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中間隔著怎樣的父母?

Wendy老師(未來春藤特約教育專家/英國杜倫大學教育學博士)

2019年6月23日晚,上海高考成績揭曉,名噪一時的“詩詞才女”武亦姝以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武亦姝,女,2001年出生。2017年,年僅16歲的她一舉奪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總冠軍。

武亦姝小學就讀於長寧區江蘇路第五小學,初中就讀於蘭生復旦中學。進入初中的時候,武亦姝的成績並不出眾,到了中考的時候卻是全年級前10名、被複旦附中提前錄取。蘭生復旦的校長曾提到,武亦姝的爸爸從她讀書開始,每天固定時間陪伴兩個孩子,讀名著、玩知識遊戲。高一拿下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總冠軍之後,武亦姝就隱身了,不僅拒絕了蜂擁而至的媒體採訪,更是拒絕了大量公開活動,認真在學校潛心讀書。這一切,必然是父母苦心孤詣的教育結果。

2017年北京市高考狀元熊軒昂同學接收澎湃新聞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叫熊軒昂,來自北京二中。當時剛接到通知,就是挺興奮的。因為正常人肯定覺得,狀元肯定是人大附中、四中之類的,我其實也沒有想到我能考北京市狀元。要考清華還是北大沒有想好。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的,衣食無憂,而且父母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這種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是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這種東西就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很多捷徑。

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裡好又厲害的這種。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是改變不了命運的。我父母是外交官,從小就是給我營造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的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所以我每一步的基礎,都打得非常牢靠,所以最後就是水到渠成。”

可以看出,無論是武亦姝還是熊軒昂,他們有今天的成績和個人的努力自然是分不開的,但是更多的是在他們最初18年的人生歷程中,來自父母的愛與支持,以及更重要的,規劃和培養。

"

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中間隔著怎樣的父母?

Wendy老師(未來春藤特約教育專家/英國杜倫大學教育學博士)

2019年6月23日晚,上海高考成績揭曉,名噪一時的“詩詞才女”武亦姝以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武亦姝,女,2001年出生。2017年,年僅16歲的她一舉奪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總冠軍。

武亦姝小學就讀於長寧區江蘇路第五小學,初中就讀於蘭生復旦中學。進入初中的時候,武亦姝的成績並不出眾,到了中考的時候卻是全年級前10名、被複旦附中提前錄取。蘭生復旦的校長曾提到,武亦姝的爸爸從她讀書開始,每天固定時間陪伴兩個孩子,讀名著、玩知識遊戲。高一拿下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總冠軍之後,武亦姝就隱身了,不僅拒絕了蜂擁而至的媒體採訪,更是拒絕了大量公開活動,認真在學校潛心讀書。這一切,必然是父母苦心孤詣的教育結果。

2017年北京市高考狀元熊軒昂同學接收澎湃新聞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叫熊軒昂,來自北京二中。當時剛接到通知,就是挺興奮的。因為正常人肯定覺得,狀元肯定是人大附中、四中之類的,我其實也沒有想到我能考北京市狀元。要考清華還是北大沒有想好。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的,衣食無憂,而且父母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這種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是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這種東西就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很多捷徑。

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裡好又厲害的這種。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是改變不了命運的。我父母是外交官,從小就是給我營造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的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所以我每一步的基礎,都打得非常牢靠,所以最後就是水到渠成。”

可以看出,無論是武亦姝還是熊軒昂,他們有今天的成績和個人的努力自然是分不開的,但是更多的是在他們最初18年的人生歷程中,來自父母的愛與支持,以及更重要的,規劃和培養。

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中間隔著怎樣的父母?

"

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中間隔著怎樣的父母?

Wendy老師(未來春藤特約教育專家/英國杜倫大學教育學博士)

2019年6月23日晚,上海高考成績揭曉,名噪一時的“詩詞才女”武亦姝以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武亦姝,女,2001年出生。2017年,年僅16歲的她一舉奪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總冠軍。

武亦姝小學就讀於長寧區江蘇路第五小學,初中就讀於蘭生復旦中學。進入初中的時候,武亦姝的成績並不出眾,到了中考的時候卻是全年級前10名、被複旦附中提前錄取。蘭生復旦的校長曾提到,武亦姝的爸爸從她讀書開始,每天固定時間陪伴兩個孩子,讀名著、玩知識遊戲。高一拿下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總冠軍之後,武亦姝就隱身了,不僅拒絕了蜂擁而至的媒體採訪,更是拒絕了大量公開活動,認真在學校潛心讀書。這一切,必然是父母苦心孤詣的教育結果。

2017年北京市高考狀元熊軒昂同學接收澎湃新聞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叫熊軒昂,來自北京二中。當時剛接到通知,就是挺興奮的。因為正常人肯定覺得,狀元肯定是人大附中、四中之類的,我其實也沒有想到我能考北京市狀元。要考清華還是北大沒有想好。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的,衣食無憂,而且父母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這種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是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這種東西就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很多捷徑。

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裡好又厲害的這種。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是改變不了命運的。我父母是外交官,從小就是給我營造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的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所以我每一步的基礎,都打得非常牢靠,所以最後就是水到渠成。”

可以看出,無論是武亦姝還是熊軒昂,他們有今天的成績和個人的努力自然是分不開的,但是更多的是在他們最初18年的人生歷程中,來自父母的愛與支持,以及更重要的,規劃和培養。

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中間隔著怎樣的父母?

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中間隔著怎樣的父母?

或許你覺得,自己並沒有奢望孩子能夠成為省市高考狀元,或者在國家級的某些大賽上一舉成名;或許你會說,熊軒昂來自北京,武亦姝來自上海,我家在二三四五線城市,和人家的條件不能比。那我給你看看過去28年以來的11個案例:

  • 1991年,他從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區(四線城市)考入浙江大學

  • 1994年,他從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五線城市)考入蘭州大學

  • 1995年,他從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五線城市)考入清華大學

  • 2000年,她從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四線城市)考入武漢大學

  • 2003年,他從山東省泰安市肥城縣(四線城市)考入南開大學

  • 2009年,他從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三線城市)考入清華大學

  • 2012年,她從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昆都侖區(三線城市)考上國際關係學院

  • 2016年,她從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五線城市)考入清華大學

  • 2017年,他從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三線城市)考入復旦大學

  • 2017年,他從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四線城市)考入北京大學

  • 2018年,她從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三線城市)考入北京理工大學

這些人裡,有我的朋友、同學、朋友的孩子、親戚的孩子,也有我在旅行途中聽到的真人真事。考上什麼樣的大學,和你來自幾線城市的相關程度並不高,任何中國的985大學裡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然而你一定想知道的是,這些“別人家的孩子”都有哪些共性?到底是什麼,成就了學霸?

我想說,別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是別人家的孩子,是因為別人家的孩子,身後是別人家的父母。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給孩子的科學規劃,成就了學霸。

如果說20-30年前,中國學校裡的競爭處於粗放的自然競爭狀態;那麼今天的現實,就是中產階級的崛起勢必造成身處這個群體的父母傾注大量的家庭資源在培養孩子上,所以許多原本在自然狀態下歸於中等生行列的孩子,在父母的規劃和指引下進入了頭部競爭,造成頭部競爭進入白熱化。農村大字不識的父母,培養出清華北大高材生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

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中間隔著怎樣的父母?

Wendy老師(未來春藤特約教育專家/英國杜倫大學教育學博士)

2019年6月23日晚,上海高考成績揭曉,名噪一時的“詩詞才女”武亦姝以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武亦姝,女,2001年出生。2017年,年僅16歲的她一舉奪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總冠軍。

武亦姝小學就讀於長寧區江蘇路第五小學,初中就讀於蘭生復旦中學。進入初中的時候,武亦姝的成績並不出眾,到了中考的時候卻是全年級前10名、被複旦附中提前錄取。蘭生復旦的校長曾提到,武亦姝的爸爸從她讀書開始,每天固定時間陪伴兩個孩子,讀名著、玩知識遊戲。高一拿下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總冠軍之後,武亦姝就隱身了,不僅拒絕了蜂擁而至的媒體採訪,更是拒絕了大量公開活動,認真在學校潛心讀書。這一切,必然是父母苦心孤詣的教育結果。

2017年北京市高考狀元熊軒昂同學接收澎湃新聞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叫熊軒昂,來自北京二中。當時剛接到通知,就是挺興奮的。因為正常人肯定覺得,狀元肯定是人大附中、四中之類的,我其實也沒有想到我能考北京市狀元。要考清華還是北大沒有想好。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的,衣食無憂,而且父母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這種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是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這種東西就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很多捷徑。

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裡好又厲害的這種。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是改變不了命運的。我父母是外交官,從小就是給我營造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的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所以我每一步的基礎,都打得非常牢靠,所以最後就是水到渠成。”

可以看出,無論是武亦姝還是熊軒昂,他們有今天的成績和個人的努力自然是分不開的,但是更多的是在他們最初18年的人生歷程中,來自父母的愛與支持,以及更重要的,規劃和培養。

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中間隔著怎樣的父母?

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中間隔著怎樣的父母?

或許你覺得,自己並沒有奢望孩子能夠成為省市高考狀元,或者在國家級的某些大賽上一舉成名;或許你會說,熊軒昂來自北京,武亦姝來自上海,我家在二三四五線城市,和人家的條件不能比。那我給你看看過去28年以來的11個案例:

  • 1991年,他從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區(四線城市)考入浙江大學

  • 1994年,他從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五線城市)考入蘭州大學

  • 1995年,他從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五線城市)考入清華大學

  • 2000年,她從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四線城市)考入武漢大學

  • 2003年,他從山東省泰安市肥城縣(四線城市)考入南開大學

  • 2009年,他從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三線城市)考入清華大學

  • 2012年,她從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昆都侖區(三線城市)考上國際關係學院

  • 2016年,她從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五線城市)考入清華大學

  • 2017年,他從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三線城市)考入復旦大學

  • 2017年,他從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四線城市)考入北京大學

  • 2018年,她從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三線城市)考入北京理工大學

這些人裡,有我的朋友、同學、朋友的孩子、親戚的孩子,也有我在旅行途中聽到的真人真事。考上什麼樣的大學,和你來自幾線城市的相關程度並不高,任何中國的985大學裡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然而你一定想知道的是,這些“別人家的孩子”都有哪些共性?到底是什麼,成就了學霸?

我想說,別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是別人家的孩子,是因為別人家的孩子,身後是別人家的父母。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給孩子的科學規劃,成就了學霸。

如果說20-30年前,中國學校裡的競爭處於粗放的自然競爭狀態;那麼今天的現實,就是中產階級的崛起勢必造成身處這個群體的父母傾注大量的家庭資源在培養孩子上,所以許多原本在自然狀態下歸於中等生行列的孩子,在父母的規劃和指引下進入了頭部競爭,造成頭部競爭進入白熱化。農村大字不識的父母,培養出清華北大高材生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中間隔著怎樣的父母?
"

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中間隔著怎樣的父母?

Wendy老師(未來春藤特約教育專家/英國杜倫大學教育學博士)

2019年6月23日晚,上海高考成績揭曉,名噪一時的“詩詞才女”武亦姝以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武亦姝,女,2001年出生。2017年,年僅16歲的她一舉奪得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總冠軍。

武亦姝小學就讀於長寧區江蘇路第五小學,初中就讀於蘭生復旦中學。進入初中的時候,武亦姝的成績並不出眾,到了中考的時候卻是全年級前10名、被複旦附中提前錄取。蘭生復旦的校長曾提到,武亦姝的爸爸從她讀書開始,每天固定時間陪伴兩個孩子,讀名著、玩知識遊戲。高一拿下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總冠軍之後,武亦姝就隱身了,不僅拒絕了蜂擁而至的媒體採訪,更是拒絕了大量公開活動,認真在學校潛心讀書。這一切,必然是父母苦心孤詣的教育結果。

2017年北京市高考狀元熊軒昂同學接收澎湃新聞採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叫熊軒昂,來自北京二中。當時剛接到通知,就是挺興奮的。因為正常人肯定覺得,狀元肯定是人大附中、四中之類的,我其實也沒有想到我能考北京市狀元。要考清華還是北大沒有想好。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的,衣食無憂,而且父母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這種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是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這種東西就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很多捷徑。

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裡好又厲害的這種。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是改變不了命運的。我父母是外交官,從小就是給我營造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的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所以我每一步的基礎,都打得非常牢靠,所以最後就是水到渠成。”

可以看出,無論是武亦姝還是熊軒昂,他們有今天的成績和個人的努力自然是分不開的,但是更多的是在他們最初18年的人生歷程中,來自父母的愛與支持,以及更重要的,規劃和培養。

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中間隔著怎樣的父母?

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中間隔著怎樣的父母?

或許你覺得,自己並沒有奢望孩子能夠成為省市高考狀元,或者在國家級的某些大賽上一舉成名;或許你會說,熊軒昂來自北京,武亦姝來自上海,我家在二三四五線城市,和人家的條件不能比。那我給你看看過去28年以來的11個案例:

  • 1991年,他從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區(四線城市)考入浙江大學

  • 1994年,他從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五線城市)考入蘭州大學

  • 1995年,他從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五線城市)考入清華大學

  • 2000年,她從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四線城市)考入武漢大學

  • 2003年,他從山東省泰安市肥城縣(四線城市)考入南開大學

  • 2009年,他從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三線城市)考入清華大學

  • 2012年,她從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昆都侖區(三線城市)考上國際關係學院

  • 2016年,她從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五線城市)考入清華大學

  • 2017年,他從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三線城市)考入復旦大學

  • 2017年,他從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四線城市)考入北京大學

  • 2018年,她從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三線城市)考入北京理工大學

這些人裡,有我的朋友、同學、朋友的孩子、親戚的孩子,也有我在旅行途中聽到的真人真事。考上什麼樣的大學,和你來自幾線城市的相關程度並不高,任何中國的985大學裡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然而你一定想知道的是,這些“別人家的孩子”都有哪些共性?到底是什麼,成就了學霸?

我想說,別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是別人家的孩子,是因為別人家的孩子,身後是別人家的父母。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給孩子的科學規劃,成就了學霸。

如果說20-30年前,中國學校裡的競爭處於粗放的自然競爭狀態;那麼今天的現實,就是中產階級的崛起勢必造成身處這個群體的父母傾注大量的家庭資源在培養孩子上,所以許多原本在自然狀態下歸於中等生行列的孩子,在父母的規劃和指引下進入了頭部競爭,造成頭部競爭進入白熱化。農村大字不識的父母,培養出清華北大高材生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中間隔著怎樣的父母?
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中間隔著怎樣的父母?

如今,學霸的父母和學渣的父母,最大的區別在哪裡?

區別就是:學霸的父母,該著急的時候積極培養,不該著急的時候靜待花開;學渣的父母,該著急的時候不著急,不該著急的時候瞎著急。所以,學霸的父母,培養出來的是學霸,學渣的父母,培養出來的是學渣。

武亦姝那2000多首的詩詞儲備,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超過10年的積累。熊軒昂所上的北京二中原本就是北京市重點,外交官父母對他的培養也絕非一蹴而就。

簡單地說,就是任何你期待孩子擁有的一切,學霸的父母都是至少提前3年開始培養,到了那個時候就已是萬事俱備;學渣的父母都是看到水漫金山才恍然大悟,開始劈頭蓋臉地訓斥孩子、著急忙慌地報各種補習班課外班,全然不顧此時最重要的事情是翻回頭去補最基本的東西。

舉個例子。決定孩子小學成績的是什麼?學習習慣。我的總結叫做“三率一點”:所謂三率分別是聽講效率、作業效率和閱讀效率,一點就是課外時間比別人多學一點。

但是問題來了,學習習慣應該什麼時候開始培養?答案是,上學之前,也就是3-6歲。上學之前雖然沒有聽講、作業和閱讀,但是學習習慣的初期培養包括注意力集中、聽從指令、遵守基本規則等。在閱讀能力尚未形成之前,要培養聽力理解力。換句話說,決定孩子一生的其實是安全感、自信心,習慣、自控力、自律性,獨立堅強等意志品質,這些看起來很空的底層能力。

而這些決定孩子一生的能力,大都是10歲之前培養完成的。

所以,我把孩子0-10歲的規劃叫做啟蒙規劃。

遺憾的是,我見過的很多父母,都被似是而非、偷換概念的“快樂教育”屏蔽了雙眼。

快樂教育並沒有錯,但是快樂教育≠瞎玩和傻玩。各種啟蒙都要基於孩子的生理和認知發展規律,用科學的方法做起來,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地從幼兒園的玩中學的狀態進入到小學的系統學習狀態。

孩子10歲之後,基本的學科優勢開始顯現,對孩子未來的規劃要從優勢學科和非優勢學科開始。所以,我把孩子10-15歲的規劃叫做學科規劃,即幫助孩子保持的優勢學科,拉昇非優勢學科進行。如果想要送孩子出國,這個階段就要開始做準備。

到了15歲之後,則要面對孩子即將面臨的應試標準進行研究和針對性訓練,幫助孩子選擇高考的目標城市、目標學校、目標專業,有的放矢地備考:

  • 在中國參加高考就要摸清選科的套路,最大化揚長避短;

  • 出國唸書,就要摸清想要去的國家的高考政策和學習內容(比如英國的A-Level,美國的SAT等)。

教育最忌諱到了眼前才慌忙做眼前的事情。學渣是怎麼煉成的?

孩子小學的成績不行,是幼兒園欠下的債;

孩子中學的成績不行,是小學欠下的債;

孩子高中的成績不行,是初中欠下的債。

因此,我們也就知道,學霸是怎麼煉成的:

孩子小學的學業表現,要在幼兒園做好規劃、打好基礎;

孩子中學的學業表現,要在小學做好規劃、打好基礎;

孩子高中的學業表現,要在初中做好規劃、打好基礎。

最後,一句話的總結: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中間隔著是不是懂得給孩子做好規劃的父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