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

曾國藩 論語 FCFZL6212 2019-08-24
"

曾國藩做人有三不,為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他說,如果能夠做到這幾點,鬼神都會對你俯首欽佩,不論到哪都會得到他人的敬仰和尊重。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魔,“貪”“狡”“傲”可謂是人的通病,人的劣根。若是能將劣根摒除,便可謂之君子,自然受人尊敬。

不貪財,即為廉。當人的慾望大大超過了他的真實需求,這種慾望就不再合理,就可以稱之為“貪”。不貪財不僅是君子之行,更是避禍的關鍵。曾國藩曾說過:“世不若不求利,即無害”,還有句話叫做“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鳥為食亡,這無可厚非,這是動物為了生存下去的一種本能反應。而為財而死的人,實在是因為貪得無厭而自掘墳墓。

"

曾國藩做人有三不,為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他說,如果能夠做到這幾點,鬼神都會對你俯首欽佩,不論到哪都會得到他人的敬仰和尊重。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魔,“貪”“狡”“傲”可謂是人的通病,人的劣根。若是能將劣根摒除,便可謂之君子,自然受人尊敬。

不貪財,即為廉。當人的慾望大大超過了他的真實需求,這種慾望就不再合理,就可以稱之為“貪”。不貪財不僅是君子之行,更是避禍的關鍵。曾國藩曾說過:“世不若不求利,即無害”,還有句話叫做“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鳥為食亡,這無可厚非,這是動物為了生存下去的一種本能反應。而為財而死的人,實在是因為貪得無厭而自掘墳墓。

曾國藩: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

人的慾望總是無窮無盡的,有了銀子,就會想要金子,有了金子,就會想要鑽石······慾望為萬惡之源,當人的貪念越來越大,那麼為之付出的也就越來越多。為了達到目的,也就可以不擇手段。在這無止境的放縱貪念的過程中,看似榮華富貴,實則暗流從生,一不小心便會萬劫不復。

人要活的快樂自在,就要懂得知足和惜福。該得的,心安理得地接受;不該得的,不貪不搶,不念不求,只有這樣才能無患無憂,平安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不失信,則為誠。古語有言,“言而無信,不足以立也。”“誠信”二字,是為人處世的基礎,是每個人都改奉行的準則。特別是言而有信一條,我們更應該時時銘記於心。若是一個人連自己說過的話,答應過的事都做不到,那又怎能讓人放心委以重任呢?

《論語》裡說:“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幫,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說話要忠實守信,行事要有禮尊敬。如果能做到如此,即使是生在蠻夷之邦,還是很有發展前途的。不遵守誠實守信的原則,行事魯莽草率,縱然是一個州的領域,也不會有好的發展的。狼來了的故事想必是每個孩子必備的床頭故事,失信於人,就如同身陷狼群,腹背受敵、孤立無援。只有以誠待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才能避開生活中潛藏在暗處的餓狼。

"

曾國藩做人有三不,為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他說,如果能夠做到這幾點,鬼神都會對你俯首欽佩,不論到哪都會得到他人的敬仰和尊重。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魔,“貪”“狡”“傲”可謂是人的通病,人的劣根。若是能將劣根摒除,便可謂之君子,自然受人尊敬。

不貪財,即為廉。當人的慾望大大超過了他的真實需求,這種慾望就不再合理,就可以稱之為“貪”。不貪財不僅是君子之行,更是避禍的關鍵。曾國藩曾說過:“世不若不求利,即無害”,還有句話叫做“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鳥為食亡,這無可厚非,這是動物為了生存下去的一種本能反應。而為財而死的人,實在是因為貪得無厭而自掘墳墓。

曾國藩: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

人的慾望總是無窮無盡的,有了銀子,就會想要金子,有了金子,就會想要鑽石······慾望為萬惡之源,當人的貪念越來越大,那麼為之付出的也就越來越多。為了達到目的,也就可以不擇手段。在這無止境的放縱貪念的過程中,看似榮華富貴,實則暗流從生,一不小心便會萬劫不復。

人要活的快樂自在,就要懂得知足和惜福。該得的,心安理得地接受;不該得的,不貪不搶,不念不求,只有這樣才能無患無憂,平安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不失信,則為誠。古語有言,“言而無信,不足以立也。”“誠信”二字,是為人處世的基礎,是每個人都改奉行的準則。特別是言而有信一條,我們更應該時時銘記於心。若是一個人連自己說過的話,答應過的事都做不到,那又怎能讓人放心委以重任呢?

《論語》裡說:“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幫,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說話要忠實守信,行事要有禮尊敬。如果能做到如此,即使是生在蠻夷之邦,還是很有發展前途的。不遵守誠實守信的原則,行事魯莽草率,縱然是一個州的領域,也不會有好的發展的。狼來了的故事想必是每個孩子必備的床頭故事,失信於人,就如同身陷狼群,腹背受敵、孤立無援。只有以誠待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才能避開生活中潛藏在暗處的餓狼。

曾國藩: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

不自是,則為慎。驕傲自滿使人看不見自己的缺點,也看不見別人的優點。事事妄自尊大,自以為是,對旁人的建議置若罔聞,這實在不是做人做事該有的態度。做人,貴在自信而不自傲。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面對挫折挑戰,也要看見別人的長處,明白自己的不足,以揚長避短,更上一層樓。

不自是,簡單來說就是謙遜,而更高層次的謙遜就是謹慎。謙遜要求人不自滿、不自大,而謹慎則要求人們在摒除自大狂妄的基礎上,時刻反思自己的錯誤,在自信的同時,看見自己的“自卑”。在得意處不忘自身的不足,在位高時不忘尊重他人的意見。就像浩瀚的大海敞開博大之胸懷,接納所有的江河以溪流——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曾國藩所說的這“三不”,看似簡單,卻概括了為人處世最高的三點要求。他雖生活在社會政治汙濁不堪、官場腐敗登峰造極的晚清時代,但卻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去走自己的路,實在難能可貴。

"

曾國藩做人有三不,為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他說,如果能夠做到這幾點,鬼神都會對你俯首欽佩,不論到哪都會得到他人的敬仰和尊重。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魔,“貪”“狡”“傲”可謂是人的通病,人的劣根。若是能將劣根摒除,便可謂之君子,自然受人尊敬。

不貪財,即為廉。當人的慾望大大超過了他的真實需求,這種慾望就不再合理,就可以稱之為“貪”。不貪財不僅是君子之行,更是避禍的關鍵。曾國藩曾說過:“世不若不求利,即無害”,還有句話叫做“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鳥為食亡,這無可厚非,這是動物為了生存下去的一種本能反應。而為財而死的人,實在是因為貪得無厭而自掘墳墓。

曾國藩: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

人的慾望總是無窮無盡的,有了銀子,就會想要金子,有了金子,就會想要鑽石······慾望為萬惡之源,當人的貪念越來越大,那麼為之付出的也就越來越多。為了達到目的,也就可以不擇手段。在這無止境的放縱貪念的過程中,看似榮華富貴,實則暗流從生,一不小心便會萬劫不復。

人要活的快樂自在,就要懂得知足和惜福。該得的,心安理得地接受;不該得的,不貪不搶,不念不求,只有這樣才能無患無憂,平安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不失信,則為誠。古語有言,“言而無信,不足以立也。”“誠信”二字,是為人處世的基礎,是每個人都改奉行的準則。特別是言而有信一條,我們更應該時時銘記於心。若是一個人連自己說過的話,答應過的事都做不到,那又怎能讓人放心委以重任呢?

《論語》裡說:“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幫,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說話要忠實守信,行事要有禮尊敬。如果能做到如此,即使是生在蠻夷之邦,還是很有發展前途的。不遵守誠實守信的原則,行事魯莽草率,縱然是一個州的領域,也不會有好的發展的。狼來了的故事想必是每個孩子必備的床頭故事,失信於人,就如同身陷狼群,腹背受敵、孤立無援。只有以誠待人,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才能避開生活中潛藏在暗處的餓狼。

曾國藩: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

不自是,則為慎。驕傲自滿使人看不見自己的缺點,也看不見別人的優點。事事妄自尊大,自以為是,對旁人的建議置若罔聞,這實在不是做人做事該有的態度。做人,貴在自信而不自傲。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面對挫折挑戰,也要看見別人的長處,明白自己的不足,以揚長避短,更上一層樓。

不自是,簡單來說就是謙遜,而更高層次的謙遜就是謹慎。謙遜要求人不自滿、不自大,而謹慎則要求人們在摒除自大狂妄的基礎上,時刻反思自己的錯誤,在自信的同時,看見自己的“自卑”。在得意處不忘自身的不足,在位高時不忘尊重他人的意見。就像浩瀚的大海敞開博大之胸懷,接納所有的江河以溪流——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曾國藩所說的這“三不”,看似簡單,卻概括了為人處世最高的三點要求。他雖生活在社會政治汙濁不堪、官場腐敗登峰造極的晚清時代,但卻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去走自己的路,實在難能可貴。

曾國藩: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

“三不”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到它需要艱苦的生活歷練,更需要經過大的挫折之後的醒悟。儘管如此,每個人還是應該要以此來要求自己,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自立於世而無愧於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