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卻被聰明所誤,曹丕不殺曹植,其實不是因為“七步詩”

曹植的人生是以他父親曹操的死為界限,分為截然不同的兩個時期。曹操在世時,他是個倍受恩寵的貴族子弟;曹操死後,因有與兄長曹丕爭過世子的經歷,受到曹丕在政治上的打壓和迫害。

曹植後期生活極其慘淡和悲壯,空有滿腔的雄心壯志無法得以施展。千百年來,人們都惋惜曹植的不幸遭遇,唾棄曹丕不念手足之情,殊不知曹植的悲劇正是他自己一手造成。

才高八斗卻被聰明所誤,曹丕不殺曹植,其實不是因為“七步詩”

一、王侯之子,才華蓋世

曹植,字子建,生於公元192年,魏武帝曹操和卞夫人所生的第三個兒子。曹植是三國時期最負盛名的文學家,建安文學中的領軍人物,與父親曹操、哥哥曹丕並稱“三曹”。

南朝文學家謝靈運評價他:“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後世沒有人反對這一說法,由此可知曹植才華蓋世,這也是成語“才高八斗”的由來。

曹植最早的啟蒙老師是他的母親卞氏。曹植在母親的陪伴下長大,每當曹操率兵外出打仗,他就會聽到母親的哼唱“薤上露”的曲子。《薤露行》是曹操所寫的樂府詩,“薤露”二字是說生逢亂世,人的生命就像薤菜葉上的露水,轉眼間就蒸發了。

母親希望年幼的曹植要以父親為楷模,成為匡扶天下的傑出人才。曹植走進父親的詩行裡,一字一句向母親討教,這種純出自然、有感而發的啟蒙教育,為曹植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曹植十多歲,就能背誦幾十萬字的辭賦文章,才華橫溢,以至於曹操都懷疑他的文章是別人代筆的。《三國志》記載:

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

東漢末期,諸侯割據,軍閥混戰。官渡之戰,曹操消滅了他最大的對手袁紹,建立了以鄴城為根據地的北方帝國,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有名無實的漢王朝實際掌權者。

建安十五年,曹操修築銅雀臺。曹操率領兒子們登臺參觀,讓他們即興作賦。十九歲的曹植援筆立成,所寫《登臺賦》讓曹操大感驚奇,由此深受喜愛。

曹植二十三歲,曹操遠征孫權,留下曹植留守鄴城,委以重任,此時曹操頗有立曹植為世子的意願。曹植和丁儀、楊修等人交好,暗中培植自己的羽翼,以圖和哥哥曹丕爭奪儲位。

才高八斗卻被聰明所誤,曹丕不殺曹植,其實不是因為“七步詩”

二、儲位之爭,因小失大

史書記載,曹操有二十五個兒子,和劉備以及孫權比起來,曹操可以說是最能生了。但是兒子多了,問題也就隨之而來,曹操百年之後,立哪一位為繼承人呢?

如果長子曹昂沒有戰死,或許就沒有曹丕和曹植什麼事了。如果曹衝沒有過早夭折,或許曹丕和曹植也不會有機會。

曹昂和曹衝死了,剩下卞夫人所生的四個嫡子都有獲得繼承人資格的可能。其中,最有才華的曹植和同樣有才華還有謀略的嫡長子曹丕最有競爭力。於是,圍繞曹丕和曹植,群臣分成了“曹丕派”和“曹植派”。

曹丕五歲能文,八歲時就能騎馬射箭,十餘歲就隨父遠征,可謂文武全才。因為比曹植年長,政治鬥爭經驗也更加豐富。按照封建時代立長不立幼的規矩,曹丕無疑是繼承人的不二人選。但是曹操,又希望選擇最賢能的兒子作為繼承人,於是,他開始刻意考察曹丕和曹植。

在和哥哥曹丕的儲位之爭中,曹植因為年紀輕輕,缺乏鬥爭經驗,加上文人放浪形骸的性格,最終犯了幾個小錯誤,失去了父親曹操的信任,敗下陣來。

在與哥哥曹丕的明爭暗鬥中,曹植廣納黨羽,結黨營私,任用和曹丕有隙的丁儀、楊修等。楊修等人不僅幫助曹植出謀劃策,而且互相詩文唱和,關係非常親密,引起了曹操的注意。

有一次曹操與眾大臣商議,想立曹植為太子,曹丕知道後,祕密請吳質到內府商量,害怕有人發現,就用裝絲綢的大車把吳質藏在其中。楊修得知此事,直接報告給曹操。第二天,曹操下令到曹丕的大門攔車檢查,結果檢查的使者看到車裡是絲綢,曹操疑心楊修是在加害曹丕。

曹操經常會詢問曹植和曹丕一些政治或軍事的問題,讓他們發表看法。楊修事先將答案寫好交給曹植,曹操每次問曹植,他都能夠對答如流。曹操很懷疑,暗中調查,發現了楊修和曹植的祕密,於是開始疏遠曹植,動了殺楊修之心。

才高八斗卻被聰明所誤,曹丕不殺曹植,其實不是因為“七步詩”
《三國志》記載: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

“司馬門”事件讓曹操對曹植非常失望。曹植始終是個文人,喜歡喝酒,喝醉了還不守規矩。曹操尤其注重法度,曾經因為自己違反法令,坐騎受驚踏毀莊稼而割發代首,又怎麼能容許自己的兒子如此放縱呢?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立曹丕為世子。曹植爭儲失敗,一蹶不振,失意之下,更加放縱沉溺於酒色之中。

《三國志》記載:太祖以罪誅修,植益內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

在病逝的前一年,曹操深知命不久矣,還想給曹植一個翻盤的機會,但是曹植自己放棄了。曹操一生征戰沙場,經歷了無數的失敗,最後都能夠積極振作,扭轉局勢反敗為勝。或許此時,曹操才發現自己一開始就看錯了這個過於聰明,內心極度敏感的兒子。曹植的自我放逐,也就是曹操徹底的失望。

一年後,曹操病逝,曹丕繼位,不久就廢黜漢獻帝,建立魏國。儲位之爭的失敗,註定了曹植日後悲慘坎坷的人生。

才高八斗卻被聰明所誤,曹丕不殺曹植,其實不是因為“七步詩”

三、失去自由,鬱鬱而終

皇帝只能一個人來做,自古以來為了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不知有多少手足兄弟互相殘殺,流血爭鬥。

曹丕稱帝,表面上將自己的二十四個兄弟全部封侯,實際上是將他們都流放到外地,同時派出“監國使者”,監視這些王侯的一舉一動,然後逐步開始清除那些最具有威脅性的兄弟。

第一個倒黴的是二弟曹彰,曹彰獲悉曹操的死訊後,帶著自己的兵馬去找曹植,表示願意擁立曹植為接班人。曹彰能征善戰,而且還擁有屬於自己的部隊,曹丕很不放心。如果二弟有異心,那就是對曹丕最大威脅。

曹丕在文武百官的擁立下繼承王位,曹彰的人馬還沒有走到都城,就收到了曹丕召見的命令。曹彰不得不從,獨自前往拜見哥哥曹丕,當夜二人待在一起,第二天曹彰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

曹彰死後,曹植被推到政治高壓之下。他曾經是曹丕最有實力的競爭對手,現在曹丕繼位,能夠放過這個數次三番威脅到自己的弟弟嗎?

著名的“七步詩”,“煮豆燃萁”的故事講的就是曹丕想要殺掉曹植,對他進行逼迫的故事。《世說新語·文學》記載: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曹植用自己的才華挽救了自己的性命。“煮豆燃萁”道出了自古以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鬥爭的殘酷。

才高八斗卻被聰明所誤,曹丕不殺曹植,其實不是因為“七步詩”

曹丕雖然沒有殺曹植,卻對他進行了殘酷的打壓和限制。首先,消滅了曹植的羽翼,找藉口把丁儀、丁廙及其家中男丁全部殺光。其次,囚禁曹植,曹丕在每個王侯的封地都安插監國使者。曹植在封地,一言一行都有人監督指點,大事小情都需要請示京師。

曹操死後半年,曹植想在封地祭奠,當即上呈《請祭先王表》,並“乞請水瓜五枚、白柰二十枚”作祭品,結果遭到曹丕的嚴詞拒絕。

《三國志》記載:植與諸侯並就國。黃初二年,監國謁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有司請治罪,帝以太后故,貶爵安鄉侯。其年改封鄄城侯。

曹丕不會因為一首“七步詩”就放過曹植,曹彰死後,他們共同的母親卞太后非常傷心。曹植被誣告,卞太后她聽說曹丕還要殺了他,於是悲痛欲絕,叫來皇帝曹丕大罵一頓,曹丕迫於母親的壓力,沒有殺曹植,但是降低了他的爵位。

曹植由鄉侯改降為城侯,在城地被東郡太守王機、防輔吏倉輯誣告,又被治罪,被遷回鄴城舊居,閉門思過。這樣的打擊使曹植誠惶誠恐,處處小心,他那“任性而行,不自雕勵”的習性改了許多,而且還曾向曹丕上《責躬詩》,自責有罪,得到了曹丕的嘉許。

曹丕最終沒有賜死曹植,是因為他已經消除了曹植的威脅,曹彰的死亡給母親帶去了巨大的痛苦,他不願再讓母親傷心。身為帝王的他,更不願意留下一個迫害手足兄弟的罵名。

曹丕在位七年,曹植始終戰戰兢兢,處於崩潰的邊緣。因為屢遭誣陷和貶謫,曹植從一個風流倜儻、光彩照人的翩翩佳公子,變成了衣食不保、顛沛流離,毫無人生自由的階下囚。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植改封陳王,在憂鬱中病逝,時年四十一歲。此時,曹丕已經去世六年。

才高八斗卻被聰明所誤,曹丕不殺曹植,其實不是因為“七步詩”

曹植處心積慮地爭奪太子之位,其失敗的根源在於他不懂得韜光養晦,鋒芒畢露、恃才放浪,同時也與他網羅黨羽,結黨營私有關。曹植行為放縱,不能約束自己,屢犯法禁,導致曹操震怒,最終因為失寵而失敗。

毫無疑問,曹植在詩歌、辭賦和散文方面的巨大成就,使他成了建安時期,乃至後世的文學大家。比起父親曹操與兄長曹丕,雖然在政治上黯淡無光,但是在文學上,曹植卻成了閃亮的焦點。

曹植的才氣使他贏得了“才高八斗”的美譽,他是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中國文學的發展,曹植功不可沒。如果沒有曹植,或許我們的文化殿堂將會黯淡許多。他的文學成就,才是他被後人記住的原因。

END.


聲明:本文由博書團隊原創首發,禁止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聯刪。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的賬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