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魚 | 一個老藝人的倉頡廟情懷

01人物介紹

靳魚 | 一個老藝人的倉頡廟情懷

靳魚 1937年4月出生於陝西省合陽縣路井鎮。中共黨員,國家二級演員。師從朱林峰,主工武生。數十年藝術生涯中,跋涉陝西、甘肅多個縣(市)秦腔劇團,從學員、演員、教練,到演戲、編戲、導戲、管戲,再到寫詩、作畫、練書法,總是奮進不止,可謂學識廣博,春花秋實。證書、獎盃、牌匾不少,業績讓《華夏英傑》、《中國大辭典》載入,真切自我鞭策,業精獎勤,真乃碩果累累、藝友廣闊。

靳魚 | 一個老藝人的倉頡廟情懷

靳魚 | 一個老藝人的倉頡廟情懷

塵封的記憶

靳魚 | 一個老藝人的倉頡廟情懷

20世紀五十年代,還沒有手機、電視機,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極度睏乏,只有逢年過節或者哪家過紅白喜事的時候,村子裡才會有戲班子唱戲。

每逢唱戲,村裡的男女老少都會圍坐在戲臺下看戲。因為唱戲,靳魚老人和倉頡廟有一段不解之緣。

02靳魚老人的聖廟情

如今已耄耋之年的老藝人靳魚,是一位唱秦腔多年的專業演員。老人已經唱了60多年秦腔,在舞臺上表演也已經有40多個年頭。1957年,他曾在白水縣倉頡廟的東戲樓唱過天明戲。

以前過廟會時,主事者同時請兩班戲分別在東西戲樓上演出。倉頡廟演戲有個規矩,叫天明戲,即天明時開演,直演到晚上雞叫才能停歇休息。

同時,兩家戲班子唱的是對臺戲。

唱的過程中,哪家的戲好,觀眾就擁向哪家戲臺下。失去觀眾的戲班子還會遭到執事的三眼鏦轟打,而贏得觀眾的一家,則能得到酒肉犒勞,披紅表彰。

靳魚老人當時在富縣劇團隨團來倉頡廟表演。

2008年的穀雨廟會,老人再次來到倉頡廟拜謁倉聖爺,看到自己曾在上面唱過戲的東戲樓,往事重憶,感慨萬分,不禁潸然淚下。

不久後,靳魚老人給倉頡廟工作人員寄信一封。

靳魚 | 一個老藝人的倉頡廟情懷

(向上滑動啟閱)

內容如下:

**同志:

您好,穀雨來倉(倉頡廟)多有麻煩,謝謝!

那天我把個人資料交於您家孩子,內有“碑文”(文壇始祖之源)字樣,今重寄來此文,請選收。

因為我來此地已是50年前之經歷,往事重憶,也想在倉聖廟留點什麼……那天,咱兩去東臺(東戲樓)看了一九五七年我來此獻藝之況,已半個世紀了……一個藝人總想留點什麼,即——這幅字,永立貴廟,也是萬幸……因為貴處建碑林,這也是個機遇。

請相幫,隨為您寄小作指正,如來柞,請告我。

立碑記載——文壇始祖之源

祝:工作順利、健康

靳魚

2008.5.11

寥寥數語,表達了靳魚老人對倉頡廟深深的情懷,總覺得,應該為聖廟留點什麼才不會感覺到遺憾。

靳魚 | 一個老藝人的倉頡廟情懷

03《戲緣》書寫穀雨

“倉聖廟、墓”文化盛況

靳魚老人出版的書《戲緣》裡,用了足足8頁的篇幅講述了1957年穀雨“倉聖廟、墓”的廟會盛況。

靳魚 | 一個老藝人的倉頡廟情懷

靳魚 | 一個老藝人的倉頡廟情懷

廟會的前幾天,就有擺攤的、設點的、打拳的、賣藝的、說書的、閒唱的、測字的、算命的、耍猴的、玩蛇的、挑貓的、騸雞的、吹糖人的、賣當的、拉洋片的、耍西湖景的、耍把戲的、擺擂臺的遊人來此助興、觀光。

靳魚 | 一個老藝人的倉頡廟情懷

倉聖廟並列東西的兩個戲樓,華麗秀美,雄偉壯觀,可稱渭北戲曲舞臺的佼佼者和文化精髓。據老人們說:倉聖廟的對臺戲樓專為演出“對臺戲”而建。它以兩個大小、高低、式樣、風格相同的戲臺組成。穀雨廟會的安排、策劃是由幾十個村莊組成的(十大社)社家輪流執掌,依次類推,互相比賽,看誰家請的戲班最好,哪年的廟會最熱鬧。會期由:會首、會長、紳士、名人、族長、賓相、賬戶等知名人士組成,群力同施。廟會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遠有河南、山西、南北商賈,近有:二華關大水、三城朝合陽,耀渭涇三高、黃宜洛富君等周邊城鄉百姓、客商,他們前來趕會做點生意。趕會的馱腳、馬車、轎子、騎馬、步行者絡繹不絕。正會這天,趕會的馬車都停於周圍村莊的麥場、路邊,足有幾公里長,實在壯觀。

靳魚 | 一個老藝人的倉頡廟情懷

倉聖廟穀雨廟會的演戲十分講究,劇社演出要守接臺戲、天明戲、不倒臺戲、每本加三折的規矩。戲若不合會上的要求,便三眼(鏦)槍連鳴,即刻換戲。開演之前,點炮為號,互相聯絡,雙方做好演出的準備。一旦開演,鞭炮、三眼(鏦)槍齊鳴、戰鼓、鑼鼓震天,越賣力、越叫好,越激烈、越狂歡、越過癮。

靳魚 | 一個老藝人的倉頡廟情懷

正式開臺的首日午時,便有五顏六色、彩旗如潮的鑼鼓隊、社火隊、火炮隊、護廟隊、會長等人伴著村民數千、抬著神樓去十餘里外的倉頡故里,迎請聖人進廟賞戲。拾神樓的人為十六個壯土、他們身著黃色馬褂、紅腰帶、草鞋、威風凜凜的裝扮。當神樓迎回廟門時,早在廟前等候的人群便擠滿了通道。兩邊的百名護廟手,就手執七尺長的紅棍,頭載紅纓帽,身穿黃馬褂,維護廟會的安全和秩序。火炮手也手執三眼槍,頭戴青帽、身著黃馬褂,專為廟會助威。其槍聲齊鳴,打開一條通道,護廟手兩翼形成夾道之式,儀仗隊數百人分站兩廂。迎神、接神相會時、炮聲加劇,鑼鼓加點,人流如潮,恭視神樓的百姓們隨之擠進廟內,神樓尊置於大殿。全豬、全羊、祭品,敬獻大廳,僧人們奏著笙、管、蕭、笛等細樂,會首、會長、紳士、貴賓及百姓數千人敬香跪地參拜。

靳魚 | 一個老藝人的倉頡廟情懷

倉聖廟穀雨廟會、明清便已形成,清中民初步入高潮,年年逢會,累累演戲,少則一場、多則三、四場大戲——對臺。同州蒲城、渭北、渭南、西安乃至山西蒲州梆子的名伶、名樂師也來獻藝。曾有蒲劇名家王存才、董銀午、一聲雷、玻璃脆等蒞廟參演。同州梆子的名流更多。這裡的觀眾對戲班演員的演技十分嚴厲,要求臺口硬、愛挑刺兒、不留情、極苛刻,臺上演出若有差錯,臺下的磚頭、瓦片、西瓜皮便一起飛上舞臺。看戲的人喊聲也大,說話也粗,對劣等演員喊叫:蒸饃籠子、涼貨、真不知羞…對好演員可是披紅搭彩、拍手放炮、連吃飯都是爭著拉、搶著叫(社家派吃)這就是當地看戲的情景、追求與愛好。

來源:倉頡廟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