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嘮叨父母,懂得放權,孩子會更聽話!

不完美媽媽 讀書 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2019-05-13

晚上,陪兒子看書,說好了一人讀一段。

但讀的過程中,兒子看到字數較多的段落,就哼唧著不願意讀。

於是,我會催促他“快點讀啊,下面很精彩”或者說“你讀得真不錯,我特別喜歡聽你讀。”

不管是督促還是誇獎,下次遇到字數多的段落時,兒子還是會多多少少地磨嘰一下。

不做嘮叨父母,懂得放權,孩子會更聽話!

後來,我想出了一個新辦法:

每次閱讀時,遇到字數多的段落,兒子可以換給我來讀,但這個權利每天只能使用3次。

沒想到,這個簡單的規則還挺管用!

接下來遇到字數多的段落,兒子不再表示不想讀,而是考慮要不要使用他的三次權利。

這時候,我只需要靜靜地等一等,等他考慮清楚。

讓我想不到的是,基本上兒子都會選擇自己來讀,到現在為止,只有偶爾幾次要求換讀。

02

由於在姥姥家養成了邊看電視邊吃飯的習慣,所以一回到姥姥家,兒子就條件反射似的嚷嚷著要開電視。

我直接拒絕。過了一會兒,他又央求,我又拒絕……

一頓飯下來,為這件事來來回回糾纏了好幾次。

第二天吃飯時,昨天的“拉鋸戰”眼看又要重現,我想起了閱讀的事情,照貓畫虎,心生一計。

我說:“這樣吧,每天你可以看一個小時電視,怎麼樣?”

兒子一聽,很划算,立馬答應。

我又說:“這一個小時的電視時間由你來掌控,什麼時候看,看什麼,都由你決定,但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小時,可以嗎?”

兒子很痛快地答應了,繼續吃飯。

不做嘮叨父母,懂得放權,孩子會更聽話!

過了一會兒,兒子開始央求:“媽媽,讓我看會兒電視吧?”

我笑眯眯地說:“可以啊,不過一天只能看一個小時,你要把握好時間啊!”

兒子稍稍一愣,他還沒習慣這件事由他做主,估計也沒搞清楚我的態度怎麼轉變了。

就這樣,一頓飯吃完,兒子也沒提看電視的事。

我有點出乎意料,因為放權的時候我已經想到了最壞的結果,就是兒子開始沒有顧慮地邊看電視邊吃飯。

沒想到,我的小小讓步和妥協,讓兒子重新思考了什麼時候看電視這件事。

以前看不看,看多久都是媽媽說了算,現在變成自己說了算,他就要好好計劃一下。

大概他覺得吃著飯看電視不太過癮,不如踏踏實實地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所以吃飯看電視的問題就這麼簡簡單單地解決了。

我暗喜:原來適當地放權,用對方法,真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做嘮叨父母,懂得放權,孩子會更聽話!

這兩件事看似偶然,其實和我這段時間注意自己的控制慾有關。

之前,兒子不想讀書,我督促他;想看電視,我拒絕他;他不想做什麼,我開導他。

我們之間已經形成一個固定的模式:他表達訴求,我同意或者拒絕,他對我的意見只能被動接受。

因為這個力量是外來的,對他只能有一時的作用,過不了多久又會故態復萌。

只有他自己產生了內在的動力,才能持續發揮作用。

那麼,如何把選擇權還給孩子,我從自己的嘗試中總結了以下幾點:

制定一個規則

大家都要遵守,在這個規則之內孩子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這個規則要簡單可行又好玩,小孩子會把它當成一個遊戲,這樣家長的命令就變成了孩子自己的選擇。

每個大人都知道,被要求做事和主動自願做事,心情和動力是完全不一樣的,小孩子也是如此。

適當地做些妥協和讓步

事先想想,如果讓孩子自己做選擇,最壞的結果是什麼,你能不能接受?

如果能,就放手讓他去選擇。

其實對孩子各種管教和控制,就是因為我們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好。

但實際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往往會出乎我們的意料。

不做嘮叨父母,懂得放權,孩子會更聽話!

適當地示弱

孩子習慣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只會一味的提出要求,期待我們給出他滿意的回答。

但有時我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他,那麼我們就可以問一問孩子,你希望媽媽怎麼回答你呢?

適當的示弱,把孩子放在我們的位置上,來看待他自己的訴求,這樣他才會有完全不同的視角和感受,會發現這個問題確實不好辦。

從而促使他開始自己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而不是單純地發洩情緒,或者等著我們來安慰開導了。

不做嘮叨父母,懂得放權,孩子會更聽話!

注意語氣和態度

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商量著來

如果帶著命令或賭氣的口吻說“你自己決定吧,我不管你了”,會讓孩子感到強迫感,這樣反而事與願違。

有時候,孩子出現各種問題,其實就是因為我們管得太多太嚴。

我們總是不厭其煩地督促和糾正,孩子煩,自己也煩。

與其一遍遍的嘮叨說教,不如換個方式,把自主權還給孩子,讓他自己選擇。

當他自己做出決定,才會慢慢學會管理自己。

當然,控制住自己不去嘮叨和說教,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養成時刻自我覺察的能力。

愛學習,愛孩子的媽媽們,一起加油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