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學了,玩去吧!”家長常說這句話,孩子錯不了!

“別玩了,快去學習!”

“怎麼一天到晚玩手機,作業還要不要做了!”

“除了玩你還會幹啥!”

“你學習能有玩這麼有勁頭,我就不發愁了!”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

相信陪娃寫作業的父母,這些話後快磨破嘴皮子了。

但實際上,很多孩子都表示:我最不喜歡爸爸媽媽說這句話了!

家長們也很委屈:孩子不多花點時間在學習上,那學習成績不就沒辦法提高了嗎?

對於這個問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主任醫師鄭毅教授提出了讓很多家長都意想不到的觀點:別學了,玩去吧!

鄭毅

北京兒童少年心理衛生中心主任;中國兒童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委員,兒童精神醫學組副主任委員。

“別學了,玩去吧!”家長常說這句話,孩子錯不了!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玩耍!

鄭毅教授在採訪中提到了著名的小鼠實驗:曾經有科學家將遺傳一致的小老鼠分為三組,分別養育在無玩耍環境、單調玩耍環境和豐富玩耍環境當中。一段時間後,研究人員發現第一組的小老鼠最“老實”,第三組的小老鼠最“貪玩”。科學家將幾組的小老鼠解剖後,發現它們大腦內與智力有關的腦化學物質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貪玩”的老鼠優勢最為顯著。

“別學了,玩去吧!”家長常說這句話,孩子錯不了!

這個著名的實驗揭示了一個科學道理:所處環境越豐富,玩耍得越充分,孩子的大腦發育就越好

同時我們也都知道,許多野生動物幼年時期會通過遊戲玩耍的方式來學習捕獵能力和生存能力。作為靈長目動物,人類雖然不需要捕獵,但孩子們仍然可以在玩耍中學到很多課堂上學習不到的能力。

所以孩子需要玩,不玩耍的孩子普遍不如有充分玩耍時間的孩子聰明!

玩耍也有大學問!

說到遊戲,很多家長想到的都是自己小時候玩的跳房子、丟沙包、撿石子等戶外群體性遊戲,而如今的孩子們想到的卻大多是電子遊戲、微信聊天等使用電子設備的休閒方式。

“別學了,玩去吧!”家長常說這句話,孩子錯不了!

過去

“別學了,玩去吧!”家長常說這句話,孩子錯不了!

現在

鄭毅教授談到,他特別推薦合作性的、有競爭性的、有規則性的群體遊戲,包括跳皮筋、跳繩、丟沙包等戶外群體性遊戲,同時遊戲最好能制定獎勵和懲罰,讓孩子明白規則,體驗輸贏。

遊戲讓孩子學會合作

絕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短板,需要與人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但與人合作的能力是很難在課堂上學會的。很多人都是在童年的玩耍中學會與人合作的。比如說一群孩子在堆沙堡,力氣大的孩子可以堆好沙堡的雛形,擅長處理細節的孩子可以把沙堡打磨得更加精緻。在堆沙堡的過程中,孩子們會明白,與其他小朋友合作,充分發揮每個人的長處,他們才能堆出一個漂亮的沙堡。

“別學了,玩去吧!”家長常說這句話,孩子錯不了!

遊戲讓孩子瞭解競爭

在遊戲過程中,瞭解到“競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有的孩子對“競爭”這個概念很模糊,以為競爭的最終目的就是獲得第一。但實際上,每次都得到第一是不可能的,所以與其說孩子是在遊戲中瞭解競爭,倒不如說孩子是在遊戲中學會“合理競爭”。

“合理競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品質,它可以讓孩子在競爭中保持正面的情緒,坦然面對結果,並且為做得更好而努力。學會“合理競爭”,不僅有利於孩子自己,也能保證孩子不做出危害他人的事情。

“別學了,玩去吧!”家長常說這句話,孩子錯不了!

遊戲能讓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人類社會是建立在無數的規則之上的,但孩子很難理解規則這個抽象的含義。一種遊戲便會對應一定的規則,所以想讓孩子學習規則意識,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玩遊戲。

大多數孩子的秩序敏感期都在2-6歲,在這個時間段,家長要讓孩子多參加集體遊戲,瞭解各種遊戲的規則,幫助孩子樹立規則意識,同時讓孩子明白違反規則是會有懲罰的。良好的規則意識,不僅能幫助孩子更快適應集體生活,還能培養孩子正直的品質。

“別學了,玩去吧!”家長常說這句話,孩子錯不了!

鄭教授強調,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書本學習所不能替代的成長的方式,孩子在該玩的時候就應該玩。但不是瞎玩,而是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構建規則、秩序、合作的意識。

家長常問:孩子應該怎麼管啊?

鄭教授表示孩子最成功的就是能夠“不管”,但是“不管”的實現是在前期“管得好”的基礎上,“孩子學齡前,我經常陪著玩,我們提到的規則、合作等意識都幫助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等孩子上學以後,到了家長們都開始重點抓的時候,我就反而不用管了,孩子能夠憑藉自覺,很好地管理自己。”

敬請期待

養娃也得講科學,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您還有哪些疑惑?希望知道哪些權威專業的知識?給央視少兒留言吧,也許下一次,我們就會邀請權威專家來解答你的問題。


編輯:馮菲、吳丹

本文來自央視少兒,歡迎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