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不完美媽媽 心理健康 文章 語言 文竹媽媽 2019-08-21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一對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爸媽,所以在育兒的路上,是一邊失敗一邊成長的。及時地發現教育失敗的原因,及時改正,才能和孩子一起進步。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普遍反映一個共同的問題,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很多事情重複過很多次,為什麼孩子還是記不住呢?出現這樣的問題,大多是由於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媽媽帶果果出去玩,準備回去的時候,果果莫名其妙地說不要坐地鐵要走回家,媽媽給她解釋半天,離家很遠,如果不坐地鐵,就是走到天黑也走不到家的,而且天氣很熱,走路會又累又渴。

“你怎麼那麼不聽話,都給你解釋很多遍了。你走不走,再不走你就在這呆著吧,我走了。”媽媽生氣的吼道,並且鬆開牽著的手,往前走了。

“媽媽,媽媽。”果果一邊哭,一邊追著跑。“媽媽,如果坐地鐵,我的氣球怎麼辦。”媽媽這個時候才停下來,回頭看到了果果手裡的氣球,原來果果是怕氣球被安檢沒收。

“對不起寶貝,我忘記了,氣球的話,我們先把氣放掉,到家再吹起來好不好。”

“嗯,好吧,媽媽,那我們去坐地鐵吧。”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一對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爸媽,所以在育兒的路上,是一邊失敗一邊成長的。及時地發現教育失敗的原因,及時改正,才能和孩子一起進步。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普遍反映一個共同的問題,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很多事情重複過很多次,為什麼孩子還是記不住呢?出現這樣的問題,大多是由於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媽媽帶果果出去玩,準備回去的時候,果果莫名其妙地說不要坐地鐵要走回家,媽媽給她解釋半天,離家很遠,如果不坐地鐵,就是走到天黑也走不到家的,而且天氣很熱,走路會又累又渴。

“你怎麼那麼不聽話,都給你解釋很多遍了。你走不走,再不走你就在這呆著吧,我走了。”媽媽生氣的吼道,並且鬆開牽著的手,往前走了。

“媽媽,媽媽。”果果一邊哭,一邊追著跑。“媽媽,如果坐地鐵,我的氣球怎麼辦。”媽媽這個時候才停下來,回頭看到了果果手裡的氣球,原來果果是怕氣球被安檢沒收。

“對不起寶貝,我忘記了,氣球的話,我們先把氣放掉,到家再吹起來好不好。”

“嗯,好吧,媽媽,那我們去坐地鐵吧。”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大多數父母都喜歡跟人抱怨:“你看你們家孩子真聽話,我們家的孩子真的是太不省心了,事事都對著幹。”

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言語行為都是通過父母影響而來的,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現了問題。

平時和孩子的交流都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造成這溝通無效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一對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爸媽,所以在育兒的路上,是一邊失敗一邊成長的。及時地發現教育失敗的原因,及時改正,才能和孩子一起進步。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普遍反映一個共同的問題,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很多事情重複過很多次,為什麼孩子還是記不住呢?出現這樣的問題,大多是由於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媽媽帶果果出去玩,準備回去的時候,果果莫名其妙地說不要坐地鐵要走回家,媽媽給她解釋半天,離家很遠,如果不坐地鐵,就是走到天黑也走不到家的,而且天氣很熱,走路會又累又渴。

“你怎麼那麼不聽話,都給你解釋很多遍了。你走不走,再不走你就在這呆著吧,我走了。”媽媽生氣的吼道,並且鬆開牽著的手,往前走了。

“媽媽,媽媽。”果果一邊哭,一邊追著跑。“媽媽,如果坐地鐵,我的氣球怎麼辦。”媽媽這個時候才停下來,回頭看到了果果手裡的氣球,原來果果是怕氣球被安檢沒收。

“對不起寶貝,我忘記了,氣球的話,我們先把氣放掉,到家再吹起來好不好。”

“嗯,好吧,媽媽,那我們去坐地鐵吧。”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大多數父母都喜歡跟人抱怨:“你看你們家孩子真聽話,我們家的孩子真的是太不省心了,事事都對著幹。”

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言語行為都是通過父母影響而來的,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現了問題。

平時和孩子的交流都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造成這溝通無效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1.為什麼很多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效果不好?

☞忽視孩子的需求。

就像例子中的媽媽,她在開始就沒有想到去詢問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坐地鐵,而是自顧解釋不坐地鐵就不能回家。這樣的溝通持續的時間越長,會越讓孩子覺得委屈,也更加不願意聽話。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思考的權利和能力,所以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應該兼顧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自說自話。

☞父母容易受情緒控制。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障礙的首要原因就是父母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孩子出現問題和錯誤的時候,總是很容易發脾氣,一旦脾氣上來,這場溝通就不再平等,呈現壓倒孩子的趨勢。讓交談變成批判大會,孩子又如何能心甘情願的聽話呢?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一對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爸媽,所以在育兒的路上,是一邊失敗一邊成長的。及時地發現教育失敗的原因,及時改正,才能和孩子一起進步。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普遍反映一個共同的問題,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很多事情重複過很多次,為什麼孩子還是記不住呢?出現這樣的問題,大多是由於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媽媽帶果果出去玩,準備回去的時候,果果莫名其妙地說不要坐地鐵要走回家,媽媽給她解釋半天,離家很遠,如果不坐地鐵,就是走到天黑也走不到家的,而且天氣很熱,走路會又累又渴。

“你怎麼那麼不聽話,都給你解釋很多遍了。你走不走,再不走你就在這呆著吧,我走了。”媽媽生氣的吼道,並且鬆開牽著的手,往前走了。

“媽媽,媽媽。”果果一邊哭,一邊追著跑。“媽媽,如果坐地鐵,我的氣球怎麼辦。”媽媽這個時候才停下來,回頭看到了果果手裡的氣球,原來果果是怕氣球被安檢沒收。

“對不起寶貝,我忘記了,氣球的話,我們先把氣放掉,到家再吹起來好不好。”

“嗯,好吧,媽媽,那我們去坐地鐵吧。”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大多數父母都喜歡跟人抱怨:“你看你們家孩子真聽話,我們家的孩子真的是太不省心了,事事都對著幹。”

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言語行為都是通過父母影響而來的,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現了問題。

平時和孩子的交流都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造成這溝通無效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1.為什麼很多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效果不好?

☞忽視孩子的需求。

就像例子中的媽媽,她在開始就沒有想到去詢問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坐地鐵,而是自顧解釋不坐地鐵就不能回家。這樣的溝通持續的時間越長,會越讓孩子覺得委屈,也更加不願意聽話。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思考的權利和能力,所以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應該兼顧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自說自話。

☞父母容易受情緒控制。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障礙的首要原因就是父母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孩子出現問題和錯誤的時候,總是很容易發脾氣,一旦脾氣上來,這場溝通就不再平等,呈現壓倒孩子的趨勢。讓交談變成批判大會,孩子又如何能心甘情願的聽話呢?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缺少正面交流。

父母習慣去指揮命令孩子,和孩子的溝通不是面對面的交談,而是直接告訴孩子,“你去玩吧”“你去寫作業吧”“你別看電視 ”。這些話甚至是父母在做著手裡的事情遠遠告訴孩子的。

孩子看不到父母時,就會很容易選擇無視,他們意識不到事情的重要性,所以就難以接受和聽從。

☞重複指令。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常常會反覆重述同一件事,同一句話,特別是當孩子無動於衷不給予迴應時,父母就會選擇更大聲、更不厭其煩地重複想要表達的指令和要求。

然而這種重複恰恰給孩子傳遞了錯誤的信息,那就是他不需要在你一開口就聽,而是當你重複多遍,甚至發出很高音調的時候再聽。這就造成的父母和孩子溝通的被動和無效。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不聽話,決絕交流,那麼父母應該首先反省自身,到底是哪裡做的不好導致的。

從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和從孩子角度看孩子的世界是不同的,父母應該多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再去溝通問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一對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爸媽,所以在育兒的路上,是一邊失敗一邊成長的。及時地發現教育失敗的原因,及時改正,才能和孩子一起進步。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普遍反映一個共同的問題,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很多事情重複過很多次,為什麼孩子還是記不住呢?出現這樣的問題,大多是由於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媽媽帶果果出去玩,準備回去的時候,果果莫名其妙地說不要坐地鐵要走回家,媽媽給她解釋半天,離家很遠,如果不坐地鐵,就是走到天黑也走不到家的,而且天氣很熱,走路會又累又渴。

“你怎麼那麼不聽話,都給你解釋很多遍了。你走不走,再不走你就在這呆著吧,我走了。”媽媽生氣的吼道,並且鬆開牽著的手,往前走了。

“媽媽,媽媽。”果果一邊哭,一邊追著跑。“媽媽,如果坐地鐵,我的氣球怎麼辦。”媽媽這個時候才停下來,回頭看到了果果手裡的氣球,原來果果是怕氣球被安檢沒收。

“對不起寶貝,我忘記了,氣球的話,我們先把氣放掉,到家再吹起來好不好。”

“嗯,好吧,媽媽,那我們去坐地鐵吧。”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大多數父母都喜歡跟人抱怨:“你看你們家孩子真聽話,我們家的孩子真的是太不省心了,事事都對著幹。”

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言語行為都是通過父母影響而來的,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現了問題。

平時和孩子的交流都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造成這溝通無效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1.為什麼很多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效果不好?

☞忽視孩子的需求。

就像例子中的媽媽,她在開始就沒有想到去詢問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坐地鐵,而是自顧解釋不坐地鐵就不能回家。這樣的溝通持續的時間越長,會越讓孩子覺得委屈,也更加不願意聽話。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思考的權利和能力,所以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應該兼顧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自說自話。

☞父母容易受情緒控制。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障礙的首要原因就是父母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孩子出現問題和錯誤的時候,總是很容易發脾氣,一旦脾氣上來,這場溝通就不再平等,呈現壓倒孩子的趨勢。讓交談變成批判大會,孩子又如何能心甘情願的聽話呢?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缺少正面交流。

父母習慣去指揮命令孩子,和孩子的溝通不是面對面的交談,而是直接告訴孩子,“你去玩吧”“你去寫作業吧”“你別看電視 ”。這些話甚至是父母在做著手裡的事情遠遠告訴孩子的。

孩子看不到父母時,就會很容易選擇無視,他們意識不到事情的重要性,所以就難以接受和聽從。

☞重複指令。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常常會反覆重述同一件事,同一句話,特別是當孩子無動於衷不給予迴應時,父母就會選擇更大聲、更不厭其煩地重複想要表達的指令和要求。

然而這種重複恰恰給孩子傳遞了錯誤的信息,那就是他不需要在你一開口就聽,而是當你重複多遍,甚至發出很高音調的時候再聽。這就造成的父母和孩子溝通的被動和無效。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不聽話,決絕交流,那麼父母應該首先反省自身,到底是哪裡做的不好導致的。

從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和從孩子角度看孩子的世界是不同的,父母應該多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再去溝通問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2.溝通的效果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塔·梅瑞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這一公式充分說明了,要想達到好的溝通效果,父母的情緒、表情很重要,也就是父母的態度決定了溝通的成敗。其次是父母說話的語調,最後才是運用的語言。

✔面部表情。

表情是人們內心活動最精確的晴雨表,在和孩子的溝通中,表情所傳遞的信息要優先於語言,更加準確有效。可以用生動的表情,驚喜、愉快、高興,來感染孩子,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著很大的積極影響,要記住的是,不要把厭惡、憤怒等不好的表情用在孩子身上,會讓孩子產生內疚和自責,也會讓孩子害怕和恐懼,這是不利於親子溝通的。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一對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爸媽,所以在育兒的路上,是一邊失敗一邊成長的。及時地發現教育失敗的原因,及時改正,才能和孩子一起進步。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普遍反映一個共同的問題,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很多事情重複過很多次,為什麼孩子還是記不住呢?出現這樣的問題,大多是由於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媽媽帶果果出去玩,準備回去的時候,果果莫名其妙地說不要坐地鐵要走回家,媽媽給她解釋半天,離家很遠,如果不坐地鐵,就是走到天黑也走不到家的,而且天氣很熱,走路會又累又渴。

“你怎麼那麼不聽話,都給你解釋很多遍了。你走不走,再不走你就在這呆著吧,我走了。”媽媽生氣的吼道,並且鬆開牽著的手,往前走了。

“媽媽,媽媽。”果果一邊哭,一邊追著跑。“媽媽,如果坐地鐵,我的氣球怎麼辦。”媽媽這個時候才停下來,回頭看到了果果手裡的氣球,原來果果是怕氣球被安檢沒收。

“對不起寶貝,我忘記了,氣球的話,我們先把氣放掉,到家再吹起來好不好。”

“嗯,好吧,媽媽,那我們去坐地鐵吧。”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大多數父母都喜歡跟人抱怨:“你看你們家孩子真聽話,我們家的孩子真的是太不省心了,事事都對著幹。”

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言語行為都是通過父母影響而來的,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現了問題。

平時和孩子的交流都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造成這溝通無效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1.為什麼很多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效果不好?

☞忽視孩子的需求。

就像例子中的媽媽,她在開始就沒有想到去詢問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坐地鐵,而是自顧解釋不坐地鐵就不能回家。這樣的溝通持續的時間越長,會越讓孩子覺得委屈,也更加不願意聽話。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思考的權利和能力,所以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應該兼顧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自說自話。

☞父母容易受情緒控制。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障礙的首要原因就是父母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孩子出現問題和錯誤的時候,總是很容易發脾氣,一旦脾氣上來,這場溝通就不再平等,呈現壓倒孩子的趨勢。讓交談變成批判大會,孩子又如何能心甘情願的聽話呢?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缺少正面交流。

父母習慣去指揮命令孩子,和孩子的溝通不是面對面的交談,而是直接告訴孩子,“你去玩吧”“你去寫作業吧”“你別看電視 ”。這些話甚至是父母在做著手裡的事情遠遠告訴孩子的。

孩子看不到父母時,就會很容易選擇無視,他們意識不到事情的重要性,所以就難以接受和聽從。

☞重複指令。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常常會反覆重述同一件事,同一句話,特別是當孩子無動於衷不給予迴應時,父母就會選擇更大聲、更不厭其煩地重複想要表達的指令和要求。

然而這種重複恰恰給孩子傳遞了錯誤的信息,那就是他不需要在你一開口就聽,而是當你重複多遍,甚至發出很高音調的時候再聽。這就造成的父母和孩子溝通的被動和無效。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不聽話,決絕交流,那麼父母應該首先反省自身,到底是哪裡做的不好導致的。

從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和從孩子角度看孩子的世界是不同的,父母應該多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再去溝通問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2.溝通的效果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塔·梅瑞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這一公式充分說明了,要想達到好的溝通效果,父母的情緒、表情很重要,也就是父母的態度決定了溝通的成敗。其次是父母說話的語調,最後才是運用的語言。

✔面部表情。

表情是人們內心活動最精確的晴雨表,在和孩子的溝通中,表情所傳遞的信息要優先於語言,更加準確有效。可以用生動的表情,驚喜、愉快、高興,來感染孩子,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著很大的積極影響,要記住的是,不要把厭惡、憤怒等不好的表情用在孩子身上,會讓孩子產生內疚和自責,也會讓孩子害怕和恐懼,這是不利於親子溝通的。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講話音調。

無論何時面對孩子都要保持平和溫柔音調,因為過度激烈的言語是會刺激到孩子脆弱的心靈的。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會隨著情緒波動而變得難以控制,繼而變得大吼大叫,這個時候這個情形中的溝通,是達不到任何目的和效果的,只會讓孩子掩耳不聞。

✔運用的言語。

請用正面語言和孩子進行溝通,因為負面語言容易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形成“負面偏好”。告訴孩子“你可以做什麼”比“你不可以做什麼更有效”。

正面語言引導孩子往前看、向好好看,也讓孩子更容易聽從和接受,和孩子的交談中,才能有更輕鬆愉快的氛圍。

已經瞭解了溝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那麼父母在和孩子的交談時還需要注意什麼呢?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一對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爸媽,所以在育兒的路上,是一邊失敗一邊成長的。及時地發現教育失敗的原因,及時改正,才能和孩子一起進步。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普遍反映一個共同的問題,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很多事情重複過很多次,為什麼孩子還是記不住呢?出現這樣的問題,大多是由於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媽媽帶果果出去玩,準備回去的時候,果果莫名其妙地說不要坐地鐵要走回家,媽媽給她解釋半天,離家很遠,如果不坐地鐵,就是走到天黑也走不到家的,而且天氣很熱,走路會又累又渴。

“你怎麼那麼不聽話,都給你解釋很多遍了。你走不走,再不走你就在這呆著吧,我走了。”媽媽生氣的吼道,並且鬆開牽著的手,往前走了。

“媽媽,媽媽。”果果一邊哭,一邊追著跑。“媽媽,如果坐地鐵,我的氣球怎麼辦。”媽媽這個時候才停下來,回頭看到了果果手裡的氣球,原來果果是怕氣球被安檢沒收。

“對不起寶貝,我忘記了,氣球的話,我們先把氣放掉,到家再吹起來好不好。”

“嗯,好吧,媽媽,那我們去坐地鐵吧。”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大多數父母都喜歡跟人抱怨:“你看你們家孩子真聽話,我們家的孩子真的是太不省心了,事事都對著幹。”

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言語行為都是通過父母影響而來的,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現了問題。

平時和孩子的交流都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造成這溝通無效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1.為什麼很多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效果不好?

☞忽視孩子的需求。

就像例子中的媽媽,她在開始就沒有想到去詢問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坐地鐵,而是自顧解釋不坐地鐵就不能回家。這樣的溝通持續的時間越長,會越讓孩子覺得委屈,也更加不願意聽話。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思考的權利和能力,所以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應該兼顧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自說自話。

☞父母容易受情緒控制。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障礙的首要原因就是父母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孩子出現問題和錯誤的時候,總是很容易發脾氣,一旦脾氣上來,這場溝通就不再平等,呈現壓倒孩子的趨勢。讓交談變成批判大會,孩子又如何能心甘情願的聽話呢?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缺少正面交流。

父母習慣去指揮命令孩子,和孩子的溝通不是面對面的交談,而是直接告訴孩子,“你去玩吧”“你去寫作業吧”“你別看電視 ”。這些話甚至是父母在做著手裡的事情遠遠告訴孩子的。

孩子看不到父母時,就會很容易選擇無視,他們意識不到事情的重要性,所以就難以接受和聽從。

☞重複指令。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常常會反覆重述同一件事,同一句話,特別是當孩子無動於衷不給予迴應時,父母就會選擇更大聲、更不厭其煩地重複想要表達的指令和要求。

然而這種重複恰恰給孩子傳遞了錯誤的信息,那就是他不需要在你一開口就聽,而是當你重複多遍,甚至發出很高音調的時候再聽。這就造成的父母和孩子溝通的被動和無效。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不聽話,決絕交流,那麼父母應該首先反省自身,到底是哪裡做的不好導致的。

從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和從孩子角度看孩子的世界是不同的,父母應該多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再去溝通問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2.溝通的效果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塔·梅瑞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這一公式充分說明了,要想達到好的溝通效果,父母的情緒、表情很重要,也就是父母的態度決定了溝通的成敗。其次是父母說話的語調,最後才是運用的語言。

✔面部表情。

表情是人們內心活動最精確的晴雨表,在和孩子的溝通中,表情所傳遞的信息要優先於語言,更加準確有效。可以用生動的表情,驚喜、愉快、高興,來感染孩子,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著很大的積極影響,要記住的是,不要把厭惡、憤怒等不好的表情用在孩子身上,會讓孩子產生內疚和自責,也會讓孩子害怕和恐懼,這是不利於親子溝通的。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講話音調。

無論何時面對孩子都要保持平和溫柔音調,因為過度激烈的言語是會刺激到孩子脆弱的心靈的。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會隨著情緒波動而變得難以控制,繼而變得大吼大叫,這個時候這個情形中的溝通,是達不到任何目的和效果的,只會讓孩子掩耳不聞。

✔運用的言語。

請用正面語言和孩子進行溝通,因為負面語言容易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形成“負面偏好”。告訴孩子“你可以做什麼”比“你不可以做什麼更有效”。

正面語言引導孩子往前看、向好好看,也讓孩子更容易聽從和接受,和孩子的交談中,才能有更輕鬆愉快的氛圍。

已經瞭解了溝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那麼父母在和孩子的交談時還需要注意什麼呢?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3.父母在和孩子交談時要注意什麼?

☆尋找孩子有興趣的話題。

父母和孩子交談,一定不要只談論自己關注的事情,比如孩子今天的表現或是學習之類,這些可能恰恰是孩子不想說的事情,父母可以先通過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去調動交談氛圍,在孩子講完他想說的事情,再去強調父母想去強調的問題,孩子更容易接受。

☆選擇好的交談時機。

父母想和孩子溝通交流,應該選擇有利的時機,比如做完作業的週末,比如假日,總之是孩子比較放鬆的時候。像孩子考試前後或是孩子剛剛做錯事情明明特別後悔內疚的時候,這些都不是交談的好時機。只有選擇對的時機,父母和孩子的交談才能融洽,孩子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也更好進行教育灌輸。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一對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爸媽,所以在育兒的路上,是一邊失敗一邊成長的。及時地發現教育失敗的原因,及時改正,才能和孩子一起進步。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普遍反映一個共同的問題,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很多事情重複過很多次,為什麼孩子還是記不住呢?出現這樣的問題,大多是由於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媽媽帶果果出去玩,準備回去的時候,果果莫名其妙地說不要坐地鐵要走回家,媽媽給她解釋半天,離家很遠,如果不坐地鐵,就是走到天黑也走不到家的,而且天氣很熱,走路會又累又渴。

“你怎麼那麼不聽話,都給你解釋很多遍了。你走不走,再不走你就在這呆著吧,我走了。”媽媽生氣的吼道,並且鬆開牽著的手,往前走了。

“媽媽,媽媽。”果果一邊哭,一邊追著跑。“媽媽,如果坐地鐵,我的氣球怎麼辦。”媽媽這個時候才停下來,回頭看到了果果手裡的氣球,原來果果是怕氣球被安檢沒收。

“對不起寶貝,我忘記了,氣球的話,我們先把氣放掉,到家再吹起來好不好。”

“嗯,好吧,媽媽,那我們去坐地鐵吧。”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大多數父母都喜歡跟人抱怨:“你看你們家孩子真聽話,我們家的孩子真的是太不省心了,事事都對著幹。”

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言語行為都是通過父母影響而來的,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現了問題。

平時和孩子的交流都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造成這溝通無效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1.為什麼很多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效果不好?

☞忽視孩子的需求。

就像例子中的媽媽,她在開始就沒有想到去詢問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坐地鐵,而是自顧解釋不坐地鐵就不能回家。這樣的溝通持續的時間越長,會越讓孩子覺得委屈,也更加不願意聽話。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思考的權利和能力,所以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應該兼顧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自說自話。

☞父母容易受情緒控制。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障礙的首要原因就是父母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孩子出現問題和錯誤的時候,總是很容易發脾氣,一旦脾氣上來,這場溝通就不再平等,呈現壓倒孩子的趨勢。讓交談變成批判大會,孩子又如何能心甘情願的聽話呢?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缺少正面交流。

父母習慣去指揮命令孩子,和孩子的溝通不是面對面的交談,而是直接告訴孩子,“你去玩吧”“你去寫作業吧”“你別看電視 ”。這些話甚至是父母在做著手裡的事情遠遠告訴孩子的。

孩子看不到父母時,就會很容易選擇無視,他們意識不到事情的重要性,所以就難以接受和聽從。

☞重複指令。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常常會反覆重述同一件事,同一句話,特別是當孩子無動於衷不給予迴應時,父母就會選擇更大聲、更不厭其煩地重複想要表達的指令和要求。

然而這種重複恰恰給孩子傳遞了錯誤的信息,那就是他不需要在你一開口就聽,而是當你重複多遍,甚至發出很高音調的時候再聽。這就造成的父母和孩子溝通的被動和無效。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不聽話,決絕交流,那麼父母應該首先反省自身,到底是哪裡做的不好導致的。

從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和從孩子角度看孩子的世界是不同的,父母應該多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再去溝通問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2.溝通的效果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塔·梅瑞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這一公式充分說明了,要想達到好的溝通效果,父母的情緒、表情很重要,也就是父母的態度決定了溝通的成敗。其次是父母說話的語調,最後才是運用的語言。

✔面部表情。

表情是人們內心活動最精確的晴雨表,在和孩子的溝通中,表情所傳遞的信息要優先於語言,更加準確有效。可以用生動的表情,驚喜、愉快、高興,來感染孩子,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著很大的積極影響,要記住的是,不要把厭惡、憤怒等不好的表情用在孩子身上,會讓孩子產生內疚和自責,也會讓孩子害怕和恐懼,這是不利於親子溝通的。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講話音調。

無論何時面對孩子都要保持平和溫柔音調,因為過度激烈的言語是會刺激到孩子脆弱的心靈的。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會隨著情緒波動而變得難以控制,繼而變得大吼大叫,這個時候這個情形中的溝通,是達不到任何目的和效果的,只會讓孩子掩耳不聞。

✔運用的言語。

請用正面語言和孩子進行溝通,因為負面語言容易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形成“負面偏好”。告訴孩子“你可以做什麼”比“你不可以做什麼更有效”。

正面語言引導孩子往前看、向好好看,也讓孩子更容易聽從和接受,和孩子的交談中,才能有更輕鬆愉快的氛圍。

已經瞭解了溝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那麼父母在和孩子的交談時還需要注意什麼呢?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3.父母在和孩子交談時要注意什麼?

☆尋找孩子有興趣的話題。

父母和孩子交談,一定不要只談論自己關注的事情,比如孩子今天的表現或是學習之類,這些可能恰恰是孩子不想說的事情,父母可以先通過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去調動交談氛圍,在孩子講完他想說的事情,再去強調父母想去強調的問題,孩子更容易接受。

☆選擇好的交談時機。

父母想和孩子溝通交流,應該選擇有利的時機,比如做完作業的週末,比如假日,總之是孩子比較放鬆的時候。像孩子考試前後或是孩子剛剛做錯事情明明特別後悔內疚的時候,這些都不是交談的好時機。只有選擇對的時機,父母和孩子的交談才能融洽,孩子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也更好進行教育灌輸。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就事論事。

很多父母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當孩子做錯事情時,父母總是喜歡翻舊賬,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孩子更加不願意聽話。和孩子交談一定要有耐心,要心平氣和地表達觀點,給孩子陳述的空間和餘地,注意要“就事論事”。只說眼前的這件事,不說過去的事;只說具體的事,不說抽象的事;只說孩子,不攀比其他人。

父母與孩子的交談過程應該是溫和與堅定並行的,溫和代表尊重孩子,堅定代表尊重規則、尊重父母自己。

父母應該在溫和和堅定之間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平衡點。在和孩子的交談中,戒掉生氣、內疚、擔憂,心平氣和,就事論事去溝通。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一對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爸媽,所以在育兒的路上,是一邊失敗一邊成長的。及時地發現教育失敗的原因,及時改正,才能和孩子一起進步。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普遍反映一個共同的問題,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很多事情重複過很多次,為什麼孩子還是記不住呢?出現這樣的問題,大多是由於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媽媽帶果果出去玩,準備回去的時候,果果莫名其妙地說不要坐地鐵要走回家,媽媽給她解釋半天,離家很遠,如果不坐地鐵,就是走到天黑也走不到家的,而且天氣很熱,走路會又累又渴。

“你怎麼那麼不聽話,都給你解釋很多遍了。你走不走,再不走你就在這呆著吧,我走了。”媽媽生氣的吼道,並且鬆開牽著的手,往前走了。

“媽媽,媽媽。”果果一邊哭,一邊追著跑。“媽媽,如果坐地鐵,我的氣球怎麼辦。”媽媽這個時候才停下來,回頭看到了果果手裡的氣球,原來果果是怕氣球被安檢沒收。

“對不起寶貝,我忘記了,氣球的話,我們先把氣放掉,到家再吹起來好不好。”

“嗯,好吧,媽媽,那我們去坐地鐵吧。”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大多數父母都喜歡跟人抱怨:“你看你們家孩子真聽話,我們家的孩子真的是太不省心了,事事都對著幹。”

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言語行為都是通過父母影響而來的,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出現了問題。

平時和孩子的交流都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造成這溝通無效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1.為什麼很多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效果不好?

☞忽視孩子的需求。

就像例子中的媽媽,她在開始就沒有想到去詢問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坐地鐵,而是自顧解釋不坐地鐵就不能回家。這樣的溝通持續的時間越長,會越讓孩子覺得委屈,也更加不願意聽話。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思考的權利和能力,所以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應該兼顧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自說自話。

☞父母容易受情緒控制。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現障礙的首要原因就是父母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孩子出現問題和錯誤的時候,總是很容易發脾氣,一旦脾氣上來,這場溝通就不再平等,呈現壓倒孩子的趨勢。讓交談變成批判大會,孩子又如何能心甘情願的聽話呢?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缺少正面交流。

父母習慣去指揮命令孩子,和孩子的溝通不是面對面的交談,而是直接告訴孩子,“你去玩吧”“你去寫作業吧”“你別看電視 ”。這些話甚至是父母在做著手裡的事情遠遠告訴孩子的。

孩子看不到父母時,就會很容易選擇無視,他們意識不到事情的重要性,所以就難以接受和聽從。

☞重複指令。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常常會反覆重述同一件事,同一句話,特別是當孩子無動於衷不給予迴應時,父母就會選擇更大聲、更不厭其煩地重複想要表達的指令和要求。

然而這種重複恰恰給孩子傳遞了錯誤的信息,那就是他不需要在你一開口就聽,而是當你重複多遍,甚至發出很高音調的時候再聽。這就造成的父母和孩子溝通的被動和無效。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不聽話,決絕交流,那麼父母應該首先反省自身,到底是哪裡做的不好導致的。

從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和從孩子角度看孩子的世界是不同的,父母應該多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再去溝通問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2.溝通的效果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塔·梅瑞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這一公式充分說明了,要想達到好的溝通效果,父母的情緒、表情很重要,也就是父母的態度決定了溝通的成敗。其次是父母說話的語調,最後才是運用的語言。

✔面部表情。

表情是人們內心活動最精確的晴雨表,在和孩子的溝通中,表情所傳遞的信息要優先於語言,更加準確有效。可以用生動的表情,驚喜、愉快、高興,來感染孩子,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著很大的積極影響,要記住的是,不要把厭惡、憤怒等不好的表情用在孩子身上,會讓孩子產生內疚和自責,也會讓孩子害怕和恐懼,這是不利於親子溝通的。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講話音調。

無論何時面對孩子都要保持平和溫柔音調,因為過度激烈的言語是會刺激到孩子脆弱的心靈的。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會隨著情緒波動而變得難以控制,繼而變得大吼大叫,這個時候這個情形中的溝通,是達不到任何目的和效果的,只會讓孩子掩耳不聞。

✔運用的言語。

請用正面語言和孩子進行溝通,因為負面語言容易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暗示,形成“負面偏好”。告訴孩子“你可以做什麼”比“你不可以做什麼更有效”。

正面語言引導孩子往前看、向好好看,也讓孩子更容易聽從和接受,和孩子的交談中,才能有更輕鬆愉快的氛圍。

已經瞭解了溝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那麼父母在和孩子的交談時還需要注意什麼呢?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3.父母在和孩子交談時要注意什麼?

☆尋找孩子有興趣的話題。

父母和孩子交談,一定不要只談論自己關注的事情,比如孩子今天的表現或是學習之類,這些可能恰恰是孩子不想說的事情,父母可以先通過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去調動交談氛圍,在孩子講完他想說的事情,再去強調父母想去強調的問題,孩子更容易接受。

☆選擇好的交談時機。

父母想和孩子溝通交流,應該選擇有利的時機,比如做完作業的週末,比如假日,總之是孩子比較放鬆的時候。像孩子考試前後或是孩子剛剛做錯事情明明特別後悔內疚的時候,這些都不是交談的好時機。只有選擇對的時機,父母和孩子的交談才能融洽,孩子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也更好進行教育灌輸。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就事論事。

很多父母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當孩子做錯事情時,父母總是喜歡翻舊賬,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孩子更加不願意聽話。和孩子交談一定要有耐心,要心平氣和地表達觀點,給孩子陳述的空間和餘地,注意要“就事論事”。只說眼前的這件事,不說過去的事;只說具體的事,不說抽象的事;只說孩子,不攀比其他人。

父母與孩子的交談過程應該是溫和與堅定並行的,溫和代表尊重孩子,堅定代表尊重規則、尊重父母自己。

父母應該在溫和和堅定之間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平衡點。在和孩子的交談中,戒掉生氣、內疚、擔憂,心平氣和,就事論事去溝通。

為什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好?要恰當運用語言、音調和表情

今日話題:大家的孩子都能好好聽話嗎?面對孩子不聽話的表現,大家有什麼好的辦法嗎?又該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交談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

我是文竹媽媽,家有兩寶,大寶5歲,小寶3歲。一人帶兩娃的艱辛讓我更懂得如何照顧寶寶。

文竹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分享,為寶爸寶媽排憂解難。歡迎各位與我分享育兒過程中的小問題小確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