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越高的人,越懂《紅樓夢》

曹雪芹 惠能 道德經 讀書 文化 愷叔說紅樓夢 2018-12-05

《愷叔說紅樓夢》第105期

在《紅樓夢》第3回寫道:

後人有《西江月》二詞,批寶玉極恰,其詞曰:

(詞一)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詞二)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當你讀完這兩首詞,你的看法是怎樣的呢?

我的看法是,這使我想起了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這樣一段話: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在我看來,讀《紅樓夢》的人也分為“上士”、“中士”和“下士”這三種。

就拿上面那兩首詞作為例子,這三種人讀完之後的看法分別是怎樣的呢?

先從“下士”說起。下士讀完,會譏笑說寶玉就是一個傻子,就是一個窩囊廢,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翔”。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紅樓夢》

下士的“道”,是“倒”。

在廣東話中,有“倒米”這一說法,意思就是指那些專門來砸場、跟別人過不去的行為。

下士就屬於會幹出這種事的人,他們專挑別人的不好,以此來讓自己活得更有優越感。

比如,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比寶玉厲害多了。殊不知,寶玉家裡比你有錢,顏值比你高,才華甩你幾條街,受女生歡迎的程度更是秒殺你。

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這樣一對比起來,你會不會覺得你這個“下士”其實比寶玉差遠了。

下士的典型代表,就是那些鍵盤俠。

他們在鍵盤面前揮斥方裘、指點江山,對別人指指點點,而這些人一旦到了現實生活中,卻總是過得那麼不如意。

因為在網絡世界對別人指責多了,到了現實世界就會孽力回饋,輪到他們被身邊的人指指點點了。

在下士看來,別人都有一堆毛病,唯獨自己是完美的。

殊不知毛病最多的是自己,因為不能自知,所以下士永遠都只能活在自己製造的假象中,一回到真實世界就馬上變得不堪一擊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中士”對上面兩首詞的看法。

中士會覺得這兩首詞寫的只是寶玉嗎?會不會寫的也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他自己呢?

他們在思考後,得出一個結論:“曹雪芹批評的不只是寶玉,還有自己”。

曹雪芹不正是“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嗎?

曹雪芹不正是“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嗎?

曹雪芹不正是“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嗎?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紅樓夢》


中士懂得透過表面去思考更深層次的內容,他們的道是一個“理”字。

但是中士都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聽過並懂得很多的道理,但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他們都是理論派,並沒有將道理轉化成生活和工作中的一部分。

我有一個表叔,他就是一箇中士,講起大道理來,頭頭是道,在這方面難逢敵手。但是,表叔在生活中過得並不如意,因為他光說不做。

比如,表叔會教自己的子女要多出去交朋結友。但是,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宅男,基本上從來不主動出去應酬親朋好友。

試問這樣的人,在子女面前又有什麼說服力呢?

所以,表叔的子女都愛不聽他的話。

表叔經常跟自己的妻子抱怨子女不聽話,但這能全怪他的子女嗎?

很多中士就像我的這位表叔,理論講得比誰都六,但一到行動就溜了。

由上可見,中士不中。

那最後一種人“上士”,他們又會怎麼看待這兩首詞呢?

上士的“道”,是“反省之道”。

他會在這兩首詞中反省自我。

自己是不是也曾經“無故尋愁覓恨”呢?

自己是不是也曾經“有時似傻如狂”呢?

自己是不是也曾經“潦倒不通世務”呢?

自己是不是也曾經“愚頑怕讀文章”呢?

自己是不是也曾經“行為偏僻性乖張,惹來世人的誹謗”呢?

自己是不是也曾經“富貴不知樂業”呢?

自己是不是也曾經“貧窮難耐淒涼”呢?

自己是不是也曾經“可憐辜負好韶光”呢?

六祖惠能大師曾經說過,越懂得反省的人,越接近道。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紅樓夢》


上士就是接近道的人。

上士在反思到自己曾經“無故尋愁覓恨”之後,就會自我改善、之後都不會再無緣無故地自尋哀愁和怨恨了。

上士在反思到自己“有時似傻如狂”之後,就會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心智、收起自己以前的張狂,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

上士在反思到自己曾經“潦倒不通世務”之後,就會想辦法弄通世務、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讓自己從此不再潦倒。

上士在反思到自己曾經“愚頑怕讀文章”之後,就會跟自己死磕、去讀更多的書和文章,增長自己的見識。

上士在反思到自己曾經“行為偏僻性乖張,惹來世人的誹謗”之後,就會思考能不能有和世俗相容、但又還能保持自我個性的一些做法呢?

上士在反思到自己曾經“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之後,就會在富貴的時候考慮長遠,做好家族好幾代人的百年安居樂業的大計,力爭不重演賈家的悲劇。

上士在反思到自己曾經“辜負好韶光”之後,就會珍惜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活出最好的自己。

由上可見,不同層次的人,對《紅樓夢》的理解深度是截然不同的。

下士看到《西江月》二詞對寶玉的批評時,會對寶玉大加嘲笑。

中士看到《西江月》二詞對寶玉的批評時,會通過思考得知《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其實是在罵他自己。

上士看到《西江月》二詞對寶玉的批評時,會自我反省,意識到自己也犯過類似的錯誤,並進行改正。

由此可以得知,下士只會指責別人,這樣的人是永遠都不會得“道”的;而中士離“道”只差“行動”二字;上士因為懂得反省,並善於在行動中修正,最終都會得“道”!

對於曹雪芹的《紅樓夢》和老子的《道德經》,你的看法是怎樣的呢?歡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