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
"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我的童年在農村度過,每天都是和夥伴到處玩,頭髮因為每天瘋跑而顯得亂糟糟,在家剛換好的衣服出門一圈回家就滿身泥土。雖然我是女孩,可我並沒有在意過自己的外貌,直到我的妹妹慢慢長大。她長的就像城市裡的孩子一樣精緻,村裡人會毫不避諱的談論我和妹妹的長相,我從她們的口中知道了我和妹妹的巨大差距。

5、6歲時,村裡來了攝影師,爸媽想拍一張全家福,但到處都找不到我,最後在村頭一個柴火垛裡找到了我。我哭著喊:“我不照相,我不照相……”媽媽覺得我不懂事,揍了我一頓,可是一撒手我又跑了,最終也沒能照成全家福。我媽問我為什麼不照相,我說:“因為我長的醜”,周圍人聽到這個回答鬨堂大笑。我自卑了很多年,哪怕長大後別人再誠摯的誇獎我長的好看,我也半信半疑。

因為對自己外貌的不自信,所以在需要露臉的場合,總會脫口而出“我不”這兩個字,就是為了避免難堪和難過。“我不”是很多孩子的口頭禪,通常大人會認為孩子的行為是叛逆,而並未觀察到孩子內心深處的自卑情緒。

"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我的童年在農村度過,每天都是和夥伴到處玩,頭髮因為每天瘋跑而顯得亂糟糟,在家剛換好的衣服出門一圈回家就滿身泥土。雖然我是女孩,可我並沒有在意過自己的外貌,直到我的妹妹慢慢長大。她長的就像城市裡的孩子一樣精緻,村裡人會毫不避諱的談論我和妹妹的長相,我從她們的口中知道了我和妹妹的巨大差距。

5、6歲時,村裡來了攝影師,爸媽想拍一張全家福,但到處都找不到我,最後在村頭一個柴火垛裡找到了我。我哭著喊:“我不照相,我不照相……”媽媽覺得我不懂事,揍了我一頓,可是一撒手我又跑了,最終也沒能照成全家福。我媽問我為什麼不照相,我說:“因為我長的醜”,周圍人聽到這個回答鬨堂大笑。我自卑了很多年,哪怕長大後別人再誠摯的誇獎我長的好看,我也半信半疑。

因為對自己外貌的不自信,所以在需要露臉的場合,總會脫口而出“我不”這兩個字,就是為了避免難堪和難過。“我不”是很多孩子的口頭禪,通常大人會認為孩子的行為是叛逆,而並未觀察到孩子內心深處的自卑情緒。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01、自卑情緒的形成

自卑在心理學上,特指由於和刺激物比較有差距,產生的評價差異,進而導致主觀低落、悲傷等負面的心理狀態,是一種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別人的自我否定。

自卑是一種“比較——評價——刺激”連鎖機制所產生的結果,關於自卑的產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剛出生的嬰兒在媽媽的懷抱裡是不可能有自卑情緒的。自卑的產生一定是因為後天的某一個事件、歧視、打擊造成的,是一種習得性的體驗。

一個人有沒有自卑的情緒,在童年就能看出來,除非後來發生了重大的變故,否則自卑的性格大多起源於童年時代。

正如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分析:童年的經歷雖然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被淡忘,甚至消失於意識層中,卻會在潛意識中被保留下來,對人的一生產生恆源的影響。因此,童年時期產生的自卑感通常會伴隨人的一生。

我們知道,兒童因為年齡和經驗的限制,對於自身沒辦法做出正確的評估,而是習慣於從大人的態度和評價中來形成自我的判斷。我童年時期的自卑,就是因為村裡大人對我和妹妹的外貌進行比較,從而做出了我長的醜的評價,這種比較對當時還年幼的我產生了不斷的負面刺激,進而產生了自卑的情緒。

"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我的童年在農村度過,每天都是和夥伴到處玩,頭髮因為每天瘋跑而顯得亂糟糟,在家剛換好的衣服出門一圈回家就滿身泥土。雖然我是女孩,可我並沒有在意過自己的外貌,直到我的妹妹慢慢長大。她長的就像城市裡的孩子一樣精緻,村裡人會毫不避諱的談論我和妹妹的長相,我從她們的口中知道了我和妹妹的巨大差距。

5、6歲時,村裡來了攝影師,爸媽想拍一張全家福,但到處都找不到我,最後在村頭一個柴火垛裡找到了我。我哭著喊:“我不照相,我不照相……”媽媽覺得我不懂事,揍了我一頓,可是一撒手我又跑了,最終也沒能照成全家福。我媽問我為什麼不照相,我說:“因為我長的醜”,周圍人聽到這個回答鬨堂大笑。我自卑了很多年,哪怕長大後別人再誠摯的誇獎我長的好看,我也半信半疑。

因為對自己外貌的不自信,所以在需要露臉的場合,總會脫口而出“我不”這兩個字,就是為了避免難堪和難過。“我不”是很多孩子的口頭禪,通常大人會認為孩子的行為是叛逆,而並未觀察到孩子內心深處的自卑情緒。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01、自卑情緒的形成

自卑在心理學上,特指由於和刺激物比較有差距,產生的評價差異,進而導致主觀低落、悲傷等負面的心理狀態,是一種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別人的自我否定。

自卑是一種“比較——評價——刺激”連鎖機制所產生的結果,關於自卑的產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剛出生的嬰兒在媽媽的懷抱裡是不可能有自卑情緒的。自卑的產生一定是因為後天的某一個事件、歧視、打擊造成的,是一種習得性的體驗。

一個人有沒有自卑的情緒,在童年就能看出來,除非後來發生了重大的變故,否則自卑的性格大多起源於童年時代。

正如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分析:童年的經歷雖然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被淡忘,甚至消失於意識層中,卻會在潛意識中被保留下來,對人的一生產生恆源的影響。因此,童年時期產生的自卑感通常會伴隨人的一生。

我們知道,兒童因為年齡和經驗的限制,對於自身沒辦法做出正確的評估,而是習慣於從大人的態度和評價中來形成自我的判斷。我童年時期的自卑,就是因為村裡大人對我和妹妹的外貌進行比較,從而做出了我長的醜的評價,這種比較對當時還年幼的我產生了不斷的負面刺激,進而產生了自卑的情緒。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02、自卑有哪些表現

自卑的孩子,內心很敏感,缺乏自信,情緒較一般的孩子容易產生波動,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除此之外,自卑的孩子會有哪些行為上的表現呢?

  • 自卑的孩子習慣逃避

“我不”是很多自卑孩子的口頭禪,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在面對任務和邀請時會習慣性拒絕和逃避,就是為了逃避難堪和難過。

如果一個孩子在因為在眾人面前唱歌,因唱的不好聽而被嘲笑,受挫所產生的自卑、畏懼的心理,會讓她從此以後害怕在眾人面前開口。並且會下意識的用“不”來拒絕,逃避失敗後的難堪,這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

  • 自尊心過強也是自卑的表現

自尊心強不是壞事,它會激勵孩子進步,但是過度的自尊心實際上卻是脆弱的心靈和自卑情緒的表現。

過度自尊的孩子與其說是“自尊心強”,不如說是“他尊心強”。因為他們的關注點不是自身能力的提高,而是他人的評價,只有在他人的稱讚和表揚中才能獲得喜悅。自身的收穫不是最重要的,通過一件事他們獲得的關注和名望才是關注點,而這正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現。

  • 社交能力弱

長時間自卑的孩子,會使人心理上情緒低沉、鬱鬱寡歡,因為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而不願意與人交往。

每個人都有從眾心理,如果自己與周遭格格不入,因為自己做不好而遭到嘲笑,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低人一等”,從而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甚至會嫉妒、怨恨條件比自己好的小夥伴。

"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我的童年在農村度過,每天都是和夥伴到處玩,頭髮因為每天瘋跑而顯得亂糟糟,在家剛換好的衣服出門一圈回家就滿身泥土。雖然我是女孩,可我並沒有在意過自己的外貌,直到我的妹妹慢慢長大。她長的就像城市裡的孩子一樣精緻,村裡人會毫不避諱的談論我和妹妹的長相,我從她們的口中知道了我和妹妹的巨大差距。

5、6歲時,村裡來了攝影師,爸媽想拍一張全家福,但到處都找不到我,最後在村頭一個柴火垛裡找到了我。我哭著喊:“我不照相,我不照相……”媽媽覺得我不懂事,揍了我一頓,可是一撒手我又跑了,最終也沒能照成全家福。我媽問我為什麼不照相,我說:“因為我長的醜”,周圍人聽到這個回答鬨堂大笑。我自卑了很多年,哪怕長大後別人再誠摯的誇獎我長的好看,我也半信半疑。

因為對自己外貌的不自信,所以在需要露臉的場合,總會脫口而出“我不”這兩個字,就是為了避免難堪和難過。“我不”是很多孩子的口頭禪,通常大人會認為孩子的行為是叛逆,而並未觀察到孩子內心深處的自卑情緒。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01、自卑情緒的形成

自卑在心理學上,特指由於和刺激物比較有差距,產生的評價差異,進而導致主觀低落、悲傷等負面的心理狀態,是一種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別人的自我否定。

自卑是一種“比較——評價——刺激”連鎖機制所產生的結果,關於自卑的產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剛出生的嬰兒在媽媽的懷抱裡是不可能有自卑情緒的。自卑的產生一定是因為後天的某一個事件、歧視、打擊造成的,是一種習得性的體驗。

一個人有沒有自卑的情緒,在童年就能看出來,除非後來發生了重大的變故,否則自卑的性格大多起源於童年時代。

正如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分析:童年的經歷雖然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被淡忘,甚至消失於意識層中,卻會在潛意識中被保留下來,對人的一生產生恆源的影響。因此,童年時期產生的自卑感通常會伴隨人的一生。

我們知道,兒童因為年齡和經驗的限制,對於自身沒辦法做出正確的評估,而是習慣於從大人的態度和評價中來形成自我的判斷。我童年時期的自卑,就是因為村裡大人對我和妹妹的外貌進行比較,從而做出了我長的醜的評價,這種比較對當時還年幼的我產生了不斷的負面刺激,進而產生了自卑的情緒。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02、自卑有哪些表現

自卑的孩子,內心很敏感,缺乏自信,情緒較一般的孩子容易產生波動,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除此之外,自卑的孩子會有哪些行為上的表現呢?

  • 自卑的孩子習慣逃避

“我不”是很多自卑孩子的口頭禪,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在面對任務和邀請時會習慣性拒絕和逃避,就是為了逃避難堪和難過。

如果一個孩子在因為在眾人面前唱歌,因唱的不好聽而被嘲笑,受挫所產生的自卑、畏懼的心理,會讓她從此以後害怕在眾人面前開口。並且會下意識的用“不”來拒絕,逃避失敗後的難堪,這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

  • 自尊心過強也是自卑的表現

自尊心強不是壞事,它會激勵孩子進步,但是過度的自尊心實際上卻是脆弱的心靈和自卑情緒的表現。

過度自尊的孩子與其說是“自尊心強”,不如說是“他尊心強”。因為他們的關注點不是自身能力的提高,而是他人的評價,只有在他人的稱讚和表揚中才能獲得喜悅。自身的收穫不是最重要的,通過一件事他們獲得的關注和名望才是關注點,而這正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現。

  • 社交能力弱

長時間自卑的孩子,會使人心理上情緒低沉、鬱鬱寡歡,因為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而不願意與人交往。

每個人都有從眾心理,如果自己與周遭格格不入,因為自己做不好而遭到嘲笑,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低人一等”,從而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甚至會嫉妒、怨恨條件比自己好的小夥伴。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03、兒童產生自卑的根源

童年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環境因素,尤其是家庭的環境,可以說兒童自卑的根源大多和父母的態度有關。

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這樣解釋:在同一個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相貌不出眾、成績不突出、不會討大人歡心的那一個,會因為得不到家長的表揚和肯定,覺得自己比不上其他人,從而在心裡形成了低人一等的觀念,這個觀念正是孩子產生自卑的根源。

如果孩子在外面的環境感受到了挫折,回到家裡,父母及時給予的寬慰和鼓勵,就把孩子的自卑情緒扼殺在萌芽狀態。假如父母沒有覺察到孩子的情緒波動,甚至連父母都對孩子不認可而打擊孩子,那麼孩子就很容易產生悲觀、自卑的情緒。

"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我的童年在農村度過,每天都是和夥伴到處玩,頭髮因為每天瘋跑而顯得亂糟糟,在家剛換好的衣服出門一圈回家就滿身泥土。雖然我是女孩,可我並沒有在意過自己的外貌,直到我的妹妹慢慢長大。她長的就像城市裡的孩子一樣精緻,村裡人會毫不避諱的談論我和妹妹的長相,我從她們的口中知道了我和妹妹的巨大差距。

5、6歲時,村裡來了攝影師,爸媽想拍一張全家福,但到處都找不到我,最後在村頭一個柴火垛裡找到了我。我哭著喊:“我不照相,我不照相……”媽媽覺得我不懂事,揍了我一頓,可是一撒手我又跑了,最終也沒能照成全家福。我媽問我為什麼不照相,我說:“因為我長的醜”,周圍人聽到這個回答鬨堂大笑。我自卑了很多年,哪怕長大後別人再誠摯的誇獎我長的好看,我也半信半疑。

因為對自己外貌的不自信,所以在需要露臉的場合,總會脫口而出“我不”這兩個字,就是為了避免難堪和難過。“我不”是很多孩子的口頭禪,通常大人會認為孩子的行為是叛逆,而並未觀察到孩子內心深處的自卑情緒。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01、自卑情緒的形成

自卑在心理學上,特指由於和刺激物比較有差距,產生的評價差異,進而導致主觀低落、悲傷等負面的心理狀態,是一種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別人的自我否定。

自卑是一種“比較——評價——刺激”連鎖機制所產生的結果,關於自卑的產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剛出生的嬰兒在媽媽的懷抱裡是不可能有自卑情緒的。自卑的產生一定是因為後天的某一個事件、歧視、打擊造成的,是一種習得性的體驗。

一個人有沒有自卑的情緒,在童年就能看出來,除非後來發生了重大的變故,否則自卑的性格大多起源於童年時代。

正如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分析:童年的經歷雖然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被淡忘,甚至消失於意識層中,卻會在潛意識中被保留下來,對人的一生產生恆源的影響。因此,童年時期產生的自卑感通常會伴隨人的一生。

我們知道,兒童因為年齡和經驗的限制,對於自身沒辦法做出正確的評估,而是習慣於從大人的態度和評價中來形成自我的判斷。我童年時期的自卑,就是因為村裡大人對我和妹妹的外貌進行比較,從而做出了我長的醜的評價,這種比較對當時還年幼的我產生了不斷的負面刺激,進而產生了自卑的情緒。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02、自卑有哪些表現

自卑的孩子,內心很敏感,缺乏自信,情緒較一般的孩子容易產生波動,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除此之外,自卑的孩子會有哪些行為上的表現呢?

  • 自卑的孩子習慣逃避

“我不”是很多自卑孩子的口頭禪,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在面對任務和邀請時會習慣性拒絕和逃避,就是為了逃避難堪和難過。

如果一個孩子在因為在眾人面前唱歌,因唱的不好聽而被嘲笑,受挫所產生的自卑、畏懼的心理,會讓她從此以後害怕在眾人面前開口。並且會下意識的用“不”來拒絕,逃避失敗後的難堪,這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

  • 自尊心過強也是自卑的表現

自尊心強不是壞事,它會激勵孩子進步,但是過度的自尊心實際上卻是脆弱的心靈和自卑情緒的表現。

過度自尊的孩子與其說是“自尊心強”,不如說是“他尊心強”。因為他們的關注點不是自身能力的提高,而是他人的評價,只有在他人的稱讚和表揚中才能獲得喜悅。自身的收穫不是最重要的,通過一件事他們獲得的關注和名望才是關注點,而這正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現。

  • 社交能力弱

長時間自卑的孩子,會使人心理上情緒低沉、鬱鬱寡歡,因為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而不願意與人交往。

每個人都有從眾心理,如果自己與周遭格格不入,因為自己做不好而遭到嘲笑,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低人一等”,從而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甚至會嫉妒、怨恨條件比自己好的小夥伴。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03、兒童產生自卑的根源

童年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環境因素,尤其是家庭的環境,可以說兒童自卑的根源大多和父母的態度有關。

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這樣解釋:在同一個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相貌不出眾、成績不突出、不會討大人歡心的那一個,會因為得不到家長的表揚和肯定,覺得自己比不上其他人,從而在心裡形成了低人一等的觀念,這個觀念正是孩子產生自卑的根源。

如果孩子在外面的環境感受到了挫折,回到家裡,父母及時給予的寬慰和鼓勵,就把孩子的自卑情緒扼殺在萌芽狀態。假如父母沒有覺察到孩子的情緒波動,甚至連父母都對孩子不認可而打擊孩子,那麼孩子就很容易產生悲觀、自卑的情緒。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04、如何避免孩子陷入自卑的情緒

自卑的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會畏首畏尾,不敢於去嘗試,巨大的心理壓力還會影響孩子智力的發育,影響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慾,從而影響孩子自身的發展、生活以及學習。那麼,怎樣才可以避免孩子陷入自卑的情緒中呢?

  • 看到孩子的長處,不拿孩子做橫向比較

《愛情公寓》中曾小賢說過的一段話,我們從小就有個宿敵叫“別人家的孩子”,他脾氣很好,天天就知道讀書,長得又“嗶”帥,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長大以後,他交的女朋友一正點又有錢,研究生和公務員也全都考上了……

“你看看那誰誰,大方有禮貌,你怎麼這麼沒用啊?”或者“你看某某學習多好,你要多向他學習。”這樣的橫向比較會讓孩子孩子產生挫敗感,因為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他們靠父母的反饋來認知自我。如果孩子一直遭受父母的否定、打擊,那麼他真的會以為自己又笨又蠢。父母的這種“激將法”起不到激勵孩子的作用,反而會令孩子自卑、膽怯。

事實證明,相對於打擊和批評,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和讚美,自信的形成是建立在對自己能力正確估量上。因此,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吝嗇對他們的讚揚和肯定,強化孩子對自身長處的認識。

  • 把握好關愛的尺度

三代單傳的碩碩出生後,在家裡的地位簡直就是“小皇帝”,碩碩想玩沙子,奶奶趕緊攔下:“太危險了,進到眼睛裡怎麼辦?”小朋友在玩跳臺階的遊戲,碩碩也想跳,爺爺趕緊攔著:“會摔破膝蓋的,太危險不能跳。”上了幼兒園,媽媽再三囑咐老師:“別讓碩碩參加活動,出汗了不及時換衣服會感冒的。”所以,在幼兒園碩碩很少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漸漸的越來越不合群,他總是遠遠的看著小朋友一起玩耍。有小朋友邀請他參與進來,他也是習慣往後縮:“不,不,我害怕。”

“知心姐姐”盧勤說:“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可憐,家長過度的關注和保護已經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無能。”

家長對孩子的關愛事無鉅細,有一點危險的事情都不讓孩子參與,自以為是在保護孩子,殊不知,正是這種過度的保護,造成了孩子膽怯、自卑的個性。所以,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要把握好尺度,學會放手,讓他們在參與的事情中鍛鍊各項能力,提高能力的同時,也增加了自信心。

"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我的童年在農村度過,每天都是和夥伴到處玩,頭髮因為每天瘋跑而顯得亂糟糟,在家剛換好的衣服出門一圈回家就滿身泥土。雖然我是女孩,可我並沒有在意過自己的外貌,直到我的妹妹慢慢長大。她長的就像城市裡的孩子一樣精緻,村裡人會毫不避諱的談論我和妹妹的長相,我從她們的口中知道了我和妹妹的巨大差距。

5、6歲時,村裡來了攝影師,爸媽想拍一張全家福,但到處都找不到我,最後在村頭一個柴火垛裡找到了我。我哭著喊:“我不照相,我不照相……”媽媽覺得我不懂事,揍了我一頓,可是一撒手我又跑了,最終也沒能照成全家福。我媽問我為什麼不照相,我說:“因為我長的醜”,周圍人聽到這個回答鬨堂大笑。我自卑了很多年,哪怕長大後別人再誠摯的誇獎我長的好看,我也半信半疑。

因為對自己外貌的不自信,所以在需要露臉的場合,總會脫口而出“我不”這兩個字,就是為了避免難堪和難過。“我不”是很多孩子的口頭禪,通常大人會認為孩子的行為是叛逆,而並未觀察到孩子內心深處的自卑情緒。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01、自卑情緒的形成

自卑在心理學上,特指由於和刺激物比較有差距,產生的評價差異,進而導致主觀低落、悲傷等負面的心理狀態,是一種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別人的自我否定。

自卑是一種“比較——評價——刺激”連鎖機制所產生的結果,關於自卑的產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因為剛出生的嬰兒在媽媽的懷抱裡是不可能有自卑情緒的。自卑的產生一定是因為後天的某一個事件、歧視、打擊造成的,是一種習得性的體驗。

一個人有沒有自卑的情緒,在童年就能看出來,除非後來發生了重大的變故,否則自卑的性格大多起源於童年時代。

正如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分析:童年的經歷雖然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被淡忘,甚至消失於意識層中,卻會在潛意識中被保留下來,對人的一生產生恆源的影響。因此,童年時期產生的自卑感通常會伴隨人的一生。

我們知道,兒童因為年齡和經驗的限制,對於自身沒辦法做出正確的評估,而是習慣於從大人的態度和評價中來形成自我的判斷。我童年時期的自卑,就是因為村裡大人對我和妹妹的外貌進行比較,從而做出了我長的醜的評價,這種比較對當時還年幼的我產生了不斷的負面刺激,進而產生了自卑的情緒。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02、自卑有哪些表現

自卑的孩子,內心很敏感,缺乏自信,情緒較一般的孩子容易產生波動,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除此之外,自卑的孩子會有哪些行為上的表現呢?

  • 自卑的孩子習慣逃避

“我不”是很多自卑孩子的口頭禪,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在面對任務和邀請時會習慣性拒絕和逃避,就是為了逃避難堪和難過。

如果一個孩子在因為在眾人面前唱歌,因唱的不好聽而被嘲笑,受挫所產生的自卑、畏懼的心理,會讓她從此以後害怕在眾人面前開口。並且會下意識的用“不”來拒絕,逃避失敗後的難堪,這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

  • 自尊心過強也是自卑的表現

自尊心強不是壞事,它會激勵孩子進步,但是過度的自尊心實際上卻是脆弱的心靈和自卑情緒的表現。

過度自尊的孩子與其說是“自尊心強”,不如說是“他尊心強”。因為他們的關注點不是自身能力的提高,而是他人的評價,只有在他人的稱讚和表揚中才能獲得喜悅。自身的收穫不是最重要的,通過一件事他們獲得的關注和名望才是關注點,而這正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現。

  • 社交能力弱

長時間自卑的孩子,會使人心理上情緒低沉、鬱鬱寡歡,因為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而不願意與人交往。

每個人都有從眾心理,如果自己與周遭格格不入,因為自己做不好而遭到嘲笑,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低人一等”,從而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甚至會嫉妒、怨恨條件比自己好的小夥伴。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03、兒童產生自卑的根源

童年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環境因素,尤其是家庭的環境,可以說兒童自卑的根源大多和父母的態度有關。

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這樣解釋:在同一個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相貌不出眾、成績不突出、不會討大人歡心的那一個,會因為得不到家長的表揚和肯定,覺得自己比不上其他人,從而在心裡形成了低人一等的觀念,這個觀念正是孩子產生自卑的根源。

如果孩子在外面的環境感受到了挫折,回到家裡,父母及時給予的寬慰和鼓勵,就把孩子的自卑情緒扼殺在萌芽狀態。假如父母沒有覺察到孩子的情緒波動,甚至連父母都對孩子不認可而打擊孩子,那麼孩子就很容易產生悲觀、自卑的情緒。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04、如何避免孩子陷入自卑的情緒

自卑的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會畏首畏尾,不敢於去嘗試,巨大的心理壓力還會影響孩子智力的發育,影響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慾,從而影響孩子自身的發展、生活以及學習。那麼,怎樣才可以避免孩子陷入自卑的情緒中呢?

  • 看到孩子的長處,不拿孩子做橫向比較

《愛情公寓》中曾小賢說過的一段話,我們從小就有個宿敵叫“別人家的孩子”,他脾氣很好,天天就知道讀書,長得又“嗶”帥,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長大以後,他交的女朋友一正點又有錢,研究生和公務員也全都考上了……

“你看看那誰誰,大方有禮貌,你怎麼這麼沒用啊?”或者“你看某某學習多好,你要多向他學習。”這樣的橫向比較會讓孩子孩子產生挫敗感,因為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他們靠父母的反饋來認知自我。如果孩子一直遭受父母的否定、打擊,那麼他真的會以為自己又笨又蠢。父母的這種“激將法”起不到激勵孩子的作用,反而會令孩子自卑、膽怯。

事實證明,相對於打擊和批評,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和讚美,自信的形成是建立在對自己能力正確估量上。因此,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自信的人,就不要吝嗇對他們的讚揚和肯定,強化孩子對自身長處的認識。

  • 把握好關愛的尺度

三代單傳的碩碩出生後,在家裡的地位簡直就是“小皇帝”,碩碩想玩沙子,奶奶趕緊攔下:“太危險了,進到眼睛裡怎麼辦?”小朋友在玩跳臺階的遊戲,碩碩也想跳,爺爺趕緊攔著:“會摔破膝蓋的,太危險不能跳。”上了幼兒園,媽媽再三囑咐老師:“別讓碩碩參加活動,出汗了不及時換衣服會感冒的。”所以,在幼兒園碩碩很少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漸漸的越來越不合群,他總是遠遠的看著小朋友一起玩耍。有小朋友邀請他參與進來,他也是習慣往後縮:“不,不,我害怕。”

“知心姐姐”盧勤說:“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可憐,家長過度的關注和保護已經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無能。”

家長對孩子的關愛事無鉅細,有一點危險的事情都不讓孩子參與,自以為是在保護孩子,殊不知,正是這種過度的保護,造成了孩子膽怯、自卑的個性。所以,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要把握好尺度,學會放手,讓他們在參與的事情中鍛鍊各項能力,提高能力的同時,也增加了自信心。

你知道嗎?自卑大多起源於孩提時代,注意這4點避免孩子陷入自卑
  • 淡化輸贏,坦然接受孩子的失敗

幼兒園的舞蹈比賽,還有一天就要開始了,糖糖卻不想參加了。媽媽很吃驚:“為什麼呢?上次比賽你才得了二等獎,我花了那麼多錢讓你學舞蹈,這次比賽你怎麼也得拿個一等獎,才對得起媽媽的付出啊。”糖糖還是哀求媽媽真的不想參加,媽媽更生氣了:“還沒參加就打退堂鼓,你是不是要氣死我?”糖糖哭著解釋:“我怕拿不到一等獎,我拿不到一等獎你就會生氣罵我。”媽媽沒好氣的回答:“你不去,我更會被你氣死。”

糖糖這樣的表現,就是自卑的心理在作怪,拿不到一等獎就會被媽媽罵,在糖糖的心理就留下了“一等獎才是好的,得不到就會被罵”的陰影,自卑就由此而來。媽媽過於看重結果的心態,導致孩子心理壓力大,因為害怕輸甚至不願意參加比賽。

為了避免孩子因為輸不起導致的自卑情緒,家長要轉變心態,淡化輸贏。孩子成功了,要鼓勵讚揚孩子,但不能誇張,孩子失敗了,要接納孩子的不足,告訴孩子:輸不是一件可恥的事。父母用平常心看待輸贏,孩子才能坦然面對挫折和失敗。

  • 給予孩子物質上的安全感

很多父母認為現在好的生活條件,會讓孩子養成不思進取的壞習慣,因此,哪怕自家的經濟條件不錯也會奉行窮養孩子的觀點。甚至刻意在孩子面前“哭窮”,為了激勵孩子自立自強。

開學前,媽媽帶兒子丁丁去買新書包,兒子指著其中一個上面有蜘蛛俠的書包怯生生的告訴媽媽:“我想要這一個。”媽媽立刻就否定了兒子的選擇:“這個太貴了,選這個普通的就行。”兒子記不得這是媽媽多少次拒絕自己了,心裡雖然很難過,還是懂事的告訴媽媽:“我們家窮,不能浪費,我不跟同學攀比。”媽媽對兒子的表現很滿意。開學後,同學看到這樣一個書包,大叫起來:“這個書包真醜”,丁丁的臉刷的變紅了,迅速把書包藏在書桌裡。後來,丁丁也因為舊衣服舊文具被同學嘲笑,他變得很自卑、不愛說話,也不願意和同學一起玩了。

這樣過度的“哭窮”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孩子也會因為貧窮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內心充滿悲傷和自卑。

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物質上的滿足,帶給孩子的是安全感和自信心。物質上的貧窮,容易造成孩子精神的匱乏,長大後的孩子也很難擺脫金錢的陰影,無論什麼事情,他們首先想到的都是金錢,從而忽略了事情本身的意義。家長要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攀比浪費也不刻意裝窮,內心有安全感的孩子,身心才能健康發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