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和他們相比,富人及中產家庭的那幾位,明顯要瘦三圈。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Andrew和他的妻子: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和他們相比,富人及中產家庭的那幾位,明顯要瘦三圈。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Andrew和他的妻子: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可見,社會精英們在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要遠遠強於其他人。

我們看到的只是每個人身材的不同,背後起作用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精神。

那些在生活中可以抵抗貪食和睡懶覺的人,自然也可以在工作、學習時比別人更多一分勤勉。

孩子的數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孩子的數量,是體重外,又一個有意思的數字。紀錄片中的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們,不多不少,基本只生兩個孩子。

上層家庭出身、牛津畢業、畢生投入普及教育和公益事業的Bruce,四十幾歲才結婚,有兩個兒子。

擁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在優生優育之外,也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人生、規劃理想,他們的孩子也大多按部就班地上學、做著體面高薪的工作。

而那些不到二十歲就早早結婚的人,他們往往會生三到五個孩子,擁有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年輕時候的衝動,導致孩子無序地出生。

孤兒院長大的Symon,28歲時就有了5個孩子。63歲時,Symon已經有了十個孫輩。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和他們相比,富人及中產家庭的那幾位,明顯要瘦三圈。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Andrew和他的妻子: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可見,社會精英們在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要遠遠強於其他人。

我們看到的只是每個人身材的不同,背後起作用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精神。

那些在生活中可以抵抗貪食和睡懶覺的人,自然也可以在工作、學習時比別人更多一分勤勉。

孩子的數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孩子的數量,是體重外,又一個有意思的數字。紀錄片中的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們,不多不少,基本只生兩個孩子。

上層家庭出身、牛津畢業、畢生投入普及教育和公益事業的Bruce,四十幾歲才結婚,有兩個兒子。

擁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在優生優育之外,也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人生、規劃理想,他們的孩子也大多按部就班地上學、做著體面高薪的工作。

而那些不到二十歲就早早結婚的人,他們往往會生三到五個孩子,擁有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年輕時候的衝動,導致孩子無序地出生。

孤兒院長大的Symon,28歲時就有了5個孩子。63歲時,Symon已經有了十個孫輩。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當然,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快樂,誰會不為自己的孩子們自豪呢?

但不可否認,因為有太多子孫要照顧,Symon一家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的妻子說:我累壞了。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和他們相比,富人及中產家庭的那幾位,明顯要瘦三圈。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Andrew和他的妻子: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可見,社會精英們在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要遠遠強於其他人。

我們看到的只是每個人身材的不同,背後起作用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精神。

那些在生活中可以抵抗貪食和睡懶覺的人,自然也可以在工作、學習時比別人更多一分勤勉。

孩子的數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孩子的數量,是體重外,又一個有意思的數字。紀錄片中的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們,不多不少,基本只生兩個孩子。

上層家庭出身、牛津畢業、畢生投入普及教育和公益事業的Bruce,四十幾歲才結婚,有兩個兒子。

擁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在優生優育之外,也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人生、規劃理想,他們的孩子也大多按部就班地上學、做著體面高薪的工作。

而那些不到二十歲就早早結婚的人,他們往往會生三到五個孩子,擁有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年輕時候的衝動,導致孩子無序地出生。

孤兒院長大的Symon,28歲時就有了5個孩子。63歲時,Symon已經有了十個孫輩。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當然,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快樂,誰會不為自己的孩子們自豪呢?

但不可否認,因為有太多子孫要照顧,Symon一家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的妻子說:我累壞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我們不是說一個“完美”的家庭公式,就必須是一對父母加上兩個孩子;

但為了自己的生活質量得以保障,為了給每個孩子高品質的關注、陪伴和教養,“量力而行”四個字,每對負責任的爸媽都應牢記心頭。

教育改變命運,爸媽教育方式才決定命運

出身在優渥的中產家庭、父母都是老師,Neil從小看似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逆向地改變了人生。

7歲的Neil活潑愛笑、樂於表達,是所有孩子裡最快樂的一個。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和他們相比,富人及中產家庭的那幾位,明顯要瘦三圈。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Andrew和他的妻子: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可見,社會精英們在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要遠遠強於其他人。

我們看到的只是每個人身材的不同,背後起作用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精神。

那些在生活中可以抵抗貪食和睡懶覺的人,自然也可以在工作、學習時比別人更多一分勤勉。

孩子的數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孩子的數量,是體重外,又一個有意思的數字。紀錄片中的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們,不多不少,基本只生兩個孩子。

上層家庭出身、牛津畢業、畢生投入普及教育和公益事業的Bruce,四十幾歲才結婚,有兩個兒子。

擁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在優生優育之外,也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人生、規劃理想,他們的孩子也大多按部就班地上學、做著體面高薪的工作。

而那些不到二十歲就早早結婚的人,他們往往會生三到五個孩子,擁有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年輕時候的衝動,導致孩子無序地出生。

孤兒院長大的Symon,28歲時就有了5個孩子。63歲時,Symon已經有了十個孫輩。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當然,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快樂,誰會不為自己的孩子們自豪呢?

但不可否認,因為有太多子孫要照顧,Symon一家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的妻子說:我累壞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我們不是說一個“完美”的家庭公式,就必須是一對父母加上兩個孩子;

但為了自己的生活質量得以保障,為了給每個孩子高品質的關注、陪伴和教養,“量力而行”四個字,每對負責任的爸媽都應牢記心頭。

教育改變命運,爸媽教育方式才決定命運

出身在優渥的中產家庭、父母都是老師,Neil從小看似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逆向地改變了人生。

7歲的Neil活潑愛笑、樂於表達,是所有孩子裡最快樂的一個。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這樣天真爛漫的神情,在Neil14歲時消失了。

他進入了綜合學校讀書,周圍很多孩子都比他更優秀。提及學業壓力,他說:“競爭是好的,不然人就會太放鬆,不夠努力。”

嘴上這麼說,眼神卻是空洞的。與其說Neil積極面對競爭,他更像是在自我催眠。

緊接著,Neil落榜了,沒有考進理想的牛津大學。

這一失利給Neil帶來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21歲的Neil,僅僅上了一個學期的大學,就主動輟學,去了工地搬磚!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和他們相比,富人及中產家庭的那幾位,明顯要瘦三圈。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Andrew和他的妻子: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可見,社會精英們在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要遠遠強於其他人。

我們看到的只是每個人身材的不同,背後起作用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精神。

那些在生活中可以抵抗貪食和睡懶覺的人,自然也可以在工作、學習時比別人更多一分勤勉。

孩子的數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孩子的數量,是體重外,又一個有意思的數字。紀錄片中的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們,不多不少,基本只生兩個孩子。

上層家庭出身、牛津畢業、畢生投入普及教育和公益事業的Bruce,四十幾歲才結婚,有兩個兒子。

擁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在優生優育之外,也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人生、規劃理想,他們的孩子也大多按部就班地上學、做著體面高薪的工作。

而那些不到二十歲就早早結婚的人,他們往往會生三到五個孩子,擁有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年輕時候的衝動,導致孩子無序地出生。

孤兒院長大的Symon,28歲時就有了5個孩子。63歲時,Symon已經有了十個孫輩。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當然,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快樂,誰會不為自己的孩子們自豪呢?

但不可否認,因為有太多子孫要照顧,Symon一家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的妻子說:我累壞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我們不是說一個“完美”的家庭公式,就必須是一對父母加上兩個孩子;

但為了自己的生活質量得以保障,為了給每個孩子高品質的關注、陪伴和教養,“量力而行”四個字,每對負責任的爸媽都應牢記心頭。

教育改變命運,爸媽教育方式才決定命運

出身在優渥的中產家庭、父母都是老師,Neil從小看似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逆向地改變了人生。

7歲的Neil活潑愛笑、樂於表達,是所有孩子裡最快樂的一個。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這樣天真爛漫的神情,在Neil14歲時消失了。

他進入了綜合學校讀書,周圍很多孩子都比他更優秀。提及學業壓力,他說:“競爭是好的,不然人就會太放鬆,不夠努力。”

嘴上這麼說,眼神卻是空洞的。與其說Neil積極面對競爭,他更像是在自我催眠。

緊接著,Neil落榜了,沒有考進理想的牛津大學。

這一失利給Neil帶來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21歲的Neil,僅僅上了一個學期的大學,就主動輟學,去了工地搬磚!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必須強調的是,沒考上牛津,不代表Neil再無出路。他其實考進了阿伯丁大學——位列英國五大歷史名校之一!

但阿伯丁依然不是牛津。Neil無法接受這一挫敗。

七年後,情況甚至變得更糟。28歲的Neil頭髮變少了,身形佝僂了。他在英國全境流浪,居無定所,沿途搭便車,依靠救濟金生活。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和他們相比,富人及中產家庭的那幾位,明顯要瘦三圈。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Andrew和他的妻子: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可見,社會精英們在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要遠遠強於其他人。

我們看到的只是每個人身材的不同,背後起作用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精神。

那些在生活中可以抵抗貪食和睡懶覺的人,自然也可以在工作、學習時比別人更多一分勤勉。

孩子的數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孩子的數量,是體重外,又一個有意思的數字。紀錄片中的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們,不多不少,基本只生兩個孩子。

上層家庭出身、牛津畢業、畢生投入普及教育和公益事業的Bruce,四十幾歲才結婚,有兩個兒子。

擁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在優生優育之外,也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人生、規劃理想,他們的孩子也大多按部就班地上學、做著體面高薪的工作。

而那些不到二十歲就早早結婚的人,他們往往會生三到五個孩子,擁有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年輕時候的衝動,導致孩子無序地出生。

孤兒院長大的Symon,28歲時就有了5個孩子。63歲時,Symon已經有了十個孫輩。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當然,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快樂,誰會不為自己的孩子們自豪呢?

但不可否認,因為有太多子孫要照顧,Symon一家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的妻子說:我累壞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我們不是說一個“完美”的家庭公式,就必須是一對父母加上兩個孩子;

但為了自己的生活質量得以保障,為了給每個孩子高品質的關注、陪伴和教養,“量力而行”四個字,每對負責任的爸媽都應牢記心頭。

教育改變命運,爸媽教育方式才決定命運

出身在優渥的中產家庭、父母都是老師,Neil從小看似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逆向地改變了人生。

7歲的Neil活潑愛笑、樂於表達,是所有孩子裡最快樂的一個。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這樣天真爛漫的神情,在Neil14歲時消失了。

他進入了綜合學校讀書,周圍很多孩子都比他更優秀。提及學業壓力,他說:“競爭是好的,不然人就會太放鬆,不夠努力。”

嘴上這麼說,眼神卻是空洞的。與其說Neil積極面對競爭,他更像是在自我催眠。

緊接著,Neil落榜了,沒有考進理想的牛津大學。

這一失利給Neil帶來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21歲的Neil,僅僅上了一個學期的大學,就主動輟學,去了工地搬磚!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必須強調的是,沒考上牛津,不代表Neil再無出路。他其實考進了阿伯丁大學——位列英國五大歷史名校之一!

但阿伯丁依然不是牛津。Neil無法接受這一挫敗。

七年後,情況甚至變得更糟。28歲的Neil頭髮變少了,身形佝僂了。他在英國全境流浪,居無定所,沿途搭便車,依靠救濟金生活。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居無定所的生活過到42歲,情況終於有了好轉。

Neil成為了倫敦周邊一個小鎮的自由民主黨議員,通過開放大學獲得了學位。雖然這不足以讓他養活自己,但Neil終於有所行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和他們相比,富人及中產家庭的那幾位,明顯要瘦三圈。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Andrew和他的妻子: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可見,社會精英們在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要遠遠強於其他人。

我們看到的只是每個人身材的不同,背後起作用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精神。

那些在生活中可以抵抗貪食和睡懶覺的人,自然也可以在工作、學習時比別人更多一分勤勉。

孩子的數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孩子的數量,是體重外,又一個有意思的數字。紀錄片中的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們,不多不少,基本只生兩個孩子。

上層家庭出身、牛津畢業、畢生投入普及教育和公益事業的Bruce,四十幾歲才結婚,有兩個兒子。

擁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在優生優育之外,也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人生、規劃理想,他們的孩子也大多按部就班地上學、做著體面高薪的工作。

而那些不到二十歲就早早結婚的人,他們往往會生三到五個孩子,擁有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年輕時候的衝動,導致孩子無序地出生。

孤兒院長大的Symon,28歲時就有了5個孩子。63歲時,Symon已經有了十個孫輩。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當然,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快樂,誰會不為自己的孩子們自豪呢?

但不可否認,因為有太多子孫要照顧,Symon一家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的妻子說:我累壞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我們不是說一個“完美”的家庭公式,就必須是一對父母加上兩個孩子;

但為了自己的生活質量得以保障,為了給每個孩子高品質的關注、陪伴和教養,“量力而行”四個字,每對負責任的爸媽都應牢記心頭。

教育改變命運,爸媽教育方式才決定命運

出身在優渥的中產家庭、父母都是老師,Neil從小看似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逆向地改變了人生。

7歲的Neil活潑愛笑、樂於表達,是所有孩子裡最快樂的一個。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這樣天真爛漫的神情,在Neil14歲時消失了。

他進入了綜合學校讀書,周圍很多孩子都比他更優秀。提及學業壓力,他說:“競爭是好的,不然人就會太放鬆,不夠努力。”

嘴上這麼說,眼神卻是空洞的。與其說Neil積極面對競爭,他更像是在自我催眠。

緊接著,Neil落榜了,沒有考進理想的牛津大學。

這一失利給Neil帶來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21歲的Neil,僅僅上了一個學期的大學,就主動輟學,去了工地搬磚!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必須強調的是,沒考上牛津,不代表Neil再無出路。他其實考進了阿伯丁大學——位列英國五大歷史名校之一!

但阿伯丁依然不是牛津。Neil無法接受這一挫敗。

七年後,情況甚至變得更糟。28歲的Neil頭髮變少了,身形佝僂了。他在英國全境流浪,居無定所,沿途搭便車,依靠救濟金生活。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居無定所的生活過到42歲,情況終於有了好轉。

Neil成為了倫敦周邊一個小鎮的自由民主黨議員,通過開放大學獲得了學位。雖然這不足以讓他養活自己,但Neil終於有所行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到了63歲,Neil終於開始用一種平靜的方式,正面剖析自己過往的大半生。

Neil說:我不怨恨他們(父母),他們盡力了;不是我故意說得這麼殘酷,但他們的性格問題,的確給我帶來了苦難。

恰恰是這樣平靜的敘述,更讓為人父母的觀眾感受到了無比強烈的震動。

“我的父親非常嚴肅,諱莫如深。他會非常嚴厲地懲罰我。”

“我的母親完全不同,她非常情緒化。她熱愛藝術,卻是一個十足的業餘愛好者。她對所有事情都知道一點點,但並沒有瞭解得非常全面。”

缺乏有效的交流,也是長時間存在於Neil和父母之間的一個問題。

Neil的例子是最值得警惕的:

爸媽的過度保護和過高期望,加上封閉寄宿學校的高壓環境,導致了他沒有機會去學習如何面對理想和現實的落差。

在進入殘酷和複雜的社會後,Neil完全喪失了應對能力,成為了片中“階級跌落”的唯一一人。

Neil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爸媽教育的本質和目的?答案是——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複雜的生活。

如果有一種看似“為孩子好”的爸媽教育方式,可能會傷害到他心智的健康與成熟,甚至讓他以後無法判斷自己的人生,那一定不是我們需要的真正的家庭教育。

婚姻可以拯救一個女人,事業也可以

隨著真實人生的進行,一個事實浮出水面:女性幸福感的來源,並不僅僅是和諧美滿的家庭。很多時候,一份有獲得感、尊重感的事業同樣重要。

工人家庭的Sue沒有上過大學,21歲時在一家旅行社上班。她並沒有像兩個同伴那樣過早結婚,覺得“結婚早一定會錯過一些東西”。

但是,即便思路很清楚,她還是在35歲那年遭遇了離婚。但她沒氣餒,一邊做兼職,一邊獨自撫養兩個孩子。我們很少會在她臉上看到頹喪的情緒。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和他們相比,富人及中產家庭的那幾位,明顯要瘦三圈。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Andrew和他的妻子: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可見,社會精英們在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要遠遠強於其他人。

我們看到的只是每個人身材的不同,背後起作用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精神。

那些在生活中可以抵抗貪食和睡懶覺的人,自然也可以在工作、學習時比別人更多一分勤勉。

孩子的數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孩子的數量,是體重外,又一個有意思的數字。紀錄片中的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們,不多不少,基本只生兩個孩子。

上層家庭出身、牛津畢業、畢生投入普及教育和公益事業的Bruce,四十幾歲才結婚,有兩個兒子。

擁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在優生優育之外,也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人生、規劃理想,他們的孩子也大多按部就班地上學、做著體面高薪的工作。

而那些不到二十歲就早早結婚的人,他們往往會生三到五個孩子,擁有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年輕時候的衝動,導致孩子無序地出生。

孤兒院長大的Symon,28歲時就有了5個孩子。63歲時,Symon已經有了十個孫輩。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當然,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快樂,誰會不為自己的孩子們自豪呢?

但不可否認,因為有太多子孫要照顧,Symon一家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的妻子說:我累壞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我們不是說一個“完美”的家庭公式,就必須是一對父母加上兩個孩子;

但為了自己的生活質量得以保障,為了給每個孩子高品質的關注、陪伴和教養,“量力而行”四個字,每對負責任的爸媽都應牢記心頭。

教育改變命運,爸媽教育方式才決定命運

出身在優渥的中產家庭、父母都是老師,Neil從小看似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逆向地改變了人生。

7歲的Neil活潑愛笑、樂於表達,是所有孩子裡最快樂的一個。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這樣天真爛漫的神情,在Neil14歲時消失了。

他進入了綜合學校讀書,周圍很多孩子都比他更優秀。提及學業壓力,他說:“競爭是好的,不然人就會太放鬆,不夠努力。”

嘴上這麼說,眼神卻是空洞的。與其說Neil積極面對競爭,他更像是在自我催眠。

緊接著,Neil落榜了,沒有考進理想的牛津大學。

這一失利給Neil帶來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21歲的Neil,僅僅上了一個學期的大學,就主動輟學,去了工地搬磚!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必須強調的是,沒考上牛津,不代表Neil再無出路。他其實考進了阿伯丁大學——位列英國五大歷史名校之一!

但阿伯丁依然不是牛津。Neil無法接受這一挫敗。

七年後,情況甚至變得更糟。28歲的Neil頭髮變少了,身形佝僂了。他在英國全境流浪,居無定所,沿途搭便車,依靠救濟金生活。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居無定所的生活過到42歲,情況終於有了好轉。

Neil成為了倫敦周邊一個小鎮的自由民主黨議員,通過開放大學獲得了學位。雖然這不足以讓他養活自己,但Neil終於有所行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到了63歲,Neil終於開始用一種平靜的方式,正面剖析自己過往的大半生。

Neil說:我不怨恨他們(父母),他們盡力了;不是我故意說得這麼殘酷,但他們的性格問題,的確給我帶來了苦難。

恰恰是這樣平靜的敘述,更讓為人父母的觀眾感受到了無比強烈的震動。

“我的父親非常嚴肅,諱莫如深。他會非常嚴厲地懲罰我。”

“我的母親完全不同,她非常情緒化。她熱愛藝術,卻是一個十足的業餘愛好者。她對所有事情都知道一點點,但並沒有瞭解得非常全面。”

缺乏有效的交流,也是長時間存在於Neil和父母之間的一個問題。

Neil的例子是最值得警惕的:

爸媽的過度保護和過高期望,加上封閉寄宿學校的高壓環境,導致了他沒有機會去學習如何面對理想和現實的落差。

在進入殘酷和複雜的社會後,Neil完全喪失了應對能力,成為了片中“階級跌落”的唯一一人。

Neil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爸媽教育的本質和目的?答案是——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複雜的生活。

如果有一種看似“為孩子好”的爸媽教育方式,可能會傷害到他心智的健康與成熟,甚至讓他以後無法判斷自己的人生,那一定不是我們需要的真正的家庭教育。

婚姻可以拯救一個女人,事業也可以

隨著真實人生的進行,一個事實浮出水面:女性幸福感的來源,並不僅僅是和諧美滿的家庭。很多時候,一份有獲得感、尊重感的事業同樣重要。

工人家庭的Sue沒有上過大學,21歲時在一家旅行社上班。她並沒有像兩個同伴那樣過早結婚,覺得“結婚早一定會錯過一些東西”。

但是,即便思路很清楚,她還是在35歲那年遭遇了離婚。但她沒氣餒,一邊做兼職,一邊獨自撫養兩個孩子。我們很少會在她臉上看到頹喪的情緒。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建築公司的兼職賺不到足夠的錢,她也領過一段時間的社會救濟: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和他們相比,富人及中產家庭的那幾位,明顯要瘦三圈。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Andrew和他的妻子: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可見,社會精英們在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要遠遠強於其他人。

我們看到的只是每個人身材的不同,背後起作用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精神。

那些在生活中可以抵抗貪食和睡懶覺的人,自然也可以在工作、學習時比別人更多一分勤勉。

孩子的數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孩子的數量,是體重外,又一個有意思的數字。紀錄片中的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們,不多不少,基本只生兩個孩子。

上層家庭出身、牛津畢業、畢生投入普及教育和公益事業的Bruce,四十幾歲才結婚,有兩個兒子。

擁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在優生優育之外,也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人生、規劃理想,他們的孩子也大多按部就班地上學、做著體面高薪的工作。

而那些不到二十歲就早早結婚的人,他們往往會生三到五個孩子,擁有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年輕時候的衝動,導致孩子無序地出生。

孤兒院長大的Symon,28歲時就有了5個孩子。63歲時,Symon已經有了十個孫輩。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當然,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快樂,誰會不為自己的孩子們自豪呢?

但不可否認,因為有太多子孫要照顧,Symon一家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的妻子說:我累壞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我們不是說一個“完美”的家庭公式,就必須是一對父母加上兩個孩子;

但為了自己的生活質量得以保障,為了給每個孩子高品質的關注、陪伴和教養,“量力而行”四個字,每對負責任的爸媽都應牢記心頭。

教育改變命運,爸媽教育方式才決定命運

出身在優渥的中產家庭、父母都是老師,Neil從小看似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逆向地改變了人生。

7歲的Neil活潑愛笑、樂於表達,是所有孩子裡最快樂的一個。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這樣天真爛漫的神情,在Neil14歲時消失了。

他進入了綜合學校讀書,周圍很多孩子都比他更優秀。提及學業壓力,他說:“競爭是好的,不然人就會太放鬆,不夠努力。”

嘴上這麼說,眼神卻是空洞的。與其說Neil積極面對競爭,他更像是在自我催眠。

緊接著,Neil落榜了,沒有考進理想的牛津大學。

這一失利給Neil帶來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21歲的Neil,僅僅上了一個學期的大學,就主動輟學,去了工地搬磚!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必須強調的是,沒考上牛津,不代表Neil再無出路。他其實考進了阿伯丁大學——位列英國五大歷史名校之一!

但阿伯丁依然不是牛津。Neil無法接受這一挫敗。

七年後,情況甚至變得更糟。28歲的Neil頭髮變少了,身形佝僂了。他在英國全境流浪,居無定所,沿途搭便車,依靠救濟金生活。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居無定所的生活過到42歲,情況終於有了好轉。

Neil成為了倫敦周邊一個小鎮的自由民主黨議員,通過開放大學獲得了學位。雖然這不足以讓他養活自己,但Neil終於有所行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到了63歲,Neil終於開始用一種平靜的方式,正面剖析自己過往的大半生。

Neil說:我不怨恨他們(父母),他們盡力了;不是我故意說得這麼殘酷,但他們的性格問題,的確給我帶來了苦難。

恰恰是這樣平靜的敘述,更讓為人父母的觀眾感受到了無比強烈的震動。

“我的父親非常嚴肅,諱莫如深。他會非常嚴厲地懲罰我。”

“我的母親完全不同,她非常情緒化。她熱愛藝術,卻是一個十足的業餘愛好者。她對所有事情都知道一點點,但並沒有瞭解得非常全面。”

缺乏有效的交流,也是長時間存在於Neil和父母之間的一個問題。

Neil的例子是最值得警惕的:

爸媽的過度保護和過高期望,加上封閉寄宿學校的高壓環境,導致了他沒有機會去學習如何面對理想和現實的落差。

在進入殘酷和複雜的社會後,Neil完全喪失了應對能力,成為了片中“階級跌落”的唯一一人。

Neil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爸媽教育的本質和目的?答案是——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複雜的生活。

如果有一種看似“為孩子好”的爸媽教育方式,可能會傷害到他心智的健康與成熟,甚至讓他以後無法判斷自己的人生,那一定不是我們需要的真正的家庭教育。

婚姻可以拯救一個女人,事業也可以

隨著真實人生的進行,一個事實浮出水面:女性幸福感的來源,並不僅僅是和諧美滿的家庭。很多時候,一份有獲得感、尊重感的事業同樣重要。

工人家庭的Sue沒有上過大學,21歲時在一家旅行社上班。她並沒有像兩個同伴那樣過早結婚,覺得“結婚早一定會錯過一些東西”。

但是,即便思路很清楚,她還是在35歲那年遭遇了離婚。但她沒氣餒,一邊做兼職,一邊獨自撫養兩個孩子。我們很少會在她臉上看到頹喪的情緒。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建築公司的兼職賺不到足夠的錢,她也領過一段時間的社會救濟: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等到她42歲,孩子們到了上學的年齡,Sue又重新開始做全職工作,在倫敦大學皇后學院法學系,協助課程管理。

這份工作顯然是Sue的真心熱愛,一做20年,升到行政主管,仍然享受上班的快樂。

她說,能找到一份真心喜歡且能帶來獲得感的工作,我實在非常幸運。

與此同時,從小和Sue一起長大,同樣來自倫敦東區的Lynn,卻成為了一個令人心疼的反例。

7歲時,Lynn是所有女孩子裡的顏值擔當。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和他們相比,富人及中產家庭的那幾位,明顯要瘦三圈。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Andrew和他的妻子: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可見,社會精英們在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要遠遠強於其他人。

我們看到的只是每個人身材的不同,背後起作用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精神。

那些在生活中可以抵抗貪食和睡懶覺的人,自然也可以在工作、學習時比別人更多一分勤勉。

孩子的數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孩子的數量,是體重外,又一個有意思的數字。紀錄片中的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們,不多不少,基本只生兩個孩子。

上層家庭出身、牛津畢業、畢生投入普及教育和公益事業的Bruce,四十幾歲才結婚,有兩個兒子。

擁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在優生優育之外,也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人生、規劃理想,他們的孩子也大多按部就班地上學、做著體面高薪的工作。

而那些不到二十歲就早早結婚的人,他們往往會生三到五個孩子,擁有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年輕時候的衝動,導致孩子無序地出生。

孤兒院長大的Symon,28歲時就有了5個孩子。63歲時,Symon已經有了十個孫輩。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當然,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快樂,誰會不為自己的孩子們自豪呢?

但不可否認,因為有太多子孫要照顧,Symon一家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的妻子說:我累壞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我們不是說一個“完美”的家庭公式,就必須是一對父母加上兩個孩子;

但為了自己的生活質量得以保障,為了給每個孩子高品質的關注、陪伴和教養,“量力而行”四個字,每對負責任的爸媽都應牢記心頭。

教育改變命運,爸媽教育方式才決定命運

出身在優渥的中產家庭、父母都是老師,Neil從小看似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逆向地改變了人生。

7歲的Neil活潑愛笑、樂於表達,是所有孩子裡最快樂的一個。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這樣天真爛漫的神情,在Neil14歲時消失了。

他進入了綜合學校讀書,周圍很多孩子都比他更優秀。提及學業壓力,他說:“競爭是好的,不然人就會太放鬆,不夠努力。”

嘴上這麼說,眼神卻是空洞的。與其說Neil積極面對競爭,他更像是在自我催眠。

緊接著,Neil落榜了,沒有考進理想的牛津大學。

這一失利給Neil帶來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21歲的Neil,僅僅上了一個學期的大學,就主動輟學,去了工地搬磚!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必須強調的是,沒考上牛津,不代表Neil再無出路。他其實考進了阿伯丁大學——位列英國五大歷史名校之一!

但阿伯丁依然不是牛津。Neil無法接受這一挫敗。

七年後,情況甚至變得更糟。28歲的Neil頭髮變少了,身形佝僂了。他在英國全境流浪,居無定所,沿途搭便車,依靠救濟金生活。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居無定所的生活過到42歲,情況終於有了好轉。

Neil成為了倫敦周邊一個小鎮的自由民主黨議員,通過開放大學獲得了學位。雖然這不足以讓他養活自己,但Neil終於有所行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到了63歲,Neil終於開始用一種平靜的方式,正面剖析自己過往的大半生。

Neil說:我不怨恨他們(父母),他們盡力了;不是我故意說得這麼殘酷,但他們的性格問題,的確給我帶來了苦難。

恰恰是這樣平靜的敘述,更讓為人父母的觀眾感受到了無比強烈的震動。

“我的父親非常嚴肅,諱莫如深。他會非常嚴厲地懲罰我。”

“我的母親完全不同,她非常情緒化。她熱愛藝術,卻是一個十足的業餘愛好者。她對所有事情都知道一點點,但並沒有瞭解得非常全面。”

缺乏有效的交流,也是長時間存在於Neil和父母之間的一個問題。

Neil的例子是最值得警惕的:

爸媽的過度保護和過高期望,加上封閉寄宿學校的高壓環境,導致了他沒有機會去學習如何面對理想和現實的落差。

在進入殘酷和複雜的社會後,Neil完全喪失了應對能力,成為了片中“階級跌落”的唯一一人。

Neil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爸媽教育的本質和目的?答案是——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複雜的生活。

如果有一種看似“為孩子好”的爸媽教育方式,可能會傷害到他心智的健康與成熟,甚至讓他以後無法判斷自己的人生,那一定不是我們需要的真正的家庭教育。

婚姻可以拯救一個女人,事業也可以

隨著真實人生的進行,一個事實浮出水面:女性幸福感的來源,並不僅僅是和諧美滿的家庭。很多時候,一份有獲得感、尊重感的事業同樣重要。

工人家庭的Sue沒有上過大學,21歲時在一家旅行社上班。她並沒有像兩個同伴那樣過早結婚,覺得“結婚早一定會錯過一些東西”。

但是,即便思路很清楚,她還是在35歲那年遭遇了離婚。但她沒氣餒,一邊做兼職,一邊獨自撫養兩個孩子。我們很少會在她臉上看到頹喪的情緒。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建築公司的兼職賺不到足夠的錢,她也領過一段時間的社會救濟: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等到她42歲,孩子們到了上學的年齡,Sue又重新開始做全職工作,在倫敦大學皇后學院法學系,協助課程管理。

這份工作顯然是Sue的真心熱愛,一做20年,升到行政主管,仍然享受上班的快樂。

她說,能找到一份真心喜歡且能帶來獲得感的工作,我實在非常幸運。

與此同時,從小和Sue一起長大,同樣來自倫敦東區的Lynn,卻成為了一個令人心疼的反例。

7歲時,Lynn是所有女孩子裡的顏值擔當。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9歲那年,Lynn結了婚。

幾十年來,Lynn總說:丈夫和我是靈魂伴侶,我們彼此支撐,家庭生活很幸福。

但是,僅僅只有美滿的婚姻,並沒有給Lynn帶來足夠的幸福感。

她還有理想:Lynn喜歡孩子,她做流動圖書館的管理員、進入特殊教育機構,都是平凡卻非常有意義的崗位。

然而,也有太多的事情讓她失望:經濟緊縮、教育改革不力等,Lynn認為整個英國社會一敗塗地,臉色也越來越差。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和他們相比,富人及中產家庭的那幾位,明顯要瘦三圈。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Andrew和他的妻子: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可見,社會精英們在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要遠遠強於其他人。

我們看到的只是每個人身材的不同,背後起作用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精神。

那些在生活中可以抵抗貪食和睡懶覺的人,自然也可以在工作、學習時比別人更多一分勤勉。

孩子的數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孩子的數量,是體重外,又一個有意思的數字。紀錄片中的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們,不多不少,基本只生兩個孩子。

上層家庭出身、牛津畢業、畢生投入普及教育和公益事業的Bruce,四十幾歲才結婚,有兩個兒子。

擁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在優生優育之外,也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人生、規劃理想,他們的孩子也大多按部就班地上學、做著體面高薪的工作。

而那些不到二十歲就早早結婚的人,他們往往會生三到五個孩子,擁有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年輕時候的衝動,導致孩子無序地出生。

孤兒院長大的Symon,28歲時就有了5個孩子。63歲時,Symon已經有了十個孫輩。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當然,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快樂,誰會不為自己的孩子們自豪呢?

但不可否認,因為有太多子孫要照顧,Symon一家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的妻子說:我累壞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我們不是說一個“完美”的家庭公式,就必須是一對父母加上兩個孩子;

但為了自己的生活質量得以保障,為了給每個孩子高品質的關注、陪伴和教養,“量力而行”四個字,每對負責任的爸媽都應牢記心頭。

教育改變命運,爸媽教育方式才決定命運

出身在優渥的中產家庭、父母都是老師,Neil從小看似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逆向地改變了人生。

7歲的Neil活潑愛笑、樂於表達,是所有孩子裡最快樂的一個。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這樣天真爛漫的神情,在Neil14歲時消失了。

他進入了綜合學校讀書,周圍很多孩子都比他更優秀。提及學業壓力,他說:“競爭是好的,不然人就會太放鬆,不夠努力。”

嘴上這麼說,眼神卻是空洞的。與其說Neil積極面對競爭,他更像是在自我催眠。

緊接著,Neil落榜了,沒有考進理想的牛津大學。

這一失利給Neil帶來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21歲的Neil,僅僅上了一個學期的大學,就主動輟學,去了工地搬磚!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必須強調的是,沒考上牛津,不代表Neil再無出路。他其實考進了阿伯丁大學——位列英國五大歷史名校之一!

但阿伯丁依然不是牛津。Neil無法接受這一挫敗。

七年後,情況甚至變得更糟。28歲的Neil頭髮變少了,身形佝僂了。他在英國全境流浪,居無定所,沿途搭便車,依靠救濟金生活。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居無定所的生活過到42歲,情況終於有了好轉。

Neil成為了倫敦周邊一個小鎮的自由民主黨議員,通過開放大學獲得了學位。雖然這不足以讓他養活自己,但Neil終於有所行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到了63歲,Neil終於開始用一種平靜的方式,正面剖析自己過往的大半生。

Neil說:我不怨恨他們(父母),他們盡力了;不是我故意說得這麼殘酷,但他們的性格問題,的確給我帶來了苦難。

恰恰是這樣平靜的敘述,更讓為人父母的觀眾感受到了無比強烈的震動。

“我的父親非常嚴肅,諱莫如深。他會非常嚴厲地懲罰我。”

“我的母親完全不同,她非常情緒化。她熱愛藝術,卻是一個十足的業餘愛好者。她對所有事情都知道一點點,但並沒有瞭解得非常全面。”

缺乏有效的交流,也是長時間存在於Neil和父母之間的一個問題。

Neil的例子是最值得警惕的:

爸媽的過度保護和過高期望,加上封閉寄宿學校的高壓環境,導致了他沒有機會去學習如何面對理想和現實的落差。

在進入殘酷和複雜的社會後,Neil完全喪失了應對能力,成為了片中“階級跌落”的唯一一人。

Neil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爸媽教育的本質和目的?答案是——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複雜的生活。

如果有一種看似“為孩子好”的爸媽教育方式,可能會傷害到他心智的健康與成熟,甚至讓他以後無法判斷自己的人生,那一定不是我們需要的真正的家庭教育。

婚姻可以拯救一個女人,事業也可以

隨著真實人生的進行,一個事實浮出水面:女性幸福感的來源,並不僅僅是和諧美滿的家庭。很多時候,一份有獲得感、尊重感的事業同樣重要。

工人家庭的Sue沒有上過大學,21歲時在一家旅行社上班。她並沒有像兩個同伴那樣過早結婚,覺得“結婚早一定會錯過一些東西”。

但是,即便思路很清楚,她還是在35歲那年遭遇了離婚。但她沒氣餒,一邊做兼職,一邊獨自撫養兩個孩子。我們很少會在她臉上看到頹喪的情緒。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建築公司的兼職賺不到足夠的錢,她也領過一段時間的社會救濟: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等到她42歲,孩子們到了上學的年齡,Sue又重新開始做全職工作,在倫敦大學皇后學院法學系,協助課程管理。

這份工作顯然是Sue的真心熱愛,一做20年,升到行政主管,仍然享受上班的快樂。

她說,能找到一份真心喜歡且能帶來獲得感的工作,我實在非常幸運。

與此同時,從小和Sue一起長大,同樣來自倫敦東區的Lynn,卻成為了一個令人心疼的反例。

7歲時,Lynn是所有女孩子裡的顏值擔當。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9歲那年,Lynn結了婚。

幾十年來,Lynn總說:丈夫和我是靈魂伴侶,我們彼此支撐,家庭生活很幸福。

但是,僅僅只有美滿的婚姻,並沒有給Lynn帶來足夠的幸福感。

她還有理想:Lynn喜歡孩子,她做流動圖書館的管理員、進入特殊教育機構,都是平凡卻非常有意義的崗位。

然而,也有太多的事情讓她失望:經濟緊縮、教育改革不力等,Lynn認為整個英國社會一敗塗地,臉色也越來越差。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等到42歲、49歲、56歲,你會發現Lynn是所有人中老得最迅速的。

一方面,她被查出患有天生的腦動脈畸形,生命中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另一方面,在整整三十年裡,她為兒童福利事業的奔波總是徒勞無功。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和他們相比,富人及中產家庭的那幾位,明顯要瘦三圈。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Andrew和他的妻子: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可見,社會精英們在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要遠遠強於其他人。

我們看到的只是每個人身材的不同,背後起作用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精神。

那些在生活中可以抵抗貪食和睡懶覺的人,自然也可以在工作、學習時比別人更多一分勤勉。

孩子的數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孩子的數量,是體重外,又一個有意思的數字。紀錄片中的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們,不多不少,基本只生兩個孩子。

上層家庭出身、牛津畢業、畢生投入普及教育和公益事業的Bruce,四十幾歲才結婚,有兩個兒子。

擁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在優生優育之外,也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人生、規劃理想,他們的孩子也大多按部就班地上學、做著體面高薪的工作。

而那些不到二十歲就早早結婚的人,他們往往會生三到五個孩子,擁有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年輕時候的衝動,導致孩子無序地出生。

孤兒院長大的Symon,28歲時就有了5個孩子。63歲時,Symon已經有了十個孫輩。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當然,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快樂,誰會不為自己的孩子們自豪呢?

但不可否認,因為有太多子孫要照顧,Symon一家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的妻子說:我累壞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我們不是說一個“完美”的家庭公式,就必須是一對父母加上兩個孩子;

但為了自己的生活質量得以保障,為了給每個孩子高品質的關注、陪伴和教養,“量力而行”四個字,每對負責任的爸媽都應牢記心頭。

教育改變命運,爸媽教育方式才決定命運

出身在優渥的中產家庭、父母都是老師,Neil從小看似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逆向地改變了人生。

7歲的Neil活潑愛笑、樂於表達,是所有孩子裡最快樂的一個。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這樣天真爛漫的神情,在Neil14歲時消失了。

他進入了綜合學校讀書,周圍很多孩子都比他更優秀。提及學業壓力,他說:“競爭是好的,不然人就會太放鬆,不夠努力。”

嘴上這麼說,眼神卻是空洞的。與其說Neil積極面對競爭,他更像是在自我催眠。

緊接著,Neil落榜了,沒有考進理想的牛津大學。

這一失利給Neil帶來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21歲的Neil,僅僅上了一個學期的大學,就主動輟學,去了工地搬磚!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必須強調的是,沒考上牛津,不代表Neil再無出路。他其實考進了阿伯丁大學——位列英國五大歷史名校之一!

但阿伯丁依然不是牛津。Neil無法接受這一挫敗。

七年後,情況甚至變得更糟。28歲的Neil頭髮變少了,身形佝僂了。他在英國全境流浪,居無定所,沿途搭便車,依靠救濟金生活。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居無定所的生活過到42歲,情況終於有了好轉。

Neil成為了倫敦周邊一個小鎮的自由民主黨議員,通過開放大學獲得了學位。雖然這不足以讓他養活自己,但Neil終於有所行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到了63歲,Neil終於開始用一種平靜的方式,正面剖析自己過往的大半生。

Neil說:我不怨恨他們(父母),他們盡力了;不是我故意說得這麼殘酷,但他們的性格問題,的確給我帶來了苦難。

恰恰是這樣平靜的敘述,更讓為人父母的觀眾感受到了無比強烈的震動。

“我的父親非常嚴肅,諱莫如深。他會非常嚴厲地懲罰我。”

“我的母親完全不同,她非常情緒化。她熱愛藝術,卻是一個十足的業餘愛好者。她對所有事情都知道一點點,但並沒有瞭解得非常全面。”

缺乏有效的交流,也是長時間存在於Neil和父母之間的一個問題。

Neil的例子是最值得警惕的:

爸媽的過度保護和過高期望,加上封閉寄宿學校的高壓環境,導致了他沒有機會去學習如何面對理想和現實的落差。

在進入殘酷和複雜的社會後,Neil完全喪失了應對能力,成為了片中“階級跌落”的唯一一人。

Neil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爸媽教育的本質和目的?答案是——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複雜的生活。

如果有一種看似“為孩子好”的爸媽教育方式,可能會傷害到他心智的健康與成熟,甚至讓他以後無法判斷自己的人生,那一定不是我們需要的真正的家庭教育。

婚姻可以拯救一個女人,事業也可以

隨著真實人生的進行,一個事實浮出水面:女性幸福感的來源,並不僅僅是和諧美滿的家庭。很多時候,一份有獲得感、尊重感的事業同樣重要。

工人家庭的Sue沒有上過大學,21歲時在一家旅行社上班。她並沒有像兩個同伴那樣過早結婚,覺得“結婚早一定會錯過一些東西”。

但是,即便思路很清楚,她還是在35歲那年遭遇了離婚。但她沒氣餒,一邊做兼職,一邊獨自撫養兩個孩子。我們很少會在她臉上看到頹喪的情緒。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建築公司的兼職賺不到足夠的錢,她也領過一段時間的社會救濟: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等到她42歲,孩子們到了上學的年齡,Sue又重新開始做全職工作,在倫敦大學皇后學院法學系,協助課程管理。

這份工作顯然是Sue的真心熱愛,一做20年,升到行政主管,仍然享受上班的快樂。

她說,能找到一份真心喜歡且能帶來獲得感的工作,我實在非常幸運。

與此同時,從小和Sue一起長大,同樣來自倫敦東區的Lynn,卻成為了一個令人心疼的反例。

7歲時,Lynn是所有女孩子裡的顏值擔當。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9歲那年,Lynn結了婚。

幾十年來,Lynn總說:丈夫和我是靈魂伴侶,我們彼此支撐,家庭生活很幸福。

但是,僅僅只有美滿的婚姻,並沒有給Lynn帶來足夠的幸福感。

她還有理想:Lynn喜歡孩子,她做流動圖書館的管理員、進入特殊教育機構,都是平凡卻非常有意義的崗位。

然而,也有太多的事情讓她失望:經濟緊縮、教育改革不力等,Lynn認為整個英國社會一敗塗地,臉色也越來越差。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等到42歲、49歲、56歲,你會發現Lynn是所有人中老得最迅速的。

一方面,她被查出患有天生的腦動脈畸形,生命中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另一方面,在整整三十年裡,她為兒童福利事業的奔波總是徒勞無功。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2016年,Lynn等不及《63up》的拍攝,遺憾去世。最新一集裡,面對鏡頭的人,只剩下了她的丈夫和兩個女兒。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和他們相比,富人及中產家庭的那幾位,明顯要瘦三圈。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Andrew和他的妻子: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可見,社會精英們在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要遠遠強於其他人。

我們看到的只是每個人身材的不同,背後起作用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精神。

那些在生活中可以抵抗貪食和睡懶覺的人,自然也可以在工作、學習時比別人更多一分勤勉。

孩子的數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孩子的數量,是體重外,又一個有意思的數字。紀錄片中的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們,不多不少,基本只生兩個孩子。

上層家庭出身、牛津畢業、畢生投入普及教育和公益事業的Bruce,四十幾歲才結婚,有兩個兒子。

擁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在優生優育之外,也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人生、規劃理想,他們的孩子也大多按部就班地上學、做著體面高薪的工作。

而那些不到二十歲就早早結婚的人,他們往往會生三到五個孩子,擁有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年輕時候的衝動,導致孩子無序地出生。

孤兒院長大的Symon,28歲時就有了5個孩子。63歲時,Symon已經有了十個孫輩。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當然,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快樂,誰會不為自己的孩子們自豪呢?

但不可否認,因為有太多子孫要照顧,Symon一家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的妻子說:我累壞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我們不是說一個“完美”的家庭公式,就必須是一對父母加上兩個孩子;

但為了自己的生活質量得以保障,為了給每個孩子高品質的關注、陪伴和教養,“量力而行”四個字,每對負責任的爸媽都應牢記心頭。

教育改變命運,爸媽教育方式才決定命運

出身在優渥的中產家庭、父母都是老師,Neil從小看似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逆向地改變了人生。

7歲的Neil活潑愛笑、樂於表達,是所有孩子裡最快樂的一個。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這樣天真爛漫的神情,在Neil14歲時消失了。

他進入了綜合學校讀書,周圍很多孩子都比他更優秀。提及學業壓力,他說:“競爭是好的,不然人就會太放鬆,不夠努力。”

嘴上這麼說,眼神卻是空洞的。與其說Neil積極面對競爭,他更像是在自我催眠。

緊接著,Neil落榜了,沒有考進理想的牛津大學。

這一失利給Neil帶來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21歲的Neil,僅僅上了一個學期的大學,就主動輟學,去了工地搬磚!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必須強調的是,沒考上牛津,不代表Neil再無出路。他其實考進了阿伯丁大學——位列英國五大歷史名校之一!

但阿伯丁依然不是牛津。Neil無法接受這一挫敗。

七年後,情況甚至變得更糟。28歲的Neil頭髮變少了,身形佝僂了。他在英國全境流浪,居無定所,沿途搭便車,依靠救濟金生活。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居無定所的生活過到42歲,情況終於有了好轉。

Neil成為了倫敦周邊一個小鎮的自由民主黨議員,通過開放大學獲得了學位。雖然這不足以讓他養活自己,但Neil終於有所行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到了63歲,Neil終於開始用一種平靜的方式,正面剖析自己過往的大半生。

Neil說:我不怨恨他們(父母),他們盡力了;不是我故意說得這麼殘酷,但他們的性格問題,的確給我帶來了苦難。

恰恰是這樣平靜的敘述,更讓為人父母的觀眾感受到了無比強烈的震動。

“我的父親非常嚴肅,諱莫如深。他會非常嚴厲地懲罰我。”

“我的母親完全不同,她非常情緒化。她熱愛藝術,卻是一個十足的業餘愛好者。她對所有事情都知道一點點,但並沒有瞭解得非常全面。”

缺乏有效的交流,也是長時間存在於Neil和父母之間的一個問題。

Neil的例子是最值得警惕的:

爸媽的過度保護和過高期望,加上封閉寄宿學校的高壓環境,導致了他沒有機會去學習如何面對理想和現實的落差。

在進入殘酷和複雜的社會後,Neil完全喪失了應對能力,成為了片中“階級跌落”的唯一一人。

Neil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爸媽教育的本質和目的?答案是——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複雜的生活。

如果有一種看似“為孩子好”的爸媽教育方式,可能會傷害到他心智的健康與成熟,甚至讓他以後無法判斷自己的人生,那一定不是我們需要的真正的家庭教育。

婚姻可以拯救一個女人,事業也可以

隨著真實人生的進行,一個事實浮出水面:女性幸福感的來源,並不僅僅是和諧美滿的家庭。很多時候,一份有獲得感、尊重感的事業同樣重要。

工人家庭的Sue沒有上過大學,21歲時在一家旅行社上班。她並沒有像兩個同伴那樣過早結婚,覺得“結婚早一定會錯過一些東西”。

但是,即便思路很清楚,她還是在35歲那年遭遇了離婚。但她沒氣餒,一邊做兼職,一邊獨自撫養兩個孩子。我們很少會在她臉上看到頹喪的情緒。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建築公司的兼職賺不到足夠的錢,她也領過一段時間的社會救濟: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等到她42歲,孩子們到了上學的年齡,Sue又重新開始做全職工作,在倫敦大學皇后學院法學系,協助課程管理。

這份工作顯然是Sue的真心熱愛,一做20年,升到行政主管,仍然享受上班的快樂。

她說,能找到一份真心喜歡且能帶來獲得感的工作,我實在非常幸運。

與此同時,從小和Sue一起長大,同樣來自倫敦東區的Lynn,卻成為了一個令人心疼的反例。

7歲時,Lynn是所有女孩子裡的顏值擔當。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9歲那年,Lynn結了婚。

幾十年來,Lynn總說:丈夫和我是靈魂伴侶,我們彼此支撐,家庭生活很幸福。

但是,僅僅只有美滿的婚姻,並沒有給Lynn帶來足夠的幸福感。

她還有理想:Lynn喜歡孩子,她做流動圖書館的管理員、進入特殊教育機構,都是平凡卻非常有意義的崗位。

然而,也有太多的事情讓她失望:經濟緊縮、教育改革不力等,Lynn認為整個英國社會一敗塗地,臉色也越來越差。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等到42歲、49歲、56歲,你會發現Lynn是所有人中老得最迅速的。

一方面,她被查出患有天生的腦動脈畸形,生命中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另一方面,在整整三十年裡,她為兒童福利事業的奔波總是徒勞無功。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2016年,Lynn等不及《63up》的拍攝,遺憾去世。最新一集裡,面對鏡頭的人,只剩下了她的丈夫和兩個女兒。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為了感謝Lynn在短暫一生裡為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她曾經工作過的學校裡,掛起了一塊屬於她的紀念牌。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和他們相比,富人及中產家庭的那幾位,明顯要瘦三圈。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Andrew和他的妻子: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可見,社會精英們在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要遠遠強於其他人。

我們看到的只是每個人身材的不同,背後起作用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精神。

那些在生活中可以抵抗貪食和睡懶覺的人,自然也可以在工作、學習時比別人更多一分勤勉。

孩子的數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孩子的數量,是體重外,又一個有意思的數字。紀錄片中的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們,不多不少,基本只生兩個孩子。

上層家庭出身、牛津畢業、畢生投入普及教育和公益事業的Bruce,四十幾歲才結婚,有兩個兒子。

擁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在優生優育之外,也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人生、規劃理想,他們的孩子也大多按部就班地上學、做著體面高薪的工作。

而那些不到二十歲就早早結婚的人,他們往往會生三到五個孩子,擁有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年輕時候的衝動,導致孩子無序地出生。

孤兒院長大的Symon,28歲時就有了5個孩子。63歲時,Symon已經有了十個孫輩。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當然,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快樂,誰會不為自己的孩子們自豪呢?

但不可否認,因為有太多子孫要照顧,Symon一家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的妻子說:我累壞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我們不是說一個“完美”的家庭公式,就必須是一對父母加上兩個孩子;

但為了自己的生活質量得以保障,為了給每個孩子高品質的關注、陪伴和教養,“量力而行”四個字,每對負責任的爸媽都應牢記心頭。

教育改變命運,爸媽教育方式才決定命運

出身在優渥的中產家庭、父母都是老師,Neil從小看似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逆向地改變了人生。

7歲的Neil活潑愛笑、樂於表達,是所有孩子裡最快樂的一個。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這樣天真爛漫的神情,在Neil14歲時消失了。

他進入了綜合學校讀書,周圍很多孩子都比他更優秀。提及學業壓力,他說:“競爭是好的,不然人就會太放鬆,不夠努力。”

嘴上這麼說,眼神卻是空洞的。與其說Neil積極面對競爭,他更像是在自我催眠。

緊接著,Neil落榜了,沒有考進理想的牛津大學。

這一失利給Neil帶來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21歲的Neil,僅僅上了一個學期的大學,就主動輟學,去了工地搬磚!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必須強調的是,沒考上牛津,不代表Neil再無出路。他其實考進了阿伯丁大學——位列英國五大歷史名校之一!

但阿伯丁依然不是牛津。Neil無法接受這一挫敗。

七年後,情況甚至變得更糟。28歲的Neil頭髮變少了,身形佝僂了。他在英國全境流浪,居無定所,沿途搭便車,依靠救濟金生活。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居無定所的生活過到42歲,情況終於有了好轉。

Neil成為了倫敦周邊一個小鎮的自由民主黨議員,通過開放大學獲得了學位。雖然這不足以讓他養活自己,但Neil終於有所行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到了63歲,Neil終於開始用一種平靜的方式,正面剖析自己過往的大半生。

Neil說:我不怨恨他們(父母),他們盡力了;不是我故意說得這麼殘酷,但他們的性格問題,的確給我帶來了苦難。

恰恰是這樣平靜的敘述,更讓為人父母的觀眾感受到了無比強烈的震動。

“我的父親非常嚴肅,諱莫如深。他會非常嚴厲地懲罰我。”

“我的母親完全不同,她非常情緒化。她熱愛藝術,卻是一個十足的業餘愛好者。她對所有事情都知道一點點,但並沒有瞭解得非常全面。”

缺乏有效的交流,也是長時間存在於Neil和父母之間的一個問題。

Neil的例子是最值得警惕的:

爸媽的過度保護和過高期望,加上封閉寄宿學校的高壓環境,導致了他沒有機會去學習如何面對理想和現實的落差。

在進入殘酷和複雜的社會後,Neil完全喪失了應對能力,成為了片中“階級跌落”的唯一一人。

Neil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爸媽教育的本質和目的?答案是——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複雜的生活。

如果有一種看似“為孩子好”的爸媽教育方式,可能會傷害到他心智的健康與成熟,甚至讓他以後無法判斷自己的人生,那一定不是我們需要的真正的家庭教育。

婚姻可以拯救一個女人,事業也可以

隨著真實人生的進行,一個事實浮出水面:女性幸福感的來源,並不僅僅是和諧美滿的家庭。很多時候,一份有獲得感、尊重感的事業同樣重要。

工人家庭的Sue沒有上過大學,21歲時在一家旅行社上班。她並沒有像兩個同伴那樣過早結婚,覺得“結婚早一定會錯過一些東西”。

但是,即便思路很清楚,她還是在35歲那年遭遇了離婚。但她沒氣餒,一邊做兼職,一邊獨自撫養兩個孩子。我們很少會在她臉上看到頹喪的情緒。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建築公司的兼職賺不到足夠的錢,她也領過一段時間的社會救濟: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等到她42歲,孩子們到了上學的年齡,Sue又重新開始做全職工作,在倫敦大學皇后學院法學系,協助課程管理。

這份工作顯然是Sue的真心熱愛,一做20年,升到行政主管,仍然享受上班的快樂。

她說,能找到一份真心喜歡且能帶來獲得感的工作,我實在非常幸運。

與此同時,從小和Sue一起長大,同樣來自倫敦東區的Lynn,卻成為了一個令人心疼的反例。

7歲時,Lynn是所有女孩子裡的顏值擔當。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9歲那年,Lynn結了婚。

幾十年來,Lynn總說:丈夫和我是靈魂伴侶,我們彼此支撐,家庭生活很幸福。

但是,僅僅只有美滿的婚姻,並沒有給Lynn帶來足夠的幸福感。

她還有理想:Lynn喜歡孩子,她做流動圖書館的管理員、進入特殊教育機構,都是平凡卻非常有意義的崗位。

然而,也有太多的事情讓她失望:經濟緊縮、教育改革不力等,Lynn認為整個英國社會一敗塗地,臉色也越來越差。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等到42歲、49歲、56歲,你會發現Lynn是所有人中老得最迅速的。

一方面,她被查出患有天生的腦動脈畸形,生命中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另一方面,在整整三十年裡,她為兒童福利事業的奔波總是徒勞無功。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2016年,Lynn等不及《63up》的拍攝,遺憾去世。最新一集裡,面對鏡頭的人,只剩下了她的丈夫和兩個女兒。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為了感謝Lynn在短暫一生裡為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她曾經工作過的學校裡,掛起了一塊屬於她的紀念牌。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生前的事業理想得不到社會認同和支撐、一直生活在失業恐懼裡的Lynn,儘管一生過得不夠幸福,但離世前的那一刻,想必也是無怨無悔的吧。

所以一個女性的自我認可,其實是多元的,不僅僅需要家人、孩子的認可,還需要來自於家庭之外(社區、社會)。

我們並不是說女性一定要工作而是說在家庭之外,女性可以找到自己的一份事業成就感。哪怕是義工、兼職、家校聯繫志願者,都是可以給到這樣的認可。

這種家庭之外的成就感,更容易增加女性的自我成就感。

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

作為“平凡的大多數”,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會實現“奇蹟逆襲”,也談不上功成名就,但如何把一輩子過得精彩、充實、不留遺憾,已經是一門大學問。

工薪家庭出身的孩子Tony,成為了《人生七年》系列裡的大明星,就是如此。因為,他總是人群裡最快樂、最恣意人生的那一個。

Tony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笑。七歲時談理想,他笑著手舞足蹈:我要做騎師!

Tony是真的熱愛賽馬。他從14歲開始就泡在賽馬場,15歲輟學專心訓練,還曾經和偶像同場競技,憑藉第三名的成績登上了當地報紙。

但因為天生身材矮小,Tony沒法在職業騎師的路上走得更遠。可是他卻笑著坦然接受,也不把這當做失敗,因為他已經為此盡過了自己的全部努力。

騎不了馬,那就換一種座駕。Tony從21歲夢想開出租車,果然就從28歲快樂地開到了63歲。

後來他喜歡上了演戲,於是就從臨時演員開始做起。曾經和斯皮爾伯格共事兩週,人過六十,他還和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共同出演了《時間中的孩子》!

63歲,他滿面春風地參加自己出演的電影首映禮!這時候,他還依然開著出租車,演戲只是消遣……牛不牛?

託尼始終相信,“喜歡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嘗試,不管最後成沒成,至少你試過”。

雖然這些當年的夢想大多隻成功了一半,但心無旁騖地爭取過,留下過美妙的回憶,足以讓Tony心滿意足。

"

中國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英國人也說,“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為了驗證這句話的真偽,史上最偉大紀錄片《人生七年》誕生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在豆瓣上,這部1964年就推出第一部的《人生七年》每集評分都超過9分!最新這集,直接飆到9.7!

外媒評價,在半個世紀的真實人生記錄面前,“所有的真人秀都顯得如此小兒科。”

貧富真的會遺傳嗎?教育真的能改命嗎?

《人生七年》的拍攝初衷是立場先行,導演想驗證“富人仍富,窮人愈窮”,進而批判英國社會日益明顯的階層問題。

所以,14個拍攝對象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背景佈局。

如下圖所示,4個女孩、10個男孩的家庭背景,從上到下分別是5個富裕家庭,2箇中產家庭,4個工人家庭,還有2個來自孤兒院、1個來自農村家庭。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56年過去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下一代,跳出了他們原本被框定的出身了嗎?

首先,“富人仍富”這一點,63年過去了,確實如此。

以John、Andrew和Charles的“三劍客”為代表。

中間7歲的Andrew,他帶著一臉小少爺的驕矜,說平時看《金融時報》,關心股票信息。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富人家庭的John、Andrew和Charles(從左至右)

7歲,他們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後要讀牛津、劍橋和聖三一堂。顯然,這是父母早早就給他們做好的人生規劃。

後來的人生裡,這些目標真的都實現了——名校畢業後,三人都從事著世人眼中最光鮮靚麗的工作。

除了原本就出身上層的五個孩子之外,其他階層的孩子是否突破了自己的階層呢?

答案是——

實現逆襲並不容易,但成功者依然存在!

在這群孩子裡,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概率是九分之一:

這個九分之一,就是從小在農場長大的Nick。

他後來考上牛津、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核物理,標準的“教育改變人生”逆襲路線!

7歲的Nick,每天要走3英里去上學。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歲的Nick,我們幾乎看不清他長什麼樣,因為他戴著厚厚的眼鏡,總是把腦袋埋起來回避鏡頭,內向極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是,21歲那年,Nick變成了所有人裡最自信、瀟灑的小夥,氣質、談吐、舉止,全面蛻變!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這一年,他正在牛津大學就讀物理系 !

28歲的Nick,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潛心研究核物理,身上是滿滿的精英範。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教育的“整容”功效吧。

“一個人的體重和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在63Up中,有個有趣的事實——

一個人的出身階層並不寫在他的基因裡,但富人、中產家庭的孩子,和平民家庭的孩子之間,卻有著明顯的體型差距: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4個孩子21歲時的大合照

一過30歲,畫風鉅變!

片子裡過半的女性都像約好了一樣,身材走形得相當厲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如果說女性的身材變化大多受到了懷孕、生產的影響,那麼男性呢?

只能說,他們最終驗證了那一句“成年人的世界,除了容易變胖和變禿,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的”

工薪家庭的Tony和他的妻子,此時42歲: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和他們相比,富人及中產家庭的那幾位,明顯要瘦三圈。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Andrew和他的妻子: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可見,社會精英們在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要遠遠強於其他人。

我們看到的只是每個人身材的不同,背後起作用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自律精神。

那些在生活中可以抵抗貪食和睡懶覺的人,自然也可以在工作、學習時比別人更多一分勤勉。

孩子的數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孩子的數量,是體重外,又一個有意思的數字。紀錄片中的社會精英和中產階級們,不多不少,基本只生兩個孩子。

上層家庭出身、牛津畢業、畢生投入普及教育和公益事業的Bruce,四十幾歲才結婚,有兩個兒子。

擁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在優生優育之外,也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人生、規劃理想,他們的孩子也大多按部就班地上學、做著體面高薪的工作。

而那些不到二十歲就早早結婚的人,他們往往會生三到五個孩子,擁有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年輕時候的衝動,導致孩子無序地出生。

孤兒院長大的Symon,28歲時就有了5個孩子。63歲時,Symon已經有了十個孫輩。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當然,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快樂,誰會不為自己的孩子們自豪呢?

但不可否認,因為有太多子孫要照顧,Symon一家的生活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的妻子說:我累壞了。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我們不是說一個“完美”的家庭公式,就必須是一對父母加上兩個孩子;

但為了自己的生活質量得以保障,為了給每個孩子高品質的關注、陪伴和教養,“量力而行”四個字,每對負責任的爸媽都應牢記心頭。

教育改變命運,爸媽教育方式才決定命運

出身在優渥的中產家庭、父母都是老師,Neil從小看似接受了最好的教育,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逆向地改變了人生。

7歲的Neil活潑愛笑、樂於表達,是所有孩子裡最快樂的一個。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但這樣天真爛漫的神情,在Neil14歲時消失了。

他進入了綜合學校讀書,周圍很多孩子都比他更優秀。提及學業壓力,他說:“競爭是好的,不然人就會太放鬆,不夠努力。”

嘴上這麼說,眼神卻是空洞的。與其說Neil積極面對競爭,他更像是在自我催眠。

緊接著,Neil落榜了,沒有考進理想的牛津大學。

這一失利給Neil帶來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21歲的Neil,僅僅上了一個學期的大學,就主動輟學,去了工地搬磚!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必須強調的是,沒考上牛津,不代表Neil再無出路。他其實考進了阿伯丁大學——位列英國五大歷史名校之一!

但阿伯丁依然不是牛津。Neil無法接受這一挫敗。

七年後,情況甚至變得更糟。28歲的Neil頭髮變少了,身形佝僂了。他在英國全境流浪,居無定所,沿途搭便車,依靠救濟金生活。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居無定所的生活過到42歲,情況終於有了好轉。

Neil成為了倫敦周邊一個小鎮的自由民主黨議員,通過開放大學獲得了學位。雖然這不足以讓他養活自己,但Neil終於有所行動,而不是一味地逃避。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到了63歲,Neil終於開始用一種平靜的方式,正面剖析自己過往的大半生。

Neil說:我不怨恨他們(父母),他們盡力了;不是我故意說得這麼殘酷,但他們的性格問題,的確給我帶來了苦難。

恰恰是這樣平靜的敘述,更讓為人父母的觀眾感受到了無比強烈的震動。

“我的父親非常嚴肅,諱莫如深。他會非常嚴厲地懲罰我。”

“我的母親完全不同,她非常情緒化。她熱愛藝術,卻是一個十足的業餘愛好者。她對所有事情都知道一點點,但並沒有瞭解得非常全面。”

缺乏有效的交流,也是長時間存在於Neil和父母之間的一個問題。

Neil的例子是最值得警惕的:

爸媽的過度保護和過高期望,加上封閉寄宿學校的高壓環境,導致了他沒有機會去學習如何面對理想和現實的落差。

在進入殘酷和複雜的社會後,Neil完全喪失了應對能力,成為了片中“階級跌落”的唯一一人。

Neil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爸媽教育的本質和目的?答案是——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複雜的生活。

如果有一種看似“為孩子好”的爸媽教育方式,可能會傷害到他心智的健康與成熟,甚至讓他以後無法判斷自己的人生,那一定不是我們需要的真正的家庭教育。

婚姻可以拯救一個女人,事業也可以

隨著真實人生的進行,一個事實浮出水面:女性幸福感的來源,並不僅僅是和諧美滿的家庭。很多時候,一份有獲得感、尊重感的事業同樣重要。

工人家庭的Sue沒有上過大學,21歲時在一家旅行社上班。她並沒有像兩個同伴那樣過早結婚,覺得“結婚早一定會錯過一些東西”。

但是,即便思路很清楚,她還是在35歲那年遭遇了離婚。但她沒氣餒,一邊做兼職,一邊獨自撫養兩個孩子。我們很少會在她臉上看到頹喪的情緒。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建築公司的兼職賺不到足夠的錢,她也領過一段時間的社會救濟: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等到她42歲,孩子們到了上學的年齡,Sue又重新開始做全職工作,在倫敦大學皇后學院法學系,協助課程管理。

這份工作顯然是Sue的真心熱愛,一做20年,升到行政主管,仍然享受上班的快樂。

她說,能找到一份真心喜歡且能帶來獲得感的工作,我實在非常幸運。

與此同時,從小和Sue一起長大,同樣來自倫敦東區的Lynn,卻成為了一個令人心疼的反例。

7歲時,Lynn是所有女孩子裡的顏值擔當。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19歲那年,Lynn結了婚。

幾十年來,Lynn總說:丈夫和我是靈魂伴侶,我們彼此支撐,家庭生活很幸福。

但是,僅僅只有美滿的婚姻,並沒有給Lynn帶來足夠的幸福感。

她還有理想:Lynn喜歡孩子,她做流動圖書館的管理員、進入特殊教育機構,都是平凡卻非常有意義的崗位。

然而,也有太多的事情讓她失望:經濟緊縮、教育改革不力等,Lynn認為整個英國社會一敗塗地,臉色也越來越差。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等到42歲、49歲、56歲,你會發現Lynn是所有人中老得最迅速的。

一方面,她被查出患有天生的腦動脈畸形,生命中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另一方面,在整整三十年裡,她為兒童福利事業的奔波總是徒勞無功。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2016年,Lynn等不及《63up》的拍攝,遺憾去世。最新一集裡,面對鏡頭的人,只剩下了她的丈夫和兩個女兒。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為了感謝Lynn在短暫一生裡為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她曾經工作過的學校裡,掛起了一塊屬於她的紀念牌。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生前的事業理想得不到社會認同和支撐、一直生活在失業恐懼裡的Lynn,儘管一生過得不夠幸福,但離世前的那一刻,想必也是無怨無悔的吧。

所以一個女性的自我認可,其實是多元的,不僅僅需要家人、孩子的認可,還需要來自於家庭之外(社區、社會)。

我們並不是說女性一定要工作而是說在家庭之外,女性可以找到自己的一份事業成就感。哪怕是義工、兼職、家校聯繫志願者,都是可以給到這樣的認可。

這種家庭之外的成就感,更容易增加女性的自我成就感。

愛笑的孩子,運氣不會太差

作為“平凡的大多數”,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會實現“奇蹟逆襲”,也談不上功成名就,但如何把一輩子過得精彩、充實、不留遺憾,已經是一門大學問。

工薪家庭出身的孩子Tony,成為了《人生七年》系列裡的大明星,就是如此。因為,他總是人群裡最快樂、最恣意人生的那一個。

Tony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笑。七歲時談理想,他笑著手舞足蹈:我要做騎師!

Tony是真的熱愛賽馬。他從14歲開始就泡在賽馬場,15歲輟學專心訓練,還曾經和偶像同場競技,憑藉第三名的成績登上了當地報紙。

但因為天生身材矮小,Tony沒法在職業騎師的路上走得更遠。可是他卻笑著坦然接受,也不把這當做失敗,因為他已經為此盡過了自己的全部努力。

騎不了馬,那就換一種座駕。Tony從21歲夢想開出租車,果然就從28歲快樂地開到了63歲。

後來他喜歡上了演戲,於是就從臨時演員開始做起。曾經和斯皮爾伯格共事兩週,人過六十,他還和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共同出演了《時間中的孩子》!

63歲,他滿面春風地參加自己出演的電影首映禮!這時候,他還依然開著出租車,演戲只是消遣……牛不牛?

託尼始終相信,“喜歡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嘗試,不管最後成沒成,至少你試過”。

雖然這些當年的夢想大多隻成功了一半,但心無旁騖地爭取過,留下過美妙的回憶,足以讓Tony心滿意足。

63年拍了14個孩子不同人生!豆瓣9.7分:你所不知道的原生家庭

你看,上天真的總眷顧樂天派。

當紀錄片中的孩子們走入了人生的暮年,如果說還有什麼人生箴言,他們不約而同說的是:

有什麼想要嘗試的事情,一定要及時行動,不要讓人生留下遺憾。

最重要的不是別人多富、多牛,或是別人怎麼看,而是你在這過程中體會到了什麼、你過得如何。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雲音咖】

【微信公眾號:CM2Lab】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