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

在孩子集體活動的場所,總能看到一兩個孤獨的、不太合群的身影。

​旁邊小夥伴們嬉笑打鬧的聲音越大,這幾個孩子就顯得越可憐。

社會交往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孩子也是一樣,從幼年時期開始,孩子就有尋找同伴,參與人際交往活動的傾向。

也只有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孩子的個性、智力、情商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那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遊離於群體之外,把自己的基本需求給壓制住了呢?

"

在孩子集體活動的場所,總能看到一兩個孤獨的、不太合群的身影。

​旁邊小夥伴們嬉笑打鬧的聲音越大,這幾個孩子就顯得越可憐。

社會交往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孩子也是一樣,從幼年時期開始,孩子就有尋找同伴,參與人際交往活動的傾向。

也只有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孩子的個性、智力、情商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那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遊離於群體之外,把自己的基本需求給壓制住了呢?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多數時候,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長身上。


家長禁止了孩子間的交往

1. 家長限制太多

在有些家長眼裡,孩子交什麼朋友不是由孩子自己說了算,而是由大人來決定。

他們生怕孩子交到“壞朋友”,就對孩子嚴加看管,想交什麼朋友,都由大人說了算。

之前有調查顯示,有81%的父母希望孩子跟學習好的同學交往,64%的父母不願意孩子跟異性同學交往。

"

在孩子集體活動的場所,總能看到一兩個孤獨的、不太合群的身影。

​旁邊小夥伴們嬉笑打鬧的聲音越大,這幾個孩子就顯得越可憐。

社會交往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孩子也是一樣,從幼年時期開始,孩子就有尋找同伴,參與人際交往活動的傾向。

也只有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孩子的個性、智力、情商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那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遊離於群體之外,把自己的基本需求給壓制住了呢?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多數時候,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長身上。


家長禁止了孩子間的交往

1. 家長限制太多

在有些家長眼裡,孩子交什麼朋友不是由孩子自己說了算,而是由大人來決定。

他們生怕孩子交到“壞朋友”,就對孩子嚴加看管,想交什麼朋友,都由大人說了算。

之前有調查顯示,有81%的父母希望孩子跟學習好的同學交往,64%的父母不願意孩子跟異性同學交往。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一旦孩子提起他的新夥伴,這些家長就會“刨根問底”,去了解對方的個人乃至家庭情況,再決定支持還是反對。

在這種嚴格的控制下,孩子就像父母的提線木偶,怎麼交朋友都是父母說了算,失去了他自己練習社會交往的機會。

2. 家長對交往不重視

還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的學習最重要,和朋友一起玩就是浪費時間,給孩子報名無窮無盡的補習班、興趣班,壓榨了孩子的時間後,他就沒有機會去交朋友了。

但對於孩子來說,家長這麼做卻可能造成他未來的陰影。

"

在孩子集體活動的場所,總能看到一兩個孤獨的、不太合群的身影。

​旁邊小夥伴們嬉笑打鬧的聲音越大,這幾個孩子就顯得越可憐。

社會交往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孩子也是一樣,從幼年時期開始,孩子就有尋找同伴,參與人際交往活動的傾向。

也只有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孩子的個性、智力、情商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那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遊離於群體之外,把自己的基本需求給壓制住了呢?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多數時候,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長身上。


家長禁止了孩子間的交往

1. 家長限制太多

在有些家長眼裡,孩子交什麼朋友不是由孩子自己說了算,而是由大人來決定。

他們生怕孩子交到“壞朋友”,就對孩子嚴加看管,想交什麼朋友,都由大人說了算。

之前有調查顯示,有81%的父母希望孩子跟學習好的同學交往,64%的父母不願意孩子跟異性同學交往。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一旦孩子提起他的新夥伴,這些家長就會“刨根問底”,去了解對方的個人乃至家庭情況,再決定支持還是反對。

在這種嚴格的控制下,孩子就像父母的提線木偶,怎麼交朋友都是父母說了算,失去了他自己練習社會交往的機會。

2. 家長對交往不重視

還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的學習最重要,和朋友一起玩就是浪費時間,給孩子報名無窮無盡的補習班、興趣班,壓榨了孩子的時間後,他就沒有機會去交朋友了。

但對於孩子來說,家長這麼做卻可能造成他未來的陰影。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之前有個新聞,說重慶某個大學,有個學生小肖,家裡富裕,本人有陽光帥氣,還擅長拉小提琴。

但這麼一個優秀的男孩,卻偷了隔壁寢室的電腦和手錶,被警方帶走。

小肖的家庭富裕,生活費也管夠,為什麼要去偷東西呢?

在警方追問之下,他才說了實話。

原來,小肖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孤單,還多次打電話給媽媽,說自己交不到朋友;而隔壁寢室的男生關係很要好,他就心生嫉妒。

"

在孩子集體活動的場所,總能看到一兩個孤獨的、不太合群的身影。

​旁邊小夥伴們嬉笑打鬧的聲音越大,這幾個孩子就顯得越可憐。

社會交往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孩子也是一樣,從幼年時期開始,孩子就有尋找同伴,參與人際交往活動的傾向。

也只有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孩子的個性、智力、情商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那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遊離於群體之外,把自己的基本需求給壓制住了呢?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多數時候,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長身上。


家長禁止了孩子間的交往

1. 家長限制太多

在有些家長眼裡,孩子交什麼朋友不是由孩子自己說了算,而是由大人來決定。

他們生怕孩子交到“壞朋友”,就對孩子嚴加看管,想交什麼朋友,都由大人說了算。

之前有調查顯示,有81%的父母希望孩子跟學習好的同學交往,64%的父母不願意孩子跟異性同學交往。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一旦孩子提起他的新夥伴,這些家長就會“刨根問底”,去了解對方的個人乃至家庭情況,再決定支持還是反對。

在這種嚴格的控制下,孩子就像父母的提線木偶,怎麼交朋友都是父母說了算,失去了他自己練習社會交往的機會。

2. 家長對交往不重視

還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的學習最重要,和朋友一起玩就是浪費時間,給孩子報名無窮無盡的補習班、興趣班,壓榨了孩子的時間後,他就沒有機會去交朋友了。

但對於孩子來說,家長這麼做卻可能造成他未來的陰影。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之前有個新聞,說重慶某個大學,有個學生小肖,家裡富裕,本人有陽光帥氣,還擅長拉小提琴。

但這麼一個優秀的男孩,卻偷了隔壁寢室的電腦和手錶,被警方帶走。

小肖的家庭富裕,生活費也管夠,為什麼要去偷東西呢?

在警方追問之下,他才說了實話。

原來,小肖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孤單,還多次打電話給媽媽,說自己交不到朋友;而隔壁寢室的男生關係很要好,他就心生嫉妒。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一次, 小肖和隔壁的男生髮生了口角,他懷恨在心,為了懲罰那些男生,小肖就偷走了他們的手錶和電腦。

自己交不到朋友,怨恨別人就要偷人家東西,小肖的社會交往能力確實差的可以。

為什麼會這樣?小肖的母親感到十分後悔,說家裡人管得嚴,小肖從小就要學習、拉小提琴,根本沒有玩的時間,更別提交朋友了。

"

在孩子集體活動的場所,總能看到一兩個孤獨的、不太合群的身影。

​旁邊小夥伴們嬉笑打鬧的聲音越大,這幾個孩子就顯得越可憐。

社會交往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孩子也是一樣,從幼年時期開始,孩子就有尋找同伴,參與人際交往活動的傾向。

也只有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孩子的個性、智力、情商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那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遊離於群體之外,把自己的基本需求給壓制住了呢?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多數時候,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長身上。


家長禁止了孩子間的交往

1. 家長限制太多

在有些家長眼裡,孩子交什麼朋友不是由孩子自己說了算,而是由大人來決定。

他們生怕孩子交到“壞朋友”,就對孩子嚴加看管,想交什麼朋友,都由大人說了算。

之前有調查顯示,有81%的父母希望孩子跟學習好的同學交往,64%的父母不願意孩子跟異性同學交往。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一旦孩子提起他的新夥伴,這些家長就會“刨根問底”,去了解對方的個人乃至家庭情況,再決定支持還是反對。

在這種嚴格的控制下,孩子就像父母的提線木偶,怎麼交朋友都是父母說了算,失去了他自己練習社會交往的機會。

2. 家長對交往不重視

還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的學習最重要,和朋友一起玩就是浪費時間,給孩子報名無窮無盡的補習班、興趣班,壓榨了孩子的時間後,他就沒有機會去交朋友了。

但對於孩子來說,家長這麼做卻可能造成他未來的陰影。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之前有個新聞,說重慶某個大學,有個學生小肖,家裡富裕,本人有陽光帥氣,還擅長拉小提琴。

但這麼一個優秀的男孩,卻偷了隔壁寢室的電腦和手錶,被警方帶走。

小肖的家庭富裕,生活費也管夠,為什麼要去偷東西呢?

在警方追問之下,他才說了實話。

原來,小肖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孤單,還多次打電話給媽媽,說自己交不到朋友;而隔壁寢室的男生關係很要好,他就心生嫉妒。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一次, 小肖和隔壁的男生髮生了口角,他懷恨在心,為了懲罰那些男生,小肖就偷走了他們的手錶和電腦。

自己交不到朋友,怨恨別人就要偷人家東西,小肖的社會交往能力確實差的可以。

為什麼會這樣?小肖的母親感到十分後悔,說家裡人管得嚴,小肖從小就要學習、拉小提琴,根本沒有玩的時間,更別提交朋友了。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人際交往對孩子有多重要?

人際交往能力一個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需要在社交場景中不斷去實踐。

如果家長對孩子管的太嚴,讓孩子失去了這方面的能力,那他就不會正確地進行社交,對其心理、性格有極壞的影響,人際關係就處不好了。

而心理學家認為,人際關係能代表一個人的心理適應水平,和心理健康息息相關。

如果一個孩子的人際關係差,他就更可能會出現膽小、害羞、孤僻等性格,更容易成為被欺凌的對象!

所以說,家長們應該認識到,人際交往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更要鼓勵孩子,積極去參與社交活動,與人交往。

"

在孩子集體活動的場所,總能看到一兩個孤獨的、不太合群的身影。

​旁邊小夥伴們嬉笑打鬧的聲音越大,這幾個孩子就顯得越可憐。

社會交往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孩子也是一樣,從幼年時期開始,孩子就有尋找同伴,參與人際交往活動的傾向。

也只有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孩子的個性、智力、情商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那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遊離於群體之外,把自己的基本需求給壓制住了呢?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多數時候,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長身上。


家長禁止了孩子間的交往

1. 家長限制太多

在有些家長眼裡,孩子交什麼朋友不是由孩子自己說了算,而是由大人來決定。

他們生怕孩子交到“壞朋友”,就對孩子嚴加看管,想交什麼朋友,都由大人說了算。

之前有調查顯示,有81%的父母希望孩子跟學習好的同學交往,64%的父母不願意孩子跟異性同學交往。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一旦孩子提起他的新夥伴,這些家長就會“刨根問底”,去了解對方的個人乃至家庭情況,再決定支持還是反對。

在這種嚴格的控制下,孩子就像父母的提線木偶,怎麼交朋友都是父母說了算,失去了他自己練習社會交往的機會。

2. 家長對交往不重視

還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的學習最重要,和朋友一起玩就是浪費時間,給孩子報名無窮無盡的補習班、興趣班,壓榨了孩子的時間後,他就沒有機會去交朋友了。

但對於孩子來說,家長這麼做卻可能造成他未來的陰影。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之前有個新聞,說重慶某個大學,有個學生小肖,家裡富裕,本人有陽光帥氣,還擅長拉小提琴。

但這麼一個優秀的男孩,卻偷了隔壁寢室的電腦和手錶,被警方帶走。

小肖的家庭富裕,生活費也管夠,為什麼要去偷東西呢?

在警方追問之下,他才說了實話。

原來,小肖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孤單,還多次打電話給媽媽,說自己交不到朋友;而隔壁寢室的男生關係很要好,他就心生嫉妒。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一次, 小肖和隔壁的男生髮生了口角,他懷恨在心,為了懲罰那些男生,小肖就偷走了他們的手錶和電腦。

自己交不到朋友,怨恨別人就要偷人家東西,小肖的社會交往能力確實差的可以。

為什麼會這樣?小肖的母親感到十分後悔,說家裡人管得嚴,小肖從小就要學習、拉小提琴,根本沒有玩的時間,更別提交朋友了。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人際交往對孩子有多重要?

人際交往能力一個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需要在社交場景中不斷去實踐。

如果家長對孩子管的太嚴,讓孩子失去了這方面的能力,那他就不會正確地進行社交,對其心理、性格有極壞的影響,人際關係就處不好了。

而心理學家認為,人際關係能代表一個人的心理適應水平,和心理健康息息相關。

如果一個孩子的人際關係差,他就更可能會出現膽小、害羞、孤僻等性格,更容易成為被欺凌的對象!

所以說,家長們應該認識到,人際交往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更要鼓勵孩子,積極去參與社交活動,與人交往。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如何打好孩子社交的基礎?

那麼,家長該如何推孩子一把,讓他去進行社交呢?

其實早在嬰幼兒時期,就該讓孩子進行“社會化”了,也就是參與到外面的社會之中。

有些家長認為,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只要管好他吃喝拉撒、身體健康就可以,不需要刻意讓他接觸外面的世界。

其實不然,兒童心理學家發現,3歲以下寶寶的“社會化”進程,對其一生的社交能力都有好處。

"

在孩子集體活動的場所,總能看到一兩個孤獨的、不太合群的身影。

​旁邊小夥伴們嬉笑打鬧的聲音越大,這幾個孩子就顯得越可憐。

社會交往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孩子也是一樣,從幼年時期開始,孩子就有尋找同伴,參與人際交往活動的傾向。

也只有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孩子的個性、智力、情商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那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遊離於群體之外,把自己的基本需求給壓制住了呢?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多數時候,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長身上。


家長禁止了孩子間的交往

1. 家長限制太多

在有些家長眼裡,孩子交什麼朋友不是由孩子自己說了算,而是由大人來決定。

他們生怕孩子交到“壞朋友”,就對孩子嚴加看管,想交什麼朋友,都由大人說了算。

之前有調查顯示,有81%的父母希望孩子跟學習好的同學交往,64%的父母不願意孩子跟異性同學交往。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一旦孩子提起他的新夥伴,這些家長就會“刨根問底”,去了解對方的個人乃至家庭情況,再決定支持還是反對。

在這種嚴格的控制下,孩子就像父母的提線木偶,怎麼交朋友都是父母說了算,失去了他自己練習社會交往的機會。

2. 家長對交往不重視

還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的學習最重要,和朋友一起玩就是浪費時間,給孩子報名無窮無盡的補習班、興趣班,壓榨了孩子的時間後,他就沒有機會去交朋友了。

但對於孩子來說,家長這麼做卻可能造成他未來的陰影。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之前有個新聞,說重慶某個大學,有個學生小肖,家裡富裕,本人有陽光帥氣,還擅長拉小提琴。

但這麼一個優秀的男孩,卻偷了隔壁寢室的電腦和手錶,被警方帶走。

小肖的家庭富裕,生活費也管夠,為什麼要去偷東西呢?

在警方追問之下,他才說了實話。

原來,小肖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孤單,還多次打電話給媽媽,說自己交不到朋友;而隔壁寢室的男生關係很要好,他就心生嫉妒。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一次, 小肖和隔壁的男生髮生了口角,他懷恨在心,為了懲罰那些男生,小肖就偷走了他們的手錶和電腦。

自己交不到朋友,怨恨別人就要偷人家東西,小肖的社會交往能力確實差的可以。

為什麼會這樣?小肖的母親感到十分後悔,說家裡人管得嚴,小肖從小就要學習、拉小提琴,根本沒有玩的時間,更別提交朋友了。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人際交往對孩子有多重要?

人際交往能力一個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需要在社交場景中不斷去實踐。

如果家長對孩子管的太嚴,讓孩子失去了這方面的能力,那他就不會正確地進行社交,對其心理、性格有極壞的影響,人際關係就處不好了。

而心理學家認為,人際關係能代表一個人的心理適應水平,和心理健康息息相關。

如果一個孩子的人際關係差,他就更可能會出現膽小、害羞、孤僻等性格,更容易成為被欺凌的對象!

所以說,家長們應該認識到,人際交往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更要鼓勵孩子,積極去參與社交活動,與人交往。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如何打好孩子社交的基礎?

那麼,家長該如何推孩子一把,讓他去進行社交呢?

其實早在嬰幼兒時期,就該讓孩子進行“社會化”了,也就是參與到外面的社會之中。

有些家長認為,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只要管好他吃喝拉撒、身體健康就可以,不需要刻意讓他接觸外面的世界。

其實不然,兒童心理學家發現,3歲以下寶寶的“社會化”進程,對其一生的社交能力都有好處。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剛出生幾個月的寶寶,對他人就有反應了,如果媽媽靠近,他就會感到安心,如果媽媽不在,他可能就會哭鬧。

在這段時間,如果媽媽能及時滿足寶寶的需求,就能讓寶寶建立起一種信任感,不止是信任媽媽,也是信任整個世界。

這種信任感對寶寶將來的社交很有必要,所以在這個時候,家人要及時對寶寶的需求做出迴應,並給予寶寶陪伴。

之後,家人可以帶著寶寶多出門,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多看看不同的人,這能為寶寶提供“社會感覺”,讓他能勇敢面對陌生的人和環境。

"

在孩子集體活動的場所,總能看到一兩個孤獨的、不太合群的身影。

​旁邊小夥伴們嬉笑打鬧的聲音越大,這幾個孩子就顯得越可憐。

社會交往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孩子也是一樣,從幼年時期開始,孩子就有尋找同伴,參與人際交往活動的傾向。

也只有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孩子的個性、智力、情商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那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遊離於群體之外,把自己的基本需求給壓制住了呢?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多數時候,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長身上。


家長禁止了孩子間的交往

1. 家長限制太多

在有些家長眼裡,孩子交什麼朋友不是由孩子自己說了算,而是由大人來決定。

他們生怕孩子交到“壞朋友”,就對孩子嚴加看管,想交什麼朋友,都由大人說了算。

之前有調查顯示,有81%的父母希望孩子跟學習好的同學交往,64%的父母不願意孩子跟異性同學交往。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一旦孩子提起他的新夥伴,這些家長就會“刨根問底”,去了解對方的個人乃至家庭情況,再決定支持還是反對。

在這種嚴格的控制下,孩子就像父母的提線木偶,怎麼交朋友都是父母說了算,失去了他自己練習社會交往的機會。

2. 家長對交往不重視

還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的學習最重要,和朋友一起玩就是浪費時間,給孩子報名無窮無盡的補習班、興趣班,壓榨了孩子的時間後,他就沒有機會去交朋友了。

但對於孩子來說,家長這麼做卻可能造成他未來的陰影。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之前有個新聞,說重慶某個大學,有個學生小肖,家裡富裕,本人有陽光帥氣,還擅長拉小提琴。

但這麼一個優秀的男孩,卻偷了隔壁寢室的電腦和手錶,被警方帶走。

小肖的家庭富裕,生活費也管夠,為什麼要去偷東西呢?

在警方追問之下,他才說了實話。

原來,小肖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孤單,還多次打電話給媽媽,說自己交不到朋友;而隔壁寢室的男生關係很要好,他就心生嫉妒。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一次, 小肖和隔壁的男生髮生了口角,他懷恨在心,為了懲罰那些男生,小肖就偷走了他們的手錶和電腦。

自己交不到朋友,怨恨別人就要偷人家東西,小肖的社會交往能力確實差的可以。

為什麼會這樣?小肖的母親感到十分後悔,說家裡人管得嚴,小肖從小就要學習、拉小提琴,根本沒有玩的時間,更別提交朋友了。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人際交往對孩子有多重要?

人際交往能力一個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需要在社交場景中不斷去實踐。

如果家長對孩子管的太嚴,讓孩子失去了這方面的能力,那他就不會正確地進行社交,對其心理、性格有極壞的影響,人際關係就處不好了。

而心理學家認為,人際關係能代表一個人的心理適應水平,和心理健康息息相關。

如果一個孩子的人際關係差,他就更可能會出現膽小、害羞、孤僻等性格,更容易成為被欺凌的對象!

所以說,家長們應該認識到,人際交往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更要鼓勵孩子,積極去參與社交活動,與人交往。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如何打好孩子社交的基礎?

那麼,家長該如何推孩子一把,讓他去進行社交呢?

其實早在嬰幼兒時期,就該讓孩子進行“社會化”了,也就是參與到外面的社會之中。

有些家長認為,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只要管好他吃喝拉撒、身體健康就可以,不需要刻意讓他接觸外面的世界。

其實不然,兒童心理學家發現,3歲以下寶寶的“社會化”進程,對其一生的社交能力都有好處。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剛出生幾個月的寶寶,對他人就有反應了,如果媽媽靠近,他就會感到安心,如果媽媽不在,他可能就會哭鬧。

在這段時間,如果媽媽能及時滿足寶寶的需求,就能讓寶寶建立起一種信任感,不止是信任媽媽,也是信任整個世界。

這種信任感對寶寶將來的社交很有必要,所以在這個時候,家人要及時對寶寶的需求做出迴應,並給予寶寶陪伴。

之後,家人可以帶著寶寶多出門,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多看看不同的人,這能為寶寶提供“社會感覺”,讓他能勇敢面對陌生的人和環境。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一旦來說,在做好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滿月的寶寶就可以被帶著出門了,家人可以帶著孩子去小區裡散步,接著是去公園散心等等,給他不同的體驗。

在孩子的生命初期就帶著他進行“社會化”,能讓孩子能勇敢地去面對社交。

接下來,就是引導孩子的社交行為了。

比如,如何應對孩子怕生的情況?

孩子玩具被搶了怎麼辦?

孩子在交往中被打了怎麼辦?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家長們可以查看兜媽之前的文章哦。

"

在孩子集體活動的場所,總能看到一兩個孤獨的、不太合群的身影。

​旁邊小夥伴們嬉笑打鬧的聲音越大,這幾個孩子就顯得越可憐。

社會交往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孩子也是一樣,從幼年時期開始,孩子就有尋找同伴,參與人際交往活動的傾向。

也只有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孩子的個性、智力、情商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那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遊離於群體之外,把自己的基本需求給壓制住了呢?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多數時候,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長身上。


家長禁止了孩子間的交往

1. 家長限制太多

在有些家長眼裡,孩子交什麼朋友不是由孩子自己說了算,而是由大人來決定。

他們生怕孩子交到“壞朋友”,就對孩子嚴加看管,想交什麼朋友,都由大人說了算。

之前有調查顯示,有81%的父母希望孩子跟學習好的同學交往,64%的父母不願意孩子跟異性同學交往。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一旦孩子提起他的新夥伴,這些家長就會“刨根問底”,去了解對方的個人乃至家庭情況,再決定支持還是反對。

在這種嚴格的控制下,孩子就像父母的提線木偶,怎麼交朋友都是父母說了算,失去了他自己練習社會交往的機會。

2. 家長對交往不重視

還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的學習最重要,和朋友一起玩就是浪費時間,給孩子報名無窮無盡的補習班、興趣班,壓榨了孩子的時間後,他就沒有機會去交朋友了。

但對於孩子來說,家長這麼做卻可能造成他未來的陰影。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之前有個新聞,說重慶某個大學,有個學生小肖,家裡富裕,本人有陽光帥氣,還擅長拉小提琴。

但這麼一個優秀的男孩,卻偷了隔壁寢室的電腦和手錶,被警方帶走。

小肖的家庭富裕,生活費也管夠,為什麼要去偷東西呢?

在警方追問之下,他才說了實話。

原來,小肖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孤單,還多次打電話給媽媽,說自己交不到朋友;而隔壁寢室的男生關係很要好,他就心生嫉妒。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一次, 小肖和隔壁的男生髮生了口角,他懷恨在心,為了懲罰那些男生,小肖就偷走了他們的手錶和電腦。

自己交不到朋友,怨恨別人就要偷人家東西,小肖的社會交往能力確實差的可以。

為什麼會這樣?小肖的母親感到十分後悔,說家裡人管得嚴,小肖從小就要學習、拉小提琴,根本沒有玩的時間,更別提交朋友了。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人際交往對孩子有多重要?

人際交往能力一個經驗不斷積累的過程,需要在社交場景中不斷去實踐。

如果家長對孩子管的太嚴,讓孩子失去了這方面的能力,那他就不會正確地進行社交,對其心理、性格有極壞的影響,人際關係就處不好了。

而心理學家認為,人際關係能代表一個人的心理適應水平,和心理健康息息相關。

如果一個孩子的人際關係差,他就更可能會出現膽小、害羞、孤僻等性格,更容易成為被欺凌的對象!

所以說,家長們應該認識到,人際交往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更要鼓勵孩子,積極去參與社交活動,與人交往。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如何打好孩子社交的基礎?

那麼,家長該如何推孩子一把,讓他去進行社交呢?

其實早在嬰幼兒時期,就該讓孩子進行“社會化”了,也就是參與到外面的社會之中。

有些家長認為,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只要管好他吃喝拉撒、身體健康就可以,不需要刻意讓他接觸外面的世界。

其實不然,兒童心理學家發現,3歲以下寶寶的“社會化”進程,對其一生的社交能力都有好處。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剛出生幾個月的寶寶,對他人就有反應了,如果媽媽靠近,他就會感到安心,如果媽媽不在,他可能就會哭鬧。

在這段時間,如果媽媽能及時滿足寶寶的需求,就能讓寶寶建立起一種信任感,不止是信任媽媽,也是信任整個世界。

這種信任感對寶寶將來的社交很有必要,所以在這個時候,家人要及時對寶寶的需求做出迴應,並給予寶寶陪伴。

之後,家人可以帶著寶寶多出門,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多看看不同的人,這能為寶寶提供“社會感覺”,讓他能勇敢面對陌生的人和環境。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一旦來說,在做好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滿月的寶寶就可以被帶著出門了,家人可以帶著孩子去小區裡散步,接著是去公園散心等等,給他不同的體驗。

在孩子的生命初期就帶著他進行“社會化”,能讓孩子能勇敢地去面對社交。

接下來,就是引導孩子的社交行為了。

比如,如何應對孩子怕生的情況?

孩子玩具被搶了怎麼辦?

孩子在交往中被打了怎麼辦?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家長們可以查看兜媽之前的文章哦。

孩子沒朋友、不合群?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這些事情可不能做

孩子出現的人緣差、不合群、沒朋友之類的問題,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

家長們可要避免那些錯誤行為,並從小就給寶寶打下“社會化”的基礎,就不愁孩子沒朋友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