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關鍵時刻用錯關鍵人物,導致曹魏政權走向衰亡

孟子有句名言:“君子之澤,世而斬。”(孟子·離婁章句下)曹魏的天下正應了這句話。曹操披荊斬棘創立的江山社稷在其孫曹叡身上被顛覆了。

曹叡,曹操的孫子,童年時代因長相奇異深得曹操寵愛,並被作為魏國的接班人而加以培養。曹操曾經意味深長地說:“我基於爾三世矣”。每次朝廷的重大活動和部署決策,都讓曹叡參與其中,從小接觸政治活動,不斷培育其寬廣的政治視野、全局觀念和決策水平。曹叡不辜負乃祖厚望,律己甚嚴,寬闊胸懷,處事低調,“出則事公卿,人則事父兄”,參政議政之餘,從不與朝中大臣接觸,潛心鑽研,博覽群書,好學多識,特別注意司法方面的學習,為以後治國理政奠定了政治和理論基礎。應當說,曹叡的政治修養是無可挑剔的。公元226年,26歲的曹叡登基稱帝,公元239年病逝,在位13年,亨年39歲,可謂英年早逝。

曹叡:關鍵時刻用錯關鍵人物,導致曹魏政權走向衰亡

曹叡在治國理政的十餘年間,客觀地講,在社會、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建設等方面多有建樹,特別在司法建設方面提出了流傳千古的觀點:“獄者,天下之性命也”。每當判決重大的案件,他往往親自聽取案情,力求做到公平執法,為後世樹立了榜樣。著名的“失街亭”之戰和司馬懿統一遼東的戰役先後發生在這一期間。諸葛亮六出祁山直至“秋風五丈原(病逝)”,也發生在這期間。可以說,曹叡執政的十三年間,整個三國的政治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政治風雲更加激盪,國內外形勢變化萬千,年輕的他經受了嚴峻的執政考驗。正當曹叡有為之時,可惜天不假年,病魔過早地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

曹叡:關鍵時刻用錯關鍵人物,導致曹魏政權走向衰亡

令人遺憾的是,曹魏的事業也隨著他的駕鶴西去成了“無限美好”的夕陽,他也不自覺地成了顛覆曹魏事業的始作俑者。之所以如此說,主要根據他晚年的用人不當而言。《漢晉春秋》載:曹叡原任命燕王宇為大將軍,後在生命的彌留之際,經不起身邊太監劉放、孫資的軟磨硬泡,又重新任命了已故大將軍曹真之子曹爽為大將軍,輔佐年輕的皇帝。曹爽者,何許人也?政治上糊塗、短視、自私之人也。此人治國無術,理政無方,胸無大志,只知聲色犬馬,用此人為政,無異於把江山拱手送與司馬氏。歷史最會捉弄人,曹爽如此低能之人,偏偏與政治強人司馬懿同朝為官,政治上雙方几經明爭暗鬥的較量,愚蠢的曹爽一敗塗地,不堪一擊不僅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搭上了,而且連祖宗的江山社稷也被司馬氏實際控制。以曹爽內閣倒臺為轉折點,曹魏政權逐漸走向了下坡路,並於公元265年最終被司馬氏建立的晉朝所取代。曹叡一生英明,關鍵時刻卻用錯了關鍵的人物,“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歷史老人毫不留情地邁著其固有的腳步走向自己的歸宿。

曹叡:關鍵時刻用錯關鍵人物,導致曹魏政權走向衰亡

歷史上常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曹魏以和平“禪讓”的方式取代了東漢的政權,不到半個世紀最後又以同樣的方式將政權拱手送與司馬晉朝,這歷史的輪迴誰又能說得清啊。透過歷史的迷霧,我們分明看到了曹叡那雙憂傷的眼睛和滿臉的後悔之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