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迪分享」父母的境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

你小小的認可,或許就是孩子的全世界


「貝迪分享」父母的境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

父母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樂於幫孩子找問題,指出孩子哪裡做得不好、有什麼缺點——

這道題居然做錯了,太粗心了吧每天起床這麼晚,拖拖拉拉,以後怎麼辦要主動跟阿姨打招呼,你怎麼這麼沒禮貌

很多家長很困惑,我也經常說:“孩子你真棒!”但是孩子並沒有變得很棒。細細想來,這些“你真棒”大多數時候是不走心的。而那些“你太粗心了”、“我都講這麼多遍了,還聽不懂嗎?”既具體又戳心,像一根根刺一樣,直奔孩子的心房。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對美國一所鄉村小學18個班孩子進行過一場實驗。他們先是煞有其事地對孩子們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但並沒有真的計算分數和結果。而是隨機挑選了一些學生,告訴校方這些孩子更有發展潛力,並叮囑他們保密。

世界上著名的謊言


「貝迪分享」父母的境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


8個月後,經過測試發現,之前被隨機判斷為有潛力的學生,表現得性格更外向、更自信,求知慾也更強。這個後來被羅森塔爾命名為“權威性謊言”,他對校方來說是權威,而校方對學生來說是權威。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第一個權威。父母的認可,將深刻地影響孩子的人生。

在心理學上,因為每個孩子潛意識裡都是愛父母的,他們會把父母的評價,內化為對自己的評價。

在童年時期,因為對自身和外界的認識、理解都非常有限,所以我們不知道怎麼去評價自己,只能求助於父母。如果父母肯定了我們,我們就能肯定自己,逐漸生長出自信;如果父母否定了我們,我們就會重頭再來,改造自己;如果一直沒有得到肯定,我們就會開始懷疑自己。

臺灣著名作家三毛在《一生的戰役》裡曾經寫過:“我一生最大的悲哀,並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請您欣賞我。”這個您,就是她的父親。

後來她的父親看到了這篇文章,寫道:“很感動,深為身邊有這樣的小草而驕傲。”

三毛淚流滿面,回到:“等你這句話,我等了一生一世,直到今天你親口說出來,才抹去了我在這個家庭永遠抹不掉的自卑和心虛。”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跟三毛一樣,因為小時候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內心坍縮成一個洞,終身都在渴求著。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像三毛那樣堅強,他們可能會迷茫、彷徨,最終被打上沒自信、沒出息的標籤,實在是可惜。所以,千萬不要低估認可的力量

問自己:你一次正式地、認真地、具體地認可孩子,是什麼時候?


「貝迪分享」父母的境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


這個世界的壞,他們早就感受到了

仔細回憶一下,在孩子剛學會走路、剛學會說話的時候,你是怎麼樣的狀態?你的眼裡肯定溢滿了慈愛,反覆地鼓勵他、誇讚他、安撫他。於是,孩子會不斷努力嘗試,因為他知道無論自己做得怎麼樣,媽媽都不會責怪他。父母是孩子的避風港,勇敢冒險闖世界的動力。


「貝迪分享」父母的境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


我們的文化語境裡,謙虛、謹小慎微受人推崇、傳唱了幾千年,但這是過時的。當孩子稍微長大一點,爸爸媽媽們突然就開始害怕了,怕孩子驕傲大意,就把自己的認可藏了起來;怕孩子不懂人世險惡,於是主動地扮演險惡——給孩子壓力,不斷地告誡孩子競爭殘酷、生活不易。

其實,孩子都不傻。學校不是天堂,老師不是天使,公交車司機也不會每天面帶微笑。這個世界的壞,他們早就能感受到了。

我國著名教育家盧勤老師曾經把每個孩子比喻成一顆雞蛋:把雞蛋打開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外部施加壓力,把雞蛋破開;另一種是從內部給雞蛋溫暖,等小雞出生,雞蛋就打開了。從外面打開是食物,從裡面打開才是生命。孩子也一樣,他們更需要鼓勵、接納和認可,而不是太多的壓力。


「貝迪分享」父母的境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


正確認可孩子,是個技術活

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對紐約20所學校的400名學生,進行了為期10年的實驗,結果令人深思。

首先,她讓孩子們進行非常簡單的拼圖遊戲。然後對A組孩子給予“你很聰明”的表揚,而對B組的孩子給予“你剛才一定很努力”的鼓勵。


「貝迪分享」父母的境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


隨著難度增大,A組跟B組的孩子開始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現——

A組 被誇聰明的孩子

更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維”:“你很聰明”背後傳達的意思是——因為聰明,所以你成功了。為了保持聰明的評價,孩子會更傾向於保守行事,遇到困難時,更容易感到沮喪、懷疑自己。

B組 被誇努力的孩子

更容易形成“發展型思維”:“你很努力”背後傳達的意思是——因為努力,所以你成功了。沒有不必要的壓力, 孩子更有自信,更願意嘗試,不會輕易放棄。盧勤老師說:“對孩子來說,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正確認可孩子,能讓讓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走入正向的循環,獲得健康的、持續向上的動力。

做孩子的知心人


「貝迪分享」父母的境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

激勵式教育必然是充滿愛的教育,好的家庭教育不光能幫孩子分清對錯,也能幫孩子分清善惡,同時給孩子愛的能力。當一個人有了愛的能力,她就會有發現美的能力和好的人緣,無論何時身邊都不缺支持她的人。一個人長大後,最可怕的不是貧窮和困難,而是孤獨。


「貝迪分享」父母的境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

人的本能是趨利避害,孩子也一樣。認可孩子,孩子就願意跟你溝通;讓孩子喜歡你,孩子就能理解你,就願意聽你的話;讓孩子跟你說心裡話,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成為“知心父母”,激發孩子的內動力

愛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方法。其實很多孩子的問題只要好好聊聊就能解決。家長有沒有發自內心地認可孩子、家長有沒有好好地跟孩子溝通、家長有沒有處理好跟孩子的關係……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家長的態度、觀念和溝通技巧將極大地影響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父母的境界就是孩子的天花板。

欲瞭解更多育兒資訊,請持續關注貝迪堡國際早教天津站,更多精彩內容等你來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