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

盧梭,是法國十八世紀一位偉大的啟蒙思想和教育家,他曾說過一句關於兒童教育的話: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

我最初讀到他的著作《愛彌兒》的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這句話的意思,我在想,太小的小朋友該怎麼去教育他擁有自己的正確的思想呢?

中國很多父母都呈現一種包辦行為,從出生到成家立業事無鉅細,期間有很多的縱容和溺愛,又該怎麼看待?

即便不具備以上所說的包辦行為,那周邊環境的耳濡目染又該怎麼去糾正?

"

盧梭,是法國十八世紀一位偉大的啟蒙思想和教育家,他曾說過一句關於兒童教育的話: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

我最初讀到他的著作《愛彌兒》的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這句話的意思,我在想,太小的小朋友該怎麼去教育他擁有自己的正確的思想呢?

中國很多父母都呈現一種包辦行為,從出生到成家立業事無鉅細,期間有很多的縱容和溺愛,又該怎麼看待?

即便不具備以上所說的包辦行為,那周邊環境的耳濡目染又該怎麼去糾正?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我認為能直接體現一個未成年是否擁有正確的思想,就是通過觀察他日常行為中的修養。

成績不好不能否認這個孩子品行不好,相反,即便成績優異,也不能確定就是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

盧梭,是法國十八世紀一位偉大的啟蒙思想和教育家,他曾說過一句關於兒童教育的話: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

我最初讀到他的著作《愛彌兒》的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這句話的意思,我在想,太小的小朋友該怎麼去教育他擁有自己的正確的思想呢?

中國很多父母都呈現一種包辦行為,從出生到成家立業事無鉅細,期間有很多的縱容和溺愛,又該怎麼看待?

即便不具備以上所說的包辦行為,那周邊環境的耳濡目染又該怎麼去糾正?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我認為能直接體現一個未成年是否擁有正確的思想,就是通過觀察他日常行為中的修養。

成績不好不能否認這個孩子品行不好,相反,即便成績優異,也不能確定就是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今年的5月有一個“男孩書店大聲唸書被提醒,怒斥女店員”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事情發生在北京言幾又書店五棵松店內,這個男孩旁若無人地大聲念英文,後來書店的一位女店員上去溫和且禮貌地給予提醒,稱他小聲一點,這樣如此大聲會影響到別人。

不料,這個男孩非但不聽,還氣勢洶洶地呵斥女店員道:我一點也不大聲,你算什麼,敢來說我,我從小到大都沒人敢這麼說我,信不信我抽你,投訴你!

期間女店員一直保持著自己良好的素養,微笑耐心的解釋著,但是這名男孩一直拿手對著女店員指指點點揚言要抽死她,直到後來看到一個戴口罩的疑似孩子家長的女性過來,跟工作人員說,“他還是個孩子,你別搭理他,你忙你的吧”,後來這名女性就把男孩拉走了。

這段視頻流傳到網上,大眾網友紛紛紛紛稱道:請記住,你不教育你的孩子,總有一天,這個社會會替你教育你的孩子;也有網友批評道:這樣的孩子唸的書再多,對社會都沒有益處,品德決定一切,家長再不掌好舵,前途很危險。

這個例子就能說明我們先前所表達的,熱愛學習的優點無法代表具備品德,同時也意味著他缺失了本應具備的修養。


"

盧梭,是法國十八世紀一位偉大的啟蒙思想和教育家,他曾說過一句關於兒童教育的話: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

我最初讀到他的著作《愛彌兒》的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這句話的意思,我在想,太小的小朋友該怎麼去教育他擁有自己的正確的思想呢?

中國很多父母都呈現一種包辦行為,從出生到成家立業事無鉅細,期間有很多的縱容和溺愛,又該怎麼看待?

即便不具備以上所說的包辦行為,那周邊環境的耳濡目染又該怎麼去糾正?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我認為能直接體現一個未成年是否擁有正確的思想,就是通過觀察他日常行為中的修養。

成績不好不能否認這個孩子品行不好,相反,即便成績優異,也不能確定就是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今年的5月有一個“男孩書店大聲唸書被提醒,怒斥女店員”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事情發生在北京言幾又書店五棵松店內,這個男孩旁若無人地大聲念英文,後來書店的一位女店員上去溫和且禮貌地給予提醒,稱他小聲一點,這樣如此大聲會影響到別人。

不料,這個男孩非但不聽,還氣勢洶洶地呵斥女店員道:我一點也不大聲,你算什麼,敢來說我,我從小到大都沒人敢這麼說我,信不信我抽你,投訴你!

期間女店員一直保持著自己良好的素養,微笑耐心的解釋著,但是這名男孩一直拿手對著女店員指指點點揚言要抽死她,直到後來看到一個戴口罩的疑似孩子家長的女性過來,跟工作人員說,“他還是個孩子,你別搭理他,你忙你的吧”,後來這名女性就把男孩拉走了。

這段視頻流傳到網上,大眾網友紛紛紛紛稱道:請記住,你不教育你的孩子,總有一天,這個社會會替你教育你的孩子;也有網友批評道:這樣的孩子唸的書再多,對社會都沒有益處,品德決定一切,家長再不掌好舵,前途很危險。

這個例子就能說明我們先前所表達的,熱愛學習的優點無法代表具備品德,同時也意味著他缺失了本應具備的修養。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現在僅僅因為年齡可以被“寬恕”、“包容”,假如以後有更大更壞的思想,那周圍的人該用什麼態度去接納,法律又該用什麼尺度去衡量?

查理德菲爾有一句很有名的話,他說:所謂以禮待人,即用你喜歡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別人。

簡而言之,世界在用我們的價值觀對待我們自己,小時候沒有教育好的修養,長大了會以各種方式,一點一點的讓你吃到苦頭。


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應當都聽過,孟子三歲的時候死了父親,由他母親撫養長大。孟子的母親沒念過什麼書,但是很有見地。她教育孟子的事蹟流傳後世,《三字經》裡就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句子。

起初,孟子的家臨近一座墳場。孟子童年時代經常看到有人來送葬辦喪事,日子久了,慢慢地學了不少葬禮祭奠的規矩,有時候還拿把小鏟子挖坑填土樹立“墓碑”玩兒。

孟媽媽看見孟軻天天搞這些東西,覺得這樣下去孩子不會學好,就帶著孟子搬家了。他們的新家旁邊是一所集市,天天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

盧梭,是法國十八世紀一位偉大的啟蒙思想和教育家,他曾說過一句關於兒童教育的話: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

我最初讀到他的著作《愛彌兒》的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這句話的意思,我在想,太小的小朋友該怎麼去教育他擁有自己的正確的思想呢?

中國很多父母都呈現一種包辦行為,從出生到成家立業事無鉅細,期間有很多的縱容和溺愛,又該怎麼看待?

即便不具備以上所說的包辦行為,那周邊環境的耳濡目染又該怎麼去糾正?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我認為能直接體現一個未成年是否擁有正確的思想,就是通過觀察他日常行為中的修養。

成績不好不能否認這個孩子品行不好,相反,即便成績優異,也不能確定就是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今年的5月有一個“男孩書店大聲唸書被提醒,怒斥女店員”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事情發生在北京言幾又書店五棵松店內,這個男孩旁若無人地大聲念英文,後來書店的一位女店員上去溫和且禮貌地給予提醒,稱他小聲一點,這樣如此大聲會影響到別人。

不料,這個男孩非但不聽,還氣勢洶洶地呵斥女店員道:我一點也不大聲,你算什麼,敢來說我,我從小到大都沒人敢這麼說我,信不信我抽你,投訴你!

期間女店員一直保持著自己良好的素養,微笑耐心的解釋著,但是這名男孩一直拿手對著女店員指指點點揚言要抽死她,直到後來看到一個戴口罩的疑似孩子家長的女性過來,跟工作人員說,“他還是個孩子,你別搭理他,你忙你的吧”,後來這名女性就把男孩拉走了。

這段視頻流傳到網上,大眾網友紛紛紛紛稱道:請記住,你不教育你的孩子,總有一天,這個社會會替你教育你的孩子;也有網友批評道:這樣的孩子唸的書再多,對社會都沒有益處,品德決定一切,家長再不掌好舵,前途很危險。

這個例子就能說明我們先前所表達的,熱愛學習的優點無法代表具備品德,同時也意味著他缺失了本應具備的修養。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現在僅僅因為年齡可以被“寬恕”、“包容”,假如以後有更大更壞的思想,那周圍的人該用什麼態度去接納,法律又該用什麼尺度去衡量?

查理德菲爾有一句很有名的話,他說:所謂以禮待人,即用你喜歡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別人。

簡而言之,世界在用我們的價值觀對待我們自己,小時候沒有教育好的修養,長大了會以各種方式,一點一點的讓你吃到苦頭。


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應當都聽過,孟子三歲的時候死了父親,由他母親撫養長大。孟子的母親沒念過什麼書,但是很有見地。她教育孟子的事蹟流傳後世,《三字經》裡就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句子。

起初,孟子的家臨近一座墳場。孟子童年時代經常看到有人來送葬辦喪事,日子久了,慢慢地學了不少葬禮祭奠的規矩,有時候還拿把小鏟子挖坑填土樹立“墓碑”玩兒。

孟媽媽看見孟軻天天搞這些東西,覺得這樣下去孩子不會學好,就帶著孟子搬家了。他們的新家旁邊是一所集市,天天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小孟軻每天在集市上閒逛,時間長了,還叫了一群小夥伴,玩經商做買賣的遊戲。孟媽媽看了,覺得小孩子學著吆喝叫賣、交易賺錢也不合適,便又帶著孟子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公辦的學堂附近。這裡進出的人們學問淵博,又懂得禮數。孟軻耳濡目染了一段時間,就自己在家裡翻書認字,學習禮儀。

孟母這才滿意了,她覺得小孩子以後不論從事什麼職業,只有知書達禮,才能做個有涵養的人。

由此可以看出,周圍良好的人文環境對於人的成長以及品格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同孟母所想,我們首先在乎的不應當是孩子今後的事業發展,而是他的修養。這關乎的是他以後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還是有害的蛀蟲。

如同德謨克利特所說,“有修養的人的遺產,比那些無知的人的財富更具有價值”,我希望我們都能夠看到“修養”這一詞的價值。

"

盧梭,是法國十八世紀一位偉大的啟蒙思想和教育家,他曾說過一句關於兒童教育的話: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

我最初讀到他的著作《愛彌兒》的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這句話的意思,我在想,太小的小朋友該怎麼去教育他擁有自己的正確的思想呢?

中國很多父母都呈現一種包辦行為,從出生到成家立業事無鉅細,期間有很多的縱容和溺愛,又該怎麼看待?

即便不具備以上所說的包辦行為,那周邊環境的耳濡目染又該怎麼去糾正?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我認為能直接體現一個未成年是否擁有正確的思想,就是通過觀察他日常行為中的修養。

成績不好不能否認這個孩子品行不好,相反,即便成績優異,也不能確定就是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今年的5月有一個“男孩書店大聲唸書被提醒,怒斥女店員”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事情發生在北京言幾又書店五棵松店內,這個男孩旁若無人地大聲念英文,後來書店的一位女店員上去溫和且禮貌地給予提醒,稱他小聲一點,這樣如此大聲會影響到別人。

不料,這個男孩非但不聽,還氣勢洶洶地呵斥女店員道:我一點也不大聲,你算什麼,敢來說我,我從小到大都沒人敢這麼說我,信不信我抽你,投訴你!

期間女店員一直保持著自己良好的素養,微笑耐心的解釋著,但是這名男孩一直拿手對著女店員指指點點揚言要抽死她,直到後來看到一個戴口罩的疑似孩子家長的女性過來,跟工作人員說,“他還是個孩子,你別搭理他,你忙你的吧”,後來這名女性就把男孩拉走了。

這段視頻流傳到網上,大眾網友紛紛紛紛稱道:請記住,你不教育你的孩子,總有一天,這個社會會替你教育你的孩子;也有網友批評道:這樣的孩子唸的書再多,對社會都沒有益處,品德決定一切,家長再不掌好舵,前途很危險。

這個例子就能說明我們先前所表達的,熱愛學習的優點無法代表具備品德,同時也意味著他缺失了本應具備的修養。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現在僅僅因為年齡可以被“寬恕”、“包容”,假如以後有更大更壞的思想,那周圍的人該用什麼態度去接納,法律又該用什麼尺度去衡量?

查理德菲爾有一句很有名的話,他說:所謂以禮待人,即用你喜歡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別人。

簡而言之,世界在用我們的價值觀對待我們自己,小時候沒有教育好的修養,長大了會以各種方式,一點一點的讓你吃到苦頭。


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應當都聽過,孟子三歲的時候死了父親,由他母親撫養長大。孟子的母親沒念過什麼書,但是很有見地。她教育孟子的事蹟流傳後世,《三字經》裡就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句子。

起初,孟子的家臨近一座墳場。孟子童年時代經常看到有人來送葬辦喪事,日子久了,慢慢地學了不少葬禮祭奠的規矩,有時候還拿把小鏟子挖坑填土樹立“墓碑”玩兒。

孟媽媽看見孟軻天天搞這些東西,覺得這樣下去孩子不會學好,就帶著孟子搬家了。他們的新家旁邊是一所集市,天天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小孟軻每天在集市上閒逛,時間長了,還叫了一群小夥伴,玩經商做買賣的遊戲。孟媽媽看了,覺得小孩子學著吆喝叫賣、交易賺錢也不合適,便又帶著孟子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公辦的學堂附近。這裡進出的人們學問淵博,又懂得禮數。孟軻耳濡目染了一段時間,就自己在家裡翻書認字,學習禮儀。

孟母這才滿意了,她覺得小孩子以後不論從事什麼職業,只有知書達禮,才能做個有涵養的人。

由此可以看出,周圍良好的人文環境對於人的成長以及品格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同孟母所想,我們首先在乎的不應當是孩子今後的事業發展,而是他的修養。這關乎的是他以後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還是有害的蛀蟲。

如同德謨克利特所說,“有修養的人的遺產,比那些無知的人的財富更具有價值”,我希望我們都能夠看到“修養”這一詞的價值。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曾經轟動一時的一則新聞:“一個孩子澆了商場的一架鋼琴,被索賠20萬”。當時,已經不是這個小朋友第一次做出用水“清洗”鋼琴的行為了,在此之前的兩次,孩子的父母非但沒有指責,反而還誇讚他:

“寶寶做得真棒,把鋼琴洗得乾乾淨淨。”

如果不是這一次被索賠20萬,我想,孩子的父母恐怕還是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這對孩子一次次的縱容,就變成了他犯錯的底氣。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過一句話,我想我們都可以反思: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而很多父母的行為和環境的影響表明,他們卻是近乎無底限的包容。而包容的後果就是,從無傷大雅的小錯誤,發展到破財消災,或者鋃鐺入獄,比如演員狄鶯的兒子孫安佐。

"

盧梭,是法國十八世紀一位偉大的啟蒙思想和教育家,他曾說過一句關於兒童教育的話: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

我最初讀到他的著作《愛彌兒》的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這句話的意思,我在想,太小的小朋友該怎麼去教育他擁有自己的正確的思想呢?

中國很多父母都呈現一種包辦行為,從出生到成家立業事無鉅細,期間有很多的縱容和溺愛,又該怎麼看待?

即便不具備以上所說的包辦行為,那周邊環境的耳濡目染又該怎麼去糾正?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我認為能直接體現一個未成年是否擁有正確的思想,就是通過觀察他日常行為中的修養。

成績不好不能否認這個孩子品行不好,相反,即便成績優異,也不能確定就是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今年的5月有一個“男孩書店大聲唸書被提醒,怒斥女店員”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事情發生在北京言幾又書店五棵松店內,這個男孩旁若無人地大聲念英文,後來書店的一位女店員上去溫和且禮貌地給予提醒,稱他小聲一點,這樣如此大聲會影響到別人。

不料,這個男孩非但不聽,還氣勢洶洶地呵斥女店員道:我一點也不大聲,你算什麼,敢來說我,我從小到大都沒人敢這麼說我,信不信我抽你,投訴你!

期間女店員一直保持著自己良好的素養,微笑耐心的解釋著,但是這名男孩一直拿手對著女店員指指點點揚言要抽死她,直到後來看到一個戴口罩的疑似孩子家長的女性過來,跟工作人員說,“他還是個孩子,你別搭理他,你忙你的吧”,後來這名女性就把男孩拉走了。

這段視頻流傳到網上,大眾網友紛紛紛紛稱道:請記住,你不教育你的孩子,總有一天,這個社會會替你教育你的孩子;也有網友批評道:這樣的孩子唸的書再多,對社會都沒有益處,品德決定一切,家長再不掌好舵,前途很危險。

這個例子就能說明我們先前所表達的,熱愛學習的優點無法代表具備品德,同時也意味著他缺失了本應具備的修養。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現在僅僅因為年齡可以被“寬恕”、“包容”,假如以後有更大更壞的思想,那周圍的人該用什麼態度去接納,法律又該用什麼尺度去衡量?

查理德菲爾有一句很有名的話,他說:所謂以禮待人,即用你喜歡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別人。

簡而言之,世界在用我們的價值觀對待我們自己,小時候沒有教育好的修養,長大了會以各種方式,一點一點的讓你吃到苦頭。


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應當都聽過,孟子三歲的時候死了父親,由他母親撫養長大。孟子的母親沒念過什麼書,但是很有見地。她教育孟子的事蹟流傳後世,《三字經》裡就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句子。

起初,孟子的家臨近一座墳場。孟子童年時代經常看到有人來送葬辦喪事,日子久了,慢慢地學了不少葬禮祭奠的規矩,有時候還拿把小鏟子挖坑填土樹立“墓碑”玩兒。

孟媽媽看見孟軻天天搞這些東西,覺得這樣下去孩子不會學好,就帶著孟子搬家了。他們的新家旁邊是一所集市,天天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小孟軻每天在集市上閒逛,時間長了,還叫了一群小夥伴,玩經商做買賣的遊戲。孟媽媽看了,覺得小孩子學著吆喝叫賣、交易賺錢也不合適,便又帶著孟子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公辦的學堂附近。這裡進出的人們學問淵博,又懂得禮數。孟軻耳濡目染了一段時間,就自己在家裡翻書認字,學習禮儀。

孟母這才滿意了,她覺得小孩子以後不論從事什麼職業,只有知書達禮,才能做個有涵養的人。

由此可以看出,周圍良好的人文環境對於人的成長以及品格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同孟母所想,我們首先在乎的不應當是孩子今後的事業發展,而是他的修養。這關乎的是他以後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還是有害的蛀蟲。

如同德謨克利特所說,“有修養的人的遺產,比那些無知的人的財富更具有價值”,我希望我們都能夠看到“修養”這一詞的價值。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曾經轟動一時的一則新聞:“一個孩子澆了商場的一架鋼琴,被索賠20萬”。當時,已經不是這個小朋友第一次做出用水“清洗”鋼琴的行為了,在此之前的兩次,孩子的父母非但沒有指責,反而還誇讚他:

“寶寶做得真棒,把鋼琴洗得乾乾淨淨。”

如果不是這一次被索賠20萬,我想,孩子的父母恐怕還是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這對孩子一次次的縱容,就變成了他犯錯的底氣。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過一句話,我想我們都可以反思: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而很多父母的行為和環境的影響表明,他們卻是近乎無底限的包容。而包容的後果就是,從無傷大雅的小錯誤,發展到破財消災,或者鋃鐺入獄,比如演員狄鶯的兒子孫安佐。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往往將孩子推向深淵的根源不是別人,恰恰是身邊最親近的人,“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是保命符,也宛如一道催命符。

《三字經》開頭幾句是這樣的:“人之初,性本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剛生下來,是一張沒有染色的純真的白紙,只是由於後天的學習環境、成長環境不同,才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而我們要做的,是通過生活讓他們自己畫上名為修養和思想的顏色。


"

盧梭,是法國十八世紀一位偉大的啟蒙思想和教育家,他曾說過一句關於兒童教育的話: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

我最初讀到他的著作《愛彌兒》的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這句話的意思,我在想,太小的小朋友該怎麼去教育他擁有自己的正確的思想呢?

中國很多父母都呈現一種包辦行為,從出生到成家立業事無鉅細,期間有很多的縱容和溺愛,又該怎麼看待?

即便不具備以上所說的包辦行為,那周邊環境的耳濡目染又該怎麼去糾正?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我認為能直接體現一個未成年是否擁有正確的思想,就是通過觀察他日常行為中的修養。

成績不好不能否認這個孩子品行不好,相反,即便成績優異,也不能確定就是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今年的5月有一個“男孩書店大聲唸書被提醒,怒斥女店員”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事情發生在北京言幾又書店五棵松店內,這個男孩旁若無人地大聲念英文,後來書店的一位女店員上去溫和且禮貌地給予提醒,稱他小聲一點,這樣如此大聲會影響到別人。

不料,這個男孩非但不聽,還氣勢洶洶地呵斥女店員道:我一點也不大聲,你算什麼,敢來說我,我從小到大都沒人敢這麼說我,信不信我抽你,投訴你!

期間女店員一直保持著自己良好的素養,微笑耐心的解釋著,但是這名男孩一直拿手對著女店員指指點點揚言要抽死她,直到後來看到一個戴口罩的疑似孩子家長的女性過來,跟工作人員說,“他還是個孩子,你別搭理他,你忙你的吧”,後來這名女性就把男孩拉走了。

這段視頻流傳到網上,大眾網友紛紛紛紛稱道:請記住,你不教育你的孩子,總有一天,這個社會會替你教育你的孩子;也有網友批評道:這樣的孩子唸的書再多,對社會都沒有益處,品德決定一切,家長再不掌好舵,前途很危險。

這個例子就能說明我們先前所表達的,熱愛學習的優點無法代表具備品德,同時也意味著他缺失了本應具備的修養。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現在僅僅因為年齡可以被“寬恕”、“包容”,假如以後有更大更壞的思想,那周圍的人該用什麼態度去接納,法律又該用什麼尺度去衡量?

查理德菲爾有一句很有名的話,他說:所謂以禮待人,即用你喜歡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別人。

簡而言之,世界在用我們的價值觀對待我們自己,小時候沒有教育好的修養,長大了會以各種方式,一點一點的讓你吃到苦頭。


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應當都聽過,孟子三歲的時候死了父親,由他母親撫養長大。孟子的母親沒念過什麼書,但是很有見地。她教育孟子的事蹟流傳後世,《三字經》裡就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句子。

起初,孟子的家臨近一座墳場。孟子童年時代經常看到有人來送葬辦喪事,日子久了,慢慢地學了不少葬禮祭奠的規矩,有時候還拿把小鏟子挖坑填土樹立“墓碑”玩兒。

孟媽媽看見孟軻天天搞這些東西,覺得這樣下去孩子不會學好,就帶著孟子搬家了。他們的新家旁邊是一所集市,天天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小孟軻每天在集市上閒逛,時間長了,還叫了一群小夥伴,玩經商做買賣的遊戲。孟媽媽看了,覺得小孩子學著吆喝叫賣、交易賺錢也不合適,便又帶著孟子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公辦的學堂附近。這裡進出的人們學問淵博,又懂得禮數。孟軻耳濡目染了一段時間,就自己在家裡翻書認字,學習禮儀。

孟母這才滿意了,她覺得小孩子以後不論從事什麼職業,只有知書達禮,才能做個有涵養的人。

由此可以看出,周圍良好的人文環境對於人的成長以及品格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同孟母所想,我們首先在乎的不應當是孩子今後的事業發展,而是他的修養。這關乎的是他以後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還是有害的蛀蟲。

如同德謨克利特所說,“有修養的人的遺產,比那些無知的人的財富更具有價值”,我希望我們都能夠看到“修養”這一詞的價值。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曾經轟動一時的一則新聞:“一個孩子澆了商場的一架鋼琴,被索賠20萬”。當時,已經不是這個小朋友第一次做出用水“清洗”鋼琴的行為了,在此之前的兩次,孩子的父母非但沒有指責,反而還誇讚他:

“寶寶做得真棒,把鋼琴洗得乾乾淨淨。”

如果不是這一次被索賠20萬,我想,孩子的父母恐怕還是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這對孩子一次次的縱容,就變成了他犯錯的底氣。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過一句話,我想我們都可以反思: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而很多父母的行為和環境的影響表明,他們卻是近乎無底限的包容。而包容的後果就是,從無傷大雅的小錯誤,發展到破財消災,或者鋃鐺入獄,比如演員狄鶯的兒子孫安佐。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往往將孩子推向深淵的根源不是別人,恰恰是身邊最親近的人,“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是保命符,也宛如一道催命符。

《三字經》開頭幾句是這樣的:“人之初,性本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剛生下來,是一張沒有染色的純真的白紙,只是由於後天的學習環境、成長環境不同,才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而我們要做的,是通過生活讓他們自己畫上名為修養和思想的顏色。


未成年的催命符:他還是個孩子

最後送給大家電影《小孩不笨》裡一句可愛又純真的話:“在每個孩子心裡,都有一個好小孩和壞小孩,我們要做的就是喚醒這個好孩子。”

希望我們都是被喚醒的那個好孩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