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不完美媽媽 心理學 經濟 育媽記 2019-08-19
"
"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電視劇《小歡喜》的播出,引發了孩子教育問題的討論,其中有網友發不了這樣一句話“比起英子母親的打擊壓低政策,我更擔心的就是鴕鳥心態下的父母,整天吹捧自己孩子的優點,缺點都選擇性忽視”

"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電視劇《小歡喜》的播出,引發了孩子教育問題的討論,其中有網友發不了這樣一句話“比起英子母親的打擊壓低政策,我更擔心的就是鴕鳥心態下的父母,整天吹捧自己孩子的優點,缺點都選擇性忽視”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朋友的兒子東東目前正在讀6年紀,學習成績優異,每年都是全班第一。

我們也經常誇讚孩子聰明,小孩在家裡也備受寵愛,家長有吃的有喝的從來都是先給他,不過東東從小在被誇讚的世界裡長大,他似乎有些傲氣,比如在家裡喜歡對父母大喊大叫,偶爾會要求媽媽幫他繫鞋帶,讓爸爸幫他拿書包,朋友兩口子也是老實人,自然順從著孩子的想法,即便知道孩子是錯的,也只是口頭警告,但不會追究責任。

於是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可在朋友眼中,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他的學習成績好就足夠了,成績永遠是令他驕傲的,逢人就誇自家孩子有出息,未來清華北大哈佛隨便挑,後來有一次孩子去了同學家裡過生日,回來就告訴父母,“我這麼聰明為什麼你們這麼窮?”,追問原因,東東就開始埋怨父母沒出息,嫌棄家裡窮,家裡的房子也小,別人家裡的孩子過生日都是iPhonexs,自己卻是兒童手錶。

在育兒路上,家長最害怕的就是被自家孩子瞧不起,這幾乎就是為人父母的噩夢。

父母從來都是對孩子掏心掏肺付出的人,他們也願意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一切機會,但當被孩子打上了“沒用”“窮”等標籤時,恐怕父母也應當認真考慮背後的原因了。

"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電視劇《小歡喜》的播出,引發了孩子教育問題的討論,其中有網友發不了這樣一句話“比起英子母親的打擊壓低政策,我更擔心的就是鴕鳥心態下的父母,整天吹捧自己孩子的優點,缺點都選擇性忽視”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朋友的兒子東東目前正在讀6年紀,學習成績優異,每年都是全班第一。

我們也經常誇讚孩子聰明,小孩在家裡也備受寵愛,家長有吃的有喝的從來都是先給他,不過東東從小在被誇讚的世界裡長大,他似乎有些傲氣,比如在家裡喜歡對父母大喊大叫,偶爾會要求媽媽幫他繫鞋帶,讓爸爸幫他拿書包,朋友兩口子也是老實人,自然順從著孩子的想法,即便知道孩子是錯的,也只是口頭警告,但不會追究責任。

於是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可在朋友眼中,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他的學習成績好就足夠了,成績永遠是令他驕傲的,逢人就誇自家孩子有出息,未來清華北大哈佛隨便挑,後來有一次孩子去了同學家裡過生日,回來就告訴父母,“我這麼聰明為什麼你們這麼窮?”,追問原因,東東就開始埋怨父母沒出息,嫌棄家裡窮,家裡的房子也小,別人家裡的孩子過生日都是iPhonexs,自己卻是兒童手錶。

在育兒路上,家長最害怕的就是被自家孩子瞧不起,這幾乎就是為人父母的噩夢。

父母從來都是對孩子掏心掏肺付出的人,他們也願意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一切機會,但當被孩子打上了“沒用”“窮”等標籤時,恐怕父母也應當認真考慮背後的原因了。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為什麼孩子會嫌棄父母?

1. 孩子自身的攀比心和虛榮心

孩子們的自我分析是不夠的,年齡太小,認知能力差,許多孩子又分不清是非,也分不清美與醜,他只知道別人比我過得好,我心裡不舒服,我也想要追求那種生活,這就是所謂的盲目攀比。其實在這個貪婪的時代,每個人都存在攀比心和虛榮心,即便父母也想要跟親戚朋友在經濟方面“一決高下”,但最擔憂的是,父母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孩子卻總在與別人比較,他像是一個無底巨洞,彷彿父母給的都填補不了他的虛榮,例如:孩子小時候羨慕別人家裡能吃三菜一湯,自家卻是饅頭和一道菜,他會埋怨父母窮,如果爸爸是掃大街的,他會在同學面前炫耀爸爸很有錢,他擔心遭到別人嘲笑,這些都是攀比和虛榮在作祟。

"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電視劇《小歡喜》的播出,引發了孩子教育問題的討論,其中有網友發不了這樣一句話“比起英子母親的打擊壓低政策,我更擔心的就是鴕鳥心態下的父母,整天吹捧自己孩子的優點,缺點都選擇性忽視”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朋友的兒子東東目前正在讀6年紀,學習成績優異,每年都是全班第一。

我們也經常誇讚孩子聰明,小孩在家裡也備受寵愛,家長有吃的有喝的從來都是先給他,不過東東從小在被誇讚的世界裡長大,他似乎有些傲氣,比如在家裡喜歡對父母大喊大叫,偶爾會要求媽媽幫他繫鞋帶,讓爸爸幫他拿書包,朋友兩口子也是老實人,自然順從著孩子的想法,即便知道孩子是錯的,也只是口頭警告,但不會追究責任。

於是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可在朋友眼中,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他的學習成績好就足夠了,成績永遠是令他驕傲的,逢人就誇自家孩子有出息,未來清華北大哈佛隨便挑,後來有一次孩子去了同學家裡過生日,回來就告訴父母,“我這麼聰明為什麼你們這麼窮?”,追問原因,東東就開始埋怨父母沒出息,嫌棄家裡窮,家裡的房子也小,別人家裡的孩子過生日都是iPhonexs,自己卻是兒童手錶。

在育兒路上,家長最害怕的就是被自家孩子瞧不起,這幾乎就是為人父母的噩夢。

父母從來都是對孩子掏心掏肺付出的人,他們也願意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一切機會,但當被孩子打上了“沒用”“窮”等標籤時,恐怕父母也應當認真考慮背後的原因了。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為什麼孩子會嫌棄父母?

1. 孩子自身的攀比心和虛榮心

孩子們的自我分析是不夠的,年齡太小,認知能力差,許多孩子又分不清是非,也分不清美與醜,他只知道別人比我過得好,我心裡不舒服,我也想要追求那種生活,這就是所謂的盲目攀比。其實在這個貪婪的時代,每個人都存在攀比心和虛榮心,即便父母也想要跟親戚朋友在經濟方面“一決高下”,但最擔憂的是,父母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孩子卻總在與別人比較,他像是一個無底巨洞,彷彿父母給的都填補不了他的虛榮,例如:孩子小時候羨慕別人家裡能吃三菜一湯,自家卻是饅頭和一道菜,他會埋怨父母窮,如果爸爸是掃大街的,他會在同學面前炫耀爸爸很有錢,他擔心遭到別人嘲笑,這些都是攀比和虛榮在作祟。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2. 家長的過分關注和滿足

不難發現,現在的父母在照顧孩子方面都是這樣的,孩子提出的一切需求他都會滿足,他們總擔心,自己給不了孩子滿意的生活,孩子就會嫌棄自己,於是各種無理取鬧的要求,家長都選擇忍氣吞聲,他們會盡力的討好孩子,只是孩子被過分滿足,這會讓他誤以為自己就是最重要的人,自己就是中心,別人就要討好和滿足自己,於是孩子也會暴漏很多的缺點,他們可能養成墮落、無知、自大的毛病,可在家長眼中,自家孩子是完美的,所以他們只會去關注那些優點,忽視了孩子存在的缺點,疏於管教的孩子就會變得專橫跋扈。

"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電視劇《小歡喜》的播出,引發了孩子教育問題的討論,其中有網友發不了這樣一句話“比起英子母親的打擊壓低政策,我更擔心的就是鴕鳥心態下的父母,整天吹捧自己孩子的優點,缺點都選擇性忽視”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朋友的兒子東東目前正在讀6年紀,學習成績優異,每年都是全班第一。

我們也經常誇讚孩子聰明,小孩在家裡也備受寵愛,家長有吃的有喝的從來都是先給他,不過東東從小在被誇讚的世界裡長大,他似乎有些傲氣,比如在家裡喜歡對父母大喊大叫,偶爾會要求媽媽幫他繫鞋帶,讓爸爸幫他拿書包,朋友兩口子也是老實人,自然順從著孩子的想法,即便知道孩子是錯的,也只是口頭警告,但不會追究責任。

於是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可在朋友眼中,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他的學習成績好就足夠了,成績永遠是令他驕傲的,逢人就誇自家孩子有出息,未來清華北大哈佛隨便挑,後來有一次孩子去了同學家裡過生日,回來就告訴父母,“我這麼聰明為什麼你們這麼窮?”,追問原因,東東就開始埋怨父母沒出息,嫌棄家裡窮,家裡的房子也小,別人家裡的孩子過生日都是iPhonexs,自己卻是兒童手錶。

在育兒路上,家長最害怕的就是被自家孩子瞧不起,這幾乎就是為人父母的噩夢。

父母從來都是對孩子掏心掏肺付出的人,他們也願意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一切機會,但當被孩子打上了“沒用”“窮”等標籤時,恐怕父母也應當認真考慮背後的原因了。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為什麼孩子會嫌棄父母?

1. 孩子自身的攀比心和虛榮心

孩子們的自我分析是不夠的,年齡太小,認知能力差,許多孩子又分不清是非,也分不清美與醜,他只知道別人比我過得好,我心裡不舒服,我也想要追求那種生活,這就是所謂的盲目攀比。其實在這個貪婪的時代,每個人都存在攀比心和虛榮心,即便父母也想要跟親戚朋友在經濟方面“一決高下”,但最擔憂的是,父母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孩子卻總在與別人比較,他像是一個無底巨洞,彷彿父母給的都填補不了他的虛榮,例如:孩子小時候羨慕別人家裡能吃三菜一湯,自家卻是饅頭和一道菜,他會埋怨父母窮,如果爸爸是掃大街的,他會在同學面前炫耀爸爸很有錢,他擔心遭到別人嘲笑,這些都是攀比和虛榮在作祟。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2. 家長的過分關注和滿足

不難發現,現在的父母在照顧孩子方面都是這樣的,孩子提出的一切需求他都會滿足,他們總擔心,自己給不了孩子滿意的生活,孩子就會嫌棄自己,於是各種無理取鬧的要求,家長都選擇忍氣吞聲,他們會盡力的討好孩子,只是孩子被過分滿足,這會讓他誤以為自己就是最重要的人,自己就是中心,別人就要討好和滿足自己,於是孩子也會暴漏很多的缺點,他們可能養成墮落、無知、自大的毛病,可在家長眼中,自家孩子是完美的,所以他們只會去關注那些優點,忽視了孩子存在的缺點,疏於管教的孩子就會變得專橫跋扈。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3. 孩子受認知能力和環境的影響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認知能力是比較弱的,關於真假美醜也無法分辨,於是孩子總是站在自己的認知範疇中,以他所認為的觀點、理念和事情動機去衡量世界,而人的心理活動又是占主導地位的,孩子無法識大體,思維就容易受限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這時候,環境中又出現扭曲意識的人物或行為,比如物質方面的炫耀等,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衝突,他們會有“為什麼他有我沒有”的思想,這種思想在他心理起到支配作用,於是就會嫌棄父母。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效應——頭銜效應

頭銜滿足了一個人的虛榮心,一個頭銜的好壞象徵著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和份量。

就像前面我們提到的案例,東東家長平時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小壞習慣沒有進行及時的引導,任其發展就釀成了嚴重的後果,東東的虛榮心是非常強烈的,甚至有意識的想去滿足,這樣別人也不會看不起自己,其實這也是人的正常心理,每個人都想要擁有一個令人仰慕的頭銜,無論這個頭銜是虛的還是實的,都能讓心理得到足夠的慰藉,這個頭銜也會讓他在別人心中擁有重要的地位和份量。

"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電視劇《小歡喜》的播出,引發了孩子教育問題的討論,其中有網友發不了這樣一句話“比起英子母親的打擊壓低政策,我更擔心的就是鴕鳥心態下的父母,整天吹捧自己孩子的優點,缺點都選擇性忽視”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朋友的兒子東東目前正在讀6年紀,學習成績優異,每年都是全班第一。

我們也經常誇讚孩子聰明,小孩在家裡也備受寵愛,家長有吃的有喝的從來都是先給他,不過東東從小在被誇讚的世界裡長大,他似乎有些傲氣,比如在家裡喜歡對父母大喊大叫,偶爾會要求媽媽幫他繫鞋帶,讓爸爸幫他拿書包,朋友兩口子也是老實人,自然順從著孩子的想法,即便知道孩子是錯的,也只是口頭警告,但不會追究責任。

於是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可在朋友眼中,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他的學習成績好就足夠了,成績永遠是令他驕傲的,逢人就誇自家孩子有出息,未來清華北大哈佛隨便挑,後來有一次孩子去了同學家裡過生日,回來就告訴父母,“我這麼聰明為什麼你們這麼窮?”,追問原因,東東就開始埋怨父母沒出息,嫌棄家裡窮,家裡的房子也小,別人家裡的孩子過生日都是iPhonexs,自己卻是兒童手錶。

在育兒路上,家長最害怕的就是被自家孩子瞧不起,這幾乎就是為人父母的噩夢。

父母從來都是對孩子掏心掏肺付出的人,他們也願意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一切機會,但當被孩子打上了“沒用”“窮”等標籤時,恐怕父母也應當認真考慮背後的原因了。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為什麼孩子會嫌棄父母?

1. 孩子自身的攀比心和虛榮心

孩子們的自我分析是不夠的,年齡太小,認知能力差,許多孩子又分不清是非,也分不清美與醜,他只知道別人比我過得好,我心裡不舒服,我也想要追求那種生活,這就是所謂的盲目攀比。其實在這個貪婪的時代,每個人都存在攀比心和虛榮心,即便父母也想要跟親戚朋友在經濟方面“一決高下”,但最擔憂的是,父母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孩子卻總在與別人比較,他像是一個無底巨洞,彷彿父母給的都填補不了他的虛榮,例如:孩子小時候羨慕別人家裡能吃三菜一湯,自家卻是饅頭和一道菜,他會埋怨父母窮,如果爸爸是掃大街的,他會在同學面前炫耀爸爸很有錢,他擔心遭到別人嘲笑,這些都是攀比和虛榮在作祟。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2. 家長的過分關注和滿足

不難發現,現在的父母在照顧孩子方面都是這樣的,孩子提出的一切需求他都會滿足,他們總擔心,自己給不了孩子滿意的生活,孩子就會嫌棄自己,於是各種無理取鬧的要求,家長都選擇忍氣吞聲,他們會盡力的討好孩子,只是孩子被過分滿足,這會讓他誤以為自己就是最重要的人,自己就是中心,別人就要討好和滿足自己,於是孩子也會暴漏很多的缺點,他們可能養成墮落、無知、自大的毛病,可在家長眼中,自家孩子是完美的,所以他們只會去關注那些優點,忽視了孩子存在的缺點,疏於管教的孩子就會變得專橫跋扈。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3. 孩子受認知能力和環境的影響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認知能力是比較弱的,關於真假美醜也無法分辨,於是孩子總是站在自己的認知範疇中,以他所認為的觀點、理念和事情動機去衡量世界,而人的心理活動又是占主導地位的,孩子無法識大體,思維就容易受限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這時候,環境中又出現扭曲意識的人物或行為,比如物質方面的炫耀等,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衝突,他們會有“為什麼他有我沒有”的思想,這種思想在他心理起到支配作用,於是就會嫌棄父母。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效應——頭銜效應

頭銜滿足了一個人的虛榮心,一個頭銜的好壞象徵著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和份量。

就像前面我們提到的案例,東東家長平時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小壞習慣沒有進行及時的引導,任其發展就釀成了嚴重的後果,東東的虛榮心是非常強烈的,甚至有意識的想去滿足,這樣別人也不會看不起自己,其實這也是人的正常心理,每個人都想要擁有一個令人仰慕的頭銜,無論這個頭銜是虛的還是實的,都能讓心理得到足夠的慰藉,這個頭銜也會讓他在別人心中擁有重要的地位和份量。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家長為什麼會忽視孩子的缺點呢?

1. “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最棒”

人都是一樣的,永遠只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而孩子也相當於自己的勞動成果,他自然會喜歡,無論這個孩子是好是懷,在家長眼中都是最棒的,我們常常能夠看到,親戚朋友聚在一起,一群媽媽互相比較孩子的優點,一個比一個猛。

2. “孩子TA還小,長大就好了”

“這孩子還小,不懂。”這是父母常說的口頭禪,往往都是出現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但父母有想過嗎,他長大後會變得更好嗎?就如同孩子從小被嬌生慣養,他不懂做家務,也沒人讓他做家務,家長認為孩子長大後就會變好,但長大後他依然會有不喜歡做家務的習慣,其實孩子更像是投資,父母早期的教育成果會體現在他成年之後,父母總是允許孩子為所欲為,以為長大後就能改掉那些壞毛病,父母的異想天開只能毀了孩子。

3. “沒事,TA這樣已經不錯了,我們做父母的自己也沒好到哪裡去,他這樣已經比我們那時候優秀多了”

孩子犯錯後,家長總是捨不得批評,他拒絕承認孩子有問題,於是就會產生包庇行為,實質上就是在掩蓋孩子的錯誤,不敢面對面的承認自己的教育有問題,其實,這種欲擒故縱的行為只會導致孩子“無法無天”,父母的包庇會讓孩子擁有“免死金牌”,於是也就越發猖狂和無知,如果父母不能及時處理小事,總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去包容,最終不僅毀了孩子,也害了別人。

"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電視劇《小歡喜》的播出,引發了孩子教育問題的討論,其中有網友發不了這樣一句話“比起英子母親的打擊壓低政策,我更擔心的就是鴕鳥心態下的父母,整天吹捧自己孩子的優點,缺點都選擇性忽視”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朋友的兒子東東目前正在讀6年紀,學習成績優異,每年都是全班第一。

我們也經常誇讚孩子聰明,小孩在家裡也備受寵愛,家長有吃的有喝的從來都是先給他,不過東東從小在被誇讚的世界裡長大,他似乎有些傲氣,比如在家裡喜歡對父母大喊大叫,偶爾會要求媽媽幫他繫鞋帶,讓爸爸幫他拿書包,朋友兩口子也是老實人,自然順從著孩子的想法,即便知道孩子是錯的,也只是口頭警告,但不會追究責任。

於是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可在朋友眼中,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他的學習成績好就足夠了,成績永遠是令他驕傲的,逢人就誇自家孩子有出息,未來清華北大哈佛隨便挑,後來有一次孩子去了同學家裡過生日,回來就告訴父母,“我這麼聰明為什麼你們這麼窮?”,追問原因,東東就開始埋怨父母沒出息,嫌棄家裡窮,家裡的房子也小,別人家裡的孩子過生日都是iPhonexs,自己卻是兒童手錶。

在育兒路上,家長最害怕的就是被自家孩子瞧不起,這幾乎就是為人父母的噩夢。

父母從來都是對孩子掏心掏肺付出的人,他們也願意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一切機會,但當被孩子打上了“沒用”“窮”等標籤時,恐怕父母也應當認真考慮背後的原因了。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為什麼孩子會嫌棄父母?

1. 孩子自身的攀比心和虛榮心

孩子們的自我分析是不夠的,年齡太小,認知能力差,許多孩子又分不清是非,也分不清美與醜,他只知道別人比我過得好,我心裡不舒服,我也想要追求那種生活,這就是所謂的盲目攀比。其實在這個貪婪的時代,每個人都存在攀比心和虛榮心,即便父母也想要跟親戚朋友在經濟方面“一決高下”,但最擔憂的是,父母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孩子卻總在與別人比較,他像是一個無底巨洞,彷彿父母給的都填補不了他的虛榮,例如:孩子小時候羨慕別人家裡能吃三菜一湯,自家卻是饅頭和一道菜,他會埋怨父母窮,如果爸爸是掃大街的,他會在同學面前炫耀爸爸很有錢,他擔心遭到別人嘲笑,這些都是攀比和虛榮在作祟。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2. 家長的過分關注和滿足

不難發現,現在的父母在照顧孩子方面都是這樣的,孩子提出的一切需求他都會滿足,他們總擔心,自己給不了孩子滿意的生活,孩子就會嫌棄自己,於是各種無理取鬧的要求,家長都選擇忍氣吞聲,他們會盡力的討好孩子,只是孩子被過分滿足,這會讓他誤以為自己就是最重要的人,自己就是中心,別人就要討好和滿足自己,於是孩子也會暴漏很多的缺點,他們可能養成墮落、無知、自大的毛病,可在家長眼中,自家孩子是完美的,所以他們只會去關注那些優點,忽視了孩子存在的缺點,疏於管教的孩子就會變得專橫跋扈。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3. 孩子受認知能力和環境的影響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認知能力是比較弱的,關於真假美醜也無法分辨,於是孩子總是站在自己的認知範疇中,以他所認為的觀點、理念和事情動機去衡量世界,而人的心理活動又是占主導地位的,孩子無法識大體,思維就容易受限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這時候,環境中又出現扭曲意識的人物或行為,比如物質方面的炫耀等,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衝突,他們會有“為什麼他有我沒有”的思想,這種思想在他心理起到支配作用,於是就會嫌棄父母。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效應——頭銜效應

頭銜滿足了一個人的虛榮心,一個頭銜的好壞象徵著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和份量。

就像前面我們提到的案例,東東家長平時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小壞習慣沒有進行及時的引導,任其發展就釀成了嚴重的後果,東東的虛榮心是非常強烈的,甚至有意識的想去滿足,這樣別人也不會看不起自己,其實這也是人的正常心理,每個人都想要擁有一個令人仰慕的頭銜,無論這個頭銜是虛的還是實的,都能讓心理得到足夠的慰藉,這個頭銜也會讓他在別人心中擁有重要的地位和份量。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家長為什麼會忽視孩子的缺點呢?

1. “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最棒”

人都是一樣的,永遠只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而孩子也相當於自己的勞動成果,他自然會喜歡,無論這個孩子是好是懷,在家長眼中都是最棒的,我們常常能夠看到,親戚朋友聚在一起,一群媽媽互相比較孩子的優點,一個比一個猛。

2. “孩子TA還小,長大就好了”

“這孩子還小,不懂。”這是父母常說的口頭禪,往往都是出現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但父母有想過嗎,他長大後會變得更好嗎?就如同孩子從小被嬌生慣養,他不懂做家務,也沒人讓他做家務,家長認為孩子長大後就會變好,但長大後他依然會有不喜歡做家務的習慣,其實孩子更像是投資,父母早期的教育成果會體現在他成年之後,父母總是允許孩子為所欲為,以為長大後就能改掉那些壞毛病,父母的異想天開只能毀了孩子。

3. “沒事,TA這樣已經不錯了,我們做父母的自己也沒好到哪裡去,他這樣已經比我們那時候優秀多了”

孩子犯錯後,家長總是捨不得批評,他拒絕承認孩子有問題,於是就會產生包庇行為,實質上就是在掩蓋孩子的錯誤,不敢面對面的承認自己的教育有問題,其實,這種欲擒故縱的行為只會導致孩子“無法無天”,父母的包庇會讓孩子擁有“免死金牌”,於是也就越發猖狂和無知,如果父母不能及時處理小事,總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去包容,最終不僅毀了孩子,也害了別人。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忽視孩子缺點有什麼影響?

1. 會讓孩子產生“怨天尤人”的心理,遇事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父母眼中零缺點的孩子,容易忽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他們也不敢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總認為自己是完美的,是毫無缺點的,於是遇到任何問題,他總是推卸責任,總是抱怨是別人出現的問題,這類孩子特別喜歡找藉口逃避責任,遇到事情從來不會考慮是自己的原因。

2. 孩子容易驕傲自滿

自信的確是好事,但孩子無法認知到自己的錯誤,他們的心態就會飄飄然,總是無知到驕傲自滿,他們會嘲諷同學是笨蛋,總覺得別人都不如自己,這種情況會讓孩子迷失自己,認不清現實,容易好勝,但也扛不住任何挫折。

"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電視劇《小歡喜》的播出,引發了孩子教育問題的討論,其中有網友發不了這樣一句話“比起英子母親的打擊壓低政策,我更擔心的就是鴕鳥心態下的父母,整天吹捧自己孩子的優點,缺點都選擇性忽視”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朋友的兒子東東目前正在讀6年紀,學習成績優異,每年都是全班第一。

我們也經常誇讚孩子聰明,小孩在家裡也備受寵愛,家長有吃的有喝的從來都是先給他,不過東東從小在被誇讚的世界裡長大,他似乎有些傲氣,比如在家裡喜歡對父母大喊大叫,偶爾會要求媽媽幫他繫鞋帶,讓爸爸幫他拿書包,朋友兩口子也是老實人,自然順從著孩子的想法,即便知道孩子是錯的,也只是口頭警告,但不會追究責任。

於是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可在朋友眼中,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他的學習成績好就足夠了,成績永遠是令他驕傲的,逢人就誇自家孩子有出息,未來清華北大哈佛隨便挑,後來有一次孩子去了同學家裡過生日,回來就告訴父母,“我這麼聰明為什麼你們這麼窮?”,追問原因,東東就開始埋怨父母沒出息,嫌棄家裡窮,家裡的房子也小,別人家裡的孩子過生日都是iPhonexs,自己卻是兒童手錶。

在育兒路上,家長最害怕的就是被自家孩子瞧不起,這幾乎就是為人父母的噩夢。

父母從來都是對孩子掏心掏肺付出的人,他們也願意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一切機會,但當被孩子打上了“沒用”“窮”等標籤時,恐怕父母也應當認真考慮背後的原因了。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為什麼孩子會嫌棄父母?

1. 孩子自身的攀比心和虛榮心

孩子們的自我分析是不夠的,年齡太小,認知能力差,許多孩子又分不清是非,也分不清美與醜,他只知道別人比我過得好,我心裡不舒服,我也想要追求那種生活,這就是所謂的盲目攀比。其實在這個貪婪的時代,每個人都存在攀比心和虛榮心,即便父母也想要跟親戚朋友在經濟方面“一決高下”,但最擔憂的是,父母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孩子卻總在與別人比較,他像是一個無底巨洞,彷彿父母給的都填補不了他的虛榮,例如:孩子小時候羨慕別人家裡能吃三菜一湯,自家卻是饅頭和一道菜,他會埋怨父母窮,如果爸爸是掃大街的,他會在同學面前炫耀爸爸很有錢,他擔心遭到別人嘲笑,這些都是攀比和虛榮在作祟。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2. 家長的過分關注和滿足

不難發現,現在的父母在照顧孩子方面都是這樣的,孩子提出的一切需求他都會滿足,他們總擔心,自己給不了孩子滿意的生活,孩子就會嫌棄自己,於是各種無理取鬧的要求,家長都選擇忍氣吞聲,他們會盡力的討好孩子,只是孩子被過分滿足,這會讓他誤以為自己就是最重要的人,自己就是中心,別人就要討好和滿足自己,於是孩子也會暴漏很多的缺點,他們可能養成墮落、無知、自大的毛病,可在家長眼中,自家孩子是完美的,所以他們只會去關注那些優點,忽視了孩子存在的缺點,疏於管教的孩子就會變得專橫跋扈。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3. 孩子受認知能力和環境的影響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認知能力是比較弱的,關於真假美醜也無法分辨,於是孩子總是站在自己的認知範疇中,以他所認為的觀點、理念和事情動機去衡量世界,而人的心理活動又是占主導地位的,孩子無法識大體,思維就容易受限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這時候,環境中又出現扭曲意識的人物或行為,比如物質方面的炫耀等,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衝突,他們會有“為什麼他有我沒有”的思想,這種思想在他心理起到支配作用,於是就會嫌棄父母。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效應——頭銜效應

頭銜滿足了一個人的虛榮心,一個頭銜的好壞象徵著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和份量。

就像前面我們提到的案例,東東家長平時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小壞習慣沒有進行及時的引導,任其發展就釀成了嚴重的後果,東東的虛榮心是非常強烈的,甚至有意識的想去滿足,這樣別人也不會看不起自己,其實這也是人的正常心理,每個人都想要擁有一個令人仰慕的頭銜,無論這個頭銜是虛的還是實的,都能讓心理得到足夠的慰藉,這個頭銜也會讓他在別人心中擁有重要的地位和份量。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家長為什麼會忽視孩子的缺點呢?

1. “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最棒”

人都是一樣的,永遠只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而孩子也相當於自己的勞動成果,他自然會喜歡,無論這個孩子是好是懷,在家長眼中都是最棒的,我們常常能夠看到,親戚朋友聚在一起,一群媽媽互相比較孩子的優點,一個比一個猛。

2. “孩子TA還小,長大就好了”

“這孩子還小,不懂。”這是父母常說的口頭禪,往往都是出現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但父母有想過嗎,他長大後會變得更好嗎?就如同孩子從小被嬌生慣養,他不懂做家務,也沒人讓他做家務,家長認為孩子長大後就會變好,但長大後他依然會有不喜歡做家務的習慣,其實孩子更像是投資,父母早期的教育成果會體現在他成年之後,父母總是允許孩子為所欲為,以為長大後就能改掉那些壞毛病,父母的異想天開只能毀了孩子。

3. “沒事,TA這樣已經不錯了,我們做父母的自己也沒好到哪裡去,他這樣已經比我們那時候優秀多了”

孩子犯錯後,家長總是捨不得批評,他拒絕承認孩子有問題,於是就會產生包庇行為,實質上就是在掩蓋孩子的錯誤,不敢面對面的承認自己的教育有問題,其實,這種欲擒故縱的行為只會導致孩子“無法無天”,父母的包庇會讓孩子擁有“免死金牌”,於是也就越發猖狂和無知,如果父母不能及時處理小事,總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去包容,最終不僅毀了孩子,也害了別人。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忽視孩子缺點有什麼影響?

1. 會讓孩子產生“怨天尤人”的心理,遇事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父母眼中零缺點的孩子,容易忽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他們也不敢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總認為自己是完美的,是毫無缺點的,於是遇到任何問題,他總是推卸責任,總是抱怨是別人出現的問題,這類孩子特別喜歡找藉口逃避責任,遇到事情從來不會考慮是自己的原因。

2. 孩子容易驕傲自滿

自信的確是好事,但孩子無法認知到自己的錯誤,他們的心態就會飄飄然,總是無知到驕傲自滿,他們會嘲諷同學是笨蛋,總覺得別人都不如自己,這種情況會讓孩子迷失自己,認不清現實,容易好勝,但也扛不住任何挫折。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什麼是“鴕鳥心態”?

無可否認,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誰也不希望自家孩子受苦受累,因此,在這種愛中,很多父母都認為: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其實這樣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態,那就是鴕鳥心態。

什麼是鴕鳥心態?那就是注重自己的優勢,習慣忽略不正確的事情,就如同鴕鳥把頭直接埋進沙子裡,他不願意去面對,也不想去看到,但這種心態也極為令人反感,然而大部分父母都存在這種情況。

父母往往有這種心態,用這種觀念教育孩子,這會使他們逐漸忘記孩子的缺點,拒絕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結果,孩子們會變得傲慢和無知,像井底的青蛙一樣不知天高地厚。

一般來說,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如果一個人不注意自己的弱點,只重視好的東西而不重視壞的東西,孩子們難免會掉進“井”裡,不能真正的成長起來。

"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電視劇《小歡喜》的播出,引發了孩子教育問題的討論,其中有網友發不了這樣一句話“比起英子母親的打擊壓低政策,我更擔心的就是鴕鳥心態下的父母,整天吹捧自己孩子的優點,缺點都選擇性忽視”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朋友的兒子東東目前正在讀6年紀,學習成績優異,每年都是全班第一。

我們也經常誇讚孩子聰明,小孩在家裡也備受寵愛,家長有吃的有喝的從來都是先給他,不過東東從小在被誇讚的世界裡長大,他似乎有些傲氣,比如在家裡喜歡對父母大喊大叫,偶爾會要求媽媽幫他繫鞋帶,讓爸爸幫他拿書包,朋友兩口子也是老實人,自然順從著孩子的想法,即便知道孩子是錯的,也只是口頭警告,但不會追究責任。

於是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可在朋友眼中,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他的學習成績好就足夠了,成績永遠是令他驕傲的,逢人就誇自家孩子有出息,未來清華北大哈佛隨便挑,後來有一次孩子去了同學家裡過生日,回來就告訴父母,“我這麼聰明為什麼你們這麼窮?”,追問原因,東東就開始埋怨父母沒出息,嫌棄家裡窮,家裡的房子也小,別人家裡的孩子過生日都是iPhonexs,自己卻是兒童手錶。

在育兒路上,家長最害怕的就是被自家孩子瞧不起,這幾乎就是為人父母的噩夢。

父母從來都是對孩子掏心掏肺付出的人,他們也願意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一切機會,但當被孩子打上了“沒用”“窮”等標籤時,恐怕父母也應當認真考慮背後的原因了。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為什麼孩子會嫌棄父母?

1. 孩子自身的攀比心和虛榮心

孩子們的自我分析是不夠的,年齡太小,認知能力差,許多孩子又分不清是非,也分不清美與醜,他只知道別人比我過得好,我心裡不舒服,我也想要追求那種生活,這就是所謂的盲目攀比。其實在這個貪婪的時代,每個人都存在攀比心和虛榮心,即便父母也想要跟親戚朋友在經濟方面“一決高下”,但最擔憂的是,父母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孩子卻總在與別人比較,他像是一個無底巨洞,彷彿父母給的都填補不了他的虛榮,例如:孩子小時候羨慕別人家裡能吃三菜一湯,自家卻是饅頭和一道菜,他會埋怨父母窮,如果爸爸是掃大街的,他會在同學面前炫耀爸爸很有錢,他擔心遭到別人嘲笑,這些都是攀比和虛榮在作祟。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2. 家長的過分關注和滿足

不難發現,現在的父母在照顧孩子方面都是這樣的,孩子提出的一切需求他都會滿足,他們總擔心,自己給不了孩子滿意的生活,孩子就會嫌棄自己,於是各種無理取鬧的要求,家長都選擇忍氣吞聲,他們會盡力的討好孩子,只是孩子被過分滿足,這會讓他誤以為自己就是最重要的人,自己就是中心,別人就要討好和滿足自己,於是孩子也會暴漏很多的缺點,他們可能養成墮落、無知、自大的毛病,可在家長眼中,自家孩子是完美的,所以他們只會去關注那些優點,忽視了孩子存在的缺點,疏於管教的孩子就會變得專橫跋扈。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3. 孩子受認知能力和環境的影響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認知能力是比較弱的,關於真假美醜也無法分辨,於是孩子總是站在自己的認知範疇中,以他所認為的觀點、理念和事情動機去衡量世界,而人的心理活動又是占主導地位的,孩子無法識大體,思維就容易受限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這時候,環境中又出現扭曲意識的人物或行為,比如物質方面的炫耀等,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衝突,他們會有“為什麼他有我沒有”的思想,這種思想在他心理起到支配作用,於是就會嫌棄父母。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效應——頭銜效應

頭銜滿足了一個人的虛榮心,一個頭銜的好壞象徵著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和份量。

就像前面我們提到的案例,東東家長平時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小壞習慣沒有進行及時的引導,任其發展就釀成了嚴重的後果,東東的虛榮心是非常強烈的,甚至有意識的想去滿足,這樣別人也不會看不起自己,其實這也是人的正常心理,每個人都想要擁有一個令人仰慕的頭銜,無論這個頭銜是虛的還是實的,都能讓心理得到足夠的慰藉,這個頭銜也會讓他在別人心中擁有重要的地位和份量。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家長為什麼會忽視孩子的缺點呢?

1. “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最棒”

人都是一樣的,永遠只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而孩子也相當於自己的勞動成果,他自然會喜歡,無論這個孩子是好是懷,在家長眼中都是最棒的,我們常常能夠看到,親戚朋友聚在一起,一群媽媽互相比較孩子的優點,一個比一個猛。

2. “孩子TA還小,長大就好了”

“這孩子還小,不懂。”這是父母常說的口頭禪,往往都是出現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但父母有想過嗎,他長大後會變得更好嗎?就如同孩子從小被嬌生慣養,他不懂做家務,也沒人讓他做家務,家長認為孩子長大後就會變好,但長大後他依然會有不喜歡做家務的習慣,其實孩子更像是投資,父母早期的教育成果會體現在他成年之後,父母總是允許孩子為所欲為,以為長大後就能改掉那些壞毛病,父母的異想天開只能毀了孩子。

3. “沒事,TA這樣已經不錯了,我們做父母的自己也沒好到哪裡去,他這樣已經比我們那時候優秀多了”

孩子犯錯後,家長總是捨不得批評,他拒絕承認孩子有問題,於是就會產生包庇行為,實質上就是在掩蓋孩子的錯誤,不敢面對面的承認自己的教育有問題,其實,這種欲擒故縱的行為只會導致孩子“無法無天”,父母的包庇會讓孩子擁有“免死金牌”,於是也就越發猖狂和無知,如果父母不能及時處理小事,總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去包容,最終不僅毀了孩子,也害了別人。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忽視孩子缺點有什麼影響?

1. 會讓孩子產生“怨天尤人”的心理,遇事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父母眼中零缺點的孩子,容易忽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他們也不敢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總認為自己是完美的,是毫無缺點的,於是遇到任何問題,他總是推卸責任,總是抱怨是別人出現的問題,這類孩子特別喜歡找藉口逃避責任,遇到事情從來不會考慮是自己的原因。

2. 孩子容易驕傲自滿

自信的確是好事,但孩子無法認知到自己的錯誤,他們的心態就會飄飄然,總是無知到驕傲自滿,他們會嘲諷同學是笨蛋,總覺得別人都不如自己,這種情況會讓孩子迷失自己,認不清現實,容易好勝,但也扛不住任何挫折。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什麼是“鴕鳥心態”?

無可否認,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誰也不希望自家孩子受苦受累,因此,在這種愛中,很多父母都認為: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其實這樣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態,那就是鴕鳥心態。

什麼是鴕鳥心態?那就是注重自己的優勢,習慣忽略不正確的事情,就如同鴕鳥把頭直接埋進沙子裡,他不願意去面對,也不想去看到,但這種心態也極為令人反感,然而大部分父母都存在這種情況。

父母往往有這種心態,用這種觀念教育孩子,這會使他們逐漸忘記孩子的缺點,拒絕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結果,孩子們會變得傲慢和無知,像井底的青蛙一樣不知天高地厚。

一般來說,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如果一個人不注意自己的弱點,只重視好的東西而不重視壞的東西,孩子們難免會掉進“井”裡,不能真正的成長起來。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父母如何避免“鴕鳥心態”

1. 走進孩子的心理世界,理性看待孩子的優缺點,及時進行交流引導

家長應當合理的教育孩子,想要教育好一個孩子,就必須先嚐試瞭解他,懂得他的需求,知道他心裡想的是什麼,想做什麼,只有走入孩子的心理世界,才能全面的瞭解孩子,當然也應當理性的看待孩子的優缺點,不能過分誇大優點,也不能忽視缺點,父母應當秉承著有錯就去幫忙改正的思想,要及時與孩子交流,並引導其產生正常的價值觀。

2. 和孩子一起養成閱讀的習慣,只有雙方共同提高認知能力才能有更好的交流

親子閱讀能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跟孩子一起閱讀,也能讓孩子感受到愛,最重要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雙方都能夠提高認知能力。

總結:中國父母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總是擔心自己能力的缺乏,這會耽誤孩子的幸福。其實,只要你真心實意地活著,努力工作,給孩子足夠的關心,引導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不要忽視孩子的缺點,這些遠比盡全力滿足孩子的慾望,給他豐富的物質生活要好得多!

"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電視劇《小歡喜》的播出,引發了孩子教育問題的討論,其中有網友發不了這樣一句話“比起英子母親的打擊壓低政策,我更擔心的就是鴕鳥心態下的父母,整天吹捧自己孩子的優點,缺點都選擇性忽視”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朋友的兒子東東目前正在讀6年紀,學習成績優異,每年都是全班第一。

我們也經常誇讚孩子聰明,小孩在家裡也備受寵愛,家長有吃的有喝的從來都是先給他,不過東東從小在被誇讚的世界裡長大,他似乎有些傲氣,比如在家裡喜歡對父母大喊大叫,偶爾會要求媽媽幫他繫鞋帶,讓爸爸幫他拿書包,朋友兩口子也是老實人,自然順從著孩子的想法,即便知道孩子是錯的,也只是口頭警告,但不會追究責任。

於是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可在朋友眼中,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他的學習成績好就足夠了,成績永遠是令他驕傲的,逢人就誇自家孩子有出息,未來清華北大哈佛隨便挑,後來有一次孩子去了同學家裡過生日,回來就告訴父母,“我這麼聰明為什麼你們這麼窮?”,追問原因,東東就開始埋怨父母沒出息,嫌棄家裡窮,家裡的房子也小,別人家裡的孩子過生日都是iPhonexs,自己卻是兒童手錶。

在育兒路上,家長最害怕的就是被自家孩子瞧不起,這幾乎就是為人父母的噩夢。

父母從來都是對孩子掏心掏肺付出的人,他們也願意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一切機會,但當被孩子打上了“沒用”“窮”等標籤時,恐怕父母也應當認真考慮背後的原因了。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為什麼孩子會嫌棄父母?

1. 孩子自身的攀比心和虛榮心

孩子們的自我分析是不夠的,年齡太小,認知能力差,許多孩子又分不清是非,也分不清美與醜,他只知道別人比我過得好,我心裡不舒服,我也想要追求那種生活,這就是所謂的盲目攀比。其實在這個貪婪的時代,每個人都存在攀比心和虛榮心,即便父母也想要跟親戚朋友在經濟方面“一決高下”,但最擔憂的是,父母傾盡所有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孩子卻總在與別人比較,他像是一個無底巨洞,彷彿父母給的都填補不了他的虛榮,例如:孩子小時候羨慕別人家裡能吃三菜一湯,自家卻是饅頭和一道菜,他會埋怨父母窮,如果爸爸是掃大街的,他會在同學面前炫耀爸爸很有錢,他擔心遭到別人嘲笑,這些都是攀比和虛榮在作祟。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2. 家長的過分關注和滿足

不難發現,現在的父母在照顧孩子方面都是這樣的,孩子提出的一切需求他都會滿足,他們總擔心,自己給不了孩子滿意的生活,孩子就會嫌棄自己,於是各種無理取鬧的要求,家長都選擇忍氣吞聲,他們會盡力的討好孩子,只是孩子被過分滿足,這會讓他誤以為自己就是最重要的人,自己就是中心,別人就要討好和滿足自己,於是孩子也會暴漏很多的缺點,他們可能養成墮落、無知、自大的毛病,可在家長眼中,自家孩子是完美的,所以他們只會去關注那些優點,忽視了孩子存在的缺點,疏於管教的孩子就會變得專橫跋扈。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3. 孩子受認知能力和環境的影響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的認知能力是比較弱的,關於真假美醜也無法分辨,於是孩子總是站在自己的認知範疇中,以他所認為的觀點、理念和事情動機去衡量世界,而人的心理活動又是占主導地位的,孩子無法識大體,思維就容易受限在自己的認知範圍內,這時候,環境中又出現扭曲意識的人物或行為,比如物質方面的炫耀等,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衝突,他們會有“為什麼他有我沒有”的思想,這種思想在他心理起到支配作用,於是就會嫌棄父母。

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效應——頭銜效應

頭銜滿足了一個人的虛榮心,一個頭銜的好壞象徵著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和份量。

就像前面我們提到的案例,東東家長平時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小壞習慣沒有進行及時的引導,任其發展就釀成了嚴重的後果,東東的虛榮心是非常強烈的,甚至有意識的想去滿足,這樣別人也不會看不起自己,其實這也是人的正常心理,每個人都想要擁有一個令人仰慕的頭銜,無論這個頭銜是虛的還是實的,都能讓心理得到足夠的慰藉,這個頭銜也會讓他在別人心中擁有重要的地位和份量。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家長為什麼會忽視孩子的缺點呢?

1. “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最棒”

人都是一樣的,永遠只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而孩子也相當於自己的勞動成果,他自然會喜歡,無論這個孩子是好是懷,在家長眼中都是最棒的,我們常常能夠看到,親戚朋友聚在一起,一群媽媽互相比較孩子的優點,一個比一個猛。

2. “孩子TA還小,長大就好了”

“這孩子還小,不懂。”這是父母常說的口頭禪,往往都是出現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但父母有想過嗎,他長大後會變得更好嗎?就如同孩子從小被嬌生慣養,他不懂做家務,也沒人讓他做家務,家長認為孩子長大後就會變好,但長大後他依然會有不喜歡做家務的習慣,其實孩子更像是投資,父母早期的教育成果會體現在他成年之後,父母總是允許孩子為所欲為,以為長大後就能改掉那些壞毛病,父母的異想天開只能毀了孩子。

3. “沒事,TA這樣已經不錯了,我們做父母的自己也沒好到哪裡去,他這樣已經比我們那時候優秀多了”

孩子犯錯後,家長總是捨不得批評,他拒絕承認孩子有問題,於是就會產生包庇行為,實質上就是在掩蓋孩子的錯誤,不敢面對面的承認自己的教育有問題,其實,這種欲擒故縱的行為只會導致孩子“無法無天”,父母的包庇會讓孩子擁有“免死金牌”,於是也就越發猖狂和無知,如果父母不能及時處理小事,總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去包容,最終不僅毀了孩子,也害了別人。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忽視孩子缺點有什麼影響?

1. 會讓孩子產生“怨天尤人”的心理,遇事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父母眼中零缺點的孩子,容易忽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他們也不敢承認自己的不足之處,總認為自己是完美的,是毫無缺點的,於是遇到任何問題,他總是推卸責任,總是抱怨是別人出現的問題,這類孩子特別喜歡找藉口逃避責任,遇到事情從來不會考慮是自己的原因。

2. 孩子容易驕傲自滿

自信的確是好事,但孩子無法認知到自己的錯誤,他們的心態就會飄飄然,總是無知到驕傲自滿,他們會嘲諷同學是笨蛋,總覺得別人都不如自己,這種情況會讓孩子迷失自己,認不清現實,容易好勝,但也扛不住任何挫折。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什麼是“鴕鳥心態”?

無可否認,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誰也不希望自家孩子受苦受累,因此,在這種愛中,很多父母都認為: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其實這樣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態,那就是鴕鳥心態。

什麼是鴕鳥心態?那就是注重自己的優勢,習慣忽略不正確的事情,就如同鴕鳥把頭直接埋進沙子裡,他不願意去面對,也不想去看到,但這種心態也極為令人反感,然而大部分父母都存在這種情況。

父母往往有這種心態,用這種觀念教育孩子,這會使他們逐漸忘記孩子的缺點,拒絕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結果,孩子們會變得傲慢和無知,像井底的青蛙一樣不知天高地厚。

一般來說,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如果一個人不注意自己的弱點,只重視好的東西而不重視壞的東西,孩子們難免會掉進“井”裡,不能真正的成長起來。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父母如何避免“鴕鳥心態”

1. 走進孩子的心理世界,理性看待孩子的優缺點,及時進行交流引導

家長應當合理的教育孩子,想要教育好一個孩子,就必須先嚐試瞭解他,懂得他的需求,知道他心裡想的是什麼,想做什麼,只有走入孩子的心理世界,才能全面的瞭解孩子,當然也應當理性的看待孩子的優缺點,不能過分誇大優點,也不能忽視缺點,父母應當秉承著有錯就去幫忙改正的思想,要及時與孩子交流,並引導其產生正常的價值觀。

2. 和孩子一起養成閱讀的習慣,只有雙方共同提高認知能力才能有更好的交流

親子閱讀能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跟孩子一起閱讀,也能讓孩子感受到愛,最重要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雙方都能夠提高認知能力。

總結:中國父母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總是擔心自己能力的缺乏,這會耽誤孩子的幸福。其實,只要你真心實意地活著,努力工作,給孩子足夠的關心,引導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不要忽視孩子的缺點,這些遠比盡全力滿足孩子的慾望,給他豐富的物質生活要好得多!

“孩子小這點壞習慣沒關係?”心理學:父母的“鴕鳥心態”是關鍵

我是育媽記的作者,2個孩子的媽咪,喜歡讀書,樂於分享科學的育兒知識,堅持每日更新,如果你有育兒方面的困惑和煩惱都可以來問我,我很樂意幫助你,衷心祝願我們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