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小小的娃,為何總一副沒安全感的樣子,家長這六種行為影響的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寶媽下班回來就黏在身上寸步不離,哪怕媽媽去上廁所也要跟著,父母稍稍離開視線就大哭大鬧,無論爸媽幹什麼,都像條小尾巴似的跟著……寶寶 黏人到這個地步,就要考慮他是否缺乏安全感了,他的種種表現都像在尋求安撫與慰藉,他在用肢體語言表達“我很害怕,我感到不安全”。

有的寶寶脾氣暴躁,喜歡用拳頭來解決問題,暴脾氣的寶寶可不是天生的,或許他數次目睹了父母的爭吵,或者他長期處於壓抑的生活氛圍中,強悍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脆弱的心,這類孩子不是壞,是缺乏安全感導致的。與之相對的則是在外人面前 過於害羞,不敢輕易發表自己的看法,總是躲躲藏藏。

年齡小小的娃,為何總一副沒安全感的樣子,家長這六種行為影響的

還有的寶寶牙齒都長齊了還愛咬手指頭,有的睡覺時蜷縮在一角,懷裡摟著布娃娃……如果您的寶寶發出了這些動作信號,那很可能是他缺乏安全感了。

有的父母對此不屑一顧:“吃的飽穿的暖,這對孩子還不夠嗎?”須知安全感才是孩子最高的起跑線。當父母毫無保留地去愛孩子,孩子也會變得更懂事。 小時候得到關注和滿足更多的孩子,會更有安全感,越有自信和積極向上的能量。

許多父母批評孩子膽小怕事,卻不知道孩子的安全感早已被破壞殆盡。

父母的這六種行為,會對孩子的安全感構成傷害

1、父母爭吵不斷

大到買房買車,小到雞毛蒜皮,父母總是當著孩子的面爭吵。融洽的家庭關係,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礎。對於小孩兒來說,父母是他的全部,是他幼年時可以依靠的唯一臂膀。長期冷戰,孩子在擔驚受怕中度過,他們怕父母會分離,會拋棄自己,因此做起事情來也是畏首畏尾,小心翼翼。

特別是有的父母總是在育兒過程中推卸責任,涉及到孩子的問題時互相推諉埋怨,而卻很少考慮孩子的感受。升學、教育、生活習慣, 當孩子的問題變為爭吵的導火索時,無疑會進一步加深孩子的恐懼心理。他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或者犯了很大的錯,是自己引起了父母的不滿,陷入深深的自責。 父母爭吵打架,是破壞孩子安全感的最大公敵。

年齡小小的娃,為何總一副沒安全感的樣子,家長這六種行為影響的

2、總愛在孩子面前哭窮

對孩子的養育,是窮養好還是富養好,這主要是說通過何種方式來撫養子女更合適,但是現在卻變成了撫養的目的,這就是本末倒置了。

孩子一要學費就哭窮,順帶著再埋怨一下愛人,說掙得不多,不夠養家;孩子想參加課外活動,總是在問過N多問題後,才心不甘情不願地拿出錢來;對孩子進行窮養教育,說某某家因為有錢所以才能這樣,但你不行……

倉稟足而知禮節,更何況是孩子最為需要的安全感呢?在經濟條件上過於和孩子討價還價,傷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破產式教育絕不是窮養的本義。

3、不信任孩子

當孩子們出現爭執,家長第一個反應就是責備自己家的娃,秉著“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原則,不問青紅皁白就先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甚至大打出手。

有的寶寶在表達出自己的願望,比如想當畫家,或者成為作家時,家長非但沒有鼓勵,還進行打擊和嘲諷,比如她會說:“你家就沒有這方面的人才,你也不會成功的,早早斷了這個想法吧。”類似的舉動 不信任不尊重孩子,阻礙了孩子自主探索的能力,也降低了自信心和安全感。

年齡小小的娃,為何總一副沒安全感的樣子,家長這六種行為影響的

4、父母不守信

“曾子殺豬”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現實生活中父母卻常常做不到。“爸爸承諾考90分去看海卻食言,12歲女孩負氣離家出走”,去年這條新聞刷爆了朋友圈,大家對爸爸的行為口誅筆伐,就是因為他沒守信。

成績全部達標的女孩,本來信心滿滿地要去看海,卻被父母一句“這麼冷的天,看什麼海啊”給打發了,怎能不讓孩子傷心呢?還有 父母帶孩子編造理由偷偷溜走的,胡亂答應孩子要求不滿足的,看似是小動作,卻最易銷蝕安全感,父母都不守信,娃能信任誰呢?

5、獨裁命令式育兒

嚴父並不等同於獨裁者,很多父母習慣用命令式的口吻和孩子對話,“你今天給我做……”、“你必須拿第一”,家長可能意識不到自己趾高氣揚的態度,但在孩子看來他毫無選擇和反抗的權利,只能委曲求全。

聽話就是乖孩子,不聽話就是不懂事,這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想做的事不敢說,有不同意見也不能提,感覺自己只是父母的牽線木偶,是附屬品,因而非常傷心和難過。

年齡小小的娃,為何總一副沒安全感的樣子,家長這六種行為影響的

6、對孩子缺少陪伴

當孩子在一個沒有愛的氛圍中長大,他會變得敏感多疑,自卑憂鬱。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特別重要。有的父母將孩子完全交給了保姆,缺少和她的有效溝通,導致孩子不合群,不愛說話。

還接觸過一個家庭,因為外出打工將女兒寄養在她大姨家。在表姐面前,女孩總是表現得低人一等,她不好意思主動去拿酸奶喝,更不敢提過分的要求。

並不是大姨、姨父對她不好,而是缺少父母陪伴的家庭,本身就讓她底氣不足,寄人籬下的生活何談安全感呢?特別是對於女孩兒來說,小時候安全感的閾值高低,直接影響到擇偶觀、婚姻觀和育兒觀,不容小覷。

心理學專家陳忻說過:“只要我們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關心和尊重他們的感受,及時恰當地迴應他們的需要,為他們提供相對來說穩定、良好的環境,就不需要時刻擔心他們會缺乏安全感。”

年齡小小的娃,為何總一副沒安全感的樣子,家長這六種行為影響的

其實讓孩子多幾分安全感並不難,只需我們多付出幾分耐心和愛。

1、做情緒穩定的父母

嬰兒時期,孩子餓了能吃到奶,情緒煩躁了能及時得到抱抱和安慰,孩子大了,父母更要具備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營造和諧友好的家庭氛圍,不給兒女造成精神上的緊張和壓力,孩子才能有足夠的安全感。 情緒穩定的家長,才能養出情緒穩定的孩子。

2、給孩子更多的愛與陪伴

給他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環境,儘量不在孩子面前起爭執,遇事不慌;對待事物積極樂觀,對工作和生活充滿正能量;多陪孩子做做親子游戲、親子閱讀,多交流,多陪伴,都能讓孩子覺得放鬆。

年齡小小的娃,為何總一副沒安全感的樣子,家長這六種行為影響的

3、親子聯繫不中斷

無論是離異家庭還是留守家庭,父母都應保持親子聯繫不中斷,最忌“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當父母不在孩子身邊的時候,可以通過定期給孩子錄音頻,買禮物,甚至寫信的方式來加強溝通和交流。

父母能做到的是,儘量不讓孩子置身於陌生環境中,如果實在不行,也要保持對兒女的關心和愛不停滯,並且要讓他們能真實地感受到。

4、尊重孩子的內心感受,滿足實際需求

孩子的想法或許還很幼稚,但千萬不要打消她探索世界的積極性。家長要將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瞭解他真實的內心世界,儘量滿足孩子的實際需求。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要讓孩子有“飽腹感”,如此才能建立持久的安全感。

養小孩,一定程度上就像在和一個玻璃心的女朋友談戀愛。想想你年輕的時候,如果不信任她,說好的海誓山盟轉頭就變,霸道總裁般的命令她、呵斥她,甚至還一度裝窮,你能給她什麼安全感呢?恐怕早就跑了吧!

最後,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在父母充裕的情感賬戶基礎上,各位父母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您在這方面對孩子的儲蓄,是否餘額不足呢?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