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
本文原創,所有權歸“好奇萌娃控”所有,歡迎個人轉載

對很多父母來說,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幾件事兒看起來與成人不同,其中自言自語就是一個重點觀察的問題。

"
本文原創,所有權歸“好奇萌娃控”所有,歡迎個人轉載

對很多父母來說,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幾件事兒看起來與成人不同,其中自言自語就是一個重點觀察的問題。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三歲的女孩毛毛有一個很喜歡的小象玩偶,毛毛媽媽很喜歡看到女兒對玩偶很有耐心的樣子,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毛毛開始出現自言自語,抱著小象玩偶自顧自的說話。毛毛媽媽表示十分的擔心,害怕女兒是出現了什麼問題。

驚慌之下,毛毛媽媽拿走了女兒手裡的玩偶扔在沙發上,毛毛顯得有些驚訝,去沙發上輕輕的抱起了小象玩偶,溫柔的給玩偶順毛,嘴裡一陣嘟囔:“小象你乖啊,媽媽不是故意的,是不是弄疼你啦,我給你吹吹呀,吹吹就不疼啦。”

毛毛媽媽這才發現,女兒似乎是把玩偶當成了一個朋友在互動。

"
本文原創,所有權歸“好奇萌娃控”所有,歡迎個人轉載

對很多父母來說,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幾件事兒看起來與成人不同,其中自言自語就是一個重點觀察的問題。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三歲的女孩毛毛有一個很喜歡的小象玩偶,毛毛媽媽很喜歡看到女兒對玩偶很有耐心的樣子,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毛毛開始出現自言自語,抱著小象玩偶自顧自的說話。毛毛媽媽表示十分的擔心,害怕女兒是出現了什麼問題。

驚慌之下,毛毛媽媽拿走了女兒手裡的玩偶扔在沙發上,毛毛顯得有些驚訝,去沙發上輕輕的抱起了小象玩偶,溫柔的給玩偶順毛,嘴裡一陣嘟囔:“小象你乖啊,媽媽不是故意的,是不是弄疼你啦,我給你吹吹呀,吹吹就不疼啦。”

毛毛媽媽這才發現,女兒似乎是把玩偶當成了一個朋友在互動。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孩子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樣的行為?

通過諮詢專家,毛毛媽媽這才知道,其實女兒的表現是因為女兒在完成內部語言的發展,也就是常說的泛靈心理。這種心理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個階段,孩子會喜歡和自己的玩具或者一些動物說話。

■ 第二個階段,孩子會溝通過自己和自己說話來解決內心的疑問。

■ 第三個結算,孩子會和內心說話,讓內心和主觀意識達到統一。

"
本文原創,所有權歸“好奇萌娃控”所有,歡迎個人轉載

對很多父母來說,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幾件事兒看起來與成人不同,其中自言自語就是一個重點觀察的問題。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三歲的女孩毛毛有一個很喜歡的小象玩偶,毛毛媽媽很喜歡看到女兒對玩偶很有耐心的樣子,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毛毛開始出現自言自語,抱著小象玩偶自顧自的說話。毛毛媽媽表示十分的擔心,害怕女兒是出現了什麼問題。

驚慌之下,毛毛媽媽拿走了女兒手裡的玩偶扔在沙發上,毛毛顯得有些驚訝,去沙發上輕輕的抱起了小象玩偶,溫柔的給玩偶順毛,嘴裡一陣嘟囔:“小象你乖啊,媽媽不是故意的,是不是弄疼你啦,我給你吹吹呀,吹吹就不疼啦。”

毛毛媽媽這才發現,女兒似乎是把玩偶當成了一個朋友在互動。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孩子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樣的行為?

通過諮詢專家,毛毛媽媽這才知道,其實女兒的表現是因為女兒在完成內部語言的發展,也就是常說的泛靈心理。這種心理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個階段,孩子會喜歡和自己的玩具或者一些動物說話。

■ 第二個階段,孩子會溝通過自己和自己說話來解決內心的疑問。

■ 第三個結算,孩子會和內心說話,讓內心和主觀意識達到統一。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當孩子出現泛靈心理,主要會有什麼表現呢?

1 把娃娃當成身邊的朋友,為娃娃取一個名字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給娃娃取名字已經是帶娃娃回家之後的必然舉動,取了名字的娃娃會成為自己的夥伴,每天晚上都會對娃娃說晚安,會把娃娃當成一個和自己一樣的人來看待。

除了對娃娃說晚安之外,娃娃也會成為孩子的寶寶,孩子的樹洞,孩子的保護者。有時候孩子會抱著娃娃像哄小寶寶一樣,搖晃著哄他入睡。

有時候孩子遇到開心的事情都會和娃娃進行分享,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咋會小聲的和娃娃進行傾訴。

似乎對於孩子來說,娃娃就是他們最好的分享心情的朋友,而且和娃娃分享心情的行為,也會成為孩子養成的一種習慣。

"
本文原創,所有權歸“好奇萌娃控”所有,歡迎個人轉載

對很多父母來說,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幾件事兒看起來與成人不同,其中自言自語就是一個重點觀察的問題。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三歲的女孩毛毛有一個很喜歡的小象玩偶,毛毛媽媽很喜歡看到女兒對玩偶很有耐心的樣子,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毛毛開始出現自言自語,抱著小象玩偶自顧自的說話。毛毛媽媽表示十分的擔心,害怕女兒是出現了什麼問題。

驚慌之下,毛毛媽媽拿走了女兒手裡的玩偶扔在沙發上,毛毛顯得有些驚訝,去沙發上輕輕的抱起了小象玩偶,溫柔的給玩偶順毛,嘴裡一陣嘟囔:“小象你乖啊,媽媽不是故意的,是不是弄疼你啦,我給你吹吹呀,吹吹就不疼啦。”

毛毛媽媽這才發現,女兒似乎是把玩偶當成了一個朋友在互動。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孩子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樣的行為?

通過諮詢專家,毛毛媽媽這才知道,其實女兒的表現是因為女兒在完成內部語言的發展,也就是常說的泛靈心理。這種心理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個階段,孩子會喜歡和自己的玩具或者一些動物說話。

■ 第二個階段,孩子會溝通過自己和自己說話來解決內心的疑問。

■ 第三個結算,孩子會和內心說話,讓內心和主觀意識達到統一。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當孩子出現泛靈心理,主要會有什麼表現呢?

1 把娃娃當成身邊的朋友,為娃娃取一個名字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給娃娃取名字已經是帶娃娃回家之後的必然舉動,取了名字的娃娃會成為自己的夥伴,每天晚上都會對娃娃說晚安,會把娃娃當成一個和自己一樣的人來看待。

除了對娃娃說晚安之外,娃娃也會成為孩子的寶寶,孩子的樹洞,孩子的保護者。有時候孩子會抱著娃娃像哄小寶寶一樣,搖晃著哄他入睡。

有時候孩子遇到開心的事情都會和娃娃進行分享,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咋會小聲的和娃娃進行傾訴。

似乎對於孩子來說,娃娃就是他們最好的分享心情的朋友,而且和娃娃分享心情的行為,也會成為孩子養成的一種習慣。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2 開始出現自言自語

有些時候自言自語看起來會像一個很奇怪的人,但是兒童世界的自言自語就是內部語言發展的必然表現。

很多時候,孩子會在空無一人的屋子裡對著空氣說話,或者玩玩具的時候坐在那裡自言自語。其實孩子的自言自語只是將自己的情況和自己進行說明,然後為自己分析自己存在的問題,這是一種孩子與內心交流想法的過程。

孩子通過進行自我交流可以很好的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並且逐漸地達到思想與行為的統一。

所以當家長髮現孩子在自言自語的時候,不要太過於驚訝,也不要去直接否定孩子。因為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然表現,每個孩子都需要經歷這樣的過程。

"
本文原創,所有權歸“好奇萌娃控”所有,歡迎個人轉載

對很多父母來說,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幾件事兒看起來與成人不同,其中自言自語就是一個重點觀察的問題。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三歲的女孩毛毛有一個很喜歡的小象玩偶,毛毛媽媽很喜歡看到女兒對玩偶很有耐心的樣子,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毛毛開始出現自言自語,抱著小象玩偶自顧自的說話。毛毛媽媽表示十分的擔心,害怕女兒是出現了什麼問題。

驚慌之下,毛毛媽媽拿走了女兒手裡的玩偶扔在沙發上,毛毛顯得有些驚訝,去沙發上輕輕的抱起了小象玩偶,溫柔的給玩偶順毛,嘴裡一陣嘟囔:“小象你乖啊,媽媽不是故意的,是不是弄疼你啦,我給你吹吹呀,吹吹就不疼啦。”

毛毛媽媽這才發現,女兒似乎是把玩偶當成了一個朋友在互動。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孩子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樣的行為?

通過諮詢專家,毛毛媽媽這才知道,其實女兒的表現是因為女兒在完成內部語言的發展,也就是常說的泛靈心理。這種心理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個階段,孩子會喜歡和自己的玩具或者一些動物說話。

■ 第二個階段,孩子會溝通過自己和自己說話來解決內心的疑問。

■ 第三個結算,孩子會和內心說話,讓內心和主觀意識達到統一。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當孩子出現泛靈心理,主要會有什麼表現呢?

1 把娃娃當成身邊的朋友,為娃娃取一個名字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給娃娃取名字已經是帶娃娃回家之後的必然舉動,取了名字的娃娃會成為自己的夥伴,每天晚上都會對娃娃說晚安,會把娃娃當成一個和自己一樣的人來看待。

除了對娃娃說晚安之外,娃娃也會成為孩子的寶寶,孩子的樹洞,孩子的保護者。有時候孩子會抱著娃娃像哄小寶寶一樣,搖晃著哄他入睡。

有時候孩子遇到開心的事情都會和娃娃進行分享,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咋會小聲的和娃娃進行傾訴。

似乎對於孩子來說,娃娃就是他們最好的分享心情的朋友,而且和娃娃分享心情的行為,也會成為孩子養成的一種習慣。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2 開始出現自言自語

有些時候自言自語看起來會像一個很奇怪的人,但是兒童世界的自言自語就是內部語言發展的必然表現。

很多時候,孩子會在空無一人的屋子裡對著空氣說話,或者玩玩具的時候坐在那裡自言自語。其實孩子的自言自語只是將自己的情況和自己進行說明,然後為自己分析自己存在的問題,這是一種孩子與內心交流想法的過程。

孩子通過進行自我交流可以很好的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並且逐漸地達到思想與行為的統一。

所以當家長髮現孩子在自言自語的時候,不要太過於驚訝,也不要去直接否定孩子。因為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然表現,每個孩子都需要經歷這樣的過程。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3 將身邊的物品看作是有生命的東西

這也是孩子出現泛靈心理的主要表現之一。對於大人來說,世界上的物體往往被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生命體,一種是無生命體。有生命體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在一些情況下能夠與人發生交流。

而無生命體則是人類通過技術手段創造出來的東西,他們往往並不具備與人交流的能力,也沒有生命的條件。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則不然,孩子會將許多不同的物體看做是有生命的東西。對於毛毛來說,她的小象玩偶就是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她可以和小象玩偶進行溝通和交流,像小象玩偶傾訴心事,小象玩偶被媽媽扔在沙發上時,還會擔心小象玩偶會不會被摔疼。

"
本文原創,所有權歸“好奇萌娃控”所有,歡迎個人轉載

對很多父母來說,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幾件事兒看起來與成人不同,其中自言自語就是一個重點觀察的問題。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三歲的女孩毛毛有一個很喜歡的小象玩偶,毛毛媽媽很喜歡看到女兒對玩偶很有耐心的樣子,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毛毛開始出現自言自語,抱著小象玩偶自顧自的說話。毛毛媽媽表示十分的擔心,害怕女兒是出現了什麼問題。

驚慌之下,毛毛媽媽拿走了女兒手裡的玩偶扔在沙發上,毛毛顯得有些驚訝,去沙發上輕輕的抱起了小象玩偶,溫柔的給玩偶順毛,嘴裡一陣嘟囔:“小象你乖啊,媽媽不是故意的,是不是弄疼你啦,我給你吹吹呀,吹吹就不疼啦。”

毛毛媽媽這才發現,女兒似乎是把玩偶當成了一個朋友在互動。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孩子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樣的行為?

通過諮詢專家,毛毛媽媽這才知道,其實女兒的表現是因為女兒在完成內部語言的發展,也就是常說的泛靈心理。這種心理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個階段,孩子會喜歡和自己的玩具或者一些動物說話。

■ 第二個階段,孩子會溝通過自己和自己說話來解決內心的疑問。

■ 第三個結算,孩子會和內心說話,讓內心和主觀意識達到統一。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當孩子出現泛靈心理,主要會有什麼表現呢?

1 把娃娃當成身邊的朋友,為娃娃取一個名字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給娃娃取名字已經是帶娃娃回家之後的必然舉動,取了名字的娃娃會成為自己的夥伴,每天晚上都會對娃娃說晚安,會把娃娃當成一個和自己一樣的人來看待。

除了對娃娃說晚安之外,娃娃也會成為孩子的寶寶,孩子的樹洞,孩子的保護者。有時候孩子會抱著娃娃像哄小寶寶一樣,搖晃著哄他入睡。

有時候孩子遇到開心的事情都會和娃娃進行分享,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咋會小聲的和娃娃進行傾訴。

似乎對於孩子來說,娃娃就是他們最好的分享心情的朋友,而且和娃娃分享心情的行為,也會成為孩子養成的一種習慣。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2 開始出現自言自語

有些時候自言自語看起來會像一個很奇怪的人,但是兒童世界的自言自語就是內部語言發展的必然表現。

很多時候,孩子會在空無一人的屋子裡對著空氣說話,或者玩玩具的時候坐在那裡自言自語。其實孩子的自言自語只是將自己的情況和自己進行說明,然後為自己分析自己存在的問題,這是一種孩子與內心交流想法的過程。

孩子通過進行自我交流可以很好的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並且逐漸地達到思想與行為的統一。

所以當家長髮現孩子在自言自語的時候,不要太過於驚訝,也不要去直接否定孩子。因為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然表現,每個孩子都需要經歷這樣的過程。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3 將身邊的物品看作是有生命的東西

這也是孩子出現泛靈心理的主要表現之一。對於大人來說,世界上的物體往往被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生命體,一種是無生命體。有生命體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在一些情況下能夠與人發生交流。

而無生命體則是人類通過技術手段創造出來的東西,他們往往並不具備與人交流的能力,也沒有生命的條件。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則不然,孩子會將許多不同的物體看做是有生命的東西。對於毛毛來說,她的小象玩偶就是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她可以和小象玩偶進行溝通和交流,像小象玩偶傾訴心事,小象玩偶被媽媽扔在沙發上時,還會擔心小象玩偶會不會被摔疼。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如何應對孩子的泛靈心理呢?

面對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一定不要通過某種強制性的手段來阻止孩子的行為,因為這樣不僅會削弱孩子的內部語言功能,也會讓孩子喪失其自身的天性發展,當孩子出現了泛靈心理,家長有兩種方法來進行應對。

▲ 利用泛靈心理與孩子進行交流

對於家長來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總是聽不進去自己說的話,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孩子的泛靈心理來與孩子進行溝通,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摸索出孩子所理解的世界,也能夠通過與孩子的交流,讓孩子建立起對於家長的信任。

例如,在孩子起床的時候,如果孩子不想起床,就可以拿著孩子喜歡的玩偶放到孩子身邊,告訴孩子:“你的小夥伴已經起床了,你要是再不起床,她說她就不能和你一起上幼兒園一起玩了喲。”

"
本文原創,所有權歸“好奇萌娃控”所有,歡迎個人轉載

對很多父母來說,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幾件事兒看起來與成人不同,其中自言自語就是一個重點觀察的問題。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三歲的女孩毛毛有一個很喜歡的小象玩偶,毛毛媽媽很喜歡看到女兒對玩偶很有耐心的樣子,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毛毛開始出現自言自語,抱著小象玩偶自顧自的說話。毛毛媽媽表示十分的擔心,害怕女兒是出現了什麼問題。

驚慌之下,毛毛媽媽拿走了女兒手裡的玩偶扔在沙發上,毛毛顯得有些驚訝,去沙發上輕輕的抱起了小象玩偶,溫柔的給玩偶順毛,嘴裡一陣嘟囔:“小象你乖啊,媽媽不是故意的,是不是弄疼你啦,我給你吹吹呀,吹吹就不疼啦。”

毛毛媽媽這才發現,女兒似乎是把玩偶當成了一個朋友在互動。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孩子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樣的行為?

通過諮詢專家,毛毛媽媽這才知道,其實女兒的表現是因為女兒在完成內部語言的發展,也就是常說的泛靈心理。這種心理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個階段,孩子會喜歡和自己的玩具或者一些動物說話。

■ 第二個階段,孩子會溝通過自己和自己說話來解決內心的疑問。

■ 第三個結算,孩子會和內心說話,讓內心和主觀意識達到統一。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當孩子出現泛靈心理,主要會有什麼表現呢?

1 把娃娃當成身邊的朋友,為娃娃取一個名字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給娃娃取名字已經是帶娃娃回家之後的必然舉動,取了名字的娃娃會成為自己的夥伴,每天晚上都會對娃娃說晚安,會把娃娃當成一個和自己一樣的人來看待。

除了對娃娃說晚安之外,娃娃也會成為孩子的寶寶,孩子的樹洞,孩子的保護者。有時候孩子會抱著娃娃像哄小寶寶一樣,搖晃著哄他入睡。

有時候孩子遇到開心的事情都會和娃娃進行分享,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咋會小聲的和娃娃進行傾訴。

似乎對於孩子來說,娃娃就是他們最好的分享心情的朋友,而且和娃娃分享心情的行為,也會成為孩子養成的一種習慣。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2 開始出現自言自語

有些時候自言自語看起來會像一個很奇怪的人,但是兒童世界的自言自語就是內部語言發展的必然表現。

很多時候,孩子會在空無一人的屋子裡對著空氣說話,或者玩玩具的時候坐在那裡自言自語。其實孩子的自言自語只是將自己的情況和自己進行說明,然後為自己分析自己存在的問題,這是一種孩子與內心交流想法的過程。

孩子通過進行自我交流可以很好的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並且逐漸地達到思想與行為的統一。

所以當家長髮現孩子在自言自語的時候,不要太過於驚訝,也不要去直接否定孩子。因為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然表現,每個孩子都需要經歷這樣的過程。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3 將身邊的物品看作是有生命的東西

這也是孩子出現泛靈心理的主要表現之一。對於大人來說,世界上的物體往往被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生命體,一種是無生命體。有生命體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在一些情況下能夠與人發生交流。

而無生命體則是人類通過技術手段創造出來的東西,他們往往並不具備與人交流的能力,也沒有生命的條件。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則不然,孩子會將許多不同的物體看做是有生命的東西。對於毛毛來說,她的小象玩偶就是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她可以和小象玩偶進行溝通和交流,像小象玩偶傾訴心事,小象玩偶被媽媽扔在沙發上時,還會擔心小象玩偶會不會被摔疼。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如何應對孩子的泛靈心理呢?

面對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一定不要通過某種強制性的手段來阻止孩子的行為,因為這樣不僅會削弱孩子的內部語言功能,也會讓孩子喪失其自身的天性發展,當孩子出現了泛靈心理,家長有兩種方法來進行應對。

▲ 利用泛靈心理與孩子進行交流

對於家長來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總是聽不進去自己說的話,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孩子的泛靈心理來與孩子進行溝通,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摸索出孩子所理解的世界,也能夠通過與孩子的交流,讓孩子建立起對於家長的信任。

例如,在孩子起床的時候,如果孩子不想起床,就可以拿著孩子喜歡的玩偶放到孩子身邊,告訴孩子:“你的小夥伴已經起床了,你要是再不起床,她說她就不能和你一起上幼兒園一起玩了喲。”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 讓自己的話變得更加嚴謹,不要讓孩子感受到怪力亂神

孩子的泛靈心理,使得孩子能夠自然的與很多物品進行交流,但是這時的孩子也非常的天真,如果父母為了阻止孩子做某件事而對孩子說一些會被大灰狼吃掉的話,會讓孩子產生深刻的記憶,甚至會形成童年陰影。

在我國的農村,很多家長都會為了防止孩子在沒有家長看護的條件下出門,而對孩子編造一些怪力亂神的話,這些話有時家長只是隨口一說,或者是編出來的孩子進行教育,但是這對孩子的成長並不是有利的,反而會影響孩子的世界觀發展。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時刻保持說話的嚴謹性,家長的每一句話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在泛靈心理影響下的孩子面前說一些怪力亂神的話。

"
本文原創,所有權歸“好奇萌娃控”所有,歡迎個人轉載

對很多父母來說,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是會有幾件事兒看起來與成人不同,其中自言自語就是一個重點觀察的問題。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三歲的女孩毛毛有一個很喜歡的小象玩偶,毛毛媽媽很喜歡看到女兒對玩偶很有耐心的樣子,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毛毛開始出現自言自語,抱著小象玩偶自顧自的說話。毛毛媽媽表示十分的擔心,害怕女兒是出現了什麼問題。

驚慌之下,毛毛媽媽拿走了女兒手裡的玩偶扔在沙發上,毛毛顯得有些驚訝,去沙發上輕輕的抱起了小象玩偶,溫柔的給玩偶順毛,嘴裡一陣嘟囔:“小象你乖啊,媽媽不是故意的,是不是弄疼你啦,我給你吹吹呀,吹吹就不疼啦。”

毛毛媽媽這才發現,女兒似乎是把玩偶當成了一個朋友在互動。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孩子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樣的行為?

通過諮詢專家,毛毛媽媽這才知道,其實女兒的表現是因為女兒在完成內部語言的發展,也就是常說的泛靈心理。這種心理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個階段,孩子會喜歡和自己的玩具或者一些動物說話。

■ 第二個階段,孩子會溝通過自己和自己說話來解決內心的疑問。

■ 第三個結算,孩子會和內心說話,讓內心和主觀意識達到統一。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當孩子出現泛靈心理,主要會有什麼表現呢?

1 把娃娃當成身邊的朋友,為娃娃取一個名字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給娃娃取名字已經是帶娃娃回家之後的必然舉動,取了名字的娃娃會成為自己的夥伴,每天晚上都會對娃娃說晚安,會把娃娃當成一個和自己一樣的人來看待。

除了對娃娃說晚安之外,娃娃也會成為孩子的寶寶,孩子的樹洞,孩子的保護者。有時候孩子會抱著娃娃像哄小寶寶一樣,搖晃著哄他入睡。

有時候孩子遇到開心的事情都會和娃娃進行分享,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咋會小聲的和娃娃進行傾訴。

似乎對於孩子來說,娃娃就是他們最好的分享心情的朋友,而且和娃娃分享心情的行為,也會成為孩子養成的一種習慣。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2 開始出現自言自語

有些時候自言自語看起來會像一個很奇怪的人,但是兒童世界的自言自語就是內部語言發展的必然表現。

很多時候,孩子會在空無一人的屋子裡對著空氣說話,或者玩玩具的時候坐在那裡自言自語。其實孩子的自言自語只是將自己的情況和自己進行說明,然後為自己分析自己存在的問題,這是一種孩子與內心交流想法的過程。

孩子通過進行自我交流可以很好的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並且逐漸地達到思想與行為的統一。

所以當家長髮現孩子在自言自語的時候,不要太過於驚訝,也不要去直接否定孩子。因為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然表現,每個孩子都需要經歷這樣的過程。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3 將身邊的物品看作是有生命的東西

這也是孩子出現泛靈心理的主要表現之一。對於大人來說,世界上的物體往往被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生命體,一種是無生命體。有生命體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在一些情況下能夠與人發生交流。

而無生命體則是人類通過技術手段創造出來的東西,他們往往並不具備與人交流的能力,也沒有生命的條件。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則不然,孩子會將許多不同的物體看做是有生命的東西。對於毛毛來說,她的小象玩偶就是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她可以和小象玩偶進行溝通和交流,像小象玩偶傾訴心事,小象玩偶被媽媽扔在沙發上時,還會擔心小象玩偶會不會被摔疼。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如何應對孩子的泛靈心理呢?

面對孩子的泛靈心理,家長一定不要通過某種強制性的手段來阻止孩子的行為,因為這樣不僅會削弱孩子的內部語言功能,也會讓孩子喪失其自身的天性發展,當孩子出現了泛靈心理,家長有兩種方法來進行應對。

▲ 利用泛靈心理與孩子進行交流

對於家長來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總是聽不進去自己說的話,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孩子的泛靈心理來與孩子進行溝通,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摸索出孩子所理解的世界,也能夠通過與孩子的交流,讓孩子建立起對於家長的信任。

例如,在孩子起床的時候,如果孩子不想起床,就可以拿著孩子喜歡的玩偶放到孩子身邊,告訴孩子:“你的小夥伴已經起床了,你要是再不起床,她說她就不能和你一起上幼兒園一起玩了喲。”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 讓自己的話變得更加嚴謹,不要讓孩子感受到怪力亂神

孩子的泛靈心理,使得孩子能夠自然的與很多物品進行交流,但是這時的孩子也非常的天真,如果父母為了阻止孩子做某件事而對孩子說一些會被大灰狼吃掉的話,會讓孩子產生深刻的記憶,甚至會形成童年陰影。

在我國的農村,很多家長都會為了防止孩子在沒有家長看護的條件下出門,而對孩子編造一些怪力亂神的話,這些話有時家長只是隨口一說,或者是編出來的孩子進行教育,但是這對孩子的成長並不是有利的,反而會影響孩子的世界觀發展。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時刻保持說話的嚴謹性,家長的每一句話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在泛靈心理影響下的孩子面前說一些怪力亂神的話。

孩子突然對著空氣說話,可能是“泛靈心理”,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並不會意識到自己的泛靈心理,他們只是自然而然地將身邊的物品當作是有生命靈性的生物,當他們能夠明確的認知到身邊的每一件物體的屬性時,就會從泛靈心理中過渡出來。

你的孩子在泛靈心理階段有怎樣的表現呢?你又是怎麼應對孩子的泛靈心理呢?歡迎說出你的想法,並和我們一起交流討論。

我是一個萌娃控也是一位高級育兒師,關注兒童心理,一起解讀成長的那些煩惱,如果你在我的文章裡找到了共鳴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的人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