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

文 | 豆芽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養成這樣或那樣的壞習慣,而中國的父母尤其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由此糾正壞習慣,可往往卻是事倍功半。

5歲的奇奇就有一生氣就亂扔東西的壞習慣。有的時候玩簡單的樂高玩具,有一個組件怎麼也裝不上去,越來越沒有耐心的奇奇就會氣急敗壞的將東西隨手扔出去,而且把組裝完的玩具也拆得支離破碎,撇的家裡到處都是。

為此,奇奇父母沒少打他,原來還只是象徵性地拍幾下屁股,但孩子依然不改。後來沒辦法,夫妻兩人都動了真格,把奇奇小屁股打得通紅,可反倒讓孩子脾氣更倔了。這可愁壞了奇奇父母,不知道接下來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

"

文 | 豆芽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養成這樣或那樣的壞習慣,而中國的父母尤其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由此糾正壞習慣,可往往卻是事倍功半。

5歲的奇奇就有一生氣就亂扔東西的壞習慣。有的時候玩簡單的樂高玩具,有一個組件怎麼也裝不上去,越來越沒有耐心的奇奇就會氣急敗壞的將東西隨手扔出去,而且把組裝完的玩具也拆得支離破碎,撇的家裡到處都是。

為此,奇奇父母沒少打他,原來還只是象徵性地拍幾下屁股,但孩子依然不改。後來沒辦法,夫妻兩人都動了真格,把奇奇小屁股打得通紅,可反倒讓孩子脾氣更倔了。這可愁壞了奇奇父母,不知道接下來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

文 | 豆芽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養成這樣或那樣的壞習慣,而中國的父母尤其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由此糾正壞習慣,可往往卻是事倍功半。

5歲的奇奇就有一生氣就亂扔東西的壞習慣。有的時候玩簡單的樂高玩具,有一個組件怎麼也裝不上去,越來越沒有耐心的奇奇就會氣急敗壞的將東西隨手扔出去,而且把組裝完的玩具也拆得支離破碎,撇的家裡到處都是。

為此,奇奇父母沒少打他,原來還只是象徵性地拍幾下屁股,但孩子依然不改。後來沒辦法,夫妻兩人都動了真格,把奇奇小屁股打得通紅,可反倒讓孩子脾氣更倔了。這可愁壞了奇奇父母,不知道接下來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中國父母更喜歡用懲罰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像奇奇父母這樣的家長不佔少數。當孩子一有什麼不好的習慣,比如不愛吃飯,不愛洗澡,不愛寫作業等等,家長就總喜歡想一些懲罰的招數對對待孩子。

其中,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用跟他講道理,秉承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教育理念,孩子一犯什麼錯,或有什麼壞習慣,就以懲罰或武力解決

有的家長則是在社交、工作、家庭等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就尤其缺乏耐心,雖然也知道懲罰不好,但往往教育孩子的時候,說不上幾句就要動手,或對孩子採取過激的懲罰措施。

"

文 | 豆芽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養成這樣或那樣的壞習慣,而中國的父母尤其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由此糾正壞習慣,可往往卻是事倍功半。

5歲的奇奇就有一生氣就亂扔東西的壞習慣。有的時候玩簡單的樂高玩具,有一個組件怎麼也裝不上去,越來越沒有耐心的奇奇就會氣急敗壞的將東西隨手扔出去,而且把組裝完的玩具也拆得支離破碎,撇的家裡到處都是。

為此,奇奇父母沒少打他,原來還只是象徵性地拍幾下屁股,但孩子依然不改。後來沒辦法,夫妻兩人都動了真格,把奇奇小屁股打得通紅,可反倒讓孩子脾氣更倔了。這可愁壞了奇奇父母,不知道接下來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中國父母更喜歡用懲罰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像奇奇父母這樣的家長不佔少數。當孩子一有什麼不好的習慣,比如不愛吃飯,不愛洗澡,不愛寫作業等等,家長就總喜歡想一些懲罰的招數對對待孩子。

其中,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用跟他講道理,秉承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教育理念,孩子一犯什麼錯,或有什麼壞習慣,就以懲罰或武力解決

有的家長則是在社交、工作、家庭等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就尤其缺乏耐心,雖然也知道懲罰不好,但往往教育孩子的時候,說不上幾句就要動手,或對孩子採取過激的懲罰措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曾經有機構對3500多個家庭進行調查,有數據顯示: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家庭都對孩子有過各式各樣的懲罰行為,又或者曾經有過冷暴力

而根據以往的其他數據顯示,很多家長熱衷於使用的處罰方式往往並沒有多少效果。用懲罰教育孩子,不僅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會讓孩子感受到傷害和不被理解,甚至沮喪和叛逆,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得不償失的。

"

文 | 豆芽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養成這樣或那樣的壞習慣,而中國的父母尤其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由此糾正壞習慣,可往往卻是事倍功半。

5歲的奇奇就有一生氣就亂扔東西的壞習慣。有的時候玩簡單的樂高玩具,有一個組件怎麼也裝不上去,越來越沒有耐心的奇奇就會氣急敗壞的將東西隨手扔出去,而且把組裝完的玩具也拆得支離破碎,撇的家裡到處都是。

為此,奇奇父母沒少打他,原來還只是象徵性地拍幾下屁股,但孩子依然不改。後來沒辦法,夫妻兩人都動了真格,把奇奇小屁股打得通紅,可反倒讓孩子脾氣更倔了。這可愁壞了奇奇父母,不知道接下來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中國父母更喜歡用懲罰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像奇奇父母這樣的家長不佔少數。當孩子一有什麼不好的習慣,比如不愛吃飯,不愛洗澡,不愛寫作業等等,家長就總喜歡想一些懲罰的招數對對待孩子。

其中,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用跟他講道理,秉承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教育理念,孩子一犯什麼錯,或有什麼壞習慣,就以懲罰或武力解決

有的家長則是在社交、工作、家庭等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就尤其缺乏耐心,雖然也知道懲罰不好,但往往教育孩子的時候,說不上幾句就要動手,或對孩子採取過激的懲罰措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曾經有機構對3500多個家庭進行調查,有數據顯示: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家庭都對孩子有過各式各樣的懲罰行為,又或者曾經有過冷暴力

而根據以往的其他數據顯示,很多家長熱衷於使用的處罰方式往往並沒有多少效果。用懲罰教育孩子,不僅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會讓孩子感受到傷害和不被理解,甚至沮喪和叛逆,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得不償失的。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

文 | 豆芽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養成這樣或那樣的壞習慣,而中國的父母尤其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由此糾正壞習慣,可往往卻是事倍功半。

5歲的奇奇就有一生氣就亂扔東西的壞習慣。有的時候玩簡單的樂高玩具,有一個組件怎麼也裝不上去,越來越沒有耐心的奇奇就會氣急敗壞的將東西隨手扔出去,而且把組裝完的玩具也拆得支離破碎,撇的家裡到處都是。

為此,奇奇父母沒少打他,原來還只是象徵性地拍幾下屁股,但孩子依然不改。後來沒辦法,夫妻兩人都動了真格,把奇奇小屁股打得通紅,可反倒讓孩子脾氣更倔了。這可愁壞了奇奇父母,不知道接下來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中國父母更喜歡用懲罰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像奇奇父母這樣的家長不佔少數。當孩子一有什麼不好的習慣,比如不愛吃飯,不愛洗澡,不愛寫作業等等,家長就總喜歡想一些懲罰的招數對對待孩子。

其中,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用跟他講道理,秉承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教育理念,孩子一犯什麼錯,或有什麼壞習慣,就以懲罰或武力解決

有的家長則是在社交、工作、家庭等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就尤其缺乏耐心,雖然也知道懲罰不好,但往往教育孩子的時候,說不上幾句就要動手,或對孩子採取過激的懲罰措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曾經有機構對3500多個家庭進行調查,有數據顯示: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家庭都對孩子有過各式各樣的懲罰行為,又或者曾經有過冷暴力

而根據以往的其他數據顯示,很多家長熱衷於使用的處罰方式往往並沒有多少效果。用懲罰教育孩子,不僅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會讓孩子感受到傷害和不被理解,甚至沮喪和叛逆,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得不償失的。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懲罰給孩子帶來的到底是什麼

著名學者林格認為:“賞識孩子一定有限度,懲罰孩子一定有分寸,並且需要有明確的操作方式。”如果對孩子一味的懲罰而不講究分寸,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可磨滅的破壞性影響。 

事實證明,懲罰並不會對孩子起到糾正性的積極作用。因為孩子會認為自己既然已經受到了懲罰,心裡上對於自己錯誤行為的內疚感就會減輕,認為兩者是可以互相抵消的,由此他們在心理上就允許了自己錯誤行為的不斷重複。

另外,父母的行為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模式,如果父母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會養成懲罰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思維模式,以後他處理問題時也會優先選擇“以強欺弱”式的懲罰方式。

長期接受懲罰的孩子會對他人產生敵意和仇恨的情緒,變得沒有自信,當孩子長大後,往往會採取不當的行為和思考方式,報復心會變得很重,難以和人進行正常溝通,也較難融入群體生活。

"

文 | 豆芽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養成這樣或那樣的壞習慣,而中國的父母尤其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由此糾正壞習慣,可往往卻是事倍功半。

5歲的奇奇就有一生氣就亂扔東西的壞習慣。有的時候玩簡單的樂高玩具,有一個組件怎麼也裝不上去,越來越沒有耐心的奇奇就會氣急敗壞的將東西隨手扔出去,而且把組裝完的玩具也拆得支離破碎,撇的家裡到處都是。

為此,奇奇父母沒少打他,原來還只是象徵性地拍幾下屁股,但孩子依然不改。後來沒辦法,夫妻兩人都動了真格,把奇奇小屁股打得通紅,可反倒讓孩子脾氣更倔了。這可愁壞了奇奇父母,不知道接下來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中國父母更喜歡用懲罰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像奇奇父母這樣的家長不佔少數。當孩子一有什麼不好的習慣,比如不愛吃飯,不愛洗澡,不愛寫作業等等,家長就總喜歡想一些懲罰的招數對對待孩子。

其中,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用跟他講道理,秉承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教育理念,孩子一犯什麼錯,或有什麼壞習慣,就以懲罰或武力解決

有的家長則是在社交、工作、家庭等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就尤其缺乏耐心,雖然也知道懲罰不好,但往往教育孩子的時候,說不上幾句就要動手,或對孩子採取過激的懲罰措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曾經有機構對3500多個家庭進行調查,有數據顯示: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家庭都對孩子有過各式各樣的懲罰行為,又或者曾經有過冷暴力

而根據以往的其他數據顯示,很多家長熱衷於使用的處罰方式往往並沒有多少效果。用懲罰教育孩子,不僅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會讓孩子感受到傷害和不被理解,甚至沮喪和叛逆,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得不償失的。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懲罰給孩子帶來的到底是什麼

著名學者林格認為:“賞識孩子一定有限度,懲罰孩子一定有分寸,並且需要有明確的操作方式。”如果對孩子一味的懲罰而不講究分寸,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可磨滅的破壞性影響。 

事實證明,懲罰並不會對孩子起到糾正性的積極作用。因為孩子會認為自己既然已經受到了懲罰,心裡上對於自己錯誤行為的內疚感就會減輕,認為兩者是可以互相抵消的,由此他們在心理上就允許了自己錯誤行為的不斷重複。

另外,父母的行為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模式,如果父母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會養成懲罰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思維模式,以後他處理問題時也會優先選擇“以強欺弱”式的懲罰方式。

長期接受懲罰的孩子會對他人產生敵意和仇恨的情緒,變得沒有自信,當孩子長大後,往往會採取不當的行為和思考方式,報復心會變得很重,難以和人進行正常溝通,也較難融入群體生活。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

文 | 豆芽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養成這樣或那樣的壞習慣,而中國的父母尤其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由此糾正壞習慣,可往往卻是事倍功半。

5歲的奇奇就有一生氣就亂扔東西的壞習慣。有的時候玩簡單的樂高玩具,有一個組件怎麼也裝不上去,越來越沒有耐心的奇奇就會氣急敗壞的將東西隨手扔出去,而且把組裝完的玩具也拆得支離破碎,撇的家裡到處都是。

為此,奇奇父母沒少打他,原來還只是象徵性地拍幾下屁股,但孩子依然不改。後來沒辦法,夫妻兩人都動了真格,把奇奇小屁股打得通紅,可反倒讓孩子脾氣更倔了。這可愁壞了奇奇父母,不知道接下來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中國父母更喜歡用懲罰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像奇奇父母這樣的家長不佔少數。當孩子一有什麼不好的習慣,比如不愛吃飯,不愛洗澡,不愛寫作業等等,家長就總喜歡想一些懲罰的招數對對待孩子。

其中,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用跟他講道理,秉承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教育理念,孩子一犯什麼錯,或有什麼壞習慣,就以懲罰或武力解決

有的家長則是在社交、工作、家庭等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就尤其缺乏耐心,雖然也知道懲罰不好,但往往教育孩子的時候,說不上幾句就要動手,或對孩子採取過激的懲罰措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曾經有機構對3500多個家庭進行調查,有數據顯示: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家庭都對孩子有過各式各樣的懲罰行為,又或者曾經有過冷暴力

而根據以往的其他數據顯示,很多家長熱衷於使用的處罰方式往往並沒有多少效果。用懲罰教育孩子,不僅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會讓孩子感受到傷害和不被理解,甚至沮喪和叛逆,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得不償失的。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懲罰給孩子帶來的到底是什麼

著名學者林格認為:“賞識孩子一定有限度,懲罰孩子一定有分寸,並且需要有明確的操作方式。”如果對孩子一味的懲罰而不講究分寸,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可磨滅的破壞性影響。 

事實證明,懲罰並不會對孩子起到糾正性的積極作用。因為孩子會認為自己既然已經受到了懲罰,心裡上對於自己錯誤行為的內疚感就會減輕,認為兩者是可以互相抵消的,由此他們在心理上就允許了自己錯誤行為的不斷重複。

另外,父母的行為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模式,如果父母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會養成懲罰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思維模式,以後他處理問題時也會優先選擇“以強欺弱”式的懲罰方式。

長期接受懲罰的孩子會對他人產生敵意和仇恨的情緒,變得沒有自信,當孩子長大後,往往會採取不當的行為和思考方式,報復心會變得很重,難以和人進行正常溝通,也較難融入群體生活。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家長這樣做比懲罰孩子更有效

在親子教育過程中,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更加和諧的家庭環境,才會讓孩子放鬆、健康的長大。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最隱蔽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他就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與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需要與孩子的心絃對準音調。”

如果父母能與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採取正向積極的教育方式,會遠比懲罰更有效果。

"

文 | 豆芽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養成這樣或那樣的壞習慣,而中國的父母尤其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由此糾正壞習慣,可往往卻是事倍功半。

5歲的奇奇就有一生氣就亂扔東西的壞習慣。有的時候玩簡單的樂高玩具,有一個組件怎麼也裝不上去,越來越沒有耐心的奇奇就會氣急敗壞的將東西隨手扔出去,而且把組裝完的玩具也拆得支離破碎,撇的家裡到處都是。

為此,奇奇父母沒少打他,原來還只是象徵性地拍幾下屁股,但孩子依然不改。後來沒辦法,夫妻兩人都動了真格,把奇奇小屁股打得通紅,可反倒讓孩子脾氣更倔了。這可愁壞了奇奇父母,不知道接下來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中國父母更喜歡用懲罰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像奇奇父母這樣的家長不佔少數。當孩子一有什麼不好的習慣,比如不愛吃飯,不愛洗澡,不愛寫作業等等,家長就總喜歡想一些懲罰的招數對對待孩子。

其中,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用跟他講道理,秉承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教育理念,孩子一犯什麼錯,或有什麼壞習慣,就以懲罰或武力解決

有的家長則是在社交、工作、家庭等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就尤其缺乏耐心,雖然也知道懲罰不好,但往往教育孩子的時候,說不上幾句就要動手,或對孩子採取過激的懲罰措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曾經有機構對3500多個家庭進行調查,有數據顯示: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家庭都對孩子有過各式各樣的懲罰行為,又或者曾經有過冷暴力

而根據以往的其他數據顯示,很多家長熱衷於使用的處罰方式往往並沒有多少效果。用懲罰教育孩子,不僅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會讓孩子感受到傷害和不被理解,甚至沮喪和叛逆,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得不償失的。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懲罰給孩子帶來的到底是什麼

著名學者林格認為:“賞識孩子一定有限度,懲罰孩子一定有分寸,並且需要有明確的操作方式。”如果對孩子一味的懲罰而不講究分寸,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可磨滅的破壞性影響。 

事實證明,懲罰並不會對孩子起到糾正性的積極作用。因為孩子會認為自己既然已經受到了懲罰,心裡上對於自己錯誤行為的內疚感就會減輕,認為兩者是可以互相抵消的,由此他們在心理上就允許了自己錯誤行為的不斷重複。

另外,父母的行為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模式,如果父母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會養成懲罰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思維模式,以後他處理問題時也會優先選擇“以強欺弱”式的懲罰方式。

長期接受懲罰的孩子會對他人產生敵意和仇恨的情緒,變得沒有自信,當孩子長大後,往往會採取不當的行為和思考方式,報復心會變得很重,難以和人進行正常溝通,也較難融入群體生活。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家長這樣做比懲罰孩子更有效

在親子教育過程中,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更加和諧的家庭環境,才會讓孩子放鬆、健康的長大。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最隱蔽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他就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與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需要與孩子的心絃對準音調。”

如果父母能與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採取正向積極的教育方式,會遠比懲罰更有效果。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第一,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可能會導致的嚴重後果,產生責任意識。孩子只管去做,而不會考慮自己行為的後果,因此父母應該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不良後果,這樣更有助於糾正孩子的行為。

比如,喜歡亂扔東西的奇奇,父母要讓他知道亂扔玩具可能會砸到家裡的人、砸壞家裡的傢俱,或者別人踩到亂扔的玩具有可能會摔倒受傷,讓孩子意識後這種行為的危害性再進行說服教育。

當孩子已經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收拾他扔掉的玩具,讓他知道自己的行為要自己負責。當孩子感覺到收拾玩具是一件很不容易操作的事情時,他就會有所收斂,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壞習慣。

"

文 | 豆芽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養成這樣或那樣的壞習慣,而中國的父母尤其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由此糾正壞習慣,可往往卻是事倍功半。

5歲的奇奇就有一生氣就亂扔東西的壞習慣。有的時候玩簡單的樂高玩具,有一個組件怎麼也裝不上去,越來越沒有耐心的奇奇就會氣急敗壞的將東西隨手扔出去,而且把組裝完的玩具也拆得支離破碎,撇的家裡到處都是。

為此,奇奇父母沒少打他,原來還只是象徵性地拍幾下屁股,但孩子依然不改。後來沒辦法,夫妻兩人都動了真格,把奇奇小屁股打得通紅,可反倒讓孩子脾氣更倔了。這可愁壞了奇奇父母,不知道接下來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中國父母更喜歡用懲罰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像奇奇父母這樣的家長不佔少數。當孩子一有什麼不好的習慣,比如不愛吃飯,不愛洗澡,不愛寫作業等等,家長就總喜歡想一些懲罰的招數對對待孩子。

其中,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用跟他講道理,秉承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教育理念,孩子一犯什麼錯,或有什麼壞習慣,就以懲罰或武力解決

有的家長則是在社交、工作、家庭等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就尤其缺乏耐心,雖然也知道懲罰不好,但往往教育孩子的時候,說不上幾句就要動手,或對孩子採取過激的懲罰措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曾經有機構對3500多個家庭進行調查,有數據顯示: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家庭都對孩子有過各式各樣的懲罰行為,又或者曾經有過冷暴力

而根據以往的其他數據顯示,很多家長熱衷於使用的處罰方式往往並沒有多少效果。用懲罰教育孩子,不僅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會讓孩子感受到傷害和不被理解,甚至沮喪和叛逆,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得不償失的。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懲罰給孩子帶來的到底是什麼

著名學者林格認為:“賞識孩子一定有限度,懲罰孩子一定有分寸,並且需要有明確的操作方式。”如果對孩子一味的懲罰而不講究分寸,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可磨滅的破壞性影響。 

事實證明,懲罰並不會對孩子起到糾正性的積極作用。因為孩子會認為自己既然已經受到了懲罰,心裡上對於自己錯誤行為的內疚感就會減輕,認為兩者是可以互相抵消的,由此他們在心理上就允許了自己錯誤行為的不斷重複。

另外,父母的行為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模式,如果父母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會養成懲罰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思維模式,以後他處理問題時也會優先選擇“以強欺弱”式的懲罰方式。

長期接受懲罰的孩子會對他人產生敵意和仇恨的情緒,變得沒有自信,當孩子長大後,往往會採取不當的行為和思考方式,報復心會變得很重,難以和人進行正常溝通,也較難融入群體生活。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家長這樣做比懲罰孩子更有效

在親子教育過程中,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更加和諧的家庭環境,才會讓孩子放鬆、健康的長大。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最隱蔽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他就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與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需要與孩子的心絃對準音調。”

如果父母能與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採取正向積極的教育方式,會遠比懲罰更有效果。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第一,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可能會導致的嚴重後果,產生責任意識。孩子只管去做,而不會考慮自己行為的後果,因此父母應該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不良後果,這樣更有助於糾正孩子的行為。

比如,喜歡亂扔東西的奇奇,父母要讓他知道亂扔玩具可能會砸到家裡的人、砸壞家裡的傢俱,或者別人踩到亂扔的玩具有可能會摔倒受傷,讓孩子意識後這種行為的危害性再進行說服教育。

當孩子已經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收拾他扔掉的玩具,讓他知道自己的行為要自己負責。當孩子感覺到收拾玩具是一件很不容易操作的事情時,他就會有所收斂,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壞習慣。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第二、採取積極的補救措施比懲罰更有效,父母要轉換思路讓孩子主動尋找解決方法。

比如孩子不喜歡寫作業,總是磨蹭拖延時間,如果父母告訴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就不帶他出去玩,或者取消一個已經許完的承諾,將兩件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兩件事硬是捆綁在一起,根本起不到糾正的效果,反而會加重孩子的抗拒心理。

聰明的父母會讓孩子自己尋找解決方法。比如父母跟孩子說:“這是你的作業,不是父母的。今天你的作業完不成,明天你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如果不想這樣,那你就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孩子就會積極地想辦法,要麼老實地在規定時間內做完,要麼就做好受到批評的準備。相信孩子會給出自己的答案。

"

文 | 豆芽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養成這樣或那樣的壞習慣,而中國的父母尤其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由此糾正壞習慣,可往往卻是事倍功半。

5歲的奇奇就有一生氣就亂扔東西的壞習慣。有的時候玩簡單的樂高玩具,有一個組件怎麼也裝不上去,越來越沒有耐心的奇奇就會氣急敗壞的將東西隨手扔出去,而且把組裝完的玩具也拆得支離破碎,撇的家裡到處都是。

為此,奇奇父母沒少打他,原來還只是象徵性地拍幾下屁股,但孩子依然不改。後來沒辦法,夫妻兩人都動了真格,把奇奇小屁股打得通紅,可反倒讓孩子脾氣更倔了。這可愁壞了奇奇父母,不知道接下來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中國父母更喜歡用懲罰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像奇奇父母這樣的家長不佔少數。當孩子一有什麼不好的習慣,比如不愛吃飯,不愛洗澡,不愛寫作業等等,家長就總喜歡想一些懲罰的招數對對待孩子。

其中,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用跟他講道理,秉承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教育理念,孩子一犯什麼錯,或有什麼壞習慣,就以懲罰或武力解決

有的家長則是在社交、工作、家庭等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就尤其缺乏耐心,雖然也知道懲罰不好,但往往教育孩子的時候,說不上幾句就要動手,或對孩子採取過激的懲罰措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曾經有機構對3500多個家庭進行調查,有數據顯示: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家庭都對孩子有過各式各樣的懲罰行為,又或者曾經有過冷暴力

而根據以往的其他數據顯示,很多家長熱衷於使用的處罰方式往往並沒有多少效果。用懲罰教育孩子,不僅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會讓孩子感受到傷害和不被理解,甚至沮喪和叛逆,這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得不償失的。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懲罰給孩子帶來的到底是什麼

著名學者林格認為:“賞識孩子一定有限度,懲罰孩子一定有分寸,並且需要有明確的操作方式。”如果對孩子一味的懲罰而不講究分寸,將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可磨滅的破壞性影響。 

事實證明,懲罰並不會對孩子起到糾正性的積極作用。因為孩子會認為自己既然已經受到了懲罰,心裡上對於自己錯誤行為的內疚感就會減輕,認為兩者是可以互相抵消的,由此他們在心理上就允許了自己錯誤行為的不斷重複。

另外,父母的行為也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模式,如果父母喜歡用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會養成懲罰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思維模式,以後他處理問題時也會優先選擇“以強欺弱”式的懲罰方式。

長期接受懲罰的孩子會對他人產生敵意和仇恨的情緒,變得沒有自信,當孩子長大後,往往會採取不當的行為和思考方式,報復心會變得很重,難以和人進行正常溝通,也較難融入群體生活。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家長這樣做比懲罰孩子更有效

在親子教育過程中,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更加和諧的家庭環境,才會讓孩子放鬆、健康的長大。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最隱蔽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他就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與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需要與孩子的心絃對準音調。”

如果父母能與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採取正向積極的教育方式,會遠比懲罰更有效果。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第一,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可能會導致的嚴重後果,產生責任意識。孩子只管去做,而不會考慮自己行為的後果,因此父母應該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不良後果,這樣更有助於糾正孩子的行為。

比如,喜歡亂扔東西的奇奇,父母要讓他知道亂扔玩具可能會砸到家裡的人、砸壞家裡的傢俱,或者別人踩到亂扔的玩具有可能會摔倒受傷,讓孩子意識後這種行為的危害性再進行說服教育。

當孩子已經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收拾他扔掉的玩具,讓他知道自己的行為要自己負責。當孩子感覺到收拾玩具是一件很不容易操作的事情時,他就會有所收斂,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壞習慣。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第二、採取積極的補救措施比懲罰更有效,父母要轉換思路讓孩子主動尋找解決方法。

比如孩子不喜歡寫作業,總是磨蹭拖延時間,如果父母告訴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就不帶他出去玩,或者取消一個已經許完的承諾,將兩件八杆子打不到一起的兩件事硬是捆綁在一起,根本起不到糾正的效果,反而會加重孩子的抗拒心理。

聰明的父母會讓孩子自己尋找解決方法。比如父母跟孩子說:“這是你的作業,不是父母的。今天你的作業完不成,明天你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如果不想這樣,那你就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孩子就會積極地想辦法,要麼老實地在規定時間內做完,要麼就做好受到批評的準備。相信孩子會給出自己的答案。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光靠懲罰難以戒掉,聰明家長這樣做更好

另外,給孩子多種選擇,讓他們由被動承受變為主動選擇,更易於被孩子接受。相較於懲罰來說,給孩子多種選擇,讓他們認為自己是可以主動選擇的,這樣比懲罰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比如孩子一直在玩不願意洗澡,家長如果說“不洗澡就不許睡覺”,會讓孩子有一種被強迫的感覺。如果換一種說法:“你是選擇洗完澡,媽媽給你講一個睡前小故事呢,還是選擇繼續玩,然後洗澡,但沒有睡前故事聽呢?”

這樣讓孩子做選擇題,孩子就會比較兩個方式哪個更有利,也會產生是自己做主的感覺。

當然,對於糾正孩子的壞毛病並不存在統一而完美的解決方法,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不妨分享給我們,讓我們互通有無。

-------------------------------

我是豆芽兒媽媽,關注我,為您帶來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困惑和疑問,歡迎發私信,我會及時回覆。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讓身為家長的你豁然開朗,在育兒的路上不再孤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