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孩子一樣投入,你會發現全新的世界、和諧的親子關係'

不完美媽媽 螞蟻 他們的世界 媽媽要成長 2019-08-25
"

導語:像孩子一樣投入,你會發現全新的世界、和諧的親子關係

"

導語:像孩子一樣投入,你會發現全新的世界、和諧的親子關係

像孩子一樣投入,你會發現全新的世界、和諧的親子關係

愛因斯說:“想象力遠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

記得印象很深的一次,孩子在樹下觀察螞蟻,我連續喊了幾聲,孩子都沒有答應。湊近一看發現孩子在觀察螞蟻。那時候天氣悶熱,螞蟻在忙著往洞裡餵食物。但是很是納悶,這孩子怎麼會對螞蟻感興趣。他蹲在螞蟻旁邊,看的很入神。

兒子說:“媽媽你看,螞蟻好聰明,他們運不動的食物會找別的螞蟻幫忙,碰到危險他們會兵分幾路。”

順著兒子手指的方向看到一群群的螞蟻忙忙碌碌,有的自己搬運食物,有的負責找食物,較大塊的事物被成群結隊的螞蟻一起推著往前移。這是一隻多麼訓練有素的軍隊呀,如果不是兒子的指引,我竟然發現不了這些渺小的小生命,在他們的世界裡,就是一個大的國度。

走進自然是我們都很嚮往的事情,那裡有山、有水、有動物,有我們嚮往的最原始的精神和對美的追求。但我們常常也有這樣的困惑,心裡心心念唸的大自然身臨其境,心竟隔著千山萬水,怎麼也走不進大自然的意境裡。像個陌生的遊客,對他們既嚮往又遠之。

啟示

記得之前看過的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這樣一句話深深的震撼到我。

我和一群視力正常的朋友去森林裡散步,一路上聽的最多的就是,這裡的風景不過如此,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風景。怎麼會沒有什麼特別的呢?悅耳的鳥鳴聲,樹葉的細細聲,我手摸樹葉對稱的紋路,這不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嗎?我是一個盲人,可以給那些眼睛好的人一些提示:就好像明天你突然失明,這樣的方法也同樣用在你的感官上,就好像明天你突然失聰,用心去聆聽悅耳的樂聲、鳥兒的啁啾,樂曲演奏的雄壯曲調吧;彷彿明天你會喪失觸覺,仔細撫摸你想撫摸的東西吧......

直到聽了海倫.凱勒書中的那些話,我明白人之所以焦慮不快樂,是司空見慣了眼前的一切,視力的疲勞,充斥著這些習以為常,毫無情趣的物和事。頭蒙想追求的是心裡嚮往的風景,百年後也許發現人生匆匆一場,最應該珍視的就是當下的風景。

"

導語:像孩子一樣投入,你會發現全新的世界、和諧的親子關係

像孩子一樣投入,你會發現全新的世界、和諧的親子關係

愛因斯說:“想象力遠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

記得印象很深的一次,孩子在樹下觀察螞蟻,我連續喊了幾聲,孩子都沒有答應。湊近一看發現孩子在觀察螞蟻。那時候天氣悶熱,螞蟻在忙著往洞裡餵食物。但是很是納悶,這孩子怎麼會對螞蟻感興趣。他蹲在螞蟻旁邊,看的很入神。

兒子說:“媽媽你看,螞蟻好聰明,他們運不動的食物會找別的螞蟻幫忙,碰到危險他們會兵分幾路。”

順著兒子手指的方向看到一群群的螞蟻忙忙碌碌,有的自己搬運食物,有的負責找食物,較大塊的事物被成群結隊的螞蟻一起推著往前移。這是一隻多麼訓練有素的軍隊呀,如果不是兒子的指引,我竟然發現不了這些渺小的小生命,在他們的世界裡,就是一個大的國度。

走進自然是我們都很嚮往的事情,那裡有山、有水、有動物,有我們嚮往的最原始的精神和對美的追求。但我們常常也有這樣的困惑,心裡心心念唸的大自然身臨其境,心竟隔著千山萬水,怎麼也走不進大自然的意境裡。像個陌生的遊客,對他們既嚮往又遠之。

啟示

記得之前看過的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這樣一句話深深的震撼到我。

我和一群視力正常的朋友去森林裡散步,一路上聽的最多的就是,這裡的風景不過如此,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風景。怎麼會沒有什麼特別的呢?悅耳的鳥鳴聲,樹葉的細細聲,我手摸樹葉對稱的紋路,這不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嗎?我是一個盲人,可以給那些眼睛好的人一些提示:就好像明天你突然失明,這樣的方法也同樣用在你的感官上,就好像明天你突然失聰,用心去聆聽悅耳的樂聲、鳥兒的啁啾,樂曲演奏的雄壯曲調吧;彷彿明天你會喪失觸覺,仔細撫摸你想撫摸的東西吧......

直到聽了海倫.凱勒書中的那些話,我明白人之所以焦慮不快樂,是司空見慣了眼前的一切,視力的疲勞,充斥著這些習以為常,毫無情趣的物和事。頭蒙想追求的是心裡嚮往的風景,百年後也許發現人生匆匆一場,最應該珍視的就是當下的風景。

像孩子一樣投入,你會發現全新的世界、和諧的親子關係

前幾天得到這樣一本書,他破解了我心中苦苦尋找的謎底,那個靜坐怎麼也打不開的天靈蓋,突然有一點想要開竅了。那個寫作一直圈在條條框框出不來的死結,要通過這本書尋找到開啟的出口。這就是由美國約瑟夫.克奈爾出版的《深度自然遊戲》,他從根本上論述了人之所以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愉快的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根源,無法深度的投入到事情當中,也是我們不快樂的根源。

人的大腦太過活躍反而不能專注某一件事情,當我們靜下心來投入到當前的事和物中,會發現做事情不但可以做的很好還能提高效率。

照相機

這個遊戲和大人和孩子做起來都非常的有趣,一個人在後面一個人在站在後面。前面操作者的眼睛則相當於照相機。操作者喊1-2-3,3秒的時間準備、睜開、閉眼,這樣反覆的操作。雖然時隔多年,當時的情景、景色依然歷歷在目,這就是深度遊戲的力量。

在我們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失敗。大人和孩子不在一個高度是引起失敗的主要原因,也是孩子不願意聽父母說話的關鍵點。那父母怎樣做才能說進孩子的心理,讓孩子聽的進去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就拿我的孩子來說,在和他交流的時候:“兒子幫媽媽把碗洗了吧?”

兒子:“不洗。”

我:“兒子你幫媽媽掃掃地吧,媽媽累壞了,今天沒勁了。”

兒子:“媽媽我也累壞了,今天不掃了,明天再掃吧!”(雖然很氣憤,卻是很無語)

"

導語:像孩子一樣投入,你會發現全新的世界、和諧的親子關係

像孩子一樣投入,你會發現全新的世界、和諧的親子關係

愛因斯說:“想象力遠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

記得印象很深的一次,孩子在樹下觀察螞蟻,我連續喊了幾聲,孩子都沒有答應。湊近一看發現孩子在觀察螞蟻。那時候天氣悶熱,螞蟻在忙著往洞裡餵食物。但是很是納悶,這孩子怎麼會對螞蟻感興趣。他蹲在螞蟻旁邊,看的很入神。

兒子說:“媽媽你看,螞蟻好聰明,他們運不動的食物會找別的螞蟻幫忙,碰到危險他們會兵分幾路。”

順著兒子手指的方向看到一群群的螞蟻忙忙碌碌,有的自己搬運食物,有的負責找食物,較大塊的事物被成群結隊的螞蟻一起推著往前移。這是一隻多麼訓練有素的軍隊呀,如果不是兒子的指引,我竟然發現不了這些渺小的小生命,在他們的世界裡,就是一個大的國度。

走進自然是我們都很嚮往的事情,那裡有山、有水、有動物,有我們嚮往的最原始的精神和對美的追求。但我們常常也有這樣的困惑,心裡心心念唸的大自然身臨其境,心竟隔著千山萬水,怎麼也走不進大自然的意境裡。像個陌生的遊客,對他們既嚮往又遠之。

啟示

記得之前看過的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這樣一句話深深的震撼到我。

我和一群視力正常的朋友去森林裡散步,一路上聽的最多的就是,這裡的風景不過如此,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風景。怎麼會沒有什麼特別的呢?悅耳的鳥鳴聲,樹葉的細細聲,我手摸樹葉對稱的紋路,這不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嗎?我是一個盲人,可以給那些眼睛好的人一些提示:就好像明天你突然失明,這樣的方法也同樣用在你的感官上,就好像明天你突然失聰,用心去聆聽悅耳的樂聲、鳥兒的啁啾,樂曲演奏的雄壯曲調吧;彷彿明天你會喪失觸覺,仔細撫摸你想撫摸的東西吧......

直到聽了海倫.凱勒書中的那些話,我明白人之所以焦慮不快樂,是司空見慣了眼前的一切,視力的疲勞,充斥著這些習以為常,毫無情趣的物和事。頭蒙想追求的是心裡嚮往的風景,百年後也許發現人生匆匆一場,最應該珍視的就是當下的風景。

像孩子一樣投入,你會發現全新的世界、和諧的親子關係

前幾天得到這樣一本書,他破解了我心中苦苦尋找的謎底,那個靜坐怎麼也打不開的天靈蓋,突然有一點想要開竅了。那個寫作一直圈在條條框框出不來的死結,要通過這本書尋找到開啟的出口。這就是由美國約瑟夫.克奈爾出版的《深度自然遊戲》,他從根本上論述了人之所以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愉快的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根源,無法深度的投入到事情當中,也是我們不快樂的根源。

人的大腦太過活躍反而不能專注某一件事情,當我們靜下心來投入到當前的事和物中,會發現做事情不但可以做的很好還能提高效率。

照相機

這個遊戲和大人和孩子做起來都非常的有趣,一個人在後面一個人在站在後面。前面操作者的眼睛則相當於照相機。操作者喊1-2-3,3秒的時間準備、睜開、閉眼,這樣反覆的操作。雖然時隔多年,當時的情景、景色依然歷歷在目,這就是深度遊戲的力量。

在我們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失敗。大人和孩子不在一個高度是引起失敗的主要原因,也是孩子不願意聽父母說話的關鍵點。那父母怎樣做才能說進孩子的心理,讓孩子聽的進去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就拿我的孩子來說,在和他交流的時候:“兒子幫媽媽把碗洗了吧?”

兒子:“不洗。”

我:“兒子你幫媽媽掃掃地吧,媽媽累壞了,今天沒勁了。”

兒子:“媽媽我也累壞了,今天不掃了,明天再掃吧!”(雖然很氣憤,卻是很無語)

像孩子一樣投入,你會發現全新的世界、和諧的親子關係

換種方式交流

我:“我是你們的小寵物,現在寵物要撒嬌不想洗碗、不想拖地、我口渴了要喝水。”我也像個孩子一樣對著我的孩子們撒嬌。

兩個孩子立馬來了精神,小兒子馬上從他的狀態中醒來。

“我的小寵物口渴了,我去倒水。”小兒子一臉寵溺的看著我,赤著腳跑去倒水。

大兒子的表現更是讓我跌掉了眼睛,他放下手中的東西用手安撫的摸摸我的頭。

“小寵物你今天累了,我來幫你洗碗。”他站起來就去洗碗,我還聽到兒子洗著碗哼著歌。

小兒子把水端到我旁邊要餵我喝水,好傢伙喂的太急了,差點沒有嗆死我。小兒子用手給我拍著背,嘴裡一直說:小寵物你沒事吧,你沒事吧?”

"

導語:像孩子一樣投入,你會發現全新的世界、和諧的親子關係

像孩子一樣投入,你會發現全新的世界、和諧的親子關係

愛因斯說:“想象力遠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

記得印象很深的一次,孩子在樹下觀察螞蟻,我連續喊了幾聲,孩子都沒有答應。湊近一看發現孩子在觀察螞蟻。那時候天氣悶熱,螞蟻在忙著往洞裡餵食物。但是很是納悶,這孩子怎麼會對螞蟻感興趣。他蹲在螞蟻旁邊,看的很入神。

兒子說:“媽媽你看,螞蟻好聰明,他們運不動的食物會找別的螞蟻幫忙,碰到危險他們會兵分幾路。”

順著兒子手指的方向看到一群群的螞蟻忙忙碌碌,有的自己搬運食物,有的負責找食物,較大塊的事物被成群結隊的螞蟻一起推著往前移。這是一隻多麼訓練有素的軍隊呀,如果不是兒子的指引,我竟然發現不了這些渺小的小生命,在他們的世界裡,就是一個大的國度。

走進自然是我們都很嚮往的事情,那裡有山、有水、有動物,有我們嚮往的最原始的精神和對美的追求。但我們常常也有這樣的困惑,心裡心心念唸的大自然身臨其境,心竟隔著千山萬水,怎麼也走不進大自然的意境裡。像個陌生的遊客,對他們既嚮往又遠之。

啟示

記得之前看過的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這樣一句話深深的震撼到我。

我和一群視力正常的朋友去森林裡散步,一路上聽的最多的就是,這裡的風景不過如此,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風景。怎麼會沒有什麼特別的呢?悅耳的鳥鳴聲,樹葉的細細聲,我手摸樹葉對稱的紋路,這不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嗎?我是一個盲人,可以給那些眼睛好的人一些提示:就好像明天你突然失明,這樣的方法也同樣用在你的感官上,就好像明天你突然失聰,用心去聆聽悅耳的樂聲、鳥兒的啁啾,樂曲演奏的雄壯曲調吧;彷彿明天你會喪失觸覺,仔細撫摸你想撫摸的東西吧......

直到聽了海倫.凱勒書中的那些話,我明白人之所以焦慮不快樂,是司空見慣了眼前的一切,視力的疲勞,充斥著這些習以為常,毫無情趣的物和事。頭蒙想追求的是心裡嚮往的風景,百年後也許發現人生匆匆一場,最應該珍視的就是當下的風景。

像孩子一樣投入,你會發現全新的世界、和諧的親子關係

前幾天得到這樣一本書,他破解了我心中苦苦尋找的謎底,那個靜坐怎麼也打不開的天靈蓋,突然有一點想要開竅了。那個寫作一直圈在條條框框出不來的死結,要通過這本書尋找到開啟的出口。這就是由美國約瑟夫.克奈爾出版的《深度自然遊戲》,他從根本上論述了人之所以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愉快的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根源,無法深度的投入到事情當中,也是我們不快樂的根源。

人的大腦太過活躍反而不能專注某一件事情,當我們靜下心來投入到當前的事和物中,會發現做事情不但可以做的很好還能提高效率。

照相機

這個遊戲和大人和孩子做起來都非常的有趣,一個人在後面一個人在站在後面。前面操作者的眼睛則相當於照相機。操作者喊1-2-3,3秒的時間準備、睜開、閉眼,這樣反覆的操作。雖然時隔多年,當時的情景、景色依然歷歷在目,這就是深度遊戲的力量。

在我們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失敗。大人和孩子不在一個高度是引起失敗的主要原因,也是孩子不願意聽父母說話的關鍵點。那父母怎樣做才能說進孩子的心理,讓孩子聽的進去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就拿我的孩子來說,在和他交流的時候:“兒子幫媽媽把碗洗了吧?”

兒子:“不洗。”

我:“兒子你幫媽媽掃掃地吧,媽媽累壞了,今天沒勁了。”

兒子:“媽媽我也累壞了,今天不掃了,明天再掃吧!”(雖然很氣憤,卻是很無語)

像孩子一樣投入,你會發現全新的世界、和諧的親子關係

換種方式交流

我:“我是你們的小寵物,現在寵物要撒嬌不想洗碗、不想拖地、我口渴了要喝水。”我也像個孩子一樣對著我的孩子們撒嬌。

兩個孩子立馬來了精神,小兒子馬上從他的狀態中醒來。

“我的小寵物口渴了,我去倒水。”小兒子一臉寵溺的看著我,赤著腳跑去倒水。

大兒子的表現更是讓我跌掉了眼睛,他放下手中的東西用手安撫的摸摸我的頭。

“小寵物你今天累了,我來幫你洗碗。”他站起來就去洗碗,我還聽到兒子洗著碗哼著歌。

小兒子把水端到我旁邊要餵我喝水,好傢伙喂的太急了,差點沒有嗆死我。小兒子用手給我拍著背,嘴裡一直說:小寵物你沒事吧,你沒事吧?”

像孩子一樣投入,你會發現全新的世界、和諧的親子關係

無論是做什麼事情深情的投入都會收穫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深度自然遊戲》提出的宗旨,活在當下。和孩子交流也是如此,走進他們的世界,用孩子的方式交流,他們更樂於我們參與其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