”。

焙火作用有兩種,一種是“錦上添花”,一種是“修飾”。因為焙火主要帶來蜜味和焦糖香,如果一個茶做青不到位,乾燥後花香不足,青草味明顯,茶味粗糙,師傅們會幹燥後再把茶葉拿去焙火,讓它增添香氣,掩蓋缺點。反之,做青到位的茶,經過乾燥會讓香氣更豐富,滋味更醇厚。

"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本文由一路有茶原創

|首發於頭條號:袁偉鴻

|作者:袁偉鴻

大家好,我是袁偉鴻,這是我撰寫的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的最後一篇文章,沒看過之前文章的同學請點擊: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二)茶味篇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三)口感結構篇

這篇攻略是茶葉味覺體系裡的最後一環:香型特點,今天我們就以臺灣茶為例,揭開“香氣”的真相。(PS:我希望你們學會並理解透徹,之後能靈活應用在其他茶類上,而不僅僅侷限在某一茶類上。)那我們開始吧!

一般茶葉的香氣是由四個類型構成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注:因為六大茶類中,只有黑茶跟白茶是強調陳年作用,故不在此對“陳香”展開大幅討論,本篇著重分析品種香、工藝香、地域香三者的關係,這三種香氣的結合就成為了一個茶的香型特點。

臺灣茶的門面擔當凍頂烏龍茶就是品種,工藝,地域三香合一的代表。

下面我們來具體討論這三個層面: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茶葉是茶的核心,如果茶葉本身的特點不夠正和豐富,再好的製茶技術也無法改變茶的質量,更不用說能不能體現出風土留下的地域香,打個比喻,茶葉本身就像一塊璞玉,經過產區風土塑造和工藝的淬鍊,才可以成為一塊翡翠。

我們把品種特有的香氣稱為品種香,一般市面上流行的臺灣茶品種都可以比較明確傳達它是由什麼茶樹品種做出來,特別是具有濃香特性的茶樹品種,如四季春,金萱等。這類茶一般不會使用重焙火,因為重焙火會蓋過本身的芳香。

品種香一般可以分為花香型,果香型,甜辛型

花香型類的品種往往可以鮮明地向人們傳達它是哪一種香型,譬如臺灣四季 春茶的梔子花香、翠玉茶的檳榔花、鐵觀音的蘭花香、鳳凰單叢裡的桂花香。花香型的茶葉往往能一下抓住消費者的心,但是花香型的茶葉,茶味往往沒有厚度。如果一款茶葉花香高揚,還能保證茶味醇厚,就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茶。

果香型的品種,在茶葉中散發出的類似水果的香氣,比如蜜桃香,雪梨香,梅子香等。這種香氣多出現在臺灣高海拔地區做成的茶葉上,例如全臺第一高海拔的大禹嶺,好的果香型的茶葉,茶湯的質感厚度多數都會很好,讓人感覺像在喝果汁或者肉湯。

甜辛型的品種,此款香氣是紅茶的典型香氣,比如,薯香,糯米香,還有奶香,也會有類似堅果的香氣,比如板栗香,杏仁香,桂圓香,棗香,最後還有類似桂皮,嫩姜,薄荷等香氣,臺灣紅玉紅茶就是典型的甜辛類代表,它的香氣層次感既複雜又鮮明,有桂皮,蜜香,薄荷混合一起的香氣,但這些香氣也不僅僅出現在紅茶上,有些烏龍茶品種也會帶有,譬如臺灣茶裡“奶香十足”的金萱烏龍茶。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臺灣烏龍茶的工藝香,主要來源於製茶過程中的發酵和乾燥這兩個環節。

發酵的程度是區分六大茶類的基本要素,發酵的工序的功能你可以理解為“放大”,它把茶葉本身的香氣提出來,然後通過人為的影響,把香氣放大。臺灣烏龍茶的發酵工藝的環節一般叫“做青”。

發酵程度一方面決定了香氣的層次感和豐富度,另一方面也決定了茶味的質感,簡單來說不發酵的茶類,如綠茶類,香氣類型單一,茶味的收斂性更強,全發酵的茶類,如紅茶,香氣偏濃郁,茶味純和,刺激性低,臺灣烏龍茶的發酵程度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所以同一個茶,因發酵不同,會使同一個品種展現不同的香氣和滋味。

簡單來說,臺灣烏龍茶發酵(做青)是工藝最關鍵的一環,做青不到位,花香不顯,做青過了頭,也會讓香氣喪失。

乾燥是工藝的最後一環,它的功能就是“鎖”,把香氣和茶味鎖住。乾燥賦予茶葉香氣的來源一般分為兩種,它們分別是“使用的原料”和“焙火”。

原料:木材、電爐、炭火

焙火:時間、溫度、次數。(一般分為輕火、中焙火、重焙火)

乾燥原料不同也會使茶葉增添不同風味,如武夷山的正山小種和安化黑茶,傳統的乾燥都會用松枝燻烤,會在茶葉上留下特有的“松煙香”。

焙火作用有兩種,一種是“錦上添花”,一種是“修飾”。因為焙火主要帶來蜜味和焦糖香,如果一個茶做青不到位,乾燥後花香不足,青草味明顯,茶味粗糙,師傅們會幹燥後再把茶葉拿去焙火,讓它增添香氣,掩蓋缺點。反之,做青到位的茶,經過乾燥會讓香氣更豐富,滋味更醇厚。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也有人稱呼為山場香,在臺灣茶裡,典型的高山茶分為梨山茶,大禹嶺高山茶,阿里山高山茶等。其實地域香是由土壤,氣候等小環境和當地的茶農種植習慣,採摘習慣,加工製作習慣,這些因素統一構成。也是前文中所指的茶味中的韻味,主要用後鼻腔感受。簡單來說,地域香就是留在茶葉上的胎記,比如臺灣茶的高海拔,巖茶的巖韻等。

總得來說,地域香在茶葉裡一直是個爭議非常非常大的話題,因為大部分茶葉的宣傳都會誇大“地域”的因素,把一些東西描繪得相當“玄幻”,也是部分消費者對茶葉敬而遠之的理由之一。所以大家對這部分可以有所保留,保持開放的態度聽一聽。

分析完三大類,咱們來總結總結。

"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本文由一路有茶原創

|首發於頭條號:袁偉鴻

|作者:袁偉鴻

大家好,我是袁偉鴻,這是我撰寫的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的最後一篇文章,沒看過之前文章的同學請點擊: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二)茶味篇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三)口感結構篇

這篇攻略是茶葉味覺體系裡的最後一環:香型特點,今天我們就以臺灣茶為例,揭開“香氣”的真相。(PS:我希望你們學會並理解透徹,之後能靈活應用在其他茶類上,而不僅僅侷限在某一茶類上。)那我們開始吧!

一般茶葉的香氣是由四個類型構成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注:因為六大茶類中,只有黑茶跟白茶是強調陳年作用,故不在此對“陳香”展開大幅討論,本篇著重分析品種香、工藝香、地域香三者的關係,這三種香氣的結合就成為了一個茶的香型特點。

臺灣茶的門面擔當凍頂烏龍茶就是品種,工藝,地域三香合一的代表。

下面我們來具體討論這三個層面: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茶葉是茶的核心,如果茶葉本身的特點不夠正和豐富,再好的製茶技術也無法改變茶的質量,更不用說能不能體現出風土留下的地域香,打個比喻,茶葉本身就像一塊璞玉,經過產區風土塑造和工藝的淬鍊,才可以成為一塊翡翠。

我們把品種特有的香氣稱為品種香,一般市面上流行的臺灣茶品種都可以比較明確傳達它是由什麼茶樹品種做出來,特別是具有濃香特性的茶樹品種,如四季春,金萱等。這類茶一般不會使用重焙火,因為重焙火會蓋過本身的芳香。

品種香一般可以分為花香型,果香型,甜辛型

花香型類的品種往往可以鮮明地向人們傳達它是哪一種香型,譬如臺灣四季 春茶的梔子花香、翠玉茶的檳榔花、鐵觀音的蘭花香、鳳凰單叢裡的桂花香。花香型的茶葉往往能一下抓住消費者的心,但是花香型的茶葉,茶味往往沒有厚度。如果一款茶葉花香高揚,還能保證茶味醇厚,就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茶。

果香型的品種,在茶葉中散發出的類似水果的香氣,比如蜜桃香,雪梨香,梅子香等。這種香氣多出現在臺灣高海拔地區做成的茶葉上,例如全臺第一高海拔的大禹嶺,好的果香型的茶葉,茶湯的質感厚度多數都會很好,讓人感覺像在喝果汁或者肉湯。

甜辛型的品種,此款香氣是紅茶的典型香氣,比如,薯香,糯米香,還有奶香,也會有類似堅果的香氣,比如板栗香,杏仁香,桂圓香,棗香,最後還有類似桂皮,嫩姜,薄荷等香氣,臺灣紅玉紅茶就是典型的甜辛類代表,它的香氣層次感既複雜又鮮明,有桂皮,蜜香,薄荷混合一起的香氣,但這些香氣也不僅僅出現在紅茶上,有些烏龍茶品種也會帶有,譬如臺灣茶裡“奶香十足”的金萱烏龍茶。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臺灣烏龍茶的工藝香,主要來源於製茶過程中的發酵和乾燥這兩個環節。

發酵的程度是區分六大茶類的基本要素,發酵的工序的功能你可以理解為“放大”,它把茶葉本身的香氣提出來,然後通過人為的影響,把香氣放大。臺灣烏龍茶的發酵工藝的環節一般叫“做青”。

發酵程度一方面決定了香氣的層次感和豐富度,另一方面也決定了茶味的質感,簡單來說不發酵的茶類,如綠茶類,香氣類型單一,茶味的收斂性更強,全發酵的茶類,如紅茶,香氣偏濃郁,茶味純和,刺激性低,臺灣烏龍茶的發酵程度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所以同一個茶,因發酵不同,會使同一個品種展現不同的香氣和滋味。

簡單來說,臺灣烏龍茶發酵(做青)是工藝最關鍵的一環,做青不到位,花香不顯,做青過了頭,也會讓香氣喪失。

乾燥是工藝的最後一環,它的功能就是“鎖”,把香氣和茶味鎖住。乾燥賦予茶葉香氣的來源一般分為兩種,它們分別是“使用的原料”和“焙火”。

原料:木材、電爐、炭火

焙火:時間、溫度、次數。(一般分為輕火、中焙火、重焙火)

乾燥原料不同也會使茶葉增添不同風味,如武夷山的正山小種和安化黑茶,傳統的乾燥都會用松枝燻烤,會在茶葉上留下特有的“松煙香”。

焙火作用有兩種,一種是“錦上添花”,一種是“修飾”。因為焙火主要帶來蜜味和焦糖香,如果一個茶做青不到位,乾燥後花香不足,青草味明顯,茶味粗糙,師傅們會幹燥後再把茶葉拿去焙火,讓它增添香氣,掩蓋缺點。反之,做青到位的茶,經過乾燥會讓香氣更豐富,滋味更醇厚。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也有人稱呼為山場香,在臺灣茶裡,典型的高山茶分為梨山茶,大禹嶺高山茶,阿里山高山茶等。其實地域香是由土壤,氣候等小環境和當地的茶農種植習慣,採摘習慣,加工製作習慣,這些因素統一構成。也是前文中所指的茶味中的韻味,主要用後鼻腔感受。簡單來說,地域香就是留在茶葉上的胎記,比如臺灣茶的高海拔,巖茶的巖韻等。

總得來說,地域香在茶葉裡一直是個爭議非常非常大的話題,因為大部分茶葉的宣傳都會誇大“地域”的因素,把一些東西描繪得相當“玄幻”,也是部分消費者對茶葉敬而遠之的理由之一。所以大家對這部分可以有所保留,保持開放的態度聽一聽。

分析完三大類,咱們來總結總結。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香型質量判斷

在判斷香型時,可以先評判茶葉側重表現那種香型(一般茶葉可以有多種類型的香氣),然後再去找具體的香氣。

一般香型判斷有兩個主要維度,一個是層次感,一個是濃郁度。

對於層次感而言,茶葉能向你清晰地傳達它的品種、工藝特點,風土風味,而且它們能和諧地融合一起的。

對於濃郁度來講,就是香氣和風味對前後鼻腔的刺激程度,也是我們平常說的清香和濃香,如果只能用鼻子聞到,但是在口中卻感受不到,就是清香的,如果在口中也能感受到強烈的香氣,那麼就說明一款茶的香氣很濃郁。

所有關於茶葉味道香氣的詞彙其實都是一種代指語言,能準確地分辨出茶葉的香型,有多少種香氣,能用巨量的詞彙形容你感受到的味道,這都不是你懂茶的證明。

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通過感受這些滋味所籠統形成整體風格,解讀這些風味,甚至能找出茶葉背後工藝、產區的身世,這些才是見功力的地方。

大家好,我是袁偉鴻,從學茶到投身茶這個行業已經15年,我想把我學茶的經驗通過平實的文字,豐富的視覺信息做一份人人都能上手即用的深度品茶指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們的內容。

歡迎關注【一路有茶】,領取你的專屬品茶指南。

版權聲明:本文歸一路有茶【yiluyoucha】袁偉鴻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轉發至朋友圈。

"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本文由一路有茶原創

|首發於頭條號:袁偉鴻

|作者:袁偉鴻

大家好,我是袁偉鴻,這是我撰寫的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的最後一篇文章,沒看過之前文章的同學請點擊: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二)茶味篇

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三)口感結構篇

這篇攻略是茶葉味覺體系裡的最後一環:香型特點,今天我們就以臺灣茶為例,揭開“香氣”的真相。(PS:我希望你們學會並理解透徹,之後能靈活應用在其他茶類上,而不僅僅侷限在某一茶類上。)那我們開始吧!

一般茶葉的香氣是由四個類型構成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注:因為六大茶類中,只有黑茶跟白茶是強調陳年作用,故不在此對“陳香”展開大幅討論,本篇著重分析品種香、工藝香、地域香三者的關係,這三種香氣的結合就成為了一個茶的香型特點。

臺灣茶的門面擔當凍頂烏龍茶就是品種,工藝,地域三香合一的代表。

下面我們來具體討論這三個層面: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茶葉是茶的核心,如果茶葉本身的特點不夠正和豐富,再好的製茶技術也無法改變茶的質量,更不用說能不能體現出風土留下的地域香,打個比喻,茶葉本身就像一塊璞玉,經過產區風土塑造和工藝的淬鍊,才可以成為一塊翡翠。

我們把品種特有的香氣稱為品種香,一般市面上流行的臺灣茶品種都可以比較明確傳達它是由什麼茶樹品種做出來,特別是具有濃香特性的茶樹品種,如四季春,金萱等。這類茶一般不會使用重焙火,因為重焙火會蓋過本身的芳香。

品種香一般可以分為花香型,果香型,甜辛型

花香型類的品種往往可以鮮明地向人們傳達它是哪一種香型,譬如臺灣四季 春茶的梔子花香、翠玉茶的檳榔花、鐵觀音的蘭花香、鳳凰單叢裡的桂花香。花香型的茶葉往往能一下抓住消費者的心,但是花香型的茶葉,茶味往往沒有厚度。如果一款茶葉花香高揚,還能保證茶味醇厚,就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茶。

果香型的品種,在茶葉中散發出的類似水果的香氣,比如蜜桃香,雪梨香,梅子香等。這種香氣多出現在臺灣高海拔地區做成的茶葉上,例如全臺第一高海拔的大禹嶺,好的果香型的茶葉,茶湯的質感厚度多數都會很好,讓人感覺像在喝果汁或者肉湯。

甜辛型的品種,此款香氣是紅茶的典型香氣,比如,薯香,糯米香,還有奶香,也會有類似堅果的香氣,比如板栗香,杏仁香,桂圓香,棗香,最後還有類似桂皮,嫩姜,薄荷等香氣,臺灣紅玉紅茶就是典型的甜辛類代表,它的香氣層次感既複雜又鮮明,有桂皮,蜜香,薄荷混合一起的香氣,但這些香氣也不僅僅出現在紅茶上,有些烏龍茶品種也會帶有,譬如臺灣茶裡“奶香十足”的金萱烏龍茶。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臺灣烏龍茶的工藝香,主要來源於製茶過程中的發酵和乾燥這兩個環節。

發酵的程度是區分六大茶類的基本要素,發酵的工序的功能你可以理解為“放大”,它把茶葉本身的香氣提出來,然後通過人為的影響,把香氣放大。臺灣烏龍茶的發酵工藝的環節一般叫“做青”。

發酵程度一方面決定了香氣的層次感和豐富度,另一方面也決定了茶味的質感,簡單來說不發酵的茶類,如綠茶類,香氣類型單一,茶味的收斂性更強,全發酵的茶類,如紅茶,香氣偏濃郁,茶味純和,刺激性低,臺灣烏龍茶的發酵程度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所以同一個茶,因發酵不同,會使同一個品種展現不同的香氣和滋味。

簡單來說,臺灣烏龍茶發酵(做青)是工藝最關鍵的一環,做青不到位,花香不顯,做青過了頭,也會讓香氣喪失。

乾燥是工藝的最後一環,它的功能就是“鎖”,把香氣和茶味鎖住。乾燥賦予茶葉香氣的來源一般分為兩種,它們分別是“使用的原料”和“焙火”。

原料:木材、電爐、炭火

焙火:時間、溫度、次數。(一般分為輕火、中焙火、重焙火)

乾燥原料不同也會使茶葉增添不同風味,如武夷山的正山小種和安化黑茶,傳統的乾燥都會用松枝燻烤,會在茶葉上留下特有的“松煙香”。

焙火作用有兩種,一種是“錦上添花”,一種是“修飾”。因為焙火主要帶來蜜味和焦糖香,如果一個茶做青不到位,乾燥後花香不足,青草味明顯,茶味粗糙,師傅們會幹燥後再把茶葉拿去焙火,讓它增添香氣,掩蓋缺點。反之,做青到位的茶,經過乾燥會讓香氣更豐富,滋味更醇厚。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也有人稱呼為山場香,在臺灣茶裡,典型的高山茶分為梨山茶,大禹嶺高山茶,阿里山高山茶等。其實地域香是由土壤,氣候等小環境和當地的茶農種植習慣,採摘習慣,加工製作習慣,這些因素統一構成。也是前文中所指的茶味中的韻味,主要用後鼻腔感受。簡單來說,地域香就是留在茶葉上的胎記,比如臺灣茶的高海拔,巖茶的巖韻等。

總得來說,地域香在茶葉裡一直是個爭議非常非常大的話題,因為大部分茶葉的宣傳都會誇大“地域”的因素,把一些東西描繪得相當“玄幻”,也是部分消費者對茶葉敬而遠之的理由之一。所以大家對這部分可以有所保留,保持開放的態度聽一聽。

分析完三大類,咱們來總結總結。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香型質量判斷

在判斷香型時,可以先評判茶葉側重表現那種香型(一般茶葉可以有多種類型的香氣),然後再去找具體的香氣。

一般香型判斷有兩個主要維度,一個是層次感,一個是濃郁度。

對於層次感而言,茶葉能向你清晰地傳達它的品種、工藝特點,風土風味,而且它們能和諧地融合一起的。

對於濃郁度來講,就是香氣和風味對前後鼻腔的刺激程度,也是我們平常說的清香和濃香,如果只能用鼻子聞到,但是在口中卻感受不到,就是清香的,如果在口中也能感受到強烈的香氣,那麼就說明一款茶的香氣很濃郁。

所有關於茶葉味道香氣的詞彙其實都是一種代指語言,能準確地分辨出茶葉的香型,有多少種香氣,能用巨量的詞彙形容你感受到的味道,這都不是你懂茶的證明。

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通過感受這些滋味所籠統形成整體風格,解讀這些風味,甚至能找出茶葉背後工藝、產區的身世,這些才是見功力的地方。

大家好,我是袁偉鴻,從學茶到投身茶這個行業已經15年,我想把我學茶的經驗通過平實的文字,豐富的視覺信息做一份人人都能上手即用的深度品茶指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們的內容。

歡迎關注【一路有茶】,領取你的專屬品茶指南。

版權聲明:本文歸一路有茶【yiluyoucha】袁偉鴻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轉發至朋友圈。

一路有茶|圖解茶葉的味覺體系(四)香氣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