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至12歲孩子養育的重點內容(品行、見識和教養的培養)'

不完美媽媽 聰明孩子養成記 家庭教育 川寶的懶媽媽 2019-09-08
"

10至12歲的孩子,分別對應的是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的階段。這三個階段的孩子,基本重心內容都是在學習上了,那麼,除了學習以外,家長養育的重點內容應該落在孩子品行的教育和培養上,一個品行不端的孩子,學習越好,長大對社會和他人的危害也就越大。所以對孩子品行的教育,將成為這個年齡段的養育重點。

1、 孩子好的品行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我一直覺得家庭才是培養孩子品行的“主要戰場”,父母才是培養孩子品行的“主要負責人”。

孩子品行的培養是一個“功夫活”,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導,更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有了家長的榜樣和表率作用,孩子才能學好、做好。如果家長只是要求孩子去做,而自己卻不做,或者做不到,那麼孩子又怎會認真的去學、去做呢?

既然是品行的教育與培養,如果沒有了“行”,又怎麼能培養出 “品” 呢?好的品行,一定是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如果家長說一套、做一套,那麼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別說是良好的品行了,如果孩子還能保持不扭曲的心理和人格,已經是老天最大的恩賜了。

所以,孩子的品行來自於父母的言傳身教,想要孩子的品行好,父母首先就要做到,然後再去培養孩子的品行。

"

10至12歲的孩子,分別對應的是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的階段。這三個階段的孩子,基本重心內容都是在學習上了,那麼,除了學習以外,家長養育的重點內容應該落在孩子品行的教育和培養上,一個品行不端的孩子,學習越好,長大對社會和他人的危害也就越大。所以對孩子品行的教育,將成為這個年齡段的養育重點。

1、 孩子好的品行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我一直覺得家庭才是培養孩子品行的“主要戰場”,父母才是培養孩子品行的“主要負責人”。

孩子品行的培養是一個“功夫活”,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導,更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有了家長的榜樣和表率作用,孩子才能學好、做好。如果家長只是要求孩子去做,而自己卻不做,或者做不到,那麼孩子又怎會認真的去學、去做呢?

既然是品行的教育與培養,如果沒有了“行”,又怎麼能培養出 “品” 呢?好的品行,一定是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如果家長說一套、做一套,那麼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別說是良好的品行了,如果孩子還能保持不扭曲的心理和人格,已經是老天最大的恩賜了。

所以,孩子的品行來自於父母的言傳身教,想要孩子的品行好,父母首先就要做到,然後再去培養孩子的品行。

10至12歲孩子養育的重點內容(品行、見識和教養的培養)

2、 孩子的見識來自於父母的格局。

許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見識、識大體,我想說的是孩子的見識來自於父母的格局,格局大的父母,培養的孩子見識就廣;父母的格局小,往往會限制孩子的見識,阻礙孩子的見識。

格局大的父母,會教孩子用長遠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格局大的父母,會告訴孩子用包容豁達的心胸去解決問題;格局大的父母,會鼓勵孩子坦然面對所經歷的挫折與失敗。

"

10至12歲的孩子,分別對應的是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的階段。這三個階段的孩子,基本重心內容都是在學習上了,那麼,除了學習以外,家長養育的重點內容應該落在孩子品行的教育和培養上,一個品行不端的孩子,學習越好,長大對社會和他人的危害也就越大。所以對孩子品行的教育,將成為這個年齡段的養育重點。

1、 孩子好的品行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我一直覺得家庭才是培養孩子品行的“主要戰場”,父母才是培養孩子品行的“主要負責人”。

孩子品行的培養是一個“功夫活”,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導,更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有了家長的榜樣和表率作用,孩子才能學好、做好。如果家長只是要求孩子去做,而自己卻不做,或者做不到,那麼孩子又怎會認真的去學、去做呢?

既然是品行的教育與培養,如果沒有了“行”,又怎麼能培養出 “品” 呢?好的品行,一定是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如果家長說一套、做一套,那麼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別說是良好的品行了,如果孩子還能保持不扭曲的心理和人格,已經是老天最大的恩賜了。

所以,孩子的品行來自於父母的言傳身教,想要孩子的品行好,父母首先就要做到,然後再去培養孩子的品行。

10至12歲孩子養育的重點內容(品行、見識和教養的培養)

2、 孩子的見識來自於父母的格局。

許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見識、識大體,我想說的是孩子的見識來自於父母的格局,格局大的父母,培養的孩子見識就廣;父母的格局小,往往會限制孩子的見識,阻礙孩子的見識。

格局大的父母,會教孩子用長遠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格局大的父母,會告訴孩子用包容豁達的心胸去解決問題;格局大的父母,會鼓勵孩子坦然面對所經歷的挫折與失敗。

10至12歲孩子養育的重點內容(品行、見識和教養的培養)

3、 孩子的教養來自於好的家風。

良好的家風是可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凡是有家風傳承的家庭,孩子的教養水平明顯比沒有家風傳承的家庭要好的多。現在好多父母意識到了家風教育的重要性,開始重新認識中國傳承了上千年的家風家規家訓的重要,一個大的家族之所以長盛不衰,子孫代代保持著優良的品行和驕人的成績,這和嚴謹的家風家訓是分不開的。

現在的家庭教育,對於家風家訓家規的教育,幾乎沒有了,長幼無序,尊卑不分,家庭中,孩子的地位可以說凌駕於所有人之上,這種以孩子為中心、以孩子為重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缺乏擔當、不知感恩、任意妄為,培養孩子,第一要務是讓孩子先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然後在說成才的事情;如果孩子人都做不好,想成才恐怕就成了“鏡花水月”了。

小結:

孩子四年級以後,父母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以外,孩子的品行、見識和教養的培養也不容小覷,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引導孩子和培養孩子,讓孩子的品行、見識和教養配得上孩子的學習,千萬不要因孩子的品行、見識和教養的缺失而毀掉孩子在學習上付出的所有努力。

"

10至12歲的孩子,分別對應的是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的階段。這三個階段的孩子,基本重心內容都是在學習上了,那麼,除了學習以外,家長養育的重點內容應該落在孩子品行的教育和培養上,一個品行不端的孩子,學習越好,長大對社會和他人的危害也就越大。所以對孩子品行的教育,將成為這個年齡段的養育重點。

1、 孩子好的品行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我一直覺得家庭才是培養孩子品行的“主要戰場”,父母才是培養孩子品行的“主要負責人”。

孩子品行的培養是一個“功夫活”,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導,更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有了家長的榜樣和表率作用,孩子才能學好、做好。如果家長只是要求孩子去做,而自己卻不做,或者做不到,那麼孩子又怎會認真的去學、去做呢?

既然是品行的教育與培養,如果沒有了“行”,又怎麼能培養出 “品” 呢?好的品行,一定是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如果家長說一套、做一套,那麼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別說是良好的品行了,如果孩子還能保持不扭曲的心理和人格,已經是老天最大的恩賜了。

所以,孩子的品行來自於父母的言傳身教,想要孩子的品行好,父母首先就要做到,然後再去培養孩子的品行。

10至12歲孩子養育的重點內容(品行、見識和教養的培養)

2、 孩子的見識來自於父母的格局。

許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見識、識大體,我想說的是孩子的見識來自於父母的格局,格局大的父母,培養的孩子見識就廣;父母的格局小,往往會限制孩子的見識,阻礙孩子的見識。

格局大的父母,會教孩子用長遠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格局大的父母,會告訴孩子用包容豁達的心胸去解決問題;格局大的父母,會鼓勵孩子坦然面對所經歷的挫折與失敗。

10至12歲孩子養育的重點內容(品行、見識和教養的培養)

3、 孩子的教養來自於好的家風。

良好的家風是可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凡是有家風傳承的家庭,孩子的教養水平明顯比沒有家風傳承的家庭要好的多。現在好多父母意識到了家風教育的重要性,開始重新認識中國傳承了上千年的家風家規家訓的重要,一個大的家族之所以長盛不衰,子孫代代保持著優良的品行和驕人的成績,這和嚴謹的家風家訓是分不開的。

現在的家庭教育,對於家風家訓家規的教育,幾乎沒有了,長幼無序,尊卑不分,家庭中,孩子的地位可以說凌駕於所有人之上,這種以孩子為中心、以孩子為重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缺乏擔當、不知感恩、任意妄為,培養孩子,第一要務是讓孩子先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然後在說成才的事情;如果孩子人都做不好,想成才恐怕就成了“鏡花水月”了。

小結:

孩子四年級以後,父母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以外,孩子的品行、見識和教養的培養也不容小覷,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引導孩子和培養孩子,讓孩子的品行、見識和教養配得上孩子的學習,千萬不要因孩子的品行、見識和教養的缺失而毀掉孩子在學習上付出的所有努力。

10至12歲孩子養育的重點內容(品行、見識和教養的培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