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孩子9個“拖”,還有一個媽媽是這樣做的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噢~
10個孩子9個“拖”,還有一個媽媽是這樣做的

暖暖4歲多的時候,每一天早晨我都會在她和姥爺的“爭吵聲”中醒來。

因為我每天晚上要發文,跟媽媽們互動,很晚才睡。暖姥姥心疼我,想讓我早晨多睡會兒,於是很長時間,送暖暖上幼兒園的任務就落在了姥爺身上。

軍人出身的姥爺每天都會用各種快節奏的語氣來催促暖暖——

暖暖,快去刷牙洗臉穿褲子!

暖暖,快點背書包!

你看看磨磨蹭蹭的,怎麼不穿鞋子啊!

趕緊走趕緊走,哎呀暖暖,你可急死我了!

快快快快快快!

……

我雖然躺在床上,但也被姥爺這種催促的緊張氣氛搞得睡不著了。

有一天,我實在是聽不下去了,起床說:爸,我送吧。

暖暖一看我起來了,好像一瞬間抓住了救命稻草,趕緊跑到我面前說:我討厭姥爺!一直催催催!

氣得暖姥爺在一邊吹鬍子瞪眼:怎麼是我催你,我看你是有拖延症!

我想這一幕大概是很多家庭的日常演出劇目吧。

的確,孩子的磨蹭,拖延,的確會打亂很多家庭的生活節奏,甚至搞得一團糟。

真的是孩子有拖延症嗎?


10個孩子9個“拖”,還有一個媽媽是這樣做的


10個孩子9個“拖”,還有一個媽媽是這樣做的


在心理學上,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換句話說,拖延症就是不懂得時間管理而帶來的各種行為上的後果。

拖延症確實會讓人變得懶散、焦躁,把所有的計劃都變成空談,甚至把日常生活搞得一團糟。

但拋開孩子的年齡特點來空談拖延症,真的不夠公平。

在6歲之前的孩子群體內,即使孩子磨蹭也不能被叫做拖延症,因為6歲之前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沒有時間觀念。

而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又何談時間管理呢?

所以,把6歲以前根本沒有能力去管理時間的孩子們輕易貼上“拖延症”的標籤,大概孩子們都會覺得委屈。

我在學習心理學博士課程的時候,老師也曾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過拖延症的根源。

十二年前的2007年,心理學家皮爾斯·斯蒂爾發表了一篇論文,總結了大約800項拖延症的研究成果。最終,總結得出四種可能導致拖延現象的原因:

  • 對成功沒有自信

感覺這件事可能會失敗,導致自驅力降低,沒有積極做事的激情和動力;

  • 討厭被安排任務

不願感受被安排的不自主行為,想自己做主,自己來安排時間;

  • 注意力分散容易衝動

很容易被另一件事分散了精力,導致手頭上的項目被擱淺;

  • 目標和酬勞相差甚遠

覺得自己的付出和獲得不成正比,喪失想主動去做好的自驅力。

這些原因導致的拖延症,會對人們個體的行為和心理造成消極的影響,會有自責和自我否定的感覺。再嚴重些的會產生焦慮和抑鬱的傾向。

但我們日常所說的“拖拉”、“磨蹭”,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在6歲以下孩子的概念中,時間根本不是一個具體的存在,自然也就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做好某件事。

比如暖暖很小的時候,帶她去遊樂場玩,準備回家的時候,她跟我說想再玩兒一會兒,我對她說可以再玩五分鐘,她興沖沖地跑遠了,等到大人規定的“五分鐘”時間到的時候,暖暖會問:這麼快就五分鐘了嗎?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指出:

在2歲半到3歲左右,才有時間觀念的意識;

到了6歲,大多數孩子才開始學著去認識鐘錶,體會具體的時間表達;

上了小學2、3年級,孩子們才會有一點時間的統籌,知道如何去安排時間。



10個孩子9個“拖”,還有一個媽媽是這樣做的


10個孩子9個“拖”,還有一個媽媽是這樣做的


總是磨蹭的孩子,也許被冤枉了。

所以,我更願意把6歲之前的孩子做事慢吞吞歸類於他們自己的節奏。而我們大人,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他們的節奏,從而更好地去做到引領和培養。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哪個媽媽沒被孩子的磨蹭吼過抓狂過?

說好的時間,沒有哪一次準時出過門。

眼看幼兒園的早餐時間快過了,卻還在慢悠悠的穿鞋子。

晚上該上床睡覺了,總還要再聽5分鐘故事。

暖暖現在長大了,很多事情已經不太需要我去操心了。但在之前,除了前面說到的去幼兒園每天都要被姥爺催,還有很多時候,在我們的眼裡,都非常“磨蹭”。

我記得她大概4歲左右,有一次我準備送她去上學再去出差,時間的確有點趕,那天她穿的是帶鈕釦的外套,我都穿好鞋在門口等著了,她非要慢吞吞自己一顆一顆把鈕釦繫上。

看著她像只小蝸牛一樣,一點點往釦眼兒裡塞釦子,我的心啊,著急得像有無數螞蟻不停地爬!忍不住大聲催促她:媽媽都急死了,你快點兒行嗎?

暖暖不解地說:可是,我要把釦子扣好啊,大寶寶不用媽媽幫。

雖然著急,但那一瞬間,暖暖的話好像也警醒了我——

她只是希望自己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啊。

孩子是在用自己的節奏成長,我們為什麼總是要催呢?

我想我們要做的,是在自己的能力引領下,讓孩子熟悉各種操作,提高效率,但與此同時,我覺得保護他們做事的好奇心,探索欲,保護他們珍貴的自驅力更為重要。

而這個過程,可能只需要我們大人多一些耐心。


10個孩子9個“拖”,還有一個媽媽是這樣做的


10個孩子9個“拖”,還有一個媽媽是這樣做的


其實我能理解,我們不能忍受孩子磨蹭,是害怕孩子習慣了拖延,長大後患上拖延症,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但事實上,很多時候孩子的拖延有可能是我們不經意間培養出來的。

· 大人會不經意間給孩子貼標籤,告訴孩子:你太磨蹭了,一點都不利索。

就像這篇文章最開始我寫的故事,暖姥爺追著暖暖說,你太慢了,太磨蹭。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留給孩子的時間太少,要求卻很高,完全擾亂了孩子的注意力和做事的節奏。

孩子大腦沒有發育完善,同時接受兩個以上的要求對他們來說有一定難度,思維就會變混亂,自然越忙越容易出錯,一出錯就更慢。

另外,當家長的嘮叨讓孩子覺得難受,孩子會不自覺地對家長髮出“抵抗”,而這個“抵抗”往往就是拖延。


10個孩子9個“拖”,還有一個媽媽是這樣做的


· 大人做的太多,孩子依賴性強

我舉一個例子。暖暖在五歲之前,都沒有自己擦屁股。平時我都是鼓勵她自己來學著擦,但暖姥姥總會擔心她擦的不乾淨,仍然自己過來幫她屁股。

有一段時間,暖姥姥回老家了,沒有人幫暖暖這件事了,開始幾次她會坐在小馬桶上耍賴,讓我幫她擦。但被我拒絕幾次之後我發現,她自己也做的挺好的。

所有的事,誰不是從不會到會,到熟能生巧呢?很多磨蹭的小孩,我覺得都是父母做的太多了,我之前也在文章裡說過,好媽媽不如懶媽媽,別給孩子包辦太多了。


10個孩子9個“拖”,還有一個媽媽是這樣做的


有句話說:對孩子的放手,才是最大的愛。但如何放手,才是我們要好好思考的一個問題啊。

而只有有計劃地引領孩子去感知時間,駕馭時間,合理安排好自己一天當中的所有事情,才能幫孩子塑造更加強大的統籌能力,受益終身。

那時間這麼抽象,我們如何讓孩子樹立時間觀念呢?


10個孩子9個“拖”,還有一個媽媽是這樣做的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目的性具體化、積極化,把不停地催促孩子“快點,快點”,變成“你遵守這個時間,我們就能......”

比如早晨孩子賴床不起,如果告訴孩子:“十分鐘之後必須起床。”其實孩子是沒有任何概念的。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寶貝我們如果現在起床,就可以比好朋友莎莎更早到幼兒園。“

或者”如果我們現在穿鞋出門,我們就有時間在遊樂園多坐一次旋轉木馬。”

明確目的性和積極後果,孩子就會知道,如果在規定時間裡完成這個任務,原來有這麼多的愉快的事情發生。

當然,遵守時間有好處,那不遵守時間肯定會有懲罰。所以不妨偶爾讓孩子承擔遲到的後果。

比如我之前在文章中說過,暖暖幼兒園的時候很喜歡上週五的美術課。幾乎每個週五都是很早就起床了,不用人催。但冬天的時候,偶爾也會賴床。如果前一天晚上晚睡,早晨就更起不來了。

有一個週五,暖暖賴在被窩,我說如果再不起床,就沒法上美術課嘍!暖暖說,可是我好睏啊,雖然掙扎著爬起來,但還是耽誤了十分鐘,錯過了跟美術老師課前的互動,暖暖懊悔地不行,後面再也沒遲到過。

有時候,讓孩子體會一次因為磨蹭而帶來的後果,比多說一百遍都印象深刻,都有更好的警醒效果。

另外,家長幫助孩子建立時間知覺也很重要。

雖然6歲之前的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但這個階段是最容易幫孩子形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階段。

我們還可以幫助孩子通過列清單的方式,讓孩子去打卡完成任務,把時間安排具體化,讓孩子有成就感。


10個孩子9個“拖”,還有一個媽媽是這樣做的


我們給孩子下達指令時,經常會說“一會兒”“馬上”的模糊話語,這樣其實不利於孩子對時間的長短建立感知。

時間表的作用在於約定好的情況下告知具體時間,讓孩子感知到真真切切的時間。比如:我們再玩10分鐘就去練琴了!”“再看5分鐘電視就要去上床睡覺了!”調上鬧鐘,鬧鐘響了之後就結束手中的任務,進行下一項任務。

但我們也知道,當孩子玩到興頭上,多半都會忽略鬧鐘的存在。當孩子不能按照約定的時間結束手上的任務,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堅定的按照約定執行,如果這一次允許把最後兩分鐘動畫看完,下次允許把沒看完的最後兩頁書看完,估計再下次就會到了該吃飯的點拖延著不回家,到了該上學的時間,拖延著不起床。

當然我們不能每次都提醒,有時候讓孩子體驗一下不遵守時間約定帶來的“嚴重後果”,會更容易讓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

10個孩子9個“拖”,還有一個媽媽是這樣做的


心理學家說,兒童需要管教和指導這是真的,但如果他們無時無刻和事事處處都在管教和指導之下,是學不會自制和自我指導的。

作為父母,我們不要總急於對孩子做出好或壞的評判。

給孩子一點時間去適應,一點空間去施展,一點自我去釋放;

再加一點為人父母適當的牽引,相信孩子一定能從幼芽長成參天大樹,枝繁葉茂,沐浴陽光,熠熠生輝。

或許這份磨蹭,正是成長最可愛的模樣。


我是暖媽,分享美式教育理念和資源,專注於英語、數學、科學啟蒙,一定讓你腦洞大開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