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

朋友向我訴苦,這段時間被她那3歲多的女兒每天十萬個為什麼的轟炸,朋友深知這是孩子好奇心發展的關鍵期,需要好好對待,於是總是積極地給孩子答案,但時間久了,發現自己真的招架不住了。

大概每個中年老母親都經歷過被孩子每天問100個“為什麼”的階段(年輕母親們也彆著急,肯定也會要經歷的哈)。孩子3歲左右,就會變得特別愛問為什麼。

“魚為什麼生活在水裡?”

“太陽為什麼會發光?”

“為什麼月亮要到晚上才出來?”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人粑粑和狗粑粑有什麼不同?”

孩子的好奇心爆發起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高至哲學低至屎尿,都可能成為他想深究的對象。縱使老母親有三頭六臂,有萬能的度娘朋友圈,也無法淡定應對孩子的每天十萬個為什麼。

"

朋友向我訴苦,這段時間被她那3歲多的女兒每天十萬個為什麼的轟炸,朋友深知這是孩子好奇心發展的關鍵期,需要好好對待,於是總是積極地給孩子答案,但時間久了,發現自己真的招架不住了。

大概每個中年老母親都經歷過被孩子每天問100個“為什麼”的階段(年輕母親們也彆著急,肯定也會要經歷的哈)。孩子3歲左右,就會變得特別愛問為什麼。

“魚為什麼生活在水裡?”

“太陽為什麼會發光?”

“為什麼月亮要到晚上才出來?”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人粑粑和狗粑粑有什麼不同?”

孩子的好奇心爆發起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高至哲學低至屎尿,都可能成為他想深究的對象。縱使老母親有三頭六臂,有萬能的度娘朋友圈,也無法淡定應對孩子的每天十萬個為什麼。

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通常有這樣兩類做法:

一種是“厭煩型”。面對孩子一些簡單的,好回答的提問,或者剛開始的一兩個問題,家長還比較有耐心回答。不過隨著孩子多問得幾次,提出的問題不好回答或者父母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有些家長不免“惱羞成怒”,或者在孩子不斷“為什麼”的追問下覺得“顏面掃地”,從而表現出不耐煩。“沒有什麼為什麼”、“不要問為什麼,照做就是。”這類語言是這些家長的慣用語言。殊不知,這樣的情緒和回答將會關閉孩子接受知識的大門。因為,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背後,都是一次絕佳的家庭教育的好機會。

還有一類像我上文中提到的我的朋友一樣,屬於“有問必答型”家長。這類家長懂得孩子愛問為什麼是好奇心的表現,想抓住一切機會,讓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他們往往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會十分詳細地做出解答,即便自己不知道答案,也會先去百度或通過相關途徑尋找答案,然後告訴孩子。但是這樣的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會有一個潛在的問題:孩子得到答案的過程太簡單了,雖然回答了問題,但是缺少了通過啟發引導讓孩子主動思考的過程,這樣會讓孩子一直處於“為什麼”的無限循環中,而不知道自己去為這個“為什麼”主動尋找答案。

這是被很多家長採用的兩類典型的做法,都有著明顯的弊端

"

朋友向我訴苦,這段時間被她那3歲多的女兒每天十萬個為什麼的轟炸,朋友深知這是孩子好奇心發展的關鍵期,需要好好對待,於是總是積極地給孩子答案,但時間久了,發現自己真的招架不住了。

大概每個中年老母親都經歷過被孩子每天問100個“為什麼”的階段(年輕母親們也彆著急,肯定也會要經歷的哈)。孩子3歲左右,就會變得特別愛問為什麼。

“魚為什麼生活在水裡?”

“太陽為什麼會發光?”

“為什麼月亮要到晚上才出來?”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人粑粑和狗粑粑有什麼不同?”

孩子的好奇心爆發起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高至哲學低至屎尿,都可能成為他想深究的對象。縱使老母親有三頭六臂,有萬能的度娘朋友圈,也無法淡定應對孩子的每天十萬個為什麼。

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通常有這樣兩類做法:

一種是“厭煩型”。面對孩子一些簡單的,好回答的提問,或者剛開始的一兩個問題,家長還比較有耐心回答。不過隨著孩子多問得幾次,提出的問題不好回答或者父母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有些家長不免“惱羞成怒”,或者在孩子不斷“為什麼”的追問下覺得“顏面掃地”,從而表現出不耐煩。“沒有什麼為什麼”、“不要問為什麼,照做就是。”這類語言是這些家長的慣用語言。殊不知,這樣的情緒和回答將會關閉孩子接受知識的大門。因為,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背後,都是一次絕佳的家庭教育的好機會。

還有一類像我上文中提到的我的朋友一樣,屬於“有問必答型”家長。這類家長懂得孩子愛問為什麼是好奇心的表現,想抓住一切機會,讓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他們往往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會十分詳細地做出解答,即便自己不知道答案,也會先去百度或通過相關途徑尋找答案,然後告訴孩子。但是這樣的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會有一個潛在的問題:孩子得到答案的過程太簡單了,雖然回答了問題,但是缺少了通過啟發引導讓孩子主動思考的過程,這樣會讓孩子一直處於“為什麼”的無限循環中,而不知道自己去為這個“為什麼”主動尋找答案。

這是被很多家長採用的兩類典型的做法,都有著明顯的弊端

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呢?我們先來看看孩子問為什麼背後的需求是什麼。

一.尋求關注

早兩三年有一次姐姐帶著她女兒從長沙過來玩。因為有些時日不見,我和姐姐有很多話說,外出去公園的時候,我們也一直在聊天。

走著走著一旁的外甥女,跑過來問她媽媽,“這是什麼樹?”“那是木棉樹。”

不一會又來了,“那是它的花嗎?”“是的,紅色的木棉花。”“哦,我知道了,木棉花。”外甥女跑開了。

可一轉眼又來了,“為什麼它沒有葉子?”“現在是冬天它的葉子落光了。”

外甥女嘟著小嘴巴又走開了。“為什麼它只有花沒有葉子?”

終於我和姐姐都同時意識到了,小傢伙此刻並不是要急於知道木棉花的一些知識,而是希望我們陪著他一起玩。

有時候孩子時不時跑來問為什麼,此時他不一定是需要父母給予解答,他只是想獲得父母的關注,希望你陪陪他,或者僅僅是希望你關注到他。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家長比較忙的時候。

對策:這時如果可以暫緩手裡的工作,請爸爸媽媽放下手裡正在忙碌的事情,蹲下來和孩子聊一聊他感興趣的事情。

如果工作無法暫停,請家長告訴孩子:“媽媽現在正在和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打電話,請你等我10分鐘,我結束這個電話馬上過來。”告訴孩子,需要等待的時間和緣由。當然一旦到達承諾時間,必需言出必行,以取得孩子的信任。

"

朋友向我訴苦,這段時間被她那3歲多的女兒每天十萬個為什麼的轟炸,朋友深知這是孩子好奇心發展的關鍵期,需要好好對待,於是總是積極地給孩子答案,但時間久了,發現自己真的招架不住了。

大概每個中年老母親都經歷過被孩子每天問100個“為什麼”的階段(年輕母親們也彆著急,肯定也會要經歷的哈)。孩子3歲左右,就會變得特別愛問為什麼。

“魚為什麼生活在水裡?”

“太陽為什麼會發光?”

“為什麼月亮要到晚上才出來?”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人粑粑和狗粑粑有什麼不同?”

孩子的好奇心爆發起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高至哲學低至屎尿,都可能成為他想深究的對象。縱使老母親有三頭六臂,有萬能的度娘朋友圈,也無法淡定應對孩子的每天十萬個為什麼。

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通常有這樣兩類做法:

一種是“厭煩型”。面對孩子一些簡單的,好回答的提問,或者剛開始的一兩個問題,家長還比較有耐心回答。不過隨著孩子多問得幾次,提出的問題不好回答或者父母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有些家長不免“惱羞成怒”,或者在孩子不斷“為什麼”的追問下覺得“顏面掃地”,從而表現出不耐煩。“沒有什麼為什麼”、“不要問為什麼,照做就是。”這類語言是這些家長的慣用語言。殊不知,這樣的情緒和回答將會關閉孩子接受知識的大門。因為,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背後,都是一次絕佳的家庭教育的好機會。

還有一類像我上文中提到的我的朋友一樣,屬於“有問必答型”家長。這類家長懂得孩子愛問為什麼是好奇心的表現,想抓住一切機會,讓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他們往往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會十分詳細地做出解答,即便自己不知道答案,也會先去百度或通過相關途徑尋找答案,然後告訴孩子。但是這樣的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會有一個潛在的問題:孩子得到答案的過程太簡單了,雖然回答了問題,但是缺少了通過啟發引導讓孩子主動思考的過程,這樣會讓孩子一直處於“為什麼”的無限循環中,而不知道自己去為這個“為什麼”主動尋找答案。

這是被很多家長採用的兩類典型的做法,都有著明顯的弊端

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呢?我們先來看看孩子問為什麼背後的需求是什麼。

一.尋求關注

早兩三年有一次姐姐帶著她女兒從長沙過來玩。因為有些時日不見,我和姐姐有很多話說,外出去公園的時候,我們也一直在聊天。

走著走著一旁的外甥女,跑過來問她媽媽,“這是什麼樹?”“那是木棉樹。”

不一會又來了,“那是它的花嗎?”“是的,紅色的木棉花。”“哦,我知道了,木棉花。”外甥女跑開了。

可一轉眼又來了,“為什麼它沒有葉子?”“現在是冬天它的葉子落光了。”

外甥女嘟著小嘴巴又走開了。“為什麼它只有花沒有葉子?”

終於我和姐姐都同時意識到了,小傢伙此刻並不是要急於知道木棉花的一些知識,而是希望我們陪著他一起玩。

有時候孩子時不時跑來問為什麼,此時他不一定是需要父母給予解答,他只是想獲得父母的關注,希望你陪陪他,或者僅僅是希望你關注到他。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家長比較忙的時候。

對策:這時如果可以暫緩手裡的工作,請爸爸媽媽放下手裡正在忙碌的事情,蹲下來和孩子聊一聊他感興趣的事情。

如果工作無法暫停,請家長告訴孩子:“媽媽現在正在和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打電話,請你等我10分鐘,我結束這個電話馬上過來。”告訴孩子,需要等待的時間和緣由。當然一旦到達承諾時間,必需言出必行,以取得孩子的信任。

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二.表達/宣洩負面情緒

有一天,我們在公園裡鍛鍊身體,旁邊就是有很多小孩子在玩沙坑。我聽到這樣一段對話。

媽媽:還有十分鐘我們該回家了。

孩子:為什麼?

媽媽:因為要下雨了,我們在這會被淋溼的。

孩子:為什麼要下雨?

媽媽:因為天上雲層很厚,溼度大了就會變成雨落下來啊。

孩子:為什麼啊?

媽媽:哪有那麼多為什麼?走,洗手去!

說罷媽媽就從沙坑把孩子拎了出來。

看到這一幕,我和先生都搖搖頭,相視一笑——我倆都明白:孩子一直在問為什麼,其實只是因為他還想玩,不想回家。

有時候孩子們會說出,“為什麼我要上幼兒園呀?”、“為什麼不能吃糖?”、“為什麼晚上不能出去玩?”

當孩子問這樣的問題時,其實是表達“我不想去幼兒園!”“我要吃糖!”“天黑了,我也想出去玩!”

對策:我們需要理解孩子的這些負面情緒,這就像我們有時候也會問自己,“我為什麼要上班?”“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一樣,然而問完了為什麼,班還是得照樣上,該累的還得累。

當孩子問這些為什麼的時候,我們先要理解、接納孩子的這種負面情緒,卻也不能一味的順從,要溫柔而堅定的堅持原則。

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向孩子吼叫“因為我說了算!”或者簡單粗暴的回答,“沒有為什麼!”

"

朋友向我訴苦,這段時間被她那3歲多的女兒每天十萬個為什麼的轟炸,朋友深知這是孩子好奇心發展的關鍵期,需要好好對待,於是總是積極地給孩子答案,但時間久了,發現自己真的招架不住了。

大概每個中年老母親都經歷過被孩子每天問100個“為什麼”的階段(年輕母親們也彆著急,肯定也會要經歷的哈)。孩子3歲左右,就會變得特別愛問為什麼。

“魚為什麼生活在水裡?”

“太陽為什麼會發光?”

“為什麼月亮要到晚上才出來?”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人粑粑和狗粑粑有什麼不同?”

孩子的好奇心爆發起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高至哲學低至屎尿,都可能成為他想深究的對象。縱使老母親有三頭六臂,有萬能的度娘朋友圈,也無法淡定應對孩子的每天十萬個為什麼。

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通常有這樣兩類做法:

一種是“厭煩型”。面對孩子一些簡單的,好回答的提問,或者剛開始的一兩個問題,家長還比較有耐心回答。不過隨著孩子多問得幾次,提出的問題不好回答或者父母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有些家長不免“惱羞成怒”,或者在孩子不斷“為什麼”的追問下覺得“顏面掃地”,從而表現出不耐煩。“沒有什麼為什麼”、“不要問為什麼,照做就是。”這類語言是這些家長的慣用語言。殊不知,這樣的情緒和回答將會關閉孩子接受知識的大門。因為,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背後,都是一次絕佳的家庭教育的好機會。

還有一類像我上文中提到的我的朋友一樣,屬於“有問必答型”家長。這類家長懂得孩子愛問為什麼是好奇心的表現,想抓住一切機會,讓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他們往往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會十分詳細地做出解答,即便自己不知道答案,也會先去百度或通過相關途徑尋找答案,然後告訴孩子。但是這樣的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會有一個潛在的問題:孩子得到答案的過程太簡單了,雖然回答了問題,但是缺少了通過啟發引導讓孩子主動思考的過程,這樣會讓孩子一直處於“為什麼”的無限循環中,而不知道自己去為這個“為什麼”主動尋找答案。

這是被很多家長採用的兩類典型的做法,都有著明顯的弊端

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呢?我們先來看看孩子問為什麼背後的需求是什麼。

一.尋求關注

早兩三年有一次姐姐帶著她女兒從長沙過來玩。因為有些時日不見,我和姐姐有很多話說,外出去公園的時候,我們也一直在聊天。

走著走著一旁的外甥女,跑過來問她媽媽,“這是什麼樹?”“那是木棉樹。”

不一會又來了,“那是它的花嗎?”“是的,紅色的木棉花。”“哦,我知道了,木棉花。”外甥女跑開了。

可一轉眼又來了,“為什麼它沒有葉子?”“現在是冬天它的葉子落光了。”

外甥女嘟著小嘴巴又走開了。“為什麼它只有花沒有葉子?”

終於我和姐姐都同時意識到了,小傢伙此刻並不是要急於知道木棉花的一些知識,而是希望我們陪著他一起玩。

有時候孩子時不時跑來問為什麼,此時他不一定是需要父母給予解答,他只是想獲得父母的關注,希望你陪陪他,或者僅僅是希望你關注到他。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家長比較忙的時候。

對策:這時如果可以暫緩手裡的工作,請爸爸媽媽放下手裡正在忙碌的事情,蹲下來和孩子聊一聊他感興趣的事情。

如果工作無法暫停,請家長告訴孩子:“媽媽現在正在和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打電話,請你等我10分鐘,我結束這個電話馬上過來。”告訴孩子,需要等待的時間和緣由。當然一旦到達承諾時間,必需言出必行,以取得孩子的信任。

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二.表達/宣洩負面情緒

有一天,我們在公園裡鍛鍊身體,旁邊就是有很多小孩子在玩沙坑。我聽到這樣一段對話。

媽媽:還有十分鐘我們該回家了。

孩子:為什麼?

媽媽:因為要下雨了,我們在這會被淋溼的。

孩子:為什麼要下雨?

媽媽:因為天上雲層很厚,溼度大了就會變成雨落下來啊。

孩子:為什麼啊?

媽媽:哪有那麼多為什麼?走,洗手去!

說罷媽媽就從沙坑把孩子拎了出來。

看到這一幕,我和先生都搖搖頭,相視一笑——我倆都明白:孩子一直在問為什麼,其實只是因為他還想玩,不想回家。

有時候孩子們會說出,“為什麼我要上幼兒園呀?”、“為什麼不能吃糖?”、“為什麼晚上不能出去玩?”

當孩子問這樣的問題時,其實是表達“我不想去幼兒園!”“我要吃糖!”“天黑了,我也想出去玩!”

對策:我們需要理解孩子的這些負面情緒,這就像我們有時候也會問自己,“我為什麼要上班?”“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一樣,然而問完了為什麼,班還是得照樣上,該累的還得累。

當孩子問這些為什麼的時候,我們先要理解、接納孩子的這種負面情緒,卻也不能一味的順從,要溫柔而堅定的堅持原則。

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向孩子吼叫“因為我說了算!”或者簡單粗暴的回答,“沒有為什麼!”

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三.好奇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真正的想開始探索世界

還有一種情況下孩子問為什麼,是真的想知道答案,這種情況最為常見,也是本文想要探討的重點。

3歲左右,孩子負責邏輯的左腦開始發育,左腦被越來越多地調用。孩子們開始關注除自我之外的事物,這正是他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動力,是孩子好奇心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孩子們好奇的對象會非常廣泛,天文地理、藝術哲學、人文科學、日常生活現象都可能冷不丁地從他嘴裡冒出來一個為什麼。因而時常會讓家長感覺到無從回答。

當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應對呢?

1.首先態度上我們需要重視孩子的問題,給予積極迴應。

你可以對他說,“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你能發現這個問題,真棒”、或者反問他,“你是怎麼想到這個問題的?”這些話語實際上是對孩子提問題能力的一種積極反饋,在我的文章

孩子循環問“為什麼”很煩?這項技能可是孩子勝任未來的核心能力

中,我詳細講到提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問“為什麼”的技能是孩子勝任未來的核心能力之一。不管你回答的方法和質量如何,肯定孩子的提問首先對孩子而言就是一種激勵。孩子會因此更樂於發現問題,使大腦處於一種經常思考的活躍狀態。

爸爸媽媽們應切忌對孩子這種沒完沒了地問“為什麼”缺乏耐心,說出“別問了,煩死了!”之類的話,更不能嘲笑孩子提的問題。

2.有時不要直接給出答案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孩子:“爸爸,我們為什麼要洗手?”

爸爸:“因為手上有髒東西,洗手能讓手變乾淨。”

孩子:“為什麼?”

爸爸:“因為我用了香皂,香皂能夠抓住髒東西,讓水一衝就沖走了。”

孩子:“為什麼香皂能夠抓住髒東西?”

爸爸:“因為香皂是一種表面活性劑。肥皂之所以是一種表面活性劑,是因為它能形成一種水溶性的膠束,這種膠束可以抓住其他不可溶的汙垢和油粒子……”

現在很多爸爸媽媽們學歷都很高,知識很淵博,對於孩子提出的一些“高深”問題也能夠應付自如,於是當孩子提到相關問題時,可能滔滔不絕對孩子大講一通,但是很可能答案本身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這樣的回答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知識很豐富,而自己很笨。

直接給出答案還有一個最大的弊端――會讓孩子形成依賴性,變成“伸手黨”,不會自己積極主動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

朋友向我訴苦,這段時間被她那3歲多的女兒每天十萬個為什麼的轟炸,朋友深知這是孩子好奇心發展的關鍵期,需要好好對待,於是總是積極地給孩子答案,但時間久了,發現自己真的招架不住了。

大概每個中年老母親都經歷過被孩子每天問100個“為什麼”的階段(年輕母親們也彆著急,肯定也會要經歷的哈)。孩子3歲左右,就會變得特別愛問為什麼。

“魚為什麼生活在水裡?”

“太陽為什麼會發光?”

“為什麼月亮要到晚上才出來?”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人粑粑和狗粑粑有什麼不同?”

孩子的好奇心爆發起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高至哲學低至屎尿,都可能成為他想深究的對象。縱使老母親有三頭六臂,有萬能的度娘朋友圈,也無法淡定應對孩子的每天十萬個為什麼。

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通常有這樣兩類做法:

一種是“厭煩型”。面對孩子一些簡單的,好回答的提問,或者剛開始的一兩個問題,家長還比較有耐心回答。不過隨著孩子多問得幾次,提出的問題不好回答或者父母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有些家長不免“惱羞成怒”,或者在孩子不斷“為什麼”的追問下覺得“顏面掃地”,從而表現出不耐煩。“沒有什麼為什麼”、“不要問為什麼,照做就是。”這類語言是這些家長的慣用語言。殊不知,這樣的情緒和回答將會關閉孩子接受知識的大門。因為,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背後,都是一次絕佳的家庭教育的好機會。

還有一類像我上文中提到的我的朋友一樣,屬於“有問必答型”家長。這類家長懂得孩子愛問為什麼是好奇心的表現,想抓住一切機會,讓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他們往往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會十分詳細地做出解答,即便自己不知道答案,也會先去百度或通過相關途徑尋找答案,然後告訴孩子。但是這樣的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會有一個潛在的問題:孩子得到答案的過程太簡單了,雖然回答了問題,但是缺少了通過啟發引導讓孩子主動思考的過程,這樣會讓孩子一直處於“為什麼”的無限循環中,而不知道自己去為這個“為什麼”主動尋找答案。

這是被很多家長採用的兩類典型的做法,都有著明顯的弊端

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呢?我們先來看看孩子問為什麼背後的需求是什麼。

一.尋求關注

早兩三年有一次姐姐帶著她女兒從長沙過來玩。因為有些時日不見,我和姐姐有很多話說,外出去公園的時候,我們也一直在聊天。

走著走著一旁的外甥女,跑過來問她媽媽,“這是什麼樹?”“那是木棉樹。”

不一會又來了,“那是它的花嗎?”“是的,紅色的木棉花。”“哦,我知道了,木棉花。”外甥女跑開了。

可一轉眼又來了,“為什麼它沒有葉子?”“現在是冬天它的葉子落光了。”

外甥女嘟著小嘴巴又走開了。“為什麼它只有花沒有葉子?”

終於我和姐姐都同時意識到了,小傢伙此刻並不是要急於知道木棉花的一些知識,而是希望我們陪著他一起玩。

有時候孩子時不時跑來問為什麼,此時他不一定是需要父母給予解答,他只是想獲得父母的關注,希望你陪陪他,或者僅僅是希望你關注到他。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家長比較忙的時候。

對策:這時如果可以暫緩手裡的工作,請爸爸媽媽放下手裡正在忙碌的事情,蹲下來和孩子聊一聊他感興趣的事情。

如果工作無法暫停,請家長告訴孩子:“媽媽現在正在和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打電話,請你等我10分鐘,我結束這個電話馬上過來。”告訴孩子,需要等待的時間和緣由。當然一旦到達承諾時間,必需言出必行,以取得孩子的信任。

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二.表達/宣洩負面情緒

有一天,我們在公園裡鍛鍊身體,旁邊就是有很多小孩子在玩沙坑。我聽到這樣一段對話。

媽媽:還有十分鐘我們該回家了。

孩子:為什麼?

媽媽:因為要下雨了,我們在這會被淋溼的。

孩子:為什麼要下雨?

媽媽:因為天上雲層很厚,溼度大了就會變成雨落下來啊。

孩子:為什麼啊?

媽媽:哪有那麼多為什麼?走,洗手去!

說罷媽媽就從沙坑把孩子拎了出來。

看到這一幕,我和先生都搖搖頭,相視一笑——我倆都明白:孩子一直在問為什麼,其實只是因為他還想玩,不想回家。

有時候孩子們會說出,“為什麼我要上幼兒園呀?”、“為什麼不能吃糖?”、“為什麼晚上不能出去玩?”

當孩子問這樣的問題時,其實是表達“我不想去幼兒園!”“我要吃糖!”“天黑了,我也想出去玩!”

對策:我們需要理解孩子的這些負面情緒,這就像我們有時候也會問自己,“我為什麼要上班?”“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一樣,然而問完了為什麼,班還是得照樣上,該累的還得累。

當孩子問這些為什麼的時候,我們先要理解、接納孩子的這種負面情緒,卻也不能一味的順從,要溫柔而堅定的堅持原則。

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向孩子吼叫“因為我說了算!”或者簡單粗暴的回答,“沒有為什麼!”

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三.好奇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真正的想開始探索世界

還有一種情況下孩子問為什麼,是真的想知道答案,這種情況最為常見,也是本文想要探討的重點。

3歲左右,孩子負責邏輯的左腦開始發育,左腦被越來越多地調用。孩子們開始關注除自我之外的事物,這正是他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動力,是孩子好奇心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孩子們好奇的對象會非常廣泛,天文地理、藝術哲學、人文科學、日常生活現象都可能冷不丁地從他嘴裡冒出來一個為什麼。因而時常會讓家長感覺到無從回答。

當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應對呢?

1.首先態度上我們需要重視孩子的問題,給予積極迴應。

你可以對他說,“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你能發現這個問題,真棒”、或者反問他,“你是怎麼想到這個問題的?”這些話語實際上是對孩子提問題能力的一種積極反饋,在我的文章

孩子循環問“為什麼”很煩?這項技能可是孩子勝任未來的核心能力

中,我詳細講到提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問“為什麼”的技能是孩子勝任未來的核心能力之一。不管你回答的方法和質量如何,肯定孩子的提問首先對孩子而言就是一種激勵。孩子會因此更樂於發現問題,使大腦處於一種經常思考的活躍狀態。

爸爸媽媽們應切忌對孩子這種沒完沒了地問“為什麼”缺乏耐心,說出“別問了,煩死了!”之類的話,更不能嘲笑孩子提的問題。

2.有時不要直接給出答案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孩子:“爸爸,我們為什麼要洗手?”

爸爸:“因為手上有髒東西,洗手能讓手變乾淨。”

孩子:“為什麼?”

爸爸:“因為我用了香皂,香皂能夠抓住髒東西,讓水一衝就沖走了。”

孩子:“為什麼香皂能夠抓住髒東西?”

爸爸:“因為香皂是一種表面活性劑。肥皂之所以是一種表面活性劑,是因為它能形成一種水溶性的膠束,這種膠束可以抓住其他不可溶的汙垢和油粒子……”

現在很多爸爸媽媽們學歷都很高,知識很淵博,對於孩子提出的一些“高深”問題也能夠應付自如,於是當孩子提到相關問題時,可能滔滔不絕對孩子大講一通,但是很可能答案本身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這樣的回答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知識很豐富,而自己很笨。

直接給出答案還有一個最大的弊端――會讓孩子形成依賴性,變成“伸手黨”,不會自己積極主動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孩子沒完沒了問為什麼怎麼破?心理諮詢師媽媽教你科學應對

3.充當孩子的迴音壁,引領孩子自主探索

世界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阿戴爾·費伯所說:(孩子們)需要大人做的是充當一個迴音壁,幫助他們更進一步去探索他們的思想。

當孩子問一些有趣的,可深度挖掘的“為什麼”問題上,我們可以循循善誘,引導孩子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問題的答案。你可以對他這樣說

“你覺得是為什麼呢?”

“你是怎麼想的?”

“你猜猜看。”

通過這種方式,你不僅可以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孩子的思維和我們大人不一樣,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思考角度),還能引導他主動思考,培養他動腦的習慣。

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孩子會體驗到探索的樂趣、感受到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他的成長大有益處,對於他自信心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在孩子探索時,他可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這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查資料、看書、上網,利用各種資源,一步步得出結果。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當孩子問到我們不知道答案的問題時怎麼辦呢?

此時,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們不要有“偶像”包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坦誠的告訴孩子,你也不知道。然後接著第二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尋找答案。

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育兒,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老師/媽媽,歡迎關注我,也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心理諮詢師育兒,共同探討育兒及心理問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