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不完美媽媽 服裝 法國 父母城邦 2019-08-13
"

"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前兩天雙休,躺在家裡看了一檔育兒節目,被一段「虎媽陪寫作業」的視頻給氣壞了。

視頻片段是這樣的:

作業時間開始了,小女孩小嘴嘟著,一副不情願的樣子。

「我叫你坐好,你聽到沒有啊!」媽媽怒吼道。

「我想明天再寫!」女孩小聲地說。

「你今天就要寫,沒有明天!」媽媽再次吼道。

拗不過媽媽,小女孩只好一邊抽泣,一邊坐下來寫作業。

"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前兩天雙休,躺在家裡看了一檔育兒節目,被一段「虎媽陪寫作業」的視頻給氣壞了。

視頻片段是這樣的:

作業時間開始了,小女孩小嘴嘟著,一副不情願的樣子。

「我叫你坐好,你聽到沒有啊!」媽媽怒吼道。

「我想明天再寫!」女孩小聲地說。

「你今天就要寫,沒有明天!」媽媽再次吼道。

拗不過媽媽,小女孩只好一邊抽泣,一邊坐下來寫作業。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媽媽仍在不停地訓斥她:握筆姿勢不對、答題順序不對……很快,母女倆又陷入了拉鋸戰。

「你寫不寫啊!你寫不寫啊!你信不信我會拿把刀把你手給剁掉!」媽媽一邊吼著,一邊拿書本拍打小女孩。

小女孩徹底崩潰了,捂著耳朵大哭起來,還生氣地拍了桌子。

這位媽媽在輔導女兒的過程中,苛責、吼叫、甚至動手,而她的女兒一幅緊張兮兮的樣子,精力都用在「抵禦媽媽」上了。

"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前兩天雙休,躺在家裡看了一檔育兒節目,被一段「虎媽陪寫作業」的視頻給氣壞了。

視頻片段是這樣的:

作業時間開始了,小女孩小嘴嘟著,一副不情願的樣子。

「我叫你坐好,你聽到沒有啊!」媽媽怒吼道。

「我想明天再寫!」女孩小聲地說。

「你今天就要寫,沒有明天!」媽媽再次吼道。

拗不過媽媽,小女孩只好一邊抽泣,一邊坐下來寫作業。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媽媽仍在不停地訓斥她:握筆姿勢不對、答題順序不對……很快,母女倆又陷入了拉鋸戰。

「你寫不寫啊!你寫不寫啊!你信不信我會拿把刀把你手給剁掉!」媽媽一邊吼著,一邊拿書本拍打小女孩。

小女孩徹底崩潰了,捂著耳朵大哭起來,還生氣地拍了桌子。

這位媽媽在輔導女兒的過程中,苛責、吼叫、甚至動手,而她的女兒一幅緊張兮兮的樣子,精力都用在「抵禦媽媽」上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我想,任何一個孩子有這樣一個虎媽陪在身邊,都是沒辦法專心寫作業的。

視頻中,節目育兒專家總結道:「暴力行為在親子關係中是絕對不可取的、零容忍。」

打罵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乖戾,甚至叛逆。

前不久,法國一則「禁止打屁股法案」經表決通過。

"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前兩天雙休,躺在家裡看了一檔育兒節目,被一段「虎媽陪寫作業」的視頻給氣壞了。

視頻片段是這樣的:

作業時間開始了,小女孩小嘴嘟著,一副不情願的樣子。

「我叫你坐好,你聽到沒有啊!」媽媽怒吼道。

「我想明天再寫!」女孩小聲地說。

「你今天就要寫,沒有明天!」媽媽再次吼道。

拗不過媽媽,小女孩只好一邊抽泣,一邊坐下來寫作業。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媽媽仍在不停地訓斥她:握筆姿勢不對、答題順序不對……很快,母女倆又陷入了拉鋸戰。

「你寫不寫啊!你寫不寫啊!你信不信我會拿把刀把你手給剁掉!」媽媽一邊吼著,一邊拿書本拍打小女孩。

小女孩徹底崩潰了,捂著耳朵大哭起來,還生氣地拍了桌子。

這位媽媽在輔導女兒的過程中,苛責、吼叫、甚至動手,而她的女兒一幅緊張兮兮的樣子,精力都用在「抵禦媽媽」上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我想,任何一個孩子有這樣一個虎媽陪在身邊,都是沒辦法專心寫作業的。

視頻中,節目育兒專家總結道:「暴力行為在親子關係中是絕對不可取的、零容忍。」

打罵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乖戾,甚至叛逆。

前不久,法國一則「禁止打屁股法案」經表決通過。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法案規定,父母在日常教育中,要呵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隨意對孩子進行體罰和辱罵。

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贊。

打罵不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真正能讓他們自覺、上進、聽話、聰明的方法是家長的尊重和信任。

"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前兩天雙休,躺在家裡看了一檔育兒節目,被一段「虎媽陪寫作業」的視頻給氣壞了。

視頻片段是這樣的:

作業時間開始了,小女孩小嘴嘟著,一副不情願的樣子。

「我叫你坐好,你聽到沒有啊!」媽媽怒吼道。

「我想明天再寫!」女孩小聲地說。

「你今天就要寫,沒有明天!」媽媽再次吼道。

拗不過媽媽,小女孩只好一邊抽泣,一邊坐下來寫作業。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媽媽仍在不停地訓斥她:握筆姿勢不對、答題順序不對……很快,母女倆又陷入了拉鋸戰。

「你寫不寫啊!你寫不寫啊!你信不信我會拿把刀把你手給剁掉!」媽媽一邊吼著,一邊拿書本拍打小女孩。

小女孩徹底崩潰了,捂著耳朵大哭起來,還生氣地拍了桌子。

這位媽媽在輔導女兒的過程中,苛責、吼叫、甚至動手,而她的女兒一幅緊張兮兮的樣子,精力都用在「抵禦媽媽」上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我想,任何一個孩子有這樣一個虎媽陪在身邊,都是沒辦法專心寫作業的。

視頻中,節目育兒專家總結道:「暴力行為在親子關係中是絕對不可取的、零容忍。」

打罵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乖戾,甚至叛逆。

前不久,法國一則「禁止打屁股法案」經表決通過。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法案規定,父母在日常教育中,要呵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隨意對孩子進行體罰和辱罵。

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贊。

打罵不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真正能讓他們自覺、上進、聽話、聰明的方法是家長的尊重和信任。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教育,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前一陣,在表嫂家玩,發現小侄女萱萱時不時會摳一下自己的肚臍眼。

「不長記性是不?把手伸出來!」表嫂怒吼著說。

萱萱緩緩地伸出緊握的小手,怯生生地看著媽媽。

「伸展嘍!」

萱萱慢騰騰地伸開手。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肚臍眼不能摳、不能摳,就是記不住!以後摳一次打一次!」

表嫂邊說邊用手在萱萱的小手上狠狠地拍了兩下,隨即萱萱就哇的一聲哭開了。

邊哭邊說:「不摳……不摳肚臍眼。」

過了幾天,表嫂又跟我說起這事:「你說這熊孩子,被打了幾次後,看不見她摳了,以為壞毛病改掉了。結果有一天發現她躲在被窩裡‘作案’」

表嫂的「打手心」教育看似立竿見影,卻沒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前兩天雙休,躺在家裡看了一檔育兒節目,被一段「虎媽陪寫作業」的視頻給氣壞了。

視頻片段是這樣的:

作業時間開始了,小女孩小嘴嘟著,一副不情願的樣子。

「我叫你坐好,你聽到沒有啊!」媽媽怒吼道。

「我想明天再寫!」女孩小聲地說。

「你今天就要寫,沒有明天!」媽媽再次吼道。

拗不過媽媽,小女孩只好一邊抽泣,一邊坐下來寫作業。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媽媽仍在不停地訓斥她:握筆姿勢不對、答題順序不對……很快,母女倆又陷入了拉鋸戰。

「你寫不寫啊!你寫不寫啊!你信不信我會拿把刀把你手給剁掉!」媽媽一邊吼著,一邊拿書本拍打小女孩。

小女孩徹底崩潰了,捂著耳朵大哭起來,還生氣地拍了桌子。

這位媽媽在輔導女兒的過程中,苛責、吼叫、甚至動手,而她的女兒一幅緊張兮兮的樣子,精力都用在「抵禦媽媽」上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我想,任何一個孩子有這樣一個虎媽陪在身邊,都是沒辦法專心寫作業的。

視頻中,節目育兒專家總結道:「暴力行為在親子關係中是絕對不可取的、零容忍。」

打罵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乖戾,甚至叛逆。

前不久,法國一則「禁止打屁股法案」經表決通過。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法案規定,父母在日常教育中,要呵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隨意對孩子進行體罰和辱罵。

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贊。

打罵不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真正能讓他們自覺、上進、聽話、聰明的方法是家長的尊重和信任。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教育,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前一陣,在表嫂家玩,發現小侄女萱萱時不時會摳一下自己的肚臍眼。

「不長記性是不?把手伸出來!」表嫂怒吼著說。

萱萱緩緩地伸出緊握的小手,怯生生地看著媽媽。

「伸展嘍!」

萱萱慢騰騰地伸開手。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肚臍眼不能摳、不能摳,就是記不住!以後摳一次打一次!」

表嫂邊說邊用手在萱萱的小手上狠狠地拍了兩下,隨即萱萱就哇的一聲哭開了。

邊哭邊說:「不摳……不摳肚臍眼。」

過了幾天,表嫂又跟我說起這事:「你說這熊孩子,被打了幾次後,看不見她摳了,以為壞毛病改掉了。結果有一天發現她躲在被窩裡‘作案’」

表嫂的「打手心」教育看似立竿見影,卻沒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可能會管住孩子,可不能教育孩子;打罵會讓孩子屈服、害怕,卻不會讓孩子明白道理。

育兒書籍《魔法歲月》中寫道: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能夠抵消他們的錯誤,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可見,打罵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前兩天雙休,躺在家裡看了一檔育兒節目,被一段「虎媽陪寫作業」的視頻給氣壞了。

視頻片段是這樣的:

作業時間開始了,小女孩小嘴嘟著,一副不情願的樣子。

「我叫你坐好,你聽到沒有啊!」媽媽怒吼道。

「我想明天再寫!」女孩小聲地說。

「你今天就要寫,沒有明天!」媽媽再次吼道。

拗不過媽媽,小女孩只好一邊抽泣,一邊坐下來寫作業。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媽媽仍在不停地訓斥她:握筆姿勢不對、答題順序不對……很快,母女倆又陷入了拉鋸戰。

「你寫不寫啊!你寫不寫啊!你信不信我會拿把刀把你手給剁掉!」媽媽一邊吼著,一邊拿書本拍打小女孩。

小女孩徹底崩潰了,捂著耳朵大哭起來,還生氣地拍了桌子。

這位媽媽在輔導女兒的過程中,苛責、吼叫、甚至動手,而她的女兒一幅緊張兮兮的樣子,精力都用在「抵禦媽媽」上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我想,任何一個孩子有這樣一個虎媽陪在身邊,都是沒辦法專心寫作業的。

視頻中,節目育兒專家總結道:「暴力行為在親子關係中是絕對不可取的、零容忍。」

打罵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乖戾,甚至叛逆。

前不久,法國一則「禁止打屁股法案」經表決通過。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法案規定,父母在日常教育中,要呵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隨意對孩子進行體罰和辱罵。

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贊。

打罵不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真正能讓他們自覺、上進、聽話、聰明的方法是家長的尊重和信任。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教育,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前一陣,在表嫂家玩,發現小侄女萱萱時不時會摳一下自己的肚臍眼。

「不長記性是不?把手伸出來!」表嫂怒吼著說。

萱萱緩緩地伸出緊握的小手,怯生生地看著媽媽。

「伸展嘍!」

萱萱慢騰騰地伸開手。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肚臍眼不能摳、不能摳,就是記不住!以後摳一次打一次!」

表嫂邊說邊用手在萱萱的小手上狠狠地拍了兩下,隨即萱萱就哇的一聲哭開了。

邊哭邊說:「不摳……不摳肚臍眼。」

過了幾天,表嫂又跟我說起這事:「你說這熊孩子,被打了幾次後,看不見她摳了,以為壞毛病改掉了。結果有一天發現她躲在被窩裡‘作案’」

表嫂的「打手心」教育看似立竿見影,卻沒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可能會管住孩子,可不能教育孩子;打罵會讓孩子屈服、害怕,卻不會讓孩子明白道理。

育兒書籍《魔法歲月》中寫道: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能夠抵消他們的錯誤,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可見,打罵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被打罵的孩子,

只是父母壞情緒的替罪羊

昨天,閨蜜月月給我發微信說:「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大聲吼了子沫。看他一副委屈的樣子,真擔心會留下心理陰影。」

經過詢問,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月月的老公近半個月都在出差,而她自己也正為評職稱而忙得焦頭爛額。

晚上接回兒子後,月月就一頭扎進廚房去了。

等她做好飯出來時,發現準備第二天開會穿的衣服被兒子泡在了水盆裡,上面還漂著許多肥皂泡泡。

月月積累許久的情緒一下子爆發,於是不管不顧地吼了兒子一頓。

"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前兩天雙休,躺在家裡看了一檔育兒節目,被一段「虎媽陪寫作業」的視頻給氣壞了。

視頻片段是這樣的:

作業時間開始了,小女孩小嘴嘟著,一副不情願的樣子。

「我叫你坐好,你聽到沒有啊!」媽媽怒吼道。

「我想明天再寫!」女孩小聲地說。

「你今天就要寫,沒有明天!」媽媽再次吼道。

拗不過媽媽,小女孩只好一邊抽泣,一邊坐下來寫作業。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媽媽仍在不停地訓斥她:握筆姿勢不對、答題順序不對……很快,母女倆又陷入了拉鋸戰。

「你寫不寫啊!你寫不寫啊!你信不信我會拿把刀把你手給剁掉!」媽媽一邊吼著,一邊拿書本拍打小女孩。

小女孩徹底崩潰了,捂著耳朵大哭起來,還生氣地拍了桌子。

這位媽媽在輔導女兒的過程中,苛責、吼叫、甚至動手,而她的女兒一幅緊張兮兮的樣子,精力都用在「抵禦媽媽」上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我想,任何一個孩子有這樣一個虎媽陪在身邊,都是沒辦法專心寫作業的。

視頻中,節目育兒專家總結道:「暴力行為在親子關係中是絕對不可取的、零容忍。」

打罵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乖戾,甚至叛逆。

前不久,法國一則「禁止打屁股法案」經表決通過。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法案規定,父母在日常教育中,要呵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隨意對孩子進行體罰和辱罵。

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贊。

打罵不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真正能讓他們自覺、上進、聽話、聰明的方法是家長的尊重和信任。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教育,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前一陣,在表嫂家玩,發現小侄女萱萱時不時會摳一下自己的肚臍眼。

「不長記性是不?把手伸出來!」表嫂怒吼著說。

萱萱緩緩地伸出緊握的小手,怯生生地看著媽媽。

「伸展嘍!」

萱萱慢騰騰地伸開手。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肚臍眼不能摳、不能摳,就是記不住!以後摳一次打一次!」

表嫂邊說邊用手在萱萱的小手上狠狠地拍了兩下,隨即萱萱就哇的一聲哭開了。

邊哭邊說:「不摳……不摳肚臍眼。」

過了幾天,表嫂又跟我說起這事:「你說這熊孩子,被打了幾次後,看不見她摳了,以為壞毛病改掉了。結果有一天發現她躲在被窩裡‘作案’」

表嫂的「打手心」教育看似立竿見影,卻沒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可能會管住孩子,可不能教育孩子;打罵會讓孩子屈服、害怕,卻不會讓孩子明白道理。

育兒書籍《魔法歲月》中寫道: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能夠抵消他們的錯誤,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可見,打罵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被打罵的孩子,

只是父母壞情緒的替罪羊

昨天,閨蜜月月給我發微信說:「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大聲吼了子沫。看他一副委屈的樣子,真擔心會留下心理陰影。」

經過詢問,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月月的老公近半個月都在出差,而她自己也正為評職稱而忙得焦頭爛額。

晚上接回兒子後,月月就一頭扎進廚房去了。

等她做好飯出來時,發現準備第二天開會穿的衣服被兒子泡在了水盆裡,上面還漂著許多肥皂泡泡。

月月積累許久的情緒一下子爆發,於是不管不顧地吼了兒子一頓。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顯然,子沫遭受媽媽責罵的原因,不是犯了什麼原則性錯誤,只是引爆了媽媽的壞情緒。

許多時候,父母懲罰孩子,並不是因為孩子犯了什麼滔天大錯,只是引發了父母的情緒風暴。

育兒不易,父母也是人,有情緒也合乎情理。

但打罵孩子危害極大,父母必須學會妥善安放自己的情緒,並學習正面管教的方式。

"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前兩天雙休,躺在家裡看了一檔育兒節目,被一段「虎媽陪寫作業」的視頻給氣壞了。

視頻片段是這樣的:

作業時間開始了,小女孩小嘴嘟著,一副不情願的樣子。

「我叫你坐好,你聽到沒有啊!」媽媽怒吼道。

「我想明天再寫!」女孩小聲地說。

「你今天就要寫,沒有明天!」媽媽再次吼道。

拗不過媽媽,小女孩只好一邊抽泣,一邊坐下來寫作業。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媽媽仍在不停地訓斥她:握筆姿勢不對、答題順序不對……很快,母女倆又陷入了拉鋸戰。

「你寫不寫啊!你寫不寫啊!你信不信我會拿把刀把你手給剁掉!」媽媽一邊吼著,一邊拿書本拍打小女孩。

小女孩徹底崩潰了,捂著耳朵大哭起來,還生氣地拍了桌子。

這位媽媽在輔導女兒的過程中,苛責、吼叫、甚至動手,而她的女兒一幅緊張兮兮的樣子,精力都用在「抵禦媽媽」上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我想,任何一個孩子有這樣一個虎媽陪在身邊,都是沒辦法專心寫作業的。

視頻中,節目育兒專家總結道:「暴力行為在親子關係中是絕對不可取的、零容忍。」

打罵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乖戾,甚至叛逆。

前不久,法國一則「禁止打屁股法案」經表決通過。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法案規定,父母在日常教育中,要呵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隨意對孩子進行體罰和辱罵。

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贊。

打罵不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真正能讓他們自覺、上進、聽話、聰明的方法是家長的尊重和信任。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教育,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前一陣,在表嫂家玩,發現小侄女萱萱時不時會摳一下自己的肚臍眼。

「不長記性是不?把手伸出來!」表嫂怒吼著說。

萱萱緩緩地伸出緊握的小手,怯生生地看著媽媽。

「伸展嘍!」

萱萱慢騰騰地伸開手。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肚臍眼不能摳、不能摳,就是記不住!以後摳一次打一次!」

表嫂邊說邊用手在萱萱的小手上狠狠地拍了兩下,隨即萱萱就哇的一聲哭開了。

邊哭邊說:「不摳……不摳肚臍眼。」

過了幾天,表嫂又跟我說起這事:「你說這熊孩子,被打了幾次後,看不見她摳了,以為壞毛病改掉了。結果有一天發現她躲在被窩裡‘作案’」

表嫂的「打手心」教育看似立竿見影,卻沒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可能會管住孩子,可不能教育孩子;打罵會讓孩子屈服、害怕,卻不會讓孩子明白道理。

育兒書籍《魔法歲月》中寫道: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能夠抵消他們的錯誤,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可見,打罵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被打罵的孩子,

只是父母壞情緒的替罪羊

昨天,閨蜜月月給我發微信說:「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大聲吼了子沫。看他一副委屈的樣子,真擔心會留下心理陰影。」

經過詢問,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月月的老公近半個月都在出差,而她自己也正為評職稱而忙得焦頭爛額。

晚上接回兒子後,月月就一頭扎進廚房去了。

等她做好飯出來時,發現準備第二天開會穿的衣服被兒子泡在了水盆裡,上面還漂著許多肥皂泡泡。

月月積累許久的情緒一下子爆發,於是不管不顧地吼了兒子一頓。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顯然,子沫遭受媽媽責罵的原因,不是犯了什麼原則性錯誤,只是引爆了媽媽的壞情緒。

許多時候,父母懲罰孩子,並不是因為孩子犯了什麼滔天大錯,只是引發了父母的情緒風暴。

育兒不易,父母也是人,有情緒也合乎情理。

但打罵孩子危害極大,父母必須學會妥善安放自己的情緒,並學習正面管教的方式。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有遠見的媽媽,這樣管教孩子

研究發現,孩子在感受到被尊重、被愛、被鼓勵時,更願意配合家長的教育。

1、表達自己的感受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媽媽看見男孩往牆上畫畫,非常惱火,於是將他一頓胖揍。

本以為他會吸取教訓,卻不料第二天他把畫布挪到了衛生間牆上。

媽媽忍著怒火,語氣平靜地對他說:「你這樣做,媽媽很生氣!弄乾淨這面牆要花費很多時間。」

聽了媽媽的話後,男孩轉身就去取了抹布,並和媽媽一起清理了牆面。

從那以後,男孩再也沒往牆上亂畫過了。

"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前兩天雙休,躺在家裡看了一檔育兒節目,被一段「虎媽陪寫作業」的視頻給氣壞了。

視頻片段是這樣的:

作業時間開始了,小女孩小嘴嘟著,一副不情願的樣子。

「我叫你坐好,你聽到沒有啊!」媽媽怒吼道。

「我想明天再寫!」女孩小聲地說。

「你今天就要寫,沒有明天!」媽媽再次吼道。

拗不過媽媽,小女孩只好一邊抽泣,一邊坐下來寫作業。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媽媽仍在不停地訓斥她:握筆姿勢不對、答題順序不對……很快,母女倆又陷入了拉鋸戰。

「你寫不寫啊!你寫不寫啊!你信不信我會拿把刀把你手給剁掉!」媽媽一邊吼著,一邊拿書本拍打小女孩。

小女孩徹底崩潰了,捂著耳朵大哭起來,還生氣地拍了桌子。

這位媽媽在輔導女兒的過程中,苛責、吼叫、甚至動手,而她的女兒一幅緊張兮兮的樣子,精力都用在「抵禦媽媽」上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我想,任何一個孩子有這樣一個虎媽陪在身邊,都是沒辦法專心寫作業的。

視頻中,節目育兒專家總結道:「暴力行為在親子關係中是絕對不可取的、零容忍。」

打罵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乖戾,甚至叛逆。

前不久,法國一則「禁止打屁股法案」經表決通過。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法案規定,父母在日常教育中,要呵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隨意對孩子進行體罰和辱罵。

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贊。

打罵不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真正能讓他們自覺、上進、聽話、聰明的方法是家長的尊重和信任。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教育,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前一陣,在表嫂家玩,發現小侄女萱萱時不時會摳一下自己的肚臍眼。

「不長記性是不?把手伸出來!」表嫂怒吼著說。

萱萱緩緩地伸出緊握的小手,怯生生地看著媽媽。

「伸展嘍!」

萱萱慢騰騰地伸開手。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肚臍眼不能摳、不能摳,就是記不住!以後摳一次打一次!」

表嫂邊說邊用手在萱萱的小手上狠狠地拍了兩下,隨即萱萱就哇的一聲哭開了。

邊哭邊說:「不摳……不摳肚臍眼。」

過了幾天,表嫂又跟我說起這事:「你說這熊孩子,被打了幾次後,看不見她摳了,以為壞毛病改掉了。結果有一天發現她躲在被窩裡‘作案’」

表嫂的「打手心」教育看似立竿見影,卻沒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可能會管住孩子,可不能教育孩子;打罵會讓孩子屈服、害怕,卻不會讓孩子明白道理。

育兒書籍《魔法歲月》中寫道: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能夠抵消他們的錯誤,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可見,打罵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被打罵的孩子,

只是父母壞情緒的替罪羊

昨天,閨蜜月月給我發微信說:「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大聲吼了子沫。看他一副委屈的樣子,真擔心會留下心理陰影。」

經過詢問,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月月的老公近半個月都在出差,而她自己也正為評職稱而忙得焦頭爛額。

晚上接回兒子後,月月就一頭扎進廚房去了。

等她做好飯出來時,發現準備第二天開會穿的衣服被兒子泡在了水盆裡,上面還漂著許多肥皂泡泡。

月月積累許久的情緒一下子爆發,於是不管不顧地吼了兒子一頓。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顯然,子沫遭受媽媽責罵的原因,不是犯了什麼原則性錯誤,只是引爆了媽媽的壞情緒。

許多時候,父母懲罰孩子,並不是因為孩子犯了什麼滔天大錯,只是引發了父母的情緒風暴。

育兒不易,父母也是人,有情緒也合乎情理。

但打罵孩子危害極大,父母必須學會妥善安放自己的情緒,並學習正面管教的方式。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有遠見的媽媽,這樣管教孩子

研究發現,孩子在感受到被尊重、被愛、被鼓勵時,更願意配合家長的教育。

1、表達自己的感受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媽媽看見男孩往牆上畫畫,非常惱火,於是將他一頓胖揍。

本以為他會吸取教訓,卻不料第二天他把畫布挪到了衛生間牆上。

媽媽忍著怒火,語氣平靜地對他說:「你這樣做,媽媽很生氣!弄乾淨這面牆要花費很多時間。」

聽了媽媽的話後,男孩轉身就去取了抹布,並和媽媽一起清理了牆面。

從那以後,男孩再也沒往牆上亂畫過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同樣是面對孩子往牆上亂畫的問題,當媽媽用「說出感受」的方式替代了「打」這種行為以後,孩子的表現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教育專家吉爾馬丁在《不必訓斥的方法》中說:管教有時候會教人無奈,但管教的意圖是教育。它是一整套的教育方針,目的在於培養孩子內在的自制力、自我激勵以及主觀能動性。

說感受、講道理,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

2、讓孩子自己彌補錯誤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池塘之底」是一所問題少年的「再教育」學校,而馬修是這所學校的學監。

馬修老師到校報到的第一天,門衛馬桑大叔就被學生導演的惡作劇弄傷了。

"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前兩天雙休,躺在家裡看了一檔育兒節目,被一段「虎媽陪寫作業」的視頻給氣壞了。

視頻片段是這樣的:

作業時間開始了,小女孩小嘴嘟著,一副不情願的樣子。

「我叫你坐好,你聽到沒有啊!」媽媽怒吼道。

「我想明天再寫!」女孩小聲地說。

「你今天就要寫,沒有明天!」媽媽再次吼道。

拗不過媽媽,小女孩只好一邊抽泣,一邊坐下來寫作業。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媽媽仍在不停地訓斥她:握筆姿勢不對、答題順序不對……很快,母女倆又陷入了拉鋸戰。

「你寫不寫啊!你寫不寫啊!你信不信我會拿把刀把你手給剁掉!」媽媽一邊吼著,一邊拿書本拍打小女孩。

小女孩徹底崩潰了,捂著耳朵大哭起來,還生氣地拍了桌子。

這位媽媽在輔導女兒的過程中,苛責、吼叫、甚至動手,而她的女兒一幅緊張兮兮的樣子,精力都用在「抵禦媽媽」上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我想,任何一個孩子有這樣一個虎媽陪在身邊,都是沒辦法專心寫作業的。

視頻中,節目育兒專家總結道:「暴力行為在親子關係中是絕對不可取的、零容忍。」

打罵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乖戾,甚至叛逆。

前不久,法國一則「禁止打屁股法案」經表決通過。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法案規定,父母在日常教育中,要呵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隨意對孩子進行體罰和辱罵。

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贊。

打罵不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真正能讓他們自覺、上進、聽話、聰明的方法是家長的尊重和信任。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教育,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前一陣,在表嫂家玩,發現小侄女萱萱時不時會摳一下自己的肚臍眼。

「不長記性是不?把手伸出來!」表嫂怒吼著說。

萱萱緩緩地伸出緊握的小手,怯生生地看著媽媽。

「伸展嘍!」

萱萱慢騰騰地伸開手。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肚臍眼不能摳、不能摳,就是記不住!以後摳一次打一次!」

表嫂邊說邊用手在萱萱的小手上狠狠地拍了兩下,隨即萱萱就哇的一聲哭開了。

邊哭邊說:「不摳……不摳肚臍眼。」

過了幾天,表嫂又跟我說起這事:「你說這熊孩子,被打了幾次後,看不見她摳了,以為壞毛病改掉了。結果有一天發現她躲在被窩裡‘作案’」

表嫂的「打手心」教育看似立竿見影,卻沒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可能會管住孩子,可不能教育孩子;打罵會讓孩子屈服、害怕,卻不會讓孩子明白道理。

育兒書籍《魔法歲月》中寫道: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能夠抵消他們的錯誤,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可見,打罵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被打罵的孩子,

只是父母壞情緒的替罪羊

昨天,閨蜜月月給我發微信說:「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大聲吼了子沫。看他一副委屈的樣子,真擔心會留下心理陰影。」

經過詢問,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月月的老公近半個月都在出差,而她自己也正為評職稱而忙得焦頭爛額。

晚上接回兒子後,月月就一頭扎進廚房去了。

等她做好飯出來時,發現準備第二天開會穿的衣服被兒子泡在了水盆裡,上面還漂著許多肥皂泡泡。

月月積累許久的情緒一下子爆發,於是不管不顧地吼了兒子一頓。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顯然,子沫遭受媽媽責罵的原因,不是犯了什麼原則性錯誤,只是引爆了媽媽的壞情緒。

許多時候,父母懲罰孩子,並不是因為孩子犯了什麼滔天大錯,只是引發了父母的情緒風暴。

育兒不易,父母也是人,有情緒也合乎情理。

但打罵孩子危害極大,父母必須學會妥善安放自己的情緒,並學習正面管教的方式。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有遠見的媽媽,這樣管教孩子

研究發現,孩子在感受到被尊重、被愛、被鼓勵時,更願意配合家長的教育。

1、表達自己的感受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媽媽看見男孩往牆上畫畫,非常惱火,於是將他一頓胖揍。

本以為他會吸取教訓,卻不料第二天他把畫布挪到了衛生間牆上。

媽媽忍著怒火,語氣平靜地對他說:「你這樣做,媽媽很生氣!弄乾淨這面牆要花費很多時間。」

聽了媽媽的話後,男孩轉身就去取了抹布,並和媽媽一起清理了牆面。

從那以後,男孩再也沒往牆上亂畫過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同樣是面對孩子往牆上亂畫的問題,當媽媽用「說出感受」的方式替代了「打」這種行為以後,孩子的表現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教育專家吉爾馬丁在《不必訓斥的方法》中說:管教有時候會教人無奈,但管教的意圖是教育。它是一整套的教育方針,目的在於培養孩子內在的自制力、自我激勵以及主觀能動性。

說感受、講道理,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

2、讓孩子自己彌補錯誤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池塘之底」是一所問題少年的「再教育」學校,而馬修是這所學校的學監。

馬修老師到校報到的第一天,門衛馬桑大叔就被學生導演的惡作劇弄傷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經過調查,馬修老師知道這場鬧劇是樂格克所為,但他沒有將樂格克交給校長去處置,而是讓他去照顧馬桑大叔。

在照顧馬桑大叔的過程中,樂格克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錯誤。

面對犯錯的樂格克,馬修老師沒有選擇懲罰,而是選擇用一種將功補過的方式,來喚醒他心底的善意和責任心。

讓孩子彌補錯誤,其實是引導他自我教育的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孩子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給孩子愛和信任,給他們創造彌補錯誤的機會,讓他們在錯誤中成長,而不是用懲罰將其推至合作的對立面。

3、讓孩子承擔後果

在《如何說,孩子才會聽》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男孩向爸爸借了一件毛衣,承諾會好好愛惜,可幾天後,爸爸在沙發底下發現了自己髒兮兮的毛衣。

一週後,男孩再向爸爸借毛衣時,爸爸堅定地拒絕了。

一個月後,男孩又向爸爸借T恤,這次爸爸讓男孩書面保證會愛惜所借T恤。

幾天以後,男孩將整潔的T恤還給了爸爸。

"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前兩天雙休,躺在家裡看了一檔育兒節目,被一段「虎媽陪寫作業」的視頻給氣壞了。

視頻片段是這樣的:

作業時間開始了,小女孩小嘴嘟著,一副不情願的樣子。

「我叫你坐好,你聽到沒有啊!」媽媽怒吼道。

「我想明天再寫!」女孩小聲地說。

「你今天就要寫,沒有明天!」媽媽再次吼道。

拗不過媽媽,小女孩只好一邊抽泣,一邊坐下來寫作業。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媽媽仍在不停地訓斥她:握筆姿勢不對、答題順序不對……很快,母女倆又陷入了拉鋸戰。

「你寫不寫啊!你寫不寫啊!你信不信我會拿把刀把你手給剁掉!」媽媽一邊吼著,一邊拿書本拍打小女孩。

小女孩徹底崩潰了,捂著耳朵大哭起來,還生氣地拍了桌子。

這位媽媽在輔導女兒的過程中,苛責、吼叫、甚至動手,而她的女兒一幅緊張兮兮的樣子,精力都用在「抵禦媽媽」上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我想,任何一個孩子有這樣一個虎媽陪在身邊,都是沒辦法專心寫作業的。

視頻中,節目育兒專家總結道:「暴力行為在親子關係中是絕對不可取的、零容忍。」

打罵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乖戾,甚至叛逆。

前不久,法國一則「禁止打屁股法案」經表決通過。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法案規定,父母在日常教育中,要呵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隨意對孩子進行體罰和辱罵。

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贊。

打罵不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真正能讓他們自覺、上進、聽話、聰明的方法是家長的尊重和信任。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教育,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前一陣,在表嫂家玩,發現小侄女萱萱時不時會摳一下自己的肚臍眼。

「不長記性是不?把手伸出來!」表嫂怒吼著說。

萱萱緩緩地伸出緊握的小手,怯生生地看著媽媽。

「伸展嘍!」

萱萱慢騰騰地伸開手。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肚臍眼不能摳、不能摳,就是記不住!以後摳一次打一次!」

表嫂邊說邊用手在萱萱的小手上狠狠地拍了兩下,隨即萱萱就哇的一聲哭開了。

邊哭邊說:「不摳……不摳肚臍眼。」

過了幾天,表嫂又跟我說起這事:「你說這熊孩子,被打了幾次後,看不見她摳了,以為壞毛病改掉了。結果有一天發現她躲在被窩裡‘作案’」

表嫂的「打手心」教育看似立竿見影,卻沒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可能會管住孩子,可不能教育孩子;打罵會讓孩子屈服、害怕,卻不會讓孩子明白道理。

育兒書籍《魔法歲月》中寫道: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能夠抵消他們的錯誤,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可見,打罵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被打罵的孩子,

只是父母壞情緒的替罪羊

昨天,閨蜜月月給我發微信說:「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大聲吼了子沫。看他一副委屈的樣子,真擔心會留下心理陰影。」

經過詢問,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月月的老公近半個月都在出差,而她自己也正為評職稱而忙得焦頭爛額。

晚上接回兒子後,月月就一頭扎進廚房去了。

等她做好飯出來時,發現準備第二天開會穿的衣服被兒子泡在了水盆裡,上面還漂著許多肥皂泡泡。

月月積累許久的情緒一下子爆發,於是不管不顧地吼了兒子一頓。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顯然,子沫遭受媽媽責罵的原因,不是犯了什麼原則性錯誤,只是引爆了媽媽的壞情緒。

許多時候,父母懲罰孩子,並不是因為孩子犯了什麼滔天大錯,只是引發了父母的情緒風暴。

育兒不易,父母也是人,有情緒也合乎情理。

但打罵孩子危害極大,父母必須學會妥善安放自己的情緒,並學習正面管教的方式。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有遠見的媽媽,這樣管教孩子

研究發現,孩子在感受到被尊重、被愛、被鼓勵時,更願意配合家長的教育。

1、表達自己的感受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媽媽看見男孩往牆上畫畫,非常惱火,於是將他一頓胖揍。

本以為他會吸取教訓,卻不料第二天他把畫布挪到了衛生間牆上。

媽媽忍著怒火,語氣平靜地對他說:「你這樣做,媽媽很生氣!弄乾淨這面牆要花費很多時間。」

聽了媽媽的話後,男孩轉身就去取了抹布,並和媽媽一起清理了牆面。

從那以後,男孩再也沒往牆上亂畫過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同樣是面對孩子往牆上亂畫的問題,當媽媽用「說出感受」的方式替代了「打」這種行為以後,孩子的表現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教育專家吉爾馬丁在《不必訓斥的方法》中說:管教有時候會教人無奈,但管教的意圖是教育。它是一整套的教育方針,目的在於培養孩子內在的自制力、自我激勵以及主觀能動性。

說感受、講道理,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

2、讓孩子自己彌補錯誤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池塘之底」是一所問題少年的「再教育」學校,而馬修是這所學校的學監。

馬修老師到校報到的第一天,門衛馬桑大叔就被學生導演的惡作劇弄傷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經過調查,馬修老師知道這場鬧劇是樂格克所為,但他沒有將樂格克交給校長去處置,而是讓他去照顧馬桑大叔。

在照顧馬桑大叔的過程中,樂格克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錯誤。

面對犯錯的樂格克,馬修老師沒有選擇懲罰,而是選擇用一種將功補過的方式,來喚醒他心底的善意和責任心。

讓孩子彌補錯誤,其實是引導他自我教育的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孩子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給孩子愛和信任,給他們創造彌補錯誤的機會,讓他們在錯誤中成長,而不是用懲罰將其推至合作的對立面。

3、讓孩子承擔後果

在《如何說,孩子才會聽》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男孩向爸爸借了一件毛衣,承諾會好好愛惜,可幾天後,爸爸在沙發底下發現了自己髒兮兮的毛衣。

一週後,男孩再向爸爸借毛衣時,爸爸堅定地拒絕了。

一個月後,男孩又向爸爸借T恤,這次爸爸讓男孩書面保證會愛惜所借T恤。

幾天以後,男孩將整潔的T恤還給了爸爸。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父親在面對兒子的問題時,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只是用事實告訴他「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這個道理。

盧梭說過:事實就是最好的教材。

讓孩子承擔自己所作所為的後果,是最溫和、也是最有效的「懲戒教育」。

"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前兩天雙休,躺在家裡看了一檔育兒節目,被一段「虎媽陪寫作業」的視頻給氣壞了。

視頻片段是這樣的:

作業時間開始了,小女孩小嘴嘟著,一副不情願的樣子。

「我叫你坐好,你聽到沒有啊!」媽媽怒吼道。

「我想明天再寫!」女孩小聲地說。

「你今天就要寫,沒有明天!」媽媽再次吼道。

拗不過媽媽,小女孩只好一邊抽泣,一邊坐下來寫作業。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媽媽仍在不停地訓斥她:握筆姿勢不對、答題順序不對……很快,母女倆又陷入了拉鋸戰。

「你寫不寫啊!你寫不寫啊!你信不信我會拿把刀把你手給剁掉!」媽媽一邊吼著,一邊拿書本拍打小女孩。

小女孩徹底崩潰了,捂著耳朵大哭起來,還生氣地拍了桌子。

這位媽媽在輔導女兒的過程中,苛責、吼叫、甚至動手,而她的女兒一幅緊張兮兮的樣子,精力都用在「抵禦媽媽」上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我想,任何一個孩子有這樣一個虎媽陪在身邊,都是沒辦法專心寫作業的。

視頻中,節目育兒專家總結道:「暴力行為在親子關係中是絕對不可取的、零容忍。」

打罵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乖戾,甚至叛逆。

前不久,法國一則「禁止打屁股法案」經表決通過。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法案規定,父母在日常教育中,要呵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隨意對孩子進行體罰和辱罵。

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贊。

打罵不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真正能讓他們自覺、上進、聽話、聰明的方法是家長的尊重和信任。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教育,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前一陣,在表嫂家玩,發現小侄女萱萱時不時會摳一下自己的肚臍眼。

「不長記性是不?把手伸出來!」表嫂怒吼著說。

萱萱緩緩地伸出緊握的小手,怯生生地看著媽媽。

「伸展嘍!」

萱萱慢騰騰地伸開手。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肚臍眼不能摳、不能摳,就是記不住!以後摳一次打一次!」

表嫂邊說邊用手在萱萱的小手上狠狠地拍了兩下,隨即萱萱就哇的一聲哭開了。

邊哭邊說:「不摳……不摳肚臍眼。」

過了幾天,表嫂又跟我說起這事:「你說這熊孩子,被打了幾次後,看不見她摳了,以為壞毛病改掉了。結果有一天發現她躲在被窩裡‘作案’」

表嫂的「打手心」教育看似立竿見影,卻沒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可能會管住孩子,可不能教育孩子;打罵會讓孩子屈服、害怕,卻不會讓孩子明白道理。

育兒書籍《魔法歲月》中寫道: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能夠抵消他們的錯誤,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可見,打罵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被打罵的孩子,

只是父母壞情緒的替罪羊

昨天,閨蜜月月給我發微信說:「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大聲吼了子沫。看他一副委屈的樣子,真擔心會留下心理陰影。」

經過詢問,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月月的老公近半個月都在出差,而她自己也正為評職稱而忙得焦頭爛額。

晚上接回兒子後,月月就一頭扎進廚房去了。

等她做好飯出來時,發現準備第二天開會穿的衣服被兒子泡在了水盆裡,上面還漂著許多肥皂泡泡。

月月積累許久的情緒一下子爆發,於是不管不顧地吼了兒子一頓。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顯然,子沫遭受媽媽責罵的原因,不是犯了什麼原則性錯誤,只是引爆了媽媽的壞情緒。

許多時候,父母懲罰孩子,並不是因為孩子犯了什麼滔天大錯,只是引發了父母的情緒風暴。

育兒不易,父母也是人,有情緒也合乎情理。

但打罵孩子危害極大,父母必須學會妥善安放自己的情緒,並學習正面管教的方式。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有遠見的媽媽,這樣管教孩子

研究發現,孩子在感受到被尊重、被愛、被鼓勵時,更願意配合家長的教育。

1、表達自己的感受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媽媽看見男孩往牆上畫畫,非常惱火,於是將他一頓胖揍。

本以為他會吸取教訓,卻不料第二天他把畫布挪到了衛生間牆上。

媽媽忍著怒火,語氣平靜地對他說:「你這樣做,媽媽很生氣!弄乾淨這面牆要花費很多時間。」

聽了媽媽的話後,男孩轉身就去取了抹布,並和媽媽一起清理了牆面。

從那以後,男孩再也沒往牆上亂畫過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同樣是面對孩子往牆上亂畫的問題,當媽媽用「說出感受」的方式替代了「打」這種行為以後,孩子的表現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教育專家吉爾馬丁在《不必訓斥的方法》中說:管教有時候會教人無奈,但管教的意圖是教育。它是一整套的教育方針,目的在於培養孩子內在的自制力、自我激勵以及主觀能動性。

說感受、講道理,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

2、讓孩子自己彌補錯誤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池塘之底」是一所問題少年的「再教育」學校,而馬修是這所學校的學監。

馬修老師到校報到的第一天,門衛馬桑大叔就被學生導演的惡作劇弄傷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經過調查,馬修老師知道這場鬧劇是樂格克所為,但他沒有將樂格克交給校長去處置,而是讓他去照顧馬桑大叔。

在照顧馬桑大叔的過程中,樂格克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錯誤。

面對犯錯的樂格克,馬修老師沒有選擇懲罰,而是選擇用一種將功補過的方式,來喚醒他心底的善意和責任心。

讓孩子彌補錯誤,其實是引導他自我教育的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孩子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給孩子愛和信任,給他們創造彌補錯誤的機會,讓他們在錯誤中成長,而不是用懲罰將其推至合作的對立面。

3、讓孩子承擔後果

在《如何說,孩子才會聽》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男孩向爸爸借了一件毛衣,承諾會好好愛惜,可幾天後,爸爸在沙發底下發現了自己髒兮兮的毛衣。

一週後,男孩再向爸爸借毛衣時,爸爸堅定地拒絕了。

一個月後,男孩又向爸爸借T恤,這次爸爸讓男孩書面保證會愛惜所借T恤。

幾天以後,男孩將整潔的T恤還給了爸爸。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父親在面對兒子的問題時,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只是用事實告訴他「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這個道理。

盧梭說過:事實就是最好的教材。

讓孩子承擔自己所作所為的後果,是最溫和、也是最有效的「懲戒教育」。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面對犯錯的孩子,父母需要巧妙地引導、積極地管教,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打罵。

對一個小孩子來說,打罵、恐嚇可能還有點作用,可面對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呢?面對一個成年人呢?

真正有效的育兒「手段」是培養一段良好的親子關係。

馬卡連卡說:在良好的家庭關係中,處罰是不需要的。

最後和家長朋友們分享一句話:育兒的關鍵,最終還在於日常親子關係中,點點滴滴的情感積累。

"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前兩天雙休,躺在家裡看了一檔育兒節目,被一段「虎媽陪寫作業」的視頻給氣壞了。

視頻片段是這樣的:

作業時間開始了,小女孩小嘴嘟著,一副不情願的樣子。

「我叫你坐好,你聽到沒有啊!」媽媽怒吼道。

「我想明天再寫!」女孩小聲地說。

「你今天就要寫,沒有明天!」媽媽再次吼道。

拗不過媽媽,小女孩只好一邊抽泣,一邊坐下來寫作業。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媽媽仍在不停地訓斥她:握筆姿勢不對、答題順序不對……很快,母女倆又陷入了拉鋸戰。

「你寫不寫啊!你寫不寫啊!你信不信我會拿把刀把你手給剁掉!」媽媽一邊吼著,一邊拿書本拍打小女孩。

小女孩徹底崩潰了,捂著耳朵大哭起來,還生氣地拍了桌子。

這位媽媽在輔導女兒的過程中,苛責、吼叫、甚至動手,而她的女兒一幅緊張兮兮的樣子,精力都用在「抵禦媽媽」上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我想,任何一個孩子有這樣一個虎媽陪在身邊,都是沒辦法專心寫作業的。

視頻中,節目育兒專家總結道:「暴力行為在親子關係中是絕對不可取的、零容忍。」

打罵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只會讓孩子變得膽小、乖戾,甚至叛逆。

前不久,法國一則「禁止打屁股法案」經表決通過。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法案規定,父母在日常教育中,要呵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隨意對孩子進行體罰和辱罵。

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點贊。

打罵不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好品質,真正能讓他們自覺、上進、聽話、聰明的方法是家長的尊重和信任。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教育,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前一陣,在表嫂家玩,發現小侄女萱萱時不時會摳一下自己的肚臍眼。

「不長記性是不?把手伸出來!」表嫂怒吼著說。

萱萱緩緩地伸出緊握的小手,怯生生地看著媽媽。

「伸展嘍!」

萱萱慢騰騰地伸開手。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肚臍眼不能摳、不能摳,就是記不住!以後摳一次打一次!」

表嫂邊說邊用手在萱萱的小手上狠狠地拍了兩下,隨即萱萱就哇的一聲哭開了。

邊哭邊說:「不摳……不摳肚臍眼。」

過了幾天,表嫂又跟我說起這事:「你說這熊孩子,被打了幾次後,看不見她摳了,以為壞毛病改掉了。結果有一天發現她躲在被窩裡‘作案’」

表嫂的「打手心」教育看似立竿見影,卻沒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打罵可能會管住孩子,可不能教育孩子;打罵會讓孩子屈服、害怕,卻不會讓孩子明白道理。

育兒書籍《魔法歲月》中寫道: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能夠抵消他們的錯誤,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可見,打罵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成為錯誤行為的「加油站」。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被打罵的孩子,

只是父母壞情緒的替罪羊

昨天,閨蜜月月給我發微信說:「今天我又沒控制住情緒,大聲吼了子沫。看他一副委屈的樣子,真擔心會留下心理陰影。」

經過詢問,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月月的老公近半個月都在出差,而她自己也正為評職稱而忙得焦頭爛額。

晚上接回兒子後,月月就一頭扎進廚房去了。

等她做好飯出來時,發現準備第二天開會穿的衣服被兒子泡在了水盆裡,上面還漂著許多肥皂泡泡。

月月積累許久的情緒一下子爆發,於是不管不顧地吼了兒子一頓。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顯然,子沫遭受媽媽責罵的原因,不是犯了什麼原則性錯誤,只是引爆了媽媽的壞情緒。

許多時候,父母懲罰孩子,並不是因為孩子犯了什麼滔天大錯,只是引發了父母的情緒風暴。

育兒不易,父母也是人,有情緒也合乎情理。

但打罵孩子危害極大,父母必須學會妥善安放自己的情緒,並學習正面管教的方式。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有遠見的媽媽,這樣管教孩子

研究發現,孩子在感受到被尊重、被愛、被鼓勵時,更願意配合家長的教育。

1、表達自己的感受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媽媽看見男孩往牆上畫畫,非常惱火,於是將他一頓胖揍。

本以為他會吸取教訓,卻不料第二天他把畫布挪到了衛生間牆上。

媽媽忍著怒火,語氣平靜地對他說:「你這樣做,媽媽很生氣!弄乾淨這面牆要花費很多時間。」

聽了媽媽的話後,男孩轉身就去取了抹布,並和媽媽一起清理了牆面。

從那以後,男孩再也沒往牆上亂畫過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同樣是面對孩子往牆上亂畫的問題,當媽媽用「說出感受」的方式替代了「打」這種行為以後,孩子的表現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教育專家吉爾馬丁在《不必訓斥的方法》中說:管教有時候會教人無奈,但管教的意圖是教育。它是一整套的教育方針,目的在於培養孩子內在的自制力、自我激勵以及主觀能動性。

說感受、講道理,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

2、讓孩子自己彌補錯誤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池塘之底」是一所問題少年的「再教育」學校,而馬修是這所學校的學監。

馬修老師到校報到的第一天,門衛馬桑大叔就被學生導演的惡作劇弄傷了。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經過調查,馬修老師知道這場鬧劇是樂格克所為,但他沒有將樂格克交給校長去處置,而是讓他去照顧馬桑大叔。

在照顧馬桑大叔的過程中,樂格克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錯誤。

面對犯錯的樂格克,馬修老師沒有選擇懲罰,而是選擇用一種將功補過的方式,來喚醒他心底的善意和責任心。

讓孩子彌補錯誤,其實是引導他自我教育的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孩子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給孩子愛和信任,給他們創造彌補錯誤的機會,讓他們在錯誤中成長,而不是用懲罰將其推至合作的對立面。

3、讓孩子承擔後果

在《如何說,孩子才會聽》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男孩向爸爸借了一件毛衣,承諾會好好愛惜,可幾天後,爸爸在沙發底下發現了自己髒兮兮的毛衣。

一週後,男孩再向爸爸借毛衣時,爸爸堅定地拒絕了。

一個月後,男孩又向爸爸借T恤,這次爸爸讓男孩書面保證會愛惜所借T恤。

幾天以後,男孩將整潔的T恤還給了爸爸。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父親在面對兒子的問題時,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只是用事實告訴他「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這個道理。

盧梭說過:事實就是最好的教材。

讓孩子承擔自己所作所為的後果,是最溫和、也是最有效的「懲戒教育」。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面對犯錯的孩子,父母需要巧妙地引導、積極地管教,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打罵。

對一個小孩子來說,打罵、恐嚇可能還有點作用,可面對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呢?面對一個成年人呢?

真正有效的育兒「手段」是培養一段良好的親子關係。

馬卡連卡說:在良好的家庭關係中,處罰是不需要的。

最後和家長朋友們分享一句話:育兒的關鍵,最終還在於日常親子關係中,點點滴滴的情感積累。

“禁止打屁股法案”通過:孩子不聽話,掌握這3點

圖 | 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 | 廉絡(父母城邦主筆,全職媽媽。愛孩子、愛讀書、愛旅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