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羞,可能不是內向,可能是家長的教養方式除了問題'

"

文|小博士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4歲的小明上幼兒園了。每天早晨爸爸媽媽送他去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總是親熱地打招呼:“小明,早上好啊!”

可小明呢?

他不但不問老師好,而且連老師也不叫,僅僅是靦腆地一笑而過。再看看其他小朋友,有的禮貌地迴應一句“老師好”;

有的大聲叫“老—師—早—上—好”;

有的離老遠就快跑到老師懷裡,喊著“老師,我想死你了!”

"

文|小博士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4歲的小明上幼兒園了。每天早晨爸爸媽媽送他去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總是親熱地打招呼:“小明,早上好啊!”

可小明呢?

他不但不問老師好,而且連老師也不叫,僅僅是靦腆地一笑而過。再看看其他小朋友,有的禮貌地迴應一句“老師好”;

有的大聲叫“老—師—早—上—好”;

有的離老遠就快跑到老師懷裡,喊著“老師,我想死你了!”

孩子害羞,可能不是內向,可能是家長的教養方式除了問題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這麼招人喜歡?相形見絀!小明的父母感到很沒有面子,人前人後總是批評小明沒有禮貌、不懂事,也想過很多辦法,威逼利誘。可半年過去了,仍沒有什麼起色。熊孩子的父母表示很無力。

孩子害羞,也許跟內向沒有關係

人們常常把內向與害羞混為一談,其實不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在《害羞心理學》一書中曾明確表示過,害羞的人更有可能是內向型的人,但內向型的人不全是害羞的人。

內向是人們的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但害羞是可以後天干預而有很大改觀的。

調查發現,經過努力,大約40%的人能成功擺脫害羞困擾,即使不能徹底擺脫困擾,大多數人也都或多或少有所改善。

孩子害羞“原罪”可能是家庭教養方式

1.有的父母性格急躁

現在很多父母都是望子成龍,這本無可厚非,但是缺乏耐心,對孩子要求過高、管教過嚴,約束過多卻成了望子成龍的標配,這就有點過了頭了。

教育孩子是生命的藝術,是需要時間與愛去灌溉的。如果你不能馬上看見一朵花開的過程,就請你耐心等待你的孩子慢慢成長。拔苗助長的做法帶來的結果只能事與願違。

2.有的家庭是爺爺奶奶帶孩子

大多數父母的育兒假期很少,所以隔代育兒成為普遍現象。

爺爺奶奶對孫輩的疼愛那是有目共睹的,老話兒說得好,“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真可謂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他們為了安全起見,為孩子提供360度無死角的保護,不讓孩子與外界接觸。可這樣做的結果只能使孩子缺乏與他人交往的機會,變得膽小、害羞、依賴性強。

"

文|小博士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4歲的小明上幼兒園了。每天早晨爸爸媽媽送他去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總是親熱地打招呼:“小明,早上好啊!”

可小明呢?

他不但不問老師好,而且連老師也不叫,僅僅是靦腆地一笑而過。再看看其他小朋友,有的禮貌地迴應一句“老師好”;

有的大聲叫“老—師—早—上—好”;

有的離老遠就快跑到老師懷裡,喊著“老師,我想死你了!”

孩子害羞,可能不是內向,可能是家長的教養方式除了問題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這麼招人喜歡?相形見絀!小明的父母感到很沒有面子,人前人後總是批評小明沒有禮貌、不懂事,也想過很多辦法,威逼利誘。可半年過去了,仍沒有什麼起色。熊孩子的父母表示很無力。

孩子害羞,也許跟內向沒有關係

人們常常把內向與害羞混為一談,其實不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在《害羞心理學》一書中曾明確表示過,害羞的人更有可能是內向型的人,但內向型的人不全是害羞的人。

內向是人們的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但害羞是可以後天干預而有很大改觀的。

調查發現,經過努力,大約40%的人能成功擺脫害羞困擾,即使不能徹底擺脫困擾,大多數人也都或多或少有所改善。

孩子害羞“原罪”可能是家庭教養方式

1.有的父母性格急躁

現在很多父母都是望子成龍,這本無可厚非,但是缺乏耐心,對孩子要求過高、管教過嚴,約束過多卻成了望子成龍的標配,這就有點過了頭了。

教育孩子是生命的藝術,是需要時間與愛去灌溉的。如果你不能馬上看見一朵花開的過程,就請你耐心等待你的孩子慢慢成長。拔苗助長的做法帶來的結果只能事與願違。

2.有的家庭是爺爺奶奶帶孩子

大多數父母的育兒假期很少,所以隔代育兒成為普遍現象。

爺爺奶奶對孫輩的疼愛那是有目共睹的,老話兒說得好,“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真可謂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他們為了安全起見,為孩子提供360度無死角的保護,不讓孩子與外界接觸。可這樣做的結果只能使孩子缺乏與他人交往的機會,變得膽小、害羞、依賴性強。

孩子害羞,可能不是內向,可能是家長的教養方式除了問題

3.有的父母經常採用懲罰、體罰、恐嚇的方法教育孩子

“恨鐵不成鋼”是很多父母的共同心聲。

  • 為什麼表現好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 為什麼我們家的熊孩子是要多熊有多熊?

一言不合便要責罵,稍有反抗就得動手。這會使孩子的神經長期處於過度緊張的狀態,尤其是那些敏感,情緒不穩定的孩子,他們會變得越來越膽小、害羞甚至是——孤僻……

"

文|小博士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4歲的小明上幼兒園了。每天早晨爸爸媽媽送他去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總是親熱地打招呼:“小明,早上好啊!”

可小明呢?

他不但不問老師好,而且連老師也不叫,僅僅是靦腆地一笑而過。再看看其他小朋友,有的禮貌地迴應一句“老師好”;

有的大聲叫“老—師—早—上—好”;

有的離老遠就快跑到老師懷裡,喊著“老師,我想死你了!”

孩子害羞,可能不是內向,可能是家長的教養方式除了問題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這麼招人喜歡?相形見絀!小明的父母感到很沒有面子,人前人後總是批評小明沒有禮貌、不懂事,也想過很多辦法,威逼利誘。可半年過去了,仍沒有什麼起色。熊孩子的父母表示很無力。

孩子害羞,也許跟內向沒有關係

人們常常把內向與害羞混為一談,其實不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在《害羞心理學》一書中曾明確表示過,害羞的人更有可能是內向型的人,但內向型的人不全是害羞的人。

內向是人們的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但害羞是可以後天干預而有很大改觀的。

調查發現,經過努力,大約40%的人能成功擺脫害羞困擾,即使不能徹底擺脫困擾,大多數人也都或多或少有所改善。

孩子害羞“原罪”可能是家庭教養方式

1.有的父母性格急躁

現在很多父母都是望子成龍,這本無可厚非,但是缺乏耐心,對孩子要求過高、管教過嚴,約束過多卻成了望子成龍的標配,這就有點過了頭了。

教育孩子是生命的藝術,是需要時間與愛去灌溉的。如果你不能馬上看見一朵花開的過程,就請你耐心等待你的孩子慢慢成長。拔苗助長的做法帶來的結果只能事與願違。

2.有的家庭是爺爺奶奶帶孩子

大多數父母的育兒假期很少,所以隔代育兒成為普遍現象。

爺爺奶奶對孫輩的疼愛那是有目共睹的,老話兒說得好,“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真可謂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他們為了安全起見,為孩子提供360度無死角的保護,不讓孩子與外界接觸。可這樣做的結果只能使孩子缺乏與他人交往的機會,變得膽小、害羞、依賴性強。

孩子害羞,可能不是內向,可能是家長的教養方式除了問題

3.有的父母經常採用懲罰、體罰、恐嚇的方法教育孩子

“恨鐵不成鋼”是很多父母的共同心聲。

  • 為什麼表現好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 為什麼我們家的熊孩子是要多熊有多熊?

一言不合便要責罵,稍有反抗就得動手。這會使孩子的神經長期處於過度緊張的狀態,尤其是那些敏感,情緒不穩定的孩子,他們會變得越來越膽小、害羞甚至是——孤僻……

孩子害羞,可能不是內向,可能是家長的教養方式除了問題

正確親子關係溝通小妙招

1.有效的溝通:用同理心接納孩子的感受

要想幫孩子克服害羞的毛病,父母首先應該改變自己的偏見,用同理心接納孩子的害羞行為。比如在孩子不願意上課發言的時候,媽媽可以將孩子摟到懷裡,給孩子講述自己的故事:

“媽媽小的時候啊也不喜歡舉手回答問題。都是等老師叫到我了,我再扭扭捏捏地站起來,聲音很小地說話。

有時候老師聽不到我的聲音還會走到我身邊,微笑著仔細聽,在終於聽清楚我的話之後,還故意很大聲地表揚我說‘回答正確,請坐!’

那時候,我其實很開心,但是臉紅耳赤的,感覺好像有一隻小鹿在心裡亂撞。慢慢地,我覺得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回答問題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這樣孩子會知道原來不止他一個人會害羞,會膽小,原來媽媽也會!他心裡一下子就會踏實許多,也就能敞開心扉,自然而然地和媽媽交流起來。

2.相互尊重

怎樣交流呢?應該相互尊重!

父母應該放下家長的架子,蹲下來,與孩子在同一水平位置深情地告訴他,“我們是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

孩子可能不理解這句話的含義,那麼可以用行動來告訴他什麼是尊重。

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選擇,尊重他的做法,與他平等地討論對與錯,討論有沒有改善的方法。這就是尊重。

尊重能幫助孩子樹立自信,這是克服害羞的關鍵。

3.分享快樂

孩子需要快樂成長。

但有時候在公共場合會讓他們感到緊張不安。此時父母可以給他們講講最近自己在公司遇到了什麼開心的事情,或者是自己正在做什麼事情馬上就要成功了,再或者只隨便說一個笑話。

這樣不但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緩解緊張情緒,而且可以讓他跟著家長的思路交流起來,會開心地笑起來,也會忘記了剛才的窘境。

4.用語言和行動表達愛

愛就要說出來!

孩子最渴望得到的就是父母的疼愛。他們還沒有完全的自理能力,所以父母對他們來說就像陽光對小樹一樣重要。

同時,他們幼小的心靈很脆弱敏感。所以父母要經常對他們表達愛意。

  • “媽媽好喜歡你哦!”
  • “你好可愛啊”
  • “你就是爸爸的小心肝!”

如果經常這樣說的話,孩子們心裡就會很滿足很踏實。也就不會因害怕而害羞了。可是由於矜持等原因,父母經常是“愛你在心口難開”,那麼就用行動來表達愛!

給孩子一個親密的擁抱,或者只是愛憐地摸摸頭,都會恰到好處地把愛傳達給孩子。孩子喜歡這種親密感。這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從而戰勝恐懼和害羞。

5.經常鼓勵

孩子的成長成才離不開父母的鼓勵。要改變害羞的毛病註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長期的努力,這就需要父母經常給予鼓勵,他們才能堅持下去。

"

文|小博士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4歲的小明上幼兒園了。每天早晨爸爸媽媽送他去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總是親熱地打招呼:“小明,早上好啊!”

可小明呢?

他不但不問老師好,而且連老師也不叫,僅僅是靦腆地一笑而過。再看看其他小朋友,有的禮貌地迴應一句“老師好”;

有的大聲叫“老—師—早—上—好”;

有的離老遠就快跑到老師懷裡,喊著“老師,我想死你了!”

孩子害羞,可能不是內向,可能是家長的教養方式除了問題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這麼招人喜歡?相形見絀!小明的父母感到很沒有面子,人前人後總是批評小明沒有禮貌、不懂事,也想過很多辦法,威逼利誘。可半年過去了,仍沒有什麼起色。熊孩子的父母表示很無力。

孩子害羞,也許跟內向沒有關係

人們常常把內向與害羞混為一談,其實不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在《害羞心理學》一書中曾明確表示過,害羞的人更有可能是內向型的人,但內向型的人不全是害羞的人。

內向是人們的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但害羞是可以後天干預而有很大改觀的。

調查發現,經過努力,大約40%的人能成功擺脫害羞困擾,即使不能徹底擺脫困擾,大多數人也都或多或少有所改善。

孩子害羞“原罪”可能是家庭教養方式

1.有的父母性格急躁

現在很多父母都是望子成龍,這本無可厚非,但是缺乏耐心,對孩子要求過高、管教過嚴,約束過多卻成了望子成龍的標配,這就有點過了頭了。

教育孩子是生命的藝術,是需要時間與愛去灌溉的。如果你不能馬上看見一朵花開的過程,就請你耐心等待你的孩子慢慢成長。拔苗助長的做法帶來的結果只能事與願違。

2.有的家庭是爺爺奶奶帶孩子

大多數父母的育兒假期很少,所以隔代育兒成為普遍現象。

爺爺奶奶對孫輩的疼愛那是有目共睹的,老話兒說得好,“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真可謂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他們為了安全起見,為孩子提供360度無死角的保護,不讓孩子與外界接觸。可這樣做的結果只能使孩子缺乏與他人交往的機會,變得膽小、害羞、依賴性強。

孩子害羞,可能不是內向,可能是家長的教養方式除了問題

3.有的父母經常採用懲罰、體罰、恐嚇的方法教育孩子

“恨鐵不成鋼”是很多父母的共同心聲。

  • 為什麼表現好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 為什麼我們家的熊孩子是要多熊有多熊?

一言不合便要責罵,稍有反抗就得動手。這會使孩子的神經長期處於過度緊張的狀態,尤其是那些敏感,情緒不穩定的孩子,他們會變得越來越膽小、害羞甚至是——孤僻……

孩子害羞,可能不是內向,可能是家長的教養方式除了問題

正確親子關係溝通小妙招

1.有效的溝通:用同理心接納孩子的感受

要想幫孩子克服害羞的毛病,父母首先應該改變自己的偏見,用同理心接納孩子的害羞行為。比如在孩子不願意上課發言的時候,媽媽可以將孩子摟到懷裡,給孩子講述自己的故事:

“媽媽小的時候啊也不喜歡舉手回答問題。都是等老師叫到我了,我再扭扭捏捏地站起來,聲音很小地說話。

有時候老師聽不到我的聲音還會走到我身邊,微笑著仔細聽,在終於聽清楚我的話之後,還故意很大聲地表揚我說‘回答正確,請坐!’

那時候,我其實很開心,但是臉紅耳赤的,感覺好像有一隻小鹿在心裡亂撞。慢慢地,我覺得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回答問題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這樣孩子會知道原來不止他一個人會害羞,會膽小,原來媽媽也會!他心裡一下子就會踏實許多,也就能敞開心扉,自然而然地和媽媽交流起來。

2.相互尊重

怎樣交流呢?應該相互尊重!

父母應該放下家長的架子,蹲下來,與孩子在同一水平位置深情地告訴他,“我們是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

孩子可能不理解這句話的含義,那麼可以用行動來告訴他什麼是尊重。

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選擇,尊重他的做法,與他平等地討論對與錯,討論有沒有改善的方法。這就是尊重。

尊重能幫助孩子樹立自信,這是克服害羞的關鍵。

3.分享快樂

孩子需要快樂成長。

但有時候在公共場合會讓他們感到緊張不安。此時父母可以給他們講講最近自己在公司遇到了什麼開心的事情,或者是自己正在做什麼事情馬上就要成功了,再或者只隨便說一個笑話。

這樣不但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緩解緊張情緒,而且可以讓他跟著家長的思路交流起來,會開心地笑起來,也會忘記了剛才的窘境。

4.用語言和行動表達愛

愛就要說出來!

孩子最渴望得到的就是父母的疼愛。他們還沒有完全的自理能力,所以父母對他們來說就像陽光對小樹一樣重要。

同時,他們幼小的心靈很脆弱敏感。所以父母要經常對他們表達愛意。

  • “媽媽好喜歡你哦!”
  • “你好可愛啊”
  • “你就是爸爸的小心肝!”

如果經常這樣說的話,孩子們心裡就會很滿足很踏實。也就不會因害怕而害羞了。可是由於矜持等原因,父母經常是“愛你在心口難開”,那麼就用行動來表達愛!

給孩子一個親密的擁抱,或者只是愛憐地摸摸頭,都會恰到好處地把愛傳達給孩子。孩子喜歡這種親密感。這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從而戰勝恐懼和害羞。

5.經常鼓勵

孩子的成長成才離不開父母的鼓勵。要改變害羞的毛病註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長期的努力,這就需要父母經常給予鼓勵,他們才能堅持下去。

孩子害羞,可能不是內向,可能是家長的教養方式除了問題

​或許人們嘗試過許多方法,可是一個月過去了,半年過去了,甚至是一年過去了,孩子害羞的毛病卻沒有多大改善。

不要急,對孩子一生來講,一年的時間並不是很長。父母要用愛去澆灌,用時間去守候,靜待花開。要堅信,總會有那麼一天,我們在回首往事的時候,會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成長和進步是多麼令人驕傲!

正確的教養方式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家長要正視這個問題。只有正確的教養方式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今日互動:家長們的孩子害羞是因為什麼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

——————————————

我是小博士媽媽,育兒經驗豐富,擅長研究兒童心理,願意為每一位媽媽解決育兒路上的難題。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點贊轉發哦。

本文由小博士媽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