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

文|艾小貝育兒課堂(純屬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轉發並分享)

前幾天去朋友家做客,一進房間便感覺到氣氛不太對勁,朋友家的孩子童童從頭到尾一直在哭鬧,朋友無論說什麼都不管用,我詢問原因,朋友告訴我說,童童總是對很多事情都很好奇,家裡的插座設置的比較低,孩子很容易夠得到,孩子每次都很好奇,要去摸插座,朋友總是給童童說,不要摸插座,不要摸,這個東西很危險,孩子偏偏不聽。這次又去碰插座,差點被電到。朋友一時著急,便吵了童童,於是童童就一直哭鬧。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自己的侄子身上,小侄子比較頑皮,假期陪他回鄉下老家去看望老人,鄉下家裡的動物比較多,雞鴨貓狗等等小動物一下子就吸引了小侄子的注意力,不進房間,就要在外面的院子裡和小狗玩,長輩害怕這些小狗咬到小朋友,特意在小朋友來之前用鏈子把小狗栓住,不許它亂跑。家裡長輩千叮嚀萬囑咐,不讓小侄子去摸小狗,讓他離遠一點看,可是一不注意,小侄子還是拿著手裡的麵包去喂小狗,不小心被咬到了。

"

文|艾小貝育兒課堂(純屬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轉發並分享)

前幾天去朋友家做客,一進房間便感覺到氣氛不太對勁,朋友家的孩子童童從頭到尾一直在哭鬧,朋友無論說什麼都不管用,我詢問原因,朋友告訴我說,童童總是對很多事情都很好奇,家裡的插座設置的比較低,孩子很容易夠得到,孩子每次都很好奇,要去摸插座,朋友總是給童童說,不要摸插座,不要摸,這個東西很危險,孩子偏偏不聽。這次又去碰插座,差點被電到。朋友一時著急,便吵了童童,於是童童就一直哭鬧。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自己的侄子身上,小侄子比較頑皮,假期陪他回鄉下老家去看望老人,鄉下家裡的動物比較多,雞鴨貓狗等等小動物一下子就吸引了小侄子的注意力,不進房間,就要在外面的院子裡和小狗玩,長輩害怕這些小狗咬到小朋友,特意在小朋友來之前用鏈子把小狗栓住,不許它亂跑。家裡長輩千叮嚀萬囑咐,不讓小侄子去摸小狗,讓他離遠一點看,可是一不注意,小侄子還是拿著手裡的麵包去喂小狗,不小心被咬到了。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很多父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孩子偏偏趁家長不注意的時候去幹什麼,反而你越不讓他幹什麼,他就偏要幹什麼。這樣便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孩子就不聽家長的話,家長就偏不許孩子去做,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要思考這種行為產生原因是什麼。

孩子越勸越不聽話,主要原因是哪些?

01.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及天然的好奇心

孩子對這個世界是充滿好奇的,充滿好奇便預示著要積極去尋找答案,於是孩子便開始勇敢的前往,突然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告訴自己,不許去摸這個,不許去拿那個,不許這樣,不許那樣,這會讓孩子很不知所措進而產生逆反心理,為什麼不可以,我偏偏要這樣做,於是便會發生開頭的那些事件,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就偏偏去做什麼。

"

文|艾小貝育兒課堂(純屬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轉發並分享)

前幾天去朋友家做客,一進房間便感覺到氣氛不太對勁,朋友家的孩子童童從頭到尾一直在哭鬧,朋友無論說什麼都不管用,我詢問原因,朋友告訴我說,童童總是對很多事情都很好奇,家裡的插座設置的比較低,孩子很容易夠得到,孩子每次都很好奇,要去摸插座,朋友總是給童童說,不要摸插座,不要摸,這個東西很危險,孩子偏偏不聽。這次又去碰插座,差點被電到。朋友一時著急,便吵了童童,於是童童就一直哭鬧。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自己的侄子身上,小侄子比較頑皮,假期陪他回鄉下老家去看望老人,鄉下家裡的動物比較多,雞鴨貓狗等等小動物一下子就吸引了小侄子的注意力,不進房間,就要在外面的院子裡和小狗玩,長輩害怕這些小狗咬到小朋友,特意在小朋友來之前用鏈子把小狗栓住,不許它亂跑。家裡長輩千叮嚀萬囑咐,不讓小侄子去摸小狗,讓他離遠一點看,可是一不注意,小侄子還是拿著手裡的麵包去喂小狗,不小心被咬到了。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很多父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孩子偏偏趁家長不注意的時候去幹什麼,反而你越不讓他幹什麼,他就偏要幹什麼。這樣便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孩子就不聽家長的話,家長就偏不許孩子去做,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要思考這種行為產生原因是什麼。

孩子越勸越不聽話,主要原因是哪些?

01.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及天然的好奇心

孩子對這個世界是充滿好奇的,充滿好奇便預示著要積極去尋找答案,於是孩子便開始勇敢的前往,突然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告訴自己,不許去摸這個,不許去拿那個,不許這樣,不許那樣,這會讓孩子很不知所措進而產生逆反心理,為什麼不可以,我偏偏要這樣做,於是便會發生開頭的那些事件,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就偏偏去做什麼。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02.家長勸說方式的不正確

很多家長在處理問題上,就四個字:簡單粗暴,直接明令禁止孩子不許做什麼,但具體原因卻不告訴孩子,其實家長應該有耐心,告訴孩子,這件事不可以做,原因是什麼。例如:朋友可以對童童說,童童不可以摸插座哦,插座裡面有電,電會電到你,是很危險的,也可以去網絡上找尋相關的漫畫,告訴孩子這件事情的危險性。不要總是上來就劈頭蓋臉的吵孩子一頓,這樣會更加刺激孩子,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因此,在面對越勸說越不聽話的情況下,家長要確保自己有足夠的耐心,既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也要採用適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勸說,讓孩子瞭解到事情的嚴重性,發自內心的拒絕某種行為。

"

文|艾小貝育兒課堂(純屬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轉發並分享)

前幾天去朋友家做客,一進房間便感覺到氣氛不太對勁,朋友家的孩子童童從頭到尾一直在哭鬧,朋友無論說什麼都不管用,我詢問原因,朋友告訴我說,童童總是對很多事情都很好奇,家裡的插座設置的比較低,孩子很容易夠得到,孩子每次都很好奇,要去摸插座,朋友總是給童童說,不要摸插座,不要摸,這個東西很危險,孩子偏偏不聽。這次又去碰插座,差點被電到。朋友一時著急,便吵了童童,於是童童就一直哭鬧。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自己的侄子身上,小侄子比較頑皮,假期陪他回鄉下老家去看望老人,鄉下家裡的動物比較多,雞鴨貓狗等等小動物一下子就吸引了小侄子的注意力,不進房間,就要在外面的院子裡和小狗玩,長輩害怕這些小狗咬到小朋友,特意在小朋友來之前用鏈子把小狗栓住,不許它亂跑。家裡長輩千叮嚀萬囑咐,不讓小侄子去摸小狗,讓他離遠一點看,可是一不注意,小侄子還是拿著手裡的麵包去喂小狗,不小心被咬到了。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很多父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孩子偏偏趁家長不注意的時候去幹什麼,反而你越不讓他幹什麼,他就偏要幹什麼。這樣便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孩子就不聽家長的話,家長就偏不許孩子去做,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要思考這種行為產生原因是什麼。

孩子越勸越不聽話,主要原因是哪些?

01.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及天然的好奇心

孩子對這個世界是充滿好奇的,充滿好奇便預示著要積極去尋找答案,於是孩子便開始勇敢的前往,突然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告訴自己,不許去摸這個,不許去拿那個,不許這樣,不許那樣,這會讓孩子很不知所措進而產生逆反心理,為什麼不可以,我偏偏要這樣做,於是便會發生開頭的那些事件,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就偏偏去做什麼。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02.家長勸說方式的不正確

很多家長在處理問題上,就四個字:簡單粗暴,直接明令禁止孩子不許做什麼,但具體原因卻不告訴孩子,其實家長應該有耐心,告訴孩子,這件事不可以做,原因是什麼。例如:朋友可以對童童說,童童不可以摸插座哦,插座裡面有電,電會電到你,是很危險的,也可以去網絡上找尋相關的漫畫,告訴孩子這件事情的危險性。不要總是上來就劈頭蓋臉的吵孩子一頓,這樣會更加刺激孩子,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因此,在面對越勸說越不聽話的情況下,家長要確保自己有足夠的耐心,既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也要採用適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勸說,讓孩子瞭解到事情的嚴重性,發自內心的拒絕某種行為。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化解死循環,家長應該學會“第三者效應”

所謂“第三者效應”是傳播學的專業術語,指當事件陷入雙方焦灼的境地,這時,第三個人的登場,會有效緩解雙方的矛盾,進而促進雙方感情的增加。“第三人效應”哥倫比亞大學戴維森在1983年提出,簡單陳述便是,藉助第三者的言語勸說相對於自己直接去勸說更為有效。

進入公眾視野的一對明星家庭,杜江、霍思燕以及他們的孩子嗯哼,便是“第三者效應”的良好實踐者,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次綜藝節目中,霍思燕因為事情太多,情緒不好,對嗯哼較為急躁,嗯哼一天也不聽媽媽講話,還對媽媽發脾氣。面對霍思燕的不斷道歉,嗯哼也不聽取,最後,霍思燕撥通杜江的電話,把事情的原因結果向老公陳述了一遍,希望他能幫自己給嗯哼說,媽媽沒有生氣,只是媽媽心情不太好,加上太過忙碌,所以才讓嗯哼不開心的,希望杜江能幫自己給嗯哼解釋一下。

"

文|艾小貝育兒課堂(純屬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轉發並分享)

前幾天去朋友家做客,一進房間便感覺到氣氛不太對勁,朋友家的孩子童童從頭到尾一直在哭鬧,朋友無論說什麼都不管用,我詢問原因,朋友告訴我說,童童總是對很多事情都很好奇,家裡的插座設置的比較低,孩子很容易夠得到,孩子每次都很好奇,要去摸插座,朋友總是給童童說,不要摸插座,不要摸,這個東西很危險,孩子偏偏不聽。這次又去碰插座,差點被電到。朋友一時著急,便吵了童童,於是童童就一直哭鬧。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自己的侄子身上,小侄子比較頑皮,假期陪他回鄉下老家去看望老人,鄉下家裡的動物比較多,雞鴨貓狗等等小動物一下子就吸引了小侄子的注意力,不進房間,就要在外面的院子裡和小狗玩,長輩害怕這些小狗咬到小朋友,特意在小朋友來之前用鏈子把小狗栓住,不許它亂跑。家裡長輩千叮嚀萬囑咐,不讓小侄子去摸小狗,讓他離遠一點看,可是一不注意,小侄子還是拿著手裡的麵包去喂小狗,不小心被咬到了。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很多父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孩子偏偏趁家長不注意的時候去幹什麼,反而你越不讓他幹什麼,他就偏要幹什麼。這樣便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孩子就不聽家長的話,家長就偏不許孩子去做,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要思考這種行為產生原因是什麼。

孩子越勸越不聽話,主要原因是哪些?

01.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及天然的好奇心

孩子對這個世界是充滿好奇的,充滿好奇便預示著要積極去尋找答案,於是孩子便開始勇敢的前往,突然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告訴自己,不許去摸這個,不許去拿那個,不許這樣,不許那樣,這會讓孩子很不知所措進而產生逆反心理,為什麼不可以,我偏偏要這樣做,於是便會發生開頭的那些事件,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就偏偏去做什麼。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02.家長勸說方式的不正確

很多家長在處理問題上,就四個字:簡單粗暴,直接明令禁止孩子不許做什麼,但具體原因卻不告訴孩子,其實家長應該有耐心,告訴孩子,這件事不可以做,原因是什麼。例如:朋友可以對童童說,童童不可以摸插座哦,插座裡面有電,電會電到你,是很危險的,也可以去網絡上找尋相關的漫畫,告訴孩子這件事情的危險性。不要總是上來就劈頭蓋臉的吵孩子一頓,這樣會更加刺激孩子,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因此,在面對越勸說越不聽話的情況下,家長要確保自己有足夠的耐心,既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也要採用適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勸說,讓孩子瞭解到事情的嚴重性,發自內心的拒絕某種行為。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化解死循環,家長應該學會“第三者效應”

所謂“第三者效應”是傳播學的專業術語,指當事件陷入雙方焦灼的境地,這時,第三個人的登場,會有效緩解雙方的矛盾,進而促進雙方感情的增加。“第三人效應”哥倫比亞大學戴維森在1983年提出,簡單陳述便是,藉助第三者的言語勸說相對於自己直接去勸說更為有效。

進入公眾視野的一對明星家庭,杜江、霍思燕以及他們的孩子嗯哼,便是“第三者效應”的良好實踐者,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次綜藝節目中,霍思燕因為事情太多,情緒不好,對嗯哼較為急躁,嗯哼一天也不聽媽媽講話,還對媽媽發脾氣。面對霍思燕的不斷道歉,嗯哼也不聽取,最後,霍思燕撥通杜江的電話,把事情的原因結果向老公陳述了一遍,希望他能幫自己給嗯哼說,媽媽沒有生氣,只是媽媽心情不太好,加上太過忙碌,所以才讓嗯哼不開心的,希望杜江能幫自己給嗯哼解釋一下。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聽到大致發生什麼的杜江,便開始向嗯哼解釋,媽媽不是不愛你,只不過媽媽今天要招待別的小朋友,比較忙碌,所以才有些著急,但媽媽絕對不是故意的,媽媽還是很愛很愛嗯哼的,對吧? 聽到爸爸的勸說,嗯哼收起了自己的小脾氣,和媽媽重歸於好。

這個例子便告訴我們,當真正發生了越勸孩子孩子越不聽話的情況,家長不要死陷泥潭,要積極尋求“第三者”來幫助自己,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誰是扮演“第三者”的最佳人選呢?

毋庸置疑,伴侶便是自己和孩子交流遇到困難的絕佳人選,父母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我們總在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但當孩子與父母中一人發生衝突時,孩子會對很多事情產生懷疑,這時候,伴侶出來進行調節,便是處理當前死循環的絕佳人選,通過伴侶的解釋和對孩子的安慰,孩子會暫時脫離當前的緊張氣氛,進行思考,進而聽進去父母所說的話。

"

文|艾小貝育兒課堂(純屬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轉發並分享)

前幾天去朋友家做客,一進房間便感覺到氣氛不太對勁,朋友家的孩子童童從頭到尾一直在哭鬧,朋友無論說什麼都不管用,我詢問原因,朋友告訴我說,童童總是對很多事情都很好奇,家裡的插座設置的比較低,孩子很容易夠得到,孩子每次都很好奇,要去摸插座,朋友總是給童童說,不要摸插座,不要摸,這個東西很危險,孩子偏偏不聽。這次又去碰插座,差點被電到。朋友一時著急,便吵了童童,於是童童就一直哭鬧。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自己的侄子身上,小侄子比較頑皮,假期陪他回鄉下老家去看望老人,鄉下家裡的動物比較多,雞鴨貓狗等等小動物一下子就吸引了小侄子的注意力,不進房間,就要在外面的院子裡和小狗玩,長輩害怕這些小狗咬到小朋友,特意在小朋友來之前用鏈子把小狗栓住,不許它亂跑。家裡長輩千叮嚀萬囑咐,不讓小侄子去摸小狗,讓他離遠一點看,可是一不注意,小侄子還是拿著手裡的麵包去喂小狗,不小心被咬到了。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很多父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孩子偏偏趁家長不注意的時候去幹什麼,反而你越不讓他幹什麼,他就偏要幹什麼。這樣便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孩子就不聽家長的話,家長就偏不許孩子去做,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要思考這種行為產生原因是什麼。

孩子越勸越不聽話,主要原因是哪些?

01.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及天然的好奇心

孩子對這個世界是充滿好奇的,充滿好奇便預示著要積極去尋找答案,於是孩子便開始勇敢的前往,突然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告訴自己,不許去摸這個,不許去拿那個,不許這樣,不許那樣,這會讓孩子很不知所措進而產生逆反心理,為什麼不可以,我偏偏要這樣做,於是便會發生開頭的那些事件,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就偏偏去做什麼。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02.家長勸說方式的不正確

很多家長在處理問題上,就四個字:簡單粗暴,直接明令禁止孩子不許做什麼,但具體原因卻不告訴孩子,其實家長應該有耐心,告訴孩子,這件事不可以做,原因是什麼。例如:朋友可以對童童說,童童不可以摸插座哦,插座裡面有電,電會電到你,是很危險的,也可以去網絡上找尋相關的漫畫,告訴孩子這件事情的危險性。不要總是上來就劈頭蓋臉的吵孩子一頓,這樣會更加刺激孩子,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因此,在面對越勸說越不聽話的情況下,家長要確保自己有足夠的耐心,既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也要採用適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勸說,讓孩子瞭解到事情的嚴重性,發自內心的拒絕某種行為。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化解死循環,家長應該學會“第三者效應”

所謂“第三者效應”是傳播學的專業術語,指當事件陷入雙方焦灼的境地,這時,第三個人的登場,會有效緩解雙方的矛盾,進而促進雙方感情的增加。“第三人效應”哥倫比亞大學戴維森在1983年提出,簡單陳述便是,藉助第三者的言語勸說相對於自己直接去勸說更為有效。

進入公眾視野的一對明星家庭,杜江、霍思燕以及他們的孩子嗯哼,便是“第三者效應”的良好實踐者,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次綜藝節目中,霍思燕因為事情太多,情緒不好,對嗯哼較為急躁,嗯哼一天也不聽媽媽講話,還對媽媽發脾氣。面對霍思燕的不斷道歉,嗯哼也不聽取,最後,霍思燕撥通杜江的電話,把事情的原因結果向老公陳述了一遍,希望他能幫自己給嗯哼說,媽媽沒有生氣,只是媽媽心情不太好,加上太過忙碌,所以才讓嗯哼不開心的,希望杜江能幫自己給嗯哼解釋一下。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聽到大致發生什麼的杜江,便開始向嗯哼解釋,媽媽不是不愛你,只不過媽媽今天要招待別的小朋友,比較忙碌,所以才有些著急,但媽媽絕對不是故意的,媽媽還是很愛很愛嗯哼的,對吧? 聽到爸爸的勸說,嗯哼收起了自己的小脾氣,和媽媽重歸於好。

這個例子便告訴我們,當真正發生了越勸孩子孩子越不聽話的情況,家長不要死陷泥潭,要積極尋求“第三者”來幫助自己,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誰是扮演“第三者”的最佳人選呢?

毋庸置疑,伴侶便是自己和孩子交流遇到困難的絕佳人選,父母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我們總在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但當孩子與父母中一人發生衝突時,孩子會對很多事情產生懷疑,這時候,伴侶出來進行調節,便是處理當前死循環的絕佳人選,通過伴侶的解釋和對孩子的安慰,孩子會暫時脫離當前的緊張氣氛,進行思考,進而聽進去父母所說的話。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還應該學會這些來緩解矛盾

01.觀察溝通

家長要保持敏銳的觀察力,及時觀察孩子的行為,當孩子遇到不合理行為時,要及時進行說明,防微杜漸,儘量在行為發生前就斷絕行為的產生,一旦發生不合理行為,家長要及時和孩子溝通,做一個有耐心的父母。

02.保持冷靜

家長應該始終保持冷靜的態度對待孩子,客觀理性的看待問題,不要總是意氣用事,讓孩子平白無故被吵或者批評,這樣對孩子心理產生很大的創傷,也會導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增強。

"

文|艾小貝育兒課堂(純屬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轉發並分享)

前幾天去朋友家做客,一進房間便感覺到氣氛不太對勁,朋友家的孩子童童從頭到尾一直在哭鬧,朋友無論說什麼都不管用,我詢問原因,朋友告訴我說,童童總是對很多事情都很好奇,家裡的插座設置的比較低,孩子很容易夠得到,孩子每次都很好奇,要去摸插座,朋友總是給童童說,不要摸插座,不要摸,這個東西很危險,孩子偏偏不聽。這次又去碰插座,差點被電到。朋友一時著急,便吵了童童,於是童童就一直哭鬧。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自己的侄子身上,小侄子比較頑皮,假期陪他回鄉下老家去看望老人,鄉下家裡的動物比較多,雞鴨貓狗等等小動物一下子就吸引了小侄子的注意力,不進房間,就要在外面的院子裡和小狗玩,長輩害怕這些小狗咬到小朋友,特意在小朋友來之前用鏈子把小狗栓住,不許它亂跑。家裡長輩千叮嚀萬囑咐,不讓小侄子去摸小狗,讓他離遠一點看,可是一不注意,小侄子還是拿著手裡的麵包去喂小狗,不小心被咬到了。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很多父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孩子偏偏趁家長不注意的時候去幹什麼,反而你越不讓他幹什麼,他就偏要幹什麼。這樣便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孩子就不聽家長的話,家長就偏不許孩子去做,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要思考這種行為產生原因是什麼。

孩子越勸越不聽話,主要原因是哪些?

01.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及天然的好奇心

孩子對這個世界是充滿好奇的,充滿好奇便預示著要積極去尋找答案,於是孩子便開始勇敢的前往,突然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告訴自己,不許去摸這個,不許去拿那個,不許這樣,不許那樣,這會讓孩子很不知所措進而產生逆反心理,為什麼不可以,我偏偏要這樣做,於是便會發生開頭的那些事件,不讓孩子做什麼,孩子就偏偏去做什麼。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02.家長勸說方式的不正確

很多家長在處理問題上,就四個字:簡單粗暴,直接明令禁止孩子不許做什麼,但具體原因卻不告訴孩子,其實家長應該有耐心,告訴孩子,這件事不可以做,原因是什麼。例如:朋友可以對童童說,童童不可以摸插座哦,插座裡面有電,電會電到你,是很危險的,也可以去網絡上找尋相關的漫畫,告訴孩子這件事情的危險性。不要總是上來就劈頭蓋臉的吵孩子一頓,這樣會更加刺激孩子,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因此,在面對越勸說越不聽話的情況下,家長要確保自己有足夠的耐心,既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也要採用適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勸說,讓孩子瞭解到事情的嚴重性,發自內心的拒絕某種行為。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化解死循環,家長應該學會“第三者效應”

所謂“第三者效應”是傳播學的專業術語,指當事件陷入雙方焦灼的境地,這時,第三個人的登場,會有效緩解雙方的矛盾,進而促進雙方感情的增加。“第三人效應”哥倫比亞大學戴維森在1983年提出,簡單陳述便是,藉助第三者的言語勸說相對於自己直接去勸說更為有效。

進入公眾視野的一對明星家庭,杜江、霍思燕以及他們的孩子嗯哼,便是“第三者效應”的良好實踐者,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次綜藝節目中,霍思燕因為事情太多,情緒不好,對嗯哼較為急躁,嗯哼一天也不聽媽媽講話,還對媽媽發脾氣。面對霍思燕的不斷道歉,嗯哼也不聽取,最後,霍思燕撥通杜江的電話,把事情的原因結果向老公陳述了一遍,希望他能幫自己給嗯哼說,媽媽沒有生氣,只是媽媽心情不太好,加上太過忙碌,所以才讓嗯哼不開心的,希望杜江能幫自己給嗯哼解釋一下。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聽到大致發生什麼的杜江,便開始向嗯哼解釋,媽媽不是不愛你,只不過媽媽今天要招待別的小朋友,比較忙碌,所以才有些著急,但媽媽絕對不是故意的,媽媽還是很愛很愛嗯哼的,對吧? 聽到爸爸的勸說,嗯哼收起了自己的小脾氣,和媽媽重歸於好。

這個例子便告訴我們,當真正發生了越勸孩子孩子越不聽話的情況,家長不要死陷泥潭,要積極尋求“第三者”來幫助自己,那麼,在日常生活中,誰是扮演“第三者”的最佳人選呢?

毋庸置疑,伴侶便是自己和孩子交流遇到困難的絕佳人選,父母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我們總在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但當孩子與父母中一人發生衝突時,孩子會對很多事情產生懷疑,這時候,伴侶出來進行調節,便是處理當前死循環的絕佳人選,通過伴侶的解釋和對孩子的安慰,孩子會暫時脫離當前的緊張氣氛,進行思考,進而聽進去父母所說的話。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還應該學會這些來緩解矛盾

01.觀察溝通

家長要保持敏銳的觀察力,及時觀察孩子的行為,當孩子遇到不合理行為時,要及時進行說明,防微杜漸,儘量在行為發生前就斷絕行為的產生,一旦發生不合理行為,家長要及時和孩子溝通,做一個有耐心的父母。

02.保持冷靜

家長應該始終保持冷靜的態度對待孩子,客觀理性的看待問題,不要總是意氣用事,讓孩子平白無故被吵或者批評,這樣對孩子心理產生很大的創傷,也會導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增強。

無論怎麼勸說,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一試“第三者效應”

今日話題互動: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哪些和孩子產生矛盾的事情,你採用了什麼方法進行解決?在歡迎大家積極參與互動,與我們分享您的育兒經驗

-----------------------

這裡是艾小貝育兒課堂,我是一位寶媽,大家在育兒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向我諮詢,這裡有最全的育兒方法,希望我的建議能夠幫助你解決帶娃的困惑,如果你喜歡本文的話,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