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文化 歷史 義務教育 旮旯裡的神仙洞 2019-08-19
"

文|旮旯裡的神仙洞

"

文|旮旯裡的神仙洞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在很早之前,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今天一樣接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大部分孩子的教育都來源於家庭中的父母,所以我們在很多古代的影視劇裡就能形象地看到“養不教父之過 ”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情景。不過這裡的教育並不是指傳授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教養。雖然對於那時候的父母來說沒有多少知識和專業技能可以教給孩子,但如何做人做事可是一點都不能馬虎,可以看作是家族裡傳下來的家風,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村子一個小型社會圈的固有文化。但是沒有孩子是完美不犯錯的,那當犯了錯又該如何呢?

父母會責罰孩子,或者罰不準吃晚飯,要去祠堂裡跪拜反省,或者跪地向父母認錯,接受嚴厲的訓誡或鞭笞。對於一些犯錯較重的或者父親具有較高地位且權威意識非常強的,懲戒力度會更大,孩子們難免要受些皮肉之苦了。

"

文|旮旯裡的神仙洞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在很早之前,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今天一樣接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大部分孩子的教育都來源於家庭中的父母,所以我們在很多古代的影視劇裡就能形象地看到“養不教父之過 ”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情景。不過這裡的教育並不是指傳授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教養。雖然對於那時候的父母來說沒有多少知識和專業技能可以教給孩子,但如何做人做事可是一點都不能馬虎,可以看作是家族裡傳下來的家風,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村子一個小型社會圈的固有文化。但是沒有孩子是完美不犯錯的,那當犯了錯又該如何呢?

父母會責罰孩子,或者罰不準吃晚飯,要去祠堂裡跪拜反省,或者跪地向父母認錯,接受嚴厲的訓誡或鞭笞。對於一些犯錯較重的或者父親具有較高地位且權威意識非常強的,懲戒力度會更大,孩子們難免要受些皮肉之苦了。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那麼我們的家庭延續至今,雖然所有的孩子都在接受相應的教育,但在學校教育體系內還是很難做到能能夠全方位教育孩子的,畢竟客觀現實在那,所以很多做人做事還是要依靠家庭教育中的父母來引導完成,說白了孩子的教育責任最終還是得由父母來背。

但客觀地講,現實是父母們對於很多如何做人做事的道道都沒個清晰的認知,又如何用適當的方法來教給孩子呢?當然很大程度上有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原因,除了文化傳承出現的斷代問題,最大的原因應該是社會變革太快了,人類本身的成長速度不足以與之相輔相成出現的進退兩難。但無論如何,確實父母必須要承擔起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重任。所以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們也非常頭疼關於孩子犯錯後如何責罰的問題,這個度確實很難把握,而且每家的情況都不同,孩子也存在差異,又不能照搬一些教育理論演變過來的技巧,確實挺愁人的。

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在當下這個時代中父母行使責罰權需要注意的幾點,既不能讓孩子反感害怕,還能幫助彼此更好地成長。

"

文|旮旯裡的神仙洞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在很早之前,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今天一樣接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大部分孩子的教育都來源於家庭中的父母,所以我們在很多古代的影視劇裡就能形象地看到“養不教父之過 ”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情景。不過這裡的教育並不是指傳授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教養。雖然對於那時候的父母來說沒有多少知識和專業技能可以教給孩子,但如何做人做事可是一點都不能馬虎,可以看作是家族裡傳下來的家風,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村子一個小型社會圈的固有文化。但是沒有孩子是完美不犯錯的,那當犯了錯又該如何呢?

父母會責罰孩子,或者罰不準吃晚飯,要去祠堂裡跪拜反省,或者跪地向父母認錯,接受嚴厲的訓誡或鞭笞。對於一些犯錯較重的或者父親具有較高地位且權威意識非常強的,懲戒力度會更大,孩子們難免要受些皮肉之苦了。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那麼我們的家庭延續至今,雖然所有的孩子都在接受相應的教育,但在學校教育體系內還是很難做到能能夠全方位教育孩子的,畢竟客觀現實在那,所以很多做人做事還是要依靠家庭教育中的父母來引導完成,說白了孩子的教育責任最終還是得由父母來背。

但客觀地講,現實是父母們對於很多如何做人做事的道道都沒個清晰的認知,又如何用適當的方法來教給孩子呢?當然很大程度上有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原因,除了文化傳承出現的斷代問題,最大的原因應該是社會變革太快了,人類本身的成長速度不足以與之相輔相成出現的進退兩難。但無論如何,確實父母必須要承擔起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重任。所以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們也非常頭疼關於孩子犯錯後如何責罰的問題,這個度確實很難把握,而且每家的情況都不同,孩子也存在差異,又不能照搬一些教育理論演變過來的技巧,確實挺愁人的。

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在當下這個時代中父母行使責罰權需要注意的幾點,既不能讓孩子反感害怕,還能幫助彼此更好地成長。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忌無中生有地恐嚇哄騙孩子

現在很多雙職工都不得不把孩子的祖輩請到生活工作的城市中進行照看,一是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老人,二是家中老人也會盡心盡力,不會苛待孩子。但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祖輩們沒有足夠的教育知識,也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他們仍然習慣性地把之前教育子女的那一套順道拿來教育孫子輩的孩子,比如當孩子想要個什麼時,爺爺奶奶不能給就會順嘴說一句“你再不聽話大鬍子(人販子)就來抓你把你賣了啊”,更有甚者會說“你再不聽話你爸媽就不回來了”。

雖然站在祖輩的角度,是想著“孩子你別鬧了,我只是想你能聽話,並沒有想要賣你的意思”,但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卻是“這個老人好可怕,她要賣了我,要讓爸媽消失,她是壞人”。因為孩子此時只能直譯大人說的話,還不能分辨背後的意圖。但祖輩們是不懂這些的,於是就一直沿用了老舊的一套,畢竟這樣做當下是能把孩子嚇唬住的。

"

文|旮旯裡的神仙洞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在很早之前,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今天一樣接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大部分孩子的教育都來源於家庭中的父母,所以我們在很多古代的影視劇裡就能形象地看到“養不教父之過 ”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情景。不過這裡的教育並不是指傳授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教養。雖然對於那時候的父母來說沒有多少知識和專業技能可以教給孩子,但如何做人做事可是一點都不能馬虎,可以看作是家族裡傳下來的家風,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村子一個小型社會圈的固有文化。但是沒有孩子是完美不犯錯的,那當犯了錯又該如何呢?

父母會責罰孩子,或者罰不準吃晚飯,要去祠堂裡跪拜反省,或者跪地向父母認錯,接受嚴厲的訓誡或鞭笞。對於一些犯錯較重的或者父親具有較高地位且權威意識非常強的,懲戒力度會更大,孩子們難免要受些皮肉之苦了。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那麼我們的家庭延續至今,雖然所有的孩子都在接受相應的教育,但在學校教育體系內還是很難做到能能夠全方位教育孩子的,畢竟客觀現實在那,所以很多做人做事還是要依靠家庭教育中的父母來引導完成,說白了孩子的教育責任最終還是得由父母來背。

但客觀地講,現實是父母們對於很多如何做人做事的道道都沒個清晰的認知,又如何用適當的方法來教給孩子呢?當然很大程度上有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原因,除了文化傳承出現的斷代問題,最大的原因應該是社會變革太快了,人類本身的成長速度不足以與之相輔相成出現的進退兩難。但無論如何,確實父母必須要承擔起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重任。所以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們也非常頭疼關於孩子犯錯後如何責罰的問題,這個度確實很難把握,而且每家的情況都不同,孩子也存在差異,又不能照搬一些教育理論演變過來的技巧,確實挺愁人的。

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在當下這個時代中父母行使責罰權需要注意的幾點,既不能讓孩子反感害怕,還能幫助彼此更好地成長。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忌無中生有地恐嚇哄騙孩子

現在很多雙職工都不得不把孩子的祖輩請到生活工作的城市中進行照看,一是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老人,二是家中老人也會盡心盡力,不會苛待孩子。但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祖輩們沒有足夠的教育知識,也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他們仍然習慣性地把之前教育子女的那一套順道拿來教育孫子輩的孩子,比如當孩子想要個什麼時,爺爺奶奶不能給就會順嘴說一句“你再不聽話大鬍子(人販子)就來抓你把你賣了啊”,更有甚者會說“你再不聽話你爸媽就不回來了”。

雖然站在祖輩的角度,是想著“孩子你別鬧了,我只是想你能聽話,並沒有想要賣你的意思”,但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卻是“這個老人好可怕,她要賣了我,要讓爸媽消失,她是壞人”。因為孩子此時只能直譯大人說的話,還不能分辨背後的意圖。但祖輩們是不懂這些的,於是就一直沿用了老舊的一套,畢竟這樣做當下是能把孩子嚇唬住的。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但從科學的教育角度講,用恐嚇嚇唬的方式讓孩子感到害怕從而停止此刻的行為,一是會讓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安全感遭到破壞,從而出現性格上的膽小懦弱,這對於孩子將來能夠很好地融入陌生環境是個非常大的挑戰;二是會激發孩子對於恐怖事物的想象,雖然說這個時候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但負面形象的想象還是不想為妙,否則會導致孩子懼怕黑暗的環境不能獨睡,也會出現很多因為影子而產生的恐懼,還有夜晚的噩夢連連,那睡眠不佳一定會影響孩子各方面的發育;三是孩子會逐漸失去對於大人群體的信任,即使是對於父母也會產生這樣的負性遷移,他們討厭的是整個成人群體,這樣無益於親子關係的良好建立。

所以無論是祖輩還是父輩帶孩子都不能口無遮攔,對孩子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無異於親手毀了孩子對於自己的信任。

"

文|旮旯裡的神仙洞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在很早之前,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今天一樣接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大部分孩子的教育都來源於家庭中的父母,所以我們在很多古代的影視劇裡就能形象地看到“養不教父之過 ”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情景。不過這裡的教育並不是指傳授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教養。雖然對於那時候的父母來說沒有多少知識和專業技能可以教給孩子,但如何做人做事可是一點都不能馬虎,可以看作是家族裡傳下來的家風,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村子一個小型社會圈的固有文化。但是沒有孩子是完美不犯錯的,那當犯了錯又該如何呢?

父母會責罰孩子,或者罰不準吃晚飯,要去祠堂裡跪拜反省,或者跪地向父母認錯,接受嚴厲的訓誡或鞭笞。對於一些犯錯較重的或者父親具有較高地位且權威意識非常強的,懲戒力度會更大,孩子們難免要受些皮肉之苦了。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那麼我們的家庭延續至今,雖然所有的孩子都在接受相應的教育,但在學校教育體系內還是很難做到能能夠全方位教育孩子的,畢竟客觀現實在那,所以很多做人做事還是要依靠家庭教育中的父母來引導完成,說白了孩子的教育責任最終還是得由父母來背。

但客觀地講,現實是父母們對於很多如何做人做事的道道都沒個清晰的認知,又如何用適當的方法來教給孩子呢?當然很大程度上有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原因,除了文化傳承出現的斷代問題,最大的原因應該是社會變革太快了,人類本身的成長速度不足以與之相輔相成出現的進退兩難。但無論如何,確實父母必須要承擔起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重任。所以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們也非常頭疼關於孩子犯錯後如何責罰的問題,這個度確實很難把握,而且每家的情況都不同,孩子也存在差異,又不能照搬一些教育理論演變過來的技巧,確實挺愁人的。

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在當下這個時代中父母行使責罰權需要注意的幾點,既不能讓孩子反感害怕,還能幫助彼此更好地成長。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忌無中生有地恐嚇哄騙孩子

現在很多雙職工都不得不把孩子的祖輩請到生活工作的城市中進行照看,一是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老人,二是家中老人也會盡心盡力,不會苛待孩子。但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祖輩們沒有足夠的教育知識,也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他們仍然習慣性地把之前教育子女的那一套順道拿來教育孫子輩的孩子,比如當孩子想要個什麼時,爺爺奶奶不能給就會順嘴說一句“你再不聽話大鬍子(人販子)就來抓你把你賣了啊”,更有甚者會說“你再不聽話你爸媽就不回來了”。

雖然站在祖輩的角度,是想著“孩子你別鬧了,我只是想你能聽話,並沒有想要賣你的意思”,但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卻是“這個老人好可怕,她要賣了我,要讓爸媽消失,她是壞人”。因為孩子此時只能直譯大人說的話,還不能分辨背後的意圖。但祖輩們是不懂這些的,於是就一直沿用了老舊的一套,畢竟這樣做當下是能把孩子嚇唬住的。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但從科學的教育角度講,用恐嚇嚇唬的方式讓孩子感到害怕從而停止此刻的行為,一是會讓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安全感遭到破壞,從而出現性格上的膽小懦弱,這對於孩子將來能夠很好地融入陌生環境是個非常大的挑戰;二是會激發孩子對於恐怖事物的想象,雖然說這個時候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但負面形象的想象還是不想為妙,否則會導致孩子懼怕黑暗的環境不能獨睡,也會出現很多因為影子而產生的恐懼,還有夜晚的噩夢連連,那睡眠不佳一定會影響孩子各方面的發育;三是孩子會逐漸失去對於大人群體的信任,即使是對於父母也會產生這樣的負性遷移,他們討厭的是整個成人群體,這樣無益於親子關係的良好建立。

所以無論是祖輩還是父輩帶孩子都不能口無遮攔,對孩子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無異於親手毀了孩子對於自己的信任。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忌在不當的空間、人群、時間內責罰孩子

我們在很多公共場合都能經常性地看到成人無節制地教育孩子,這種無節制可以理解為成人的隨意、隨性、隨心,不分場合、不分時間、不分周圍有什麼人,一副“我家孩子我願意怎麼著就怎麼著的架勢,你們管不著”,不過所有投向的目光似乎更多的是對於孩子的憐憫,而並非偏向於大人的“負責”。確實從情感上、理智上我們都會站在孩子這邊,一是高大的成人居高臨下地訓誡一個弱小不懂世事的孩子本身溝通的條件是不平等的,一般人們都會選擇站在弱勢的一方;二是從科學的教育技術講,訓誡也好、責罰也罷,一定不能在公眾場合、外人面前、早晚和進食的時候。

首先公眾場合中,如果父母開啟訓誡模式,會出現聲音、情緒隨之增大的情況,也就是很多媽媽最納悶的一點,為什麼生氣了想要收住很困難,因為這是一個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就很難控制的事情,它是呈加速度狀態運行的,情緒會越來越激動,聲音也會越說越大,當成人沉浸在訓誡孩子的狀態時是非常專注的,很難能同時兼顧到周遭的環境,當然對於那些還沒有徹底失控的成人還是能感受到周圍人的目光的,但當下尷尬的狀態也會讓成人容易走極端,這樣大吼大叫的樣子既擾亂了公共秩序,同時孩子因為害怕陌生人的目光也會連哭帶鬧地往大人身邊靠,大人又會本能地推開孩子,這種不被接納的感受會嚴重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

"

文|旮旯裡的神仙洞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在很早之前,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今天一樣接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大部分孩子的教育都來源於家庭中的父母,所以我們在很多古代的影視劇裡就能形象地看到“養不教父之過 ”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情景。不過這裡的教育並不是指傳授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教養。雖然對於那時候的父母來說沒有多少知識和專業技能可以教給孩子,但如何做人做事可是一點都不能馬虎,可以看作是家族裡傳下來的家風,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村子一個小型社會圈的固有文化。但是沒有孩子是完美不犯錯的,那當犯了錯又該如何呢?

父母會責罰孩子,或者罰不準吃晚飯,要去祠堂裡跪拜反省,或者跪地向父母認錯,接受嚴厲的訓誡或鞭笞。對於一些犯錯較重的或者父親具有較高地位且權威意識非常強的,懲戒力度會更大,孩子們難免要受些皮肉之苦了。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那麼我們的家庭延續至今,雖然所有的孩子都在接受相應的教育,但在學校教育體系內還是很難做到能能夠全方位教育孩子的,畢竟客觀現實在那,所以很多做人做事還是要依靠家庭教育中的父母來引導完成,說白了孩子的教育責任最終還是得由父母來背。

但客觀地講,現實是父母們對於很多如何做人做事的道道都沒個清晰的認知,又如何用適當的方法來教給孩子呢?當然很大程度上有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原因,除了文化傳承出現的斷代問題,最大的原因應該是社會變革太快了,人類本身的成長速度不足以與之相輔相成出現的進退兩難。但無論如何,確實父母必須要承擔起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重任。所以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們也非常頭疼關於孩子犯錯後如何責罰的問題,這個度確實很難把握,而且每家的情況都不同,孩子也存在差異,又不能照搬一些教育理論演變過來的技巧,確實挺愁人的。

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在當下這個時代中父母行使責罰權需要注意的幾點,既不能讓孩子反感害怕,還能幫助彼此更好地成長。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忌無中生有地恐嚇哄騙孩子

現在很多雙職工都不得不把孩子的祖輩請到生活工作的城市中進行照看,一是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老人,二是家中老人也會盡心盡力,不會苛待孩子。但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祖輩們沒有足夠的教育知識,也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他們仍然習慣性地把之前教育子女的那一套順道拿來教育孫子輩的孩子,比如當孩子想要個什麼時,爺爺奶奶不能給就會順嘴說一句“你再不聽話大鬍子(人販子)就來抓你把你賣了啊”,更有甚者會說“你再不聽話你爸媽就不回來了”。

雖然站在祖輩的角度,是想著“孩子你別鬧了,我只是想你能聽話,並沒有想要賣你的意思”,但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卻是“這個老人好可怕,她要賣了我,要讓爸媽消失,她是壞人”。因為孩子此時只能直譯大人說的話,還不能分辨背後的意圖。但祖輩們是不懂這些的,於是就一直沿用了老舊的一套,畢竟這樣做當下是能把孩子嚇唬住的。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但從科學的教育角度講,用恐嚇嚇唬的方式讓孩子感到害怕從而停止此刻的行為,一是會讓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安全感遭到破壞,從而出現性格上的膽小懦弱,這對於孩子將來能夠很好地融入陌生環境是個非常大的挑戰;二是會激發孩子對於恐怖事物的想象,雖然說這個時候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但負面形象的想象還是不想為妙,否則會導致孩子懼怕黑暗的環境不能獨睡,也會出現很多因為影子而產生的恐懼,還有夜晚的噩夢連連,那睡眠不佳一定會影響孩子各方面的發育;三是孩子會逐漸失去對於大人群體的信任,即使是對於父母也會產生這樣的負性遷移,他們討厭的是整個成人群體,這樣無益於親子關係的良好建立。

所以無論是祖輩還是父輩帶孩子都不能口無遮攔,對孩子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無異於親手毀了孩子對於自己的信任。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忌在不當的空間、人群、時間內責罰孩子

我們在很多公共場合都能經常性地看到成人無節制地教育孩子,這種無節制可以理解為成人的隨意、隨性、隨心,不分場合、不分時間、不分周圍有什麼人,一副“我家孩子我願意怎麼著就怎麼著的架勢,你們管不著”,不過所有投向的目光似乎更多的是對於孩子的憐憫,而並非偏向於大人的“負責”。確實從情感上、理智上我們都會站在孩子這邊,一是高大的成人居高臨下地訓誡一個弱小不懂世事的孩子本身溝通的條件是不平等的,一般人們都會選擇站在弱勢的一方;二是從科學的教育技術講,訓誡也好、責罰也罷,一定不能在公眾場合、外人面前、早晚和進食的時候。

首先公眾場合中,如果父母開啟訓誡模式,會出現聲音、情緒隨之增大的情況,也就是很多媽媽最納悶的一點,為什麼生氣了想要收住很困難,因為這是一個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就很難控制的事情,它是呈加速度狀態運行的,情緒會越來越激動,聲音也會越說越大,當成人沉浸在訓誡孩子的狀態時是非常專注的,很難能同時兼顧到周遭的環境,當然對於那些還沒有徹底失控的成人還是能感受到周圍人的目光的,但當下尷尬的狀態也會讓成人容易走極端,這樣大吼大叫的樣子既擾亂了公共秩序,同時孩子因為害怕陌生人的目光也會連哭帶鬧地往大人身邊靠,大人又會本能地推開孩子,這種不被接納的感受會嚴重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其次在外人面前,父母也不能責罰孩子,雖然孩子們大腦中對於世界、人的認知非常有限,但他們天生的敏感覺察卻是成人比不了的。孩子很小時,無意中就會問大人“媽媽你怎麼不開心了?”“媽媽你怎麼生氣了?”這些小不點會比大人更能感知到大人的情緒,因為孩子們確實是通過心來去感受環境的。所以如果在外人面前被訓斥責罰他會覺得非常沒有面子,特別丟臉,不好意思,害怕,侷促,沒地方躲,這種想找地縫鑽進去的想法就是從很小時來的。逐漸地孩子的自尊被破壞殆盡,同時又會對父母生髮出很多的怨恨,再嚴重點乾脆不聽了任意妄為變成頑童。孩子們是最容易憑感情行事的,所以親子關係、問題改正、孩子成長都將成為問題。

再者父母會不分時間地隨意責罰,特別是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進食時。其實很多孩子的拖延問題也都是這幾個時段內被責罰導致的。早上的心情好壞決定了一天的生命質量,對於孩子更是如此,其實成人也能感受到,當你早上因為一些瑣事和另一半鬧了不愉快出門上班,一天的心情都很難調整過來,推己及人亦如此。晚上睡覺前如果被父母責罰一頓孩子必然會噩夢連連甚至被驚醒,第二天渾渾噩噩沒了精神。還有很多父母白天都要上班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於是只有在大家上桌吃飯時開始交流,可是對於很多習慣性說教的父母聊著聊著就開啟了說教模式,對於身體還在發育的孩子,是不可能能同時做到既聽清父母說教的內容,又好好吃飯還能腸胃消化正常的,因為孩子一定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情緒,當孩子是正面情緒的時候飯一定吃得好,當孩子是負面情緒的時候吃飯一定會有起伏,細心的父母一定可以覺察到。

"

文|旮旯裡的神仙洞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在很早之前,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今天一樣接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大部分孩子的教育都來源於家庭中的父母,所以我們在很多古代的影視劇裡就能形象地看到“養不教父之過 ”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情景。不過這裡的教育並不是指傳授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教養。雖然對於那時候的父母來說沒有多少知識和專業技能可以教給孩子,但如何做人做事可是一點都不能馬虎,可以看作是家族裡傳下來的家風,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村子一個小型社會圈的固有文化。但是沒有孩子是完美不犯錯的,那當犯了錯又該如何呢?

父母會責罰孩子,或者罰不準吃晚飯,要去祠堂裡跪拜反省,或者跪地向父母認錯,接受嚴厲的訓誡或鞭笞。對於一些犯錯較重的或者父親具有較高地位且權威意識非常強的,懲戒力度會更大,孩子們難免要受些皮肉之苦了。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那麼我們的家庭延續至今,雖然所有的孩子都在接受相應的教育,但在學校教育體系內還是很難做到能能夠全方位教育孩子的,畢竟客觀現實在那,所以很多做人做事還是要依靠家庭教育中的父母來引導完成,說白了孩子的教育責任最終還是得由父母來背。

但客觀地講,現實是父母們對於很多如何做人做事的道道都沒個清晰的認知,又如何用適當的方法來教給孩子呢?當然很大程度上有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原因,除了文化傳承出現的斷代問題,最大的原因應該是社會變革太快了,人類本身的成長速度不足以與之相輔相成出現的進退兩難。但無論如何,確實父母必須要承擔起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重任。所以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們也非常頭疼關於孩子犯錯後如何責罰的問題,這個度確實很難把握,而且每家的情況都不同,孩子也存在差異,又不能照搬一些教育理論演變過來的技巧,確實挺愁人的。

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在當下這個時代中父母行使責罰權需要注意的幾點,既不能讓孩子反感害怕,還能幫助彼此更好地成長。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忌無中生有地恐嚇哄騙孩子

現在很多雙職工都不得不把孩子的祖輩請到生活工作的城市中進行照看,一是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老人,二是家中老人也會盡心盡力,不會苛待孩子。但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祖輩們沒有足夠的教育知識,也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他們仍然習慣性地把之前教育子女的那一套順道拿來教育孫子輩的孩子,比如當孩子想要個什麼時,爺爺奶奶不能給就會順嘴說一句“你再不聽話大鬍子(人販子)就來抓你把你賣了啊”,更有甚者會說“你再不聽話你爸媽就不回來了”。

雖然站在祖輩的角度,是想著“孩子你別鬧了,我只是想你能聽話,並沒有想要賣你的意思”,但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卻是“這個老人好可怕,她要賣了我,要讓爸媽消失,她是壞人”。因為孩子此時只能直譯大人說的話,還不能分辨背後的意圖。但祖輩們是不懂這些的,於是就一直沿用了老舊的一套,畢竟這樣做當下是能把孩子嚇唬住的。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但從科學的教育角度講,用恐嚇嚇唬的方式讓孩子感到害怕從而停止此刻的行為,一是會讓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安全感遭到破壞,從而出現性格上的膽小懦弱,這對於孩子將來能夠很好地融入陌生環境是個非常大的挑戰;二是會激發孩子對於恐怖事物的想象,雖然說這個時候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但負面形象的想象還是不想為妙,否則會導致孩子懼怕黑暗的環境不能獨睡,也會出現很多因為影子而產生的恐懼,還有夜晚的噩夢連連,那睡眠不佳一定會影響孩子各方面的發育;三是孩子會逐漸失去對於大人群體的信任,即使是對於父母也會產生這樣的負性遷移,他們討厭的是整個成人群體,這樣無益於親子關係的良好建立。

所以無論是祖輩還是父輩帶孩子都不能口無遮攔,對孩子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無異於親手毀了孩子對於自己的信任。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忌在不當的空間、人群、時間內責罰孩子

我們在很多公共場合都能經常性地看到成人無節制地教育孩子,這種無節制可以理解為成人的隨意、隨性、隨心,不分場合、不分時間、不分周圍有什麼人,一副“我家孩子我願意怎麼著就怎麼著的架勢,你們管不著”,不過所有投向的目光似乎更多的是對於孩子的憐憫,而並非偏向於大人的“負責”。確實從情感上、理智上我們都會站在孩子這邊,一是高大的成人居高臨下地訓誡一個弱小不懂世事的孩子本身溝通的條件是不平等的,一般人們都會選擇站在弱勢的一方;二是從科學的教育技術講,訓誡也好、責罰也罷,一定不能在公眾場合、外人面前、早晚和進食的時候。

首先公眾場合中,如果父母開啟訓誡模式,會出現聲音、情緒隨之增大的情況,也就是很多媽媽最納悶的一點,為什麼生氣了想要收住很困難,因為這是一個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就很難控制的事情,它是呈加速度狀態運行的,情緒會越來越激動,聲音也會越說越大,當成人沉浸在訓誡孩子的狀態時是非常專注的,很難能同時兼顧到周遭的環境,當然對於那些還沒有徹底失控的成人還是能感受到周圍人的目光的,但當下尷尬的狀態也會讓成人容易走極端,這樣大吼大叫的樣子既擾亂了公共秩序,同時孩子因為害怕陌生人的目光也會連哭帶鬧地往大人身邊靠,大人又會本能地推開孩子,這種不被接納的感受會嚴重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其次在外人面前,父母也不能責罰孩子,雖然孩子們大腦中對於世界、人的認知非常有限,但他們天生的敏感覺察卻是成人比不了的。孩子很小時,無意中就會問大人“媽媽你怎麼不開心了?”“媽媽你怎麼生氣了?”這些小不點會比大人更能感知到大人的情緒,因為孩子們確實是通過心來去感受環境的。所以如果在外人面前被訓斥責罰他會覺得非常沒有面子,特別丟臉,不好意思,害怕,侷促,沒地方躲,這種想找地縫鑽進去的想法就是從很小時來的。逐漸地孩子的自尊被破壞殆盡,同時又會對父母生髮出很多的怨恨,再嚴重點乾脆不聽了任意妄為變成頑童。孩子們是最容易憑感情行事的,所以親子關係、問題改正、孩子成長都將成為問題。

再者父母會不分時間地隨意責罰,特別是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進食時。其實很多孩子的拖延問題也都是這幾個時段內被責罰導致的。早上的心情好壞決定了一天的生命質量,對於孩子更是如此,其實成人也能感受到,當你早上因為一些瑣事和另一半鬧了不愉快出門上班,一天的心情都很難調整過來,推己及人亦如此。晚上睡覺前如果被父母責罰一頓孩子必然會噩夢連連甚至被驚醒,第二天渾渾噩噩沒了精神。還有很多父母白天都要上班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於是只有在大家上桌吃飯時開始交流,可是對於很多習慣性說教的父母聊著聊著就開啟了說教模式,對於身體還在發育的孩子,是不可能能同時做到既聽清父母說教的內容,又好好吃飯還能腸胃消化正常的,因為孩子一定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情緒,當孩子是正面情緒的時候飯一定吃得好,當孩子是負面情緒的時候吃飯一定會有起伏,細心的父母一定可以覺察到。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所以請父母第一時間先冷靜下,稍微停一停,等一等,待到一個只有你和孩子,一個比較安靜沒有太多幹擾可以集中注意力的空間和時間中再仔細說問題,因為我們責罰、訓誡不是目的,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加以改正才是目的。

忌不分青紅皁白妄自揣測而責罰孩子

我們在很多影視劇中,能看到無論對於多大的孩子,只要父母從別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立馬會扭頭怒氣衝衝地奔向孩子,要麼是一串連珠炮似地指責訓斥,要麼就是邊罵邊打,等打罵完了大家跑得也累了,才會停下來問“你為什麼這樣做?”結果聽完孩子的講述,父母立馬後悔狀,原來知道是有原因的。可是剛才的那一幕究竟還是發生了,難不成讓孩子反過來對父母重來一遭?不可能,所以也就白被責罰了。雖然是影視劇有渲染的效果,但現實中也確實如此。

"

文|旮旯裡的神仙洞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在很早之前,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今天一樣接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大部分孩子的教育都來源於家庭中的父母,所以我們在很多古代的影視劇裡就能形象地看到“養不教父之過 ”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情景。不過這裡的教育並不是指傳授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教養。雖然對於那時候的父母來說沒有多少知識和專業技能可以教給孩子,但如何做人做事可是一點都不能馬虎,可以看作是家族裡傳下來的家風,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村子一個小型社會圈的固有文化。但是沒有孩子是完美不犯錯的,那當犯了錯又該如何呢?

父母會責罰孩子,或者罰不準吃晚飯,要去祠堂裡跪拜反省,或者跪地向父母認錯,接受嚴厲的訓誡或鞭笞。對於一些犯錯較重的或者父親具有較高地位且權威意識非常強的,懲戒力度會更大,孩子們難免要受些皮肉之苦了。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那麼我們的家庭延續至今,雖然所有的孩子都在接受相應的教育,但在學校教育體系內還是很難做到能能夠全方位教育孩子的,畢竟客觀現實在那,所以很多做人做事還是要依靠家庭教育中的父母來引導完成,說白了孩子的教育責任最終還是得由父母來背。

但客觀地講,現實是父母們對於很多如何做人做事的道道都沒個清晰的認知,又如何用適當的方法來教給孩子呢?當然很大程度上有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原因,除了文化傳承出現的斷代問題,最大的原因應該是社會變革太快了,人類本身的成長速度不足以與之相輔相成出現的進退兩難。但無論如何,確實父母必須要承擔起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重任。所以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們也非常頭疼關於孩子犯錯後如何責罰的問題,這個度確實很難把握,而且每家的情況都不同,孩子也存在差異,又不能照搬一些教育理論演變過來的技巧,確實挺愁人的。

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在當下這個時代中父母行使責罰權需要注意的幾點,既不能讓孩子反感害怕,還能幫助彼此更好地成長。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忌無中生有地恐嚇哄騙孩子

現在很多雙職工都不得不把孩子的祖輩請到生活工作的城市中進行照看,一是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老人,二是家中老人也會盡心盡力,不會苛待孩子。但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祖輩們沒有足夠的教育知識,也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他們仍然習慣性地把之前教育子女的那一套順道拿來教育孫子輩的孩子,比如當孩子想要個什麼時,爺爺奶奶不能給就會順嘴說一句“你再不聽話大鬍子(人販子)就來抓你把你賣了啊”,更有甚者會說“你再不聽話你爸媽就不回來了”。

雖然站在祖輩的角度,是想著“孩子你別鬧了,我只是想你能聽話,並沒有想要賣你的意思”,但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卻是“這個老人好可怕,她要賣了我,要讓爸媽消失,她是壞人”。因為孩子此時只能直譯大人說的話,還不能分辨背後的意圖。但祖輩們是不懂這些的,於是就一直沿用了老舊的一套,畢竟這樣做當下是能把孩子嚇唬住的。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但從科學的教育角度講,用恐嚇嚇唬的方式讓孩子感到害怕從而停止此刻的行為,一是會讓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安全感遭到破壞,從而出現性格上的膽小懦弱,這對於孩子將來能夠很好地融入陌生環境是個非常大的挑戰;二是會激發孩子對於恐怖事物的想象,雖然說這個時候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但負面形象的想象還是不想為妙,否則會導致孩子懼怕黑暗的環境不能獨睡,也會出現很多因為影子而產生的恐懼,還有夜晚的噩夢連連,那睡眠不佳一定會影響孩子各方面的發育;三是孩子會逐漸失去對於大人群體的信任,即使是對於父母也會產生這樣的負性遷移,他們討厭的是整個成人群體,這樣無益於親子關係的良好建立。

所以無論是祖輩還是父輩帶孩子都不能口無遮攔,對孩子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無異於親手毀了孩子對於自己的信任。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忌在不當的空間、人群、時間內責罰孩子

我們在很多公共場合都能經常性地看到成人無節制地教育孩子,這種無節制可以理解為成人的隨意、隨性、隨心,不分場合、不分時間、不分周圍有什麼人,一副“我家孩子我願意怎麼著就怎麼著的架勢,你們管不著”,不過所有投向的目光似乎更多的是對於孩子的憐憫,而並非偏向於大人的“負責”。確實從情感上、理智上我們都會站在孩子這邊,一是高大的成人居高臨下地訓誡一個弱小不懂世事的孩子本身溝通的條件是不平等的,一般人們都會選擇站在弱勢的一方;二是從科學的教育技術講,訓誡也好、責罰也罷,一定不能在公眾場合、外人面前、早晚和進食的時候。

首先公眾場合中,如果父母開啟訓誡模式,會出現聲音、情緒隨之增大的情況,也就是很多媽媽最納悶的一點,為什麼生氣了想要收住很困難,因為這是一個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就很難控制的事情,它是呈加速度狀態運行的,情緒會越來越激動,聲音也會越說越大,當成人沉浸在訓誡孩子的狀態時是非常專注的,很難能同時兼顧到周遭的環境,當然對於那些還沒有徹底失控的成人還是能感受到周圍人的目光的,但當下尷尬的狀態也會讓成人容易走極端,這樣大吼大叫的樣子既擾亂了公共秩序,同時孩子因為害怕陌生人的目光也會連哭帶鬧地往大人身邊靠,大人又會本能地推開孩子,這種不被接納的感受會嚴重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其次在外人面前,父母也不能責罰孩子,雖然孩子們大腦中對於世界、人的認知非常有限,但他們天生的敏感覺察卻是成人比不了的。孩子很小時,無意中就會問大人“媽媽你怎麼不開心了?”“媽媽你怎麼生氣了?”這些小不點會比大人更能感知到大人的情緒,因為孩子們確實是通過心來去感受環境的。所以如果在外人面前被訓斥責罰他會覺得非常沒有面子,特別丟臉,不好意思,害怕,侷促,沒地方躲,這種想找地縫鑽進去的想法就是從很小時來的。逐漸地孩子的自尊被破壞殆盡,同時又會對父母生髮出很多的怨恨,再嚴重點乾脆不聽了任意妄為變成頑童。孩子們是最容易憑感情行事的,所以親子關係、問題改正、孩子成長都將成為問題。

再者父母會不分時間地隨意責罰,特別是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進食時。其實很多孩子的拖延問題也都是這幾個時段內被責罰導致的。早上的心情好壞決定了一天的生命質量,對於孩子更是如此,其實成人也能感受到,當你早上因為一些瑣事和另一半鬧了不愉快出門上班,一天的心情都很難調整過來,推己及人亦如此。晚上睡覺前如果被父母責罰一頓孩子必然會噩夢連連甚至被驚醒,第二天渾渾噩噩沒了精神。還有很多父母白天都要上班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於是只有在大家上桌吃飯時開始交流,可是對於很多習慣性說教的父母聊著聊著就開啟了說教模式,對於身體還在發育的孩子,是不可能能同時做到既聽清父母說教的內容,又好好吃飯還能腸胃消化正常的,因為孩子一定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情緒,當孩子是正面情緒的時候飯一定吃得好,當孩子是負面情緒的時候吃飯一定會有起伏,細心的父母一定可以覺察到。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所以請父母第一時間先冷靜下,稍微停一停,等一等,待到一個只有你和孩子,一個比較安靜沒有太多幹擾可以集中注意力的空間和時間中再仔細說問題,因為我們責罰、訓誡不是目的,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加以改正才是目的。

忌不分青紅皁白妄自揣測而責罰孩子

我們在很多影視劇中,能看到無論對於多大的孩子,只要父母從別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立馬會扭頭怒氣衝衝地奔向孩子,要麼是一串連珠炮似地指責訓斥,要麼就是邊罵邊打,等打罵完了大家跑得也累了,才會停下來問“你為什麼這樣做?”結果聽完孩子的講述,父母立馬後悔狀,原來知道是有原因的。可是剛才的那一幕究竟還是發生了,難不成讓孩子反過來對父母重來一遭?不可能,所以也就白被責罰了。雖然是影視劇有渲染的效果,但現實中也確實如此。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所以父母的頭腦中需有一個概念,小孩子一定不會無故作惡,即使作惡也一定有原因,父母應該首先相信孩子們天生善良。隨著孩子年齡增大,也會開始摸著父母的脾性行事,比如為了避免大人的責罰,一定會延伸出說謊,父母嚴令禁止做的,孩子會偷偷地去試,危險就會產生。對於父母只是針對性地責罰行為的結果就顯得太無力了,因為以後孩子還是會犯,根本沒有意識到為什麼不能如此行事。所以所有的壞行為背後都隱藏著特別複雜的動因,父母在責罰之前最應該做的就是查明動因,再作定奪,不能盲目衝動。

當父母能夠給予孩子信任和空間時,孩子才會一五一十地告訴大人事情的經過,也才能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個環節上,清晰地知道孩子的思想到底到了哪一層,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想這樣做等等。只有掌握了真實之後才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錯誤的防治,這才是真正幫助孩子成長的態度。

"

文|旮旯裡的神仙洞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在很早之前,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今天一樣接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大部分孩子的教育都來源於家庭中的父母,所以我們在很多古代的影視劇裡就能形象地看到“養不教父之過 ”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情景。不過這裡的教育並不是指傳授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教養。雖然對於那時候的父母來說沒有多少知識和專業技能可以教給孩子,但如何做人做事可是一點都不能馬虎,可以看作是家族裡傳下來的家風,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村子一個小型社會圈的固有文化。但是沒有孩子是完美不犯錯的,那當犯了錯又該如何呢?

父母會責罰孩子,或者罰不準吃晚飯,要去祠堂裡跪拜反省,或者跪地向父母認錯,接受嚴厲的訓誡或鞭笞。對於一些犯錯較重的或者父親具有較高地位且權威意識非常強的,懲戒力度會更大,孩子們難免要受些皮肉之苦了。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那麼我們的家庭延續至今,雖然所有的孩子都在接受相應的教育,但在學校教育體系內還是很難做到能能夠全方位教育孩子的,畢竟客觀現實在那,所以很多做人做事還是要依靠家庭教育中的父母來引導完成,說白了孩子的教育責任最終還是得由父母來背。

但客觀地講,現實是父母們對於很多如何做人做事的道道都沒個清晰的認知,又如何用適當的方法來教給孩子呢?當然很大程度上有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原因,除了文化傳承出現的斷代問題,最大的原因應該是社會變革太快了,人類本身的成長速度不足以與之相輔相成出現的進退兩難。但無論如何,確實父母必須要承擔起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重任。所以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們也非常頭疼關於孩子犯錯後如何責罰的問題,這個度確實很難把握,而且每家的情況都不同,孩子也存在差異,又不能照搬一些教育理論演變過來的技巧,確實挺愁人的。

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在當下這個時代中父母行使責罰權需要注意的幾點,既不能讓孩子反感害怕,還能幫助彼此更好地成長。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忌無中生有地恐嚇哄騙孩子

現在很多雙職工都不得不把孩子的祖輩請到生活工作的城市中進行照看,一是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老人,二是家中老人也會盡心盡力,不會苛待孩子。但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祖輩們沒有足夠的教育知識,也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他們仍然習慣性地把之前教育子女的那一套順道拿來教育孫子輩的孩子,比如當孩子想要個什麼時,爺爺奶奶不能給就會順嘴說一句“你再不聽話大鬍子(人販子)就來抓你把你賣了啊”,更有甚者會說“你再不聽話你爸媽就不回來了”。

雖然站在祖輩的角度,是想著“孩子你別鬧了,我只是想你能聽話,並沒有想要賣你的意思”,但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卻是“這個老人好可怕,她要賣了我,要讓爸媽消失,她是壞人”。因為孩子此時只能直譯大人說的話,還不能分辨背後的意圖。但祖輩們是不懂這些的,於是就一直沿用了老舊的一套,畢竟這樣做當下是能把孩子嚇唬住的。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但從科學的教育角度講,用恐嚇嚇唬的方式讓孩子感到害怕從而停止此刻的行為,一是會讓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安全感遭到破壞,從而出現性格上的膽小懦弱,這對於孩子將來能夠很好地融入陌生環境是個非常大的挑戰;二是會激發孩子對於恐怖事物的想象,雖然說這個時候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但負面形象的想象還是不想為妙,否則會導致孩子懼怕黑暗的環境不能獨睡,也會出現很多因為影子而產生的恐懼,還有夜晚的噩夢連連,那睡眠不佳一定會影響孩子各方面的發育;三是孩子會逐漸失去對於大人群體的信任,即使是對於父母也會產生這樣的負性遷移,他們討厭的是整個成人群體,這樣無益於親子關係的良好建立。

所以無論是祖輩還是父輩帶孩子都不能口無遮攔,對孩子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無異於親手毀了孩子對於自己的信任。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忌在不當的空間、人群、時間內責罰孩子

我們在很多公共場合都能經常性地看到成人無節制地教育孩子,這種無節制可以理解為成人的隨意、隨性、隨心,不分場合、不分時間、不分周圍有什麼人,一副“我家孩子我願意怎麼著就怎麼著的架勢,你們管不著”,不過所有投向的目光似乎更多的是對於孩子的憐憫,而並非偏向於大人的“負責”。確實從情感上、理智上我們都會站在孩子這邊,一是高大的成人居高臨下地訓誡一個弱小不懂世事的孩子本身溝通的條件是不平等的,一般人們都會選擇站在弱勢的一方;二是從科學的教育技術講,訓誡也好、責罰也罷,一定不能在公眾場合、外人面前、早晚和進食的時候。

首先公眾場合中,如果父母開啟訓誡模式,會出現聲音、情緒隨之增大的情況,也就是很多媽媽最納悶的一點,為什麼生氣了想要收住很困難,因為這是一個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就很難控制的事情,它是呈加速度狀態運行的,情緒會越來越激動,聲音也會越說越大,當成人沉浸在訓誡孩子的狀態時是非常專注的,很難能同時兼顧到周遭的環境,當然對於那些還沒有徹底失控的成人還是能感受到周圍人的目光的,但當下尷尬的狀態也會讓成人容易走極端,這樣大吼大叫的樣子既擾亂了公共秩序,同時孩子因為害怕陌生人的目光也會連哭帶鬧地往大人身邊靠,大人又會本能地推開孩子,這種不被接納的感受會嚴重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其次在外人面前,父母也不能責罰孩子,雖然孩子們大腦中對於世界、人的認知非常有限,但他們天生的敏感覺察卻是成人比不了的。孩子很小時,無意中就會問大人“媽媽你怎麼不開心了?”“媽媽你怎麼生氣了?”這些小不點會比大人更能感知到大人的情緒,因為孩子們確實是通過心來去感受環境的。所以如果在外人面前被訓斥責罰他會覺得非常沒有面子,特別丟臉,不好意思,害怕,侷促,沒地方躲,這種想找地縫鑽進去的想法就是從很小時來的。逐漸地孩子的自尊被破壞殆盡,同時又會對父母生髮出很多的怨恨,再嚴重點乾脆不聽了任意妄為變成頑童。孩子們是最容易憑感情行事的,所以親子關係、問題改正、孩子成長都將成為問題。

再者父母會不分時間地隨意責罰,特別是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進食時。其實很多孩子的拖延問題也都是這幾個時段內被責罰導致的。早上的心情好壞決定了一天的生命質量,對於孩子更是如此,其實成人也能感受到,當你早上因為一些瑣事和另一半鬧了不愉快出門上班,一天的心情都很難調整過來,推己及人亦如此。晚上睡覺前如果被父母責罰一頓孩子必然會噩夢連連甚至被驚醒,第二天渾渾噩噩沒了精神。還有很多父母白天都要上班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於是只有在大家上桌吃飯時開始交流,可是對於很多習慣性說教的父母聊著聊著就開啟了說教模式,對於身體還在發育的孩子,是不可能能同時做到既聽清父母說教的內容,又好好吃飯還能腸胃消化正常的,因為孩子一定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情緒,當孩子是正面情緒的時候飯一定吃得好,當孩子是負面情緒的時候吃飯一定會有起伏,細心的父母一定可以覺察到。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所以請父母第一時間先冷靜下,稍微停一停,等一等,待到一個只有你和孩子,一個比較安靜沒有太多幹擾可以集中注意力的空間和時間中再仔細說問題,因為我們責罰、訓誡不是目的,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加以改正才是目的。

忌不分青紅皁白妄自揣測而責罰孩子

我們在很多影視劇中,能看到無論對於多大的孩子,只要父母從別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立馬會扭頭怒氣衝衝地奔向孩子,要麼是一串連珠炮似地指責訓斥,要麼就是邊罵邊打,等打罵完了大家跑得也累了,才會停下來問“你為什麼這樣做?”結果聽完孩子的講述,父母立馬後悔狀,原來知道是有原因的。可是剛才的那一幕究竟還是發生了,難不成讓孩子反過來對父母重來一遭?不可能,所以也就白被責罰了。雖然是影視劇有渲染的效果,但現實中也確實如此。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所以父母的頭腦中需有一個概念,小孩子一定不會無故作惡,即使作惡也一定有原因,父母應該首先相信孩子們天生善良。隨著孩子年齡增大,也會開始摸著父母的脾性行事,比如為了避免大人的責罰,一定會延伸出說謊,父母嚴令禁止做的,孩子會偷偷地去試,危險就會產生。對於父母只是針對性地責罰行為的結果就顯得太無力了,因為以後孩子還是會犯,根本沒有意識到為什麼不能如此行事。所以所有的壞行為背後都隱藏著特別複雜的動因,父母在責罰之前最應該做的就是查明動因,再作定奪,不能盲目衝動。

當父母能夠給予孩子信任和空間時,孩子才會一五一十地告訴大人事情的經過,也才能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個環節上,清晰地知道孩子的思想到底到了哪一層,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想這樣做等等。只有掌握了真實之後才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錯誤的防治,這才是真正幫助孩子成長的態度。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同時父母也要注意孩子被冤枉的情況處理。有時父母會被夾在大眾和孩子之間,那到底是為了面子給大眾一個交代而委屈自己的孩子呢,還是拋開大眾堅定地和孩子站在一邊呢?真心希望父母能夠抗住壓力,選擇和孩子站在一起,因為大眾的生命圈中還有別人,而孩子的生命圈內只有父母可以信任,一旦背叛將再無信任可言。不過這個選擇確實很多成人很難能做到啊!

忌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出氣筒或實現某種目的的工具

確實任何時代作為父母壓力都會大,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把壓力化為動力的,難免會回到家後原形畢露,看什麼都不順眼,然後屈從了人的本能,把怨氣怒氣撒在比自己還弱小的孩子身上,過後呢又會後悔不已或者成為常態不以為然。但這種無端的災難卻是實實在在地像刀子一樣紮在了孩子身上和心上。

"

文|旮旯裡的神仙洞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在很早之前,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今天一樣接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大部分孩子的教育都來源於家庭中的父母,所以我們在很多古代的影視劇裡就能形象地看到“養不教父之過 ”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情景。不過這裡的教育並不是指傳授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教養。雖然對於那時候的父母來說沒有多少知識和專業技能可以教給孩子,但如何做人做事可是一點都不能馬虎,可以看作是家族裡傳下來的家風,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村子一個小型社會圈的固有文化。但是沒有孩子是完美不犯錯的,那當犯了錯又該如何呢?

父母會責罰孩子,或者罰不準吃晚飯,要去祠堂裡跪拜反省,或者跪地向父母認錯,接受嚴厲的訓誡或鞭笞。對於一些犯錯較重的或者父親具有較高地位且權威意識非常強的,懲戒力度會更大,孩子們難免要受些皮肉之苦了。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那麼我們的家庭延續至今,雖然所有的孩子都在接受相應的教育,但在學校教育體系內還是很難做到能能夠全方位教育孩子的,畢竟客觀現實在那,所以很多做人做事還是要依靠家庭教育中的父母來引導完成,說白了孩子的教育責任最終還是得由父母來背。

但客觀地講,現實是父母們對於很多如何做人做事的道道都沒個清晰的認知,又如何用適當的方法來教給孩子呢?當然很大程度上有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原因,除了文化傳承出現的斷代問題,最大的原因應該是社會變革太快了,人類本身的成長速度不足以與之相輔相成出現的進退兩難。但無論如何,確實父母必須要承擔起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重任。所以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們也非常頭疼關於孩子犯錯後如何責罰的問題,這個度確實很難把握,而且每家的情況都不同,孩子也存在差異,又不能照搬一些教育理論演變過來的技巧,確實挺愁人的。

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在當下這個時代中父母行使責罰權需要注意的幾點,既不能讓孩子反感害怕,還能幫助彼此更好地成長。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忌無中生有地恐嚇哄騙孩子

現在很多雙職工都不得不把孩子的祖輩請到生活工作的城市中進行照看,一是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老人,二是家中老人也會盡心盡力,不會苛待孩子。但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祖輩們沒有足夠的教育知識,也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他們仍然習慣性地把之前教育子女的那一套順道拿來教育孫子輩的孩子,比如當孩子想要個什麼時,爺爺奶奶不能給就會順嘴說一句“你再不聽話大鬍子(人販子)就來抓你把你賣了啊”,更有甚者會說“你再不聽話你爸媽就不回來了”。

雖然站在祖輩的角度,是想著“孩子你別鬧了,我只是想你能聽話,並沒有想要賣你的意思”,但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卻是“這個老人好可怕,她要賣了我,要讓爸媽消失,她是壞人”。因為孩子此時只能直譯大人說的話,還不能分辨背後的意圖。但祖輩們是不懂這些的,於是就一直沿用了老舊的一套,畢竟這樣做當下是能把孩子嚇唬住的。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但從科學的教育角度講,用恐嚇嚇唬的方式讓孩子感到害怕從而停止此刻的行為,一是會讓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安全感遭到破壞,從而出現性格上的膽小懦弱,這對於孩子將來能夠很好地融入陌生環境是個非常大的挑戰;二是會激發孩子對於恐怖事物的想象,雖然說這個時候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但負面形象的想象還是不想為妙,否則會導致孩子懼怕黑暗的環境不能獨睡,也會出現很多因為影子而產生的恐懼,還有夜晚的噩夢連連,那睡眠不佳一定會影響孩子各方面的發育;三是孩子會逐漸失去對於大人群體的信任,即使是對於父母也會產生這樣的負性遷移,他們討厭的是整個成人群體,這樣無益於親子關係的良好建立。

所以無論是祖輩還是父輩帶孩子都不能口無遮攔,對孩子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無異於親手毀了孩子對於自己的信任。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忌在不當的空間、人群、時間內責罰孩子

我們在很多公共場合都能經常性地看到成人無節制地教育孩子,這種無節制可以理解為成人的隨意、隨性、隨心,不分場合、不分時間、不分周圍有什麼人,一副“我家孩子我願意怎麼著就怎麼著的架勢,你們管不著”,不過所有投向的目光似乎更多的是對於孩子的憐憫,而並非偏向於大人的“負責”。確實從情感上、理智上我們都會站在孩子這邊,一是高大的成人居高臨下地訓誡一個弱小不懂世事的孩子本身溝通的條件是不平等的,一般人們都會選擇站在弱勢的一方;二是從科學的教育技術講,訓誡也好、責罰也罷,一定不能在公眾場合、外人面前、早晚和進食的時候。

首先公眾場合中,如果父母開啟訓誡模式,會出現聲音、情緒隨之增大的情況,也就是很多媽媽最納悶的一點,為什麼生氣了想要收住很困難,因為這是一個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就很難控制的事情,它是呈加速度狀態運行的,情緒會越來越激動,聲音也會越說越大,當成人沉浸在訓誡孩子的狀態時是非常專注的,很難能同時兼顧到周遭的環境,當然對於那些還沒有徹底失控的成人還是能感受到周圍人的目光的,但當下尷尬的狀態也會讓成人容易走極端,這樣大吼大叫的樣子既擾亂了公共秩序,同時孩子因為害怕陌生人的目光也會連哭帶鬧地往大人身邊靠,大人又會本能地推開孩子,這種不被接納的感受會嚴重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其次在外人面前,父母也不能責罰孩子,雖然孩子們大腦中對於世界、人的認知非常有限,但他們天生的敏感覺察卻是成人比不了的。孩子很小時,無意中就會問大人“媽媽你怎麼不開心了?”“媽媽你怎麼生氣了?”這些小不點會比大人更能感知到大人的情緒,因為孩子們確實是通過心來去感受環境的。所以如果在外人面前被訓斥責罰他會覺得非常沒有面子,特別丟臉,不好意思,害怕,侷促,沒地方躲,這種想找地縫鑽進去的想法就是從很小時來的。逐漸地孩子的自尊被破壞殆盡,同時又會對父母生髮出很多的怨恨,再嚴重點乾脆不聽了任意妄為變成頑童。孩子們是最容易憑感情行事的,所以親子關係、問題改正、孩子成長都將成為問題。

再者父母會不分時間地隨意責罰,特別是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進食時。其實很多孩子的拖延問題也都是這幾個時段內被責罰導致的。早上的心情好壞決定了一天的生命質量,對於孩子更是如此,其實成人也能感受到,當你早上因為一些瑣事和另一半鬧了不愉快出門上班,一天的心情都很難調整過來,推己及人亦如此。晚上睡覺前如果被父母責罰一頓孩子必然會噩夢連連甚至被驚醒,第二天渾渾噩噩沒了精神。還有很多父母白天都要上班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於是只有在大家上桌吃飯時開始交流,可是對於很多習慣性說教的父母聊著聊著就開啟了說教模式,對於身體還在發育的孩子,是不可能能同時做到既聽清父母說教的內容,又好好吃飯還能腸胃消化正常的,因為孩子一定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情緒,當孩子是正面情緒的時候飯一定吃得好,當孩子是負面情緒的時候吃飯一定會有起伏,細心的父母一定可以覺察到。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所以請父母第一時間先冷靜下,稍微停一停,等一等,待到一個只有你和孩子,一個比較安靜沒有太多幹擾可以集中注意力的空間和時間中再仔細說問題,因為我們責罰、訓誡不是目的,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加以改正才是目的。

忌不分青紅皁白妄自揣測而責罰孩子

我們在很多影視劇中,能看到無論對於多大的孩子,只要父母從別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立馬會扭頭怒氣衝衝地奔向孩子,要麼是一串連珠炮似地指責訓斥,要麼就是邊罵邊打,等打罵完了大家跑得也累了,才會停下來問“你為什麼這樣做?”結果聽完孩子的講述,父母立馬後悔狀,原來知道是有原因的。可是剛才的那一幕究竟還是發生了,難不成讓孩子反過來對父母重來一遭?不可能,所以也就白被責罰了。雖然是影視劇有渲染的效果,但現實中也確實如此。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所以父母的頭腦中需有一個概念,小孩子一定不會無故作惡,即使作惡也一定有原因,父母應該首先相信孩子們天生善良。隨著孩子年齡增大,也會開始摸著父母的脾性行事,比如為了避免大人的責罰,一定會延伸出說謊,父母嚴令禁止做的,孩子會偷偷地去試,危險就會產生。對於父母只是針對性地責罰行為的結果就顯得太無力了,因為以後孩子還是會犯,根本沒有意識到為什麼不能如此行事。所以所有的壞行為背後都隱藏著特別複雜的動因,父母在責罰之前最應該做的就是查明動因,再作定奪,不能盲目衝動。

當父母能夠給予孩子信任和空間時,孩子才會一五一十地告訴大人事情的經過,也才能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個環節上,清晰地知道孩子的思想到底到了哪一層,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想這樣做等等。只有掌握了真實之後才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錯誤的防治,這才是真正幫助孩子成長的態度。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同時父母也要注意孩子被冤枉的情況處理。有時父母會被夾在大眾和孩子之間,那到底是為了面子給大眾一個交代而委屈自己的孩子呢,還是拋開大眾堅定地和孩子站在一邊呢?真心希望父母能夠抗住壓力,選擇和孩子站在一起,因為大眾的生命圈中還有別人,而孩子的生命圈內只有父母可以信任,一旦背叛將再無信任可言。不過這個選擇確實很多成人很難能做到啊!

忌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出氣筒或實現某種目的的工具

確實任何時代作為父母壓力都會大,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把壓力化為動力的,難免會回到家後原形畢露,看什麼都不順眼,然後屈從了人的本能,把怨氣怒氣撒在比自己還弱小的孩子身上,過後呢又會後悔不已或者成為常態不以為然。但這種無端的災難卻是實實在在地像刀子一樣紮在了孩子身上和心上。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也有些父母幼稚到把孩子當成了實現自己某種目的的工具,比如夫妻關係不和諧的家庭,女性通常會讓孩子借打電話的名義來試探男性,這種關係的扭曲和捆綁對於孩子的心理建設危害極大。

孩子總有長大時,當他們懂事了,有力量了,有思想了,或者會把父母對自己做的一切加倍還給父母,或者會用餘下的生命進行自我救贖,總之無論如何都將痛苦地度過。

結語

犯錯不分年齡,但如何通過犯錯得到啟示和成長這將是所有年齡層的人都需要思考、學習、反省的內容,無論遇到什麼,只要我們不要忘記初衷就好。責罰也是,希望從孩子的錯誤中反思父母的不足並幫助孩子實現成長!

"

文|旮旯裡的神仙洞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在很早之前,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今天一樣接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大部分孩子的教育都來源於家庭中的父母,所以我們在很多古代的影視劇裡就能形象地看到“養不教父之過 ”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情景。不過這裡的教育並不是指傳授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教給孩子為人處世的教養。雖然對於那時候的父母來說沒有多少知識和專業技能可以教給孩子,但如何做人做事可是一點都不能馬虎,可以看作是家族裡傳下來的家風,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村子一個小型社會圈的固有文化。但是沒有孩子是完美不犯錯的,那當犯了錯又該如何呢?

父母會責罰孩子,或者罰不準吃晚飯,要去祠堂裡跪拜反省,或者跪地向父母認錯,接受嚴厲的訓誡或鞭笞。對於一些犯錯較重的或者父親具有較高地位且權威意識非常強的,懲戒力度會更大,孩子們難免要受些皮肉之苦了。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那麼我們的家庭延續至今,雖然所有的孩子都在接受相應的教育,但在學校教育體系內還是很難做到能能夠全方位教育孩子的,畢竟客觀現實在那,所以很多做人做事還是要依靠家庭教育中的父母來引導完成,說白了孩子的教育責任最終還是得由父母來背。

但客觀地講,現實是父母們對於很多如何做人做事的道道都沒個清晰的認知,又如何用適當的方法來教給孩子呢?當然很大程度上有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原因,除了文化傳承出現的斷代問題,最大的原因應該是社會變革太快了,人類本身的成長速度不足以與之相輔相成出現的進退兩難。但無論如何,確實父母必須要承擔起教孩子做人做事的重任。所以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們也非常頭疼關於孩子犯錯後如何責罰的問題,這個度確實很難把握,而且每家的情況都不同,孩子也存在差異,又不能照搬一些教育理論演變過來的技巧,確實挺愁人的。

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在當下這個時代中父母行使責罰權需要注意的幾點,既不能讓孩子反感害怕,還能幫助彼此更好地成長。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忌無中生有地恐嚇哄騙孩子

現在很多雙職工都不得不把孩子的祖輩請到生活工作的城市中進行照看,一是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給老人,二是家中老人也會盡心盡力,不會苛待孩子。但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祖輩們沒有足夠的教育知識,也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他們仍然習慣性地把之前教育子女的那一套順道拿來教育孫子輩的孩子,比如當孩子想要個什麼時,爺爺奶奶不能給就會順嘴說一句“你再不聽話大鬍子(人販子)就來抓你把你賣了啊”,更有甚者會說“你再不聽話你爸媽就不回來了”。

雖然站在祖輩的角度,是想著“孩子你別鬧了,我只是想你能聽話,並沒有想要賣你的意思”,但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卻是“這個老人好可怕,她要賣了我,要讓爸媽消失,她是壞人”。因為孩子此時只能直譯大人說的話,還不能分辨背後的意圖。但祖輩們是不懂這些的,於是就一直沿用了老舊的一套,畢竟這樣做當下是能把孩子嚇唬住的。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但從科學的教育角度講,用恐嚇嚇唬的方式讓孩子感到害怕從而停止此刻的行為,一是會讓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安全感遭到破壞,從而出現性格上的膽小懦弱,這對於孩子將來能夠很好地融入陌生環境是個非常大的挑戰;二是會激發孩子對於恐怖事物的想象,雖然說這個時候激發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但負面形象的想象還是不想為妙,否則會導致孩子懼怕黑暗的環境不能獨睡,也會出現很多因為影子而產生的恐懼,還有夜晚的噩夢連連,那睡眠不佳一定會影響孩子各方面的發育;三是孩子會逐漸失去對於大人群體的信任,即使是對於父母也會產生這樣的負性遷移,他們討厭的是整個成人群體,這樣無益於親子關係的良好建立。

所以無論是祖輩還是父輩帶孩子都不能口無遮攔,對孩子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無異於親手毀了孩子對於自己的信任。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忌在不當的空間、人群、時間內責罰孩子

我們在很多公共場合都能經常性地看到成人無節制地教育孩子,這種無節制可以理解為成人的隨意、隨性、隨心,不分場合、不分時間、不分周圍有什麼人,一副“我家孩子我願意怎麼著就怎麼著的架勢,你們管不著”,不過所有投向的目光似乎更多的是對於孩子的憐憫,而並非偏向於大人的“負責”。確實從情感上、理智上我們都會站在孩子這邊,一是高大的成人居高臨下地訓誡一個弱小不懂世事的孩子本身溝通的條件是不平等的,一般人們都會選擇站在弱勢的一方;二是從科學的教育技術講,訓誡也好、責罰也罷,一定不能在公眾場合、外人面前、早晚和進食的時候。

首先公眾場合中,如果父母開啟訓誡模式,會出現聲音、情緒隨之增大的情況,也就是很多媽媽最納悶的一點,為什麼生氣了想要收住很困難,因為這是一個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就很難控制的事情,它是呈加速度狀態運行的,情緒會越來越激動,聲音也會越說越大,當成人沉浸在訓誡孩子的狀態時是非常專注的,很難能同時兼顧到周遭的環境,當然對於那些還沒有徹底失控的成人還是能感受到周圍人的目光的,但當下尷尬的狀態也會讓成人容易走極端,這樣大吼大叫的樣子既擾亂了公共秩序,同時孩子因為害怕陌生人的目光也會連哭帶鬧地往大人身邊靠,大人又會本能地推開孩子,這種不被接納的感受會嚴重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其次在外人面前,父母也不能責罰孩子,雖然孩子們大腦中對於世界、人的認知非常有限,但他們天生的敏感覺察卻是成人比不了的。孩子很小時,無意中就會問大人“媽媽你怎麼不開心了?”“媽媽你怎麼生氣了?”這些小不點會比大人更能感知到大人的情緒,因為孩子們確實是通過心來去感受環境的。所以如果在外人面前被訓斥責罰他會覺得非常沒有面子,特別丟臉,不好意思,害怕,侷促,沒地方躲,這種想找地縫鑽進去的想法就是從很小時來的。逐漸地孩子的自尊被破壞殆盡,同時又會對父母生髮出很多的怨恨,再嚴重點乾脆不聽了任意妄為變成頑童。孩子們是最容易憑感情行事的,所以親子關係、問題改正、孩子成長都將成為問題。

再者父母會不分時間地隨意責罰,特別是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進食時。其實很多孩子的拖延問題也都是這幾個時段內被責罰導致的。早上的心情好壞決定了一天的生命質量,對於孩子更是如此,其實成人也能感受到,當你早上因為一些瑣事和另一半鬧了不愉快出門上班,一天的心情都很難調整過來,推己及人亦如此。晚上睡覺前如果被父母責罰一頓孩子必然會噩夢連連甚至被驚醒,第二天渾渾噩噩沒了精神。還有很多父母白天都要上班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於是只有在大家上桌吃飯時開始交流,可是對於很多習慣性說教的父母聊著聊著就開啟了說教模式,對於身體還在發育的孩子,是不可能能同時做到既聽清父母說教的內容,又好好吃飯還能腸胃消化正常的,因為孩子一定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情緒,當孩子是正面情緒的時候飯一定吃得好,當孩子是負面情緒的時候吃飯一定會有起伏,細心的父母一定可以覺察到。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所以請父母第一時間先冷靜下,稍微停一停,等一等,待到一個只有你和孩子,一個比較安靜沒有太多幹擾可以集中注意力的空間和時間中再仔細說問題,因為我們責罰、訓誡不是目的,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加以改正才是目的。

忌不分青紅皁白妄自揣測而責罰孩子

我們在很多影視劇中,能看到無論對於多大的孩子,只要父母從別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立馬會扭頭怒氣衝衝地奔向孩子,要麼是一串連珠炮似地指責訓斥,要麼就是邊罵邊打,等打罵完了大家跑得也累了,才會停下來問“你為什麼這樣做?”結果聽完孩子的講述,父母立馬後悔狀,原來知道是有原因的。可是剛才的那一幕究竟還是發生了,難不成讓孩子反過來對父母重來一遭?不可能,所以也就白被責罰了。雖然是影視劇有渲染的效果,但現實中也確實如此。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所以父母的頭腦中需有一個概念,小孩子一定不會無故作惡,即使作惡也一定有原因,父母應該首先相信孩子們天生善良。隨著孩子年齡增大,也會開始摸著父母的脾性行事,比如為了避免大人的責罰,一定會延伸出說謊,父母嚴令禁止做的,孩子會偷偷地去試,危險就會產生。對於父母只是針對性地責罰行為的結果就顯得太無力了,因為以後孩子還是會犯,根本沒有意識到為什麼不能如此行事。所以所有的壞行為背後都隱藏著特別複雜的動因,父母在責罰之前最應該做的就是查明動因,再作定奪,不能盲目衝動。

當父母能夠給予孩子信任和空間時,孩子才會一五一十地告訴大人事情的經過,也才能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個環節上,清晰地知道孩子的思想到底到了哪一層,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想這樣做等等。只有掌握了真實之後才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錯誤的防治,這才是真正幫助孩子成長的態度。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同時父母也要注意孩子被冤枉的情況處理。有時父母會被夾在大眾和孩子之間,那到底是為了面子給大眾一個交代而委屈自己的孩子呢,還是拋開大眾堅定地和孩子站在一邊呢?真心希望父母能夠抗住壓力,選擇和孩子站在一起,因為大眾的生命圈中還有別人,而孩子的生命圈內只有父母可以信任,一旦背叛將再無信任可言。不過這個選擇確實很多成人很難能做到啊!

忌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出氣筒或實現某種目的的工具

確實任何時代作為父母壓力都會大,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把壓力化為動力的,難免會回到家後原形畢露,看什麼都不順眼,然後屈從了人的本能,把怨氣怒氣撒在比自己還弱小的孩子身上,過後呢又會後悔不已或者成為常態不以為然。但這種無端的災難卻是實實在在地像刀子一樣紮在了孩子身上和心上。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也有些父母幼稚到把孩子當成了實現自己某種目的的工具,比如夫妻關係不和諧的家庭,女性通常會讓孩子借打電話的名義來試探男性,這種關係的扭曲和捆綁對於孩子的心理建設危害極大。

孩子總有長大時,當他們懂事了,有力量了,有思想了,或者會把父母對自己做的一切加倍還給父母,或者會用餘下的生命進行自我救贖,總之無論如何都將痛苦地度過。

結語

犯錯不分年齡,但如何通過犯錯得到啟示和成長這將是所有年齡層的人都需要思考、學習、反省的內容,無論遇到什麼,只要我們不要忘記初衷就好。責罰也是,希望從孩子的錯誤中反思父母的不足並幫助孩子實現成長!

要想真正幫到孩子,父母的責罰需要注意這幾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